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安徽芜湖牛角山在哪吗?南宋周氏家谱说周瑜墓在哪儿。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4收藏

有谁知道安徽芜湖牛角山在哪吗?南宋周氏家谱说周瑜墓在哪儿。,第1张

你指的是芜湖东北周村牛角山吧?

这个地点应该就是天门山西路莲塘新村的小周村那,还有一种说法牛角山在现方特欢乐世界所在地(老看守所)那

另外有说法在芜湖市鱼市街 24 — 28 号院,但那在芜湖东北。我觉得前者更像

2010年7月15日《新华日报》刊登一篇文章《高淳“周氏宗谱”和周氏祠堂》,文中的《砖墙周氏宗谱》是一部修于南宋的周氏家谱,宗谱里说:“后汉舒城公瑜仕吴,为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卒于巴邱,还葬芜湖东北周村牛角山。”这与《芜湖县志》中记载“城北周村铺,吴设守冢户”相近。

芜湖周瑜墓,安徽省芜湖市鱼市街 24 — 28 号院内有一墓,为圆形土冢,面积约为 200 平方米 ,封土高约 2 米 ,墓周有少量太湖石,世居居民传为周瑜墓《三国志 ·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记载:“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遒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图书集成·职方典》载周瑜墓在芜湖城北周村铺,东吴时并置守家户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工作人员对忠县生态工业园区的文物进行保护性发掘,共发现南宋的双室石墓1座,明代的双室多室单室墓24座。据考古人员介绍,此次发掘出的南宋古墓在渝东北地区极为少见,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此次发掘出的古墓群位于忠县生态工业园区内(乌杨街道黄古村三组),6个古墓群共发掘面积达1600多平方米。在3号发掘区,考古人员发现了6座明代的双石墓及一座宋朝的双石墓。值得一提的是,发掘出的宋代双石墓为同穴异坟双室石墓,它无论从用料、雕刻还是构造方式都非常讲究,具有宋代墓葬的典型特征。

文物是指在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它在年代上包括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文物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产和生活、风俗习惯、思维、审美观念等各方面在器物上的综合的历史的反映。文物可以向人们展现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人们通过对文物的研究揭示历史因此,文物无论是在中学历史教学,还是大学历史教学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文物的研究,可以还原当年的真实情况,也就是还原历史。在古代,有些史籍在传抄过程中出现错误,有些在流传中缺佚,有些被统治阶级删改等,这就使文物的正史作用有了极其珍贵的价值。它的表现是校正古籍记载之谬误,订正史传,纠正错讹,这就使文物的作用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发挥。

在地方志中对一些古迹的记载,由于时代的限制,缺乏资料,又未实地调查,往往以一些传说为据,使记载失实。随着文物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不少已得以澄清,如河北省磁县许多古,在地方志等古籍中称为“曹操七十二疑”,但经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所获得的文物资料(包括墓志)证明并非曹操七十二疑,而是北朝墓群,是东魏、北齐的皇室及王公贵族墓地。 中国古代文献是中国的文化宝库。而丰富多彩的文物,对古文献记载的证实,不仅增加了文献记载的真实性、可靠性与珍贵性,而且又增加了实物资料,成为文献记载的真实见证。从另一个角度讲,文物可以证明文献记载的历史将文献和文物密切结合,相互印证,对社会历史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南宋是我国古代最富裕的时期,据相关文献记载,南宋百姓物质生活富裕,国家的国库也非常有钱。

除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还有贸易业发展,宋朝还与相邻国家有着贸易往来。在南宋时期古墓出土的文物中,更容易看到当时的盛世景象。

1972年,位于安徽省的来安县,当地有一位村民在修建自家猪圈时,结果在猪圈旁发现了一个看上去其貌不扬的碗。

专家得知后,判断出此地应该有古墓,经过挖掘发现了一座规模并不是很大的古墓。

墓中有一具楠木棺材,墓主的骸骨已经不知去向,可见,这座古墓已经被盗墓贼捷足先登。除了村民发现的这个碗,专家还在墓中发现了一支金钗。这支金钗由黄金打造,可能是盗墓贼遗漏了这件宝贝,从而幸运的保留到至今。

