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全作文600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3收藏

大全作文600字,第1张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大全作文600字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全作文600字 篇1

 我们学校10月30日下午放假,回家后吃了一点饭。听爸爸说:“我们要山西旅游!”我以为是坐飞机去,结果是开车去。我们在米脂住了一晚上,第二天中午到了绵山。我爸爸找了以为导游,导游给我们介绍了绵山的风景。那里有山山水水,还有很多动物。动物园里有猴子,狮子,蟒蛇,鳄鱼,水牛,老虎,鹿,甲鱼等等。

 我还看见有唐代诗人李白的雕像。他看着一本书,手里拿着一瓶酒。当时我想他真不愧是个诗人啊!到处都是他的塑像。

 我还看见五龙瀑布。前面两条龙,后面两条龙,中间一条龙。它们嘴里都喷着水,正在我们看得很入迷的时候,奶奶说她很累。想去平遥古城看看。去了平遥古城以后,风景一点也不好。我和爸爸进了一个古代的金库。还有很多古代的房子,外面围着城墙。听说古时候打仗的时候敌人进不来。要进也得从大门进去,我觉得这里一点儿也不好玩。还不如在绵山住一晚上呢!听说绵山有三百多种景点。我们才去了几个景点,有点遗憾。

 晚上姨奶奶要去太原市里住。但我们想去乔家大院看看,还有王家大院。但是姨奶奶不想去,她想去太原我们也没办法。只好跟着去了。

 到了太原晚上10点多钟,住在太原的交通大厦。第二天早上吃完早点就去买衣服。直到中午 一件衣服都没买上,我的肚子很饿了。我就去吃必胜客。我们吃完姨奶奶要回鄂尔多斯,因为她的儿子10月3号下午上课,所以着急地回去 。可是我们一家人不想回去,去了代县。代县有我的大爷爷,大爷爷很疼爱我,我们在大爷爷家住了一晚上。第二天起来就踏上了往回走的路。路上的车太多,堵了一天车,到了第二天中午才回来。这一次旅游真没玩好。

大全作文600字 篇2

 是书,演绎了华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是书,造就了中华人民的幸福生活;是书,改变了我——一个懒惰,游手好闲的人。

 以前的我,因为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里,不愁吃,不愁穿,过着“公主”般的生活,所有一切事情都是父母,老师,长辈帮我做好的,让我养成了一种惰性。我清楚的记得,在我上小学三年级时,我刚起床,妈妈就把衣服送到了我的床前,并帮我一件件地穿好。之后,才千叮咛万嘱咐地离开。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妈妈少拿了一双袜子,便大声喊道:“妈,我的袜子呢!”“哦,来了!”妈妈像店小二一样随呼随到,根本用不着我亲自动手。该吃早饭了,我只需施展一下“狮吼功”,一顿热气腾腾的早饭就“出炉”了。随后,妈妈又用“专车”送我上学……就这样懒散的过了一天又一天,我的心理便产生了一种很强的依赖性。但当我读了《鲁宾逊漂流记》这本书后,鲁滨逊那种强大的自理能力把我折服了。因为鲁滨逊当初是一个人上孤岛的,没有衣服、食物、生活用品。在巨大的困难面前,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以顽强的毅力生存了下来,足以使我佩服地五体投地。因为我连碗筷都不会洗,更别谈要自己生存了。

 读完《鲁宾逊漂流记》后,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向鲁宾逊学习,成为一个勤劳的人。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这种事可不是耍耍嘴皮子就行的呀!于是,在接下来的几个寒暑假里,我都坚持每天洗一次碗,以此来让我变成一个勤劳的人。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的我已不是以前一如既往的`“小公主”了,变成了一个乐于劳动的人。现在,我不仅会洗碗筷,还会做许多家务,帮妈妈分担了很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的一点不错。书改变了我们,让我们进步。古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让我们从懒惰变得勤劳,从丑陋变得美丽。

大全作文600字 篇3

 在我亲身体验了一件事后,我真正明白了生命的含义。

 那是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太阳似乎想把人烤焦,我养的仓鼠也热得受不了了,其中一只趁我给他们喂食之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我手边溜走。我找了大半天也没找到,心想:反正它饿了也会回家,何必多费工夫找呢?于是,我若无其事地干起了其它事。可三天过去了,仓鼠仍不见踪影,我开始着急了。以前也没出走这么长时间啊?是不是——我不敢再往下想,只好绞尽脑汁,把能想到的一切办法一股脑儿的全用上了,可仍不见成效。就在我束手无策时,墙角的购物袋里有了动静。什么东西?莫非是——我满怀希望地走到袋前,不出我所料,仓鼠果然在里面。“小东西,我可找到你了!”正当我伸手抓他时,一个“邪恶”的念头在我脑子里一闪而过:为何不饿饿它,让它得到一些教训呢?我站在一旁,静静地看他怎么逃生。接下来的景象让我惊呆了:他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用它那锋利的爪子勾住袋子,可又掉了下去,但它并不气馁,继续向上,饥饿的它努力地一步一步往上,可又掉了下来,他在下面休息了一会儿,仿佛在说:“我能行,我是最棒的!”然后,他又继续向上,又掉下来,这样屡爬屡掉,屡掉屡爬,在经过了几十次的努力下,终于爬出了那个袋子。是什么让它有如此大的力量,足够让它爬出那个比他高十几倍的袋子呢?是求生的欲望!

 生命就是这样,就是在逆境中不断奋斗,不断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是在这个炎热的星期二,顽强的仓鼠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大全作文600字 篇4

 我经历很多有趣的事,其中最有趣的还要数去世博园参观。那天,我和妈妈、妹妹很早就起床,通过安检后我们就来到了世博园区,那儿可真大啊!我们简直不知道去哪儿参观了,周围都是漂亮的展馆,一下子我就看到那红红火火像中国结的中国馆,我真想一下子就到里面去看看,可是它在黄浦江东,所以我们只好耐着性子,先看附近的展馆。

 外形奇特的中国企业联合馆,首先就把我们吸引住了,因为它由许多灯管组成,当观众一起拍手时,灯光的颜色会随着声音的大小变幻着不同的颜色,原来声音也能产生如此神奇的力量。在那儿我看到了我最喜欢的机器人正在搬东西,还看到厨房机器人正在做饭,我还品尝了它做的饭菜,真香啊!

 在国家电网馆我感受到了魔方的神奇,还知道我们随意挥一挥手都能产生很大的能量,它可以使风车发电。城市足迹馆更使我们流连忘返,在那儿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城市的发展变化,也看到了其它国家城市的变迁,居然还看到了古代的特洛伊木马,让我兴奋不已。

 晚上,世博园内灯光异彩,石油馆更是金碧辉煌,可是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所以我们只好忍痛割爱了,因为我们有中国馆的预约卷,所以我们很快就乘电梯来到了里面,在那儿我看到了著名的《清明上河图》,有四百多米长,上面的人物还是活动的,栩栩如生呢!坐上寻觅之旅的不火车,我看到了古代的各式各样的桥,我真佩服中国人民的智慧。

 时间过得真快啊,不知不觉已晚上十点多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的离开中国馆,也离开了世博园,这次参观让我很开心,也让我懂得了很多的知识,我知道城市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但我们需要掌握更先进的技术,才能使未来的城市更漂亮。

(兀突)也作乌涂。①既不凉也不热:兀突水。②不干脆:你怎么总是干兀突事?(兀秃)也作乌涂。①水不凉不热。②不爽利:不干脆。

编辑本段更多信息

关于“兀”字的更多的信息

古文中的兀

兀,高而上平也。――《说文》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蜀山兀。――唐·杜牧《阿房宫赋》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天。――柳宗元《读书》

独立

焉有翡翠横肩,援琴合膝,而能兀焉自立者也?

