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阳府康姓移民如何准确寻祖?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3收藏

山西平阳府康姓移民如何准确寻祖?,第1张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至清初,山西平阳府经历了有组织的十几次移民,主要迁至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至今这些地区的康姓家谱中大多都说来自山西平阳府。 山东费县《周宗卫世家康氏志谱》载:“大宗世系”,康叔系文王第九子,食采邑于康城,故曰“康叔”。后因参与平定“三监之乱”有功,而封于殷商之故地,建立卫国,所以又称卫康叔。康叔去世后,其后世以谥号为姓,这便是康姓的由来。这样一代代传至六十二代,名康澄,在五代后唐明宗朝任大理寺少卿之职。澄生三子:希诜、希贤、希虞;其长子希诜生子仁傑,生前任汾阳令,后迁平阳,死后葬于平阳之东北汾河西岸。傑生子名奎,世居平阳临汾地。就这样,康澄的长子希诜的后世子孙就世世代代地在山西平阳一带繁衍,发展起来。后经宋元两朝,四百年左右较平稳的发展,已经是枝繁叶茂,人口众多,大多散居于山西平阳一带周围各县。[2] 山东省巨野康氏家谱载:为追溯先祖,我族中贤达,曾亲赴山西寻根问祖,历时三天,访问了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城北六里老康庄,据当地族人康领成、康效勋等叙述,并查康氏族谱和八楞祖碑,乃知我康氏确系山西故族。[2] 山东郓城谱载:始祖山西洪洞之故族,明成祖永乐二年来此东土。兄弟四人,长支仲华,居巨野康家集;次支仲礼,居郓城南白状元集;三支子山,居郓城东北十八里金线领立村康庄;四支仲信,居嘉祥城北康家庄,迄今近六百年。[2] 山东成武谱载:盖我康氏家谱,自明初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东迁,长兄居成武西南康楼,弟迁居曹县康庄,至今五六百年。[2] 山东金乡谱载:其先祖亦来自山西洪洞,属同来山东兄弟四人中的行二,初来时居于郓南四十五里白状元集。[2] 山东莘县谱载:其祖籍山西平阳府洪洞县,于明洪武年间奉旨迁鲁,至今已六百余年,传二十三世。[2] 另据山东鄄城谱载:其始祖号仲达、仲方,亦来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自明永乐二年迁鲁至今六百余年。[2] 再看河南,据巩义康店康氏家谱载:其先祖来自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明初至今六百余年,传二十四世。[2] 另据巩义太平头支派谱载:其先祖是于洪武三年奉移民之诏由山西洪洞迁徙而来。其后世有迁于登封、汝阳、义马、博爱、偃师、灵宝等地的。[2] 再看鄢陵谱所叙:吾康氏山西洪洞旧第也,自明初迁入鄢陵即为鄢陵人数百年。[2] 另外,河南境内,如:开封、南阳、太康、禹州、周口、新野、南召、鲁山、唐河、方城、社旗、泌阳等地的康氏族人亦称皆来自山西平阳府一带。[2] 综合以上族谱或家谱,除了山东费县能讲清楚唐朝祖源外,其他各地仅有明清时期始迁祖,与康澄是否同族?尚属未知数。 康朝辉、康洪波在《五代后唐大理少卿康澄与外迁山西的康氏后裔关系研究》中提到,长期以来,“我的祖先来自洪洞县大槐树,大槐树的康氏祖先从哪来?我们外迁族人能否与山西的康氏族谱续接等”难题,一直困扰着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往京、津、冀、鲁、豫、皖等地的康氏后人。为此,各地族人为寻根访祖,苦苦求索几百年,始终无法求解。[1] 综上所述,外迁山西的康氏后人不仅接续不上山西的康氏族谱,而且也无法与62代祖康澄族谱的续接。因此,要实现与康澄族谱的续接,是今天我们全体康氏文化研究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1] 笔者认为,从五代后唐明宗年间至今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朝代更迭,战乱频繁,时间跨度大,族谱资料毁损严重,再加上康澄祖在山西的后人众多,外迁康氏后人离开山西时间长等原因,与62代祖康澄族谱的续接是有一定困难的。外迁族人应本着先近后远的续谱原则,在分步理清关系的基础上,接续与62代祖康澄族谱:[1] 第一:外迁康氏后人应首先查考本地康氏族谱资料,续接好与始迁祖的族谱。在此基础上,要通过各种渠道,如派人到山西各地寻访族人,委托专家、学者查找族人,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体公开查询的方式,积极联系山西各地的康氏后人,力争早日接续与山西各地的康氏族谱。[1] 第二:建议山西的各级康氏文化研究机构和有关文化部门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和民间文化人士开展研究活动,在整理好山西当地康氏族谱的同时,续接与62代祖康澄的族谱,为外迁康氏族人顺利接续康澄族谱创造有利条件。[1] 只要我们外迁山西的族人接续了始迁祖与山西各地康氏族人的族谱,进而与先祖康澄以及始祖康叔的族谱续接。那么,我们康氏族人也就完成了先祖未竟的续谱大事,在未来的《中华康氏大统族谱》上刻下先祖的名字,可告慰祖先,教育后人,其功德无量,更是我们全体康氏族人对中华民族姓氏文化研究的重大贡献![1] 康朝辉、康洪波上述话语讲出了大家的心声! 我觉得可以把对曹操、曹雪芹DNA课题的研究方法运用到大槐树移民的追根溯源上,通过DNA基因检测,理清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康姓与山西临汾地区(平阳府)的几支康姓家族的渊源关系,使分开多年的同宗重新连上,了解老祖宗在那个年代分开的历史,从而描绘出一个更大更全更准确的康氏家族图谱。 这里介绍一下DNA的知识。 人们的姓氏大多继承自父亲,而Y染色体是严格的父子相传的基因组片段。所以姓氏与Y染色体的遗传应该是平行的,有共同姓氏的男性可能有相同或相近的Y染色体类型。然而,多起源、改姓、非亲生、从母姓等社会因素弱化了某些姓氏与Y染色体的关联,此时家谱研究可为厘清父系血缘提供线索。Y染色体上稳定的SNP突变可以永远在父系后代中流传,可以构建可靠的父系基因谱系;而其上突变较快的STR位点又可以用以估算时间。因此,Y染色体可用以研究很多姓氏宗族的历史,甚至千百年前的历史疑案。重建姓氏、家谱与Y染色体的关系必将成为历史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3] Y染色体为男性独有,其绝大部分片段不可重组,严格遵循父传子的遗传模式,因此其传递规律与正常情况下的姓氏一致,同一个父系宗族的男性的Y染色体具有极高的相似性。Y染色体的谱系可根据SNP(单核苷酸多态)标记划分为若干个单倍群。目前所检测的不同单倍群的标记产生时间很早,均在万年以上,远早于中国姓氏的产生,因此不同单倍群的人必然具有不同的姓氏来源。

