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是哪个民族
贺龙应该是白族人,但正式文本都只是认定他为汉族。
贺龙的父亲有土家族和白族血统,他的曾祖父贺廷宰是土家族人,其曾祖母、祖母和母亲都是白族人。因此,贺龙有一半以上的白族血统。按照国家关于民族族别确定的有关政策规定,贺龙的族别可以跟着他母亲王金姑算白族。贺龙去世的时候湖南的白族还没有被国家确认,贺龙当然不知道自己是少数民族了。
查阅《贺氏家谱》发现,贺龙和他的一家与白族有着十分密切的血缘关系。贺龙的生母王金姑,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生于原桑植县五道水镇茶园坝王家河村(1962年后划归湖北省鹤峰县毛坝乡)一白族农户家,该村有王、针、谷诸姓,均为白族。她18岁嫁到洪家关,勤劳耕织,与贺士道生育了5女2子。于1915年病故,终年52岁。因为桑植白族过去严禁“同姓同宗结婚”,主张“姑表优亲”,所以,贺家与谷、王、钟、熊、李等白族大姓人家多有姻亲关系。特别是与谷家,更是转来转去都是亲戚。贺龙的姑母贺从姑嫁给谷新斋(白族),大姐贺英嫁给谷新斋之子、表兄谷吉廷(白族),二姐戊姑嫁给谷忠心(白族),三妹嫁给谷青云(白族)。据《贺氏家谱》记载,贺龙的祖父、曾祖父辈,贺家均有人与谷姓和其他姓氏的白族人家联姻。大量文字记述和口碑资料说明,桑植贺氏历来与当地其他姓氏白族人家关系密切。如果按照1981年11月28日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恢复或改正民族成份的处理原则通知》的精神,贺龙是完全可以并应该恢复其白族的民族成分的。
曾任桑植县委书记的中共张家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美林说:“贺龙的生母王金姑是白族,贺龙的生父贺士道有白族血统。关于落实贺老总白族身份一事,我们曾通过省里报告过中央,中央批复说,贺老总已去世多年,无法再征求他本人的意愿,所以不恢复也罢了。”
导读: 贺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当中名列第九十三位,属于大姓当中的一个姓氏,人口约两百七十万余人,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十零点一七左右。那么,贺姓的起源是什么贺姓氏怎么来的历史上姓贺的名人有哪些呢姓贺的明星又有哪些呢快点随我了贺下贺姓起源及简介吧。
贺姓起源及简介
贺姓出自姜姓。原本庆姓,后因避讳改为贺姓。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之孙庆克,其子庆封以父名为氏。庆封在齐景公时独揽朝纲,引起齐国大族田、鲍、高、栾等氏族的攻杀,庆封南逃吴国,吴王赐予朱方,在今江苏丹徒东南,以此姜姓庆氏在吴地发展,比在齐国还要富裕。进入东汉帝(公元107年--125年在位)时,国人为避汉安帝父亲刘庆的名讳,庆封的后裔庆纯改姓贺,取庆贺吉祥之意,两字意义相近。姜姓贺氏的历史仅1900年。
东汉时避讳“庆”字,并非庆纯一家,其时庆姓均改为贺姓或其他之姓。单为庆氏的起源至少有五支,除了姜姓外,还有妫姓庆氏,出自春秋时陈桓公之裔陈大夫之后;姬姓庆氏,出自春秋时鲁桓公之子庆父之后;出自芈姓,楚公族之后。
历史上贺姓的分布和迁移
汉晋南北朝时期,贺氏一直活动在浙江、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地区。唐宋以后贺姓开始在江南其他地区出现。 ,
