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结婚的时候有哪些习俗呢?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红楼梦中,结婚的时候有哪些习俗呢?,第1张

古人对于结婚有很多美丽的想象,好比“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就是一种向外,两个人可以一直在一起;如果两个人相爱的话,那么就想要“若你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如果两个人已经走到了结婚的地步,那么就希望大家能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结婚是人生中最美妙的一段乐章,因为遇到了那个喜欢的人,想要和对方成为夫妻想要天长地久地在一起。《红楼梦》中有很多管理结婚的习俗,让大家知道结婚章程的部分,也能够知道“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的严肃、认真和浪漫。

 第一,议亲,选定结婚的对象

在正式的成亲之前都会有现有议亲的过程,父母会请媒人为未婚的子女推荐合适的人家,因为古代的男女比较少有自由恋爱的可能,他们一般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对于议亲这个过程,在红楼梦中有比较多的体现,其中湘云大概在13岁左右的时候,史家就已经开始为她议亲,因为已经有人家去相看她了。

宝琴的父亲更是在很早的时候,就为湘云定下了婚事;孙绍祖也曾经请官媒到贾府中游走,最后才定下了迎春作为他的妻子。

薛姨妈在贾府看到邢岫烟不错,就想让她做薛蝌的妻子,薛姨妈就请贾母做媒,最后也是才敲定了薛蝌同邢岫烟的婚事,但他们也只是定亲而已。

第二,行六礼,开始结婚的流程

如果两家人已经商议好了婚事,那么接下来就可以走结婚的流程了。

问名,这就是男方家去请人去问女方的名字、排行和生辰八字等。其实这些消息在议亲的时候早就知道了,此时就是走确定的流程。古代女孩子的名字是很重要的事,其中像贾府的女眷一般只有姓而没有名,这就是名字不能轻易示人的原因。

纳吉,这就是男方在问名之后,将名字和断八字的结果告诉女方,并送礼要开始订婚的礼仪。薛蟠在看中夏金桂确定了要结婚的意思之后,这些事情就在进行了。纳吉,这个习俗自古有之,现在的家庭中对此也很看重,主要也是想要两个孩子未来的生活可以和和美美。

纳征,这就是男方到女方家去送聘礼。对于送聘礼这个流程,宝钗和王熙凤曾经说到过。

宝钗在和邢岫烟说笑的时候,她说到等到邢岫烟正式嫁到他们家,那些像玉佩一般的饰品还有几大箱,所以这也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东西;王熙凤也曾经说起过,宝玉和黛玉之家一娶一嫁,他们之间的聘礼和嫁妆都有贾母自己拿钱出来贴补,不必用到贾府官中的钱。

请期,就是男方选定好了良辰吉日,就用红笺书写好两个孩子的姓名,请媒人送到女方家,和女方家的长辈一起商议迎娶的日期。迎春是大观园女孩子中最先出嫁的人,她的婚礼就是凭着父亲贾赦的一句话就定了,孙绍祖催得急,她的婚礼也没有好好办,匆匆忙忙就出嫁了。

亲迎,男方正式到女方家去把新娘娶回家,这个过程之后女子拜别父母,跟随男方去到他们家,最后就是拜堂成亲了。

第三,成亲,正式成为一家人

两个人真的确定了结婚,那么最后一步就是两个人在众人的关注下拜堂成亲。女子到了男方家,此时他们就需要可似乎行三拜大礼,也就是“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在司仪说到“礼成”。那么男方和女方就正式成为了夫妻,这就是婚礼最后的步骤了。

对于女孩子而言,成婚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件大事。因为从此她就要从娘家去到夫家生活,她不是在家里的大**,而是夫家的少夫人,以后在她的生活中夫家就成了主要的生活重心。她需要伺候公婆、相夫教子、主持家务,这些事情都是她要做好的事。

不过,抛开这些责任,但是她也有好的地方,因为从此之后她有了一个可以陪伴在她身边的人,不求两个人可以天长地久,但是却能够恩爱相守。生活因为他的改变,但是也能够收获到另外一种幸福。

总的来说,结婚的习俗虽然繁琐,但是这就是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仪式感,这让结婚的两个人知道“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的重要意义。结婚不是儿戏,而是给对方的一个承诺,从此你我是夫妻,那便是一辈子都要相依相守的人。

作者:陌游常乐,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有趣的人和事儿!

