我们济南的历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1收藏

我们济南的历史、,第1张

济南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考古发掘证明,早在八九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济南地区就已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目前这一时期的遗址全省发现约七八处,其中仅济南章丘就有4处。

距今7300~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时期的遗址,已在境内发现8处,是山东省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

此后的大汶口文化时期(距今6100~4600年),各地先民在济南地区的活动更加频繁,因而遗留下来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遗址,其中章丘的王官、焦家,长清的大柳杭,平阴的周河等,内涵丰富,面积广大。

与大汶口文化一脉相承的是山东龙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

龙山文化于1928年在今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首次发现而被命名。

通过对城子崖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发现在龙山文化时期,该处已有一座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城址,其规模居全国已发现的8处同时期城址之首。

1961年国务院将城子崖遗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石文化(距今3900~3500年)是山东地区继龙山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夷人文化。

目前,济南地区已发现该时期遗址达数十处,其中尤以章丘县境内数量最多,城子崖遗址仍是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遗址。

遗址上的龙山文化城址之内,存在一个面积17万平方米左右的岳石文化城址,这是国内发现和确定的第一座夏代城址。

已进入奴隶社会的商代,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

在城子崖一带,建立了谭国。

西周建国后,行分封制,济南地区属齐国。

此时,谭国仍继续存在。

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收有谭国一位大夫所作的讽剌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一篇有关济南的文献。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此时的济南,仍地属齐国。

春秋时期著名的齐晋“ ”之战,即发生在今济南市北郊马鞍山一带;战国时期的齐国大思想家邹衍,创立阴阳五行学说,为稷下学派著名学者,其墓即在章丘;卢人(今长清人)扁鹊,精通内科、妇科、五官科、小儿科,创立望、闻、问、切的诊病方法,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建立郡县制。

今济南市区地属济北郡,称历下邑。

汉初,设立济南郡,此为“济南”一名出现之始。

济南郡治设于东平陵(今章丘县平陵城)。

汉文帝时,年过九旬的济南人、秦博士伏生口授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使之得以流传后世。

汉武帝时的博士弟子济南人终军,先后出使匈奴和南越,为统一中国做出了贡献。

东汉,为济南国。

灵帝时,曹操任济南相,政绩颇著。

位于长清县孝里镇的古建筑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建于东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室内的画像及题字,被列为全国书法艺术名碑。

魏晋南北朝时期,济南多处于战乱之中。

晋永嘉(307~312年)年间,济南郡治由东平陵移至历城。

自此,历城便成为济南地区的政治中心。

进入隋唐,社会趋于稳定。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济南郡为齐州,治所仍在历城。

隋唐时期,佛教在济南十分兴盛,留下众多的佛教胜迹。

主要遗存有历城柳埠四门塔、千佛崖石窟造像、龙虎塔、九顶塔,以及千佛山、青铜山、玉函山、龙洞等地的石窟造像等。

四门塔为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塔,与其附近的千佛崖石窟造像(含龙虎塔、九顶塔),均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北魏的长清灵岩寺,唐代极为辉崇,今亦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代高僧、长清人义净,继玄大壮之后赴印度取经,译佛经百余部,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宋开国后,济南沿称齐州。

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升州为府,齐州遂为济南府。

社会的长时期相对稳定,使济南呈现一派太平盛世景象。

著名诗人黄庭坚曾以“济南潇洒似江南”的诗句赞美济南的湖光山色。

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勤政之余,饱览胜迹,每至一地,总赋诗撰文,为济南山水锦上添彩。

北宋末年,金兵大举入侵,在济南建立了金地方政权,遭到济南人民的强烈反抗。

1161年,爆发了耿京、辛弃疾领导的农民起义。

随后,红袄军、杨妙真领导的起义军均在济南地区活动过。

北、南宋之交,济南“二安”相继蜚声文坛: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词作情真、意深、语新,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婉约派”之宗;“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字幼安),不仅是一位毕生致力于国家统一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高产的文学家,他创作的词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金代,济南仍为府,属山东东路。

