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演丰镇有多少个村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3收藏

海口市演丰镇有多少个村,第1张

海口市演丰镇下辖14个行政村(1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203个自然村:

演东村委会:位于演丰镇中部,东濒东寨港,西倚昌城村,南与演南交界,北傍演西村,驻演丰墟。演丰东河、西河蜿蜒贯穿全境。土地总面积8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39亩,其中水旱田2206亩,坡地2133亩。该村下辖30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470户,1888人。清乾隆年间,出过一文一武举人。分别立下:文魁坊(为乾隆癸卯科举人符元礼立,在瑶城村);武魁坊(为举人李有魁立,在坡园村)。抗日战争时期,县民主政府县委驻扎在桂南村。指挥海南渡海作战的琼崖电台就设在该村。

演南村委会 位于演丰镇南部,东濒东河与三江镇交界,南至苏民村委会,西至西河与昌城接壤,北倚演丰墟。海文高速公路、东环铁路从辖区内穿过,演丰东、西两条溪河如双龙环抱,环境资源丰富,生态优美,发展潜力大。土地总面积7974亩,其中耕地面积1314亩,水旱田943亩,坡地600亩。该村委会下辖12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270户,981人。1937年,迈元自然村在一年时间里发展9个党员,建立属演丰乡十二保党支部。还组织农民协会,青抗会、妇救会和儿童团。1940年4月,在迈元村办起琼崖抗日独立队的兵工厂。

演中村委会 : 位于演丰镇西北部,距镇墟2公里,东倚山尾村,南靠演丰墟,西接演东村,北濒东寨港。土地总面积7200亩,其中耕地面积2677亩,水旱田1651亩,坡地1026亩。该村下辖21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348户,1509人。该村是革命老区,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烈士有67人,老屋主14户。该村是著名侨乡,宫后村吴钟纬、吴毓章等华侨,在1984年捐资11万元修建丰丁小学教学大楼。1987年,由吴钟纬发起演丰地区华侨126人,捐资282万元兴建演丰中学教学大楼。

山尾村委会 : 位于演丰镇东北部,西接演中村委会,北与演海星辉村接壤,南至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所在地,东濒东寨港,距镇墟15公里。道路四通八达,海岸线长28公里,是“全国最美八大海岸线”之一。土地总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6796亩,水旱田面积40596亩。坡地562亩。可供旅游休闲开发的自然资源达1000亩。该村下辖15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320户,1002人。该村是革命老区和著名侨乡。1939年苍头村的周经勇为海南特委和琼崖纵队从香港秘密运回第一部电台;明堂村的大家闺秀林素英18岁就加入中国***;党组织设立印刷厂在北排村陈邦昌家里。下塘村的下塘妈,将自家几间房屋底下挖成地道连在一起,约30米,能容纳40多人。抗日战争时期匿藏过几批抗日人士。被琼山县委评为“抗日模范”。革命烈士46人,老屋主17户,堡垒户3户。1924年,山尾村的陈灼之,由共产国际东方局总书记徐天炳介绍加入中国***,并于1926年,派往泰国任泰国***第一任总书记。山尾村的林书清曾任泰国副总理,1962年回乡探亲还捐资家乡教育事业。每年在长宁头村都举行一次盛大的龙舟比赛。

演海村委会:位于演丰镇东北部,三面环海,东与文昌铺前、罗豆隔海相望,西毗邻边海村。境内有曲口墟,墟上有曲口港,有客船通达铺前港。土地总面积3549亩,其中耕地面积57045亩,水旱田26249亩,坡地30796亩。该村下辖12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426户,

1602人,黎族2户,8人。演海成为海南实现渔业合作化最早的渔村之一。1955年成立渔群社(初级社)国家扶持老区渔业发展,拨款建造1对60吨位大风拖帆船,1957年演海乡向国家贷款12万元,建造风拖船。1959年改设演海渔业公社,1963年演海大队向国家贷款20万元造大船置胶丝流刺网,后塘、曲口、东山等渔业队建造同样类型渔船。1975年,国家重点扶持演海大队建造2艘250千瓦、140吨机拖船。1979年该村对原有的渔船实行承包到船。渔业队相继折散,船只网具变卖,除偿还国家少部分贷款外,尚欠177000元。该村共有渔船159只,其中编内渔船124只,编外渔船35只。客船5只,中型客轮1艘。海洋捕捞占村民年收入45%。全村共吊养蚝水域面积3500亩,吊养面积752亩,农户15户,还产生一个专业“养蚝村”。

边海村委会:位于演丰镇东北部,距镇墟8公里,东南面与演海村接壤,西濒东寨港以西,与塔市隔海相望,北临东寨港,与文昌铺前、北港一衣带水。海岸线长4公里,总面积1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2亩。该村下辖1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18户,786人。 该村都是在明朝万历琼州大地震废墟上重建起来的村庄。从东(田边园)至西(林市村)一带附近村庄有(家谱记载)龙室、塘仔、水汀、南排岭、文蕉、北排田、西行村等村寨,一片桑田牧地,一夜之间变成泽国龙宫。大地震后移居林市村。还有高呼村,原名旧墟村,顾名思义。崇祯十四年(1641)儒林村渔民陈道裨独驾小舟,穿洋过海,经过一个多月与海浪博斗,终于到达越南芽庄侨居生活。康熙三十四年(1695),饶昭聪、陈贵仁、林树华会同旧墟村的饶昭纲,踏着前人开辟的海路,于10月间到达泰国北汶浪港。翌年6月间,满载暹米、柚木和布料返乡,轰动了文昌铺前、演海、演丰、三江一带。直到雍正十三年(1735),这支帆船队发展到73艘,这便是琼山县最早出洋的帆船队。同年,文昌铺前港被辟为通商口岸。下南洋者急剧增多,每年来该村各自然村港口(儒林龙尾头、旧墟前、龙江角、土田肚),乘船去番者达3000人。该村是老区村庄,1955年成立群展社(初级社),国家扶持老区发展渔业,拨款建造一对60吨位大风拖船,1963年,该村向国家贷款20万元,1974年国家重点扶持建造80千瓦机拖船2艘,60千瓦流刺和灯光围网船各1艘。1979年该村渔船承包到人,维持至1982年底。1983年,4只流刺船年久失修报废,3只改作运输船,余下全部折卖。除偿还国家少部分贷款外,尚欠18万元。至2010年12月,全村共有渔船80只,其中编内渔船43只,编外37只,海洋捕捞占村民年收入57%。 

