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家谱,如兴长在世,大道明本元是徐州哪个地方的家族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3收藏

李氏家谱,如兴长在世,大道明本元是徐州哪个地方的家族,第1张

徐州市贾汪区大吴镇湖里村的。从丰县梁寨镇李新集迁来湖里。徐州李:李正居1世(总84世)--湖里村 李德(李正居10世孙)(总93世)--湖里道字辈(李正居21世孙)(总104世)我们是正宗的皇室血统,世界李氏。

起源世系

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昌意(黄帝次子)—颛顼—皋陶(李唐皇帝的始祖,也是天下李氏家族的得姓始祖,其子孙被封于英、六,)

起源世系(此排列为歆博查阅资料得出)

(本人世李--唐皇血统-徐州李--丰县李新集--开基祖:七公正居)

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昌意(黄帝次子)—颛顼—皋陶(李唐皇帝的始祖,也是天下李氏家族的得姓始祖,其子孙被封于英、六,)

皋陶→ 伯益(次子) → 恩成(三子) → 仁道 → 知周 → 义集 → 忠卿 → 勇元 → 孝生 → 友儒 → 睦顺 → 任长 → 谦吉 → 让泉 → 中正 → 和丰 → 纯粹 → 懿宗 → 恭怀 → 俭实 → 庄严 → 敬修 → 齐心 → 肃炳 → 平明 → 康强→理徵(皋陶的26世孙)→李利贞(皋陶的27世孙)(李姓1世)→李昌祖(2)→李彤德(3)→李庆(李彤德次子)(4)→李承(5)→李硕宗(彤德的曾孙)(6)→李显(7)→李奭(8)→李环鼎(9)→李爵(10)→李寅龙(11)→李熙宏(宠)(12)→李尧性(13)→李辉(李尧性长子)(14)→李连顺(李辉长子)(15)→李乾(16)→李耳(老子)(皋陶的43世孙17世)(一说皋陶的37世孙11世)→李宗(李耳之子,字尊祖)魏干木大夫 封于假(18)→李同(李耳之孙、李宗之子)赵将军(19)→李兑 赵相(20)→李跻(李耳的曾孙)赵安阳君(21)→李恪(李跻次子)(22)→李洪(李恪之子)秦太子太傅 (23)→李兴族(李恪之孙)秦将军(24)→李昙(李兴族之子)秦御史大夫(25) →李崇陇西李氏始祖 陇西守 封南郑公(26)→李瑶(李崇之次子)秦南郡守 封狄道侯(27)→ 李信秦国大将军 封陇西侯,助秦王政消灭六国。为汉飞将军李广的五世始祖(29)→李超 (29) → 李仲翔(李超次子)(30)→ 伯考(31) → 尚(伯考长子)(32) →李广(33) →李敢(34)→李禹(36)→李丞(36)→李先(37)→ 李长宗(38) →李君况(广)(39)→李本(李君况长子)(40)→ 李次公(李本长子)(41) →李轨(李次公长子)(42) →李隆(43)→李艾(44)→李雍(45)→李柔(46)→李弇(47)→李昶(48)→西凉武昭王李暠(也作李皓)(49)→西凉后主李歆(50)→李重耳(51)→李熙(52)→李天锡(也作李天赐)(53)→李虎(54)→李昞(55)→唐高祖李渊(56)→唐太宗李世民(57)→唐高宗李治( 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58)→唐睿宗李旦(高宗第九子母为武则天)(59)→唐玄宗李隆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60)→唐肃宗李亨(唐玄宗第三子)(61)→唐代宗李豫(唐肃宗长子)(62)→德宗李适(唐代宗长子)(63)→顺宗李诵(唐德宗长子)(64)→唐宪宗李纯(唐顺宗长子)(65)→唐宣宗李忱(唐宪宗李纯十三子)(66)→唐懿宗李漼(唐宣宗的长子)(67)→唐昭宗李晔(李漼的第7子)(68)→李仲(69)→李瑞(70)→李文(71)→李思源(72)→李明(73)→李相(74)→李兆(75)→李兴(76)→李乔(77)→李邴(78)→李训(洲)(79)→李朝(80)→李楷(81)→李旭(82)→83世为大元公→李正居(唐昭宗李晔的17世孙 83世为大元公的第7子)(84)→恭、宾、谨、让、武(85)→(86)→(87)→(88)→(89)→(90)→(91)→(92)→李德(李正居的10世孙 长子)(93)→(94)→(95)→(96)→(97)→李如x(98)→李星x(四子)(99)→李长x(100)→李在田(101)→李世刚(102世)→李大慈(103)→李道强(伏羲的136世孙)(皋陶的131世孙)(李利贞的104世孙)(李正居的21世孙)(李德12世孙)→(105)