但其实墓中最珍贵的并不是黄金所制的金钗,而是村民发现的那个碗。经过专家鉴定,这个碗是一个精美的玉雕艺术品,从墓室的规格判断,这座古墓是南宋时期的墓葬,至今已有800年的历史。

后来,这个碗本命名为“南宋镶金边玛瑙碗”,在碗的口沿部位还有一圈精美的黄金条饰,表现出墓主人的典雅华贵。

专家将这座古墓命名为“胡母圩古墓”,墓主是一位女性,出自于南宋富裕的家庭。作为盛世王朝,经济发展、文化昌荣,使得百姓们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

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这些贵人更加讲究生活质量,往往在瓷器的边上镶嵌金边,这种装饰方式,更加增添了几分华贵。

玛瑙本身脆弱,韧性差,想要在玛瑙所制的碗上镶嵌金边,可谓是难上加难,可见南宋工匠的高超技艺。

1994年,这个碗正式被文物局评为国宝文物,如今珍藏于故宫博物馆中。

一枚铜钱、一面铜镜、一副尸骨深埋地下数百年。前日,它们在福州市殡仪馆的后山上得以重见天日。考古专家推断,这是一座南宋时期的墓葬。这座古墓是由在此地施工的工人发现的,同时被发现的还有附近的另外11副“树干”棺木。目前,出土的铜钱和铜镜都被保管在仓山区博物馆里。虽然考古专家们还未解读出铜钱、铜镜上的花纹、文字,也不能确定这座南宋古墓的墓主身份,但专家们认为,这对解读南宋时期福州地区的墓葬文化很有意义,接下来福州市考古队将对古墓进行考古发掘。挖掘机施工挖开墓室福州市殡仪馆,位于仓山湖边村的一处高地里。殡仪馆的后山叫什么名字几乎没有人知道。今年,福州市民政部门决定利用这块地进行建设,挖掘机首先要对山体进行平整。前日,挖掘机挖着挖着,“觉得撞到了什么东西,又挖了几下,几块青黑色的砖混合在红泥里散落满地。”现场一位工人说,砖是从一处看起来像墙的地方掉下来的,似乎数量还不少。胆大的工人走上前查看:这些青黑的砖排列整齐,砌出一个约半人高、呈长方体的小房间,从其中一处墙角破裂处看进去,一具已经发黑的尸骨就躺在里头,旁边还散落着一块约盘子大小、青绿色的东西。与此同时,在旁边的工友们也发现了几段约有半米宽的干枯“树干”出现在泥土里,有些外面还包着白色的泥土。其中一段“树干”已经被挖掘机的铲子砸开,尸骨赫然在目!专业捡尸骨的人也不敢动手“工地上出古尸了!”很快工人们都围了过来,大家断定,“树干”其实是棺材!数了数,足足有六副之多!这些棺木每具约有两米长,外表混合着泥土看起来像枯死的老树干,从破口处看得出,上面其实刷了红色。意识到可能是古墓,施工方负责人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看样子还有可能会下雨。山头上散落着棺材的碎片,有些破损严重的,尸骨已掉落在地,连红泥都盖不住森森白骨。难道就让其暴尸山头?不知道是谁提议先把这些尸骨捡起来,找个坛子装着。这一提议得到大家的同意,但是谁来捡?现场十多个中年男子,面面相觑,没人动手。最后,工人中一位约30岁、个子不高,看起来很瘦弱的男人站了出来。他叫小马,拉着一位老乡,捡了两具。“每碰一下就浑身发抖,天太黑了我也不敢再捡了。”捡完后,为了表示吉利,工头特地给他们包了个红包。那剩下的尸骨怎么办?无奈,工头打电话,叫来一个专业捡尸骨的人,连夜收拾。最后一共从6副棺木里,捡出了7副尸骨,“其中一个是夫妻合葬墓。”而收拾到角落那个青砖砌成的墓室时,即使是专业捡尸骨的人也不敢动手了,只从里头拿出那个呈现出青绿色光芒的东西,还有一个沾满泥土的古钱币,由专人保管起来。考古队将对古墓进行进一步发掘昨天上午,工人们在清理山头时,又发现了5副“树干”棺木。