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是由哪些内容组成的?
经过数千年的实践,改造和发展,家谱的格式逐渐成熟、定型和完备。总揽明清时期的家谱,一部完整的家谱的格式大体是这样的:
1谱序
内容主要介绍修谱缘由,修谱目的,修谱过程,修谱人员组成,家族姓氏源流,迁徙经过,郡望,历次修谱情况,编谱原则等。如果过去已经修过谱,旧谱的谱序一并收入新谱。谱序作者可以由主编撰写,也可请名人撰写。
2凡例
主要确定若干条指导修谱的准则,记述家谱编修原则与体例,收录范围,结构特点,各种著录规则、类目分类理由、适用范围,人物入谱标准及其他有关问题的说明。
3谱论
不少家谱专门辟有谱论一章,收录前代名人学士对谱学论述以及对古代谱学经典的摘录,为本谱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4恩荣录
主要内容是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家属的敕书、诰命、赐匾、赐联、御制碑文等,以及地方官员的赐认谕文字等,以显示朝廷对该家族的奖励,提高家族的社会地位和身价。
5像赞、遗像
是本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置于卷首,用于光大族望,鞭策子孙。一般排列顺序:从皇帝到姓氏始祖、历代英贤、始迁祖,再到本房祖先像。
6姓氏源流
姓氏是家族的根。姓氏来自何处,根就在哪里。由于时间久远,姓氏十分复杂,有的无法考证,有的似是而非,有的姓源多元。因此,家谱需要设一章以记述全家族的得姓来源和始末,本族的历史渊源与始末,本族始祖、始迁祖、世派、迁徙经过和原委,族人的分布,尤其是本支的迁徙,定居地环境与历史以及各支派外迁历史最为重要,必须详查记述。
7家训族规
是家族为了家族稳定发展,自己主持制定,用以教育、规范和约束家族成员的训诫和法规。其内容十分广泛,条目很多,主要内容是修身、齐家、忠君、敬祖、孝父母、尊师长、崇俭朴、睦乡里、守法纪等,要求族人必须严守族规,若有违犯则以家法制裁。
8祠堂、祠产、坟墓
祠堂是家族祭祀和议事的场所,一般有祠堂的碑文、词联、祠匾和祠堂内神位世次排列等。祠产是记录家族共同财产如祠田、坟地、义庄、学田、山林、房屋;记录族中公共坟地、牌坊等。坟墓包括基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9宇辈谱
也称派语,一般是用家族成员的姓名的第二个字代表辈分,选择有一定涵义的字,按五言,七言组成字辈谱。在封建社会里,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字辈谱。有的是帝王赐予,多数是祖先商定,从始祖开始到后代子孙,一代一字作为排序。
10世系
是以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这是家谱的主体部分,是所有的家谱都共有的,是家谱区别于正史、方志的重要标志。图表排列有横式,竖式和一贯式三种类型。一般以五式为一表。
11世系录
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相同,是记载家族成员生、老、病、死、葬的简历,即本人的名、字、义名、字、排行、字号、生卒年月时、寿数、官职、墓地、妻妾的生卒年月时,诰告,岳家、子女嫁之人等。
12图
在家谱的卷首绘有本家族的祖庙、坟墓、祠堂和学校、牧场、山村、桥梁、房屋等族产图,在近代又增加了族人居住图及照片等。
13志
利用记事的体裁,专门记载家族中科名、节寿、仕宦、宗寿、封赠、学校、祠堂、祖产分布、生活环境等资料,内容较为广泛。
14五服图
五服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颜色,即斩哀、齐哀、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而穿的一种服饰。由于五服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关系,不仅举行丧礼需要穿戴,而且执行宗族事务,执行法律时都会涉及五服,所以,家谱要记载五服图。
15传记
