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族谱的介绍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1收藏

林氏族谱的介绍,第1张

僖公公字克柔生於唐武德三年公元六二零年娶李氏生子一墓长乐城东外巉川林氏属于唐九牧纁公号雁宾 南宋明经及第 授秀水令 子森公号宗瓯 南宋工部员外郎芙蓉林氏辈行:文与光世大,玄一明良泰,时兴秉国成,定天景佳昌,英贤维帝佐始迁祖讳瑞,号习之,行壬六,乃南宋吏部侍郎林莲屿六世孙。上世居闽,后避五代乱,迁浙江温州乐清玉环乡,元末再从玉环迁芙蓉镇后洋村。

难找出这三个字在一起的,自己看看是哪一支吧。

--------------------------------------------------------------------

福建陶江林氏(由十二世始) 君若维能,天必昌汝(天降楷书)。 世克允德,宗永以兴(传梅续撰)。 用守是道,长发其祥(豫斋续撰)。 善继人志,绍衣闻言(支山续撰)。 孝友为本,弈叶攸敦(泽夫续撰)。 明哲作范,垂裕后昆(椒辰续撰)。 增进民权,致治大同(林森续撰)。 仁义礼智,合信则常(翰西续撰)。 修文振武,邦家之光(志棠续撰)。 福建濂江林氏 始祖唐末自河南固始来闽肇基闽县林浦,前十世名讳毁于灾火。辈字由二十世始用下: 元亨利贞,天道之祥。 仁义礼智,恒秉斯章。 立修齐志,为邦家光。 公元1999年旅居台中族贤林瑞芳返乡主持续撰于下: 展治平学,启大同端。 传经衍庆,积德流芳。 福建控鹤林氏(由十四世始) 汝以文彦孔,继世德惟男; 永思宗有本,廷仕达邦光。 从信熙朝宪,敦崇秉懋良; 志而承佑启,允克祈恒长。 东瀚云庄命字歌: 聿迪人伦懋修孝友,期同伯叔大展天常,克师有道上达圣贤,则为公卿宏昭常来。 福建长乐沙堤林氏 系出长乐忠义林家伸蒙公(林慎思)之长房徽公派,作为沙堤北林通谱行第(由第九世始): 养卿良思,志友汝仁。维公懋德,允兹克明。 宗文守道,宣尔世承。朝庭永用,仕则必英。 经纶济美,陆宇安平。广育亿兆,所在乐生。 福建石狮东园林氏 尊明代林道惠为一世,从十三世起,字辈为: ……朝经,贤克日安邦,载佑和亨贞。 乔木蟠根大,深谷奇兰鲜。 忠孝家声远,奕世子刊、贤。 福建平和崎岭林氏 林文莆由南靖迁居平和,定居崎岭,其长子宗兴迁居长乐,宗兴长子丕盛迁居广东,丕盛长孙真,三孙蕉由惠来迂回。从八世起,宗兴后裔字辈为: 尔子克硕,郁懋名章。奕振滋光,丕赞乃宏。 贻谋孔长,蕃衍炽昌。式昭猷训,德绍芳阳。 福建长乐四林(林君锡世系) 君远思守,尚本孔仕。 廷兴敬则,维宗用良。 仁昭继述,道立丕常。 允成顺孝,景循宪章。 俊德聿懋,传世永芳。 谦和礼让,友好增强。 清勤廉正,祖训弘扬。 品高业建,家国辉煌。 福建泉州石狮玉山林氏 从十二世起,字辈为: 基,宏际式正士,文章华国器,树德为根本。(讳行) 贻,孙谋燕翼子,诗礼传家声,簪缨以显宗。(字行) 福建莲江东间林氏 林仲弦 (公元1346—1435年) 莲江东间开基祖。从十一世起,字辈为: 云士文华荣,肃艾哲谋圣。 积善有余庆,材为邦国宝。 滨海川山秀,含生钟毓灵。(讳行) 善言君子德,恭宽信敏惠。 存心本以仁,学乃子孙珍。 礼义传家法,明德在新民。(字行) 福建岐岭林氏 (大荣分支)崎岭林氏宗茂后裔,字辈自八世起为: 尔子克硕,郁懋名章。奕振滋光,丕赞乃宏。 贻谋孔长,蕃衍炽昌。式昭猷训,德绍芳阳。 志聪分支林文-甫三子宗茂为崎岭林氏一世祖,其子志聪分支的字辈为: 志怀钦天际,君真和藏介。 继世增佳景,芳名永长春。 宗昌分支林文甫四子宗昌,生六子,其中长子、次子迁居广东省惠来县,失名。五子文,生四子,其中次子随,三子承,四子汀,也迁居广东省惠来县。 宗昌三子隆和五子文,其后裔排辈字序相同,自十一世起为: 孝友成家本,忠贞报国恩。 文章传继世,万代衍昌新。 宗昌四子明,生子育,育生四子:胜邻、胜佐、胜俊、胜杰。其中次子胜佐迁居广东潮州。宗昌四子明公后裔排辈字序自十二世起为: 国家时朝会,文士日隆崇。 俎社春秋重,衣冠世代弘。 本原垂奕祀,支派衍庭堂。 千载礼乐振,万代经书(禺页) 福建莆田阙下林氏 莲峰祖系字辈: 乔木以若,其予尔毓。世序侯伯,邦国永长。 贤良登进,鸿猷允升。天朝旌表,百代和平。 按林察祖系字辈: 圣朝隆佥宪特恩,执法宽平传太史。 祖德溥臬司遗爱,追思骏惠盛文孙。 