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姓起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3收藏

姚姓起源,第1张

姚(yáo)姓源出有:

源流一

上古八大姓传承

源于舜帝姚重华,源于姚姓和妫姓,舜帝以姚为姓。舜在当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尧推荐过舜,尧帝为了考察舜,让他居住在妫河边,他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即改以妫为姓。《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记载,五帝之一的舜因生在姚地,后世子孙便以居地为姓氏,称姚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姚氏正宗。《通志·氏族略》:"舜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因而史称妫、陈、田、姚、胡为"妫汭五姓"。"妫汭",古水名,又作"沩汭",前文已述,舜帝本为姚姓,因居妫汭而得妫姓。这就是沩汭的名称来历,所以妫姚二姓为同宗,曾经互用,舜帝为了加强子女间的团结,让姚姓子女曾经改为妫姓,让妫姓子女曾经改为姚姓,部分子女有改回本姓姚姓,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氏的族人后来有改回姚氏,部分没有改回来,便发展出其他姓。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武王把他的大女儿嫁给妫满,并且封他于陈(今河南淮阳)地,为陈姓和胡姓的由来。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氏的族人后来有改回姚氏,部分没有改回来,便发展出其他姓——《唐书·宰相世系》言,部分又改回本姓姚的:舜后代胡公妫满封于陈,至陈敬仲(陈完)仕齐,又改为田氏。王莽封田丰为代眭侯奉祀舜帝,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徙居吴兴郡,又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姚姓至舜帝嫡裔69世嫡长孙西汉谏议大夫舜帝奉祀官姚平奠定吴兴姚氏基业,舜帝血脉已繁衍至一百四十几代,上述以《中华姓氏舜裔嫡系宗谱考略》为证[1]。自黄帝至舜、禹,虽然姓不同,以彰明德。因舜帝生于姚地而姓姚,其子商均生于妫汭而姓妫,《尧典》记,舜“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舜的后裔姚姓亦因祖德受到尊重,姚姓后裔分妫、舜、虞、陈、胡、王、孙、田、袁,车、陆等60姓,先后有60 世受封诸侯国君,计享位达1974年之久,著名的如夏禹时封为虞侯的虞思和周武王时封为陈侯的胡公满。传到汉代,姚姓已繁衍为中原大姓族之一。姚姓是中华姓氏中历史最悠久的姓氏之一。自始祖舜帝肇始至今,已传至130余世。最初,因舜帝居姚地,有子孙以姚为姓,舜帝登帝位后,仁德荣耀,有子孙以帝名舜为姓,禹封皇舜长子商均于虞,至始祖33世孙妫满封于陈,官拜陶正,谥胡公,其子孙或以国号陈称姓,或以官号改称陶唐氏,或以谥号胡称姓,或以尊讳满称姓,演变至汉朝,姚氏衍生出:妫、虞、陈、胡、田、袁、王、孙、陆、车等六十种,繁姓同根,异氏同脉。在中华姓氏中,妫、姚、田、陈、胡五姓同根源,其血缘先祖是舜帝姚氏。王姓的最早的来源是姚姓,部分姚姓族人经过多次改姓:从姚姓改为妫氏,再改为陈氏,再改为田氏,部分田氏改回到最早的姚姓,部分没有改回,便继续为田氏,田氏有再次改姓的,改为王姓。中国官方史书《唐书·宰相世系》言,舜后代胡公妫满封于陈,至陈敬仲(陈完)仕齐,又改为田氏。齐王田建三子:升、桓、轸,升、桓改姓为王氏,其后代即汉代王莽,西汉帝国皇太后王政君一族,此为王姓的一大源流。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8王,为秦所灭,其子孙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王莽封自己祖先的本姓姚姓同族田丰为代眭侯,后来丰之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又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姚氏。前文已述,舜帝本为姚姓,因居妫汭而得妫姓。改姓的本姓是姚氏的族人后来有改回姚氏:陈国自妫满于公元前1045年开国,至公元前479年陈国灭亡,共传24王,历566年。周敬王姬丐41年,陈国终于被楚国所灭,楚惠王在原地建立了陈县,后改为楚国的别都,陈姓子女改回古姓为,再传五世后,复改为远祖之姚氏,世代相传至今。 另见 舜文化、虞舜文化