此时,在城北开凿了小清河,直通至海,使济南成为重要的盐运集散地,对后世本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元代,济南为路,属元王朝的“腹里”地区,直隶于中书省。

金元之际,济南仍是文化繁荣之乡。

著名散曲家、济南人杜仁杰博学多才,诗文俱佳,他曾多次同文学家元好问共游济南。

元好问在遍游济南山水后,写下“羡煞济南山水好”、“有心常做济南人”等颂扬之词。

元代,济南文风日盛。

著名者有宋、辽、金三部正史的总裁官张起岩,戏曲作家武汉臣、康进之,散曲作家刘敏中、张养浩等。

张养浩,济南人,他的散曲造诣极高,元代的散曲,至他达到高峰。

书画家、湖南人赵孟,元至元二十九年(1293年)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任职3年间留下许多诗画,最著名者当推《鹊华秋色》图,成为传世之作。

地理学家、益都人于钦,亦曾在济南做官,他游览山川,走访故老,考察齐地风土人情,完成了著名地方志书《齐乘》。

明初,曾置山东行省,济南始为山东首府,是山东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及按察使司驻地。

从此,济南成为山东地区的政治中心。

清代,济南仍为山东省治。

明清两代,济南经济发展较快,清康熙以后,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城市。

与之相适应,文化事业相当发达,一批著名学者应运而生。

明代文坛著名的“前七子”之一、历城人边贡,诗作以清新婉转、平淡和粹、兴象飘逸见长;“后七子”领袖李攀龙,则是文学复古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对明代文坛产生过较大影响;著名戏剧作家、章丘人李开先,有《宝剑记》等传世;清代著名学者、历城人周永年,是《四库全书》的主要编纂者之一;马国翰则穷其毕生精力,完成《玉函山房辑佚书》,成为中国辑佚学的煌煌巨著。

余如许邦才、殷士儋、于慎行等,均在文坛享有盛名。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纷纷涌入中国,宰割掠夺,济南亦未幸免。

1897年,德帝国主义侵占胶州湾,后又强修胶济路,从胶澳(今青岛)直达济南。

1904年,济南自开商埠。

城市区域随之扩大,工商各业有长足发展。

1911年末,津浦铁路黄河大桥建成通车,济南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在此前后,德、日、英等国先后在济南设领事馆,开办银行、商店、教会、学校、医院等,济南进而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立足点之一。

然而,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始终遭到济南人民的强烈反抗。

山东地区义和团运动的首领朱红灯曾在长清一带活动,在“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口号鼓动下,济南城乡的反帝爱国运动达到 。

中华民国成立后,改府为道,济南初属岱北道,1914年改称济南道。

1929年设立济南市。

民国以后,济南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革。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济南各界 、罢市、 ,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五四”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很快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0年夏秋,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生王尽美、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学生邓恩铭等人成立了共产主义学会,并在学生中发起组织进步团体“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

1921年春,王尽美、邓恩铭在济南建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国内建立最早的共产主义组织之一。

7月,王尽美、邓恩铭代表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国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次年5月, 济南独立组正式成立,王尽美任组长,有9名党员。

到1927年5月,济南已建立津浦大厂、一中、一师等20个 支部,党员发展到50人。

济南党组织成立后,不但领导了济南工人运动,而且积极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宣传和其他形式的革命斗争。

1928年,日本侵略军在济南制造了举世震惊的“五三”惨案, 济南党组织立即号召民众起来,誓死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积极组织开展对日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 济南市委选派党员和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分赴山东各地,参加抗日武装起义和创建革命根据地。

在中国 的领导下,济南人民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开辟了南部山区抗日革命根据地。

解放战争期间,济南党组织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同 反动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1948年9月24日,人民 攻克济南,济南解放。

济南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山东省委员会、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山东省人民 、政协山东省委员会、 和山东省军区机关均设驻于济南,济南继续保持着山东省的政治中心地位。

济南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远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距今四五千年的“龙山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济南东郊龙山镇而被命名。