[康] 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金人姓氏纳剌曰康。

老姓包括:赫舍理氏、纳喇氏、额尔赫氏、喀尔拉氏、康锡哩氏、康仪理氏,以及加入满族的瑚尔拉斯氏(达斡尔族)、胡尔噶氏(锡伯族)、康氏(汉族、朝鲜族)等。

一、榆林市1、 横山县(1)党岔镇(原王有地乡邓家墕、新庄)康氏辈分:天——正(明)——增——海——维——旭——?(2)武镇(康庄、)康氏辈分:丕(3)波罗镇康氏辈分:2、神木县二、延安市

叶赫那拉有改姓康的,也有改姓 杨、那、何、赫、纳、刘、雅、兰、王、叶、季、惠、业、等姓的。

你得说明自己家是哪一个分支的,因为即使都是叶赫那拉家族由于支系不同,家谱的泛字也不一样。

不知道您家有无家谱?如果有家谱就可以根据家谱的内容在您老家附近寻找同宗同族的远亲。到网上寻找未必能找到。还有可能碰到冒牌的骗子。

  满 族 家 谱

  满族八旗姓氏及分布

  哨子河乡曹氏(索绰罗氏)。长白山五道沟人(按祭祀时供五个香碟,族人自行断定 ,并 无其他依据。其他姓氏的几道沟之说,也同此),镶红旗,其京始祖(即在北京的始祖) 松吾突,为一等轻车都尉。1644年(康熙三年)自北京拨入岫岩防御。曹氏行辈由京排列为 二十八字诗:“松舒坦哈满额春、文麟昌瑞玉珠珍、祥光景泰承华宝、德盛材奎凤图斌”。 

  哨子河乡汪氏(完颜氏)。镶蓝旗,完颜部后裔。祖先曾在铁岭范河南居住。来岫后先择城 南蓝旗营居住多年,后移居城东南陡沟子居住,又移居孤家子,最后落户于哨子河西蓝旗屯 ,子孙世居。自第八代行辈排二十字诗为:“舒毓逢盛世、振作兆天庭、国庆昭文运、延鸿 景福长”。

  哨子河乡白氏。正黄旗。京始祖崇厄力,为护军校。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驻防来岫岩。 自第十二代行辈排二十字诗为:“国锡恩承厚、家兴庆有余、平安生盛世、作善学古人”。 

  哨子河乡赵氏。长白山四道沟人,正黄旗。初来落户在岫岩镇火神庙胡同,后移居哨子河松 树沟,自六世祖起行辈排二十字诗为:“廷瑞永连恩,万国景荣振,玉殿明安俊,福禄海成 云”。 大房身乡蔡氏(萨嘛喇氏)。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由北京拨至凤凰城驻防,镶蓝旗。

