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侃:执意娶舅妈亲妹,后又夺人之妻,一生荒诞却最得宋霭龄疼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2收藏

孔令侃:执意娶舅妈亲妹,后又夺人之妻,一生荒诞却最得宋霭龄疼爱,第1张

这个男人几乎是 “民国第一官二代”

他的二姨是 国母宋庆龄 ,二姨夫是 孙中山先生

小姨是 宋美龄 ,小姨父是 蒋介石

有朋友已经猜出来他的身份了。

他就是山西首富孔祥熙和宋家长女宋霭龄的儿子—— 孔令侃

在民国时期有四大家族,分别是 蒋、宋、孔、陈 ,这四大家族要钱有钱,要权有权。

而孔令侃同时和三大家族有联系,由此可见背景之深厚。

然而他的一生却极其荒诞,他曾经 执意要娶舅妈的亲妹妹做妻子 ,后来又“夺了”民国富商之子盛升颐的二婚妻子,这个女子 还出身烟花之地

这段婚姻令宋霭龄非常难以忍受。

大家可能对宋庆龄和宋美龄都比较熟悉,而其实, 宋家背后的大boss是长女宋霭龄

她自己嫁给了号称 “民国钱袋子” 的孔家,又一手促成了宋美龄和蒋介石的联姻,是宋家的实际操控者。

宋霭龄一共生了4个孩子,孔令侃是长子,即使他的感情生活如此糜烂,为人又嚣张跋扈,臭名昭著, 却是宋霭龄最疼爱的儿子。

这是为何?

而宋霭龄和舅妈的亲妹妹、 二婚烟花女子 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

在他身上又有哪些风月之事供后人笑谈?

1916年12月, 宋霭龄生下了一个儿子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这个孩子真真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这是孔家的第二个孩子,却是孔家的长子。

在他的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孔令仪。

随着姐姐的名字,父母给他取名为 孔令侃

孔令侃出生的这一年,他的父亲孔祥熙已经36岁了。

按照民国的风俗来说,36岁生儿子属于 “中年得子” ,乃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因此孔祥熙非常高兴, 把孔令侃当成接班人来培养的。

彼时,孔祥熙是财政部长,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他自然希望孔家后继子孙能够继承,继续居高位,为家族牟利。

因此,作为 长子的孔令侃被寄予厚望

然而,他们虽有这样的期望, 但在教育上却跟不上。

此处“跟不上”说的并不是教育水平,孔家家大业大 自然有能力给儿子最好的教育资源。

但他们的教育理念却非常落后,父母对他溺爱无度,有求必应,身边的人觊觎宋家和孔家的权势地位,也不敢惹这位小少爷不快。

因此孔令侃从小就养成了嚣张跋扈、放荡不羁的性格,所有纨绔子弟身上的坏毛病他都有。

长大后,孔令侃甚至不听劝阻, 执意要娶舅舅的妻妹, 这又是怎么回事?

孔令侃的舅舅是宋子文,坊间都说 “舅舅和外甥最亲”

然而孔令侃却 非常不喜欢自己的舅舅 ,对他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甚至可以说水火不容。

但多亏了舅舅宋子文,孔令侃才找到了自己的“初恋”。

宋子文娶了张家的女儿张乐怡,张乐怡有一个妹妹,名叫 张满怡 ,和孔令侃年纪相仿。

两个人一俩而去就熟悉了,经常在一起玩儿,还约定好长大后要结婚。

“满怡,长大了我要娶你,你就等着吧!” 孔令侃霸气地说道。

张满怡却撇撇嘴, “你父母答应吗?我姐姐和姐夫可能也不会让我嫁给你的。”

“哼!他们谁都管不了我,我说娶谁就娶谁!宋子文算什么,他能奈我何?” 孔令侃趾高气昂地回答。

这一年孔令侃12岁,大家都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笑话,都没有当真。

然而,没想到过了几年后,孔令侃当真要娶张满怡为妻,两个人 还住到了一起

想想这其中的关系,张满怡是宋子文的“小姨子”,而孔令侃是宋子文的外甥, 他们两个一旦结婚,亲戚之间该如何相处?

外面的人又会如何议论?

这简直是一桩 豪门丑闻!

他们的婚事自然遭到了各方的反对, 孔祥熙觉得很丢脸,命令儿子不许胡闹!

“你平时再闹腾我都没有管你!但这件事坚决不行,你怎么能和你舅舅的妻妹结婚?那不是笑话吗?”