现代文中的兀

(指事。从一,在人上。人头上一横,表示高平。本义:高耸特出的样子)

又如:兀岸(直耸挺拔);兀嵝(险峻)

光秃(如毛发)的

又如:兀首(头发脱落)

茫然无知

又如:兀兀陶陶(醉酒);兀楞楞(痴呆)

不够稳定

姓氏 

《百家姓》中没有兀姓,20世纪80年代汇载了全国5600多个姓氏的《贵姓何来》一书也没有兀姓,《辞海》、《辞源》、《新华字典》中,也没有“兀”作为姓氏的词条。

那么“兀”姓究竟来源何处?

1936年版《陕州志》卷五《族姓》里有这样的记载:“原店村兀氏为北魏安乐王元鉴之后。”

元鉴何许人也?他与陕县之“兀”姓到底有没有关系?其后人为何会姓“兀”呢?

要揭开这一谜底,还得从北魏说起。北魏又称拓跋魏、元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中央王朝,其创立者是鲜卑拓跋部的拓跋 。鲜卑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拓跋鲜卑最初生活在蒙古草原东北部大兴安岭北段的嘎仙洞一带,后渐南迁至蒙古草原,以“射猎为业”,靠游牧为生。公元4世纪初,拓跋 的先人在今山西北部、内蒙古等地建立代国,后为前秦苻坚所灭。淝水之战后,拓跋 于公元386年重建代国称王,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拓跋 即道武帝。公元398年,拓跋 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经过拓跋 的“艰苦创业、进兵中原”,明元帝拓跋嗣的“隆基固本、内和外辑”和太武帝拓跋焘的“雄才大略、连年征战”,北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统一了黄河流域。

公元471年,北魏献文帝长子拓跋宏即位,是为孝文帝。孝文帝是北魏历史上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被史学家称为“中国历史上向着进步的勇敢的民族改革家”。孝文帝在位29年,他建设平城,倡明礼乐,督课农桑,修治大道,整治政风,广开言路。公元493年,为巩固对中原的统治,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6年,孝文帝提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遂下诏北魏皇族改姓元氏,其余所有鲜卑人也都改了姓氏。“迁都”、“改姓”两项重要改革措施不仅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也加快了北魏经济社会的发展。

元鉴,字长文。其祖父拓跋长乐为文成帝次子,孝文帝时被封为安乐王,孝明帝时元鉴袭安乐王爵位,初为秘书监(掌图书经籍,从二品)。元鉴文韬武略,骁勇善战,曾为北魏王朝立下汗马功劳,但由于其对当政者心存不满,最终成为朝廷的叛臣。

《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一卷记载,公元526年9月,北魏宗室广阴王元深、章武王元融被河北起义军葛荣俘斩。公元527年7月,孝明帝元诩诏令元鉴任相州(治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刺史、北讨大都督,兼尚书左仆射和北道行台尚书令,与北道都督裴衍共赴信都(今河北冀州市)讨葛荣。元鉴“幸魏多故,阴有异志”,“潜图叛逆”,裴衍“觉其有异”,遂密表上奏朝廷。8月,元鉴部下别将嵇宗“驰驿告变”,元鉴“据邺反”。孝明帝即诏令裴衍与都督源子邕、李神轨等合围邺城。8月17日邺城破,元鉴被斩,首级被传送至洛阳。

元鉴死后7年,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代替。统治中国北方达一个半世纪的北魏王朝彻底走出了历史舞台。

唐《元和姓纂》载:“兀,后魏改安乐王为兀氏。”

宋郑樵《通志》卷二十五《氏族略》载:“十三曰以凶德为氏,十四曰以吉德为氏。此不论官爵,唯以善恶显著者为之。后魏安乐王元鉴为同姓,故改元为兀。”

这是史籍中有关改元姓为兀姓的确切记载。可见兀姓确实由元而来,而且是因为安乐王元鉴之故而改的。

北魏立国以来,刑法严峻,被处以死刑者极多,特别是对于谋反者要实行族诛,甚至其子孙虽养于外族人家中,也要“追还就戳”。公元452年(北魏兴安元年),文成帝准大臣源贺上奏,“宽宥死囚”,改死刑为戍边,并不再诛杀族人。因此,元鉴被斩首,而其族人未被诛杀。但孝明帝元诩以为元为国姓,元鉴以谋反绝其藉,不得姓元,乃“诏改其元氏”。于是,元鉴的家人只有从京城洛阳迁往附近州县避难,并改了元姓。

据传元鉴被杀前嘱其长子元览:“吾死后汝即改姓兀氏,永不得复姓。”窃以为,元鉴之所以让其后人改元为兀,一方面是暗示元去头为兀,让后代铭记祖先杀头之恨;另一方面也在激励后人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以求东山再起。《辞海》中“兀”字有“兀鲁思”的词条,是蒙古语“领地”、“国家”的意思。作为北魏王朝掌管图书经籍的秘书监,元鉴选择“兀”字作为其后人的姓氏可谓煞费苦心。

元览最终改名兀览,在金水河畔安家置业,几代人后遂为村落。因兀览后人在村中经商开店,同时也是为了纪念元氏祖宗,村名就取元之谐音“袁”,称为袁店村。宋代石佛龛“大宋国陕州陕县曲泉乡大成保袁店村”石刻,现在还较为完好地保存在陕县文化馆内,证明原店村原来名为袁店村。

经过近1500年的风风雨雨,现在的兀氏族人已发展到7000多人。除了陕县原店镇原店村和大营镇兀家洼村的5000多兀姓人口外,另外还有两支比较重要的兀姓聚居地,一支在陕西省蓝田县 湖镇的兀家岩村,该村有家谱记载:明朝天顺三年,因黄河决口、蝗虫蔽日,民不聊生,原店村有名叫兀从益的与妻徐云翠担挑4个儿子从陕州逃荒到此,至今已有1000余口人;另外一支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的西桥村,据载该村兀氏是明朝初年因躲避兵荒迁去的,现有70余户350余人。

从公元527年到现在,兀姓族人已在陕县繁衍生息了1478个年头,其间也出现过几位载入典册的名人,均为原店村人。其中一个叫兀礼夫,清道光年间人,官至布政司(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官员)。据载,道光十二年,做了布政司的兀礼夫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建成了规模庞大的兀家寨。据传兀家寨之规模、奢华及精雅,可与山西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相媲美。至今在原店村仍保存一四合院,被当地人称作“兀家大院”。