北港村委会:位于演丰镇西北隅。东面隔海与铺前相望,西临塔市鼻,四面环海,是明朝万历三十三年(1605)琼州大地震,北洋港(东寨港)一带陷72个村庄辛存下来的一个小岛,是海口市唯一的岛屿行政村。土地总面积17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公里。岛内湿地200亩(废弃盐场)。鱼塘面积800亩。可供旅游度假建设用地1200亩。该村3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289户,1210人。明万历(1605)琼州大地震到现在下的道头、后溪、上田村。该村是著名侨乡。清乾隆年间著名旅越华侨饶新孝1802年,饶新孝从越南运回柚木、石料,在家乡建起第一所学校和公庙。数年后又载百船石头准备砌筑北港围村防潮堤,在海口(现解放东路一带)置数十亩地,建起饶园,供家乡及经商之人活动娱乐场所。民国初期旧址犹存。该村是老区村庄。1973年,向国家贷款25万元,建造总功率840千瓦机动流刺船42艘。1975年,国家重点扶持革命老区,建造2艘大机拖船,每艘功率250千瓦、140吨。1979年改做运输船,由村民饶朝溪等人承包。1980年底大集体解散,船只、网具变卖,少部分改作它用。除还国家一部分货款外,尚欠19万元。2010年12月,全村共有渔船111只,以流刺、钓业船居多。其中编内渔船72只,编外渔船39只。

塔市村委会:位于演丰镇西北隅,距演丰墟10公里。东濒东寨港,西接桂林洋经济开发区,南倚桂林洋大学城,北环大海,海岸线长25公里。总面积503平方公里,其中水旱田18407公顷,坡地84公顷。辖28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498户,1723人。该村委会是革命老区,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革命烈士共35人。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大月二十四为关圣公期,是塔市所有自然村村民祭祀关羽诞期和忌日两大传统节日。

演丰社区居委会:位于演丰东河、镇政府傍边、演丰墟中心区域。东濒东河、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演东村,南与演东村接壤,西邻瑶城村,北倚演中村、演东村、演丰东河、西河,宛如两巨龙川流面过,环境优美,自然生态良好,总面积2平方公里。下辖7个居民小组,1个自然村,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65人,居民户1115户。山尾头村(原称银星队)

苏民村委会:位于演丰西南部,毗邻罗牛山猪场。东与演南村接壤,西与云龙镇云阁村交界,南傍云龙镇朴合村,北邻昌城村。土地总面积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912亩,水旱田3203亩,坡地2709亩。有官路下水库和坡头水库,灌溉农田1100亩,发展潜力巨大。可供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达3000亩。该村下辖17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460户,1895人。该村是著名革命老区,是海南革命先驱李爱春的故乡。该村有革命烈士48人,老屋主296户。

美兰村委会:位于演丰镇最南端。东接苏民村,西倚灵山镇,南与云龙镇交界,北傍群庄村。辖区内有美兰机场,琼文公路干线从美兰墟上穿过。海文高速路入口和东环铁路从境内通过,该村驻地美兰墟。土地总面积798平方公里。1939年日军侵琼,设梅林区公署。1945年设美蓝乡。下辖15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共665户,2615人。该村是革命老区,辖下的塘内村有吴克之、符传荣“一村两将军”美誉。各自然村的民俗节日是:每年农历六月初十。其中英豪村有基督教堂1座。

群庄村委会:位于演丰镇西部,东面与昌城、演西村交界,西与桂林洋大学城、福玉村接壤,南倚美兰国际机场,北至桂林洋大学城,驻美兰墟。海文高速公路和东环铁路从境内穿过。土地总面积112平方公里,其中原耕地面积5595亩,国家建设用地120亩,现耕地面积5475亩。水旱田2020亩。坡地3455亩。辖区13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共710户,2484人。该村是革命老区。1927年底,谭康村和龙窝村同期建立党组织。

昌城村委会:位于演丰镇西南面,东傍演南,西邻群庄,南与苏民接壤,北和美演公路交界。琼文公路、海文高速公路、东环铁路从辖区内穿过,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生态优良,发展潜力大。土地总面积7100亩,其中水旱由2900亩,坡地29602亩,2009年国家建设用地150亩。该村委会下辖9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283户,1156人。五保户4人,优抚4人。该村是革命老区村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就有28位烈士。解放前和解放后60—70年代,交通工具都是用牛拖的木轮车,人称“牛车”,“昌城博罗九个村,牛车咿咿叫天光”。

演西村委会:位于演丰镇西北部,东濒东寨港,南与演东村接壤,西傍桂林洋大学城,北邻塔市村。土地总面积12350亩,其中耕地8500亩,水旱田1540亩,坡地1110亩。该村下辖13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485户,1778人。 该村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有25位村民为国捐躯,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我也是高阳的你是那村的 看看底下有资料没有 !

魏家佐,明成化年间魏由中从山左(即山东)迁来建村,故名原属里县,民国29年入属高阳

高阳县传为颛顼故都,八才旧里商代即有人群聚落汉高祖六年始置高阳县明洪武年间由旧城迁丰家村至今此前的高阳,其时是旧城,这也是旧城的来历

南关其实包括黄庄,李家庄,中华民国时并入高阳

北蔡口,因位于蔡家口北称北蔡家口,后简北蔡口蔡家口亦改南蔡口明(1404~1412)王,常二姓由山西,刘,高二姓由本县刘庄(今无)迁来建村

于八,宋初陈姓建村于鱼坝口之北称北鱼坝口,后简北于八口,后简北于八相传此地西分唐河之水形成坝口,称鱼坝口张,王建村之南称南于八

赵堡店,宋末当地豪强志士为抵抗外族侵搅,建堡自卫,因打赵王棋号,名赵王堡。明永乐年间设官道于村北,民沿道设店无数,故名。之前,亦称北赵堡。又一说,此为古水域,名赵堡淀,后干涸。明,山西迁来定居,称赵堡店。