早在春秋时期,齐国曾在这此筑城。

名曰泺邑。

后来,齐国又改泺邑为历下。

秦代,属济北郡。

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历下属济南国,其首府设在东平陵城。

西晋永嘉末年(313年前),济南国的首府又由东平陵城迁至历城。

从此,今济南市区成为历代郡国、州府的行政中心。

“济南”一称是因为城位于古济水(故道为今黄河所占)之南而得名。

至唐,这一带经济已相当繁荣,据历城县志载:“唐秦琼为济南人,世代冶铁,有‘铸铁秦家’之称”。

宋徽宗政和六年,济南郡改为“济南府”,首府设于历城。

元代时,马克波罗曾描述济南之繁荣“园林美丽,堪悦心目,产丝之饶,不可思议”,当时历城已成为全国游览胜地。

明代,济南开始成为山东省会,曾一直至清代。

1929年7月,正式设立济南市,时有面积175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

1948年9月,中国人民 华东野战军解放济南,设立济南特别市。

1949年5月复称济南市。

1994年2月,济南市被正式确定为副省级城市。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远古时期中国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领——舜(约公元前22世纪)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

境内发现以红褐色陶器为标志的西河类型(距今8400-7300年)文化遗址10多处。

济南东郊的城子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黑陶为标志的龙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发现地,这里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城址约20万平方米。

说明济南作为城市的历史在4000--5000年以上。

济南文物古迹众多,有舜文化遗址(公元前22世纪)舜耕山、舜井、娥英河、舜庙,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公元前3世纪),中国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汉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纪),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公元7世纪)和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公元11世纪)等。

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泉城文化有其杰出的地位,为祖国和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

战国时期的齐国大思想家邹衍(今济南章丘人),创立阴阳五行学说,为稷下学派著名学者;扁鹊(今济南长清人),精通内科、妇科、五官科、小儿科,创立望、闻、问、切的诊病方法, 为中国医学的奠基人之一。

汉初,设立济南郡,此为“济南”一名出现之始。

济南郡治设于今济南市章丘平陵城。

汉文帝时,年过九旬的秦博士伏生(今济南市人)口授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使之得以流传后世。

东汉,为济南国,灵帝时,曹操任济南相,政绩颇著。

隋唐时期,佛教在济南十分兴盛,唐代高僧义净(今济南长清人),继玄奘之后赴印度取经, 译佛经百余部,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唐代(公元618-907年)的房玄龄(今济南市人)、秦琼(今济南仲宫人)等均为大唐的开国元勋!

宋开国后,济南称齐洲社会的长时期相对稳定,使济南呈现一派太平盛世景象。

著名诗人黄庭坚曾以“济南潇洒似江南”的诗句赞美济南的湖光山色。

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勤政之余,饱览胜迹,每至一地,总赋诗撰文,为济南山水锦上添彩。

北、南宋之交,济南“二安” 相继蜚声文坛: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今济南长清人),词作情真、意深、语新,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婉约派”之宗,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 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

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现在在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畔,及章丘百脉泉边都建立了李清照纪念堂;“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字幼安,今济南历城人),不仅是一位毕生致力于国家 统一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高产的文学家,他创作的词慷慨 悲壮,笔力雄厚,他著有《稼轩长短句》、《稼轩词》等。

现在大明湖内遐园西部建有辛稼轩纪念祠,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金代著名散曲家杜仁杰(今济南市人)博学多才,诗文俱佳,他曾多次同文学家元好问共游济南。

元好问在遍游济南山水后,写下“羡煞济南山水好”、“有心常做济南人”等颂扬之词。

元代,济南文风日盛。

著名者有宋、辽、金三部正史的总裁官张起岩。

另外, 散曲作家张养浩(今济南市人)的散曲造诣极高,元代的散曲至他达到高峰。

书画家赵孟兆元代曾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任职3年间留下许多诗画,最著名者当推《鹊华秋色》图,成为传世之作。

