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台州知府刘简介,刘和刘铭传之间有何矛盾?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2收藏

清朝台州知府刘简介,刘和刘铭传之间有何矛盾?,第1张

人物生平 成长经历

刘,字兰洲,湖南岳阳人。少年时颇好经世之学,这是湘湖地区的良好传统,也是湖南人在近代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咸丰年间,太平军进军湘鄂时,秀才出身的他,为维护本阶级利益,在家乡倡办团练,处处抵抗,颇有斩获,得湖南巡抚骆秉章(按后任四川总督,歼石达开于大渡河)赏识,遂保荐县丞衔,自此踏上仕途。咸丰十年(1860),左宗棠奏调浙江巡抚,刘自领一军先后参加了遂安、常山、衢县、余杭、安吉、孝丰等十余县城镇压太平军的战斗,他朴勇善战,治军严明,屡战屡捷。同治三年(1864)六月,与杨昌睿(按后继左宗棠任浙江巡抚)一起在金华孝丰、章村一带,夹击侍王李世贤之部,取得决定性胜利,从此浙境全平。刘风光无限,赏戴花翎,保道员衔,实授署台州知府。左宗棠对他信任有加,曾上疏称:“共事多年,信心有素,于整军治民之事,必能补其缺漏,仰答恩知者也。”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兴起时,清朝的八旗,绿营等正规军早已腐朽不堪,台州六邑士绅依靠地方团练自保自救收复故乡,有“忠义之乡”之誉。然这些地方团练良莠不齐,更有甚者一部分已蜕变为土匪强盗了,他们为害一方,怨声载道,地方官府却无力制裁。刘下车伊始,即奉行乱世用重典策略,先暗中按籍排查,摸清匪徒行踪,然后突然在半夜亲率兵士,口衔铜钱,直捣匪巢,一网打尽,一时剧匪如徐大度、何寿凤、王克和、邱才青等均被消灭。后来,他与黄岩知县孙熹密谋,一举将奇田(按黄岩西部)匪徒数百人合围歼灭,肃清了台州土寇。之于旧传“可怜台州六邑血,染得鳌(音)头一点红”之说,纯属反对派讥讽之语,但也表明了刘知府与土匪的拼命精神,正如民国《台州府志》卷九十八本传所论的:“精明能干,勇于任事,虽间用权术,近于武健,然台当米糜烂之后,其再造之功为不可没。”另外,他修葺郡城,加厚加高府城,开浚东湖,城内置演武厅、大小校场、火药军械等局,建议督抚将黄岩总兵移驻海门,加强了台州海防,并派游击守备据势驻守,一时台州武备肃然。

离开人世

同治十一年(1872)9月,刘迄归侍父,奉旨以道员开缺,加二品顶戴卸任。临行前,台州士绅依依不舍,特地为他树立去思碑,于府学宫建生祠,纪念他的《临海义学碑记》现移存郑广文纪念馆。光绪初年,他署甘肃兰州道员,六年(1880),在左宗棠麾下驻防张家口,次年入京朝觐光绪帝,授福建台湾兵备道兼提督学政。他的长处在治事,短处在做人。在台湾任上,他兴学校,招开垦,理冤狱,整顿盐、茶和煤矿、税务行业,颇有政声。光绪十年(1884),法国入侵台湾,刘积极备战,坚守阵地。基隆沦陷后,全台震动,他言词急切为当权者所忌,终被罗织罪名,弹劾入狱。中法议和后被遣戍黑龙江。光绪十二年(1886)7月抵达戍所,12月随即病死。噩耗传来,台州士绅非常痛惜。当我们漫步在台州医院正门前的劳动路时,不要忘了自北向南曾有多个路名,如横街下、狮子桥、三台坊巷口、县西街、五道庙、元帝庙、马殿前。在民国则已全部称为刘街,就是后人为了纪念有清240余年守台治绩最著的知府刘。

