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聊斋中《田七郎》的 译文,谢谢啦
武承休,是辽宁辽阳县人。他喜欢结交朋友,所交往的都是些知
名人物。一天夜里,梦见一个人告诉他说:“您的朋友遍天下,都是
滥交。惟有一人可以和您共患难,怎么反而不去结识呢?”武承休问
道:“他是谁呀?”那人说:“不就是田七郎吗?”武承休醒来感到
很奇怪。第二天早晨,他见到朋友们,就打听谁是田七郎。朋友中有
人认得田七郎是东村一个打猎的。武承休便寻访到田家,用马鞭子敲
门。不多时,有个人出来,年纪二十多岁,生得虎目蜂腰,戴着一顶
满是油污的便帽,穿着黑色的犊鼻裤,上面有很多白补丁。他拱手齐
眉问客人从哪里来。武承休说出自已的姓名;并假托路上不舒服,要
借间房子暂时休息一下。他打听谁是田七郎,七郎回答说:“我就
是。”于是引着武承休进了家门。
武承休见院内有几间破屋,用木岔支着墙壁。进了一间小屋,看
到一些虎皮、狼皮悬挂在柱子上,也没有板凳椅子可坐。七郎就地铺
虎皮代替座位。武承休和他谈起话来,听他的言语很朴实,非常喜欢
他。立即送给他一些银子,让他过日子用。七郎不接受,武承休硬是
给他。七郎接过银子去告诉母亲。不一会儿又拿回来还给了武承休,
坚决推辞不收。武承休强让了好多次,他还是不收。这时田母老态龙
钟地来到,很严厉地说:“老身只有这一个儿子,不想叫他侍奉贵
客!”武承休很羞惭地退了出来。
在回家的路上,武承休反复地想来思去,不明白其中的意思。恰
好随从的仆人在屋后听到了田母说的话,于是便告诉了他。起初,七
郎拿着银子去告知母亲,田母说:“我刚才看见公子,脸上带有晦气
纹理,必定要遭奇祸。岂不闻:受人知遇的要分人忧,受人恩惠的要
急人难。富人报答人用财,贫人报答人用义。无故得到别人厚赠,不
吉利,恐怕是要让你以死相报啊。”武承休听到这些话,深深赞叹田
母的贤能,然而也越加倾慕七郎。
第二天,武承休设筵邀请田七郎,七郎推辞不来。武承休便到七
郎家,坐在屋里要酒喝。七郎亲自为他斟酒,端上鹿肉干,很尽情礼。
过了一天,武承休又邀请答谢他,七郎这才来了。两人亲密融洽,非
常高兴。武承休又赠送他银子,七郎就是不收。武承休借口购买他的
虎皮,七郎才收下了。七郎回家看了看所存的虎皮,计算了一下,抵
不上武承休的银子数,想再猎到虎皮而后献给他。可是进山三天,毫
无猎获。又遇上妻子有病,需要看护熬药,也来不及再去打猎。过了
十天,妻子忽然病重死去。为了料理祭祀和丧葬,拿回来的银子逐渐
花光了。武承休亲自来吊唁送殡,拿来的礼仪很丰厚。葬事处理完了,
七郎带上弓箭进了山林,更想猎到虎以报答武承休,然而最终还是一
无所获。武承休知道后,就劝他不用急,恳切地希望七郎能来看望他;
而七郎始终认为欠武承休的债,感到遗憾,不肯来。武承休于是先向
他索要家存的虎皮为借口,好让七郎快点来。七郎查看原先所存的虎
皮,已被蠹虫蛀坏,上面的毛也都脱落了,心情愈加懊丧。武承休知
道了,骑马来到七郎家里,极力安慰劝解他。又看了看坏了的皮革,
说:“这样更好,我所想要的皮,本来就不用毛。”于是卷起皮革拿
出门,并邀请他一同前去。七郎不同意,武承体只得自己回家。
七郎想,这样终归不足以报答武承休,便带上干粮进了山。过了
几夜猎获了一只虎,把它完整地送给了武承休。武承休大喜,治办了
酒筵,请七郎留住三天。七郎推辞得很坚决。武承休锁上了院子的大
门,使他无法出去。宾客们见七郎衣着质朴简陋,暗地里都说武公子
乱交朋友。而武承休应酬照顾七郎,比对其他的宾客都周到得多。他
为七郎换新衣,七郎不接受;只好乘七郎睡觉时偷偷地把衣服换了,
七郎没办法只好穿上了。七郎回家以后,他的儿子遵照祖母的吩咐,
给武家送回了新衣,并索要父亲的破衣服。武承休笑着说:“回去告
诉你祖母,旧衣已拆作鞋衬了。”从此以后,七郎每天都把猎获的兔、
鹿赠送给武承休,但武承休请他时,却再也不去了。武承休有一天到
七郎家里去,正遇七郎外出打猎还没回来。田母出来,倚着门对他说:
“请你不要再来招引我的儿子了,大不怀好意!”武承休恭恭敬敬地
向田母行了个礼,很羞惭地走了。
过了半年多,家人忽然告诉武承休说:“田七郎因为与人争夺一