福建金紫忠孝林氏 梨岭世系从二十世起,字辈为: 思永居继先,伯道日绍节, 太原若亿万,德良克…… (从三十八世起各分支另立) 福建英田林氏 从晋安林氏三十八世起,字辈为: 邦世希士,君廷元伯,建初公太,仁孟仲季, 万宝朝宗,奕世银青,耀祖金紫名家声。 另支由晋安林氏二十世起,字辈为: 思永居继,先伯叔孟,仲季木百,巽念位文。 原明朝邦,希士君志,元伯建初,宇斯起进。 仁义礼智,忠孝传芳,银青耀祖,金紫名家声。 福建厚泽林氏 肇基祖林原奄,南宋绍定三年(公元1230年)始居后宅,从十七世起,字辈为: 式秉邦逊,克承大勋。 敬章君德,统绪为昭。 子孙千亿,诗礼传家。 福建石狮塘边林氏 肇基祖林西庵,元末始居石狮塘边,从六世起字辈为: ……信恒有,树启鼎登先。 士志维经世,孙谋在振宗。 忠孝承光德,英伟裕后徽。 福建钞坑林氏 钞坑开基祖林公为从十世起,字辈为: 孟元高振起,辉光玉树荣。 时承雨露润,日映枝叶新。 福建永春枣岭林氏 林陈保为枣岭林氏肇基祖。其后裔昭穆为: 联芳超祖德,统绪尚仁慈。 才美启宗徽,传心通孝友。 福建锦江林氏 开基祖林紫源(公元1308—1397年),世居晋江(今石狮 市),为锦江林始祖,从十三世起,字辈为: 维道世士秩,迪德为敦本。 登科以显宗,忠孝传家永。(讳行) 子孙良有智,邦国振家声。 存心宜守志,学古重勤修。(字行) 福建泉州石狮永宁林氏 创建于元代,开基祖林赐高,与妈祖同族,从 十四世起,字辈为: 逊君登朝贵,英才入学堂; 显荣光祖德,全赖尔孙曹。 福建湖厝林氏 肇基祖林存正,明洪熙元年始居湖厝。从三世起,字辈为: 永邦思守君起光,德建学纯明标良。 文载佑时兴敬敏,万代仰视世滋昌。 福建同安琼头林氏 君宗景庭,弘子良仕,朝文武乐,忠孝贻谋, 仁义垂统,昭兹来喜,奕世其昌。 福建厦门同安龙田林氏 同安龙田林氏从锦马二十五世起,字辈为: 孟元高振起,辉光玉树荣, 时承雨露润,日映枝叶新。 福建柏叶溪边林氏 汝有子希盂,孚伯廷德瞻。 允吾知鼎侯,孙君臣嘉会。 淑彦敬时修,华犹晋上宾。 文章钦尔材,亮采赓世昌。 福建同安六林林氏 同安六林明初开基,字辈为: 大容渊程,孔子伯仲,良仕文元。 盛世昌名扬祖德,华堂昭穆振佳声。 宗传信义宏图远,族衍龙麟海日腾。 福建井头林氏 肇基祖林裕远,在外地经商,病死安溪,传下五子,长子朝仁,渡台湾谋生,四子朝智无嗣,二子朝义,三子朝礼,五子朝信,迁同安,开发井头。到十世林君升任江南提督,字辈为: 世圣以佐德,廷彦显忠良。 殿元学业懋,硕士名节光。 大钟英俊志,肇启文谟芳。 道基源克邃,绪厚泽斯昌。 善升昭玉应,庆永卜家祥。 一经贤哲正,万传勋烈长。锡汝期延祚,秉益咸备常。 成性载嘉行,兴运尚式章。 萃履逢康泰,云端贵超翔。 方弘国屏翰,昭承盛圭璋。 福建漳浦乌石林氏 从第四世开始字辈为: 汝允仕敬,敦廷夫德; 君尹思日螽恒,万寿松柏茂辰; 维皇降福山阜,冈陵保定尔禄。 福建漳浦港头林氏 自第六世用硕起,字辈为: 用邦匡确文,汝甫仲吉升。 贻燕垂卿伯,世德永尔昌。 展成振家远,同会衍庆长。 择数系昭穆列下: 凤镇光远世系: 开邦伯孟仲,曰振仕名与。 奕世永昌弘,登崇彝胤嗣。 承志报家国,贤能福泽生。 英才恒有道,德望自升腾。 仁义有兰桂,长传绵畅馨。 四乡通玄世系: 国熙启彦士,荣达正纲常。 寅亮崇经济,恢宏赖耿观。 勋名绵鼎盛,兰桂永腾芳。 德懋贻谋远,雍和庆泽长。 河田世系(崎岭林氏)(钩石系同此): 尔子克硕,郁起名宗, 奕世兹先,丕赞乃弘。 贻谋孔长,蕃衍炽昌。 式昭猷训,德绍芳扬。 长青、崎吩世系: 应凤可懋斯,伟从开启式。 钦朝世宗,克邦友恭。 永赞祖泽,际时昌雍。 培英育俊,展骥绍鸿。 修齐明礼,嘉绪绵隆。 仙庵世系: 振宗崇俊能,彩经维汝庭。 绳武延诗礼,贻谋焕日新。 业勤诚美绩,谊笃迪常兴。 绍启传芳德,式昭奕世馨。 新岱林氏世系:伯孔名秩,日就月将。 昭兹来府,德广福森。 福建厦门锦园林氏 锦园林氏共约万余人。自林振始,字辈为: 振佛添敏华,乾恒岱仕启; 尔世景君升,友笃衍荣宗。 延庆扬祖德,祥徵寿福长; 方显天培厚,锦褒弈祺昌。 福建南安梅桥李(林)氏李贽家族昭穆字序: 君景广重溥,唯夫道克士可; 子孙公卿侯,世德丕承远垂芳。 福清牛宅林氏 朝有(世一)大开,瑞日庆云光万载; 绍圣希贤,迪知敏行端可致; 继武朝班,崇文尚武家永发。(讳行) 思明志广,腾龙起凤焕千群; 显忠作孝,正修笃学信能成; 尊祖睦族,培才育秀业长兴。(字行)