加上前日的7副尸骨和青砖墓中发现的尸骨,这个面积不超过300平方米的山头上,已经发现13具尸骨。昨天下午,仓山区博物馆工作人员邀请福建省考古队队员高健斌一起到现场察看。高健斌说,呈现青绿色光芒的东西是一面铜镜。从形状上看,这个铜镜类似葵花,应该属葵形镜。而且中间有个铭文,虽然铭文上沾着泥土,但大体能看出形态,是南宋时期常见的一种。高健斌说,青砖建成的是一个墓室,前面的一个墓室已被铲坏。从剩余的墓室看,上面还压着平整的石条,是南宋墓葬常用的形式。虽然目前还找不出这个墓的墓志铭、墓碑,也不能确定墓主身份,但基本可以推断这是一个南宋时期的墓葬,对于研究福州地区的宋代墓葬文化,具有研究价值。至于其他几副像“树干”的棺木,他推断,属于近代墓葬,考古价值不大。目前,铜镜和古钱币已由仓山区博物馆带回保管,考古现场由殡仪馆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保护。仓山区博物馆已着手邀请福州市考古队对古墓进行进一步考古发掘。专家解读福州曾出土两座宋代古墓都在城北城南发现宋代古墓并不常见目前,福州考古史上有两座比较重要的宋代古墓,位于福州七中的黄升墓和茶园山的夫妻古尸墓。这两座墓地无一例外都出土了精美的丝织品,震惊了当时的考古界。虽然两个墓葬的保存方式不同,但都位于城北。而此次发现的南宋古墓位于城南,很少见。此处曾为民国时期公共墓地福建省文史馆馆长卢美松说,根据历史记载,民国时期,这里就曾作为公共墓地而存在。因而他推断,那些类似“树干”的棺木,应该是在民国时期埋在此处的。但这里为何会出现一座南宋时期的墓葬?对此卢馆长表示不解。他说,从地理位置上看,城北地势较高,城南比较靠近江边,古人下葬讲究选取穴位,背山面水以示风水好。因而从常理上推断,城南出现古墓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而公墓的选择则没有这么多的风水讲究,一般是选择郊外地区即可。难道这里从南宋时期开始就作为公墓存在?这也没有得到文献资料的支持。这个疑问只能等解开墓主身份之谜之后破解。出土丝织品可能性不大卢美松说,殡仪馆所在的山头虽然还查不到名字,但这块地叫做湖边村。从地名上推断,这里历史上曾有过大湖,因此泥土中含水量较高,按理说不利于尸体保存。而从黄升墓分析,墓地所在的山头叫做浮仓山,相传当时闽王王审知就将粮仓构筑在此山头,四周围着东湖,且由于山头较高,泥土相对干燥,有利于粮食保存。此地无意中形成的相对干燥的环境,也有利于尸体保存。黄升墓中的丝织品,也因此都保留了下来。而茶园山夫妻古尸墓中,都出土了丝织品。因为这两具尸体都浸泡在水银中,利用化学原理进行了保护。这次出现的宋代古墓,可能地处湿润之湖边,从目前看还未发现棺木,也不排除曾遭过盗墓。但卢馆长认为,从自然条件分析,这里不利于丝织品保存。福建省考古队队员高健斌则认为,对比这三座宋代古墓,黄升墓的形制最高,选材用料最好。因为黄升父亲是福州人黄朴,南宋绍定二年状元,曾任泉州提举市舶使,掌管南宋外贸大权。黄升在当时算是官宦之后,自然墓室形制不低。而茶园山的夫妻古尸,虽然目前只能断定男尸是当时的武将,官阶未定,但也属于官宦,因此墓室形制也挺高,随葬品丰富。从目前这座南宋古墓看,覆盖在顶上的麻石,石质并不是最好的,因此高健斌推断,可能墓主的身份不是很高。而当时丝织品属于比较好的陪葬品,估计后期出土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挖掘这座古墓最大的意义在于研究南宋时期的生活习惯,目前出土的铜钱、铜镜都是线索,且宋代墓葬陪葬品中还经常出现随葬的寿山石俑。因此,后期的挖掘很有必要。