  红旗营子乡傅氏(富察氏)。长白山二道沟人,正红旗。始祖三泰为京都文职笔帖式。1687 年(康熙二十六年)拨驻开原,同年又拨往岫岩。自第八代起行辈排二十字诗为:“文景德 贵(瑞)延、绍兴继世长、承伯显耀作、肇起振春光”。

  哈达碑镇赵氏(伊尔根觉罗氏)。长白山六道沟人,镶黄旗。初来落户在雅河,又从雅河分 到前营镇燕窝一支,庄河一支,哈达碑镇徐家堡子一支。徐家堡子一支是1748年(乾隆十 三年)买地落户的。

  哈达碑镇满氏。长白山三道沟人,镶蓝旗。从长白山出山时弟兄五个,来岫岩两个,一支落 户到哈达碑镇满家堡子,另一支落到哈达碑镇沟汤。

  汤沟镇赫氏(赫舍里氏)。赫舍里氏因为族大分康、赫、张三姓。康姓为正黄旗,赫、张两 姓为正白旗。自1877年(光绪三年)订下行辈排二十八字诗为:“德承吉林贵崇荣、英明景 令乐辅清、忠良维国安全志、世守纯贞保泰平”。

  偏岭镇关氏(瓜尔佳氏)。原居长白山西东北浑河。1651年(顺治八年)由北京拨至岫岩。 1924年(民国十二年)冬,编行辈排十四字诗为:“双安永庆德增久、先世昌荣福临长”。 

  杨家堡镇杨氏(易穆查氏)。辽东旧族,渤海国后裔,正黄旗。三世祖黑色携侄子黄毛来岫 岩,住在县城西门里道北。

  杨家堡镇齐氏(喜塔喇氏)。齐氏祖居北京巴颜洛豆籽胡同,镶白旗。1685年(康熙二十 四年)拨岫岩驻防,来三大支。行辈排四十字诗为:“○○永○○、保恩常贵庆、○○英奎 景、祥振广运恒、○端有吉肇、鹏兴万世隆、○惠忠臣喜、进仁国安平”(○为谱书上字迹 辨认不清)。

  兴隆镇赵氏(伊尔根觉罗氏)。正黄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驻防来岫岩,择大、小虎 岭而居。自第十一世行辈排二十字诗为:“致仁作祥运、云和景毓隆、学清俊锡庆、天泰启 文明”。

  兴隆镇赵氏。先人多尔衮。有一支到开原,又从开原来岫。

  兴隆镇费氏。长白山二道沟人。镶黄旗、镶红旗说法不一。始祖巴力虎先到了热河,雍正年 间来岫岩,占地娘娘沟。

  兴隆镇田氏。祖居长白山都市口,正黄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来岫岩,落在娘娘城;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买费氏土地,落在兴隆娘娘沟。

  苏子沟镇王氏。镶黄旗。二世祖平突由京拨入岫岩,充当甲兵。生子六人。长子安索住,居 城南仙人嘴子。次子阿林太,居城北黄旗沟东街。三子阿三太,居城北黄旗沟后房子坟茔等 处。四子朱林太,居城北兴隆沟处,后移居远方,无从稽考。五子吾兰泰,居城北黄旗沟西 街。六子宁古太,居城南仙人嘴子小河南边。自京始祖行辈排三十字诗为:“达平太阿那、 士德魁贵升、成润椿勋桂、铭清树焕坤、锡泉梅炳垲、钧溥林荣培”。

  岫岩镇唐氏(他塔喇氏)。长白山八木地人,正蓝旗。其先祖世袭五品,敕封云骑尉,京始 祖居住在北京盔甲厂,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拨岫岩驻防。

  朝阳乡吴氏。长白山二道沟人,镶黄旗。自第十代行辈排二十字诗为:“国庚文明世、佩光 富贵荣、崇兴宁秉正、永庆和显同”。

  朝阳乡鲁氏。长白山三道沟人,正白旗。

  岭沟乡赵氏。长白山五道沟人,正黄旗。一支在北京,一支来岫岩。自民国年间行辈排二十 字诗为:“福临庆玉广、德富山城多、文武双连贵、吉祥永志和”。

  新甸镇石氏(石马拉氏)。镶蓝旗。因拨兵驻防岫岩。行辈排四十字诗为:“那花跃金永、 玉金宝连成、丕生日景运、富贵大文明、广福共长有、魁中得之荣、尚林正可庆、吉兆有光 庭”。 新甸镇白氏(那塔喇氏)。祖居长白山二道沟。

  雅河乡洪氏。正蓝旗。京始祖洪雅居住在北京紫竹林胡同。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来岫岩 驻防。初住城南三十里南岔沟的荞麦沟,后移居洪家堡子。

