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蕲春许家山许氏之来源考证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2收藏

湖北蕲春许家山许氏之来源考证,第1张

湖北蕲春许家山许氏之来源考证

 许文全

 蕲春许家山许氏,是蕲春现有许氏人口最多,繁衍于蕲春最长远的一支许氏。现主要聚集在株林达城,刘河分路一带。

 许家山许氏宗谱始修于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记载一世祖许成公,唐朝略州刺史,避安史之乱来到蕲春。二世祖百十公、三世祖千三公、四世祖万二公,五世祖子美公、子英公。子英公,生于元大德年间为1297-1307年,公殁于洪武元年为1368年。子美公生于元延佑丁己四年(1317年),殁于明洪武十六年(1384年)。从唐到元约五、六百年只有四世代。不免让人疑惑。

 查看家谱时,许成公、百十公、千三公、万二公都是家谱上的名字,只万二公,记载字达甫,中进士,任兵部主事,转礼部员外,后升按察司佥事。妣唐氏,敕封夫人,公妣殁合葬祖基后山艮坤向有碑铭。说明万二公真实名字是 许达甫 。

我百度搜索“ 许达甫 ”,历史上真的有 许达甫 这个人。

据福建漳浦赵氏、黄氏族谱记载。南宋灭亡后,有一个闽冲郡王赵若和的皇族(1268~1334年),他在1316年(元仁宗延佑三年丙辰正月朔日)漳浦赵家堡族谱《赵氏本未序》中记载很清楚:元兵逼侵,吾乃奉先帝挈家驾船逃难,移之广东新 会 之崖山。……不期年,元兵且至,吾知势已败,与 许达甫 、黄侍臣等以十六船夺港而出,遇陈宜中在广崖之浅澳大 会 ,欲往福州,以图匡复王室,船到广东南澳之七十余里,飓风大作,宜中船破,遂登合浦(今福建东山县陈城村),予冒至浯屿之东,船亦失其杠具,在浦西鸿港(今漳浦境内)上岸,后徒鸿儒积美居焉。

 据史书记载:在1279年3月19日(二月初六),是南宋八岁的小皇帝赵昺祥兴二年,南宋约军民20万人在今广东省江门市新 会 区的海港崖山与张弘范率领的元军作最后一战,南宋战败,陆秀夫背起小皇帝跳入大海殉国,南宋军官兵战死的战死,没有战死的也随之投海殉国,无一投降。只有太傅张世杰见情况危急,遂砍断绳索与黄天从、黄材父子、 许达甫 一道率十六船乘夜色突出重围,他们决定回福州召集余部,再图发展。不料想,船队在海上遇到飓风,只有4只船幸免于难,其它12船以及张世杰等亦殉难海中。是侍臣 许达甫 、黄材父子保驾只有13岁的闽冲郡王赵若和在这4只船上,船到厦门外海浯屿时(今龙海市境内),又失杠具,船舶失去了控制,随风漂入内海,在浦西鸿港(今漳浦境内)上岸。

 黄材(1229~1301年)其夫人是宋室皇家郡主,生于杭州,卒于浦东,亨年72岁。历官大理寺丞,转内阁侍从。他于1298年正月十五日,在黄氏修谱时所写谱序中也记载了这段历史。……随卫王(赵昺)播迁于广东新 会 之崖山,奉杨太后懿旨保若和郡王。不期年,元兵俱至,连日大战,余知势迫,乃与张世杰、 许达甫 等十六船,护王夺港而出,遇陈宜中船于广崖之浅湾大 会 ,欲往福州图发展,忽飓风大作,世杰不幸船沉,宜中船破,因登合浦。惟余与达甫4船护王及父天从公,漂至浯屿前,又失杠具,乃天蒲东登岸,匿王为我黄氏合居。

 赵若和他们在海上漂荡三、四个月后,在水尽粮绝,趁夜色登岸,解散随从。化为出海的商人遇海难而归,改姓黄,名天柱,随黄材父子在漳浦落藉。有记载说 许达甫 去东泗乡(今龙海市东泗乡)去了,后就没有下落了。

 说明历史上真有 许达甫 这个人。而且是南宋末辅助闽冲郡王赵若和的重要侍臣。

 还可搜索到反映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征服者之占据东瀛当反贼》,作者是笔名可安天下。是记叙南宋末年蒙古进攻南宋,南宋公主赵若兰出使东瀛搬救兵的故事。随赵若兰出使东瀛是年过中年的侍臣 许达甫 。不知作者是不是根据历史线索来写这长篇小说的。但作者应不是凭空捏造出这段故事。