宋霭龄也连忙上前,好言劝诫儿子: “儿子,你说娶谁都行,但是满怡肯定不行啊,她是你舅妈的妹妹,你娶了她,你和你娘舅关系怎么处啊,这肯定不行啊!”

但“小霸王”孔令侃哪里肯听?

他还大言不惭地说:

亲娘舅怕什么,讨了宋子文的小姨子,我和他不就平起平坐了。我跟他就是连襟了!

孔祥熙和宋霭龄气得七窍生烟,他们知道儿子的倔脾气,一旦决定了就绝对不会回头!

无奈之下, 只好从张满怡那边入手 ,给她做思想工作,向她施压,让她不要嫁给孔令侃。

宋家孔家轮番上阵, 张满怡终究是退缩了,很快找了个合适的人出嫁了,这场闹剧才终于结束!

但孔令侃的“荒诞感情线”却并没有结束!甚至 下一个让孔祥熙和宋霭龄更头疼!

孔令侃到底娶了谁呢?

事情是这样的,宋家有搓麻将的传统,宋霭龄更是 酷爱打麻将

嫁给孔祥熙多年,还保持着这样的习惯,经常叫人来家里打麻将。

宋家这样的家庭地位, 来的人自然非富即贵,不是高官家里的姨太太,就是当地首屈一指的有钱人。

其中有一个人叫 盛升颐 ,他是盛怀宣的儿子, 盛怀宣是清末的政治家和企业家,家底雄厚。

因此盛升颐能够和孔家这样的家庭来往。

值得一提的是,盛升颐有一个很会来事儿的妻子,名叫 白兰花

这个白兰花可不是个简单的女子, 她本是烟花之地出身,漂亮妩媚, 通过各种手段攀上了盛升颐,做了盛家的儿媳妇,因此经常跟着丈夫来孔家搓麻将, 自然认识了孔令侃

孔令侃见白兰花生得漂亮,人也聪明,身段更是妖娆妩媚,没过多久便 喜欢 上了她。

而白兰花久居风月场所,自然明白孔令侃看她的眼神,也不避讳, 两人经常在牌桌上眉目传情,桌下相互踢腿打闹。

盛升颐则继续和牌桌上的女人们说笑打趣, 表面不动声色 ,实际上早就知道自己 “头顶冒绿光” 了。

妻子和孔大公子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在眼里,但他却什么表示都没有,任由他们眉来眼去踢来踢去。

他的心里又在算计着什么呢?

回去以后,坐在床边拉着妻子的手,含情脉脉地说道: “兰花,想必你也知道孔大公子对你的心意,我在家里的地位一般,你不如跟了他去,也好安度下半生。”

而白兰花也有自己的考量,盛升颐和孔令侃相比,自然是 孔令侃权势地位更高 ,何况他嚣张跋扈,喜欢的东西肯定会想办法得到。

自己被他看上,肯定是跑不了了。

权衡下来,白兰花也认为 “跟孔令侃”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但她还是假意拒绝, “升颐,我跟了你就是你的妻子,你怎么把我推给别的男人?” 说着还哭了起来。

盛升颐一边安慰她,一边劝导, “哎呀,兰花,我不也是为你好吗?孔家有钱有势,你以后肯定不会吃亏的!”

夫妻俩拉扯了大半夜, 各怀鬼胎却又假意逢迎, 最后终于达成一致,此后盛升颐还经常帮忙创造机会,让孔令侃和白兰花单独相处。

白兰花比孔令侃 大17岁 ,又阅人无数, 自然懂得如何抓住男人的心, 她聪慧、识大体,在大事上对孔令侃百依百顺,满足他的大男子主义,小事上又能给他一些启发和建议,适时显示出自己的机敏和智慧。

和白兰花待的时间越长, 孔令侃发觉自己越发喜欢这个女子,渐渐地有点离不开他了,于是他打算和她结婚。

不久后盛升颐和白兰花就离了婚,好方便孔令侃迎娶白兰花。

盛升颐为何心甘情愿将妻子“拱手相让”?

原因是这样的,他的父亲盛怀宣生于清朝,娶了很多老婆,而盛升颐只是他的妾室所生,因此在家里根本不受重视。

因此只是空有虚名, 分家的时候根本没有分到多少财产。

现在妻子被孔大少看上,自己拱手相让是最好的选择,说不准孔大少还会给他更多报酬!