  雅河乡董氏。长白山二道沟人,镶黄旗。其先祖撒玛哈先落户于北京,后移居雅河洪家堡东 十八副甲。行辈排20字诗为:“永成恩德志、广绪玉忠长、丰启明世显、立帝振家昌”。

  雅河乡巴氏(阿尔巴氏)。正蓝旗。

  红旗营子乡于氏(巴颜氏)。正白旗,长白山三道沟人。先祖随努尔哈赤、皇太极征战而进京 , 于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辞官带领族人来岫。早先居住在兴隆,取地名巴颜克拉屯(今地名 不可考)。后来族人大部迁往红旗营子,定居于家堡。

  红旗营子乡罗氏(萨各达氏)。正红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二始祖罗固三太拨来岫岩 驻防,住茧场沟。

  红旗营子乡傅氏(富察氏)。正白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由京城拨兵岫岩驻防 。自第八辈排二十字诗为:“文景安钟毓、恒成锡国良、善存应贵永、德广世绍长”。

  红旗营子乡关氏(瓜尔佳氏)。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于岫岩北关门山坟沟中处为高祖立 坟。

  哈达碑镇关氏(瓜尔佳氏)。长白山六道沟人,镶黄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落户哈达 碑徐家堡。行辈排16字诗为:“世成永常、威德益康、名英久爽、源远隆昌”。

  大营镇何氏。长白山头道沟人,正蓝旗。

  大营镇温氏。长白山七道沟人,正蓝旗。

  龙潭镇白氏(齐义氏)。长白山二道沟人,正白旗。

  汤沟镇沈氏(爱新觉罗氏)。镶黄旗,长白山四道沟人,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先落户于 东大营子,后移居汤沟东虎沟(今东兴村)。行辈排10字诗为:“世志万凤德、吉庆福常春” 。 哈达碑镇张氏。长白山二道沟人,镶红旗。京始祖在北京有一四面井,来岫岩后也建一四面 井。

  前营镇傅氏。长白山五道沟人,镶黄旗。

  前营镇佟氏。长白山五道沟人,正白旗。

  前营镇闻氏。正白旗。来岫先落户仙人嘴,后移居闻家沟。

  苏子沟镇、兴隆镇张(彰)氏。长白山二道沟人,正白旗。先人彰武泰在乾隆初年随其父布尔 哈任乾隆皇帝御前侍卫,正三品骁骑校。后被派遣到岫岩任城守尉。因护驾有功,受到乾隆 皇帝嘉奖,提拔为锦州右卫副都统,正二品。在彰武泰任岫岩城守尉时,携带他的两个儿子 福兴阿、福伦阿及其家眷来到岫岩“跑马占地”。长子福兴阿在苏子沟北黄岭松树嘴(后称 张家隈)定居下来,次子福伦阿在兴隆大榆树定居下来。其彰姓后来演变为“弓”、“长” 张,但也有人继续用彰冠姓的。从彰武泰起行辈排列十字诗为:“武福宗继鸿,魁景云乐天 ”。

注:落霞:指晚霞,夕照。鹜:野鸭。按:王勃此句,是化用南朝•梁•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句而来。

〖释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是《滕王阁序》中最经典的句子,情景交融,传诵千古不衰。后人为诗作文多化用此句,下面所列各种变式即在诗文中所化用的结果,由于原句是形容秋水与天空连成一片的奇丽之自然景观的,故诗文中引用多用作咏写秋高气爽之秋空的典实,咏写晴日无云、晚霞映照下飞鸟争翔的大自然无比祥和之晚景以及形容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江天融成一色、视野无比开阔的诗文中多见引用以为状词;“落霞”即指晚霞;“落霞作赋”这一用典即指王勃见霞鹜齐飞这一景致后即兴作赋这件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宋•释普度《偈颂一百二十三首》诗四一:“非耳目之所到,非心意之所及。自西自东,自南自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又《偈颂一百二十三首》诗四六:“一期九十日,铁壁复铁壁。四方八面来,只是跳不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出:“你看美人呵,神含欲雨,眼注微波,真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见明•毛晋《六十种曲》吕硕园删订本。元•佚名《罗惜惜》:“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遥观处,隐隐乌鹊向南飞。”见王季思等人《全元戏曲》卷一二。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第1部第11章:“当年王勃登上滕王阁,远眺碧波万顷、水天相连的鄱阳湖,不禁壮怀激烈,写下了为后人传颂千古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宋•释允韶《偈七首》诗六:“八月秋,何处热。风入松,声瑟瑟。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

碧水共长天一色元•佚名《南吕•一剪梅•〈秋闺思•得胜乐〉》曲:“红日晚,夕阳犹在,碧水共长天一色,雁儿呀、呀、呀,云外,雁儿却怎生不带将一个家字儿来。”