 家谱记载的万二公,字达甫。中进士,先任兵部主事,再转礼部员外,后升按察司佥事。从担任的官职来看,是宋代的而不是元代的。家谱记载万二公生子美、子英公,子美、子英公是出生在元朝,说明万二公是生活在南宋末到元朝初期。时间点,所处年代与历史上 许达甫 相符。

 万二公曾任礼部员外,礼部是管理全国教育、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因此万二公, 许达甫 是有可能随南宋公主赵若兰出使过东瀛日本。后升按察司佥事,按察司是代表朝庭派到地方,对地方官员行使监察权的重要官职。这与史书上说 许达甫 是闽冲郡王赵若和的重要侍臣相符。

说明历史上的 许达甫 极有可能就是家谱记载的万二公。

 那为什么历史上的 许达甫 后出现在蕲春呢

 根据蕲春田氏考证,蕲春田氏就是当年的南宋丞相陈宜中的后代,陈宜中的墓就在田桥久长山(现檀林镇青草坪村将军山脚下)。据蕲春马骅山《田氏七修宗谱序》中记载:我田氏来蕲春之鼻祖曰梦罴公,世传即宋相陈宜中,当端宗舟抵秀山时,由占城迂道逃至江淮间,结忠义之士,谋复宋室,志卒不遂,乃仿陈公子完先例,易姓为田,匿于蕲北之久长山而隐居焉。

 说明当年 许达甫 上岸后,可能是与陈宜中一起逃难。按田氏宗谱记载陈宜中是结忠义之士,迂道逃至江淮间来到蕲春。 许达甫 与陈宜中在广崖之浅澳 会 过面,后陈宜中船破,在今福建东山县陈城村登岸。 许达甫 他们是在浦西鸿港(今漳浦境内)上岸。相距不是很远。他们应上岸后互相寻找过。

 蕲春是1269年就归元朝了,到1279年南宋彻底灭亡已有十余年,元朝追查南宋残余的风声应不是很严,有利于陈宜中、 许达甫 他们隐居。陈宜中隐居在蕲北田桥长久山, 许达甫 隐居在达城三角山鸡龙洞。

 那为什么家谱记载我许氏是大唐天宝年间避难来到蕲春的呢?

许达甫 隐居在蕲春,当时元朝在全国范围内还在追查南宋残余力量。身份不能公开,一直隐姓埋名,住无居所,东躲西藏。陈宜中改为田姓, 许达甫 没有改姓。到了元朝末期,各地纷纷起来起义。1351年徐寿辉在浠水、罗田起兵,建立天完政权。元朝政局不稳,才敢公开身分,住有定所。我许氏对外说是先祖在安史之乱之时就来到了蕲春,是土生土长的蕲春人。直到现在还坚持说是大成门户,唐朝安史之乱避难才来到蕲春落脚繁衍至今。

如果真是一世祖许成公在唐朝就来到蕲春,从756年到1317年,跨越五、六百年,应有二十多代人,根叶茂盛,瓜瓞绵绵。宗谱也应不 会 失传无记载。百十公、千三公宗谱记载都是高中举人进士,在《蕲州志》中查找,从唐代到元代,高中举人、进士无一许姓。说明四世祖万二公之前我大成许氏没有在蕲春繁衍发迹。

 二世祖百十公,初任翰林院检讨,后为詹事府中允,转礼部右事郎。三世祖千三公,中进士,历任河南开封府、福建延平府太守。这百十公、千三公也应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一直是我许氏历代不能忘的。无谱记载也 会 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

 因此宗谱在始修时,可能为了不能忘记他们,特放在谱前,记为一世祖到三世祖。亦或是万二公,是南宋朝庭重要大臣,虽然到了明代,蒙古的势力还在北边,这身世的秘密还不能公开。一直坚守到今天。