(一)北宋朝奉大夫封德清墓

该墓在篁村元岭村白泥坑的东坡,1972年为当地农民发现。此墓长宽各为444米,高173米,中间用四层砖壁隔成两个方形墓室。墓室为双层结构砖砌双券顶,封门用一层平砖砌结。葬具和尸骨均已腐朽无存,出土随葬品有陶坛、银手镯、银钗、铜镜、陶三足炉、铜销等,墓室前有咸丰十年(1860年)七月其后代所立的重修青石碑,碑中间较大的刻字为“宋大夫二世祖考德清封公、姚恭人罗氏墓”,右边上款记载了封德清生于宋,官至朝奉大夫,卒后与恭人罗氏合葬。左边下款记载24、26世孙诸人的名字及重修时间。封德清的生平,史志无载,惟东莞旧志有关封氏族谱的记载:“先祖是南雄保昌人,宋初始迁居东莞。”墓中出土的陶坛,具有重要的考古意义。这种形制的陶坛,造型复杂,多有人物、鸟兽等。过去认为多属唐代,这次在北宋墓中发现,为判断这类陶坛的下限年代提供了依据。

(二)地夫山北宋砖室墓

位于城区罗沙地夫山,发现时已部分被盗毁。发掘后获盖罐2个,铜器5件,铜钱多枚。

(三)南宋赵玉女墓

又称皇姑坟,位于附城石井村狮子山。传说是宋高宗赵构之女,孝宗赵眘之姐,光宗赵惇之姑。时值宋室南渡,兵荒马乱,皇姑流落民间,而皇姑眷恋东莞田园风光,因之夫妻奏请归里,获光宗恩准。宋淳祐五年(1245年),皇姑卒,享年86岁,诏命官谕葬,赐祭田10顷。

皇姑坟历经明清两代三次重修。建国后,墓室多次被盗,上盖已倒塌,在颓垣败瓦中仍可见墓室的砌砖。1988年其后代邓氏族人重修,在东莞文物部门的协助下寻回原墓碑,重整墓面,恢复原有的华表,并新建一座“宋姬亭”,新筑的道路直至墓前。

(四)南宋抗元义士熊飞墓

此墓为熊飞的衣冠冢,位于附城峡口榴花新围村后山坡上。清同治元年(1862年)东莞举人何仁山等重修。建国后的1982年也曾重修。墓长8米,宽4米,砖石沙灰砌筑,有享堂二个,现状尚好。

(五)南宋抗元义士叶刚墓

叶刚(1226-1277年),字永青,熊飞妹夫,茶山京山人。先后随熊飞、文天祥抗元,屡立战功。宋景炎二年(1277年)八月,叶刚掩护文天祥突围,走至空坑,与元兵力战而死。其弟叶钊负尸归,葬茶山京山村旁黎雾岭。该墓为叶刚与妻熊氏合葬墓。墓长147米、宽77米,灰沙结构,有方堂3个,墓面圆形,风格独特。

(六)元代袁菊隐墓

叶刚墓

袁菊隐,茶山下朗人,家财万贯,人称“巨万公”。为人富而无骄,好善乐施,为乡人所敬仰。乡邻每遇争执往往不诉诸官府,而信赖袁菊隐评理,平息争端。曾布施资福寺田15亩。元泰定三年(1326年),东莞大饥,袁菊隐出巨资易粟赈济饥民,受朝廷玺书褒奖,御赐章服。他还建造“御书楼”,以利士子修学。