秋水共长天一色元•白朴《双调•得胜乐•〈冬〉》曲:“红日晚,残霞在,秋水共长天一色。寒雁儿呀呀的天外,怎生不捎带个字儿来?”明•杨士奇《满江红•秋渔》词:“七十归来,西江上、堪游堪酌,秋水共长天一色,也堪吟啸。”清•吴翌凤《南浦•秋水》词:“一色共天长,西风里、天到白苹千点。”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第1部第12章:“火光、鲜血与天空映成令人恐怖的红色,这是真正的秋水共长天一色。”

秋水吞空天一色宋•释大观《偈颂五十一首》诗二五:“万籁收声兮万象自闲,秋水吞空兮秋天一色。”

秋水同天一色明•来镕《南乡子•咏红叶》词:“秋水正同天一色,难遮,孤鹜前头是落霞。”

秋水长天一色宋•佚名《调笑集句•琵琶》词:“满船明月芦花白,秋水长天 一色。”清•邹祗谟《绮罗香•庆陵阮亭署中酬赵千门见赠原韵》词:“莱子传声,洪都佐节,争羡玉珂珠勒,高阁重临,秋水长天一色。”费只园《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第一七回:“秋水长天原一色,不须浊浪拥轻舟。”

长天秋水一色明•瞿佑《摸鱼儿•平湖秋月》词:“望西湖,断虹收雨,长天秋水一色。”

共长天一色清•储袐书《石州慢•秋水》词:“月明千里花如雪,何处著丹青,共长天一色。”

长天一色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阴骘积善记》:“四边明月,照耀三清。边廷两塞动寒更,万里长天如一色。”明•赵氏《烛影摇红•楚中寄外》词:“独倚危楼百尺,正黄昏、长天一色。”明•陈庚蕃《忆江南•仿隋炀帝体和友人韵》词:“桞絮乱飞雪覆浦,长天一色月当中,仙槎若可通。”清•魏允札《沁园春•赋香湖吊丁亟巨》词:“长天一色非虚,便岁岁、年年好自如。”清•李汝章《南浦•秋水用玉田韵》词:“长天一色,断鸿几点飞来小。”清•姜贻经《贺新凉•九日偕圣昌登吴山小饮》词:“却周遭、远山如画,长天一色。”

一色长天清•归淑芬《菩萨蛮•秋水》词:“一色映长天,峰青江上烟。”清•姜贻经《浪淘沙•九秋词秋水》词:“一色长天鸿雁落,点点汀州。”

一水共长天清•唐仲冕《蓦山溪•蒜山》词:“南唐战垒,一水共长天,垂碧幕、下银钩,手摘双莲忆。”

一色长天共秋水元•汤式《南吕•〈一枝花•赠草圣〉》曲:“常闻得青琐高贤自评议:比着那颜真卿健笔,王右军妙迹,真乃是一色长天共秋水。”

秋水共长天明•陆瑶林《水调歌头•送友游海外》词:“极望沧溟阔,秋水共长天。”

水天一色宋•方岳《秋江引》诗:“水天一色磨古铜,落日欲没芦花风。”宋•王炎《送徐尉移簿巴陵并简邓器先汪兼善》诗:“我尝纵观洞庭水,水天一色光蒙蒙。”宋•释道东《送南浦明公归日本》诗:“抬眸错认云山处,人在水天一色中。”宋•王之道《过集湖德济庙用赵尉廉留题韵示周钦夫程彦游》诗:“灵祠输奂湖之麋,水天一色成玻瓈。”宋•文天祥《出海》诗:“水天一色玉空明,便似乘槎上太清。”明•陈霆《酹江月•月川》词:“更无风浪,水天相映一色。”明•吴子孝《满江红》词:“海上秋风,寒万里、水天一色。”清•仲恒《愁倚兰令•望远》词:“望里水天惟一色,更愁人。”清•魏学渠《满江红•经邯郸吕翁祠相传为卢生黄粱梦处》词:“吹笛者,方外迹;披帷者,梦中客,望漳流漭漭,水天一色。”清•董元恺《秋霁•锦湖秋泛》词:“青雀低飞,乌篷轻漾,摇入水天一色。”清•刘壮国《齐天乐•咏牡丹名锦帐芙蓉》词:“士女城头,水天一色,共庆太平佳绪。”清•边寿民《好事近•雁》词:“千里水天一色,看高低明灭。”清•邵玘《上阳台•题嘉善朱明府玉圃洞庭秋泛图》词:“芦荻正萧萧,轻鸥外、水天一色。”清•戴澈《行香子•雁阵惊寒》词:“去岁曾经,水天一色,冷月留痕。”

一天秋色清•魏学渠《月华清•中秋锡山夜泊》词:“又送到、蛩语乌啼,蒹葭浦、一天秋色。”