 蕲春田氏现已经公开了,他们是南宋丞相陈宜中的后代。

 如今,我蕲春许氏也应公开,我们大成许氏是南宋重臣 许达甫 的后代。

 2017年2月23于花园水库

鲁 地 圣 贤 催 悟 思

思 睿 当 忆 许 姓 源

源 本 育 生 飞 天 鸿

鸿 寄 神 州 志 强 国

国 运 昌 隆 汲 厚 养

养 性 修 身 诚 呼 应

应 明 古 训 笃 行 之

之 韵 灵 秀 哺 高 士

士 族 善 风 悉 继 承

承 扬 族 旨 缔 造 化

化 融 百 家 竞 孔 孟

孟 秉 长 序 悉 勉 嘉

嘉 纳 永 循 谦 尊 崇

崇 尚 忠 孝 事 业 兴

兴 盛 无 垠 家 族 振

振 作 自 励 伟 程 启

启 扬 才 学 守 忠 贞

贞 节 颂 咏 寄 筹 统

统 招 后 生 群 英 会

会 聚 贤 俊 铸 功 庆

庆 贺 郡 望 益 推 衍

衍 化 博 饶 润 四 方

方 略 缜 密 出 新 桂

桂 冠 荣 光 激 攀 登

登 高 极 目 志 远 大

大 展 宏 图 鹏 翅 开

开 天 辟 地 聚 荣 昌

昌 盛 蓬 勃 沐 康 健

健 全 人 格 擎 日 升

升 腾 翱 翔 情 寄 仁

仁 者 爱 人 趋 温 和

和 衷 共 济 向 正 义

义 无 反 顾 成 于 勤

勤 勉 理 智 昭 永 远

远 方 圣 境 融 同 志

志 在 必 得 达 久 永

永 生 不 懈 伴 吉 安

安 居 乐 业 生 康 泰

泰 然 自 若 擅 取 胜

胜 算 在 握 依 聪 明

明 察 秋 毫 锐 眼 光

光 前 裕 后 映 青 天

天 人 合 一 呈 瑞 祥

祥 和 温 馨 享 太 平

平 实 浩 荡 阔 腾 ( )

运后是昌!

粮食是河南的大资源、是国家的粮仓和厨房。河南的大人物很多自古有之内容较多,古代更多:

黄 帝 少典的次子,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故称轩辕氏。黄帝时代,发明创造繁多,成就辉煌,遂使中国跻身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因而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禹:建立了中国奴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朝,先后定都于河南登封、禹州和偃师,以“大禹治水”而流芳百世。

许 由 尧舜时代的贤人。帝尧在位的时候,他率领许姓部落活动在今天颍水流域的登封、许昌、禹州、汝州、长葛、鄢陵一带,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战国时代的思想家荀子就曾称赞说:“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

汤 一位政治上有远见,事业上有作为的国王, 能知人善任,人唯贤,他推翻了腐朽的夏王朝, 建立了商朝。主要活动区域在今商丘虞城一带。

比 干 亘古第一忠臣 河南卫辉人,林性太始祖。

姜子牙 周朝宰相,助周武王灭商,河南许昌人

白 圭 战国时期人,以擅长经商而名满天下,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河南洛阳人;

老 子 姓李,名耳,亦叫李聃,春秋楚国今河南鹿邑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庄 子 原名庄周(约公元前369年——前286年),战国时期宋国(今河南商 丘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我国道家学派的一个主要人物,后人称“老 庄哲学”。他的文学造诣也很高,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早期代表。

吴 起(约公元前440年——前381年),战国前期卫国左氏今河南濮阳人,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著《吴子兵法》。

商 鞅 姓公孙,名鞅(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战国中期卫国(今 河南汲县)人,杰出的政治家,他的变法措施使秦国在战国七雄 中独霸天下,为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仪 狄 古代河洛,今邓封洛阳一带,世界上最早发明酒的人

伊 尹 河南嵩县人,夏末商初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被奉为中华烹饪鼻祖与厨神

赢政: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君主,史称秦始皇,据历史学家考证为吕不韦之子。

吕不韦: 河南禹州市人,秦朝丞相。编撰了《吕氏春秋》。

张 良:河南郏县人,西汉名相。

韩擒虎:河南新安县人,隋朝名将。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十一月,率兵攻下建康城,俘虏陈后主。

岳 飞:河南汤阴县人,南宋名将,民族英雄。

杨靖宇:河南确山县人,东北抗联***,壮烈牺牲于抗日战场。吉林省靖宇县即以他的名字命名。

吉鸿昌:河南扶沟县人,抗日名将。

张仲景:河南南阳县人,曾任长沙太守。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史可法:河南开封市人,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李 斯:河南上蔡县人,古代著名政治家,秦代名相,辅佐秦始皇统一中国。

贺若弼: 河南洛阳市人,隋朝名将。

袁宝华:河南项城县人,袁世凯之孙,曾任国家计委主任。

黄 忠:河南南阳市人,三国时期蜀国名将。

魏 延:河南南阳市人,三国时期蜀国名将。

项 淳: 河南人,日本花冈暴动策划者之一。

陈 胜:河南登封县(古阳城)人,农民起义领袖。

吴 广:河南太康县(古阳夏)人,农民起义领袖。

范 蠡:河南南阳市人,越国大夫,在吴越争霸中为越国打败吴国立下了大功。

孙殿英:河南永城县人,直鲁军阀。曾任国军第12军军长。

吴焕先:河南新县人,红军名将,曾任红军第二十五军军长。1934年11月6日,牺牲于长征途中。

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河南新郑县人,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吴起: 河南濮阳市人,战国前期卫国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著有《吴子兵法》。

姚 崇:河南陕县人,三朝为相,一生清谦,为唐王朝的“开元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