袁菊隐生于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卒于元至正元年(1340年)。其墓在茶山镇下朗双龙夺珠岭,现仍完整。墓长126米,宽56米,有拜堂、方堂、把堂。墓左右两边立有明代重修碑记。

(七)元代李春叟墓

李春叟墓在篁村三元里麻地岭,广深公路南100米的山坡上。1988年4月,省、市博物馆考古队人员对该墓进行发掘。其墓有三级堂,第一级享堂,正中立墓碑,碑下镶墓志。第二级拜堂,左右边分别立“赐号梅外处士李春叟墓表”和“宋梅外处士传”石碑。第三级前后祭堂。墓坑长300厘米,宽235厘米,深310厘米,方向240度。墓室平面呈长方形,用砖砌筑。墓砖长28厘米,宽13厘米,厚25厘米。墓室内葬具已腐,墓主骨架亦不完好。随葬品仅出土北宋“元丰通宝”和“绍圣元宝”铜钱各1枚。这次发掘,对南方元墓结构提供了详实资料。

(八)张元吉墓

张元吉,宋末为东莞县尉,曾带兵随熊飞北上抗元。张元吉墓位于大朗水口古县山,长8米,宽4米,明代重修。墓碑阴刻墓主别号及官职,尚保存完整。

陆秀夫

陆秀夫与、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崖山海战失败后,他背着少帝赵投海而死,后人为纪念这位与国共存亡的抗元英雄,将其遗著汇编成《陆忠烈集》。

陆秀夫墓

《三合镇志》称,陆秀夫投海殉国之后,他的尸体漂到了海边,被人捞起,葬于新会二城(即今台山市都斛镇义城村)。元朝统治被推翻后,大约于明初1370年,有人在此为陆秀夫修建了庄严的坟墓,墓前设置石马石狮。坟旁还盖有房子,设有守墓人家。据说,二城村就是原来的守墓人家发展起来的。 后该墓被破坏,《三合镇志》记载:“约在清朝的中叶,陆秀夫后裔子孙争取恢复旧墓不可得,决定寻一风水宝地筑墓。于是选择在三合镇联安马山上的‘马舌’上重新修建陆秀夫墓。”墓为土筑,向东,墓碑高78厘米,宽44厘米,碑石为花岗岩。上刻“宋左柱国右丞相讳秀夫谥忠贞陆府君墓”,落款为“祀孙赐进士出身诰授中宪大夫置广西安察使司分巡右江备道花霖乡进士行中、树英、文祖、锦泉等重修”。 《开平县志》也有所记载:“本市(县)东山镇马山马舌处有一古墓,葬是南宋末左丞相陆秀夫。该墓为土堆墓、坐西向东,长5 1米,宽4米,墓正面有一块长78厘米,宽44 5厘米的花岗石墓碑。碑文中书曰:‘宋左柱国左丞相陆秀夫谥忠贞陆府群墓’等17字。”

陆秀夫后代

据宋史记载,陆秀夫系江苏楚州(今淮安)盐城县长建乡长建里人(即今建湖县建阳镇人),在文物普查中,《陆秀夫家谱》为陆秀夫二十四世后裔陆正民同志所收藏(陆正民同志现在建湖县影剧管理站工作)。 谱共二十二本,前两本一为《陆忠烈公全书》,是明末盐城人王梦熊编纂;另一本为《陆忠烈公全书续编》,是清道光年间盐城人陶性坚、陶式型父子增编。 陆忠烈公全书》简称《全书》,编者搜集整理的陆秀夫生平事迹、散文、轶事比较翔实。由于清初兴文字狱,编者未能刊刻,直到二百多年后的道光十五年( 1835年),才由陶性坚父子付诸梨枣,板刻行世,距今也有151年。另二十本为陆氏谱系,介绍陆秀夫始祖及其后裔的世系分布情况等,是陆秀夫第二十世后裔陆家驹聘请盐城清道光戌子科举人陈玉澍所编纂,于元年(1909年)刊刻。