尖窝,宋代甄姓在此建村,以熬盐为生,称村为煎盐窝。清简称煎窝。1958年改尖窝

边渡口,好像因为在县边上,有渡口而名。

赵堡店,宋末当地豪强志士为抵抗外族侵搅,建堡自卫,因打赵王棋号,名赵王堡。

明永乐年间设官道于村北,民沿道设店无数,故名。之前,亦称北赵堡,此为古水域,名赵堡淀,后干涸。明,山西迁来定居,称赵堡店。

北沙,因南有大片沙地,风吹沙起,不见天日,杀气凛凛(笑谈) 故名

团丁,相传此处为水泊,姓马的 姓桑的走到这 船搁浅走不了了 定居 民俗称船丁 后叫团丁 ,又一说 该村形状像船 叫船丁后叫团丁

岳家佐,因为岳姓建村而名,不是岳飞后衰落杨家务有人搬来定居,但仍叫岳家佐所以,该村于杨家务有千丝干系

苏果庄,于1404年苏姓建村,村人以'哥'互称(有点怪怪的),故名苏哥庄,后演变成苏果庄

赵官佐此地原属官田,叫官屯运河,(指赵王河,不是京杭运河,)贯川此地,改称赵贯屯明建文年间,王氏定居,朝廷有人,挺牛,不纳粮还佐收税,又改赵贯佐,后再改赵官佐

古有安洲八景之说,指:云锦春游,齐云远眺,石臼停舟,白洋垂钓,柳絮飞滩,蒲口落花,板桥晓月,易水秋歌,八景其中,蒲口落花就是蒲口村,因靠近蒲水渡口,固名

莘桥,传为唐代司马殷峤建,也可能是他后代,叫殷峤,后谐音新桥清改为莘桥老有历史的一个村啊

光绪年间,东赵堡村民离村另建,称赵堡新庄,后改为赵堡辛庄

南圈头,元代始有人居住山西移民于明代迁来扩建,因居马家河南桥头,名南桥头,后改南圈头

赵通,北魏时已有人居住。赵王河流经此地,起名赵通。

季朗,为宋兵寄存粮饷之地,故称寄粮庄。后改季朗

布里,原属赵王堡(即赵堡店)管辖,后渐成村,称堡里,后改布里。曾分南,北布里。其中,北布里亦叫安澜村(很美的名字),有座安澜桥的,布里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地方,布里人有理由自豪。在中国革命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蔡和森,在这里工作一年多,毛泽东也相当重视。原于李石曾,段子均创建的留法学校。这也是我们的骄傲。

于堤,唐朝吧,韩氏由陕西去不定哪(惭愧,记不得了),途径本县,定居,因有愚堤,故名愚堤村。

高阳本属九河下潲,十年倒有九年涝的,经常修葺水利。康熙年间,直隶巡抚于成龙督修愚堤,就改为于堤,村名亦改。

赞 0

2010-4-29 01:38回复

1203200 2楼

南马,宋时此地有牧马场,该村居之南称南马牛姓建村原在孝义河堤西畔,两次西迁至此

南路台,挺老的村子,据说在宋代以前其时,此地附近多水,有一块陆地很高,人称陆台许姓建村南部,称南路台刘,阎二姓建村北部称北路台

马果庄,明马姓由山西迁来建村,村民以'哥'互称,遂叫马哥庄,后称马果庄

西演,村东有淀名罗汉,村建西沿名之,后称西演。

后柳,应是后柳滩吧,安州八景之一柳滩飞絮之地,有药王庙,该村在北而名。

邱佐,应是丘佐吧,因丘姓建村位庞佐南而名。

相传此地原有杨柳十八村,柳树千棵,遮天蔽日,春,柳絮纷飞,如晴空舞雪,阡陌迷离。

于留佐,本村建于宋代。以临河道水易泄,名易流佐。还是有几分幽默的。又因有儒生溺死,村人又起名儒留佐,看来该村还是有才气的。后称于留佐。

晋庄,传唐末晋王李克用在此屯兵,名晋王庄,后称晋庄。

野王,明建村似乎姓杨因邻村较远,大家都说该村是在大野洼咧,遂叫野洼后改野王

庞口,周代赫平元自幽州迁来建村,因傍古高河,称旁口后改庞口

傅家营,因傅姓建村而名

付家营,说说顺安军付家营传顺安军曾设营田务顺安军是政区建置,一种名称,就像保定,里县一样,而不是军队番号宋置辖今高阳全境,清苑东,任丘西,安新南曾为金据

让我们热血沸腾的是,1127年,顺安军不肯奉旨归降,群起反抗,金调兵杀百姓数千人,这绝对体现了高阳人的抗争精神

前柳,后柳,西柳,差不多都是因为一座药王庙,而定方位,此地原为安州八景之一,柳树很多,因此嵌一柳字吧。

皇亲庄。倒是有皇室宗戚原因而起名。传有皇亲在此建皇庄。

陶口店,原来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桃花淀。建村后,村民烧陶器很有名,就叫陶口店

东留果庄,原为刘姓建村,因在高阳(这里指旧城)附近,起名刘郭庄。后冉姓五兄弟由蠡县迁来,改为留果庄,为区别后建的西留果庄,又加以东字。

杨家务,古村来历已不可考宋,顺安军设水路营田务,并设一个税务机构,由姓阳的主持,就叫了杨家务

坎苇该村因位洼地多苇而名北坎苇比南坎苇建村要早 苇地里扔大镰,谜底是坎苇

苇元屯,建于唐代因傍水多苇称苇园宋顺安军设营田务,所以也有人叫苇营儿后改屯田务,故称苇园屯后改苇元屯

田家庄,很小的一个村子田姓自明代搬来定居得名初并不成村,只有几家

堤口,原名狼虎口王,高二姓建村处于分水道冲,就象入了狼虎之口,故名万历年间修横堤至此,故又称老堤口民国分二村

关于横堤,明万历年间修筑值得一提的是县令周之藩万历三十九年,横堤崩溃,周县申请经费未果,便拿出俸银,雇民修建他下泥地之中,与民同苦,全县感动,争相而来,八天竣工

高阳位于多河下游,人称九河下潲远古时更是一片汪洋,赵布新庄一带传是高阳最早的陆地所以一大部分村子取名都与水有一定关系

西柳,因处河道西多柳而名建于金代

斗洼,明朝苑氏自里县北郭丹搬来,该村四周高,中间洼,因此叫斗洼

王福,如果高阳是颛项故都,那么王福是他的别墅,是打猎的行宫,当然驻兵把守,颛顼家属有也住这里的,称王府,后改王福也有说该村好,福地也,故名王福的事实上该村风水确实不错,历史上做宫者无数,单知县就有十多名之多,但最有名的首推李乘云 王福大坟,经我多发查证,应是韩荩光之墓。韩荩光,高阳于堤人,曾任中牟县令,顺治年间进士,属于古代焦裕禄式的人物。在任期间多施善政,百姓归乡,编篡中牟县志,后死于案桌之上。康熙自国库拨款为其修墓,全县大车每人一车土,安葬之日数万人为其发葬,其墓考究按文房四宝造型建筑,在京畿只有曾国藩墓能与其相比拟。其墓大多伤于文革,现在只能大概见其轮廓。