只猎豹,殴死人命,被抓进官府里去了。”他听了大惊,骑上马疾驰
官府探望,七郎已被带上镣铐收押在狱中了。七郎见到他没有话,只
是说:“从此以后麻烦您多周济我的老母。”武承休很凄惨地出来,
急忙拿出很多的银子奉送给县令;又拿一百两银子赠送死者的家庭。
过了一个多月没有什么事了,七郎才被释放回家。田母感慨地对七郎
说:“你的生命是武公子给的了,再不是我所能吝惜得了的。但愿公
子能一生平平安安,不遇上灾难,就是儿的福气。”七郎要去感谢武
承休,田母说:“去就去罢,见了武公子不要感谢他。要知道小恩可
谢,而大恩不可谢。”七郎到了武家,武承休用温暖的话语安慰他,
七郎只是恭顺地答应着,家人都怪七郎粗疏,而武承休却喜欢他诚实,
愈加厚待他。自这以后,七郎常常在武家一住好几天。赠送他东西就
接受,不再推辞,也不说报答。
适逢武承休过生日,这一天宾客仆从非常多,夜间房舍里全住满
了人。武承休同七郎睡在一间小屋子里,三个仆人就在床下铺稻草躺
卧。二更天将尽的时候,仆人们都已睡着了。他们两人还在不停地谈
话。七郎的佩刀原先挂在墙壁上,这时忽然间自己跳出刀鞘好几寸,
发出铮铮的响声,光亮闪烁如电。武承休惊起。七郎也起来,问道:
“床下躺的都是些什么人?”武承休回答说:“都是些仆人。”七郎
说:“其中必定有坏人。”武承休问他是什么缘故。七郎说:“这刀
是从外国买回来的,杀人不见血痕,至今已有三代人佩带过它。用它
砍了上千个脑袋,仍像新磨过的一样。只要碰见坏人它就鸣叫着跳出
刀鞘,此时就离杀人不远了。公子应当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也许万
一能避免灾祸。”武承休点头同意。七郎始终闷闷不乐,在床席上翻
来复去不能入睡。武承休说:“人的祸福是命运罢了,何必这样担
忧?”七郎说:“我什么都不怕,只是因为有老母在堂。”武承休说:
“怎么竟会到了这种地步!”七郎说:“不出事就好。”原来床下睡
着的三个人:一个叫林儿,是个一直受宠的仆人,很得武承休的欢心;
一个是僮仆,十二三岁,是武承休平日常使唤的;一个叫李应,最不
顺从,好因为小事与公子瞪着眼争执,武承休常生他的气。当夜武承
休心里揣摸,怀疑这“坏人”必定是李应。到了早晨,便把李应叫到
跟前,好言好语把他辞退了。
武承休的长子武绅,娶了王氏为妻。有一天,武承休外出,留下
林儿在家看门。当时武的住处菊花正好开得很鲜艳,新媳妇认为公爹
出了门,他的院子里一定不会有人,便自己过去采摘菊花。林儿突然
从屋里出来勾引调戏她。王氏想逃避,被林儿强行挟进了屋里。她大
声喊叫着抗拒,脸色急变,声音嘶哑。武绅听见跑进来,林儿才撒手
逃去。武承休回来听说此事,愤怒地寻找林儿,竟已不知逃到何处。
过了两三天,才知道他投奔到某御史家里去了。
这位御史在京城任职,家里的事务都托付他弟弟处理。武承休因
为与他有邻里情谊,送书信去索还林儿,而他居然置之不理。武承休
愈加愤恨,便告到了县令那里,捕人的公文虽然下了,然而衙役却不
去逮捕,县令也不过问。武承休正在愤怒之际,恰好七郎来了。武承
休说:“您说的话应验了。”于是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七郎听说
脸色惨变,始终没说话,径直走了。
武承休嘱咐干练的仆人寻察林儿的行踪。林儿夜里回家的时候,
被寻察的仆人抓获,带到了主人面前。武承休拷打了他,他竟出言不
逊辱骂主人。武承休的叔叔武恒,本来就是位很厚道的长者,恐怕侄
子暴怒会招致祸患,就劝他不如用官法来治办林儿。武承休听从叔叔
的吩咐,把林儿绑赴公堂。但是御史家的名帖信函也送到了县衙。县
令释放了林儿,交给御史弟弟的管家带走了。这样一来,林儿更加放
肆,竟然在人群中扬言,捏造说武家的儿媳和他私通。武承休拿他没
有办法,忿恨填胸,气得要死。便骑马奔到御史家门前,指天划地地
叫骂。邻人们好歹慰劝着让他回了家。
过了一夜,忽然有家人来报告说:“林儿被人碎割成肉块,扔到
野外了。”武承休听了又惊又喜,心情稍微得以舒展。不一会儿又听
说御史家告了他和叔叔杀人,于是便和叔叔同赴公堂对质。县令不容
他俩辩解,要对武恒动杖刑。武承休高声说:“说我们杀人纯是诬陷!