在一个深秋的阴雨天,我和几位朋友慕名来到原店村,沿着洒满黄叶的金水河向南,穿过一处陇海铁路桥再折向东几十米,便到了“兀家大院”。

推开那扇厚重的木质大门往里看去,不得不承认,虽然这里的一切都已老旧,但宅院的建筑布局、结构以及砖雕、石雕、木雕、彩画等都有着相当的水准。现存的“兀家大院”分东、西两院,西院为主院,占地1000余平方米,如果俯视,其整体格局呈繁体“喜”字。东院现已废弃,西院还有一户兀姓人家和一户张姓人家居住。西院的建筑布局为典型的二进四合院,进门有影壁墙,前面是大门厅,穿过二门楼与门厅正对的是正房,东西两侧是厢房,厢房和门厅中间有相对的耳房。

迎门的影壁墙上有一幅名曰“百鸟朝凤”的砖雕作品,“兀家大院”也因此又被称为“百鸟朝凤”院。历经百年的岁月沧桑,原来的青砖影壁已呈土**,但仍以其意趣盎然、繁复华丽的构图和细腻圆熟的刀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影壁墙高约5米,由正中央一只被百花簇拥的凤鸟和周围花枝丛中数十只鸟儿组成。中间的凤鸟体态轻盈、高雅大度,做展翅欲飞状,只可惜鸟头已不知去向。周围的数十只鸟儿点缀在二十几个花枝缠绕的小方格内,这些鸟儿或栖或飞或鸣或两相取悦,无不栩栩如生,娇俏动人。传说由于砖雕图案上的花鸟形象太逼真,竟在影壁墙建好的当晚引来群鸟在院内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使得主人和邻居无法入眠,主人一气之下命人把正中央那只凤鸟头打掉,大院才恢复了宁静。

过影壁墙右拐可进入门厅,门厅建筑是整座四合院中最为考究的,采用框架式结构,即先立木质框架,后进行墙体修建,框架与墙体相互独立,亦即“墙倒屋不塌”的建筑风格。据现在的屋主、68岁的兀长茂老人介绍,原来的门厅共有相通的5间约150平方米,现在被他们用土墙分割,堆放家什杂物。站在一堆杂物中抬头看去,只见屋顶的椽、檩、梁等呈深红色,看上去稳重润泽。最吸引人目光的是横梁上的那些木雕彩绘,雕工的繁冗细腻自不必说,即便是那些莲花造型的彩绘,或粉或绿或黄或白,至今看上去依然艳丽夺目。

门厅与正房南北相对,正房原为5间,现存3间,如今已废弃。正房前面是东西对称的厢房各4间,这就是西院的内院,外院与内院由一造型别致的小门楼隔开,为二门楼。二门楼也算是兀家大院建筑艺术的精彩之笔,上面的木雕作品极尽繁复精雅之能事,只是经多年风化,现已有些摇摇欲坠。西院的正房、厢房、耳房全部是两层阁楼式房屋,房内铺设的楼板至今仍能承载重物,屋前都有廊檐,屋的高度依次降低,屋顶及过廊的拐角处镶嵌有不同的木质彩色图案纹饰。

站在兀家大院门口,兀长茂老人指着一路之隔的陇海铁路说,修铁路前,兀家寨的正院还在,为一处五进院,因为修铁路被扒掉了。现存的兀家大院,充其量只是当年兀家寨的一个“家眷院”。如今,大院还经常会迎来一批批前来参观的客人。是啊,即使繁华落尽,风流亦被雨打风吹去,那些一路走来的曾经鲜活生动的生命与艺术的气息,也会吸引许多如我一样的游客,在一个偶然的日子,在兀家大院作一次短暂的驻足。

1 老街

文/晴岚(宁夏)

青石条铺就的街道上,依然印着那远去朝代遗留的脚步,风马旗上的铺号像正向时间的纵深滑落的流星,让人忽而就有了转身即逝的遗憾。

为了述说这古老的巷道,整个周村的铺面都在塌陷,现代化的楼宇红墙,更加退后了一截。而那些失色的青砖,苍白的唇间究竟隐匿了多少轮回的沧桑?谁,又可以想象……

当我的渺小侧身,曳过狭长,狭长又幽深的老街石砖,我敢打赌,有老街压阵的人间,这一派繁华,繁荣,繁盛会一直延续,会让游人读懂 : 历史如辄,朝阳如花,花开年年,年年有新艳。

杨家大染坊依然风光。染缸旧了,染缸内的颜料没有旧,中国式旗袍的东方魅力没有旧,无论谁走过大染坊,必定止步,回眸。乔家大院里,地窖、钱库完好的像是昨天才凿好的。紫檀木制的楼梯通往的地下藏金阁,傻了游人的眼。睹物思人,老庄主的匠心和智慧折服了多少今人的心扉。我感慨啊。我们的先祖,曾经探究的业道,商道,如此价值连城。

走进青石巷子,我麻木已久的心扉慢慢苏醒,苏醒。走进去,我不敢出声,我只听见自己心头的那一抹痴迷,慢慢浮出水面,在周村的沧桑里回旋、再回旋。捡起烙在岁月上门襟上的一瓣紫色檀香,串起琥珀盈彩的过往,一瓣花紧紧揣在胸口,在最贴近心脏的地方,像揣测我的体温那样揣测历史。

阳光普照,大地上浅夏的热情天正在盛放。老街不老,青石板路引领我们沿着光阴的纹理寻找。寻找一首走散的唐诗,一曲离殇的宋词,亦或是元明清的杂曲,和一条打通智慧的商道……

刘一君赏析读晴岚的散文诗,总有一股凛冽之气抵达心境,让人感受到一种强劲的冲击力逼向灵魂深处。《老街》一诗,贯显老道的语言和笔力:“青石条铺就的街道上,依然印着那远去朝代遗留的脚步”、“历史如辄,朝阳如花”、“走进青石巷子,我麻木已久的心扉慢慢苏醒,苏醒”、“老街不老,青石板路引领我们沿着光阴的纹理寻找”,作者通过起承转合及一系列修辞手法,将“老”传递得淋漓尽致,青条石、青砖,风马旗、大染坊,紫檀木、藏金阁,这些苍古的元素,串联演绎了老街的历史,由此深挖细掘,揭示出“老”字背后的“道”,提升了老街的厚重感,延长了老街的引申义。读之,意味深长。

2老街

文/高洪刚(山东临朐)

故乡的老街,就像一部**,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那窄窄的小街,堆满了我们儿童时期的笑声。

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晚上不敢回屋里,等爸爸妈妈从田地里回来。

老街是土街,下大雨的时候就成了一条河,我们在河里行走,多像河里的小鱼。

老街把整个村庄的每间房屋都连在一起,就像亲人朋友一般。

老街是一首歌,唱响在我的记忆里,唱响在我的心中。

晴岚赏析: 作者展示给读者的《老街》,是作者的童年生活体验,是记忆深处的一部经典影片。影片中的种种情节历历在目,你比如:无忧无虑的生活,孩童时期的两小无猜,幼小内心的恐惧,乡村生活的艰辛和隐藏其间的乐趣,邻里之间的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生活……往昔的乡村生活只剩下回忆珍藏在心间,农村生活是时代的烙印,其价值不在于时间长短,珍贵之处在于它是贫乏经济状况下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代表之一,老街正因经历过其中的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才更让人刻骨铭心,唇齿莫忘,值得用一生不断回响。作者的这章语言表达通俗精炼,设喻全篇,情感真挚,是一篇乡情乡愁之作,如果文章内容上再充实一点会更好。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国庆佳节期间,我们乘坐旅游团包机,从滨城大连飞往西北高原。航程只一小时客机就徐徐降落太原机场,瞬间我们就来到了“东有太行,西有吕梁”的山西省境内。我们是第一次踏上这块陌生的土地,伴随着旅游过程才日渐对它有所了解和认识。

