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段族谱文言文,懂的朋友帮忙译一下意思。谢谢!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3收藏

下面是一段族谱文言文,懂的朋友帮忙译一下意思。谢谢!,第1张

这也太长了,没时间详说。我帮你大概翻译一下第一页吧。

编创、修撰《杨氏家谱》序言。

曾经读《大戴礼记》“大传”篇……

杨氏这一族,在明代中叶,从广东东部的南海县无子街,因为经商到紫泉这里,很喜欢此处环境好,就搬家来了。经过了十来代人了,发展挺好。现在人越来越多,再不修家谱,将来就有很多东西会丢失了。

第二页:

七十多了,常常心急于要修家谱,无奈战火不断,愿望难以实现。今年春上,向大伙儿念叨修谱的事,佥同出了主意,于是认真挑选有各方面专长的族人,共同努力,不过几个月就修好了,然后就让老家人“剖之梨枣”(估计是个仪式,表示分离在别的地方的子孙们都因家谱而会合了,或分散的各支脉将寻根问祖。梨同“离”,枣即“早子”,参考“破麦剖梨”)。后面佥同说了一番话,意思是修谱此举有意义,但还希望后人继续编纂下去,不要被嘲笑说三代后就没人管了。

(同治六年丁卯岁四月……)

记录都很明白了,只是几句词义解释一下就完全明白;

第一页:生庚部,就是记录上下代入的生、卒时间及祥情。子,子年,如:民国25年丙子年的记录。吉,大吉、吉日的意思。

第二页,记录有三个人的生、卒年及仙葬风水。

如:运溥,字成德公,生于康熙55年(1717年)农历十一月初五,子时。逝于乾隆32年(1768年)农历6月29日子时,享年52岁。葬于祖山火涝港龙形山,伴老祖王先公夫妇风水中,子山午向,兼癸丁山头3分分金(罗盘的方位,古代是非常重视风水向势的,且不能有偏房或损房的方位)。

配刘氏:指其夫人。符田人,定邦之女。生于康熙56年6月I6日亥时,逝于乾隆59年10月初6亥时,享年77岁,并于当月25日寅时登位安葬于监山石冲蚌壳塘,虎形山,乾山癸向。其生有三子,长孑昌仪、次子月尌(?)、三子昌滨,生有四女。

昌仪(成德公长子)字冠畴。生于乾隆4年5月22日午时,逝于乾隆41年正月11日寅时,享年38岁。葬于祖山火涝港,龙形山,子山午向,兼癸丁分金。

我觉得里边有错别字和漏字啥的,只能翻译个大体意思,不足之处望谅解。

如下:

我们是琅琊丁氏,出自炎帝,姜姓。姜太公的长子公子伋,丁姓共祖。

这样从秦汉一直到晋隋唐宋,虽然经常出现人才,但是不是死于兵患就是流落他方不知所踪,谱系已经难以考证。宋朝没有书证,按元朝末年铁枪祖先丁兴来说,原籍湖北武昌府武昌县人,跟随明太祖创立明朝,以军功授淮安卫海州守御所百户,在海州生的长子丁贯世袭百户,次子丁推跟着大哥定居琅琊,即我们琅琊丁氏一脉的始祖。

后来开枝散业,有迁居金陵的丁远、丁明一派;迁居东平丁乙一派;迁居河南永城的丁魁河、丁楚一派;和丁魁南、丁启睿、丁肇昌等都去祖坟祭碑,所以辈份符合,别的比如燕京、日照、潍县、寿光、莱阳、沾化、阳信;河南的鹿邑、江右的丰城,福建中部的莆田,东北的沈阳,子孙繁衍。

如果用一本家谱,辈份就不会乱,如果没有家谱,长幼失序,家谱是很重要的。前朝明代万历壬午年,七世祖丁懋学等修订了家谱。祟祯丁丑八世祖丁耀亢等又修谱一次;到了我大清康熙康熙癸丑九世祖丁献愫等修家谱一次;乾隆乙酉十一世祖丁须敬等修谱一次;到了嘉庆初年,我想再修家谱,通知各分支,有个族孙丁锡群从云南寄来书信言明,让等他几年,拿到养廉金后修谱就容易的多,一直到了道光十年,他回家管理家庭事务繁忙没有闲暇,五年后故去,这样修家谱的事情就暂停了。

族谱不修已经超过八十四年了,不成一直耿耿于怀,现在我也快死了,儿子已经死了,孙子还太小,还没什么作为,有个曾孙丁衍仁以旁支修谱让我做序,呜呼,什么是谱,就是让大家都知道!今本族没人,上不了族谱,也是应该的,和本族相关的家族有七十二支,无据可靠的有三十六支,这样的话还有一半的家族可以修谱,怎么能说只修他本家旁支,不修出处呢?丁衍仁这样做难道不是家族罪人?!他家道贫穷没钱,人近古稀之年,还这样出力修支谱,本家各族无不惊然而立,这样都各修支谱了!这样,宗家之谱就没人修了!一人提倡,众人效仿,丁衍仁这样做,难道不是家族功臣?

于是为序

本族乃周朝帝王苗裔,有为官,有平民本族是黄帝轩辕氏之后人,本姓姬自从舜帝提拔后弃为大司农,受封制邰地建号改名为后稷这就是周朝人的始祖有很多的文章诗歌颂都有本族的记载公刘克以及其先人读诗经十五风之豳风从而知道了周朝的兴起周之所以能统一诸侯平定战乱,究其原因就在于周武王武王平定殷商建立周朝武王风德高古,仁义治理天下,维持了八百年的国祚姬姓也受封号王爵四十余代,子孙众多族人繁盛周平王世子被迁封汝南,后来因为周朝国姓为姬,故称为姬周,所以,姬周本为一族秦朝战火累累,准确历史文献已经无处考证正如看秋霜而知道是春天露水化一样,祖宗不能明确的认定不能说是一件没有遗憾的事情啊!

太长了,老兄,翻译第一页就花了我半个多小时了,先写上,有空再帮你,夜深先睡了~

《创修杨氏家谱序》

我曾经读到《礼记大传》中的“尊敬祖先则敬重宗族,敬重宗族则团结一致”难免轻轻一叹:“所谓尊敬祖先则敬重宗族,敬重宗族则团结一致的话,没有什么比创修家谱更为实际贴切的行动了。”

我们一族原籍广东以东的南海县无(?)子街,自从始祖杨纯(字无间,号粹精?)开始在明朝中期经商到此地因向往紫泉的地势,所以卜吉辰,择良宅,迁居此地生活,子孙昌盛至今,已相传有十来代了,在一直没有创修家谱这些日子,幸运的是古碑尚存,族内遥祭祖先之事秩序井然、有条不紊,一直未断。然而从现在开始如再不进行创修家谱这项工作,只怕后人祭祀、追忆祖先的行为将难以为继了。

下面是一段族谱文言文,懂的朋友帮忙译一下意思。谢谢!

这也太长了,没时间详说。我帮你大概翻译一下第一页吧。编创、修撰《杨氏家谱》序言。曾经读《大戴礼记》“大传”篇……杨氏这一族,在明代...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