台湾淡水林氏: 厚近仰玉万,仁志文朝克。 为维元丕振,奕世绍公侯。诗书裕后仲,定立栋梁才。天恩高,祖功长,宗勋隆。国兴仁,廷法正,殿礼盛。家传训,子贤孝,永富贵。东光景象安,金宝满堂春。京邦瑞兆显,广大必登俊。禄星百龙昌,伟云辉德门。

台湾雾峰林氏:文朝资正义,武德在其功。大鼎铭昭著,元常纪伟庸。 广东潮阳仙阳林氏:钦治懋燠培,锡汝桓熏圭。铭淑相炜腆,锐浩桢熹基。钿淳材妮至,钟汉标炳逵。镇潮植辉垠,铨清树耀奎。西河肇宏业,忠烈德范扬。乔木绵洲海,奕叶荣乡邦。

广东惠来林氏: 武烈存仁,克光加政,文章华国,永继昌盛。 梅陇归丰世系:始祖林省谦,明末游学海丰,遂由澄海县迁居海丰梅陇墟,后代繁衍从七世起字辈为: 念聚贵绍,世迁宗承。 继起克家,传经守礼。 科甲连登,忠孝永誉。

海陆丰林氏世系:南宋时期林直可始居海陆丰,其子林严后裔从二十一世起,字辈为: 广承昭世守,奕载会天伦。 硕裔怀明德,宗和庆万春。 绍业崇仁义,恒兴裕国琛。

广东汕头林氏 硕世元良,宏开人文。 家修庭献,辅助圣君。 元良宏烈,绍美蔚煌。 英杰联标,笃庆绵延。 朝廷士子,恪守其忠。 芳声永盛,道德为宗。 孝友崇基本,雍和焕泰祥。 德仁昭统绪,笃庆衍辉光。 道义尊先哲,声闻益显扬。 诗书绵厚泽,继述有芬芳。

广东揭西南山林氏 林南山自元末从福建上杭迁居广东揭西钱坑,其后裔成为潮汕巨族,分布在海内外约有10万余人,其中钱坑镇4万余人,阳夏3万余人。昭穆如下(一世起): 渭甫永。 惟崇伯宗尚,子叔乔世登。 兰玉盈阶秀,贤良应运生。 养恬安迁素,忠孝衍先声。 端穆贻芳远,义扬肇业宏。 奋庸昭伟烈,继武振鸿鸣。 松茂千秋盖,鹏飞万里程。

广东惠来崎岭林氏 尊林文甫为一世祖,从七世起辈序: 吾苍歧硕,自启名燕。 奕世兹成,大缵乃弘。

广东揭东锡场林氏 尊梅轩(字潜夫)为太始祖,始祖南陇字焯以,从潜夫始,字辈为: 潜焯功孟时景邦,世胤元国兴文章。 修齐伦美先以正,德盛道隆士乃贤。 声应凤歧锡开泰,名实光辉裕必昌。 纯举朝端永雄振,芳奕海宇耀茂长。 (光绪元年,揭阳林氏合建八房祠之后,辈序从德盛二字起统一调整为: 德盛昭宇宙,西河垂典型。 永远绳祖武,光宗显朝廷。)

广东揭西翰学林氏 乔木盘根大,瑞日应茂时。 绍有开元俊,振拔兴世基。 乞旺春常在,群英乐载熙。 忠国之精干,修身学礼诗。 双桂流芳远,九龙毓秀奇。 祖德宗功盛,人文蔚启宜。

广东潮安(氵意)溪林氏 叶道资宏毅,安邦本孝忠。 一经贻典则,万载畅宗风。 绎理期居敬,临民雅所先。 昭兹绳祖武,念在即薪传。

广东揭阳棉树林氏 南宋末年,林玉溪由莆田上林村迁至揭阳棉树村,上祖昭穆失序。棉树林尊玉溪公为一世祖,从十四世起,字辈为: 钟应允熙廷,英昌光裕仁。 毓发春天茂,秀华万耿成。 至铮汉标炳逵。 镇潮植(火军)圻,铨清树耀奎 (为统一字辈,各支系用至此止)。 西河肇宏业,忠烈德范扬。 乔木绵洲海,奕叶荣乡邦。