2种。

1、周制婚礼

周制婚礼,承启上古至夏商,集成于礼乐开国的西周,发扬于君子风范的春秋战国,稳定于华夏诸族最终形成汉民族的时候,在漫漫三千年里始终为华夏婚礼之蓝本,最终蔚成灿烂的云霞。那时候的婚礼还叫做昏礼。没有奢侈的聘礼,没有铺张的排场,也没有喧闹的筵席。

婚礼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可以喧闹嘈杂的事。那时候的昏礼简朴干净,没有后世繁缛的挑盖头、闹洞房这类繁杂的玩意儿,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而后携手入洞房。次日拜见舅姑,三月后告见家庙,从此,新妇正式融入夫家家族。

商周时期的昏服也不是现在人们误解的大红一片,而是端庄的玄色礼服(玄色,黑中扬红的颜色,按照五行思想,是象征著天的、最神圣的色彩)。

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烛火,在盈盈火光中思念著远去的女儿;夫家也三日不举乐,安慰著思念双亲的新娘,整个仪式宁静安详,但安静细致的仪式中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黄昏中开始的那个安静优美的仪式,映照出一个久违的文明气息——那是纯正、优美而伟大的汉文明,直指人心。

2、发展型婚礼

指在周制婚礼的基础上逐渐演变的后世中国婚礼。其中混杂了许多其它来源的婚俗礼仪,有诸多变异,故此称为“发展型”。

婚礼是什么时候慢慢放在白天的已经不得而知了,也许是因为汉代以后的战乱,夜晚不安全的缘故,也许是因为感染了胡俗习惯,再加上后来的婚礼排场逐渐变大,时间变长,也就逐渐放在了上午,这样,欢庆的仪式往往持续一天。

与后世婚礼不同,先秦至两汉婚礼,女父迎婿于门外,礼节甚重,更别说刁难女婿的事了,唐《封氏闻见录》6卷五云:“近代婚嫁有障车、下婿、却扇及观花烛之事。”自从婚礼有了贺客和婚宴开始,婚礼的世俗欢庆气氛就逐渐扩展。

婚礼的欢庆的气氛本是生民常态,同时也来自华夏周边的风俗浸染。胡俗婚礼多喜庆,后世婚礼的许多杂俗,比如闹洞房,是契丹的婚俗。跨火盆,则来自满族。根据周礼,婚礼是没有盖头的,但红盖头却成了世俗婚礼的像征。

仪礼中的婚礼不举乐,无酒筵酬宾的仪节,只在新房中为新郎新娘专设一席。到后世,宴众宾客会成了婚礼必不可少的一项,闹房也成了保留节目。也许,我们更加熟悉的婚礼就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

扩展资料:

中式婚礼婚礼禁忌:

1、 生花易于枯萎,故婚事讳之,只有连招花和石榴不禁。因为前者的红色花瓣开自叶心,其状可以意喻闰女出嫁,诚等丈夫,后者则意谕多子多孙。

2、新妇衣服忌有口袋,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3、安床后到新婚前夜,准新郎忌一个人独睡新床,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同睡在新床上。否则俗谓〝困空铺,不死尪,亦死某″认为是凶兆。

4、结婚当天, 新娘出门时, 姑嫂均要回避, 不能相送。因为"姑"跟"孤"同音, 而"嫂"跟"扫"同音, 都不吉利。

5、成亲之日,新娘离开娘家时,大家要哭得越快越好,〝哭发哭发,不哭不发″不哭的话反而禁忌。

6、 婚后三日,新人回门,须在当天日落以前赶回夫家,不能留宿。万一有特殊原因无法回家,夫妻也要分开睡,以免新娘子蜜月里的血光,冲撞了娘家人使娘家倒霉。

7、 迎娶途中,若花轿和花轿相逢,叫做〝喜冲喜″,会带来不祥。解决的办法是所以必需互放鞭炮,或是双方媒人各以预备的花交换,这叫做换花。

—中式婚礼

现在结婚需要什么?三金?彩礼?还有酒席?父母那代人结婚需要三大件。每个时代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婚礼要求。

古人要比我们现在更加重视婚礼习俗,各种结婚的程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因为在古人眼里,坏了规矩以后就会不顺利!

我们看看古人结婚都需要什么!