2010-4-29 01:38回复

1203200 3楼

旧城的土疙瘩,位置应在村东,是则剬顼之墓。旧城村东北有土疙瘩,名磕鞋冢,传宋军倒鞋中土而成,下有地道,亦宋军建制。

北圈头,古马家河流经此地,河上架有南桥,北桥因位于北桥头名北桥头,后谐音北圈头

马家河上文也有提及,即现在的孝义河

板桥,传古时有河流经过,有桥树碑云,登石望月铁板桥,故名板桥。安州八景之一

徐果庄,不太确切,尖窝那边那个吗/ 是则是,因徐姓建村,名徐家庄,后因广种桑榆,改徐果庄

周家辛庄,源于任丘百尺周家。有人自该村迁出建庄,称周家新庄,后写周家辛庄

布里上文有述,南布里亦是。大约清康熙年间,因村民纠纷分为南北布里。雍正年间,北部里,改为安澜村。

安州,指安新安州。 古称儒阳,盖因在儒水之阳也。 八景之说由来已久,前文有述,不再多言。 高阳占其三。上文均有述。其中易水秋歌,也不在高阳,出于个人喜欢。其余四景,那就简单说说,与高阳没连系的。

博士庄,原名史家庄,盖因史姓建村。后王姓出一博士,改博士庄

利家口,相传乃蔺相如的故乡,称蔺家口,后谐音利家口。

北圈头上文有述。刘家连城,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古龙的书,知道十二连环坞,但我们高阳确有十二连城。有王,张,严,石,刘,尹,穆,李,等十二盟兄弟各居一地,叫十二连成,后南部几组南连城,1939,分两村,本村刘姓多,得名

三房子,顺治年间,有张氏,段氏,辛氏建屋定居,人称张家房子,段家房子,辛家房子,后合为一村,称三房子。其中段有说是教台段

西庄,盖因在楞严塔西得名。其村亦出孙岳,陆军上将,北伐一路军总司令。 楞严塔,也称赵通塔,宋时建,用以了敌

西河大鼓,创始人马大河,又名马三峰,生于教台,后随母改嫁至端村,在端村,马唱到:端村人来,教台种(zhuo三音),生来就叫马大河。马增芬之父连登居北京改进独成一派,为其后人,郝艳霞生于辽宁,据说原籍教台不知是否确切

于留佐上文有述。晋庄上文有述。值得一提的是,北晋庄原有两个村子,尚建有北晋庄堡。有村杨家佐因建于堡东,称杨家左,后名杨家佐。

三坊子的来历和教台当家院密不可分,教台当家院为冀中最大地主之一,且历史久远,三房子原为给其种地的佃农,以段氏最早,因离教台当家院(今教台村桥西)较远不便,随在种地处盖房居住,后张、辛两姓也来此成为佃农,繁衍至今,教台村南称南场,为当家院的场片

老调源于流行在保定东白洋淀的西河调,后有一姓韩的自幼从蠡县迁居至此,迷恋于是,后经其整理便有了老调的雏形,传唱于高阳、安新淀南一带,并开始步入天津、北京、保定等城市,1953年(也可能是1954年)高阳老调剧团成立,是最早的老调专业剧团。

难教台,燕王扫北时设教兵台。位南名南教台。

归还,原有桂花树,毁于南归还西明朝。谐音归还。树南男归还。树北,北归还。南归还西,西归还。系南归还迁出。

南归还四姓建村,北归还三姓建村

古代这里有堡,靠近潴龙河。村民为祈福去灾,名龙化。因南处,名南龙化。北为北龙化。有传说刘基曾欲在此建都,因龙化一名而打消念头。传说而已。

潴龙河自南向北,为季节性河流。 上游纳沙河,滋河,小唐河,北入白洋淀。

2010-4-29 01:38回复

1203200 4楼

无影山,旧县志确有记载,亦有诗云,天上有关临胜境,日中无影落瑶坛。说的就是无影山。在旧城。传尚有苍山,洗马池,均已不见。旧志云,无影山,旧城西北约一里许。山峰日照无影,今垒然丘耳。

宋景德四年,战争少有,宋军营田,屯田务,河槽渡口,开始有人居住,高阳及附近县出现了许多以营,田,河,务,口为名的村庄,有四古屯,三古务之说。旧城以东,至今有十营九务。

延福屯,大约始于唐朝,召流民在此开盐池,设盐屯,后渐成村,称盐夫屯。后,村有雅士,易名延福屯。

田家佐,明田姓自山西迁来建村,称田家庄,清因佐收赋税,易名田家佐。

关于六郎延召,所需篇幅过长,只作寥寥数语。高阳塘淀密布,深不可涉,浅不可舟,辟为险固之地,与霸州益津关,雄州瓦桥关,并称三关,时高阳关亦称草桥关,设在三岔口一带。太宗年间,移旧城,即当时的高阳,称高阳关。宋景德二年,杨延昭自保州调任高阳关副都部署,在任九年病死。杨延召功勋卓著,且品德高尚。事迹甚多,苦木不一一详述,单说其屯田。杨延召有许多军事发明,屯田只是其一。他在关外挖河渠,置斗门,垦荒地,植水稻,广种桑榆。此举后人颇赞,并广为引用,最成功的一人便是明兵部尚书孙承宗

宋朝的“三关”则是瓦桥关(也称雄关,在今河北雄县境内)、益津关(在今河北霸县境内)、草桥关(或淤口关文安境内)据史实杨延昭二十多年的戍边生涯都是在沧州(包括今山东的西北部的无棣)北部的“三关”前线度过的,这是历史的真实,而不是戏剧的艺术演义。

旧城又称龟背澶洲府,为高阳县先前之县城,历经国、州、城、府、县、镇、村,你明白吗?世界许氏宗亲会的来历你或许知道一二。旧城有历来传说,聘出的闺女往北不走正北的街口

黄帝25子。正妃嫘祖。嫘祖生二子,一名青阳,一名昌意。昌意子名颛顼。此人便是我国远古第二帝。曾有苍舒,仲容等八才抚佐,初国高阳。这个高阳,就是旧城。高阳,盖在高水之阳也。汉高祖六年始置高阳县。明洪武三年因水患西迁,此地称旧高阳城,后称旧城。 旧城历史久远,传说众多,不是一朝一夕说完的

高阳有好几个村子消亡。其中包括许姓的渊源塔头村。原因大致有三。一为水淹。二是一种硬盖得红虫吃人,咬人即死。三,战争。其中燕王扫北时,曾在这里屠村无数,梅果庄东北,和西龙化之间以前有一村,因瘟疫消亡,关于消亡的村庄,列举几个。刘庄,南蔡北蔡之间。 银庄,梅果庄村北。 太平庄,教台村东南。 王家坨,辛侨东。

