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辈分分明,为啥岳云鹏和孙越上台介绍老说哥俩,而不是称爷俩?
相声界辈分分明也要看场合,该论辈分的场合就论,不该论辈分的场合就按年龄论。孙越1979年生人,岳云鹏1985年生人,两人从年龄上就是哥儿两。但岳云鹏是郭德纲徒弟,而孙越之前是赵小林的徒弟,后来跳门拜了石富宽,两个师父都是文字辈,所以孙越跟郭德纲是一辈的,那么在门里孙越就是岳云鹏师叔。
两人私底下怎么论不清楚,但舞台上岳云鹏跟孙越是要塑造角色的,这些角色有可能是大小辈,比如《学聋哑》等节目,逗哏就要抄捧哏便宜,那时候孙越还得喊岳云鹏“二大爷”。而其他节目比如《托妻献子》,逗哏捧哏是发小,那么孙越跟岳云鹏就是同辈。
至于在入活前的垫话部分,岳云鹏跟孙越既可以论哥们,也可以论师叔师侄,这并不影响节目效果。不过说实话,在相声界也就郭德纲把辈分看得比命还重要,所以登台后的垫话都是这个什么辈分,那个什么辈分,他整这些玩意儿比正活都要瓷实,弄得德云社一帮徒弟都爱捯饬辈分,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好习惯。
其他相声演员,尤其是被郭老板说成主流的电视相声演员,经常是一上台就入角色,即使要垫一些零碎,也都不会往辈分家事上说,顶多夸一下对方得过什么奖或者相声说得多好等。这种一上台就他爸爸是谁谁谁,他爷爷是谁谁谁,这是谁谁谁家长子长孙等,感觉特别没劲儿,观众买票进来是听活的,又不是找你打听行业辈分,哪儿来那么些废话。
像行业辈分这种东西,其实是不为外人所道的,关键是很多人的辈分连行业内都捋不清楚。比如大名鼎鼎的张杰尧张傻子,你说他是德字辈也行,毕竟有张寿老一句傻大爷在哪儿搁着。你说他是寿字辈也行,毕竟被同行刨的太厉害,据说也算降了辈。最极致的说他是宝字辈也行,因为同行为了刨张傻爷,把本来的“立”字辈,改成了“宝”字辈,就因为张傻子的艺名叫做“张葆华”。而现在张傻子那一支,比如韩子康的徒弟薛永年先生,都是以文字辈自居的。
另外按照行业辈分论也得分人分场合,马季姜昆这一支都没有摆知,以师生互称,所以姜昆喊马三立都是“同志”,按辈分说那是老祖一级了,但叫“同志”就是干脆利落,也没人能挑出毛病来。公开场合叫马志明也是“老师”,或者马志明先生,而不是志明师爷,至于在相声同行聚会的场合,姜昆会不会跟马志明客气,那就是私下的事情了。
再有就是看两人的关系,赵伟洲明字辈,王佩元文字辈,谢天顺都是宝字辈,但三人是同学,又是发小,所以见面都是喊名字。王佩元到哪里都说“赵伟洲给我开蒙”,而不是仗着自己有大辈身份摆谱。爱充大辈在行业里都混得很惨,比如前面提到的张杰尧父女。
但赵伟洲私下叫谢天顺王佩元名字,到了同行聚会的场合,尤其是他师父苏文茂在的时候,赵伟洲还是规规矩矩的师爷师叔一通喊,喊完后再埋怨自己辈分太小了,一到这种时候就吃亏。
所以说相声界并没有到哪里都按照辈分论的规矩,分人分场合分时间,更重要的是看你自己在不在乎这玩意儿。
张杰尧,相声艺人,又名张葆华、张士奎、张稽祖,艺名张傻子,天津人,汉军旗人,祖籍浙江嘉兴,祖上世代做官。一生表演过四百二十九段相声。
民国三十年张杰尧跟京韵大鼓名家刘宝全同赴上海演出。同去的还有曲艺艺人林红玉、吉坪三、陶湘如等。在上海,他的演出很受欢迎,观众赠送锦旗,上绣“曼倩遗风”四个大字。这期间他还到保定、石家庄、郑州、开封演出过。在开封时,先后和陶湘九、刘宝瑞搭伙演出。他曾向刘宝瑞传授过一些单口相声,如《皮匠招亲》、《二十八宿》、《百业之祖》等。民国三十七年张杰尧到郑州,和郭稽东、王本林、王晓松、田松山、辛松斌一起演出。当地解放后又到武汉民众乐园和杨松林、王文瑞、崇佩林,以及他的女儿张松青(艺名小明星)一起演出。