古人结婚之前需要三本书:聘书,礼书,迎书。聘书用来定亲的文书。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的书柬。

礼书在男家送聘礼时用的文书,列明聘礼的内容。

迎书,迎亲接新娘过门时男方给女方的文书。

男方在结婚的时候需要为女方准备:量具,婚姻生活中引申为衡量幸福的标准,指百子千孙,幸福源远流长,同时也是对新人今后生活事业步步高升的祝福。

镜子,代表圆满、完满,以及寓意新娘的姿容秀丽,是对新娘婚姻生活甜蜜美满的祝愿;纵使时光流逝依然永葆青春、花容月貌的美好寄托。

如意秤,取材于传统婚礼仪式中用于新郎掀开新娘红盖头的如意秤,现作为父母送给出嫁女儿的婚庆九宝之一,希望女儿今后的生活称心如意,夫妻如意同心。

四色糖:即冰糖、桔饼、冬瓜糖和金茦,表示象甜密,白头到老的意思。

剪刀,是传统婚礼中的“六证”之一,生活中主要作服装剪裁之用,婚嫁礼仪中寓意新娘婚后生活的绫罗绸缎、前程锦绣,共享人生的荣华富贵。

梳子,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梳子有“结发”之意,尤白首相庄,指夫妇一生相爱相守,白头偕老。

海味﹕发菜是必须的,取其发财之意。其他还为根据经济状况而定,有鱼、蚝豉、元贝、冬菇、虾米、鱿鱼、海参、鱼翅和鱼肚等。

四京果:即龙眼干、荔枝干、合桃干和连壳花生,以祝福子孙兴旺,亦含圆满多福,生生不息之意。

三牲:鸡两对,猪肉三到五斤。

这些东西在现代眼里可能不算什么很贵重的东西,但是这只是寻常人家需要准备的,那些个高门大户不接地气,咱们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但是我们也是要知道,即便是这些“小物件”,对古人来说,也是十分珍贵重要的,不仅是难得,更重要的是里面的真诚的祝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青庐”这个词,从字面上看,这可能是某处山峰或者是一处景观,但实际上“青庐”在古代是一种结婚时给新人居住的房子,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婚房。“青庐”二字,从汉朝一直流传到唐朝,那么当时的古人为什么会把婚房称作是“青庐”呢?这其中有什么寓意吗?

《世说新语》中曾记载着一段趣事,三国时期的袁绍和曹操是少时顽友,两人性格相投经常做出一些“偷鸡摸狗”之事,有一天两人恰好碰到了一对新人正在举行仪式,而两人见色起意便大喊道“这里有采花贼贼,快抓贼”,随后“青庐”中的人便匆匆出来寻找采花贼的去向。而这里的青庐似乎也正是代指我们现在所说的婚房。因为根据传统习俗,在结婚当日,婚礼举行之前,婚房中会有很多亲朋好友陪伴新娘等候新郎。

“青庐”最早的解释是位于住宅西南方向的角落,这个地方被古人称作是“吉地”,结婚的时候,新娘都要从此处迈上毯子最后再进入青庐。这与我们现在某些农村盛行的迈火盆等习俗十分相似,买完火盆拜完天地之后,新人便可进入婚房。而到了后来青庐的寓意就更加的丰富了,它不仅代表新人的婚房,也象征着结婚本身这件神圣的事,于是便有了青庐夜一说,翻译过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洞房花烛夜。但是洞房这个词早就已经出现,那这其中又有什么寓意呢?

在唐朝之前,所谓的洞房其实与婚房没有任何关系,而是直那些装修豪华的宫殿,在《楚辞》和《长门赋》中就有“洞房”这一词汇的出现,而且都不是代指新婚之房。但是到了唐朝时期,众多文人墨客相继出现,很多诗篇中都有“洞房”二字,其中夹杂着一些“不正经”的元素。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洞房二字被大部分人所熟知,其中很多负面的寓意都被剔除掉,慢慢的“洞房”也就转变成我们现在所说的婚房。比如说那句老话“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其中的洞房就是在代指新婚之房。大家还知道婚房有什么其他的代词吗?

在古代新人结婚是一个非常浓重的事情,很多新娘都是穿着凤冠披霞,凤冠就是古代新娘的头饰,随着时间的推迟,古代新娘头饰的样式也是越来越多。那么头饰的类型一般都有哪些的?