中国名籍《史记 五帝本纪》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尚书》也有" "的记载

舜帝主支姓氏历经多次变迁,夏商代虞遂为正朔,姓虞;西周和春秋时妫正朔,战国时承继舜帝香火正支是陈完,陈完避难齐国改姓田,秦灭齐后田姓改妫姓,西汉朝妫姓改回舜帝姚姓。此后舜帝一系姓氏又不断地分化。《汉书·王莽传》载王莽在谈及自己的族系时说:

黄帝25子,分赐厥姓,十有二氏。虞氏之先受姓曰姚,其在陶唐曰妫,在周曰陈,在齐曰田,在济南曰王。姚、妫、陈、田、王姓,凡五者皆黄帝嫡裔。王莽在这里概述了舜帝一族姓氏变迁的历程。舜帝后裔历经数千年繁衍播迁,蔚为望族,并从中派生出60多姓,其中多为中华大姓,除姚、陈、田、胡姓外,在中华100大姓之内的还有王、孙、袁、夏、陆等等。舜裔人口在全世界约有15亿,其中陈姓繁衍得最旺盛,约占一半。现海外成立有"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是一个全球性的民间社团,是一个包容较多姓氏的寻根组织,如今参加这个组织的有姚、陈、虞、胡、田、潘、孙、车、陆、王、袁、姫等10余姓。

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总部设在香港,自1982年起每年轮流在各地举行国际大会。首届世界舜裔国际大会于1982年在香港举行,盛况空前。之后分别由台湾、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及美洲各地轮流主办。1999年4月21至23日,世界舜裔联谊会第13届国际大会在颍川陈氏的命名封地河南许昌长葛隆重举行,这是该组织首次回到祖国故土认祖归宗。如今已举办了15届,影响很大。 天下舜裔,姓氏各异,但同根源,血脉相连。 舜生于姚墟,舜的子孙便以地为姓,姓姚氏,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记载:“姚姓,虞之姓也,虞舜姚重华生于姚墟,故姓姚”。

姚姓

源流二

称姚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姚氏正宗。舜在即位为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尧推荐过舜,舜继承帝位后,尧帝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舜,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后,找到了舜帝的后裔妫满,还将自己的女儿太姬嫁给妫满为夫人,之后封他于陈(今河南周口),建有陈国,侯爵,史称陈满。他逝世后谥号为陈胡公。陈国的疆域在郑、宋、齐、楚等大国之间,陈国虽为西周王朝的十二诸侯之一,常参与“五霸”主持的会盟,但却是一个弱国。春秋时期的周桓王四年(公元前716年),陈国曾与宋、蔡两国联合攻郑国,却反遭到郑国的大举入侵,搞得要请求别国来救。春秋后期,楚国势力逐渐强大,并进入中原,陈国即长期成为楚国的附庸,勉强维持政权。

周定王姬瑜八年(陈灵公妫平国15年,楚庄王芈旅15年,公元前599年),陈国大司马夏征舒杀陈灵公自立。第2年,楚庄王以讨伐夏征舒为名灭了陈国,然后将陈国划为楚国的一个县,不久之后又恢复陈国。楚庄王立陈灵公之子妫午为陈国君,是为陈成公。周景王姬贵11年(陈哀公妫弱35元年,楚灵王芈围7年,公元前534年),楚国再次灭了陈国,但不久后楚国内乱,楚平王芈居杀其兄芈围自立,陈公室与蔡侯等因助楚平王有功,5年后,楚平王恢复了陈国的诸侯国地位。周敬王姬丐41年(陈湣公妫越23年,楚惠王熊章10年,公元前479年),陈国终于被楚国所灭,楚惠王在原陈国之地建立了陈县,后改为楚国的别都。

妫满的后裔子孙传至汉朝陈仲敬时(非东周庄王时期的史筮陈仲敬),因避祸乱而迁居于吴兴郡(浙江吴兴),改古姓为妫姓。传至舜帝69世嫡长孙姚平复改舜帝之姚姓,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吴兴姚氏正宗。[1]姚氏族人尊奉舜帝为得姓始祖。

源流三

源于“癸”(舜之妻名)。女+癸=姚。

远古部落联盟时期,炎黄先祖,登泰山祈祷,天乃降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神州依据天意,两两而合,命名五大宗族,并铸十鼎,永铭天德。其中,帝标记“癸戊”。