清光绪十四年(1888)5月17日,台州大地乌云低垂,高山肃立,哀思象涌来的浪潮拍击着人们的心头。台属六邑(临海、黄岩、太平、天台、仙居、宁海)士绅聚集府城临海东湖,举行公祭前知府刘仪式,各界所送祭文哀挽甚多。其中以著名经史学家、教育家、黄岩举人王挽联最具代表性:“有利必兴,有害必除,灵越山川齐整顿;无恶不惩,无善不显,明湖烟水永讴思。”进而他在《前台州知府刘公祠堂记》写道:“前明二百七十余年,守台者六十余人,治绩以谭襄敏公(按抗倭名将谭纶)为最;入国朝二百四十余年,守台者五六十人,以刘公治绩为最。”刘究竟以何功绩独领240年 呢?若问现今的本地人,几乎一脸茫然,毕竟是150年前的人事啊。即使喻长霖编纂的《台州府志》亦语焉不详。我感于乡贤方孝孺先生之言:“前人之弗传,后死者之责也。”略述刘知府其人其事,希冀对今人有所俾益。

个人成就 概况

刘最值得后人称道的功绩,是大兴文教。当时台州兵燹之后,百废待兴,而立政之体,首重文教。他说:“欲图长治之策,则隆学校,兴礼让其要也。溯查卑郡自唐郑司户虔立教以来,宋朱文公行部于台,建里社设乡校……其间门庭邹鲁,雅颂同声……卑府缅想书冠,追维刑措,清源正本,教在所先。”自同治六年(1867)起,他在文教方面的几大措施有:

建书院

在府城临海,他筹款修复府学,县学,设立校士馆,修复正学、东湖二书院,又于北固山麓创建广文书院(按后扩建为三台书院,为台州中学前身);督促临海县新建了东山书院(海门)、印山书院(海门)、旦华书院(杜桥)、尊儒书院(小芝)、椒江书院(葭),重建了鹤峤书院(桃渚),扩建南屏书院(涌泉),增拨宾贤书院(大汾)经费。在黄岩,修复其学宫,新建原道书院(院桥),金清书院(金清)、南渠书院(宁溪)、灵石书院(头陀)、西华书院(乌岩),修建了樊川书院(城南)、九峰书院(城东),改萃华书院为清献书院(城内)、东山书院为东瓯书院(洪家);重修祀贤书院(洪家)。在太平县(按今温岭市)新建了凤山书院(横涧)、翼文书院(箬横)、登云书院(高浦);重建云阳书院(凤城),扩建骊山书院(江洋)和宗文书院(横峰),整顿了鹤鸣书院(城内),增拨了东屿书院(温峤)和龙山书院(新河)的经费。在宁海,新建了拱台书院(梁皇)、庄士讲舍(大畈洋)、亭山书院(亭旁)、龙山书院(海游)、逊志书院(孔溪);在天台,新建了文明书院(城内)。在仙居,修复县学,增拨安洲书院经费,据统计,刘知府在任9年,督促各县新、重建、扩建或整顿的书院共32所。迨至清末,台州共有书院144所,占当时浙江省11个府书院总数的14%。

设义塾

刘为使贫寒子弟能入学读书,广设义塾达百余所,遍及台州。仅临海城关就有东城、南城、中城、西城、北城和中津等6所义塾;临海乡村较著名的有:小芝、仓山、栖凤、芙蓉、桃渚、务实、启蒙、留贤等义塾。为保证教学效果,还定期派人巡回督导,奖勉优秀学子。他自己也常徒步乘夜巡视各书院。正如他在《台学源流》一书识语所说:“余守台七年,吏事外,日以兴文教为已责,日取士之能文者校其艺,而奖掖之;前两科获隽二十余人,心窃慰焉。”