邓 艾:河南新野县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将领,灭蜀主将。

谢 安:河南太康县人,东晋太傅,政治家、文人。谢安为相,施政宽和,不以小察为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任征讨大都督,指挥谢玄等取得淝水大捷。

谢 玄:河南太康县人,东晋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指挥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典范—淝水之战。

翟 让:河南滑县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农民起义军—瓦岗军的创始人。

陈元光:河南固始县人,治理漳洲42年,勤于吏治,政绩显著,受到了朝廷的嘉奖和百姓的爱戴,被尊为“开漳圣王”。

王审知:河南固始县人,后唐时期被封为闽王。

曹 谨:河南沁阳县人,在台湾淡水县和凤山县任职期间,为反抗英国侵略者,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台湾,立下了卓著功勋。

陈星聚:河南临颖县人,曾任台北知府。清朝光绪年间率领台湾人民抵御法国侵略者,取得了台北保卫战的胜利。

司马光:生于河南光山县,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编撰了《资治通鉴》。曾主持北宋朝政。

司马懿: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谋略家,晋王朝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司马昭: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主持魏国朝政,消灭了蜀国。

司马炎: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西晋开国皇帝。定都于河南洛阳。

聂 政:河南济源县人,战国时期著名三刺客之一。

长孙无忌:河南洛阳市人,唐代宰相,辅佐李世民治理国家。

长孙皇后:河南洛阳市人,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妻子。

晁 错:河南禹州市人,西汉政治家、散文家,御史大夫。

李隆基:生于河南洛阳市,唐玄宗,唐代皇帝。

邓 禹:河南新野县人,东汉开国勋臣,首任宰相。

赵匡胤:生于河南洛阳市,北宋开国皇帝,定都河南开封。

姜子牙:河南许昌市人,辅佐周文王伐商灭纣,完成了兴周大业。

吕蒙正:河南洛阳市人,北宋宰相,以大公无私,任人唯贤而闻名。

桑弘羊:河南洛阳市人,西汉大司农丞、大司农、搜粟都尉、御史中丞。以“桑弘羊舌战群儒”而闻名。

上官婉儿:河南陕县人,唐代诗人,曾辅佐武则天。

上官仪:河南陕县人,唐代诗人,唐高宗时曾任宰相。上官婉儿之兄。

苏 秦:河南洛阳市人,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

袁 绍:河南商水县人,东汉灵帝时任中军校尉,以后成为诸侯军的盟主。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击败。

张释之:河南方城县人,西汉文帝时任中大夫、中郎将、廷尉。时有“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之说。

张 巡:河南南阳市人,唐代名将。在平定安史之乱时以身殉国,被诏封为御史中丞、扬州大都督、邓国公。

玄奘:俗名陈炜。河南偃师县人,唐代高僧,翻译家。以唐僧、唐三藏而闻名于世。

程 颐:河南嵩县人,宋明理学的创始人。

程 颢:河南嵩县人,宋明理学的创始人。

李 聃:又名老子、李耳、李伯阳。河南鹿邑县人,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庄 子:又名庄周。河南商丘县人,老庄学派创始人。

韩 非:河南人,古代法家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封建法治理论的奠基人,文学家。其代表作有《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和《削足话履》等。

吴道子:河南禹州市人,唐代著名画家,画圣,中国山水画的祖师。

杜 甫:河南巩县人,唐代著名诗人,诗圣。

崔 颢: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咏黄鹤楼”乃千古绝唱,被推为唐律之首。

韩 愈:河南孟县人,唐代著名诗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张 衡:河南南召县人,东汉著名天文学家、文学家、画家,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和候风仪。

李 贺:河南宜阳县人,唐代著名诗人,以乐府诗著称。

张 遂:河南南乐县人,唐代天文学家,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姚雪垠:河南邓县人,当代著名作家,曾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其代表作为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

贾 谊:河南洛阳市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

白 桦:河南信阳市人,当代知名作家。

刘小光:河南洛阳市人,围棋国手。

崔 琦:河南宝丰县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王实味:河南潢川县人,当代知名作家。20世纪40年代,在延安因作品“野百合花”而获罪。

白居易:生于河南新郑县,唐代著名诗人。

刘禹锡:河南洛阳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著有《陋室铭》。

赵玉芬:河南淇县人,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许慎:河南省郾城县人,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他所著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首创部首、分析字形、考究古音、总汇古义的字典。

嵇文甫:河南汲县人。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曾任河南大学校长,郑州大学校长,河南省人民-

蔡 琰:字文姬,河南尉氏县人,东汉才女。蔡邕之女。著有五言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

蔡 邕: 河南尉氏县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曾任左中郎将。

赵浩生:河南息县人,美籍华人,美国著名专栏作家。

关牧村:生于河南新乡市,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歌手,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