  皇(丁壬)。任地(今任城)为大本营,壬人首领称“皇”,手持规矩,所生男女俱称任氏,由此衍生其他重要部落。壬娶丁,壬手持圆规(壬手持合拢的圆规,癸手持张开的圆规),丁女手持矩,壬规丁矩,丁壬合文,诞生“皇”(或“中”,任又称仲,带仲字都属于任氏,奚仲、仲虺、挚仲氏任。壬+丁=中,中华之中字本意),至此,皇部落诞生,自称规矩皇族,产生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最著名的就是人皇,规矩是皇族任氏象征图腾。壬所生的人,自称“任氏”,将皇族“壬”加“人”,形成任氏(仲)这是最早的皇族。皇族所生的,才叫人(壬的同音)。规矩皇族,基本上类似人类始祖。规矩为图腾,自称皇,例如羲皇,娲皇,娥皇,泰皇,人皇,一般姓氏或国名在后。

  帝(癸戊)。皇族的儿子戊即帝族,皇族任氏首领----壬娶丁,生下儿子戊和女儿己。皇子戊娶癸,产生了帝族,帝(羲、舜)字即戊癸合文。癸+戊=帝(或“羲”、“舜”字)。戊手持斧钺,武威四方。癸,规也,癸手持张开的圆规。戊部落十分有趣,戊人自称“我”(戊变体)、“吾”(戊同音)。他们首领自称“羲”“舜”或者“帝”,羲、舜字也是癸+戊的合文。癸的后代,祭祀癸女,念念不忘,诞生了一个重要的姓---姜。姜=癸+女。癸女的后代自称姜姓。因为舜娶了一对姐妹(二姚),所以他娶了两个癸(娥皇、皇英),其中一支癸女的后代,将母亲“癸”下加“女”,形成姜姓,另一支癸女的后代,将“癸”左边加“女”字,形成姚姓。所以,姜姓、姚姓,是同父异母的两支帝的后代,他们都是帝的后代,因为母亲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姓。姚、姜皆因母得姓,皆为癸女之后。姚实为舜与癸女之后。姚发音与癸女之父“尧”音同。

  殷(乙庚)。庚,即金星。庚娶乙。庚,甲己之子。乙,乃戊和癸之女儿,即帝的女儿,帝女。庚迁殷,建立殷,庚乙的儿子丙,紧挨殷而建立商。

  商(辛丙)。丁的哥哥丙,同样是矩家族,丙娶辛,形成了商部落。上辛下丙,即商字。丙+辛=商。辛乃己之女儿。丙手持矩,辛手持利剑。辛是己的女儿。辛所生本为壬癸,但因壬自称人皇,为先祖,所以商人将十天干之外,又额外诞生了十二地支,将辛之子,称子,子姓诞生。与任氏之仲相同,子一般在名后。例如箕子、微子。后来,商灭,其贵族子孙,名后有“子”,以示殊荣。

  周(己甲)。帝有一子曰甲,一女曰乙。甲西迁,务农为业,是为周之祖。皇族女儿己(大任,任氏名己,挚仲氏任。皇族任氏之女),远嫁给甲,诞生周(甲+己=周),甲+己诞生了“周”字。周人自称“自己”,表示自称是己的后代。周人依据“己”的同音产生了姬姓,自称己女之后。任己名己,皇之公主,己父壬,母丁(甲骨文写法为“口”),任己为任氏而称仲(壬丁合文亦即“中”,挚仲氏任)。”周人依据“己”字以及己之母“丁”字(甲骨文丁为“口”写法,表示矩)组合,创造了“姬”这个字,表示己女所生的意思。凡是己所生的周人后代,都自称姬姓,与己同音,这就是姬姓的由来。姬字有个小口,口即丁(丁为姬姓始祖的外祖母),丁为己之母。据说甲因发明铠甲,依他的名字甲而命名。甲,帝子也。己,皇女也。帝子甲娶皇女己,姬(女+己+丁)姓应运而生。

父娶母

儿子

女儿

母+父=合文

其它合文

壬 娶 丁

丁+壬=皇

丁+壬=中

戊 娶 癸

癸+戊=帝

癸+戊=羲 / 舜 ; 女+癸=姚 / 姜

庚 娶 乙

乙+庚=殷

丙 娶 辛

辛+丙=商

( 高辛 )