一、古代结婚头饰大全——凤冠

我们知道古人婚嫁,新娘常常头戴凤冠,身着霞帔,这也是穿禾服的美娇娘最经常选择的头饰,毕竟给人的感觉还是很庄重、典雅、高贵的;

二、古代结婚头饰大全——凤头钗

这是古代新娘结婚的时候会戴在头上的一种头饰。戴在头上非常的好看,唐 宇文氏 《妆台记》:“ 汉武 就 李夫人 取玉簪搔头,自此宫人多用玉。时 王母 下降,从者皆飞仙髻,九环髻。遂贯以凤头钗,孔雀搔头,云头篦,以瑇瑁为之。”

三、古代结婚头饰大全——步摇

金步摇是古代妇女常见发饰,步摇与簪、钗一样也是插在发际的饰物,而簪首上垂有流苏或坠子,行动时亦步亦摇故称为步摇。步摇在古代只有高贵的女子才可以佩戴,普通的女子是很少见佩戴的。因此这款头饰也代表着尊贵。

四、古代结婚头饰大全——中式发簪

红色的玫瑰花看起来比较时尚,也带来了热情奔放的风采,加上了黑色檀木设计的发簪,一定会打造出更加艳丽的发型。

五、古代结婚头饰大全——发簪

这款发簪采用了琉璃与翡翠的相互结合,看起来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充满着中式宫廷的味道,佩戴起来既高贵又朴素。

中式的婚礼满足了新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精髓的一个继承,现在很多人越来越喜欢传统文化精美的服装,然后再加上一些古典和现代结合的一个中式婚礼的头饰,这样也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根据自己的喜好打造出自己所喜欢的风格的婚礼了。

哈喽,大家好,我是辰光!

中国的婚丧习俗在经历了民国和新中国建立之后,逐渐采用现代的新式婚礼制度,很多年轻人也选择旅行结婚或者西式婚礼等方式举办,西方的婚礼制度一般都是选择在白天举办,但是在古代,很多婚礼都选择在下午或者傍晚剧版,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给大家来聊聊!

一、方便大家举行婚宴

我们都知道宴会一般都是晚上或者傍晚的时候举行比较合适,而且我们中国的很多传统当中,宴会一般都是下午之后的事情,所以结婚的时候,只能在下午举行,举行完婚礼之后,就在下午吃饭的时间婚宴,宴请宾客,这样宾客们也剩下了饭钱,而且夜晚的婚宴更是不能马虎,好吃好喝的都得招待上。不光是古代,现在很多人结婚,婚宴一般都是选择在下午之后的,因为这样不容易耽误大家的上班时间。

二、方便洞房

我们知道,在古代成年男女结婚之后的新婚之夜就叫做洞房,洞房一般都是在男主人喝完了喜酒之后,再到婚房里去休息,一般来说下午举行婚礼,傍晚喝喜酒,晚上就是洞房的世间,这一趟下来刚好一天就过去了。

三、上午一般是新娘子从娘家来到婆家

很多人很奇怪为什么大多数婚礼都是下午举行的,其实这个也跟新娘子来婆家的时间而决定的,在古代新娘子的娘家跟婆家一般都有一定的距离,从娘家出发到婆家一般都需要大半天,来到婆家之后,宾客们再唠嗑几句,大半天又过去了,等到婚礼正式开始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时间,所以,婚礼在下午剧版也是有一定的时间上的紧凑的,时间不允许,只能在下午举办。

实际上,不仅古代人在结婚时要喝“交杯酒”,在我参加的大多数现代人的婚礼中,夫妻都要喝交杯酒。可以说,交杯酒是中国婚俗文化里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有数千年的历史。

古代一对新人要成为正式夫妻,并不是像现代人想得那样简单,而是要经过许多繁琐的手续。《周礼》中明确规定,古人结婚时,男女双方都必须到管理婚姻事务的官员“媒氏”那里去登记,媒氏会给两人各发放一个类似于现代“结婚证”的证件,叫作“婚书”。

媒氏发的婚书只是官方的结婚证件,新人还要签订由媒人或族长来主持签订的民间婚书,才算完成书面上的证明。

签订完官方婚书和民间婚书后,新人还要举行结婚仪式。在结婚仪式上,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男女双方喝下交杯酒,才算真正完成了结婚。