申凤梅:河南临颖县人,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曾任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CP十三大和十四大代表。曾获上海市第四届“白玉兰”奖。其代表作有《过街楼》、《擂鼓战金山》、《梁山伯

与祝英台》、《明镜记》、《苦菜花》、《诸葛亮吊孝》、《李天保娶亲》、《吵闹亲家》、《七擒孟获》。

肖 红:河南开封市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的主要设计者。

王成喜:河南尉氏县人,当代知名画家。其代表作有《报春图》、《香远》。

张效房:河南开封市人,河南医科大学教授,著名眼科专家。曾任第一届国际眼外伤学术会议主席。

张 苍:河南原阳县人,西汉历算学家。

阮 籍:河南尉氏县人,东汉著名诗人,被称为“竹林七贤”。

范 晔:河南淅川县人,南朝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后汉书》。

谢灵运:河南太康县人,东晋山水诗人。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个诗人。

干 宝: 河南新蔡县人,东晋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志怪小说的创始人。

范 缜:河南泌阳县人,南朝著名的无神论者,著有《神灭论》。

钟 嵘: 河南长葛县人,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著有《诗品》。

李商隐:河南沁阳县人,唐代著名诗人。

元 稹:河南洛阳市人,唐代文学家,曾任唐朝尚书左丞、监察御史、武昌军节度使。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之一。其代表作有《连昌宫词》、《遣悲怀三首》、《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和《莺莺传》。

李 诫:河南新郑县人,北宋著名建筑学家。著有《营造法式》。

许 衡:河南沁阳县人,元代著名学者、教育家和政治家,和郭守敬一起修订完成了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授时历》。

王 铎:河南孟津县人,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

戚继光 明代抗倭名将,河南卫辉人;

苏金伞:河南睢县人,当代知名诗人。曾任河南省文联副主席。

岑 参:河南新野县人,生于湖北江陵,唐代著名诗人。其代表作有《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和《天山雪歌》。

危拱之:河南信阳县人,CP早期女革命家,毕业于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常香玉:河南巩县人,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

董作宾:河南南阳市人,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台湾大学教授。甲骨文的主要发现者之一,山东龙山文化的发现者。已故。

柏 杨:本名郭衣洞,河南辉县人,台湾著名作家。

蒋豫图:河南开封市人,军事医学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一级研究员。为我国生物武器防护作出了重要贡献。已故。

袁家骝:河南项城县人,美籍华人,知名物理学家。袁世凯之孙。

魏 巍:河南郑州市人,著名军旅作家,以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而闻名。

刘震云:河南延律县人,当代知名作家。

周大新:河南邓州市人,当代知名作家。第三届冯牧文学奖获得者。

王永民:河南南召县人,五笔字型输入法发明人,高级工程师。

杨永年:河南偃师县人,国际著名微生物学家,英国皇家学会终身会员。曾任河南医科大学一级教授、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一级主任技师。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创始人。已故。

张伯声:河南荥阳县人,构造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地质学院教授、名誉院长。发现了巩县

小关铝土矿和平顶山大型优质烟煤矿,提出了嵩阳运动、镶嵌构造学说和地壳构造与波浪运动学说。已故。

宋学义:河南沁阳县人,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已故。

冯友兰:河南唐河县人,著名哲学家,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已故。

冯景兰:河南唐河县人,矿床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地质学院教授。已故。

邓亚萍:河南郑州市人,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国际奥委会委员。

冯沅君:河南唐河县人,古典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20年代中国新文坛上与苏雪林、庐隐、冰心齐名的富有才华、独具风格的女作家,一级教授,山东大学副校长,全国人大代表。已故。长兄冯友兰,二兄冯景兰。

高耀洁:河南人,世界卫生大会Jonathan Manm健康奖获得者。

孙天帅:河南郑州市人,1995年,珠海市瑞进电子公司的韩国女老板金珍仙借故要求一百二十名打工者跪下,来自郑州的孙天帅一个人坚决不跪,遭到女老板的辱骂和解聘,塑造了一个硬汉形象。

刘国梁:河南新乡人,著名乒乓球运动员,11次获得乒乓球世界冠军,1996年在第26届奥运会上,与孔令辉合作获男子双打金牌,并在男子单打比赛中获金牌。

邓亚萍: 生于河南郑州,著名乒乓球运动员,18次获得乒乓球世界冠军,国际奥委会委员,1992年第25届奥运会获单打金牌和双打金牌;1996年奥运会蝉联单打金牌和双打金牌。

陈 中:河南焦作人,著名跆拳道运动员,我国跆拳道史上第一位奥运会冠军,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获跆拳道女子金牌,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蝉联金牌。