小冯村,很有意思的一个村。曾数度改名,元朝聂姓建村,名小堡村。后易小福村,村民强横,人又称小霸村,解放前,还叫过赵元佐。大约在1944_1946年间改称小冯村

梅果庄,该村成于元代,由梅姓建村,称梅庄,该村有一段时间属于石氏村,大家就叫他梅郭庄,后改称梅果庄。

都曹口,张姓建村。因位于都漕河渡口,而名都曹口。

石氏,村建于汉代。村有碑云,汗永元石将军里也。故名石氏里。后称石氏。

小王果庄,原名王古庄。后称王果庄,为区分东边的大王果庄,又叫小王果庄。

骆屯,原属北圈头。清朝骆姓定居自立,冠其姓称骆家屯

宋代梁姓建村,称梁村,后梁姓渐无,清代改良村

南赵堡成村较晚,因位于赵堡店村南,称南赵堡。

2010-4-29 01:38回复

1203200 5楼

宋时,高阳关兵多将广,良马甚多,所需草料供给不是很充足,就在关北寻水草丰富的水淀,设马棚监,专饲马。此淀即名马棚淀,在今龙化、蒲口一带。

拥城原名淀边村,盖因处淀边也。明有人迁来定居,改名雍城,取四面水雍之意。后简化成拥城。

刘家庄,系杨家务有人搬来。刘姓,故称刘家庄。

有村名龙化。盖因此村古代临潴龙河道,“以猪化龙”取一个祈福镶灾的意思,故名龙化。有南龙化,北龙化。

明永乐年间,曹姓自山西搬来在北龙化村西建村,名西龙化。

永乐年间戴姓自山西搬来,冠其姓称戴家庄,后简化为代家庄

宋代即有此村。史姓建村。称史家庄。后因河流改道,本村居河道之南称史家左,建国后改史家佐

河西村,因位于河道之西,名河西。

庄头,原属于河西。原名桩头,好像和防水排桩有些联系。后改名庄头

辛留佐,系刘姓自蠡县刘佐搬来建村,称新刘佐。后刘姓衰落,改新留佐。后简写为辛留佐。

东街原为丰家口

南蔡家口,蔡姓宋时建村,因濒临古滱水渡口冠其名称蔡家口。后为区别北面的安新蔡家口,更名为南蔡家口。也叫南蔡口。

高阳县的移民大约是明永乐二年,即1404年后迁来。自山西省洪洞县城北广济寺旁古槐树下。在一定意义上有积极的方面,比如果树栽培,比如商业活动。另有小兴州的说法。

移民到高阳之后,曾在三岔口集结。再分散各村。

古有利家口王家大户,王福村王驸马世家的记载,没有南蔡家口王姓的记录。

留祥佐,建于北宋末期,曾因赵王堡屯兵故址命名赵堡屯,后因河流改道,村民择吉祥之意改称留祥佐。该村出过高人啊,否则,留祥之语不易想出啊。

北佛堂教台上文有述。

孟仲峰,建于周代末期,吴、杜二姓建村。相传此地曾有两座土山,称孟峰、仲峰,遂称村名孟仲峰。

尚家柳,宋初尚姓建村称尚家里。明代邓文德自北佛堂搬来定居,尚姓渐绝,留下许多柳树,故改名尚家柳

杨庄,清代有杨姓自庞口迁来定居,冠其姓称杨庄。好像也叫东杨庄,是为了区分西北边的杨家庄。

东王,西王应该是东王草庄,西王草庄宋时为官兵屯积军草之地,民称皇草场明代移民在东西各建村落,故名东\西皇草庄,清代又将皇字改为王字

西庄上文有述。值得补充的是,此村西南有关帝庙,北二里为古安洲界,西南里许有运河故道。孙承宗、孙岳的故里。

明洪武三年,因为水涝,高阳由旧城西迁丰家口。丰家口为运河渡口,在今圈头的西北面,高阳的东街一带。

古人讲究吉利,丰家口有丰富丰厚之意,村南有马家河流过,交通便利。高阳数水,也因此可使高阳继续处于河之阳。高阳的初得名,就是因为处于高河之阳。高河,以后我会给大家讲述。

丰,为周易64卦之一,离下震上,火上行风,颇多吉祥。更有诸多丰字命名的地方,如丰京,丰镐,有周朝800年天下,所以,丰家口是高阳理想的搬迁地方。

明景泰年间,山东人鲁能知高阳县事。此人清正廉明,体察民情。甫上任便缉捕盗贼,修桥筑堤。修建庙学。1460年,鲁能修筑高阳城池。置四门,南城沾化门,北城迎恩门,东城东作门,西城西成门。

2010-4-29 01:38回复

1203200 6楼

梁庄,清代梁姓三兄弟自山西搬来,逐渐繁衍成村,人称梁家庄,也叫北梁家庄,为的是区分西南的梁家庄。

庙子,称隆和庄。

嘉庆十八年,满人元善来建此庄。后于村西北角建一座麦王庙,供天、地、风、雨、雷、雹六神,取尊贵六合之意名隆和庄。时因有大庙,亦称庙子。

1957年因为修潴泷河分洪道,全村搬出。现又有人定居,仍称隆和庄

古旧城人称龟背澶州府,高阳巧得是也出土了一座石龟。于是新高阳城大体延续了旧城街道的特点。比如,南街长,北街短,东街长,西街段。四条主街名称相同,柴市街,枣市街,辘轳把街等也名称相同

邱佐,应是丘佐吧,因丘姓建村位庞佐南而名 丘家左。后改为,丘家佐。

相传本村为唐太宗时帅府司马殷峤之后裔所建,称殷峤。后谐音新桥。宋时有史书记载新桥镇之说。清时改写为莘桥。

西河,唐代此地有两条河流经过,一名东河,一曰西河。该村以河命名,盖因傍于西河也。秦、曹、吕、季四姓建村。

赵官佐,上文有述。值得一提的是赵王河。赵王河指宋军开挖的运粮河。该河由季朗、王草庄,经赵通往东至旧城。

河西村,唐代即有此村。明永乐年间,侯氏三兄弟自山西搬来定居,因位于河道以西,名河西村。

赵官佐 ,此地原属官田,叫官屯运河,(指赵王河,不是京杭运河,)贯川此地,改称赵贯屯明建文年间,王氏定居,朝廷有人,挺牛,不纳粮还佐收税,又改赵贯佐,后再改赵官佐

边家务,唐代就有人居住。宋顺安军设水陆营田务,并设商税务,由姓边的主持。后来,此地有人居住后,便称边家务。

崔庄,明朝因崔姓由山西搬来建庄,人称崔家庄。 崔姓的来历,崔姓起源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曾长期是山东望族和全国著姓,在当今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姓氏中名列第74位。齐国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建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开国君主吕尚。吕尚本性姜,因其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西),从其封姓。吕尚的儿子丁公伋,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章丘县西北),后以邑为氏,就是崔氏。