至于说辱骂官宦世家,我确实干过,但与叔叔无关。”县令对他说的
话置之不理。武承休怒目圆睁想冲上前去,众差役围上去揪住了他。
拿棍杖行刑的差役都是官宦人家的走狗,武恒又年老,签数还没打到
一半,就已气绝。县令见武恒已死,也不再追究。武承休一边号哭一
边怒骂,县令好像没听见。武承休于是把叔叔抬回了家。他悲愤欲绝,
一点办法也没有。想和七郎商议一下,而七郎却一直不来吊唁慰问。
他暗自想:对待七郎又不薄,怎么竟如同不相识的路人呢?进而也怀
疑杀林儿的人必定是田七郎。但转念一想,果真是这样的话,他为什
么事先不来和我商量?于是派人到田家探寻。去了一看,田家锁门闭
户寂静无人,邻居们也不知道他们到哪里去了。
有一天,御史的弟弟正在县衙内宅,与县令通融说情。当时正是
早晨县衙进柴草和用水的时候,忽然有个打柴的人来到了跟前,放下
柴担抽出一把快刀,直奔他俩而来。御史的弟弟惊慌急迫,忙用手去
挡刀,被砍断了手腕,接着又被一刀砍掉了脑袋。县令见状大惊,抱
头鼠窜而去。打柴人还在那里四顾寻找。差役吏员们急忙关上县衙的
大门,拿起木棍大声疾呼。打柴人于是用刀自刎而死。役吏们纷纷凑
过来辨认,有认识的知道这打柴人就是田七郎。县令受惊以后镇定下
来,这才出来复验现场。见田七郎僵卧在血泊之中,手里仍然握着那
把快刀。县令正要停下来仔细察看一下,七郎的僵尸忽地一下跃起,
竟然砍下了县令的头,随后才又倒在地上。县衙的官吏派人去抓田七
郎的母亲和儿子,但祖孙二人早已逃走好几天了。
武承休听说七郎死了,急忙赶去痛哭,表达哀伤之情。仇人们都
说是他指使田七郎杀人。武承休变卖家产贿赂当权的人,才得以幸免。
田七郎的尸体被扔在荒野中过了三十多天,有许多飞禽和狗环围
守护着他。武承休把七郎的尸体取走,并且厚葬了他。
田七郎的儿子当时流落到登州一带,改姓了佟。后来当了兵,因
为立功升到同知将军。他回到辽阳时,武承休已经八十多岁了,这才
领着他找到父亲的坟墓。
田姓来源有三:
1、田姓出自妫姓,为妫满之后。据《史记•田完世家》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齐桓公封妫完于田地,其后子孙以地为氏,称田姓。
2、出自黄姓所改。据《明史》所载,明初有辅佐惠帝之黄子澄,因上削藩之策而激怒诸侯,被杀。其子黄子经为避祸改为田终,迁居今湖北咸宁一带,后世子孙也以田为姓。
3、出自其他少数民族。如并州田姓源出匈奴,金时女真人阿不哈氏,汉姓为田,清时贵州思南府土司姓田,为白族,西夏人有姓田者,如今苗、瑶、彝、土家、回、蒙、藏、满、朝鲜族等有此姓。
修缮家谱的话考虑下电子版本的,百姓通谱网,优势:资料完整、支系清晰、上谱及时、查谱便捷、寻亲广泛、图文并貌、教娱一体、交流自如、家企共荣、节省资源、流传久远。
江苏扬州田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田成棋等重修,王耀堂编辑,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详见田氏宗亲网http://wwwtszqnet/indexasp
鄢陵田氏家谱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田仆,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田仆,是西周初期设置的官位,与田地农耕无关,而是专职负责管理君王所行之道路的官吏。
周王朝,是在灭殷商王朝的基础上建立的奴隶制国家,而殷商是以土德立国,因此在周公以三年之久的时间镇压了纣王之子武庚的反叛以后,周王朝君王所行之路就不再同于士卿大夫和平民百姓所行之路了,而是专用木板铺设的道路,称“田路”,取五行之中的“木克土”之意,防止殷商旧族再造反。
田仆,就是负责建造和管理田路的大夫,下属有上士十二人,史一人,丞相一人,徒若干,是很重要的官职,隶属于夏官府司管辖。
在典籍《周礼·夏官》中记载:“田仆,掌驭田路。田路,木路也。田仆上士十有二人。”