孙甜甜:河南郑州人,著名网球运动员,我国网球史上第一位奥运会冠军,在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与李婷合作获女双金牌,为中国取得历史性突破。

这些都只是一小部分

• 白居易 新郑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 白寿彝 开封市人 著名史学家,曾总主编了《中国通史》

• 秉 志 开封市人 动物学家,教育家。我国近代生物学的主要奠基人。

• 柏 杨 辉县人 著名作家,成名作《丑陋的中国人》

• 蔡文姬 陈留圉(今河南杞县) 我国古代第一位著名的女诗人

• 蔡 邕 尉氏县人 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曾任左中郎将

• 曹刚川 舞钢 军委副主席 国防部副部长 总装备部部长

• 曹谨 沁阳人 抗英保台

• 曹靖华 卢氏县人著名翻译家,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俄语系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世界文学》主编。

• 岑参 新野人 唐代著名诗人

• 陈星聚 临颖县陈台乡陈村人 台北知府,光绪年间台北抗法保卫战

• 陈 中 焦作市人 中国第一个奥运会跆拳道冠军

• 陈元光 固始县人治理漳洲42年,勤于吏冶,政绩显著,被尊为"开漳圣王"。

• 程 琳 洛阳市人 著名歌手,成名曲《风雨兼程》

• 程 颐 嵩县人 宋明理学的创始人。

• 崔颢 开封人 唐代著名诗人,《黄鹤楼》流传千古

• 崔琦 宝丰县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及巴克利物理大奖

• 邓艾 义阳郡棘阳(今南阳新野县) 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

• 邓禹 汉南阳郡新野(今新野县人) 东汉开国勋臣。首任宰相。

• 杜凤瑞 方城县人 空军战斗英雄

• 杜甫 巩义市 “诗圣”

• 范蠡 楚国宛(今河南南阳) “商圣”

• 范缜 泌阳人 南北朝时无神论者

• 范晔 南朝宋顺阳人 南北朝时期著名史学家。

• 范运杰 郑州市人曾获奥运会和世界杯女足团体亚军,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

• 冯景兰 唐河县人矿床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地质学院教授。已故。

• 冯友兰 唐河县 哲学家

• 冯沅君 唐河县人古典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20年代中国新文坛上与苏雪林、庐隐、冰心齐名的富有才华、独具风格的女作家,一级教授,山东大学副校长,全国人大代表。已故。长兄冯友兰,二兄冯景兰

• 甘宁 南阳 三国吴

• 干 宝 新蔡县人 东晋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志怪小说的创始人。

(有重复)

  河南是中国姓氏发源地最多的省份。据历史记载和考证所知,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1500多个,在当今中国100个大姓中,有73姓源于河南或有一支源头在河南。河南还是全世界几千万客家人的祖根地。近年来,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纷纷来河南寻根问祖,以姓氏文化、客家文化、炎黄文化为核心的中原传统文化成为连结河南与境外华人的纽带和桥梁。

  姓氏研究专家谢钧祥对已知的、中国人从古到今使用的8155个姓氏考证,起源于河南的单字姓1014个,双字姓484个,三字姓2个,共计1500个,占总数的18%。按人口多少排出的全国100个大姓中,有73姓源于河南或其部分源头在河南,另有7姓虽出自兄弟省区,但其起源与河南密切相关或系在河南形成望族。其中,前5大姓中的李、张、陈均出自河

  南,王姓和刘姓最早的一支也都是在河南形成。这5大姓(李、王、张、刘、陈)分别占

  全国汉族人口的7.9%、7.4%、7.1%、5.4%、4.5%,即李姓超过8700万人,王姓

  超过8000万人,张姓超过7800万人,刘姓超过6000万人,陈姓超过5000万人,累计3.5亿

  人,超过全国总人口12亿的三分之一。第6到第19姓大姓中,除赵、吴、徐、马4姓的起源

  与河南无关外,其余10姓的黄、周、林、郭起源于河南,孙、胡、柯姓的主源在河南,高

  姓最早的一支及由鲜卑族是楼氏改成的一支也出自河南,杨、朱2姓中由鲜卑族3字改成的

  一支系在河南洛阳形成。目前全国大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使用这19个姓氏。由此得出结论

  :海内外华人(当然包括台湾同胞)的祖根大半在今河南。如在海外、尤其台湾有“陈林

  半天下,黄郑排满街”和“陈林李许蔡,天下占一半”的陈、林、黄、郑、李、许、蔡、

  张、八大姓氏,发源地均在河南。具体说,陈姓在河南淮阳(古陈国)和颍川(今长葛市

  ),林姓在河南卫辉,黄姓在河南潢川,郑姓在河南荥阳,许姓在河南许昌和登封,李姓

  在河南鹿邑,蔡姓在河南上蔡,张姓在河南濮阳等。

  李(洛阳、鹿邑)