西梁淀以水成名。古来地势低洼,高河泛滥,贮水成淀,称梁淀。该村因位于淀西,而名西梁淀。

高阳县城原名丰家裕,明永乐年间(大概,不过肯定是明朝)原高阳县县城(今旧城)遭洪水,因丰家裕地势较高搬迁至此,原原高阳县县城更名为旧城。

明洪武三年,因为水涝,高阳由旧城西迁丰家口。丰家口为运河渡口,在今圈头的西北面,高阳的东街一带。原高阳县县城更名为旧高阳城。后,称旧城

河西村始建于唐中期,秦贾二姓建村。明永乐二年侯氏仁义友三兄弟由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因处河道之西,称河西村。庄头村原属河西村,因防洪打桩形成桩头之称。清咸丰十年前后与河西村分离,名曰桩头,后简写为庄头。都曹口古为高河支流都漕河的渡口。明永乐初张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称都漕口,后写为都曹口

石氏汉代以前石姓建村,曰;石氏里。后简称石氏

2010-4-29 01:38回复

1203200 7楼

龙化乡张庄;明代一张姓以卖糖为生于此居住,始称张糖庄,后称张庄。 请苦大师快出,主持课堂。

周辛庄:据周氏家谱载,明永乐二年周氏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小行舟迁于本县百尺(今属任丘)定居,后其一人由百尺迁于此处始建新村。冠其姓氏名周家新庄,后简写为周家辛庄。长果庄:明永乐七年(1409年)山西移民李友智和同村张氏来此定居,种桃、李、杏、桑等果园,取名长果庄。

高河,也是高阳的名字的来历。高阳,盖因在高河之阳也。于是说说高河。说说高阳。高为崇,阳为日,这高阳含自然崇拜之意。很见吉祥。旧城成龟形,中间高四处低。古有四象之说,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玄武,便是龟,颛顼族的族徽。

高阳自古多水,但是所有的防水工程里,只有旧城是龟行的。十字街是龟背,坚硬无比,从来轧不出车辙来,北街为龟尾,人言常有车翻死人之事,盖因尾巴常常晃动所致。南街口两侧各有一井,为龟眼。南街就是龟脖子,很长,正对高河。

高河,天启四年高阳县志记载,潴泷河传‘颛顼时猪化龙而成河,在旧城东三里。高河会河间经流入邑,在旧城汇入潴泷河。

河间得名,便是因为处于高河和沱沱河之间。河西村,是因为处于高河之西,庞口则是因为处于高河河口,坎苇,是因为高河在这里被砍了尾等等。

高河的走向应是,河间、相连口、边渡口、汜水、庞口、坎苇流入潴泷河,今已不再。

说说杨六郎高阳关(指旧城)拒辽。杨六郎到任高阳后,曾有许多措施用于抗辽。他训练部队,巩固城防,修补城墙。挖井以备冬季灌城结冰御敌。修地道。用来袭击。还有传说宋军曾在城墙上放蜈蚣蝎子,敌军上城被咬,无法进攻。因此,旧城又称蜈蚣蝎子城。杨六郎还在关外挖河渠,置斗门,垦荒地,植水稻。广种桑榆。明朝高阳人孙承宗曾亲临杨六郎屯田地考察,并效仿在山海关广为应用。杨六郎作战身先士卒,功勋卓著。从不抢功。他自景德二年(1005)一月调来,在任九年病死。死后民间为其修建庙宇,称六郎庙。当地人亦称三关庙。

高阳沙土地很多,很适合棉花的播种。集中区大多在高阳蠡县清苑交界之处、高阳南部、东部。

高阳自古十年九涝,夏季水涝之后,农民无事可做,便用自己的棉花开始纺织业。当然,高阳碱地也很多,也可以熬煮硝盐,但当时这是违法的。

天长日久,出现了很多布匹的交易市场。有任丘的青塔,莘桥,季朗,大庄等等。这时的织布机很落后的,生产的布匹很粗劣,直到天津洋行,足踏机的介入、引进,高阳纺织才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高阳的陆路,是可以到达天津的。但是那时没有公路,泥路很难行走,交通多用水运,高阳水路发达,渚泷河自太行山发源,经博野、蠡县,在高阳城东北三十余里注入白洋淀。是该河上游各县到天津的要道。高阳城雇大车往北到安新的同口,装货登船,渡白洋淀,经大清河,直奔天津。水路大约三百余里。只需三日。由天津来高阳亦然。

满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约十七万两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1%左右。满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满源出于妫姓。周朝初年,帝舜有个后代叫妫满,被封在陈国。妫满的子孙中有以他的名字为姓氏的,称为满氏。满姓的望族居住在山阳(今天的山东金乡县西北40里)和河东(今天的山西省下县北)。

根据湖南省图书馆《湖南氏族源流》可知,桑植苗族满氏家族应为麻阳满氏家族的一个分支。

麻阳满氏始祖昌国公,字武威,南宋人。其长子运乾于南宋淳熙年间因与权要龃龉而由江西泸溪知县降为辰州府泸阳县岩门分司,遂定居于麻阳县斌土(轻土),改呼其地为满家坪。传至八世孙存孝于明洪武31年(1398)携子立荣、立显迁居岩门城对河;存德携母及子立中、立厚迁居兰里偏喇,后分迁兰里坪、老弄口、湖北黄冈等地。字派:昌运洪恩锡,景子甫绍存,立善永文如,廷朝大其世,士陈长建万,帮元维延益,家兴祖德佑,星辉化日光。增议字派:宗藩序昭穆,代盛振纲常,河岳钟灵久。嗣均庆寿康。该族名人满朝荐,明万历进士,官南京刑部郎中。