毫不夸张地说,喝交杯酒是新人向所有人宣告他们走进婚姻殿堂的直接见证,若没有这个程序,至少在亲朋好友眼里是不认同夫妻的合法性的。

《礼记》记载,人们喝交杯酒的习俗起源于周朝,是“周礼文化”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别。

喝交杯酒时,新郎新娘端起一杯酒,先把自己杯中的酒喝掉一半,然后交换酒杯,双臂交叉,再喝掉对方的酒。

喝交杯酒主要有两个寓意。

其一,古代的交杯酒装在用瓠瓜,也就是做瓢用的葫芦里,酒液会带上一丝淡淡的苦味和涩味,夫妻二人喝交杯酒,寓意他们要在今生的道路上同甘共苦,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其二,交杯酒所用的酒具是用一只葫芦剖开的,看起来如同缩小版的瓢,两只瓢本身就是一体的,夫妻二人各执一半喝酒,象征他们要合二为一,阴阳结合,相亲相爱,今生不离不弃,共同缔造圆满的结局。

有些地区会在瓢的尾部绑上红丝带,夫妻二人喝完交杯酒之后,证婚人会把两只瓢扣起来绑在一起,这个习俗更明显地印证了夫妻结合的意味。

《礼记》里说道: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毕竟,用小瓢喝交杯酒时并不方便,古人经过集思广益,促使酒具的形状和材质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唐宋时期,随着手工业的发达和制瓷艺术的完善,有些婚礼中喝交杯酒时,已经出现了木杯和瓷杯,一些达官贵人在婚礼中甚至使用玉杯、金杯、银杯等,以彰显自己婚礼的尊贵。小巧玲珑的木杯或瓷杯端在手里,更利于夫妻双方完成双臂交叉,低头喝酒,含笑向宾客致敬等动作,受到了各阶层人士的喜爱。

从宋朝中期以后,交杯酒使用木杯或瓷杯的现象已经很普遍。到如今,玻璃杯、水晶杯,以及其它材质的酒杯,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对喝交杯酒的畅想和感受。

不论交杯酒酒杯的材质怎么变化,喝交杯酒的文化寓意始终没有变,代表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夫妻双方对对方的肯定与祝福,以及双方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向往。夫妻双方喝下的不仅是交杯酒,也是爱和信任。

因为在古代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里,一夫一妻制还没有明确,允许让男人纳妾,古代人非常讲究门当户对,男人迎娶第一任妻子和男人在当时社会上地位和家庭条件相匹配,所以,在封建社会里正妻有很大的权利和地位。在古代,妾室出身并不重要,很多名流人士的妾室大多是没有地位的女子。古时家庭中正妻主管一切大权,妾室不敢跟正妻对抗,那怕就是妾室得到男人的宠爱也不能撼动正妻的地位,有些男人也惧怕正妻娘家的势力。

因为这一地位就产生了嫡子庶子观念差距。古时候,嫡子是正妻所生,庶子是妾室所生。嫡子有权继承家族的财产,家族中的爵位也由嫡子继承,皇室也不例外,也是由嫡子继承。例如:三国演义中,袁术与袁绍虽然是兄弟,但嫡庶之分。身为嫡子的袁术根本瞧不起袁绍,袁绍还是大哥,通过袁术与袁绍直观的了解古代嫡庶观念差距。三国乱世争雄过程中,袁术宁可不要天下也看不起袁绍,嫡庶观念差距在当时的古代封建社会是多么的根深蒂固。古代的时候,普通老百姓家嫡庶观念也是一样,家中的嫡子,拥有财产继承权,庶子只分小部分,离开家里,单独生活,如果庶子的母亲死后,庶子的母亲根本无权利进家族墓地。嫡子庶子在平常生活中的生活待遇也不一样,例如:一家有嫡庶之分,只有嫡子读书,庶子只能相让。即使是日常生活中,嫡子的待遇也是不一样的,一些大户人家,有些下人都看不起妾室和庶子。更别说他们在家族里面的地位如何了。

总的来说,古代嫡子庶子观念差距让我们难以想象。所以,古代的族谱,只有嫡子才能入。

红楼梦中,结婚的时候有哪些习俗呢?

古人对于结婚有很多美丽的想象,好比“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就是一种向外,两个人可以一直在一起;如果两个人相爱的话,那...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