宋朝时期,贺姓约有近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位以后。山西为贺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贺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陕西、河南,这三省占贺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湖南、山东、广西、甘肃,这四省的贺姓又集中了33%。贺姓人口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全国形成了以北部晋、秦、豫和南部湖南为中心的两大块贺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贺姓大约近1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4%,排在第一百一十四位。宋、元、明600年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贺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快。湖南为贺姓第一大省,约占总贺姓入口的20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陕西、山西、浙江,这四省大约占贺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湖北、江苏、河北,这三省的贺姓又集中了22%。宋、元、明600余年贺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南方和西北地区迁移。全国贺姓的分布呈现出北部秦晋、南部湖南、东部江浙的三大块贺姓聚集区。
当代贺姓的分布
当代贺姓的人口已达220多万,为全国第九十三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018%。从明朝至今600年中贺姓人口由1 3万激增到近220多万,达1 6倍之多,贺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贺姓人口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内蒙古、四川三省区,大约占贺姓总人口的41%,其次分布于陕西、河南、山西,这三省又集中了22%。湖南居住了贺姓总人口的23%,为贺姓第一大省。全国贺姓分布的高比率是在湖南、蒙晋陕两地区。在这600年间,贺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较大的区别,主要的流动方向是由西部向南方移动,同时东南地区向中原地区的回迁也十分强劲。
历史上姓贺的名人
《中国入名大辞典》收入了贺姓历代名人73名,占总名人数的016%,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一十六位;贺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13%,排在并列第一百二十一位;贺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1%,排在并列第一百二十四位;贺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4%,排在并列第一百一十三位。
贺姓历代重要人物有:三国吴大将军贺齐;西晋大臣贺循;隋朝大将军贺若弼;北宋诗人贺铸;唐朝彭州刺史贺默,诗人贺知章;清朝文学家贺贻孙;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贺龙,哲学家贺麟,山水画家贺天健。
姓贺的明星
贺小语、贺小书、贺军翔、贺卫方、贺炜、贺刚、贺宾、贺梦凡、贺云庆、贺米生、贺挺、贺树峰、贺用正、贺社峰、贺运乐、贺生伟等等。
1、源于姬姓,会稽贺氏出自东汉汝阴令庆仪曾孙庆纯之后,属于因避帝王之讳改姓为氏;2、源于姜姓,汉安帝刘祜为避汉安帝之父清河王刘庆之名讳,改姓名为贺纯,其后代便相传为贺氏。贺氏族人大多尊奉贺纯为得姓始祖;3、少数民族改姓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慕容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贺(hè)姓,贺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贺氏又是一个年轻的姓氏,得姓时间不足1900年。贺氏从得姓始就是会稽世居大族和江南士族。历史上贺氏名人辈出,比较著名的有的贺齐、贺邵、贺循、贺知章、贺龙、贺国强等。