感受山西的魅力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国庆佳节期间,我们乘坐旅游团包机,从滨城大连飞往西北高原。航程只一小时客机就徐徐降落太原机场,瞬间我们就来到了“东有太行,西有吕梁”的山西省境内。我们是第一次踏上这块陌生的土地,伴随着旅游过程才日渐对它有所了解和认识。

山西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缘,因地处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它东立千里太行巍峨屏障,西伏吕梁缠绕汹涌九曲黄河天堑,北临内蒙古苍茫塞外大漠,南踞汾河两岸富饶原野沃土。这一方夹峙于黄河峡谷和太行丛山之间呈桑叶形的沃土,山河壮丽,风光无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九曲十八弯的黄河水,古老的黄土地孕育了山西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建筑文化、商业文化、装饰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和佛教文化。山西竟有这么丰厚的文化底蕴,不来旅游是难以想像到的。无怪乎有人戏言,到山西旅游脚一落地就踩着文化了。这句戏言也并非夸饰,我们到这里来旅游方知确实如此。山西从北到南,都是文化的锦绣相联结——晋北五台山佛国圣域的佛教文化,晋中晋商院落群的民俗文化,晋南洪洞大槐树的根祖文化。山西既有古代遗址,佛教圣地,又有众多的革命史迹,人文景观星罗棋布。风光秀丽的北岳恒山,景色如画的武当山,排山倒海的黄河壶口瀑布……自然景观也引人入胜。真是走进山西,才见别有天地。我们这次山西的旅游观光,仅仅去了晋中与晋北的一部分景区,但也初次看到了山西的“庐山真面目”。我们先后游览了豪华气派的乔家大院、气势恢宏的平遥古城、高耸险峻的雁门关、惊险奇绝的悬空寺、巍峨壮观的云岗石窟、规模宏大的五台山佛教圣地等,都在脑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无论听导游讲解,还是实地观看景物,都使我们沉浸在历史的文化的氛围之中,经受了一次悠久历史文化的熏陶。在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零距离接触时,耳闻目睹其历史兴衰与现实状貌,我们思维凝结在久远而深邃的历史天空。祖先巧夺天工的非凡创造力,英勇悲壮抗击入侵敌寇的爱国精神,晋商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智慧和辉煌业绩,都使我们深感震惊和喟叹!

华夏文明“地上看山西”

我们刚到山西,当地导游就向我们介绍说:“中华五千年文化,地上看山西,地下看陕西。”这一语破的是我们首次耳闻,说明创造中华民族文明,山西与陕西是紧密相连而又具有悠久历史。并且,山西的历史文化是留在地面上可见的。

我们先从历史上看山西,究竟是怎样一个地方?山西的历史告诉我们: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与晋商文化,使山西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据说(说法之一),山西的南部有座中条山,陕西的东部有西岳华山,二者相结合就构成“中华”之名的由来。山西更是一个创造历史、创造记录的地方。据记载,早在100多万年前,我们祖先传说中的华夏始祖炎帝和黄帝,都曾来到山西这片土地上劳动创造,劈山治水,耕种培育谷物,并创造了中原一系列古老文化,演绎出了诸多神话传奇,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中国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流传的古代神话很丰富,山西也是古代神话的发源地。传说中的三位圣贤尧、舜、禹,都曾先后在晋南建立自己的国都。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就在晋南、豫西一带。秦、汉、魏、晋时代,山西一直是屏蔽京畿的战略要塞。隋唐五代时期,太原是唐朝的北都。北宋时,山西是宋辽争夺的主要地区。明初,明王朝数次组织大规模人口迁移,使山西人从“洪洞大槐树”下走向全国。到了清代,晋商称雄商界200年,山西票号遍布大江南北,开创了中国近代银行业之先河,名震华夏。

在人类漫长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山西演绎过一幕幕惊天动地的英雄史剧,同时也造就了一个个光耀古今的历史人物。在英雄史剧方面,山西古今都发生过很有影响的历史事件。山西位于黄土高原之上,是一个整体隆起两侧为山地,中间地凹为一列串珠盆地。主要有太行山、恒山、五台山、太岳山、中条山、吕梁山等群山连绵起伏;大同、忻县、太原、临汾、运城、长治等盆地南北串珠。古时,有一个皇帝出语惊人:“夺天下,先夺山西;夺山西,必夺天下。”可见,山西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西汉王朝一代英主刘邦,御驾亲征曾率30万大军长驱直入,在山西横扫千军挡住了匈奴马踏中原的铁蹄。李渊父子从太原起兵,夺取长安,后来李世民登基建立大唐王朝。大同雁门关始建于唐初为防突厥侵扰,是塞外通往中原的关口。北宋时,抗辽名将杨继业率领全家长期驻守雁门关,满门忠烈抗击入侵敌寇,留下了可歌可泣又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穆桂英是世代人们传诵的巾帼英雄。代县杨家祠堂,就是为纪念宋代抗辽名将杨继业父子而建于元代。古代、现代的许多战争,都曾发生在雁门关地域。抗日战争时期,林彪、聂荣臻领导八路军115师的平型关歼灭战;贺龙、关向应领导八路军120师的雁门关伏击战;刘伯承、邓小平领导八路军129师的火烧阳明堡机场,都发生在雁门关周围,给侵略中国的日本鬼子以沉重打击。我们登上雁门关城楼远眺,关下数隘连体,路径蜿蜒崎岖,残留风化的土长城,是留存今天的古战场战火痕迹;近看雁门关左右两座山峰对峙,形似一座大门矗立最高处,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雁门关地势高险,大雁过往只能从城门洞穿过,故而得名。这就不难理解,古今许多战争发生在雁门关地域的原因。在历史人物方面,山西曾涌现颇具影响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和文学艺术家。有人说“山西是个出名人的地方”,这是名副其实的。春秋时的晋文公重耳、介子推;战国时的廉颇、荀况;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三国武圣关羽、大将张辽;唐代中国第一女皇武则天、名相狄仁杰;诗人王勃、王之焕、王昌龄、王维、白居易、柳宋元;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抗辽名将杨继业、巾帼英雄穆桂英;金元时文学家元好问、大戏剧家关汉卿;明清时文学家罗贯中… 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山西创造的历史,古今出现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多散见于各类书籍之中。这次来山西旅游观光,我们比较集中地了解山西的历史,特别是其中从未闻知的内容,不走进山西是无法知晓的,这的确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我们再从“地上看山西”,究竟留存哪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华夏文明?古代已随时间消逝久远,历史却凝结在黄土地上,在中国创造了一系列记录。据统计,目前山西仅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址,现已发现有255处,占全国同类遗址总数一半以上;现存地面文物35000处,居全国之首;其中现存元代以前的木质结构建筑450余处,尤其辽金以前的建筑,占全国同期同类建筑的70%;现存寺观和墓葬壁画2400多平方米,居全国之最。五台山佛教圣地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中,南禅寺、佛光寺大殿是全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质结构建筑;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全国最古老的木塔;恒山悬空寺是北魏的木质结构建筑;以及保存众多彩塑人物形象的晋祠古建筑群,绚丽多彩的永乐宫壁画等。山西的寺庙、塔、壁画、不仅数量多,历史悠久,而且造诣极高。还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平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石窟三圣”之一的大同云岗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被称为中国“武庙之冠”的解州关帝庙;晋商的乔、渠、曹、王四个家族大院建筑群等。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山西留存在地面上的历史文化遗址,无论木质或石材的建筑,都是华夏文明的历史见证,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积淀的里程碑。华夏文明在山西大地上林林总总,数不胜数,历经几千年风风雨雨留存到今天,这是祖先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瑰宝,是在世界上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可以说,山西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一个缩影,我们从中一鳞半爪领略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晋商的大院文化