在田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田仆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田氏,该支田氏古音读作chén(ㄔㄣˊ),今读作tián(ㄊㄧㄢˊ)亦可,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在诸多姓氏史籍中所说的“妫完之后始有田氏”,完全是错误的,该支田氏就远早于妫陈之田。
三百多年前,朝鲜国高官田好谦致士还家,银丝华发垂垂老矣,含饴弄孙。
人至暮年总会想起很多往事,孙儿们常常听祖父念叨故国旧事,每每谈及,祖父的目光总是望着遥远的故乡——华夏大地。
早年他因意外流落异国,转眼已风烛残年,却无法落叶归根。儿孙绕膝也难解心中郁结,幸而有生之年无法完成之事,尚可托付于后世子孙。
指着故乡的方向,他一遍又一遍地嘱咐:那是广平府风正村,我们的祖先就在那里,千万不要忘了。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回去认祖归宗,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田氏田好谦这一分支,远离故土,在朝鲜国定居,三百多年间逐渐发展成一个大家族。他们被冠以韩国田氏家族之名,却深知根在中国。
他们牢记祖训,跨越近四个世纪,开始艰难曲折的寻根之旅。
庞大的田氏家族发源于华北平原,后迁徙移居到全国各地,其中一分支就搬迁到了河北风正村,在这里落地生根。
风正村田氏家族绵延几代,家世平平,到明朝时家族方兴盛起来。明朝商业发达,田家也开始经营生意,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家族生意逐渐做大。
发展到田好谦祖父一辈,开始走入官场。他的祖父在朝廷身居要职,由此一来,家族生意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
到明崇祯年间,田家的生意甚至做到朝鲜附近,开始跨国贸易。
一日田好谦奉命前往朝鲜附近的岛上,结算来往账目,谁料此行成他人生的转折点。此时明朝已是穷途末路,清军虽未入关,但皇太极早已称帝建朝,大局已定。
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并通知朝鲜王朝进贡朝贺。然而朝鲜仁祖一心效忠明朝,誓死不从,皇太极盛怒之下派兵攻打朝鲜。田好谦一行人措手不及,在岛上遇袭,被清军俘虏。
清军见他相貌端正、气度不凡,而且并非朝鲜人,乃大清子民,于是便将他放了。身无分文的他无法还乡,就流落到了附近的朝鲜国。
当时的朝鲜王朝,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全国皆使用汉字。田好谦流落到朝鲜后,因为汉字写得好,被一将军收入门下。
他从小饱读诗书,深谙中华传统礼节,做人行事彬彬有礼。同行的还有十几个中国人,他身处众人间如鹤立鸡群,卓尔不凡。
人品才学俱佳,将军非常尊重他,待他与旁人不同,经常向他请教问题,还帮助他适应当地生活。
国家正处于混乱阶段,一时之间也无法回去。既来之则安之,生活工作尚可,于是田好谦就安心留下了,等到时机成熟再回去也无妨。
可没想到他的后半生,再也没机会踏上家乡的土地。
在朝鲜停留八年期间,将军对田好谦像朋友一样,给了他很多帮助。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他彻底得到了这位将军的信任。
将军事务繁忙,顾及不暇,谁知他的部下趁机发动叛乱,企图夺权。田好谦得知后沉着应对,利用自己的智勇和谋略,帮助将军顺利度过危机。
这让将军更加对他刮目相看,并且非常感激,一心想要提拔他。但是他一直推辞,只说是报将军知遇之恩,还谦逊地说自己朝鲜语欠佳,难以担当重任。
不过金子散发的光芒,始终会吸引到更多的人。他在将军手下尽心做事,多次立功。胆大心细还有智谋,锋芒毕露,很快就受到了朝鲜孝宗的赏识。
孝宗将他调到身边,委以重任。凭借自己的才智和胆识,他的官位也一路擢升,逐渐成为朝鲜王朝重要官员。
一朝流落他乡,人生地不熟,只能小心翼翼地摸索。幸好田好谦机智聪慧,化险为夷,最后还能在朝鲜国有所作为,实在是难得。
虽然在朝鲜的生活和事业顺风顺水,但他心里却一直想回国,也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他一直认为待在朝鲜只是权宜之计,有朝一日还是会重返家乡。