筹足办学经费

台州土地贫瘠,向来不重商贾,战乱之后,财政尤其匮乏。为彻底解决书院、义塾的后顾之忧,同治七年(1968),刘拟定章程,抽海门盐捐为书院和公车经费之用,约每年3000串铜钱,分六成派拨:以四成拨充郡城书院和六邑义塾经费;一成拨充生员乡试川资;一成拨作举人文闱会试川资。同时发布告示,申 饬各县将寺庙道观废产充公,分拨于各书院和义塾。设立培元局,为教育等一切公益事业机构,划拨府城东南两乡20里范围内田租给培元局,多方筹措,共累计储款20余万钱,规定专款专用,地方官员一律不得挪作他用。另外。他拨出专款在北京城购置台州会馆,方便台州籍考生和在外人士寄宿。自清顺治台州发生“两庠退学案”以来,仅临海乡科绝榜43年,自乾隆四十年(1775年)后,临海县进士绝榜102年,一时读书士子殆尽。而通过刘知府同治年间对文教事业的修举废坠,终于在光绪朝结出硕果,台州竟有17人中进士(其中临海县8人),而在整个清代全地区仅中进士38人,光绪年间占了近一半。事实有力说明了刘知府的大兴文教政绩是有目共睹的。民国《台州府志》也赞道:“由是台之文教乃大振。”最后结束

刘巡按和黄知府的结局是:在《侠客行》中,刘巡按被揭露贪污受贿,最终被革职查办;而黄知府则因为助人为乐、勇敢正义而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

刘巡按和黄知府的结局不同,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官场上的表现不同。刘巡按贪污受贿,违反了法律法规,其行为受到了道德和法律的谴责;而黄知府则秉持着公正、勇敢、正义的原则,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和支持。

对于类似的情况,我们应该坚持公正、廉洁、勇敢、正义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遵守法律法规,做到公正执法、廉洁从政,为人民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积极参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发挥监督作用,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共同建设美好的社会。

总之,刘巡按和黄知府的结局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勇敢正义的好公民。

武树善(1863年?-1948年)陕西省渭南县官道镇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学者。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武树善 出生地 :陕西省渭南县官道镇 出生日期 :1863年 逝世日期 :1948年 武树善,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学者。

光绪十九年(1893年),渭南县知县樊增祥倡议重修景贤书院。经过数年努力,最终书院重修完工。武树善在《渭南县下邽景贤书院重修记》中称:“尊经之阁,享贤之祠,庋经之宸,讲艺之堂,栖士之所,以及户牖案几,炉灶釜甑之属,无不鼎然犁然,纲举目张。”书院建成后,随即聘下邽新举人武树善出任该书院的山长。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武树善赴山西作官,此后先后由武豫泰、李凌虚、王念祖等人继任山长。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山西巡抚陆钟琦鉴于陕西发生革命党起义,乃急电驻临汾的太原镇总兵兼后路巡防统领谢有功,调集所部马步七旗兵,集中到临汾等候命令,并命谢有功先率少数步队视察黄河防务,电到启程,不得迟延。陆钟琦又急电潞安协台兼后路巡防帮统陈政诗驰赴临汾,招募马三、步四共七旗新军,于1个月内成军,开赴原防各县巡防。

1911年10月29日,山西太原发生起义,陆钟琦被革命军击毙。当时,陈政诗为筹集军饷,正由潞安赴运城,找河东盐法道余粢接洽新军军饷事宜;谢有功又正在巡查风陵渡,所以陈政诗、谢有功都不在临汾。前经谢有功下令巡防各县的七旗后路官兵,此时奉命全体开入临汾。临汾上下不知此军开来的详情,顿时谣言四起。临汾府知府耆昌早已将家属送回北京,临汾府衙门的人役全部逃走,仅剩耆昌一个人。临汾县知县武树善,也因为有军队而无军饷,故躲避。七旗后路官兵驻防临汾城后,自由行动,变相抢掠,不听官长约束。

革命党人侯少白、张志良乃与临汾防军的官长接洽,步兵管带李家有、骑兵管带尹钦齐均同意在临汾起义,骑兵左哨哨官陈子标更是热心于起义。此时,陈政诗由运城返回临汾,召集驻临汾的七旗官长称:“我已接到公事,后路巡防队完全归我指挥,我主张集中训练,保境安民,最近还要成立七旗新兵。”陈政诗随即设立新兵招募处,不到一个月便招募到七旗2000多人,加上原有七旗的2000多人,总计十四旗4000余人,其中六成以上有枪枝。陈政诗对外宣称准备进攻太原。