天一色明•仲恒《八咏楼•本意》词:“若夫阴雨霏霏,风声四起,白雾长空驾,满眼濛濛天一色,我意依然潇洒。”清•王洲《念奴娇•舟发阜宁》词:“冰镜空悬天一色,且泊藕花深处。”

天水明•葛筠《沁园春•改友人李筇崃作》词:“凭高眺,见洛霞孤鹜,天水空濛。”清•陈维崧《蝶恋花•咏水仙花》词:“灩潋空濛天水接,千顷烟波,罗袜行来怯。”

水天明•王扬德《蝶恋花•〈寓山十六景•隔浦绫歌〉》词:“缓引长歌响籁别,水天霞落飞孤鴷。”清•陈燮《水龙吟•晓渡彭蠡湖》词:“晓日掀篷心喜,好秋光、水天无际。”清•毛健《百字令•荷盖》词:“谡谡鲜飙,田田旧路,南浦万重情,水天凉月,忍教隔断空明。”

秋水连天明•姚绶《苏武慢》词:“楚尾吴头,江脣浦口,秋水连天一碧。”

秋水长天元•刘唐卿《白兔记》第一二出:“渐黄昏大欲暝,一抹淡云飘。孤鹜暮鸦,秋水长天月照。”明•刘广《蝶恋花•〈寓山十六景•清泉沁月〉》词:“波纹碎簇黄金液,秋水长天原不隔。”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十出:“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清•张埙《沁园春•题万红友璇玑碎锦》词:“秋水长天,魂吟江上,再到滕王阁里无。”清•刘锡嘏《沁园春•题陈涵静蒹葭秋水图》词:“恰所思不远,葭苍露白,此中有意,秋水长天。”

长天秋水明•陈子升《烛影摇红•与友人感旧》词:“兴来作赋,满袖春风,长天秋水。”清•陈燮《霜叶飞•登滕王阁》词:“长天秋水连空阔,扁舟初泊江渚。”清•董元恺《念奴娇•西江闻讣》词:“冷清清地,对长天秋水,兔华凉浸。”清•汤百纯《清平乐•闻雁》词:“几缕莫霞山外紫,一色长天秋水。”

秋水长天孤鹜句清•顾列星《念奴娇•楚中江行》词:“秋水长天孤鹜句,只有马当神重。”

秋水长天,落霞孤鹜元•庾吉甫《商角调•黄莺儿•盖天旗》曲:“雁惊寒,衡阳浦。秋水长天,落霞孤鹜。”

秋水天色,孤鹜落霞清•来镕《应天长•咏红叶》词:“秋水正同天色,难遮,孤鹜前头是落霞。”

天长秋水共,落霞齐飞孤鹜清•赵帅《真珠帘•登滕王阁用放翁体》词:“果是长天秋水共,又落霞齐飞孤鹜。”

长天秋水,孤鹜落霞宋•释慧性《偈颂一百零一首》诗三八:“长天秋水,孤鹜落霞。”

长天远水,落霞孤鹜宋•石孝友《满江红》词:“归来引,相思曲。尘满把,泪盈掬。对长天远水,落霞孤鹜。”

落霞孤鹜齐起清•金翀《念奴娇·初秋书感》词:“乡关回首,落霞孤鹜齐起。”

落霞与孤鹜齐飞宋•黄庚有《九日会王修竹西楼预坐者七人以“落霞与孤鹜齐飞”分韵予得落字即席走》诗一首。明•佚名《明珠缘》第二九回:“到夏来旭日炎炎,水面荷花红似锦,□秋来时水天—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落霞孤鹜齐飞宋•石孝友《鹧鸪天》词:“落霞孤鹜齐飞处,南浦西山相对愁。”元•卢挚《双调•沉醉东风•〈秋景〉》曲:“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三折:“泪眼盼秋水长天远际,归心似落霞孤鹜齐飞,则我这襄阳倦客苦思归。”明•瞿佑《摸鱼儿•南屏晚钟》词:“落霞孤鹜齐飞处,认得南屏古寺。”明•陈如纶《风入松•晚晴》词:“暮霭倦鸦相趁,落霞孤鹜齐飞。”

霞带孤鹜飞宋•胡溥《清溪》诗:“烟留群鹭和鸥卧,霞带孤鸿与鹜飞。”

落霞飞宋•杨炎正《水调歌头•呈辛隆兴》词:“回首滕王阁,空对落霞飞。”宋•王铚《用前韵寄洪驹父》诗:“应寻骑鹤客,重咏落霞飞。”宋•虞俦《耘老弟於新厅之后起楼名之日叠翠有诗因次韵》诗:“问舍却怜吾未就,归心长与落霞飞。”