甲 娶 己

己+甲=周

女+己+丁=姬

源流四

史记载︰春秋早期有姚国,虞舜后代,子孙以国为氏,称为姚氏。

源流五

源于羌族,出自汉朝末期西羌烧当部首领姚戈仲,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晋书》记载,南安郡赤亭(今甘肃陇西)羌族首领戈仲,本是汉朝西羌烧当氏的后人,他自称是帝舜的后代,故而改姓姚,称姚戈仲。在姚戈仲的后裔子孙中,皆以首领之改为姓氏,称姚氏,世代相传至今。在西晋怀帝司马炽执政的永嘉年间(公元307~312年),姚戈仲率领他的羌族部落从赤亭(今甘肃成县)迁到榆眉(今陕西千阳),后赵时期曾被石虎强行徙至关中地区。

东晋明帝司马绍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姚戈仲被晋明帝任命为西羌大都督,率羌众数万居于清河地区(今山东临清),先后投靠前赵、后赵。后赵君主石虎执政时期,率部属迁发达地区清河(今山东临清),被石虎任命为冠军大将军。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5年(后赵石虎太宁元年,公元349年),姚戈仲率部镇压了梁犊领导的起义军。后赵政权灭亡后,姚戈仲降晋,被晋穆帝任命为车骑大将军、大单于,晋封高陵郡公。东晋永和8年(公元352年),姚戈仲病逝,第五子姚襄代领其众,在率领部众返回关中时于三原(今陕西咸阳)与前秦政权的大军交战,战败被杀。姚襄的弟弟姚苌率众降于前秦政权,为苻坚将领,之后累建战功。“淝水之战”后苻坚回长安不久,鲜卑贵族慕容泓起兵反秦,姚苌参与讨伐慕容泓战败,逃奔渭北,得羌人及西州豪族尹详等的支持,随后也起兵反秦。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19年(公元384年),姚苌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建立了后秦政权。之后,姚苌率军进屯北地(今陕西耀县),渭北羌胡10万余户归附,势力发展很快。东晋太元10年(公元385年),姚苌擒杀苻坚,前秦政权基本灭亡。及至慕容永率鲜卑30余万离关中东归,姚苌于晋太元11年(公元386年)入据长安称帝,国号大秦,史称后秦。东晋太元18年(公元393年),姚苌病逝,太子姚兴继立,次年,打败了前秦的残余势力苻登,彻底灭了前秦政权,据有关、陇地区。然后,姚兴又乘西燕败亡之时一举取得河东地区,随后又相继攻占东晋的洛阳,臣服西秦,攻灭后凉。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12年(公元416年),姚兴病逝,太子姚泓继位。东晋王朝的车骑将军刘裕率军北伐,进攻后秦,收复洛阳,而后秦宗室内部却只顾骨肉相残,自相削弱。晋义熙13年(公元417年),刘裕进取潼关,攻占长安,到农历8月姚泓兵败出降,后秦国灭亡。

姚戈仲及其子孙创建的后秦政权,从公元386~417年共历3主,39年。

源流六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明时期蒙古族禹尔部,属于明朝赐姓为姚姓。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禹尔氏,世居阿鲁科尔沁。后有满族以姚为姓氏,满语为Yur Hala。清朝中叶后多冠汉姓为姓姚。

⑵蒙古族努克楚德氏,在明朝时期赐汉姓姚氏。

⑶明朝时期,有蒙古族人饶五十,因有功于朝廷,受赐姚姓而姓姚,称“姚名智”,其后裔子孙世代称姚氏至今。

源流七

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岳佳部,属于明朝炀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耀佳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岳佳部,满语为Yao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后多冠汉姓为姚姓。