广东惠来林氏 南宋嘉熙年间,林盛任潮阳县尉主簿,迁居潮阳。明嘉靖三年,从潮阳县域部分地区划分出惠来县,盛后裔遂为惠来人。嘉靖七年修建了惠来林氏祠堂,编修了林氏族谱,列辈序如下: 崇政明衍,文敬廷宗。 仲永孔伯,朝邦国家。 嘉熙登荐,官上左丞。 绵延佑启,福寿康宁。 仁才秉尉,科甲发祥。 忠贞垂裕,曾献传芳。 诗书则远,来潮源长。 孝德有庆,统绪克昌。

广东海陆丰林氏 海丰、陆丰、陆河县,隶属汕尾市,现有林姓总人口约30余万,共有40多个分支,近70种辈序。择数系列下: 港阳世系。明太祖洪武年莆田林昆华,移居海陆丰。从十八世起辈序为: 世念尔祖耀家荣,纲常克守一本生。笃庆敦伦循礼让,开科发甲千古宏。 潭涌世系:明代林清隐,迁居海陆丰潭涌,其后裔尊清隐为一世祖。自清隐起,字辈序为: 清处孔思,启世可绍。宏元德大,成猷永肇。 开裕鸿业,笃佑增江。昭穆玉振,禅炽而昌。 淑隐世系:始祖林淑隐,明成祖永乐十八年,由潮阳迁居海丰县,子孙蕃衍八世起,字辈为: 位生伯仕,瑞本后先。能承继述,奕载寿绵。 兰芳毓秀,锡麒文章。友爱惟德,赞绍象贤。

河南睢阳林氏 明太祖洪武年间,福建林氏迁睢始祖带“原谱一部,遗像数幅,锦囊世系一轴(经核对均为“陶江林氏”世系)”任御前冠带总旗校尉,后调屯睢阳卫,居睢州,成为林氏人睢阳之始祖。其昭穆辈份如下:守一邦国嘉,中春维玉思,立家传孝友,德泽亿兆兹。太和自致福,广厚克培基,奕世循斯道,昌明光裕时。

河南洛阳林氏 明朝嘉靖年间,由福建经山西洪洞县迁至洛阳西郊定居,传至十世林殿魁创修族谱。其昭穆辈份如下: 殿树玉枝茂,芳春荣家生。 华贵世界秀,光耀庆永成。 春辉兆东亚,福建本宗家。

辽宁庄河林氏 始祖林延公、林延行兄弟随母于清乾隆年间由山东迁来发族,字辈如下: 文鸿辉成德,义普克绍先,世家永庆吉,福泽同海天。

湖北沔阳林氏 福建莆田林茂于明洪武初迁居沔阳(今仙桃市)杨庄院林家脑。后代繁衍。字辈如下: 维德忠以卜,其芳敏承先。 训学行显章,儒家传贞祥。 声显诗书泽,堂高日月光。 敦伦先序守,源远定流长。

  梅县林姓渊源与宗族文化述略

  据《林氏世糸总记》和《姓纂》载:“林氏出自子姓,黄帝后裔,历夏、商32代而生比干,为商纣王少师。商纣王是历史上的暴君,平日不理朝政,沉浸于洒色,朝廷中以比干为首的文武大臣为着国家利益,直谏纣王。纣王执迷不误,反而怒杀比干,刳视其心,焚其面。还剖比干次妃胎,正妃陈氏有孕三月恐祸及,为避纣王之难,避居于牧野长林石室中,而生男,取名泉。周武王伐纣得胜后,下旨修建毕干墓,寻访比干后人,拜见其子泉。泉以其居长林石室而生,周武赐泉为林姓,改名为坚。林姓因而得名。封林坚为大夫,食邑博陵。牧野古为冀州之地又称西河。长林现在河南省卫辉市附近,该市建有比干墓。

  林姓始祖比干。二世为林坚,生子林载。三世林载生三子,长子为林磋。四世林磋为冀州牧,官司马大夫,生四子,三子取名林虎。五世林虎,周武王时为大将军。

  比干22世孙林才,周平王时为大将军。

  林放(林氏23世),周景王时是孔子的学生,后仕为大夫,列七十二贤。

  西晋末年(公元317年起)晋愍帝时,林碌(林氏70世)任甫河大守。那时北方的五个少数民族入击中原,历史上称“五胡乱华”,中原汉民为避战乱南迁至江淮地区,有一部分过长江向南迁徙。这次北方汉人的大迁徙。林禄举族护驾愍帝渡江定都建业(今南京)。林禄后任晋安(今福建地)刺史,后病逝官邸,追封为晋安王,葬于九龙岗,两个儿子定居晋安。林禄为林氏入闽始祖,

  林禄的子孙分迁各地。如林茂(林氏79世),西晋陈宣帝大建4年为朝廷丞相,年老辞官后定居福建莆田县北螺村,为福建莆田开居祖;林万春(林氏84世)由莆田移居上杭县林家厢。

  因林氏支系众多,本文所述的是现今居住在梅县和梅江区林氏祖宗的迁徙路线。

  林万春的后裔林岩(林氏87世),官为杭州府御史,定居广东程乡县(今梅县)西角,置许、蓝两姓房屋,田地59亩,粮80余石。林岩生一子林王。林玉生一子居西洋。林岩为唐代林姓入梅县最早的一支。