先谈谈[笑林五杰]的由来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顺昌隆绸缎庄经理张淇渊曾送当时在电台演播相声的高德明、张杰尧、汤金城、绪德贵、戴少甫一面桌围,上嵌“笑林五杰”四字,自此“笑林五杰”之名便在京津传开。
一,高德明, (1911—1960)相声演员。北京人。出身于相声世家,自幼随父高闻元学说相声,后拜冯昆志为师。他在家行二,兄高德光、弟高德亮均是相声演员。高德明说相声的基本功扎实,嗓音洪亮,以说、逗见长,代表曲目有《梦中婚》、《醋点灯》、《造厨》、《老老年》等。高德明与绪德贵合说相声时间最长,一逗一捧,合作默契,常年在北京各商业电台演播,并与单弦牌子曲演员曹宝禄等联袂,被人谑称为“曹(槽)高(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德明加入北京市曲艺团为演员,与福宝仁合作,表演对口相声。现在大家常听到的和福保仁合作的录音,多是在五十年代留下的。福保仁本不是此行人,原在宣武文化馆工作,后来调到三团。高德明的另一拿手活《醋点灯》,好像没有录音。高德亮的弟子中赫赫有名的是高凤山
二, 张杰尧,(1893-1971)天津人 又名张葆华、士奎、稽祖,艺名张傻子。幼年读私塾,十岁时进入河北梆子戏班,后到处走南闯北, 博采广收,张杰尧自编自演过很多新段子。如《关公战秦琼》、《罗成戏貂蝉》、《张飞打严嵩》等 张杰尧是当时相声演员中唯一留仁丹短髭,着西装演出的一位。他还编印了不定期的铅印小册子。题名《笑海》,演出时发售给观众。他一生表演了429段相声,后收十二名弟子,称为[十二棵青松]
三,汤金城,( 1890—1980 ) 相声演员,口技演员。北京人。艺名汤瞎子,说相声师承焦德海。旧日曾在北京天桥与朱阔泉搭挡说相声 据云游客《江湖丛谈》(1936年北平时言报社版)说,在天桥,“他与田瘸子搭了几年伙,平平常常,仅顾衣食而已,自西单商场开办,他们赁了个场子做生意”,生意大见起色,惜田瘸子染病致死,其间汤金城一直给予照顾。 汤金城曾拜张昆山(百鸟张)习口技,擅长摹仿飞禽走兽的鸣叫,还能学抖空竹声、磨刀人吹喇叭声等。他的口技是以对口相声形式表演的,是口技与相声的结合,演来轻松活泼,不时穿插“包袱儿”。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汤金城除参加日常演出外,还与绪德贵等在广播电台播音,渐渐得名。
四, 绪德贵,生卒年月不详, 焦德海之徒较早与高德明合作, 北京解放时,去了内蒙古包头市,后来心脏病突发,逝世于此,被追为烈士。高绪二人成名极早,似乎没有录音遗世十分遗憾
五,戴少甫, (?—1943),他的先人在北京开杠房,他本人家境不错, 自幼喜爱曲艺后来家境衰落,毅然拜师下海 加工整理了数来宝这种形式,编成相声《数来宝》(又名《同仁堂》)。一九三八年后,经常与于俊波演出,戴扮演数来宝艺人,于扮演商店掌柜,互相唱和,增添了很多“包袱”,既有知识性,又有趣昧性。在四十年代,红遍天津后因吸食鸦片,又加上旧社会迫害,含恨而死,当时年龄只有三十上下
由于有些资料俺这里没有,所以这期只能上传高德明,张杰尧,汤金城三位先生的段子
1高德明,王世臣,王长友[扒马褂]
2高德明, 福宝仁[赌论]
3 高德明,王长友[老老年]
4 高德明,王世臣,王长友[训徒]
5 高德明, 福宝仁[造厨]
6 高德明, 王长友[新辞旧话]
7 高德明, 福宝仁[生意经]
8 高德明, 福宝仁[来二两]
9 高德明, 福宝仁[揭瓦]
10张杰尧, 侯宝林[方言]
11张杰尧, 侯宝林[河南戏]
12张杰尧, 刘宝瑞[酒诗]
13张杰尧, 侯宝林[曹操打严嵩]
14汤金城,田瘸子[口技]
15汤金城[杨林标]
以上作品大多为网络下载,在此俺感谢那些提供下载的曲艺爱好者们谢谢!!!