传记又称行状、行述、志略等。主要是记述本家族中英贤名臣,能工巧匠和有重要贡献而又有影响的人物事迹。明清时期,多记载所谓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通过传记,可了解传主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情况。
16艺文
主要收录本家族中先人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家训、族规、行状和各种文章等。有的全文收录,有的只列其目录
17年谱
对家族中有影响力、德高望重的重要人物,专门记载他们的出生年月日及其生平事迹。
18契纸文约
专门记载和收录与族产有关的契纸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家族内部承嗣、婚姻、分家等文书契约。
19领谱字号
古代家谱修成后,很重视保密,为防止外传,在家谱后面都注有顺序号,然后登记造册,某人领某号,并定期抽查。也有的家谱排列许多字,一户族人给一字为领谱字号
20纂修人员和捐资人员名单
家谱最后列出本谱领衔主纂、编修人员姓名;捐资人面姓名,捐资数额以及资金的收支情况
21附记
是家谱编后的说明。简述编修家谱的历程和遇到的问题及其处理办法的说明。
相声名家陈涌泉生于1932年,今年虚岁八十九。他出生在相声世家。他外祖父钟子良是“清门相声”的代表人物。
相声诞生于清代,最初分清门和浑门。对于清门相声,萧陶总结出这么几个特点:第一,顾名思义,不带脏口;第二,不撂地;第三,艺人一般都有点学问,台风儒雅,略带书生气;第四,艺人多才多艺,会唱戏,会戏曲,有的还会弹弦;第五,不收徒弟。
说清门相声的大多是八旗子弟,不差钱。大清帝国寿终正寝后,这些人没了生活来源,要么跟相声说拜拜,要么加入浑门。
陈涌泉的父亲陈子珍(也有人写成“陈子贞”)原本只是京剧票友。认识钟子良后,陈子珍跟随钟子良学习相声。钟子良是正蓝旗,世代为官。他不收徒,陈子珍就娶了钟子良的二女儿,成为钟子良的女婿。钟子良把清门相声里的比较优秀的作品全都教给了陈子珍。
陈子珍学的是清门相声,但浑门的段子,他也会。最初,钟子良给陈子珍捧哏,后来换成广阔泉。广阔泉是浑门的,两人互通有无。尽管从清门到浑门,但陈子珍说的相声跟其他人还是不一样。
陈子珍的师父是马三立的外祖父恩绪。不过,他由师兄“万人迷”李德钖代拉入门。从第三代开始,相声艺人按“德寿宝文明”排辈分。按说陈子珍是德字辈,可他自降一辈,跟寿字辈的张寿臣结拜兄弟。陈涌泉后来拜谭伯儒为师,夯实了陈子珍自降一辈这一说法。谭伯儒是郭荣起父亲郭瑞林的徒弟,是寿字辈。
陈子珍成名后,张学良曾邀请陈子珍去少帅府唱堂会。1993年,陈涌泉随团赴台湾演出,张学良又邀请陈涌泉去府上表演。当然这回不再是少帅府,而是张学良五弟张学森的家。相隔近六十年,陈子珍、陈涌泉父子俩分别为张学良唱堂会,在中国相声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陈子珍于1941年去世,而陈涌泉初次接触相声是在1946年。也就是说,陈涌泉并没跟随他父亲学过相声。不过,陈涌泉的师父谭伯儒也是清门的。尽管清门浑门早就合二为一,但作为清门相声的后人,陈涌泉能拜谭伯儒既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必然。
陈涌泉23岁登台说相声,54岁才红遍全国,可谓是大器晚成。1986年,在央视举办的第一届全国部分省市电视相声邀请赛上,他和李金斗合说的《武松打虎》荣获作品一等奖,他个人获得捧哏二等奖。正是这个段子让全国观众记住了“陈涌泉”这个名字。
其实,谢天顺也是清门相声的后人,但知名度并不太高。德云社有“德云四老”。早先的版本是张文顺、王文林、李文山和邢文昭,去年郭德纲出了新版本。新版本的“四老”是张文顺、李文山、谢天顺、邢文昭。郭德纲把早已离开德云社的王文林踢出,换成谢天顺。
谢天顺的爷爷谢芮芝是陈子珍的亲师弟。他曾与高玉峰搭档说清门相声。高玉峰瘫痪后,谢芮芝改唱单弦。谢天顺的父亲谢舒扬没有说相声,谢家说相声中间间隔了一代人。谢天顺于2018年去世。他的儿子谢金倒是子承父业,成为德云社的“大辈儿”。
首先这不是冯巩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相声界的惯例,徒弟只要触犯了法律底限,师父都会毫不犹豫地跟他断绝关系。
比如侯宝林大师的爱徒于世猷,也因为被抓进监狱,所以从侯大师的徒弟名单中被清理了。