从太原市向南行车1小时,到达中原历史名城祁县。我们到东观镇乔家堡村,去参观晋中富商的乔家大院。

公元1755年,乔家大院建于乔家堡村正中。从外观上看三面临街,大院四周是全封闭高达10米的砖墙,墙上有垛口、更楼、眺阁,形似一个城堡。走入城门洞式的大门,是一条石铺通道,通道两侧南北分列6个大院,19个小院,300余间房屋,装饰的富丽堂皇,彩绘和木雕、石雕、砖雕的三雕艺术精美绝伦。并且,内藏之物有千余件,其中还有慈禧太后赏赐的。那是当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仓皇出逃西奔路过山西,乔家捐银10万两。后来,慈禧太后回到北京,不忘她在危难之时的乔家相助,赏赐两件国宝——犀牛望月的大圆镜和九龙雕刻夹画罩南非乌木的吊灯一对。我们在这两件国宝前伫立观看,虽经百余年沧桑业已陈旧,却至今保存完好。想那时乔家的雄厚财力,慈禧西逃时的困厄处境,以及后来向西方列强卑躬屈膝,签定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两件国宝,也为那段中华民族的耻辱历史提供了一个佐证。参观这座豪华气派的乔家大院,我们联想当年大院主人是何等富有。这是乔家第三代传人、全国赫赫有名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府邸。乔致庸原是一个农民,他为了改变贫穷生活,离开黄土地走西口,以卖豆腐为生计开始创业,后来又主要经营粮、钱、当等行业。在国内尤其是北方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乔家开设的生意商号。财力逐年聚增,从而富甲天下。乔家从清代乾隆初年创业,经商辉煌五代,到乔致庸时是乔家富商达到极盛。从嘉庆、道光、咸丰到同治经历四代皇朝的80年间,其财力和影响在国内商界是举足轻重的。乔家成为誉满华夏的著名商家,乔致庸则是山西人经商致富的典型代表。到了20世纪40年代,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打击下,终于衰败。乔家的兴衰,历时长达200余年之久。

山西有6个大院——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太谷县曹家大院、灵石县王家大院,原国民党要员、中国四大财阀之一——孔祥熙的宅院和晋中市常家花园,统称为晋中大院。我们参观的乔家大院,仅是其中较小的一个,而大的有它数倍。这些大院都互不雷同,布局构思各具特色。大院的民宅建筑物,是晋商文化的展示,构成了晋商的大院文化。晋商的大院建筑物,是高水平的建筑艺术精品,也是商业文化的精品,更是建筑文化、商业文化、民俗文化、装饰文化的完美结合。这反映了那时建筑设计者的高超水平,当地建筑业的高水平,并体现出了大院主人对建筑的艺术追求。我们走进乔家大院,看到大院套小院,院中有院,却又各不相同。在北面的大院还有个大花园,鲜花绿树、假山亭子布满整个空间。乔家大院这样的布局,是在中国传统四合院式基础上的新颖构思,体现那个历史阶段的建筑文化。建筑物上的彩绘、装饰和石、木、砖的雕刻艺术,反映出当地民间艺术家与雕刻匠的高超艺术水平,又体现了当时时代的商业文化、装饰文化流行新潮、中国民俗文化和当地民俗民风。乔家大院是一座造型宏伟的民居建筑群,反映和代表了封建大家族的居住形式,集中体现出中国北方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又充分展示出具有山西特色晋商的大院文化,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晋商的大院文化,无疑是山西人商海搏击多年取得辉煌成果的体现。山西人在中国经商最早又多,人们戏说:“一块石头砸下去,十个就有八、九个是山西人经商。”那么,山西人为什么放弃仕途追求而热衷于商海呢?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从国家社会背景来说,明朝建立后,为防御外敌入侵设立边关重镇,需要有人运送粮食、盐等生活必需品。山西地理位置靠近边防,为人们的经商提供了先机。从个人生活来说,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艰辛,追求仕途有很大风险,唯有经商致富才能改变个人命运。于是“学而优则商”,就成为人们的努力方向,追求个人致富是奋斗目标,从而形成山西人从商好贾风气。但是,山西人也懂得文化知识的重要,商人们也要自己的后代去读书学习。然而,读书的目的不是追求功名,而是要为经商服务。这是山西人离开黄土地去经商的观念转变后,有别于其它地方人们的新意识。晋中人认识到文化素质在经商中的重要作用,选拔优秀人才去商海搏击,一代又一代逐渐形成,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儒商群体。这是晋商在商界称雄数百年,建构大院文化的基础和根源。民间曾流传这样的话:“河南人有钱穿缎绸,山西人有钱去盖楼。”在山西人眼里,高楼大院是一个体面人家。因此,有钱首先要建房。因此,由穷变富的一代代晋中富商建起了一幢幢豪宅大院,才有了今日山西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观赏。尤其,著名**导演张艺谋选中乔家大院作为拍摄景地,制作出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更使中国山西这座民居建筑群,蜚声海内外。我们一走进乔家大院,就看见通道南侧墙上《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大幅**海报,到处都挂着大红灯笼,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宛如重现了昔日乔家的生活景象,进入**的情景之中,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历史感。