怀着这样的鬼心思, 他劝白兰花离了婚。

事实确实如此,为了感谢盛升颐 “成人之美” ,孔令侃给了他一个统税局局长的差事,还事事记得提拔他。

用妻子当梯子平步青云的人,盛升颐是第一个!

但他们离婚之后,孔令侃和白兰花 并没有顺利结婚

孔令侃的母亲宋霭龄曾亲手促成了宋美龄和蒋介石的婚姻,因此她认为 孩子的婚姻也应该进行联姻,他想把妹妹婚姻的成功复制到儿子身上。

所以孔令侃必须娶一个 门当户对 的女子,万不可是二婚风尘女子。

但孔令侃却不听, 他依旧和白兰花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准备找机会娶她过门。

然而,还没找到机会, 变故就发生了 。

孔令侃在香港私设秘密电台, 大发国难财的事情败露,孔家和宋家为了保全名声,暂避风头, 决定送孔令侃去美国哈佛大学“深造”。

然而,宋霭龄夫妇却没想到,这一次美国之行给了孔令侃机会,他直接 “把生米煮成了熟饭”, 在半道上和白兰花 结了婚

得知消息的夫妇俩捶胸顿足,却也无可奈何。

娶了白兰花,对于孔令侃来说是好事吗?

不见得!

但两个人一起过了许多年,却始终没有一儿半女,至于问题我们不得而知,也许是白兰花的身体问题,毕竟她出身烟花之地。

也许是孔令侃有问题, 这些都无从考证了。

晚年,孔令侃孤苦无依,只身死在了美国。

少年时他曾开车在市中心横冲直撞,罔顾百姓安全,作恶多端,嚣张跋扈,不顾伦理道德执意和舅妈亲妹谈恋爱,后又“夺人之妻”,道德丧尽。

他本可利用家族优势,为国家和百姓多做有益之事,拯救中华民族于危亡之中。

然而,他却选择了一条完全相反的道路,最后落得 断子绝孙 一个后代都没能留下 ,可能也是命运的惩罚吧。

而孔令侃的悲剧也不单是他一个人的错误,倘若宋霭龄和孔祥熙能好好教育孩子,也许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但他们夫妻二人本就是贪得无厌之人, 尽管孔令侃行事乖张,感情生活乱七八糟,却最得母亲宋霭龄疼爱,因为他的行为为宋孔两家争取到了最大的利益。

所以孔令侃做什么事,夫妻二人都由着他,从不约束和管教。

所以孔令侃的结局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也告诫我们,教育要趁早,在教育孩子之前,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

亲爱的读者们,你们认为呢?

看完孔令侃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呢?评论区告诉我吧!

题中的没落是指没落到什么程度呢?如果相比于当年的辉煌的话,四大家族现在都没落了,后代基本上回避政治,对于祖上的光辉闭口不谈,而且步调一致得保持低调,生怕被人挖出什么来。

孔祥熙是四大家族之中最有经济实力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他的后代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出息,也算是衣食无忧。如果一定要问因和没落的话,第一在政治上没有了官僚主义、封建主义做靠山;第二是因为人丁太少。

蒋介石到了台湾之后,曾经后悔误信了对孔祥熙的中伤而失去了自己的理财专家,所以他将孔祥熙的小儿子孔令杰喊了回来,交给他一个外交部司长做做。孔令杰做了十年官最终还是辞官经商去了,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孔令杰发现了商机。他利用外交官时积累的人脉和父亲留下的钱财,以很便宜的价格受够了大片土地,并且获得了当地的石油开发权。

商业上成功之后,孔祥熙就在想着怎么安置家人了。上世纪80年代,一家杂志曾经报道了孔祥熙儿子孔令杰的地下城堡,他斥巨资建造这座神秘的建筑就是为了能够保护家人,但是因为金钱问题和建筑师发生了纠纷,从而双双走上法庭,被媒体挖掘出来。

据说这座水下城堡拥有上百个房间且装饰豪华,设施先进,甚至有监狱,还可以防核弹爆炸,大概是被日本人炸出了阴影吧,即使到了和平年代仍然对于这项防范工作十分执着。

不过孔令杰大概没有想过,自己辛辛苦苦规划了100多间房间,孔家的后代却只有自己的一个儿子。孔家人丁单薄,大约就是所谓的没落了吧。

其实孔祥熙和宋霭龄有四个孩子,他的大女儿孔令仪长得十分像爸爸,脾气也像,她前后嫁了两个男人,但是一直没有子女。孔令仪用钱也是十分潇洒得,曾经捐赠给母校三百万美元,还是在2002年的时候,现在当然不止了,可见即使他们身在美国,手头上还是有着十分巨额的资产的。