  林秀峰(林氏111世)原居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元朝至治3年(1323年),31岁的林秀峰到梅县先住在城城廊水南,后避乱迁至五华陈沙甫,娶张义山之女为妻,生三子。秀峰后裔有迁兴宁,梅县东郊、下市、中高峰、梅塘、扶大、畲江等地。

  梅县的林氏多为福建甫田、泉州、晋江迁来。有的是由福建莆田迁拮阳,再由拮阳分迁梅县。

  梅县石扇镇吧庄蔼慈坑林姓是福建甫田分支。明朝初年,该系林姓是由广东拮阳县移居至嘉应州程乡县(梅县)松源葵坑开基,再由松源分迁至石扇镇吧庄蔼慈坑。

  林氏由闽入粤来梅县开居,历唐、宋、元、明、清、民国,人口不断蕃衍。外迁人口不计,现居住梅城及梅县、梅江区的东郊、西郊、城东、城北、程江、扶大、石扇、石坑、大坪、南口、瑶上、城东、径义、畲江、水车、梅南、长沙、西洋、白宫、丙村、松口、松源、隆文、白渡等27个乡镇111个管理区。据1992年统计梅县和梅江区共有林姓21870人,居县区人口排列第12位。

  梅县林氏迁居国外人的众多,人口数难于统计。迁居国外华侨始于何时无可查考。有据可查的是清朝乾隆年间(约1750年前后),石扇镇吧庄蔼慈坑有一部分人迁台湾。

  祟拜祖宗寻根问祖

  祭祖祠、祖墓是纪念祖宗,激励后人的传统的宗族文化活动。而今梅州各地林氏都建有祠堂,规模有大有小,有总祠有分祠。

  祭祖祠、祖墓是林氏传统的宗族活动之一,世代相传沿袭至今。梅州老一辈的林氏人家都知道自已的祖宗是从福建迁来,祖屋的堂号,历代祖墓在何处,上代的得过什么功名、官职等。如《比干墓的传说》、《林家诗》、《天上圣母“妈祖”》等故事传说。

  旧时林县林姓人家有很多人信奉“圣母神”,经常到“圣母庙”(妈祖庙)去膜拜圣母娘(即林默娘)。

  旧时梅州有祭祖祠(年三十日)、祭家墓(农历八月)的习俗。

  祭祖祠的时间是农历12月年30日(年三十日)上午,规模不一,有单家独户举行,有整屋整族合祭。祭品以“三牲”为主,有钱人家则全猪全羊。

  祭祖墓时,全族或整屋的男女老幼力求参加,人多能显示此系宗族人丁兴旺。祭祖那天上午,男人擎着彩旗敲锣打鼓,女人挑着祭品,抬着全猪全羊,列队而行,浩浩荡荡前往祖墓所在地。祭祖墓时,由族中长老在祖墓前念祭文,子孙们列队站在墓前聆听,祭文内容是讲述先祖的创业精神和丰功伟绩,本族人的迁徙历史。

  1979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海内外交往频繁,特别是长期居住在异地他乡的梅州林氏裔孙乡梓情浓勃发,返乡观光探亲、寻根问祖、借此联络亲情乡谊。很多侨居在异国它乡的梅州林氏后裔,他们不远万里回到祖居地瞻仰祭拜祖墓、祖祠,抒发思乡之情。

  近年来,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海外林氏家族和其他客家乡亲一样,总是不忘祖宗的发脉之地,这些致富了的林氏后裔们慷慨解囊,修建祠堂,建学校,捐资公益事业,办实业。回报父老乡亲,回报林氏的祖宗赤足走过的山山水水。

  石扇吧庄林姓迁居台湾己有250多年,上世纪80年代祖国改革开放后,两岸交往频繁,激发了海外林氏宗亲的桑样情怀,他们回大陆寻根问祖,回祖居地瞻仰祖墓、祖祠。他们不忘祖宗发脉之地,慷慨解囊,修祖屋、祖墓,捐资家乡公益事业。

  旅居印尼的林清荣、林荣章先生,香港的林国英先生、林凌运女士,台湾的林飞虎、林和平等人。他们事业有成,为家乡的公益事业捐钱、捐物。

  林飞虎先生的出生在城北桃源村(桃畲村),早年毕业于中央警官学校,曾服务于政界,1945年到台湾,现是新竹市长青会会长,著名书法家,作品多次获奖,出有个人画册、自传。他热爱家乡,他多次组团回祖国观光访问,为海峡两岸的两岸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可喜成绩。他为梅州、台湾的文化团体牵针引线,促成了“1992年梅州城区海峡两岸书画联展”和“1994年梅州城区书画艺术在台湾的联展”活动,1997年广东汉剧团到台湾访问演出,2000年他率领台湾新竹客家业余三脚采茶剧团梅州市、蕉岭、大埔、五华的等地访问演出。他还出资在梅州市办了一间中专学校。他先后被台湾政府授“模范父亲”“文化先锋”等荣誉奖证、奖章。