地理学家于钦,亦曾在济南做官,他游览山川,走访故老,考察齐地风土人情,完成了著名地方志书《齐乘》。

明初,曾置山东行省,济南始为山东首府,从此,济南成为山东地区的政治中心。

明代文坛著名的“前七子”之一的边贡(今济南历城人),诗作以清新婉转、平淡和粹、兴象飘逸见长, 对明代文坛产生过较大影响;著名戏剧作家李开先(今济南章丘人),有《宝剑记》等传世;清代著名学者周永年(今济南历城人)是《四库全书》的主要编纂者之一。

中华民国时期,设立济南市。

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生王尽美、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学生邓恩铭等人成立了共产主义学会,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成为国内建立最早的共产主义组织之一。

王尽美、邓恩铭还代表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 一大。

济南的历史沿革

济南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考古发掘证明,早在八九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济南地区就已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目前这一时期的遗址全省发现约七八处,其中仅济南章丘就有4处。距今7300~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时期的遗址,已在境内发现8处,是山东省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

此后的大汶口文化时期(距今6100~4600年),各地先民在济南地区的活动更加频繁,因而遗留下来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遗址,其中章丘的王官、焦家,长清的大柳杭,平阴的周河等,内涵丰富,面积广大。与大汶口文化一脉相承的是山东龙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龙山文化于1928年在今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首次发现而被命名。通过对城子崖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发现在龙山文化时期,该处已有一座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城址,其规模居全国已发现的8处同时期城址之首。1961年国务院将城子崖遗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石文化(距今3900~3500年)是山东地区继龙山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夷人文化。目前,济南地区已发现该时期遗址达数十处,其中尤以章丘县境内数量最多,城子崖遗址仍是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遗址。遗址上的龙山文化城址之内,存在一个面积17万平方米左右的岳石文化城址,这是国内发现和确定的第一座夏代城址。已进入奴隶社会的商代,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在城子崖一带,建立了谭国。西周建国后,行分封制,济南地区属齐国。此时,谭国仍继续存在。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收有谭国一位大夫所作的讽剌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一篇有关济南的文献。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此时的济南,仍地属齐国。春秋时期著名的齐晋“�”之战,即发生在今济南市北郊马鞍山一带;战国时期的齐国大思想家邹衍,创立阴阳五行学说,为稷下学派著名学者,其墓即在章丘;卢人(今长清人)扁鹊,精通内科、妇科、五官科、小儿科,创立望、闻、问、切的诊病方法,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建立郡县制。今济南市区地属济北郡,称历下邑。

汉初,设立济南郡,此为“济南”一名出现之始。济南郡治设于东平陵(今章丘县平陵城)。汉文帝时,年过九旬的济南人、秦博士伏生口授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使之得以流传后世。汉武帝时的博士弟子济南人终军,先后出使匈奴和南越,为统一中国做出了贡献。东汉,为济南国。灵帝时,曹操任济南相,政绩颇著。位于长清县孝里镇的古建筑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建于东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室内的画像及题字,被列为全国书法艺术名碑。

魏晋南北朝时期,济南多处于战乱之中。晋永嘉(307~312年)年间,济南郡治由东平陵移至历城。自此,历城便成为济南地区的政治中心。

进入隋唐,社会趋于稳定。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济南郡为齐州,治所仍在历城。隋唐时期,佛教在济南十分兴盛,留下众多的佛教胜迹。主要遗存有历城柳埠四门塔、千佛崖石窟造像、龙虎塔、九顶塔,以及千佛山、青铜山、玉函山、龙洞等地的石窟造像等。四门塔为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塔,与其附近的千佛崖石窟造像(含龙虎塔、九顶塔),均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北魏的长清灵岩寺,唐代极为辉崇,今亦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高僧、长清人义净,继玄大壮之后赴印度取经,译佛经百余部,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宋开国后,济南沿称齐州。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升州为府,齐州遂为济南府。社会的长时期相对稳定,使济南呈现一派太平盛世景象。著名诗人黄庭坚曾以“济南潇洒似江南”的诗句赞美济南的湖光山色。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勤政之余,饱览胜迹,每至一地,总赋诗撰文,为济南山水锦上添彩。北宋末年,金兵大举入侵,在济南建立了金地方政权,遭到济南人民的强烈反抗。1161年,爆发了耿京、辛弃疾领导的农民起义。随后,红袄军、杨妙真领导的起义军均在济南地区活动过。北、南宋之交,济南“二安”相继蜚声文坛: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词作情真、意深、语新,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婉约派”之宗;“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字幼安),不仅是一位毕生致力于国家统一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高产的文学家,他创作的词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金代,济南仍为府,属山东东路。此时,在城北开凿了小清河,直通至海,使济南成为重要的盐运集散地,对后世本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元代,济南为路,属元王朝的“腹里”地区,直隶于中书省。