  熊(新郑)

  杨(灵宝)

  康(禹州、淇县)

  林(洛阳)

  史(南乐)

  郑(新密、新郑、开封)

  龙(偃师)

  于(洛阳、沁阳)

  常(开封、新郑)

  许(登封、许昌)

  庄(商丘)

  卢(洛阳、卢氏)

  葛(宁陵)

  杜(洛阳)

  张(濮阳)

  钟(长葛)

  周(洛阳、汝南)

  廖(唐河、固始)

  郭(陕县、荥阳)

  白(南阳、息县)

  韩(新郑)

  江(正阳、民权)

  程(洛阳)

  孟(濮阳)

  沈(沈丘、平舆)

  尹(洛阳、宜阳)

  蔡(民权、上蔡、新蔡)

  文(开封、许昌、濮阳)

  戴(商丘、民权)

  殷(安阳、许昌、淇昌)

  方(洛阳、登封)

  王(洛阳、开封、淇昌、卫辉)

  陆(洛阳、嵩县)

  黄(潢川)

  毛(宜阳、原阳)

  何(新郑)

  顾(范县)

  谢(南阳、太康、唐河)

  段(新郑)

  韦(滑县)

  武(商丘、安阳)

  傅(安阳)

  游(新郑)

  蒋(淮滨)

  柳(濮阳)

  潘(固始、中牟)

  刘(洛阳、鲁山、偃师)

  范(范县)

  赖(息县)

  唐(方城、唐河)

  古(洛阳、鹿邑)

  袁(商水、太康、洛阳)

  管(郑州)

  吕(新蔡、南阳)

  戚(濮阳)

  魏(开封)

  丁(开封、商丘)

  夏(巩义、登封、杞县、偃师、濮阳)

  单(洛阳、孟县)

  石(淇县)

  娄(洛阳、杞县)

  孔(新郑、商丘、淮阳、濮阳)

  樊(济源)

  邱(洛阳、淮阳)

  华(商丘)

  候(新郑、洛阳)

  骆(淇县、洛阳、内黄)

  雷(登封)

  司马(洛阳)

  贺(洛阳)

  翟(汝南)

  温(洛阳、温县)

  解(洛阳)

  褚(洛阳)

  苗(济源)

  陈(淮阳、平舆、长葛)

  申(信阳、南阳)

  胡(淮阳、洛阳、舞阳)

  项(沈丘)

  宋(商丘)

  耿(温县)

  冯(荥阳)

  牛(洛阳、商丘)

  邓(邓州、新野)

  邢(温县)

  苏(卫辉、温县)

  穆(洛阳、商丘)

  叶(叶县)

  焦(陕县)

  姚(范县)

  荣(巩义)

  秦(洛阳、范县)

  轩辕(新郑)

  邵(汝南、济源、安阳)

  禹(登封)

  汤(偃师、商丘)

  尉(洛阳、新郑、尉氏)

  谭姓来源

  一、出自姒姓。即我国谭氏家族的祖先,正是出自圣君夏禹的姒姓后裔。据史书记载,周朝初年大封诸侯时,建立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县西),爵位为子,由于国势一直不强盛,不久沦为齐国的附庸。春秋初年,齐桓公称霸诸侯,吞并了谭国。谭国国君之子便逃到莒(今山东莒县)国,而留在故国未走的子孙,只好以国为氏,称谭氏。

  史书中关于谭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左传》鲁庄公十年:“冬十月,齐师灭谭,谭子奔莒。”无独有偶的是,在《诗经》中也有类似记载,诗曰:“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诗中的谭公就是指谭国的诸侯王,谭国在济南平陵县西南。齐桓公灭谭国的原因是谭国失礼于齐,据说,齐桓公出师经过谭国,谭国国君没有表现出当时应有的礼仪,后来齐桓公班师回国后,其他的诸侯小国都来祝贺,谭国又没派使者前往祝贺。于是,当年(前684年)冬天,齐桓公便以此为理由灭掉了谭国。实际上,春秋时期正是诸侯逐鹿中原之时,齐桓公灭掉谭公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争霸。

  谭国灭亡后,国君谭伯逃奔到了莒(今山东莒县),留在故国的子孙,为了纪念故土,便“以国为氏”,以谭姓相传,这在《姓谱》和《姓纂》中均有记载。

  谭伯是大禹的后代,因为大禹姓姒(音 51),所以有人称谭姓“系出姒氏”。明代苏平仲曾做一谭氏家谱,在谱序中写道:“谭本姒姓,子爵。”《史记》说帝禹姓姒。帝禹就是尧时中原洪水泛滥,因治水而立功的大禹。而大禹姒姓的由来是因为大禹的母亲修已“吞薏苡而生禹”。“薏苡”(音yi yi)是一种草本植物,当时被视为仙草,实际它有药用价值。于是,大禹便取苡的一部分与“女”合为“姒”姓。古时侯的姓如“姬”、“姜”等,都带有“女”部。大禹是鲧的儿子,鲧的父亲是颛顼,祖父是昌意,曾祖父是黄帝。