近日,武汉新洲一村民在河床淤泥中发现宋朝古墓,经过发掘,古墓形状大体呈现。古墓呈长方形,长约三四米,宽约15米,顶部覆盖着七块石板。

53岁的朱火祥是新洲旧街九明湾村村民,当日,他在河里捕鱼时发现了河床淤泥下有青石板。稍后,朱火祥特意回家查了查家谱,发现他的家族在四五百年前就从江西搬迁到新洲了。他于是认为,石板是古墓一部分的可能性很大。

次日上午,他通过114查询到武汉市文物局的电话,将情况向文物部门汇报。在专家的指导下,当地村干部调来挖机开始了挖掘工作,四名村民动手,人工刨开了覆盖在石板上的一尺多厚的淤泥,发现果然是个墓。

多位当地村民介绍,以前这里并非河,1969年之前,这里是村庄,后来因为要将河水改道,村民就都迁走了,后来这里才成了河道。

村委委员孙先生说,七月初,沙河发了大水,可能这才冲掉了覆盖在古墓上面的淤泥,露出石板。村干部介绍,发掘工作还将继续。他们已经安排人员在古墓边通宵职守,确保古墓不遭破坏。

新洲区文物管理所潘所长介绍,接到朱火祥的报告后,市区两级文物部门很重视,经过研究,决定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从目前发掘的情况看,这座古墓可能是宋代的古墓,距今已经有七八百年历史,他们预计今天将围堰中的水抽干之后,揭开石板,打开古墓。之后,他们再根据墓内器物等判断古墓的准确年代。

潘所长表示,目前,这是新洲发掘出的第一座宋代石室古墓。

四川师范大学发现了宋代古墓

3月22日,四川师范大学成都狮山校区发现了宋代墓。

学校通知:在宋代发现坟墓和一些出土的文物,立即停止建设,等待考古发现。

在警告线上,工作人员当场。据晋江区文孝局的工作人员介绍,坟墓是当他们挖水时发现的建筑工作人员,然后立即报告。在他们到达施工现场后,他们发现了八首宋代陶,并带回了研究,但对于陶器的特定时代,“”而不是学生的“唐歌手”“。员工说坟墓只是一个宋代平民墓,“”成绩和规格不高“,需要进一步判断具体的文物价值。

宋代古墓的废墟,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在古墓,我尴尬。

公元1234年,蒙古帝国发起了灭亡南宋的战争,到1279年南宋灭亡近五十余年间,前后指挥进攻四川地区的蒙军统帅就有两个大汗(蒙哥、忽必烈)和三个皇子(拖雷、端阔、忙哥刺)。期间元朝军队两度攻破成都,都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元人《三卯录》中描述:“蜀民就死,率五十人为一聚,以刀悉刺之,乃积其尸,至暮,疑不死,复刺之。”特别是成吉思汗的第四个儿子,没错,就是那个郭靖的安达-托雷。1231年,拖雷引兵攻掠四川,大肆屠杀成都居民。千年古城只落得民无谯类。据元代贺清泉编写的《成都录》描写当时的惨景“城中骸骨一百四十万,城外者不计。”

当然进攻四川的元军将领也没讨到什么好果,在金庸大侠的书中,大汗蒙哥率军攻打襄阳城,被杨过用石头砸死了。事实上蒙哥是死于钓鱼城宋军的床弩之下。(被一箭定射在地上,后来北归途中发烧死去。)

有谁知道安徽芜湖牛角山在哪吗?南宋周氏家谱说周瑜墓在哪儿。

你指的是芜湖东北周村牛角山吧?这个地点应该就是天门山西路莲塘新村的小周村那,还有一种说法牛角山在现方特欢乐世界所在地(老看守所)那...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