但于世猷具体什么原因入狱,至今说法也很多,有说法是酒后伤人,也有说法是因为跟团里的女学生发生关系,结果被对方反咬一口告了QJ。还有说法是因为在家里酒后失言,结果被妻子检举告发,于是因言获罪入狱。
无论哪一种说法,结果就是中广说唱团接到公安部门的通知,于是将于世猷开除,侯宝林大师也不得不将其清门。
但侯大师对于世猷还是很爱惜的,在他出狱后仍然认他为义子,后来还将他调到天津曲艺团工作。
不过因为有一段不光彩的历史,所以于世猷之后也一直郁郁不得志,晚年只能酗酒度日,在养老院凄凉离世。而且他的师承也一直云里雾里,有说侯大师将他写回了家谱,但现在几份侯门弟子名单中,于世猷也并不在其中。
可见刑事犯罪对于一个相声艺人来说,是多么严重的事情,侯大师的光环都罩不住。
说近的就是郭德纲徒弟啜鹤雄,本名啜梦珏,2009年随“鹤”字科第一批拜入师门。后来因犯诈骗罪获刑10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于是在《德云社家谱》中,记载啜鹤雄时“违背行规,清门”。
这还是正式摆知收下的徒弟,照样清门了。
而冯巩跟杨松根本就没有师徒关系,杨松只是中戏相声班的学生,而冯巩是这个相声班的老师,而相声班有一部分学生也确实拜到了冯巩门下,比如贾玲王彤。但更多的没有拜入冯巩门下,有些考进去的时候就有师门了,所以他们跟冯巩只是师生关系,不能一股脑算师徒。
而杨松就是冯巩学生,两人也在舞台上合作过,不算是正式的师徒,冯巩经纪人澄清“杨松不是冯巩的徒弟,只不过是中戏相声班的学员。”冯巩“只有学生没有徒弟,当时杨松在中戏相声班的时候冯巩老师给他们上过课。”这是有道理的。
再说杨松杨松因诈骗百万元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2年,这事情放到任何人那里都救不了,冯巩先生只是澄清一下而已,换成郭德纲这种喜欢用家谱说话的,肯定直接欺师灭祖了,哪会说得这么和风细雨的。
家谱的主要内容:姓氏源流和世系表。
一、姓氏源流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一些史学专家认为,历史上的王朝更替、社会动荡导致了家谱的断裂残缺,很多族谱都由后人凭想象臆造。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性和确实性。重视传统的中华民族,有不少家族在重修宗谱,由于南北各地的语言、风俗、长相等均不同,世系联系在一起,其纸谱真实性值得推敲。
二、世系表
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1)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2)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3)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4)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扩展资料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能够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相传它是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的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如今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家谱 (人文资料)
我们中国人,每一姓氏在祠堂中都有一本家谱,又名家乘。家谱中记载着祖宗的来源,有许多追溯到周代,因为周代的子孙分封各国,以地方为姓;有的还远溯到轩辕,以证明自己的确是黄帝的子孙。
后世各宗族修家谱,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的。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这四姓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