俺的宝盘: http://trastegbaopancom/
另:有关心高德明先生的朋友,可以看看清平客先生写的[湮没在旧京记忆中的高氏相声]
链接如下: http://wwwxiangshengorg/asp/html/2003/03/20030327144200-1htm
有关心张杰尧先生的朋友,可以看看笑面小生先生写的[相声艺人张杰尧]
链接如下: http://wwwxiangshengorg/asp/html/2003/03/20030317135700-1htm
有关心数来宝的朋友,可以看看yayalalala网友的[数来宝]专场下载贴
链接如下: http://bbsmbigcn/readphptid=37995&fpage=1&toread=&page=1
喜欢听相声的朋友可能知道,有一个作品叫《八大改行》,讲的就是相声艺人为了混口饭吃不得已改行的事情。
现如今有一些相声演员反而主动改行投身影视剧,而且有些人还都成功了,在影视圈混的风生水起成了大腕,都让人忘了他们曾经也是个说相声的!
有很多明星在早些年间也是相声演员,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就由我给大家盘点几个,看看这几位中谁的辈分最高。
范伟很多人都是从小品《拐》认识他的,那句熟悉的"忽悠接着忽悠"让人至今难忘,并且当年的这部小品成为了经典呢。
其实范伟最开始就是相声演员,他16岁的时候就拜了陈连仲为师,并且在全国相声中获奖。
因为当年相声行业比较难做,所以他就转行小品,现在又进入了演艺圈,不管是在哪里,范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朱军朱军是央视著名的主持人,他可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男神。
但朱军最开始也是相声演员,很惊讶吧,朱军曾经被特招进入兰州军区担当相声演员,曾经出演了五百多场相声,后来在一些省份当了一段时间的主持,然后在好友的建议下慢慢进入了央视。
张国立张国立最经典的两部电视剧就是《康熙微服私访记》和《铁齿铜牙纪晓岚》,这些年张国立也大大小小的出演了很多电视剧,但是有人会想到张国立以前是相声演员吗?
张国立最初和侯耀文认识,当年的张国立对于相声里面的基本功说学逗唱,说学曾经是无人能比的。并且张国立的相声功底特别的扎实。
冯巩冯巩你要说他算转行吧,他现在还是曲协领导,手底下一堆相声徒弟,你要说他没转行吧,自从和牛群裂穴之后你见他说过几段相声?
冯巩的演技没得说,最早《站直了别趴下》《埋伏》《没事偷着乐》都是影帝级的表演,但不知道为什么,他自导自演的几部**反而不温不火,影片脱离不了搞笑也没法拍出灵魂,反正几部**都属于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无非是给主演名字给职业罢了。
刘欢刘欢以前是一个逗哏相声演员!
刘欢八岁就是相声演员了,但后来就放弃了这个行业。
很多明星之所以当时放弃相声职业,可能是因为早些年间相声这一行发展起来太困难,所以不得不选择其他的行业,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明星不论从事哪一行都是非常的优秀的。这些曾经的相声演员,你都知道吗?