金元之际,济南仍是文化繁荣之乡。著名散曲家、济南人杜仁杰博学多才,诗文俱佳,他曾多次同文学家元好问共游济南。元好问在遍游济南山水后,写下“羡煞济南山水好”、“有心常做济南人”等颂扬之词。元代,济南文风日盛。著名者有宋、辽、金三部正史的总裁官张起岩,戏曲作家武汉臣、康进之,散曲作家刘敏中、张养浩等。张养浩,济南人,他的散曲造诣极高,元代的散曲,至他达到高峰。书画家、湖南人赵孟�,元至元二十九年(1293年)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任职3年间留下许多诗画,最著名者当推《鹊华秋色》图,成为传世之作。地理学家、益都人于钦,亦曾在济南做官,他游览山川,走访故老,考察齐地风土人情,完成了著名地方志书《齐乘》。

明初,曾置山东行省,济南始为山东首府,是山东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及按察使司驻地。从此,济南成为山东地区的政治中心。清代,济南仍为山东省治。

明清两代,济南经济发展较快,清康熙以后,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城市。与之相适应,文化事业相当发达,一批著名学者应运而生。明代文坛著名的“前七子”之一、历城人边贡,诗作以清新婉转、平淡和粹、兴象飘逸见长;“后七子”领袖李攀龙,则是文学复古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对明代文坛产生过较大影响;著名戏剧作家、章丘人李开先,有《宝剑记》等传世;清代著名学者、历城人周永年,是《四库全书》的主要编纂者之一;马国翰则穷其毕生精力,完成《玉函山房辑佚书》,成为中国辑佚学的煌煌巨著。余如许邦才、殷士儋、于慎行等,均在文坛享有盛名。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纷纷涌入中国,宰割掠夺,济南亦未幸免。1897年,德帝国主义侵占胶州湾,后又强修胶济路,从胶澳(今青岛)直达济南。1904年,济南自开商埠。城市区域随之扩大,工商各业有长足发展。1911年末,津浦铁路黄河大桥建成通车,济南成为南北交通枢纽。在此前后,德、日、英等国先后在济南设领事馆,开办银行、商店、教会、学校、医院等,济南进而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立足点之一。然而,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始终遭到济南人民的强烈反抗。山东地区义和团运动的首领朱红灯曾在长清一带活动,在“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口号鼓动下,济南城乡的反帝爱国运动达到高潮。

中华民国成立后,改府为道,济南初属岱北道,1914年改称济南道。1929年设立济南市。

民国以后,济南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革。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济南各界罢工、罢市、罢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五四”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很快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0年夏秋,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生王尽美、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学生邓恩铭等人成立了共产主义学会,并在学生中发起组织进步团体“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1921年春,王尽美、邓恩铭在济南建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国内建立最早的共产主义组织之一。7月,王尽美、邓恩铭代表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次年5月,中共济南独立组正式成立,王尽美任组长,有9名党员。到1927年5月,济南已建立津浦大厂、一中、一师等20个中共支部,党员发展到50人。中共济南党组织成立后,不但领导了济南工人运动,而且积极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宣传和其他形式的革命斗争。1928年,日本侵略军在济南制造了举世震惊的“五三”惨案,中共济南党组织立即号召民众起来,誓死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积极组织开展对日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济南市委选派党员和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分赴山东各地,参加抗日武装起义和创建革命根据地。在中国***的领导下,济南人民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开辟了南部山区抗日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期间,济南党组织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948年9月24日,人民解放军攻克济南,济南解放。济南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山东省委员会、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山东省人民政府、政协山东省委员会、济南军区和山东省军区机关均设驻于济南,济南继续保持着山东省的政治中心地位。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领——舜(约公元前22世纪)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有舜文化遗址(公元前22世纪)舜耕山,现在济南还有一条路叫舜耕路,就是来纪念舜当年在济南耕作的事。