孤鹜落霞明•陈霆《画堂春•秋眺》词:“旷千里、楚天凝碧,相上下、孤鹜落霞,点成秋色。”明•来镕《南乡子•咏红叶》词:“秋水正同天一色,难遮,孤鹜前头是落霞。”清•冰玉主人《好事近•秋日西轩偶兴》词:“盈畦瓜豆结疏篱,蝴蝶飞还却,孤鹜落霞如画,忆江枫冷落。”

落霞孤骛宋•苏轼《蔡景繁官舍小阁》诗:“素琴浊酒容一榻,落霞孤骛供千里。”宋•白玉蟾《题欧阳氏山水后》诗:“樵子归担竹两竿,落霞孤鹜天边远。”宋•李之仪《朝中措》词:“惟有落霞孤鹜,晚年依旧争还。”宋•葛长庚《贺新郎•送赵师之江州》词:“两见西风客京国,多在红楼金屋。凝情处、落霞孤鹜。”宋•李洪《刘子履见怀小桥竹篱入梦寐因寄》诗:“采菊佩萸思共赏,落霞孤鹜兴尤新。”宋•李兼《回次采石》诗:“落霞孤鹜江干阔,去马来牛岁月长。”宋•释普信《颂古九首》诗六:“明月芦花同一色,落霞孤鹜共遥天。”明•贾仲明《玉梳记》第三折:“按天际落霞孤鹜,映残阳老树啼乌,古道傍飘衰叶折枯蒲。”明•吴山《清平乐•滕王阁》词:“白沙翠竹柴门,落霞孤鹜江村。”明•满朝荐《诉榻歌二十七首》诗一一:“梦草句,邀风榻,落霞孤鹜间酬答。”明•葛筠《沁园春•改友人李筇崃作》词:“凭高眺,见洛霞孤鹜,天水空濛。”明•释大汕《梁州令•津亭怀远》词:“怀人常独倚阑干,落霞孤鹜,点染江山趣。”清•陈维崧《贺新郎•送蒋京少随尊公学宪之任豫章》词:“此地王郎题赋后,依旧落霞孤鹜,文采事,算君堪续。”清•陆进《画屏秋色•滕王阁感怀》词:“拭泪续残碑,无奈苔侵霜蚀,目断落霞孤鹜。”清•周金然《御街行•江上作》词:“乌啼格磔霜满天,零落残霞孤鹜。”清•郑侠如《贺新郎•燕子矶秋望》词:“千仞临江面,倚空亭、落霞孤鹜。”清•陈章《木兰花慢·秋帆》词:“映远岫凉云,落霞孤鹜,别浦依依。”清•陈燮《霜叶飞•登滕王阁》词:“只落霞孤鹜,髣髴是、西山西去。”清•王翰青《青玉案•怀苕上旧游寄北研》词:“子安愁绝,落霞孤鹜,不赋西山雨。”清•金瑚《龙山会•九日仙游怀青门诸君作》词:“登高作赋,偏我似、天外落霞孤鹜。”清•佚名《平山冷燕》第四回:“落霞孤骛,不敢高飞;秋水长天,为之减色。”

落霞飞鹜明•查容《高阳台•滕王阁》词:“西山南浦寻常见,更落霞、飞鹜冥濛。”清•陆宏定《贺新郎•和庆百湖上芙蓉韵》词:“红叶珊珊舞,盻西风、落霞飞鹜,断云残雨。”

落霞秋水清•邹弢《青楼梦•叙》:“翠艳红香之癖,夙擅冬郎;落霞秋水之词,堪夸王勃。”

秋水落霞清•刘可培《摸鱼儿•楚南雷华峰出其故兄衡浦秋色图索赋》词:“翘首鹡鸰原,断魂何处,秋水落霞影。”

霞鹜宋•黄彦平《宿坡书事》诗:“莫将霞鹜飞飞影,认作兰成万斛愁。”

孤鹜明•陈于朝《南柯子•风光好》词:“不须携酒听黄鸎,看取孤鹜朝飞、带水行。”

落霞清•仲恒《丑奴儿•旅邸》词:“塞雁沙边呼唤,落霞岭上迟留。”

落霞作赋清•屈为章《摸鱼子•岁暮得沈远亭长芦书却寄》词:“纵黄绢题碑,落霞作赋,白眼少知己。”

解答

根据大槐树寻根园官方资料介绍

系承周武王,始祖为康叔封。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七十五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康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

康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元和姓纂》。

〔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①源自姬姓。据《姓苑》、《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周武王的同母幼弟,在武王取得天下后,被封于康地,故称康叔封。武王死后,成王嗣位,蔡叔、管叔、霍叔、三监联合武庚和东夷族反叛。周公旦东征,很快平定了这次反叛。之后,便大规模地分封诸候,并营建洛邑作为东都。周公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最后决定把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分封给颇有贤名的康叔,改封康叔为卫君,建立了卫国,都在今河南淇县,故康叔又称卫康叔。康叔治理殷民有功,做到了化敌为友,功在社稷。因此,被举为周朝司寇,他死后,被谥号为康,他的后裔便用封邑及谥号康为姓,是为河南康姓,史称康姓正宗。