源流八

源于德昂族,出自明朝时期德昂族拉耐氏族,属于汉化为氏。德昂族,散居于今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保山、临沧、思茅地区。其中潞西县三台山和镇康县军弄等地是聚居区。德昂族是中国西南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源于古代的百濮人,与古哀牢国人有密切的关系。德昂族人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两岸,是开发保山、德宏一带较早的原住民族。史书中记载的茫蛮部落,就是德昂族先民,在隋、唐时期被称为“茫蛮”“扑子蛮”“望苴子蛮”。德昂族先后臣服于汉朝、晋朝及南召、大理国,在元朝以后成为傣族土司的属民。德昂族人绝大多数与景颇族、汉族、僳僳族、傣族等民族交错分寨杂居,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在德昂族中有一大氏族拉,称耐氏部落,有名无姓。在明朝万历年间中央政府大力推行改土归流运动时,被归入为云南副总兵邓子龙所辖姚营兵,驻扎在姚安,因此取汉姓为姚氏。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农历6月,以该支姚氏族人为主的明军地方武装所在驻地,曾爆发了著名的“姚营兵变”。从古时候起,饮茶就是德昂族人的嗜好,他们善种茶,家家栽有茶树。过去,居住地区受到其他民族歧视,被看作是低下民族,解放后和其他民族一样有平等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昂族曾一度沿袭民国时的称谓,统称为崩龙族,后在本民族的要求下,于198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改称民族称谓为德昂族。

源流九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苗族、水族、羌族、拉祜族、彝族、土家族、壮族、白族、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姚氏族人分布。多为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在中南、西南、西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运动中,被地方汉族最高行政长官赐予的汉姓,亦有汉族兵员驻守边疆时与各民族联姻后带入的汉姓。别的:山海经《海外西经》所载"三身国"亦见于《大荒南经》"三身之国"; 《大荒南经》中说“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等等 ,《山海经·海外西经》:“三身国在夏后启北,一首而三身。” 三身国应在今日西南地域,即四川、贵州一带。[1]

山东文登姚山村姚氏家谱字辈臧格庄、姚山头、姚家庄、紫金山、港南、辛里庄、北崮头、小高坎、南廒、河南、毕家疃、河北、西程格、小埠等14村庄姚姓字辈:二,忠坚宝玑。财旗,。思栋品文,世赞德刑。孔士延从,学中大有。毓秀锺其,殷英泽远。才华配成,福寿宗昌。

姚姓是中国第六十二个最常见的姓氏,尤其是在四川、江苏和浙江省。现在瑶族约占全国人口的033%,总人口410多万。

姚的名字和图腾

它由姚的女性一面组成,赵是它的本义。在古代占卜中,用火焚烧龟甲,观察龟甲裂缝的形状来说明吉凶,成为一种预兆或征兆。是引申的预兆,意思是先预测未知。顺很擅长这个

占卜要以姚为姓。舜出生的地方叫尧遗址,他的宗族叫尧人。瑶族人的圣树,即社会树,自然是桃树,瑶族人以桃树为原始图腾。因此,桃树制成的物件自然成为后来巫师、道士等职业的工具;在门口放上桃枝,手持扫帚引路,可以辟邪。据说鬼怕桃树。

在古代,尧与道、道、逸联系在一起。顺部落的瑶族在迁徙过程中,留在平原和山区的地名常被称为陶子,近水之地载陶子,在居住地土地上建造的城堡成为市署的标志。这四个字在湖南长沙、广西泉州等地多次出土的西汉古图、石印中出现并相互替换。现在中原、华北、华东、陕甘宁、湖广地区很多带有桃、陶字的地名,都与古代舜部落的历史迁徙有关。

姚姓的起源与演变

姚的血统主要来自桂氏。舜的部落因居住在山西永济妫水之旁而得名妫,舜因出生在而得名尧。姚市场位于河南濮阳以西的濮城,靠近山东鄄城。瑶市盛产桃子,瑶族以桃树为图腾。姚姓是从桂姓中分离出来的舜族的一个分支。所以姚姓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

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于周,丰顺的后裔桂蛮成了陈。公元前672年,之子陈万,又名陈,因陈国内乱而出齐国,改姓田。到西汉末年,田湾后裔孙天凤被王莽封为代牧侯,延续舜帝香火。田丰之子田惠,为避王莽之乱,渡江定居吴军,即今江苏苏州,改姓桂。的第五子孙贵,南迁至武康,即浙江德清西部的镇,改姓姚。这个姚姓兴盛于江南,成为中国东部姚姓集团的支柱。