济南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区域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等。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谭人所作讽刺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有关济南的文献。济南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隋建四门塔为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塔,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像中医科学的奠基人扁鹊,阴阳五行学派大师邹衍,唐代(公元618~907年)开国元勋房玄龄、秦琼,著名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李开先,中国公共图书馆的首倡者周永年,著名建筑师魏祥等。另外,李白、杜甫、苏轼、曾巩等历代杰出的作家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佳誉。

济南是山东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有国家教育部211工程的重点大学山东大学,以及山东师范大学等一系列大专院校,每年为国家输送大量人才

济南高校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2994htmlwtp=tt#14

济南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远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距今四五千年的“龙山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济南东郊龙山镇而被命名。早在春秋时期,齐国曾在这此筑城。名曰泺邑。后来,齐国又改泺邑为历下。秦代,属济北郡。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历下属济南国,其首府设在东平陵城。西晋永嘉末年(313年前),济南国的首府又由东平陵城迁至历城。从此,今济南市区成为历代郡国、州府的行政中心。“济南”一称是因为城位于古济水(故道为今黄河所占)之南而得名。至唐,这一带经济已相当繁荣,据历城县志载:“唐秦琼为济南人,世代冶铁,有‘铸铁秦家’之称”。宋徽宗政和六年,济南郡改为“济南府”,首府设于历城。元代时,马克波罗曾描述济南之繁荣“园林美丽,堪悦心目,产丝之饶,不可思议”,当时历城已成为全国游览胜地。明代,济南开始成为山东省会,曾一直至清代。1929年7月,正式设立济南市,时有面积175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194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解放济南,设立济南特别市。1949年5月复称济南市。1994年2月,济南市被正式确定为副省级城市。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远古时期中国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领——舜(约公元前22世纪)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境内发现以红褐色陶器为标志的西河类型(距今8400-7300年)文化遗址10多处。济南东郊的城子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黑陶为标志的龙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发现地,这里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城址约20万平方米。说明济南作为城市的历史在4000--5000年以上。济南文物古迹众多,有舜文化遗址(公元前22世纪)舜耕山、舜井、娥英河、舜庙,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公元前3世纪),中国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汉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纪),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公元7世纪)和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公元11世纪)等。

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泉城文化有其杰出的地位,为祖国和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战国时期的齐国大思想家邹衍(今济南章丘人),创立阴阳五行学说,为稷下学派著名学者;扁鹊(今济南长清人),精通内科、妇科、五官科、小儿科,创立望、闻、问、切的诊病方法, 为中国医学的奠基人之一。

汉初,设立济南郡,此为“济南”一名出现之始。济南郡治设于今济南市章丘平陵城。汉文帝时,年过九旬的秦博士伏生(今济南市人)口授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使之得以流传后世。东汉,为济南国,灵帝时,曹操任济南相,政绩颇著。

隋唐时期,佛教在济南十分兴盛,唐代高僧义净(今济南长清人),继玄奘之后赴印度取经, 译佛经百余部,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唐代(公元618-907年)的房玄龄(今济南市人)、秦琼(今济南仲宫人)等均为大唐的开国元勋!