此时,太原的山西军 已派出南路军正、副司令刘汉卿、李太魁,率一营南下。因人数过少,该部行动缓慢,途经平遥县时,平遥县知县即通过密函告知临汾县知县武树善:“来兵不满五百,形同乞讨,我县无兵,不能设法,临汾大兵所布,又有韩侯岭险要可守,派兵一击,必操胜算。”武树善遂转告陈政诗,陈政诗派兵防守韩侯岭,并请侯少白及其他临汾士绅共四人,赴介休阻革命军南下。次日,侯少白等人即赴介休。启程前,同张志良接头,约定张志良同临汾的防军官长接洽,侯少白与张世吾、范若卿、洪洞苏甲名,赴岭北会晤革命军南路军的刘汉卿司令。

当时,陈政诗的司令部已移往霍州,派骑兵管带尹钦齐率骑兵驻灵石县水头镇,其前卫尖兵为陈子标哨。尹钦齐营驻韩侯岭,李家有营驻仁义、郭家沟地区。上述各地均为侯少白等人赴介休的必经之路,侯少白乃在途中与各位带兵官长尹钦齐、李家有、陈子标见面,各位官长同意向刘汉卿的革命军表同情,各部队均主动调离原防地15里或者20里,从而使刘汉卿部可向南速进。当天,刘汉卿部后队队官王泽山全队通过水头镇,占领了韩侯岭。陈政诗闻讯,乃知所辖部队不听命令,即撤往赵城,并命令刚刚调来临汾的童宝山营暂驻洪洞,暂停北进。陈政诗自己由赵城回到临汾,结果临汾的官兵不听指挥,并且逃往绛州,而侯少白等人见谋划成功,没有赴介休的必要,便由水头镇回到赵城。

这时,临汾城内外驻有新、旧防军共九旗,临汾府知府耆昌早已被陈政诗送走,经东阳关回到北京,临汾城内的清朝官员仅余临汾县知县武树善一个人。侯少白随王泽山的后队自赵城开至洪洞,杨临洙的前队也抵达洪洞。但王泽山、杨临洙均奉命到洪洞即停止进军,原地待命。张志良一天多次致函侯少白,催促部队尽快前进。在洪洞的侯少白与王泽山、杨临洙会面,请求尽快开入临汾,最后王泽山同意将全队开赴临汾,于半夜抵达临汾郊外。侯少白先入城同张志良等人布置,决定城内军队一律于次日清晨移驻东关。王泽山队入临汾城后暂驻平阳女子学堂,武树善随即前来拜见王泽山队官兵,并设酒席为官兵洗尘。由此,革命军和平占领临汾城,此时约为1911年11月底。次日,刘汉卿军的左队、右队均抵达临汾城;第三日,刘汉卿司令率李大魁、郝富珍、叶滋妆等人也抵达临汾城,司令部驻临汾贡院。此后,临汾的清军各部被革命军收编。

刘汉卿司令在临汾仅驻两天,便率军南下,在侯马南隘口山遭遇巡查河防返回临汾的谢有功。数天后,刘汉卿部得知太原被清军占领,士气萎靡,刘汉卿亲赴前线督战时阵亡,余部撤回临汾。此时,临汾被已叛变的童宝山占据,刘汉卿的余部四散。起初,临汾全部军队归革命军的王家骏、许志显统率,向北开赴太原,行至洪洞闻知清军占领太原,驻洪洞的童宝山乃率全营官兵叛变回到临汾,占领了临汾城四个城门。此时,革命军方面的牛如虎正在洪赵一带招募新兵,张聊升正赴城西各个村庄收款收枪,尚未回临汾城。革命军方面的临汾府知府刘拱璧突闻童宝山叛变并已占据城门,便在未通知任何人的情况下,独自在夜间逃出临汾城,甚至将他邀来临汾参与革命的贡生张成林也留在了知府衙门内。张聊升带着收来的枪款回到临汾城西门时,被童宝山袭击,最终被俘虏,在海子边遭到杀害。童宝山在知府衙门逮捕了张成林,交由临汾县知县武树善杀害。牛如虎等人在洪赵招募新兵,每天派公车送至临汾,已到临汾者约100多人,正在交付知府查验,也被童宝山拉到海子边全部杀害。