  2004年农历十月初三,在海内外林氏乡亲的倡议下“蔼慈坑林氏宗亲会” 召集在梅州城区和附近村庄宗亲开会,筹备祭祖活动 ,中午设席60台宴请参会人员。

  宗族活动目的是:加深宗亲情谊,宣传宗族文化;启发族人要承先启后,继承先祖的创业精神;团结友爱,同心同德共建家园。

  林氏宗族文化

  《林家诗》

  宋朝仁宗皇帝御书林氏族谱“忠孝”,并为族谱题诗称《林家诗》。旧时异地林氏祖叔相见均于能背《林家侍》为佐证。古今各地的林氏族谱都有记载。

  宋仁宗御书题诗如下:

  长林派出下邳先,移入闽邦远更绵;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

  故家乔木蟠根大,深谷芝兴奕叶鲜;上下相承同纪载,二千年后万斯年。

  莆郡卿家名望族,三仁而下爵王公;存孤实抗回天义,报国常怀贯月中。

  德润丰姿人有异,光增谱牒世无同;古今纪载难穷尽,一代强如一代隆。

  天上圣母“妈祖”,中国和平女神——林默

  林愿是福建莆田林氏后裔。宋仁宗嘉佑三年他考取明经擢第,官翰林检讨,授国子监祭酒。生二子一女,女取名林默。

  相传公元960年3月22月,林默生于福建甫田县湄洲岛,因满月仍不曾哭闹,故父母给她取名林默。她自幼好学慈善,谙熟天文海情和医学,指引渔民耕海谋生,教导民众水上救助,并施医济世,深得人民尊敬爱戴。会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28岁的林默升天仙逊。海峡两岸人民闻汛遂相邀于她出生地湄州岛建庙纪念,尊称她为“马祖”寓意她比母亲还亲。不久妈祖德名传到朝廷,皇上也为之感动。从宋徽宗宣和5年到清朝道光为止,历代皇帝对马祖褒封,封号由夫人妃,到天妃,天上圣母。于是妈祖贤德之名由海峡两岸传到整个江南,继而传到全世界各地华人居住地区。时至今日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马祖庙、宫4000多座,妈祖信众达2亿多人。仅台湾岛内就有800多座马祖宫庙,1600多万信众。占岛内人口的80%。我国居住在沿海一带的渔民,世代信奉着马祖——海上女神。同时马祖也被外国人友人誉为中国的和平女神。广州市建有雄伟的马祖庙。梅州各地也有圣宫(即马祖庙)。

  随着各地信众不断到湄州马祖庙朝圣活动,相信今后的马祖文化还会更加弘扬光大。

  林氏宗族人才辈出

  旧时梅县的林氏宗族,普遍用“公尝奖”的资金鼓励本族学子读书。各地的林氏宗族把本宗族祖宗留下的公田、公山和其它宗族内的收入作为本宗族的集体资金,这种资金称“公尝”(即本宗族的公用资金,由宗族***管埋),这些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兴办本族的公益事业,一部分用于支持鼓励本族子弟上学。旧时有些学校是本宗族办的,有的地方则把祠堂作学堂,用公尝的钱请私塾教师,支持本宗族的学子完成小学教育。本宗族子弟习成绩名列前矛者,给予奖励,贫穷家庭的学生免费读书,俗称“尝缴上学”。有些地方的林氏公尝可资助本族的学子渎大学。每年学期考试或春节前夕,按学生的学业成绩给予奖励。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改革开放以后,有些地方的海外侨胞和己致富的企业家们,都愿为当地学校或本宗族的学子捐赠奖学金、奖教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教学出色者,赞助本宗族作家出书。

  梅州各地的林氏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因而林氏后裔人才辈出,文人多当官的多。下面列举事例。

  林氏来梅后裔中较著名的有:丙村镇田头林奕孟,封武德将军。清乾隆年间,他仿效台湾筑陂的方法,在家乡丙村银场溪筑了36陂,引水灌溉农田。西郊乡林绍龙,清嘉庆七年进士,任云南按察史。南口锦鸡林绍斐(竹君),民国初年任广西都督府参谋长、广西民政长等职。丙村银竹林百举,同盟会员,南社诗人,曾任国史馆编纂。白宫林风眠,著名画家,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南口绵鸡林伦彦,教授,曾任中山大学经济系主任。程江长滩林登云,曾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

  林氏家族根在中原,历经一千多年发脉播衍,在闽粤地区得以发展壮大,而且远播至台湾和东南亚诸国。林氏家族可谓根深叶茂,花繁五洲,成为客家姓氏中的一支辉煌的群族。林氏家族崇文重教,人才辈出,为祖国的繁荣和人类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我妈妈姓林,我知道的五个辈分是:邵殿广来朝,我妈妈是殿字辈。北京人,听说和福建的林姓是一家,我大舅年轻的时候去福建出差,遇到了同族人,那边殿字辈是很大的辈份了。我大舅现在八十几岁了。