可事与愿违,田好谦等了一辈子,也没能再见故乡的亲人一面。
田好谦在朝鲜做官期间,娶妻生子。他的妻子是浙江人氏,所以他很满意这桩婚事。不过早年他在家中已娶过一妻,并育有一子。
他后娶的妻子温柔贤惠,生下七个孩子,为后来田氏家族在朝鲜发展壮大,打下了基础。田好谦子孙后代众多,晚年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
他彻底在朝鲜落地生根了,眼看自己年事已高,返乡无望,心里十分难受。为了缓解思乡之情,每到家乡祭祖之日,他都会将全家老小带到海边,朝着家乡的方向跪拜。
年纪越大,田好谦就越是容易情绪激动。他每次向孙子们说起往事,眼泪就止不住的下来。孙辈们不忍看祖父如此伤心,依着他的回忆和描述,照葫芦画瓢在家附近建了一个假的“风正村”。
重病的他一直咽不下一口气,嘴里嘟囔着要回家、回去、故乡……他的家人将他抬到“风正村”,迷迷糊糊的田好谦以为真的回到了故土,心满意足,那之后没多久就安心地走了。
田好谦的灵魂,想必早已飘回了自己的家乡。
他的子孙们也被祖父感动,一直铭记他的遗训,要回到风正村,认祖归宗。这逐渐成了他们家族的祖训,代代相传,正是由于田好谦的坚持,才最终指引田氏家族找到自己的根。
落叶归根,是中国人刻在灵魂深处的执念,古人尤其看重。到了今天,即使很多年轻人说并不在乎,其实一旦到了那一天,想到的还是魂归故里。
田好谦去世后,留下了丰厚的房产和地产,田氏在朝鲜的发展越来越好。他的子孙后代都非常有出息,因此官位得以传袭下来。
他们没有放弃过寻根之路,清康熙年间,田好谦的儿子田得雨出使京城,一到地方他就四处托人打听“风正村”的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探听到两位田家后人的消息。
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如果贸然前往恐会误了出使之期,在得知他们的住处后,田得雨只能寄去书信。
远在风正村的田家收到信时,急忙赶往京城,但此时田得雨早已返回朝鲜,他们也就彼此错过了。不过两家并没有断了书信来往,并将所有信件小心保存下来,只可惜两边从始至终都没能见上一面。
田得雨返回朝鲜后,同家人商量,将寻根的任务写入家谱,留与子孙后代。并且田家子孙死后,墓碑上一定要刻上“广平府田氏”五个大字。
田得雨是朝鲜著名的大将军,曾立下赫赫战功,他的墓碑,至今还保存完好。
如此,远在朝鲜的田氏子孙,每一代都将自己是中国人刻在心中,从未忘记。经过了367年,期间两家的书信往来一度因为战乱而中断。
不过双方都没有放弃过,直到2004年,分离了将近四个世纪的亲人才得以相见。韩国的田氏家族赶到河北风正村,两边一起举行了认祖仪式,双方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寻回根的韩国田氏家族,在当地创办风正小学,设立奖学金。除此之外还尽力促成韩国企业与当地的合作,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继田好谦离散之后,这长达367年的分离终于结束,流浪在外的田氏子孙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
他乡再好,终究不是自己的故乡。生于何地,也将死于此地,这是千百年来每个中国人,最简单最纯粹的想法。
亲身经历过离乡背井之苦,才更懂得落叶归根这四个字有多么重要。无论身在何处,永远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这样的归属感是任何情感都无法替代的。
您好··
取名需根据个人八字 五行喜忌来取···
需要排出八字 分析八字 找出五行喜用
取名需30--50费用
提供多个名供您选择···命理分析··
如需可加我··············
···
求聊斋中《田七郎》的 译文,谢谢啦
本文2023-09-22 07:11:1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0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