1918年7月,安福系继续操纵中国各地正在举办的中华民国第二届国会议员选举。在陕西省的选举中,陕西督军陈树藩一人指定候选人,只许选民投指定的王越、武树善等人的票。选举当天,“军人监场,一一干涉”,结果王越等指定候选人均当选。投票选举候补人时,有三人没有按照指定名单选举,而另选他人,被陈树藩查出之后下令逮捕,“三人几遭杀身之祸”。武树善由此当选中华民国第二届国会参议员。1920年,中华民国第二届国会解散。

1948年底,武树善逝世,享年85岁。

杨氏家谱字辈如下:

重庆:永秉必朝廷兴仁可以德世代有贤良忠正刚常泽源本至圭锡涵良佑成均汉校宣台伯海堂照笔明,永正传朝国家和万事兴忠厚成名远诗书裕后昆祖德根基长丕振百年春世代起流芳文运才学亨堂前攀丹桂林中玉树荫。    

志道世荣怀锡德永发祥敬守国庭献登崇孝友良进修全大美敏学焕文章立念思先泽继承正启芳,再政通光国恩卿中良相传登大顺  。  

湖北沔阳:元伯光天日月星辰宗之源远世代克成 。   

湖南:廷进再政通光昌盛道宏元才仁上大朝国定常公枝开荣芳友万世永兴宗尧政应洪日名士百代昌容让传国美忠良永远彰。    

四川:楚其士本正文天如可用才长宜从新知时成先以安全多加仁文元朝显达人承先绪善述绍嘉声曾荣昭督庆百代著芳明林朝怀秀贤体忠大友维正其时长发祥世永昌修德泽征宗帮卫祖宗显民洋。   

 

源自姬姓:出自黄帝之后西周王族,有三种说法其源均为周朝王室。源于周武王孙,叔虞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晋武公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源于周宣王子长父。宣王时期,周宣王姬静将子长父封到杨国,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

源于晋武公子伯侨。晋灭杨后封杨地为大夫羊舌肸的食邑。羊舌氏出于姬姓因晋武公次子伯侨之孙突当时食邑于羊舌故以羊舌为姓。至晋顷公十二年晋灭羊舌氏食我的儿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扩展资料:

杨氏典故〖歧路亡羊〗

“歧路亡羊”源于《列子·说符》。相传,有一次杨子(即杨朱,是战国时一位学者)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于是他派全家会去寻找,同时也请杨子的仆人帮着去找,杨子对此大为不解,感叹着问,失掉一只羊为什么要那么多人去找呢?失羊者说,因为歧路太多了。

可是他们找了一整天回来,杨子问找到没有,他们都叹息说没找到。杨子又感到不解,询问其中的原因,他们回答说:“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返也。“意思是说,歧路之中又有歧路,岔路太多,我们不知道羊往哪一条岔路上去,所以就回来了。

杨子听后感触颇深,家里的人感到非常奇怪,便问杨子:“羊是不值钱的畜牲,何况走失的羊又不是你的,为什么要这样心事重重的?”杨子听后并没有回答。可是这些话被站在一旁的杨子的学生听到了,他感慨地说:“道路因为岔路多,所以容易使羊丢失。

学者因为经常替别人打主意而往往为此丧失了性命,杨子的不快乐难道还不明白吗?”后来,人们用"歧路亡羊”比喻事理复杂多变,如果没有正确的方向,就找不到真理,就会犯错误。

-杨氏

                       -杨氏家谱

清朝台州知府刘简介,刘和刘铭传之间有何矛盾?

人物生平 成长经历 刘,字兰洲,湖南岳阳人。少年时颇好经世之学,这是湘湖地区的良好传统,也是湖南人在近代崛起的主要原因...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