中国最早的金融中心和第一个私家银行

从乔家大院向南行车半小时,到达晋中市境内的平遥古城。这是一座具有4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四座古城(西安、荆州、平遥、兴城)之一,也是国内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墙始建于2800多年前的西周,高10米厚5 米。整个古城池呈方形,四周各有一座角楼,3000个垛口,观敌楼72座。据说按孔子弟子3000,贤人72的数字修筑。城门6座上筑城门楼,门外有瓮城,墙外有深、宽4米的护城河。我们从古城西门走进,导游引领首先登上城门楼。站在城门楼上观望全城,仿佛一座高大威严的古堡。瓮城上依然保留有多门古代护城大炮,炮口对准城外。我们站在古炮台前遐想,当年古城备有相当的防御力量。城内有大量清朝末年建筑的民居、寺庙、商铺等,严谨多变的住宅布局,精美古朴的建筑工艺,反映了清代的建筑艺术水平。城内是4条大街、8条小街、72个巷道构成的格局。有保存完好四合院3700余处,其中价值较高的有400余处。我们走下城门楼来到明清一条街上,这是古城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时期建筑的一条街。街道两旁,商业店铺鳞次栉比;街上行人,南来北往熙熙攘攘,一派国泰民安的繁荣景象。我们走在街上欣赏古香古色的商家店铺,琳琅满目的出售商品,还有那富有书法韵味的古招牌,古题额,特别是远远望去雄踞全城的18米多高的古市楼,仿佛回到了明清时代的平遥古城之中。现在这条街既是商业街,又是名优特产品销售街。平遥是山西的文物大县,这里的文物市场很兴盛,还是古玩一条街。导游告诉我们:“平遥的特产是牛肉和推光漆器。”平遥牛肉早在明代中叶已闻名于世,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由于平遥地区的水质好,因而牛肉以肉嫩味美,风味独特而著称于世,被国家评为名牌产品,畅销国内外。推光漆光器是平遥县著名工艺名特产品,起源于唐代中叶,迄今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老艺人继承唐、宋以来年传统工艺,产品精良,现已畅销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对物美价廉的牛肉感兴趣,选购真空包装带回去;精美而价格不菲的推光漆器,因为携带不便,就很少有人问津了。

平遥古城,在18—19世纪的100多年间,它曾是天下财富的中心,票号林立,商贾云集,有“小北京”之称。清代中叶,票号从平遥兴起,至清朝末年达到极盛。平遥的明清一条街,是当时亚洲赫赫有名的金融中心。当时,全国有51家票号,山西有43家,平遥就占有22家。晋商曾一度执牛耳中国金融界,平遥则几乎占据了全国票号业的半壁江山。在晋商中,平遥人以他们的精明智慧,勇于开拓进取精神,致力于商业活动,努力聚积财富,打造自己的商业王国,在商界创造了极为辉煌的一页。明代谢肇涮的《五杂俎》中说:

“富室之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山西),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

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原以为在中国商业发达最早的地方,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来到山西才恍然大悟,他写《抢愧山西》中说:

“在山西最红火的年代,财富的中心并不在省会太原,而是在平遥、祁县和太谷。其中尤以平遥为最。”

那时的平遥、商号、票号林立,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白银声响,财源不断,财富与日俱增。银窖里堆满了银子,多的无法计算。可见,当年平遥是多么富足和昌盛。

游览平遥古城,除明清一条街,清代县衙印象深刻外,最使我们感到震惊的是日升昌票号。中国最早的银行出现在山西,这是我们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日升昌票号开设于清代道光4年(公元1824年),是清代著名票号,也是中国第一家票号,更是中国第一个私家银行。这是中国最早的银行设施,被称为中国银行业的“乡下祖父”。

日升昌票号座落于平遥古城的西大街上,临街房屋中间为通道,两边是店铺;院内三进院落,后面房屋是存放财物的地方。整体房屋布局精到巧妙,别具一格。我们先后观看了柜房、账房、信房、金库、票号中厅(江兑业务办理场所)等,都依然保留原样。墙上挂的诗文条屏,各种印章、汇票、信稿,横匾等实物,保存下来也不少。我们惊异山西人智慧的头脑,在中国开设第一个私家银行,并为其精明操作而叹服。票号的具体操作,在三个方面对现代人有启迪作用。首先,招收学徒有严格规定,重视人品和吃苦精神。其次,主人的俭朴作风,两间办公用房仅10多平方米的小小陋室,毫无奢华之处。再次,严格的管理。我们钦佩票号主人的胆识,他是中国最早的银行家,并为其一生勤苦做事、忠心为人而感慨。日升昌票号创始人雷履泰,是一位有胆有识的商业巨子。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从默默无闻到偶然被人赏识,再到成就大事,历经曲折坎坷。他年幼时父亲早丧,家中生活窘迫,放弃了读书机会,来到平遥城内开始学徒生涯。他曾进过几家商号店铺,都未得到应有重视。后来又去一家做事,这是常人不愿去的地方,他的聪敏和能干,被人发现是个经商之才。于是,将他推荐到另一家做事,并委以重任。从此,他的命运发生了转机。他尽心尽责,勤谨做事,从分号执事、领班,做到总号大掌柜的位置,从基层一步步走上高层的领导岗位。他开设的日升昌票号在发展昌盛的109年间,创造出一个世纪的辉煌。在下面设立分号40余处,遍及全国20多个商埠、重镇。日升昌人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甚至还与国外来华银行发生业务往来。雷履泰作为中国第一家票号的创始人,创办中国第一个私家银行,他尽其毕生之力,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在中国金融发展史上,这一空前创举谱写出震古烁金的辉煌篇章。清朝末年,外国势力侵入,国内社会动乱,战事不断。随着银行业的兴起,票号逐渐被取代,便随之自行倒闭。日升昌票号的兴衰,同世上的任何事物一样,是时间进程中出现的历史必然。但是,出现开创中国近代银行业先河的日升昌票号——第一个私家银行;谱写划时代金融辉煌篇章的商业巨子——大名鼎鼎的雷履泰,都以无可置疑的事实证明,无论商业还是金融业,山西是在中国发达最早的。在中国近代史上,山西是开创商业、金融业的先驱。晋商的辉煌业绩,在中国商界树立了榜样。晋商兴衰的经验教训,为今天中国现代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对于繁荣经济和商业的国际交往具有现实意义。

面与醋的饮食特色

1,山东东平乔氏字辈:“家、冠、锡、允、秉、鸿、善、远、培、起、俊、业、吉”。

2,山东无棣大山乔氏字辈:"树、谱、序、宗、亲、本、源、昭、永、世、发、心、成、仕、进、皆、由、兹、推、致”。

3,河南商丘字辈:“宏而时永大,元世泽方正,懋(茂)德传家宝,同文庆国祥。立新维圣道,勤学继书香。积善声明广,宗儒统绪长。科普登崇峰,培才树英良。育人承功业,中华久远昌。

4,江苏睢宁一支乔字辈:“西 文 泽 宏 昌 祥 佳 定 康 安 帮”。

5,江苏高邮乔大庄:“方、松、宗、金、国、正、天、心、顺”。

6,江苏房山乔庄(库北)支字辈:“风 大 云 中 开 高 其 洪 光 寨”。

7,江苏新沂山后支乔氏字辈:“天廷伟,继增汉,万业建,满堂红”。

8,山东肥城乔氏字辈:“兴学明洪善 忠厚传家远”。

9,山东泗水乔氏字辈:“建允修尚志 元立友际长 景显仪维令 国运承续昌”。

10,山东荣成乔氏字辈:“廷聚文学昌辉茂克行邦山海通吉祥万年兆序礼”。

-乔姓

家念

家晴

家齐

家鸯

家彗

家朵

家芙

家菁

家紫

家娥

家允

家恒

家瑗

家科

家聆

家玟

家童

家泽

家名

家若

家辰

家益

家丰

家玥

家谷

家乔

家芳

家沄

家玮

家欣

家沛

家帆

家谊

家浩

家宝

家纭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感受山西的魅力作文。”国庆佳节期间,我们乘坐旅游团包机,从滨城大连飞往西北高原。航程只一小时客机就徐徐降落太原机场,瞬间我们就来到了“东有太行,西有吕梁”的山西省境内。我们是第一次踏上这块陌生的土地,伴随着旅游过程才日渐对它有所了解和认识。