林姓家谱之全国家谱

  全国锦江林氏家谱不分卷

清光绪十四年(1888)刊本

台湾 美国

注:该族散居福建晋江及台湾等地。

  全国林氏宗谱二十一卷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九牧堂刊本 二十册

日本 美国

注:封面作《林氏宗图》。该族散居江西、山东等地。

  全国西河郡林氏谱系不分卷

民国七年(1918)写本 一册

美国

注:散居福建莆田、广东新会等地。

  全国林氏开族统 图谱一卷

(民国)林光远堂裔孙修

民国十三年(1924)刊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全国林光远堂族谱不分卷

(民国)林氏光远堂众孙修

民国九年(1920)修民国十九年(1930)贵县

维新印务局铅印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二部) 广西博 日本 美国

注:散居广东番禺、广西贵县等地。

  全国林姓宗亲录不分卷

(民国)林清墩编

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 一册

美国

注:散居福建惠安及台湾等地,本书又名《西河

九龙族谱》。

  河北青县林氏族谱四册

(清)林树桐纂

清同治十二年(1873)石印本

河北青县陈嘴乡大院村

  辽宁旅顺林氏谱书不分卷

(民国)林尚贤修订

民国十四年(1925)铅印本

辽宁大连市图

  江苏常州迁常林氏家谱二卷

(民国)林文涛主修

民国二十年(1931)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江苏无锡锡山林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国)林宗儒修 钱钧等编辑

民国十五年(1926)敦叙堂铅印本 十二册

北图

林姓家谱之浙江家谱

  浙江萧山东门林氏宗谱四卷

(清)林荫深 林卓生等修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友庆堂木活字本

历博 日本 美国

  浙江萧山东门林氏宗谱六卷

(清)林凤歧重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友庆堂活字本

北图 人民大学 辽宁图 日本 美国

  浙江宁波北郭林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清)林维柽 林克瀚纂修

清宣统元年(1909)崇礼堂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首-9)

  浙江宁波镇海青墅林氏宗谱二卷首一卷

(民国)林授经等辑

民国二十三年(1934)活字本 二册

北图

  浙江鄞县桃源林氏家乘十一卷

(清)林汝彰 林生春等续录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录钞本 四册,

河北大学(二部)

  浙江鄞县新江林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民国)林庆芳 林纯 等纂修

民国十三年(1924)思敬堂木活字本 四册

天一阁

  浙江鄞西林家卤林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民国)项世淮纂修

民国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浙江慈溪林氏宗谱四卷

(民国)林耘堂等修 沈樾等纂

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科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上海图 天一阁 日本

美国

  浙江象山林氏宗谱不分卷

(清)林竹汀修 萧善鸣纂辑

清咸丰三年(1853)钞本 一册

浙江图

  浙江象山林氏象派宗谱稿不分卷

(民国)林永怀辑 林曾安校订

民国十八年(1929)稿本 二册

浙江图

  浙江象山岙底林氏宗谱一卷

(民国)吴显龢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钞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浙江上虞古虞林氏宗谱五卷

(清)林凤瑞纂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遗德堂活字本 三册

北图

  浙江兰溪西河林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范兴宾重纂

民国十三年(1924)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水亭乡下蒋

  浙江兰溪吉祥林氏宗谱一卷

民国三十七年(1948)钞本

浙江兰溪县高潮乡

  浙江永康古丽坊林氏宗谱□□卷

民国二十一年(1932)木活字本

浙江衢州市文管(存卷6、7)

  浙江衢县东坑仓林氏宗谱三卷

(民国)林珍器 休昌茂等修

民国三十二年(1943)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衢州市文管(二部)

  浙江常山材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林维枢续修

民国十三年(1924)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青石乡高铺村

注:谱初修於清道光间。

  浙江临海台临林氏宗谱□□卷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写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

  浙江临海郡城林氏宗谱四卷

(清)林翰等纂

清光绪九年(1883)木活了本

浙江临海县博

  浙江仙居断桥林氏宗谱一卷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刊本

浙江临海县博

  浙江仙居断桥林氏宗谱十卷

清嘉庆十八年(1813)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

  浙江仙居断桥林氏宗谱□□卷

清光绪二十二年(1906)刊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下)

  浙江黄岩沈村林氏宗谱□□卷

(清)林霨生纂

清光绪八年(1882)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

  浙江黄岩南安林氏支谱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林丙修纂

民国四年(1915)稿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下、卷末)

民国六年(1917)一志书局石印本

人民大学 浙江图(存卷首、卷上) 美国

  浙江青田石钟济南郡林氏宗谱三卷首一卷

(民国)林杰 周炳烈等续修

民国十二年(1923)铅印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林姓家谱之安徽家谱

  安徽怀远林氏宗谱一卷

(清)林士琦等修

清同治九年(1870)刊本 一册

美国

  安徽宿松林氏谱牒

(清)林常植等增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刻本 一册

福建图

  安徽祁门京兆金氏宗谱六卷

(清)金可斤修

清光绪三年(1877)刊本 七册

安徽图

  安徽潜山潜阳林氏族谱三十八卷

(清)林氏三系合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 十六册

安徽图

林姓家谱之福建家谱

  福建林氏开闽分支总谱不分卷

(明)林鸣盛序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刊本 一册

台湾

  福建闽林大宗世谱六卷附材氏入闽世系总图

(明)林炳麟等修

清嘉庆间刻本 一册

福建图

  福建闽林宗谱八卷

(清)林光裕 林邦彦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林氏九牧堂刊本

福建师大(缺卷5、7、8)