贺氏是礼学世家,贺循、贺道力、贺道基、贺道养都以礼学闻名于世,贺循被称为当世儒宗。贺氏还以书法著称,贺循、贺知章都以书法见长。
据2007年统计,是第85大姓。属于大姓系列,人口已经超过二百八十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以上。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陕西是贺氏分布的主要省份。
贺姓,分会稽贺氏,河南贺氏和其它少数民族贺氏。会稽贺氏来源有二:
1、一是源于姬姓,为吴王僚之子庆忌之后。《会稽先贤传》记载,唐中期以前官谱所载,不少贺氏家谱如北宋词人贺铸家谱也如此记载;
2、二是源于姜姓,为齐相国庆封之后。唐中期后姓氏书籍如《元和姓纂》所载,部分贺氏家谱所载。据《魏书。官氏志》等所载,南北朝时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将鲜卑族复姓贺赖(贺兰)氏改为汉姓贺氏,此乃鲜卑贺氏之起源。鲜卑贺氏现在也已经汉化为汉族,称为河南贺氏。另外还有其他少数民族也有姓贺的。
迁徙分布
贺氏得姓是在今浙江绍兴一带,从一开始起就是当地一大望族。故族人自改姓为贺氏以后,就以会稽为其堂号、郡望。贺纯有孙名贺齐,为三国时吴国大将军齐之孙贺邵任中书令,邵之子贺修在西晋任太子太傅,由于仕宦周迁等原因,贺氏开始在江浙一带缓慢迁徙。
会稽贺氏在汉、魏六朝时期,他们与同郡的虞、魏、孔三姓并称为“会稽四姓”。
贺姓,分会稽贺氏,河南贺氏和其它少数民族贺氏。会稽贺氏来源有二:一是源于姬姓,为吴王僚之子庆忌之后。《会稽先贤传》记载,唐中期以前官谱所载,不少贺氏家谱如北宋词人贺铸家谱也如此记载;二是源于姜姓,为齐相国庆封之后。唐中期后姓氏书籍如《元和姓纂》所载,部分贺氏家谱所载。为庆封后裔备受质疑,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史载庆封其族被灭,庆封无后;二是所载庆封后裔汉末徒会稽山阴,与会稽山阴贺氏汉代中、后期即有人已活跃于政坛相冲突,与汉末和两晋时贺氏已成会稽第一大姓相冲突,与鉴湖由庆湖—镜湖—鉴湖的历史演变相冲突。据《魏书。官氏志》等所载,南北朝时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将鲜卑族复姓贺赖(贺兰)氏改为汉姓贺氏,此乃鲜卑贺氏之起源。鲜卑贺氏现在也已经汉化为汉族,称为河南贺氏。另外还有其他少数民族也有姓贺的。
1、出自姜姓,是为避帝王名讳所改的姓氏。春秋时,齐桓公(姜姓)有个孙子叫公孙庆克,她的儿子庆封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庆封在齐灵公时任大夫,在庄公时与崔杼曾为上卿,执掌国政。后两人再升为左右相国。因崔杼家内发生内乱,庆封以弑君罪灭掉崔氏,独霸朝政。于是庆封把政事交给儿子庆舍处理,自己只管吃喝玩乐,引起了朝上朝下对庆氏的不满,后庆封的亲信卢蒲癸和王何,趁庆封外出之机,杀死了庆舍,庆封见势不妙,便逃到了吴国。吴王噶朱方封给庆封,庆氏宗族闻讯赶来相聚,从此,庆氏比在齐国时还要富裕。至西汉末,子孙徙会稽山阴,东汉时传至庆仪为汝阴令,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为避汉安帝的父亲刘庆的名讳,"庆"字改为同义的"贺"字。庆纯改为贺纯。史称贺姓正宗。是为江苏贺氏。
2、出自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等所载,南北朝时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将鲜卑族复姓贺兰氏、贺拔氏、贺狄氏、贺赖氏、贺敦氏皆改为汉字单姓贺氏。是为河南贺氏。