  山西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缘,因地处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它东立千里太行巍峨屏障,西伏吕梁缠绕汹涌九曲黄河天堑,北临内蒙古苍茫塞外大漠,南踞汾河两岸富饶原野沃土。这一方夹峙于黄河峡谷和太行丛山之间呈桑叶形的沃土,山河壮丽,风光无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九曲十八弯的黄河水,古老的黄土地孕育了山西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建筑文化、商业文化、装饰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和佛教文化。山西竟有这么丰厚的文化底蕴,不来旅游是难以想像到的。无怪乎有人戏言,到山西旅游脚一落地就踩着文化了。这句戏言也并 作文 No1 http://wwwunjscom 原创作文非夸饰,我们到这里来旅游方知确实如此。山西从北到南,都是文化的锦绣相联结——晋北五台山佛国圣域的佛教文化,晋中晋商院落群的民俗文化,晋南洪洞大槐树的根祖文化。山西既有古代遗址,佛教圣地,又有众多的革命史迹,人文景观星罗棋布。风光秀丽的北岳恒山,景色如画的武当山,排山倒海的黄河壶口瀑布……自然景观也引人入胜。真是走进山西,才见别有天地。我们这次山西的旅游观光,仅仅去了晋中与晋北的一部分景区,但也初次看到了山西的“庐山真面目”。我们先后游览了豪华气派的乔家大院、气势恢宏的平遥古城、高耸险峻的雁门关、惊险奇绝的悬空寺、巍峨壮观的云岗石窟、规模宏大的五台山佛教圣地等,都在脑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无论听导游讲解,还是实地观看景物,都使我们沉浸在历史的文化的氛围之中,经受了一次悠久历史文化的熏陶。在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零距离接触时,耳闻目睹其历史兴衰与现实状貌,我们思维凝结在久远而深邃的历史天空。祖先巧夺天工的非凡创造力,英勇悲壮抗击入侵敌寇的爱国精神,晋商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智慧和辉煌业绩,都使我们深感震惊和喟叹!

  华夏文明“地上看山西”

  我们刚到山西,当地导游就向我们介绍说:“中华五千年文化,地上看山西,地下看陕西。”这一语破的是我们首次耳闻,说明创造中华民族文明,山西与陕西是紧密相连而又具有悠久历史。并且,山西的历史文化是留在地面上可见的。

  我们先从历史上看山西,究竟是怎样一个地方?山西的历史告诉我们: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与晋商文化,使山西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据说(说法之一),山西的南部有座中条山,陕西的东部有西岳华山,二者相结合就构成“中华”之名的由来。山西更是一个创造历史、创造记录的地方。据记载,早在100多万年前,我们祖先传说中的华夏始祖炎帝和黄帝,都曾来到山西这片土地上劳动创造,劈山治水,耕种培育谷物,并创造了中原一系列古老文化,演绎出了诸多神话传奇,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中国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流传的古代神话很丰富,山西也是古代神话的发源地。传说中的三位圣贤尧、舜、禹,都曾先后在晋南建立自己的国都。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就在晋南、豫西一带。秦、汉、魏、晋时代,山西一直是屏蔽京畿的战略要塞。隋唐五代时期,太原是唐朝的北都。北宋时,山西是宋辽争夺的主要地区。明初,明王朝数次组织大规模人口迁移,使山西人从“洪洞大槐树”下走向全国。到了清代,晋商称雄商界200年,山西票号遍布大江南北,开创了中国近代银行业之先河,名震华夏。

  在人类漫长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山西演绎过一幕幕惊天动地的英雄史剧,同时也造就了一个个光耀古今的历史人物。在英雄史剧方面,山西古今都发生过很有影响的历史事件。山西位于黄土高原之上,是一个整体隆起两侧为山地,中间地凹为一列串珠盆地。主要有太行山、恒山、五台山、太岳山、中条山、吕梁山等群山连绵起伏;大同、忻县、太原、临汾、运城、长治等盆地南北串珠。古时,有一个皇帝出语惊人:“夺天下,先夺山西;夺山西,必夺天下。”可见,山西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西汉王朝一代英主刘邦,御驾亲征曾率30万大军长驱直入,在山西横扫千军挡住了匈奴马踏中原的铁蹄。李渊父子从太原起兵,夺取长安,后来李世民登基建立大唐王朝。大同雁门关始建于唐初为防突厥侵扰,是塞外通往中原的关口。北宋时,抗辽名将杨继业率领全家长期驻守雁门关,满门忠烈抗击入侵敌寇,留下了可歌可泣又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穆桂英是世代人们传诵的巾帼英雄。代县杨家祠堂,就是为纪念宋代抗辽名将杨继业父子而建于元代。古代、现代的许多战争,都曾发生在雁门关地域。抗日战争时期,林彪、聂荣臻领导八路军115师的平型关歼灭战;贺龙、关向应领导八路军120师的雁门关伏击战;刘伯承、邓小平领导八路军129师的火烧阳明堡机场,都发生在雁门关周围,给侵略中国的日本鬼子以沉重打击。我们登上雁门关城楼远眺,关下数隘连体,路径蜿蜒崎岖,残留风化的土长城,是留存今天的古战场战火痕迹;近看雁门关左右两座山峰对峙,形似一座大门矗立最高处,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雁门关地势高险,大雁过往只能从城门洞穿过,故而得名。这就不难理解,古今许多战争发生在雁门关地域的原因。在历史人物方面,山西曾涌现颇具影响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和文学艺术家。有人说“山西是个出名人的地方”,这是名副其实的。春秋时的晋文公重耳、介子推;战国时的廉颇、荀况;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三国武圣关羽、大将张辽;唐代中国第一女皇武则天、名相狄仁杰;诗人王勃、王之焕、王昌龄、王维、白居易、柳宋元;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抗辽名将杨继业、巾帼英雄穆桂英;金元时文学家元好问、大戏剧家关汉卿;明清时文学家罗贯中…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山西创造的历史,古今出现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多散见于各类书籍之中。这次来山西旅游观光,我们比较集中地了解山西的历史,特别是其中从未闻知的内容,不走进山西是无法知晓的,这的确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我们再从“地上看山西”,究竟留存哪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华夏文明?古代已随时间消逝久远,历史却凝结在黄土地上,在中国创造了一系列记录。据统计,目前山西仅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址,现已发现有255处,占全国同类遗址总数一半以上;现存地面文物35000处,居全国之首;其中现存元代以前的木质结构建筑450余处,尤其辽金以前的建筑,占全国同期同类建筑的70%;现存寺观和墓葬壁画2400多平方米,居全国之最。五台山佛教圣地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中,南禅寺、佛光寺大殿是全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质结构建筑;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全国最古老的木塔;恒山悬空寺是北魏的木质结构建筑;以及保存众多彩塑人物形象的晋祠古建筑群,绚丽多彩的永乐宫壁画等。山西的寺庙、塔、壁画、不仅数量多,历史悠久,而且造诣极高。还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平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石窟三圣”之一的大同云岗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被称为中国“武庙之冠”的解州关帝庙;晋商的乔、渠、曹、王四个家族大院建筑群等。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山西留存在地面上的历史文化遗址,无论木质或石材的建筑,都是华夏文明的历史见证,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积淀的里程碑。华夏文明在山西大地上林林总总,数不胜数,历经几千年风风雨雨留存到今天,这是祖先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瑰宝,是在世界上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可以说,山西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一个缩影,我们从中一鳞半爪领略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晋商的大院文化