桑植苗族满氏

始迁祖世富、其玉等,因避乱于明末自麻阳兰里镇先后迁入桑植。后人分布在上洞街、蔡家峪、桥自弯、沙塔坪等地。

如果满昌国为一世,那么满朝荐为十七世,其字辈为十九世,世字辈为二十世。

从中看出炎黄子孙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汉苗为一家。

根据《咸丰利川满氏族谱》得知,麻阳满氏家族与咸丰利川满氏家族同源,该家族为满姓东迁至河北真定府正定县(今河南正定县)乌苏里定居。共同始祖为满裕大。 家族名称: 满氏家族 家谱依据: 咸丰利川满氏族谱 家族溯源: 满姓东迁至河北真定府正定县(今河南正定县)乌苏里定居。 家族始祖: 满裕大 家族世系: 满裕大配姬氏,生子弘、子毅。子毅配姬氏、文氏,生子召伯。召伯配宣氏、姬氏,生子伯岐。伯岐配文氏、姜氏,生子子超。子超配孟氏、姬氏,生子仲仪;仲仪配颜氏,生子叔广、叔度、叔康、叔庸。叔广配仲氏、姬氏,生子子陶、子乐。子陶配文氏、姜氏,生满昌。满昌配姜氏,生太素、元素。元素配姜氏,生子钧、钊。钊配姬氏,生子续。续配姜氏,生子璠。璠配姜氏,生子纲、纪。纪配颜氏,生子仲和。仲和配张氏,生子麒麟。麒配张氏,生子振乾、振仲、振中、振坤。振坤配张氏,生子周、钊、廷。周配梁氏,生子景、升。景配杨氏,生子靖。靖配曹氏,生子晏、宠。宠配吴氏,生子鸿瑶。鸿瑶配罗氏,生子循。循配李氏,生子徵。徵配王氏,生子嘉;嘉配张氏,生子庄、恭、温、敬。庄配张氏,生子思忠、思孝、思廉、思节。思忠配杨氏,生子学海。学海配杨氏,仕宋时,任赵州知州,居赵州乌鸦溪翠竹桥;子远仲。远仲配吴氏,生子启明、启日、启月。启明字长庚,仕元世祖渥温忽必烈,招为附马,配文阳公主,子孙世袭父爵,后分发湖北荆州云骑将军,生子昌国、昌世。昌国为元武皇上赐进士,袭父爵,任荆州将军,配胡阳公主,生子运乾、运坤、运震;坤震二公迁居北燕。昌国为南迁始祖。运乾配肖氏,生子洪范、洪籍、洪箴(其中范、籍二公仍回居北燕)。运乾由江西建昌府泸溪县知县迁湖广辰州府泸阳县岩门分司,任满,携妻室子孙居县邑东部的斌土(今麻阳县长潭乡下角村处)。运乾公又为湖广麻阳(原泸阳)的满姓始祖。 从中国家谱总目得知,满姓家谱没有延续下来,存在断代现象。因此满裕大家族谱可能为满姓人寻根的唯一家谱依据。

满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百位,人口约十七万两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1%左右。

1甘肃地区:

甘肃地区满姓大体可分为两支。

其一在渭源、康乐、临洮、皋兰铧尖、满家湾之满氏,家族为同一根源。

其二在永登县、皋兰县的漫湾、把家坡及武威地区的满氏,家族为同一根源。

其三在张掖地区之满姓,据传说部分来自永登地区,另一部分因无资料考证,目前尚难定论。

甘肃满氏于明朝初年因不同原故,逐步由外省迁徙来甘,分别居于不同之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变故及其它原因,不断迁徙,分居于甘肃各地及外省市。

⑴临洮支系:

⑵永登支系:

⑶武威支系:

凉州区黄羊镇:满家广场,土塔村,长丰村、横沟村、大墩村、李宽、中腰村、三河村、西河村、黄羊村、新店村、渠中村、羊坊村、二坝,下沟、汪子村。

谢河镇:谢河村。

吴家井乡:吴家井村。

张义镇:登山村、新路村。

金平镇:郭家寨子。

发放镇:双河村。

古浪县:定宁镇长流村。泗水镇光辉村。永丰滩乡永丰滩。十八里堡乡十八里铺。

天祝县哈溪镇:水泉,西滩。

⑷张掖支系:

3今主要分布:

今广东省的云浮市新兴县,山东省的泰安市、巨野县核桃园镇、金乡县、滕州市、微山县留庄镇、潍坊市昌邑县、德州市、枣庄市、聊城市阳谷县、烟台市蓬莱区、青岛市即墨市、济宁市,四川省的南充市、泸州市、成都市、中江市、德阳市,河北省的唐山市迁安县、沧州市、辛集市、保定市,湖南省的辰溪县,安徽省的合肥市、宿州市、六安市、临泉市,江苏省的徐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市、玉林市、贺州市、北海市、桂林市荔浦县、桂平县、兴安县,天津市,上海市,台湾省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宁城县,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湖北省的宜昌市、孝感市麻阳县、桃源县,河南省的台前县,甘肃省的兰州市、永登市,辽宁省的锦州市黑山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均有满氏族人分布。

郡望

扶风郡 :汉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时改右扶风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省兴平东南)。隋唐扶风郡即岐州。

京兆郡:今陕西省西安。汉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魏改建京尹郡,“尹”为太守。唐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金元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民国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以前“京兆”之意。国民党政府成立时废。

临安郡:今属浙江省杭州市。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

西河郡:古代所指不一。春秋卫西境沿黄河,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取秦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汉有西河郡,有今内蒙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魏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有晋西,治兹氏,即今山西省汾阳。唐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广陵郡:秦置广陵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隋改江阳,治今扬州。南唐恢复广陵原名。宋熙宁五年(1072年)并入江都。

华阴郡:古代县名。春秋时为晋国之地,汉代时置华阴县(因在华山之北故名华阴)。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华州置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华州。故城在陕西省华阴县东南。

正平郡:即今山西省新绛。春秋属晋,战国属魏,汉为临汾县地,北魏置正平郡兼置东雍州。北周武成二年改为绛州。隋开皇三年州治从玉壁迁置今县址,后改称绛郡,附郭正平县。唐代改郡为州。明洪武初处正平县废入绛州。民国初改称新绛县,今因之。

堂号

铜柱堂:汉伏波将军马援征阯,胜利后,在交阯立铜柱表功。到了唐朝,马援的后裔马总做安南都护,在原汉立铜柱的地方又立了两根铜柱,铸上了唐朝的威、德,说明自己是伏波将军的后裔。到了五代时马希范也立了铜柱。

绛纱堂:汉校书郎中马融,才高博洽,为世之通儒。弟子常千余人。他在教室里设绛纱帐,前授生徒,后设女乐。弟子都专心听讲,没有人顾盼女乐。

此外,马姓的主要堂号有:“扶风堂”、“驷德堂”、“回升堂”、“孝后堂”、“睇眩堂”、“唏眩堂”、“宝善堂”、“体仁堂”、“志诚堂”、“聚未堂”、“忠孝堂”、“树德堂”、“裕本堂”、“诚忍堂”、“刻鹄堂”、“善述堂”、“书诚堂”、“敦远堂”、“存德堂”、“文英堂”、“监兹堂”、“公明堂”、“衍庆堂”、“乐真堂”、“敦悦堂”、“静业堂”、“藏拙堂”、“青云堂”、“绛帐堂”、“伏波堂”等。 四言通用联 夫人卖饼,贤后含饴

——上联典出唐初大臣马周,字宾王,茌平人,少年好学,精通《诗经》、《春秋》。下联典出东汉明帝皇后马后,大将马援之女,以贤德闻名后宫,从不因私干涉朝政。

龙虎出谷,鸾凤冲霄

——上联典出唐代郏城人马燧,字洵美,身村魁梧,少年时即有大志“以功济天下”,发奋苦读兵书,沉勇多谋,后屡立战功,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封北平郡王,图形绘于凌烟阁,韩愈为他写碑铭,有句:“北平王像巨谷中的龙虎,变化不可测,真是魁杰啊!”下联典指马周,唐太宗曾亲笔赐书:“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白眉继烈,青海重光