②源自古代少数民族姓氏。据《梁书》、《唐书》记载,汉朝时西域有康居国,汉朝在西域设置都护管理各种事务,康居国也派王子在河西应诏,因为滞留在当地沦为平民,后来就用故国名中的康作为姓。到隋唐时,这个位居中亚的国家仍然存在,被称为康国。因这一支后裔有居祁连山北昭武城,支庶分王各地,故有昭武九姓之称。如汉有康孟详、唐有康谦都是康国人。是为甘肃康姓。另据《隋书》记载,突厥亦有康姓。③源自匡、主二姓所改。据《宋史》记载,宋太祖名赵匡胤,姓匡的人为了避讳就改姓主。到了政和年间,因为普通人姓主有犯上的嫌疑,因此又改姓康。是为河南康姓。

〔郡望〕康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东平郡、会稽郡等。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区。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设京兆尹,下辖十二县,相当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以东至华县一带地区。

〔堂号〕康氏以京兆、会稽为其堂号。会稽堂:唐朝时候康志睦,身材魁伟,很会骑马射箭,官大将军。后来讨灭张韶,升平卢节度使。又平了李同捷的叛乱,加检校尚书右仆射,封会稽郡公。

〔堂联〕康姓的堂联有:少卿六畏(康澄);孝女三贤(康女)。明经登第(康希诜);驰射受封(康志睦)。东海名流(康子元);华山懋绩(康绚)。斯文在天地;至乐寄山林(康有为自撰联)。功盖三庆会;名成八阵图(康子林联)。长安第一手(康昆仓);德函列头名(康海)。莲蕊峰头传名远(康涛);景贤书院播惠长(康里脱脱)。驰誉明经,少小荣登科第(康希诜)。有声乐府,文词待诏金门(康伯可)。

〔名人〕《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康氏68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85例。康姓的历史名人三国时有著名高僧康僧会,汉有康播,江原人;南朝宋有康穆,为秦梁州刺史;金代有康赐,宁晋人,为监察御史;唐代河东节度使康承训,著名画家康萨陀,宋代词人康与之,元代戏曲家康进之,著名学者康显之。明初开国公康茂才,文学家康海;清代有康有为。

〔人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康姓101220人,临汾市4418人,洪洞县593人。

〔供橱〕康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二号供橱。

〔家谱〕康姓的家谱有:《辽宁凤城康氏世谱一卷》(辽宁凤城县档案馆);《江苏泰县南沙康氏重修宗谱二十四卷》(辽宁图书馆);《浙江奉化连山康氏宗谱四卷》(浙江奉化县文化管理委员会);《福建塔山康氏家谱》(福建图书馆);《裕西康氏族谱》(洪洞县县志办公室)。

〔字辈〕据民国抄本《康氏族谱》,江苏如皋康姓一支字辈谱为:“本贞茂荣,安雍近智,吉贤端秀。”又有1999年由康全发编著的《康氏族谱》,裕西康姓一支字辈谱从六世排为:“圣田兆万全,广兴增富源。仁志礼怀信,鹏龙俊杰献。国显民庆贵,德才昌生权。”曹县康庄一支字辈谱从22世起为:“会宗庆序广,先训宜承长,根源本清秀,普照显荣光”。

〔迁徙〕康氏最早的发源地应该是康叔被

辽阳地区的满族康姓有两个家族:孟古尔济 氏 与 博尔济吉特 氏。

孟古尔济 氏 属于满洲正黄、镶白两旗。祖上出自海西女真叶赫部,因此也称“叶赫康”大约在努尔哈赤时期并入八旗,清顺治年间从沈阳迁到辽阳驻防。因康熙年间四世祖“康吾太”当过京官,后世便取康为姓。今天这个家族的后代有的姓 孟,有的姓 康,主要分布于辽阳的首山乡与小屯镇等地。

博尔济吉特 氏世居东蒙古科尔沁,祖上与元朝皇室勃尔乞金 氏同宗,属于蒙古黄金家族。清崇德年间科尔沁两位公主嫁给清太宗皇太极,其中一位就是顺治帝生母孝庄文皇后。大约在清顺治初年这个家族有一支由蒙古盟旗抬入满洲正黄旗,康熙年间从沈阳分出一支到辽阳任职,到了民国初该家族有一部分人取了康姓。由于加入满洲八旗与满洲人接触日久逐渐满化,1956年填报民族时他们填了满族。

山西平阳府康姓移民如何准确寻祖?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至清初,山西平阳府经历了有组织的十几次移民,主要迁至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至今这些地区的康姓家谱中大多都说来自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