  福建闽林宗谱十六卷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钳口乡五联村

注:首修於清乾隆四十六年。

  福建林氏开族统汇图谱不分卷

(民国)林国鸿 林鹏羽编

民国十三年(1924)刻本

广东中山图

  福建林氏世系表不分卷

林心特辑

刊本 一册

美国

  福建林氏家谱览料不分卷

刊本 一册

美国

  福建福州凤池林氏族谱稿四卷

(民国)林欣荣修

民国十八年(1929)福州林氏稿本 四册

福建图

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本 四册

福建图

  福建福州凤池林氏族谱

(民国)林葆恒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铅印本 六册

福建图(二部) 福建师大

  福建福州陶江林氏宗谱

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二十二册

北图 北京大学

注:书口题《尚干林氏族谱》。

  福建福州陶江林氏族谱

(民国)林森等修

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 二十三册

福建图福建师大(存册3、7、8、12)

  福建闽侯濂江林氏家谱五卷

(清)林枝春纂修

清乾隆十一年(1746)清白堂刻本

福建师大(缺卷3)

注:始修於明永乐十三年。

  福建闽候侯官云程林氏家乘十二卷

(民国)林懋责总纂

民国二十七年(1938)铅印本

福建师大

注:始修於明成化间。

  福建连江拱头对门林氏族谱一卷

(清)林增基纂

清乾隆十五年(1750)稿本

福建连江县档

  福建边江拱头对门林氏族谱一卷

(清)林绎重修

清嘉庆十六年(1811)稿本

福建连江县档

  福建连江拱头对门林氏族谱一卷

(清)林光雅 林进光等续修

清咸丰四年(1854)稿本

福建连江县档

  福建连江拱头对门林氏族谱一卷

(清)王朝仪 林光钦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稿本

福建连江县档

  福建连江道沃林氏家乘一卷

(清)郭鉴泉重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稿本

福建连江县档

  福建连江道沃林氏家乘一卷

(民国)林敏蕃续修

民国元年(1912)稿本

福建连江县档

  福建连江琯江林氏族谱五卷

民国九年(1920)稿本

福建连江县档

注:後人增纂至民国十六年。

  福建连江拱川西河林氏族谱一卷

(民国)陈善忍修

民国十四年(1925)稿本

福建连江县档

  福建厦门西河林氏宗谱不分卷

(清)林捷云修

清光绪九年(1883)刻本

福建图

民国二十二年(1933)厦门林氏大宗祠刊本

福建师大 台湾

台湾坤纪印刷有限公司重刊本

美国

  福建同安林希元家谱不分卷

(清)林道坦续修

清嘉庆间续修本

福建师大

注:林希元始修於明嘉靖二十二年。

  福建建宁漳溪林氏族谱□□卷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重修活字本

江西档(存卷1-4、7、9、10)

  福建莆田林氏族谱不分卷

(明)林齐圣撰

明天启七年(1627)重钞本 一册

台湾

  福建莆田林氏族谱不分卷

(清)林尧佐纂修

清初秘阁手钞本 三十册

历史所

  福建莆田林氏西山本支宗谱四卷首一卷

(清)林溥等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一册

美国

  福建莆田前埭林氏九牧大宗族谱二十四卷

首二卷

(清)林钟铸著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本 二十四册

历史所 北京密云县档(林东明增纂至民

国间)

注:林尧光始修於清康熙二十八年。

  福建莆田前埭林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

(清)林钟铸著 (民国)林伯棠等补编

民国二十六年(1937)石印补刊清光绪刻本

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福建师大

  福建莆田林氏九牧大宗族谱不分卷

(清)莆田林氏重修

清钞本 二册

中山大学

  福建仙游仙溪林大宗祠族谱不分卷

(民国)林弁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仙游印书局铅印本一册

福建图 福建师大 福建 游县档

注:版心作《仙溪林大宗祠公簿》。

  福建泉州清 源林氏李宗谱草创卷之三

传钞泉州林李氏藏本

福建师大

注:版心作《林李年表》。

  福建晋江万华林氏族谱

(清)林志坚撰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写本 一册

台湾

  福建南安林氏族谱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钞本 一册

台湾

  团震妥滇丁财两旺舔进人丁永世子孙长流

目历

(清)林皇清撰

清光绪二年(1876)钞本 一册

台湾

  福建安溪福清分派横溪林氏族谱不分卷

(清)林文篆再录

清光绪十五年(1889)钞本 一册

台湾

  福建永舂林氏族谱

(清)林教撰

清咸丰二年(1853)钞本 一册

台湾

  福建韶安林氏族谱不分卷

(清)林云腾修 林望贤再修

清道光十八年(1838)修 光绪二十六年(1900)

再修 钞本 一册

台湾

  福建诏安林硕抱家谱不分卷

(清)林子枝撰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钞本 一册

台湾

  福建东山西河(林氏〕族谱

(民国)林中乔纂

民国二十年(1930)石印本

福建东山县志办

林姓家谱之江西家谱

  江西宜春袁郡学前林氏族谱十六卷首二卷

(清)林杏宴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忠孝堂刊本

江西图(存十二册)

  江西万载兴仁林氏支谱□□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林道衍等纂修

清光绪八年(1882)西河堂木活字本

江西图(存卷首、卷末)

林氏族谱的介绍

僖公公字克柔生於唐武德三年公元六二零年娶李氏生子一墓长乐城东外巉川林氏属于唐九牧纁公号雁宾 南宋明经及第 授秀水令 子森公号宗瓯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