——上联典出三国时蜀国名士马良(187-222),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下联典出东汉槐里侯马腾,字寿成,陇西人。矜救民命,三辅甚安爱之,官终卫尉。青海东与北皆界陇西(属甘肃省)。

白眉继烈,绛帐授徒

——上联同上(上联)。下联典指东汉·马融授徒时,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

绛帐设教,铜柱立功

——上联典指东汉·马融。下联典指东汉·马援。

追赠学士,御封真人

——上联典出明代礼部右侍郎马愉,字性和,临朐人。下联典出宋代进士马钰,字宜甫,扶风人。

四家待诏,三代推官

——上联典出南宋画家马远,字遥父,号钦山,河中人。任画院待诏,其画风遒劲严整,设色清润,自成一格。下联典出清代著名学者马潇,字宛斯,邹平人。

铜柱世泽,绛帐家声

——上联典指汉·马援征交趾,立铜柱表功。下联典指东汉·马融设绛帐以授生徒。

云台列像,铜柱标功

——上联典指东汉·马武,佐光武帝中兴,卒后,其图形绘于云台阁。下联典指东汉·马援。 五言通用联 宜城五兄弟,元曲四大家

——上联典出三国时蜀国名士马良。下联典出元代戏曲家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其文词豪放有力,颇含讽喻。作戏十六种,现存《汉宫秋》、《岳阳楼》等七种,散,工有《东篱乐府》。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师皇乘龙去,伏波裹尸还

——上联典出黄帝时代著名兽医马师皇,善治马,又喜医龙,据说“乘龙仙去”。他被后世尊为兽医始祖。下联典出东汉名将马援(公元前14-公元49)字文渊,茂陵人。他曾助刘秀攻灭隗器,击破先零羌,为东汉立下大功,建武十七年(41)任伏波将军。年八十年余犹征虞沙场。尝谓宾客曰:“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又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后果卒于军。

金樽宜醉酒,绛帐自生春

——全联典指东汉·马融事。 六言通用联 少女素雄才辩,仙姑雅号清浮

——上联典指东汉马融之女马伦,少年时就有辩才,嫁给同郡袁隗为妻,刚结婚,二人就辩论起来,袁隗不能使她屈服。下联典指宋代扶风人马钰,字元宝,进士及第,后来遇到重阳子王嘉,得道术,与妻子孙氏同时出家修炼。孙氏仙去,人称孙仙姑,号清浮山人。 七言通用联 远浦帆归曲致远,长春留引经季长

——上联嵌入元代戏曲家马致远名字。下联典指东汉经学家马季长,在联尾嵌入季长之名。

骨气乃有老松格,神妙直到秋毫颠

——马曰璐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此联为清代诗人马曰璐(约康熙、乾隆时人)撰书联。马曰璐、字佩兮、江苏省江都人。有《南斋集》。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马寅初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此联为当代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1882-1982)自题联。马寅初,浙江嵊县人。著有《新人口论》等。 七言以上通用联 具王佐才,筑砦钓渭;步隐沦躅,授业著书

——上联典出唐代银青光禄大夫马周。下联典出宋代承事郎马端临。

乌威圣德,万古流芳英烈将;玉面神光,千秋垂泽崇仁军

——此联为清代乌面将军马信庙联。马信,原是郑成功的一位部将,陕西人。到台湾后,进驻彰化县之燕雾上堡(即今陕西村),后不幸阵亡。后人为他立庙祭祀。庙在今台湾漳化县秀水乡陕西村。

设绛帐以授生徒,白眉继烈;铸铜标而载功绩,青海重光

——上联典指马融和马良。下联典指马援和马腾。

铜柱今犹未倒,愿吾宗后裔继承,再镇边疆传祖迹;绛帷长可宏开,喜尔辈生徒环立,重披古典讲儒经。

——马季常撰马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安徽省肥西县程店马氏宗祠联。全联典出马援、马融事迹。以激励后人。

(马氏宗祠楹联参考资料) 陕西神木、秦川、山西罗峪口马氏一支字辈:“茂兆世学子惠明义福照光荣”。

陕西陕南马氏一支字辈:“文成登元良玉启英进昌忠孝全富贵永远正朝堂”。

陕西榆林马氏一支字辈:“金文玉丕振图志川建邦”。

陕西扶风马氏一支字辈:“承斯龙天子单铭德步廷腾世学文正国兴邦永绍汉应汝先君定登云”。

陕西马德昭后裔马氏一支字辈: “乾德秉天勋泽永传”。

陕西榆林马氏一支字辈:有,金,战,登,如,会,凤,鸣,祖,贤,高。

云南华宁回族马氏一支字辈:“文春安甲家有本元国中远正四德维新”。

云南昭通马氏一支字辈:“福寿永远康忠孝传家信诗书衍泽长”。

云南鲁甸回族马氏一支字辈:“贤正义之春荣阳龙明兴(德)毓林广西成刚永长洪真”。

云南马氏一支字辈:“明才贤永关”。

云南马氏一支字辈:“恩清家普昌礼义”。

云南东川马氏一支字辈:国正天兴顺,官清明自安,贤得福利少,子孝父恩宽。资料已毁,口传祖籍,南京应天府高石砍柳树湾。

山东济宁马氏一支字辈:“兴骏瑞照玉”。

山东阳谷马氏一支字辈:“永云月世德文修继志成保守广进化作述维令名光耀功安顺忠孝吉庆祥诗书长久续兴业代相传”。

(部分字辈排行来源于 ) 清流马氏宗祠清流县南山马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宗祠,总面积910平方米,由山门、围墙、大坪、正堂、配厝等部分组成,整体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主体结构所用木料据称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此外,宗祠正堂设神龛,龛内供奉马氏昭穆宗亲神位。正堂两侧的灰壁上,张贴着历代科举考试的捷报,显示着南山马氏敬儒重文的家风。2011年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肥东石塘马氏享堂

肥东石塘马氏享堂坐落在肥东县石塘镇马集村的马氏享堂,外观仍十分精美。青砖碧瓦,房顶四角上翘,屋脊上绘有奇珍异兽坐镇。享堂内供奉着马氏始祖马士龙的画像。据马氏后裔马先胜老人介绍,其先祖马士龙曾跟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后受封为将军。后世子孙香火传递,至清朝乾隆年间,先人怕辈分排序错落,开始建祠堂、续家谱,至今已有24代。安阳马氏庄园

马氏庄园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部20公里的西蒋村,是清代广东巡抚马丕瑶的府第,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期,保存完好,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被学者称为“中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封建官僚府第建筑标本”, “中原第一官宅”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

海口市演丰镇有多少个村

海口市演丰镇下辖14个行政村(1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203个自然村:演东村委会:位于演丰镇中部,东濒东寨港,西倚昌城村,南与演南交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