宋开国后,济南称齐洲社会的长时期相对稳定,使济南呈现一派太平盛世景象。著名诗人黄庭坚曾以“济南潇洒似江南”的诗句赞美济南的湖光山色。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勤政之余,饱览胜迹,每至一地,总赋诗撰文,为济南山水锦上添彩。北、南宋之交,济南“二安” 相继蜚声文坛: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今济南长清人),词作情真、意深、语新,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婉约派”之宗,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现在在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畔,及章丘百脉泉边都建立了李清照纪念堂;“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字幼安,今济南历城人),不仅是一位毕生致力于国家 统一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高产的文学家,他创作的词慷慨 悲壮,笔力雄厚,他著有《稼轩长短句》、《稼轩词》等。现在大明湖内遐园西部建有辛稼轩纪念祠,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金代著名散曲家杜仁杰(今济南市人)博学多才,诗文俱佳,他曾多次同文学家元好问共游济南。元好问在遍游济南山水后,写下“羡煞济南山水好”、“有心常做济南人”等颂扬之词。元代,济南文风日盛。著名者有宋、辽、金三部正史的总裁官张起岩。另外, 散曲作家张养浩(今济南市人)的散曲造诣极高,元代的散曲至他达到高峰。书画家赵孟兆元代曾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任职3年间留下许多诗画,最著名者当推《鹊华秋色》图,成为传世之作。地理学家于钦,亦曾在济南做官,他游览山川,走访故老,考察齐地风土人情,完成了著名地方志书《齐乘》。

明初,曾置山东行省,济南始为山东首府,从此,济南成为山东地区的政治中心。明代文坛著名的“前七子”之一的边贡(今济南历城人),诗作以清新婉转、平淡和粹、兴象飘逸见长, 对明代文坛产生过较大影响;著名戏剧作家李开先(今济南章丘人),有《宝剑记》等传世;清代著名学者周永年(今济南历城人)是《四库全书》的主要编纂者之一。

中华民国时期,设立济南市。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生王尽美、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学生邓恩铭等人成立了共产主义学会,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成为国内建立最早的共产主义组织之一。王尽美、邓恩铭还代表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

(河北省大城县)

明永乐二年九月 始祖迁洪洞县 实北京京都荷花坑 顺天府大城县

一河间县台头屯 一大城县焦家口屯 始祖讳太莆 至吾辈已十二世矣

永乐间 始祖更屯名为缴家交河屯 盖以沿港两河屯南交汇而名

东为张大小三交河 西与姚渡隔河望之 北向三里杨家口 南去六里冯家庄

自今而后 后世谨记 因志焉

永乐甲申别洪洞 随迁万户实京城 路皆白骨无人葬 极目东海心不宁

两河交汇焦家口 始祖来居更其名 台黄蒲芦交河柳 草舍柴扉且太平

始祖缴太莆 其子仁贵 自始祖太 二世祖仁 之后依次为

迁朝正

兴 月水其永

宗武山士廷

振可开义树

万福同春久

善作传家宝

北门续记

北门祖缴玉山 为缴氏十三世后人 生二子 (待续)

缴开森之后人

缴开森有三子 长子义铭 二子义然 三子义禄

义铭娶妻梁常玉 生二子 长子树芳 二子树兴

义然娶妻张凤祺 生三子二女 长子树仁 二子树贵 三子树英

长女树珍 二女树香

义禄娶妻郭连秀 生四子四女 长子树平 二子树堂 三子树强 四子树航

长女树荣 二女树敏三女树苗 四女树梅

此辈二十世 共计十五后人

至二十一世 人丁兴旺 衣食富足

二十一世 更是豪门比比 人才济济 财运亨通 官员日增 后人数量达顶峰

东北记事

东北平原南大荒 退海之地黑土油油

辽河下游入海口 鱼蟹之乡苇海茫茫

处处是稻浪 胜似北大荒

缴氏三兄弟 结伴赴农场 落脚大洼县 逢事互相助 情同故土时

浩浩辽河两岸 静静清水河畔

时时有缴氏后人的身影 处处有缴家子孙的足迹

公元一九七七年 缴树兴居清水 缴树仁居东风

缴树华落清水后迁新建 同迁者有缴玉民 缴殿铎 先落东风后迁于楼

时大洼境内 前进农场八里村之周荒屯

新建农场顾家村之缴家铺

同氏族人数以千计 遍及辽宁盘锦城乡。

我们济南的历史、

济南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考古发掘证明,早在八九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