转行的相声演员中,谁的辈分最大?在上文这几位中,我认为辈分最大的应该是张国立,张国立不能算正式的相声演员,但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和侯耀文搭档过几次。
侯耀文是郭德纲的师父,郭德纲也称张国立师叔,所以张国立的辈分最大。
而辈分最小的不好排列,上文提到的这几位,刘欢和朱军应该是辈分比较小的。
问起德云社里地位最高的人,大部分人都会说是班主郭德纲,小部分人会说是郭夫人王惠。也有那么一小撮人会说按相声辈分排,德云社里地位最高的是郭德纲的师叔——谢金。
谢金的父亲是谢天顺老先生,第五代“宝”字辈相声演员。因为父亲的辈分太高,而在世的宝字辈相声大师又屈指可数,所以在2009年12月10日,谢金由同为德云社成员的老相声演员李文山代拉师弟,拜已故相声名家王世臣为师。所以谢金的辈分是第六代“文”字辈相声演员,比郭德纲还高一辈儿。
谢金,生于1982年,比德云社班主郭德纲小9岁,2007年才进入德云社后,前几年的发展可以说是平平,很多人都不知道德云社还有这么一个年轻的大辈,2018年因为参加东方卫视《相声有新人》节目为众人所熟知,目前在德云社的发展也算风生水起。
谢金还保持着德云社两项纪录,一个是身高,一米九二,赶上篮球队员了。另一个就是辈分,全国最年轻的文字辈相声演员,郭德纲的师叔辈,很多德云社演员在微博上和谢金互动时都称呼他为师爷,这没毛病。
郭老师的徒弟是按照云、鹤、九、霄、龙、腾、四、海八字科给名的,就是这八字的都是一个辈分的,都是郭老师的徒弟,同一辈分的师哥师弟。
往下一辈说,岳云鹏和栾云平已经收徒了,给的筱字,筱字这几位管云鹤九霄龙腾四海那些位就得叫师叔或者师大爷,管郭于高孙这四位得叫师爷爷,正经起来得这么叫,其余时候大家也都是随年龄大小来的,比如高峰高老板那是八字科正经的师叔,但是高老板岁数跟他们差不了太多的,一般时候也都是叫高老板哥哥,孙越也是同理,岳岳管他也是叫哥,但他正经是岳岳师叔。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声。相声界有史以来最牛之人非张傻子张杰尧莫属!第一:艺名敢叫“稽祖”,既喜剧滑稽界的祖宗!第二,在京津相声界敢叫板张寿辰,第三,解放后敢让侯宝林郭启儒给其捧哏,第四,一生创作表演相声作品400多段!其中《关公战秦琼》《罗成戏貂蝉》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张杰尧(1893—1971),又名张葆华、张士奎、张稽祖,艺名张傻子,直隶天津人。自幼喜欢相声,尤其最爱“万人迷”李德钖。入相声行后,流浪各地表演相声,后到北京与高德明、绪德贵、汤金城、“大面包”朱阔泉(侯宝林的师父)、高德光等一起演出。在表演上,他依托卖相好,装傻充愣恰如其分,学姑娘、老太太、上海商人、河南艺人神似又形似,惟妙惟肖。就连相声第五代门长张寿臣都曾赞扬他的表演是:“傻大爷一身都是嘴。”
但是由于傻大爷早期不是相声门的正统,在当时天津与北京相声界都看不起他,认为他没有师父,纷纷排挤他。 面对同行的排挤,张杰尧也根本不在乎,而且上来了牛劲儿,你们不是排挤我吗?说我没师父吗?干脆傻大爷给自己改名张稽祖(杂耍滑稽界的祖宗意思),依然活跃在北京天津相声界。最终相声界对傻大爷也是无可奈何,于是推举让掌门人张寿臣去找张杰尧谈,承认张杰尧的地位,但是不能再叫张稽祖这个名字,傻大爷也识趣,后来拜了高闻元为师,不再叫稽祖。
新中国成立后,张杰尧结束了流动卖艺的生涯,1951年全家定居陕西西安市。1961年7月,张杰尧应北京市曲艺团和侯宝林的邀请,从西安到北京,由张逗哏,侯宝林、刘宝瑞分别捧哏,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相声资料《关公战秦琼》、《罗成戏貂蝉》、《张飞打严嵩》、《六个月》、《河南戏》、《战马超》、《方言》、《酒诗》八段节目。 张杰尧一生表演过四百二十九段相声,其中对口相声三百八十七段(按相声的艺术手段分类,说部一百零三段,学部二十九段,逗部五十段,唱部五十四段,批部十八段,谈部七段,讲部二十六段),三人相声十五段,中长篇单口相声二十七段。其中许多段于是由他自己编写或改编的。
但是由于张杰尧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在相声的舞台上留仁丹胡表演相声,而且还曾经赴日本演出相声,这在当时全国上下一致抗日的大环境下,显得有失民族气节!也是令国人所不齿的!这也是他一生的污点!另外傻大爷恃才傲物,不肯守规矩,到了晚年竟在街上捡垃圾捡烟头,最后贫病交加而死。一代相声鬼才就此陨落!
相声界辈分分明,为啥岳云鹏和孙越上台介绍老说哥俩,而不是称爷俩?
本文2023-11-04 14:58:3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10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