说到字辈,是修家谱的重要工作之一。以前每三十年修一次家谱,即使衰落的家族,最多不能超过六十年。在修谱的时候,就要决定排出新的字辈。以蔡家的字辈为例是“世泰家声启,运隆教泽长”十个字。在1944年修谱的时候,就另外决定了新的十个字,作为后十代命名用的,假如本人名“世”信,儿子则名“泰”来,孙子名“家”珍,曾孙名“声”传,玄孙名“启”伟。由名字上一看,就辈分分明,尊卑有序。在同辈中,也有不同字用同一部首的。如启字辈的同胞兄弟姊妹,兄弟名启伟、启仕、启优、启侠、妹妹用启侬、启仪、启仙等等。这种表明血统的方式,后来更扩而充之,作为表明文化系统、社会关系的方式。
在家谱中,可以看到祖宗的来源,我是河南人,我们傅姓怎么由平陆一带到南阳来的?然后历代祖先,有谁到那里去了,都有记录。
宗法社会的组织,就有这样严密,对于个人的名、字、号、谥法、事业、行状,等于一篇小传,在家谱中都记载得清清楚楚。在家谱族系表的线都是红的,如果中间看见一条蓝线,就是很严重的事情了。因为红线是代表血统;如果是蓝线,就是表示没有生孩子,而是由兄弟的孩子,即侄子过继来承宗祧的;如果没有兄弟侄子,由外甥(姊妹的孩子)过继来延接香烟的,则加双姓,一般是本姓血统最近的过继(也叫承祧)。其中也有一子双祧的,如兄弟两人,哥哥无子,弟弟也只有一个孩子,那么这个独子,就同时是伯父的孩子。而且除了生父给他娶一个太太外,伯父也给他娶一个太太,称为长房媳妇。(当然,弟兄排第几,就是几房)。那么长房媳妇生的孩子,就是伯父的孙子,本房媳妇生的孩子,为生父的孙子。如果没有叔伯兄弟,就从叔伯祖的后代同辈中承祧,一直追溯到五代上去。如果外甥过继承祧,要经过族长的同意才可以,而且过继来的第一代要加双姓。如张家由李家外甥过继而来,在家谱中的蓝线下就写张李某某。
在人类学的立场看起来,好像红线或蓝线没有多大关系,“民胞物与”的精神,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谁的儿子都是一样;可是站在宗族血统的立场,就绝不敢以开放的思想来做。还有的人声明不是外甥,是“路边妻”生的孩子。所谓“路边妻”是有的地方有租妻的风俗,租一个妇人来,生下孩子以后,将孩子交给男方,各走各的路,没有夫妻关系。可是怎样去证明呢?“路边妻”等于西藏的多夫制。在西藏有一夫一妻制,有一夫多妻制,也有一妻多夫制,一妻多夫有的是兄弟同妻,也有的是一个妇人同时是张、王、刘、李几家的太太,女权很高。所以“路边妻”的孩子,碰到几家修谱时就发生问题了,因为无法证明这个孩子到底是哪一个丈夫的。但无论是红线或蓝线,有一个最主要的精神,就是“兴灭国,继绝世”的精神,对于没有后代的,一定想办法把他的宗祧继承下去,香火延续起来,这是中国民族思想的精神。
每一宗族的家谱,依照老规矩,仅有两部。正本放在祠堂里,副本放在族长的家里。如果为了法律问题或者宗族上其它什么问题,要查家谱的时候可不容易,非要全祠堂的董事、负责人到齐了,才可以打开这个藏家谱的箱子。我当年在家里修家谱,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当时回去修家谱,有所变革,不像以前那样有半张书桌宽大的正副两本,而变成了现在的二十四开本,同时印了一百多套,凡是出了钱的,或一家送一套,或三五家送一套,以资流传。所捐的钱,绝对超过预订的价格,甚至有的超过十倍以上,以表示对祖先的孝道,为宗族尽力。领家谱时,非常隆重恭敬,视为一种光荣,除了用古典鼓乐,到祠堂中恭领,如迎神一样,而且当天还要设宴,邀请诸亲友,因为这也是一件喜事,宗族、亲戚、朋友、邻居都会来道贺。领回的家谱放在“谱箱”里面,供奉在祖先牌位的旁边,是不能轻易打开的。如果是几家合领的家谱,就由合领的几家轮流供奉保管,一家以一年为期,对这件事是非常严肃庄重的。
家谱不但是为个人,而是为一家一族的宗法社会观念而存在;它更高的价值,在于其中有很多宝贵的资料。尤其在历史这方面,寻查个人的史料,像岳飞、文天祥这些人的传记,就是从他家乡中的家谱里,找出很多真实的资料与记载,这些资料在历史上很重要。换言之,家谱家乘,就是它这个宗法社会的一个小的历史。我们常说,大家都是黄帝子孙,就是各家循家谱研究,追溯到最后,黄帝是每一家族的根源。发展下来,就表现了“兴灭国,继绝世”的民族观念。
更新于 2018-04-27
来自作品集姓氏普籍
家谱是由哪些内容组成的?
本文2023-09-22 07:11:0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0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