外源基因的整合

第二,支出来源于外国人改姓。中国的姚姓和其他姓氏一样,保持着和其他民族的交流。姚姓也融合了南北民族的血脉,有相互流动的基因。姚姓融入异族血缘的事件主要发生在西汉以后,其中最重要的有:东晋南安赤亭姚氏,其第一代后裔为舜,由甘肃洮河迁入和羌。到了金代,尧的羌人变成了羌族,天下是羌族的土司。姚苌于384年在陕西长安建立后秦,历时三帝34年。后秦亡后,部分后裔南下江南。北宋女真人中也有姚姓。清代氏、那拉氏等部分氏族集体改姓为瑶,大部分氏族后来成为东北地区的姚姓汉族。

历史上姚姓的分布与迁徙

先秦时期,姚的主要活动地区是河南和山东。秦、汉、晋时期,姚姓已遍及北方各地和江南各省。西北羌族姚姓的兴起和进入中原,极大地扩大了姚姓人口的数量。与此同时,

明代姚姓约有5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9%,是明代第33大姓氏。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浙江和江苏,其中姚姓约占总人口的45%,其次是广东、江西、安徽和山西四省。浙江是姚姓第一大省,约占姚姓总人口的32%。宋元时期,姚姓人口主要向东南迁徙。姚姓人口重心由北向东南漂移,浙江、江苏、江西、安徽为姚姓人口密集区。

当代瑶族姓氏分布及图谱

姚姓目前人口已达410多万,是中国第62个姓氏,约占全国人口的033%。自宋代以来的1000年间,南方姚姓人口不断增加,呈形趋势。目前,在我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安徽、广东、江苏等省,约占瑶族总人口的25%,其次是浙江、河南、四川、河北、湖北、湖南等省,集中了瑶族人口的33%。安徽是姚姓第一大省,占姚姓总人口的86%。全国形成了以安徽、江苏、浙江、广东、湖南为中心的两个瑶族高姓地区。自明朝以来的600年间,瑶族人口从东南向华中、华北、华西的迁移十分强烈,大于从北向南的迁移。

姚姓在人群中分布广泛,但并不均衡。在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江西北部、湖北东部和西北部、湖南西部和东北部、广东大部、贵州、云南东部、四川西南部、重庆南部、福建南部、陕西中部、河南西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山西南部、黑龙江东部和西部,姚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044%以上,其中中部地区可达08%以上。在云南横断山脉以东的青海湖等地区,姚姓占当地人口的022%-044%。上述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53%,约有49%的姚姓人在此居住。

姚姓的传统文化

王和的县是、南安等地。尧姓出自舜帝,有、南安、仁生等姓。舜是古代的圣人,也是仁政贤明的皇帝。

姚姓有五副重要对联:

弘志;陆氏家传。

爵郭亮;排桐城。

学洪汉;写梁晨。

建德长绵石泽;虾在家里发出声音。

寨主最后的谐和夫人;有刺伤史的女人是情人。

家族格言

姚儒的《家教要略》是明代很有影响的一部书。姚儒认为,人的一生最大的幸福是读书,最大的责任是教育孩子。教育孩子的原则:富人要教育孩子忠诚,穷人要教育孩子忠诚。重要的是做一个圣人,富于道德,穷于无道,不要脸。他还认为积富不如疏,强调君子之命贵而利物,而不是大言不惭。他要求自己的子孙诚实节俭,认为这不仅是经济上的需要,也是道德上的需要,有着鲜明的道德内涵。只有节俭有助于诚实,只有宽恕才是美德。家训以“护终”结尾,提醒孩子慎始慎终,尤其是后期节日。

系谱图

目前,上海图书馆收藏了68本姚姓家谱,全国其他单位和美国也收藏了172本姚姓家谱。

名人频率和家族圣贤

从755到79000,有216位姚姓名人付费,占名人总数的048%,在名人姓氏中排名第48位;姚的著名文学家占全国文学家总数的07%,排名第30位。姚名医占全国所有医学博士的063%,排名第32位。

历史上主要的瑶族名人有:春秋时期郑国的姚菊儿大夫;东车骑将军姚格忠;姚苌,秦的创始人

姚姓起源

姚(yáo)姓源出有:源流一上古八大姓传承源于舜帝姚重华,源于姚姓和妫姓,舜帝以姚为姓。舜在当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尧推荐过舜,尧帝为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