  从太原市向南行车1小时,到达中原历史名城祁县。我们到东观镇乔家堡村,去参观晋中富商的乔家大院。

  公元1755年,乔家大院建于乔家堡村正中。从外观上看三面临街,大院四周是全封闭高达10米的砖墙,墙上有垛口、更楼、眺阁,形似一个城堡。走入城门洞式的大门,是一条石铺通道,通道两侧南北分列6个大院,19个小院,300余间房屋,装饰的富丽堂皇,彩绘和木雕、石雕、砖雕的三雕艺术精美绝伦。并且,内藏之物有千余件,其中还有慈禧太后赏赐的。那是当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仓皇出逃西奔路过山西,乔家捐银10万两。后来,慈禧太后回到北京,不忘她在危难之时的乔家相助,赏赐两件国宝——犀牛望月的大圆镜和九龙雕刻夹画罩南非乌木的吊灯一对。我们在这两件国宝前伫立观看,虽经百余年沧桑业已陈旧,却至今保存完好。想那时乔家的雄厚财力,慈禧西逃时的困厄处境,以及后来向西方列强卑躬屈膝,签定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两件国宝,也为那段中华民族的耻辱历史提供了一个佐证。参观这座豪华气派的乔家大院,我们联想当年大院主人是何等富有。这是乔家第三代传人、全国赫赫有名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府邸。乔致庸原是一个农民,他为了改变贫穷生活,离开黄土地走西口,以卖豆腐为生计开始创业,后来又主要经营粮、钱、当等行业。在国内尤其是北方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乔家开设的生意商号。财力逐年聚增,从而富甲天下。乔家从清代乾隆初年创业,经商辉煌五代,到乔致庸时是乔家富商达到极盛。从嘉庆、道光、咸丰到同治经历四代皇朝的80年间,其财力和影响在国内商界是举足轻重的。乔家成为誉满华夏的著名商家,乔致庸则是山西人经商致富的典型代表。到了20世纪40年代,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打击下,终于衰败。乔家的兴衰,历时长达200余年之久。

  山西有6个大院——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太谷县曹家大院、灵石县王家大院,原国民党要员、中国四大财阀之一——孔祥熙的宅院和晋中市常家花园,统称为晋中大院。我们参观的乔家大院,仅是其中较小的一个,而大的有它数倍。这些大院都互不雷同,布局构思各具特色。大院的民宅建筑物,是晋商文化的展示,构成了晋商的大院文化。晋商的大院建筑物,是高水平的建筑艺术精品,也是商业文化的精品,更是建筑文化、商业文化、民俗文化、装饰文化的完美结合。这反映了那时建筑设计者的高超水平,当地建筑业的高水平,并体现出了大院主人对建筑的艺术追求。我们走进乔家大院,看到大院套小院,院中有院,却又各不相同。在北面的大院还有个大花园,鲜花绿树、假山亭子布满整个空间。乔家大院这样的布局,是在中国传统四合院式基础上的新颖构思,体现那个历史阶段的建筑文化。建筑物上的彩绘、装饰和石、木、砖的雕刻艺术,反映出当地民间艺术家与雕刻匠的高超艺术水平,又体现了当时时代的商业文化、装饰文化流行新潮、中国民俗文化和当地民俗民风。乔家大院是一座造型宏伟的民居建筑群,反映和代表了封建大家族的居住形式,集中体现出中国北方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又充分展示出具有山西特色晋商的大院文化,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晋商的大院文化,无疑是山西人商海搏击多年取得辉煌成果的体现。山西人在中国经商最早又多,人们戏说:“一块石头砸下去,十个就有八、九个是山西人经商。”那么,山西人为什么放弃仕途追求而热衷于商海呢?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从国家社会背景来说,明朝建立后,为防御外敌入侵设立边关重镇,需要有人运送粮食、盐等生活必需品。山西地理位置靠近边防,为人们的经商提供了先机。从个人生活来说,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艰辛,追求仕途有很大风险,唯有经商致富才能改变个人命运。于是“学而优则商”,就成为人们的努力方向,追求个人致富是奋斗目标,从而形成山西人从商好贾风气。但是,山西人也懂得文化知识的重要,商人们也要自己的后代去读书学习。然而,读书的目的不是追求功名,而是要为经商服务。这是山西人离开黄土地去经商的观念转变后,有别于其它地方人们的新意识。晋中人认识到文化素质在经商中的重要作用,选拔优秀人才去商海搏击,一代又一代逐渐形成,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儒商群体。这是晋商在商界称雄数百年,建构大院文化的基础和根源。民间曾流传这样的话:“河南人有钱穿缎绸,山西人有钱去盖楼。”在山西人眼里,高楼大院是一个体面人家。因此,有钱首先要建房。因此,由穷变富的一代代晋中富商建起了一幢幢豪宅大院,才有了今日山西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观赏。尤其,著名**导演张艺谋选中乔家大院作为拍摄景地,制作出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更使中国山西这座民居建筑群,蜚声海内外。我们一走进乔家大院,就看见通道南侧墙上《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大幅**海报,到处都挂着大红灯笼,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宛如重现了昔日乔家的生活景象,进入**的情景之中,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历史感。

  中国最早的金融中心和第一个私家银行

  从乔家大院向南行车半小时,到达晋中市境内的平遥古城,感受山西的魅力作文(http://1unjscom)。这是一座具有4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四座古城(西安、荆州、平遥、兴城)之一,也是国内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墙始建于2800多年前的西周,高10米厚5米。整个古城池呈方形,四周各有一座角楼,3000个垛口,观敌楼72座。据说按孔子弟子3000,贤人72的数字修筑。城门6座上筑城门楼,门外有瓮城,墙外有深、宽4米的护城河。我们从古城西门走进,导游引领首先登上城门楼。站在城门楼上观望全城,仿佛一座高大威严的古堡。瓮城上依然保留有多门古代护城大炮,炮口对准城外。我们站在古炮台前遐想,当年古城备有相当的防御力量。城内有大量清朝末年建筑的民居、寺庙、商铺等,严谨多变的住宅布局,精美古朴的建筑工艺,反映了清代的建筑艺术水平。城内是4条大街、8条小街、72个巷道构成的格局。有保存完好四合院3700余处,其中价值较高的有400余处。我们走下城门楼来到明清一条街上,这是古城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时期建筑的一条街。街道两旁,商业店铺鳞次栉比;街上行人,南来北往熙熙攘攘,一派国泰民安的繁荣景象。我们走在街上欣赏古香古色的商家店铺,琳琅满目的出售商品,还有那富有书法韵味的古招牌,古题

大全作文600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