基本上天下各姓的同姓都不是一家子,贺姓也不例外分会稽贺氏,鲜卑贺氏和其它少数民族贺氏。会稽贺氏来源有二:一是源于姬姓,为吴王僚之子庆忌之后。《会稽先贤传》记载,唐中期以前官谱所载,不少贺氏家谱如北宋词人贺铸家谱也如此记载;二是源于姜姓,为齐相国庆封之后。唐中期后姓氏书籍如《元和姓纂》所载,部分贺氏家谱所载。据《魏书。官氏志》等所载,南北朝时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将鲜卑族复姓贺兰氏、贺拔氏、贺狄氏、贺赖氏、贺敦氏皆改为汉姓贺氏,此乃鲜卑贺氏之起源。鲜卑贺氏现在也已经汉化为汉族。另外还有其它几十个少数民族也有姓贺的。
苗族有十二个宗支,即十二大苗姓据石宗仁先生整理翻译本,为“仡濮”、“仡楼”、“仡慷”、“仡芈”、“仡灌”、“仡卡”,“仡削”、“仡徕”、“仡侃”、“仡宿”、“仡劳”、“仡雄吾”①。龙炳文先生的整理翻译本有“仡莱”、“仡恺”、“仡卢”、“仡弄”、“仡辽”、“仡芈”等②。二者基本相同,只是所用的一些记音的汉字有别。“仡”为语气词,有时又可汉译为“果”、“禾”,加在姓的前面带有尊重的意思。平常也可加“代”,而不用“仡”。
又据20世纪三、四十年代湘西苗族文人石启贵记载,乾城(今吉首)、凤凰,永绥(今花垣)等地的苗族,传说有十二个系别(即苗语姓氏),当时尚保留的有七个。即禾孝、禾篾、禾瓜、禾卡,禾枷、禾列。“禾”,即为“仡”(“果”)的不同汉字的记音③。与《古老话》对照,“禾孝”即“仡削”,“禾篾”即“仡芈”,“禾瓜”即“仡灌”,“禾卡”即“仡侃”,“禾列”即“仡徕”,相互可对应,仅汉字记音不同而已。可见,东部方言的几大苗姓,一直在苗族内部世代相传。
湘西苗族姓氏就有仡熊、仡鬻、仡颛、仡菜、仡恺、仡鲧、仡芈(十二支)、仡沙、仡颧、仡轲等,习惯称为五宗七族;历代封建王朝赐汉姓有吴、龙、廖、石、麻、田、杨、贺、包、唐、白、王、刘、李、张等共148种⑤。初民时代的呼腾名称即是现代人说的所谓“姓”。我国古代的学者对姓氏和图腾的关系极为关注,《说文》云:“姓,人所生也。”《白虎通、姓名篇》日:“姓,生也,人年禀天气所以生者也。”《论衡、诘术篇》谓:“古者,因生以赐姓,因其所生赐之姓也。若夏吞薏茨而生,则姓茨氏。商吞燕予而生,则姓予氏。周履历大人迹,则姬氏其立名也。”他们认为的“姓”就是“生人之物”。也就是指现代人说的“图腾”。现把湖南湘西境内苗族的五宗七族,演变情况简述如下:
甲、仡削(Ghob Xot)、禾弄(Ghob Hlongb)。此系属于吴姓,居住在今吉首市所属坪垄、犁口嘴、三岔坪、地岭坡及凤凰县阿拉营、鸭堡寨、暴木营、沙坪一带为多。
乙、仡篾(Ghob Miel)。此系属于龙姓,居住在今吉首市岩板桥、排补兄、古丈县九龙洞、凤凰县总兵营、花垣县排达一带为多。
丙、仡瓜(Ghob Ghueas)。此系属于石姓及廖姓。因廖、石两姓古时相传原是同支系的,故汉姓异而苗姓血系同,所以现今廖姓同石姓均无开亲之例。石姓以花垣县芷耳寨、排腊以及保靖县之翁科、大岩,吉首市之排帮为多。廖姓以凤凰之廖家冲一带为多。
丁、仡卡(Ghob Khad)。此系属于时姓,又谓小石。但时姓不知何故,又有改为石姓者,所以今写成石姓。故有石姓与石姓开亲之说,其实他们双方的信教及所安地楼之方位均属不同,在苗族中一向可以辨别,毫无疑义。外县之人有不知石姓是两姓者,往往误传同姓结婚,以为笑谈,皆非议也。此姓以吉首市之大伯冲、瞿家庄、大兴寨、小兴寨、乱岩滩、矮寨沿河一带为最多。禾卡还生麻姓。凤凰县之边区、林栗、课家、花垣县之卫城较多,其他各地俱有。麻姓亦有叫禾流。
戊、仡扁(Ghob Biant)。此系属于隆姓,俗称小隆。近代不知何故,有写成龙姓者。花垣、保靖、吉首、凤凰、古丈之边境均有之。
以上为湘西苗族五大姓之系别。
苗族五宗七族分别为:吴,龙,廖,石,麻此为五宗。外加隆杨二族称七族。土家族所谓八大姓分别为:彭.白.李,田,冉,杨、谭、向。
在大湘西历史久远且至今仍有有影响里的家族有八个彭、田、向、覃、龙、石、麻、隆。此八大家族。
贺龙是哪个民族
本文2023-11-04 12:51:0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09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