二女儿孔令伟活脱脱就是一个男子,她从不穿女装,因为个人原因,她一直没有结婚,也没有后代,但是也算一生潇洒,活得十分自由,宋美龄尤其喜欢她。

大公子孔令侃,小儿子孔令杰没有什么好说的,反正孔令杰绝对是几个子女之中最有经济实力的,关键也是唯一一个有子嗣的人。孔家三个后代因为癌症而死,孔令侃死于肺癌、孔二**死于直肠癌,孔令杰同样死于癌症。

在孔令仪生前曾经拍卖过长岛蝗虫谷孔宅,加上纽约地产商利用蒋夫人的名义拍卖孔宅物品和家具,当年已经80岁的她还受到了外界的指责,说她遗弃家中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包括孔家的家谱还有蒋夫人所作的国画。

孔令仪在那段时间成为了孔宋家族的唯一代言人,要处理不计其数的家产,极为苦恼。除了捐款之外,孔令仪也就只能将钱给侄子了。所以说直到孔令仪去世的时候,孔家家底还是十分殷实的,只是以后就没有人继承和经营了。

宋氏三姐妹风姿多彩,在中国政坛的影响,一度超掩盖了宋氏家族的三兄弟。在20世纪中国,宋氏三姐妹依旧是最闪耀的姐妹组合,然而“岁月蹉跎星北指,乾坤浩荡水东流。”这第一代宋氏三姐妹,虽有过青葱岁月,也曾相依相伴,但最终都没能逃过政治的牢笼而分道扬镳。

唯一延续“宋氏三姐妹”香火的,只有宋子文一人,宋子文虽膝下无子,但三个女儿的姿色却丝毫不逊于三位姑姑。老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宋氏家族的后代自然也有着父辈突出的基因优势。这“第二代宋氏三姐妹”,不仅出身优越,腹有诗书,个个都是数一数二的绝妙美人。

而三姐妹的婚姻就更加传奇了,大姐宋霭龄嫁给了民国财政部长孔祥熙;二姐宋庆龄更是与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喜结连理;而三妹宋美龄则成了蒋介石的太太,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

也正是因为宋氏三姐妹既有自身的能力和美貌,又找到了历史上都赫赫有名的夫婿,这才使得宋氏三姐妹直到现在也依然十分闻名。绝大多数人都听闻过宋氏三姐妹的风采,但可能因为是姐妹的关系,三人的容貌也颇有些相似,她们分别长什么样子呢?

林徽因的美貌,至今为后世津津乐道,除林徽因之外,宋氏三姐妹也同样站在民国头版新闻上,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记者们的心弦,她们不仅长得美,身份更是不凡,最为突出的还是她们的智慧和品德。宋氏三姐妹,指的是: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她们还有三个兄弟: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兄弟三人中,宋子文最为出名,而宋氏三姐妹的名声,那叫一个响当当。

宋家是名门大家,其父宋嘉树是白手起家,靠着经营波士顿茶叶生意致富,其母倪桂珍出生上海,她这一支母系可以追溯到明末大学士徐光启,母亲的家族也是相当显贵,父亲非常重视教育。

自三个女儿出生,母亲就教她们传统大家**的礼仪,父亲又聘请的老师在家里教她们读书,在进入学校读书时,宋霭龄就已经能够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她含蓄翅中,落落寡合,加上不苟言笑,所有人看她只是看她的美貌,她的身份。

尽管宋子文百般乞求,却遭到庄夫人和盛家四兄弟极力反对,一怒之下,宋子文只好提出离职,不得已拂袖而去。七**心碎至极,宋子文痴狂成魔,一度要拉着七**一起前往广州,摆脱这世俗的束缚。怎奈七**有心而无胆识,无法将家族名声抛诸脑后,只得含泪与宋子文道别。

孔令侃:执意娶舅妈亲妹,后又夺人之妻,一生荒诞却最得宋霭龄疼爱

这个男人几乎是 “民国第一官二代” 。 他的二姨是 国母宋庆龄 ,二姨夫是 孙中山先生 。 小姨是 宋美龄 ,小姨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