  姒姓夏朝灭于子氏商,商灭于姜姓国周。周朝初年大封先圣的后代,将一部分夏禹的姒姓子孙,封于谭国,爵位为子,这便是谭国、谭姓的来由之一。

  二、出自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据《万姓统谱》的考证,巴南(今云南、贵州一带)六姓有谭姓,自称盘瓠之后,望出弘农。《姓谱》记载的“巴南大姓有谭氏”,在《万姓统谱》中也有记载:“巴南大姓有谭氏,碌瓠(pan hu)之后,望出弘农。”望出弘农的意思是指谭姓的望族居住在弘农郡,弘农郡即今河南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流、丹江流域的地区。

  碌瓠也可写为盘瓠,又称盘王,是流传于湖南、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江西、福建、浙江等省区瑶、畲、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英雄祖神。《后汉书·南蛮传》中有关盘瓠

  的记载,高辛氏糠(音chi)是黄帝的曾孙,15岁的时候因辅佐颛顼而建立了很大的功业,被封为诸侯,都城在高辛。后来他遭遇一吴姓将军的侵扰,为此招募天下人,说谁能将吴将军的头斩下来献给他,他就把女儿嫁给他。当时,他喂有一条名叫盘瓠的狗,身上长着五颜六色的毛。盘瓠听到后,竟出其不意地将吴将军的头叼了回来并放到糠的帐下。糠没有办法只好将女儿让盘瓠带走。盘瓠带着公主来到南方一座大山的石室里,后来生了12个孩子——六男六女,盘瓠和他的孩子们,世世代代在此地繁衍生息,便发展成了被史书称为“蛮”的少数民族。这个传说虽然荒诞,却在《山海经》、《搜神记》、《淮南子》、《水经注》中都有描述。

  根据瑶族人的传说,盘瓠的后代主要有12个姓,分别是:盘、目(目覃)(shen)、包(目覃)、黄、李、邓、周、赵、唐、雷、冯、胡。其中的晖,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变化为覃、谭、潭三姓,晖姓反而消失。

  近代考古学表明,神话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信性。盘瓠是人是犬,亦或只是一图腾象征,且不深究,但关于他的传说至少说明了在南方确实有谭姓的另二源头。后人对盘瓠居住的南山加以考证,发现南山为当时(考证时期)的辰州卢溪县西的武山,也就是现在湖南泸溪县境内,属湘西地区。

  三、谈氏有避讳改姓谭者。而谭氏也有避仇去言旁改姓覃氏的,今岭南多此姓。

  许国为楚灭亡 子孙以国为姓

  尧舜禅让,千古传为美谈。据说,尧把天下让给舜以前,曾经属意于当时的另一位高士许由,许由不肯接受,尧不得已才把王位给了舜——这段传说,说明了许姓的古老,也为许姓人平添不少光辉,因为许由也被列为是许姓的始祖之一。

  根据《姓纂》的记载,许姓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姓纂》说:“姜姓,炎帝之子孙,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为楚所灭,子孙分散,以国为氏。”

  由此看来,许姓应该是炎帝的后裔,在三千年前周武王的时候,被封在许国,后来国灭之后,子孙都以国为姓,并且四散在各地繁衍。当时许国的位置,据后世考据,就是现在的河南省许昌县,因此,天下许姓的最初发源地,应该就在这个地方。

  在历史上,许姓的知名人物不少,令人称羡。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字叔重,博通经典,当时人称赞他为“五经无双许叔重”。他所编写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字典,也是后代研究汉字的最重要依据。

  三国时代曹操以汉室丞相的名义,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时还真蒙蔽了天下人,而头一个揭穿曹操真面目的,就是当时以评论时局知名的平舆人许劭。许劭对曹操所下的评语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这句话几乎成为曹操一生的定论,“一代奸雄”也成了曹操的代名词,许劭的知人之明,叫人不能不佩服。

  到了元朝的时候,许家又出了一位伟大的教师许衡。据说,许衡学宗程、朱,博览多通,非常善于教书,所以跟随他受业的学生也十分多,他教书所在的“鲁斋”,终日弦歌不辍,是为人师表者的最佳典范。

湖北蕲春许家山许氏之来源考证

湖北蕲春许家山许氏之来源考证  许文全  蕲春许家山许氏,是蕲春现有许氏人口最多,繁衍于蕲春最长远的一支许氏。现主要聚集在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