李德(李正居的10世孙)随母在1670年左右迁居东郊大吴湖里村。李蟠续的20字辈:如星长在世,大道明本元,广盛继先志,立发可佑传。

  一、来源有六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4、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的代有李左车,其后以李命姓。

  5、为北魏代北复姓所改。北魏时有代北复姓叱李氏、高护氏,随孝文帝入中原后,改为单姓李氏。见《魏书官氏书》、《通志氏族略》。

  6、少数民族中本有的姓氏。延边朝鲜族常见姓氏有李姓。

  二、郡望堂号

  1、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赵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所建的政权最多,这在中华姓氏中是比较少见的。李姓先后称帝称王的多达60余人,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政权。先谈唐王朝,唐朝自公元618年建立至公元907年灭亡,共经历290年、24个皇帝,前期国势强盛、疆域辽阔,在7世纪后半叶鼎盛时,北界到达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西北界到达里海,东北曾到达日本海。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声威远播的一个朝代,对外,四夷来贡,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对内,政治修明,人民安居乐业。贞观、开元之治,名垂史册,创造了李氏天下的贤明之治。

  除了李唐王朝,还有东汉初李宪自称天子并在庐江郡建立政权,西晋时期李雄建立大成国,陇西李建立西凉政权,隋末李轨割据自称凉王,李子通在扬州称吴帝,瓦岗李密在洛口自称魏公,沙陀族人李存勖建立后唐,李建立南唐,李希烈在开封称楚帝,北宋初李顺据成都称大蜀王,党项人李元昊建立西夏,李自成创建大顺政权。

  一、“木子”救命成李姓

  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氏族兴旺,人数众多,远在其他姓之上。据说当今李姓人氏大约有1亿,若世界上所有姓李的人并排站在一起,能够环绕地球一圈半。

  据史载,李姓原是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有一个孙子叫皋陶,做了尧帝的理官。理官,专管狱讼推断,有些像当代的法官,当时盛行以官职为姓,皋陶也就以“理”为姓。

  商朝末年,皋陶后裔有一个叫理征的人,忠心耿耿,多次进谏纣王,当时纣王暴虐无道,沉湎酒色,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他。纣王对理征的多次劝谏很恼火,便把他杀了。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听到消息后,便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契和氏本是陈国(今河南淮阳)人,想逃回娘家,又怕连累家人,于是便逃往豫西。当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也就是伊侯曾经居住过而后已经荒废了的地方)时,母子两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小利贞已经奄奄一息。那里荒无人烟,根本无法找到食物。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的野树还有一些“木子”(野果),于是采下来吃,这才保全了性命。母子俩逃到豫东,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县(今河南鹿邑)安家落户。为了表示对“木子”保命的感激,而且理、李同音,可以躲避纣王的追捕,自利贞开始改姓李。这就是李姓的起源。

  李姓族人形成后主要分成两支,一支在陇西(今甘肃),一支在赵郡(今河北)。陇西李姓出了李渊一家,建立唐王朝后,得到空前发展。赵郡李姓也成为当地望族,不断向全国各地扩展,到全国各个角落落户。大规模的南迁发生在公元880年,由于唐末爆发规模盛大的黄巢大起义,李氏一族为寻求偏安之地而大举南迁。

  历史上的李姓名人,数不胜数。从春秋时期的李耳(即老子)开始,战国有大将李牧,汉有“飞将军”李广,晋有以《陈情表》闻名于世的太子洗马李密。唐代更多,有大诗人李白、“鬼才”李贺、李商隐、军事家李靖、书法家李邕。南唐有中主李、后主李煜,宋有思想家李、女词人李清照,明代有杰出医药家李时珍、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清有戏曲理论家李渔、数学家李善兰、小说家李宝嘉、洋务派首领李鸿章,近代有中国***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老一辈革命家李富春和李先念、爱国人士李嘉诚等。这一大批李姓中的杰出代表,不仅为李氏赢得了荣誉,也为中华民族创建了不朽的功勋。

  二、李姓名人

  1道家始祖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传说是《老子》一书的作者。

  传说老子是春秋初期周平王时的人,又说孔子曾向他问过礼(孔子是春秋末期人),那么老子就活了200多岁,有人说他是因为修道养寿才活了那么大岁数的。后人纷纷效仿,求仙问道成为历朝历代许多皇帝和大臣的头等大事,道教由此兴盛。老子也被奉为教主,称“太上老君”。

  《老子》一书是他思想的主要体现。他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对中国哲学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后世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

  2一代名君李世民

  李世民,即唐太宗,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李世民早年随父起兵反隋,战功赫赫,先后镇压和收服窦建德、刘黑闼、薛仁杲、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李渊称帝后,封李世民为“秦王”。太子李建成很忌妒他,联合另一个弟弟李元吉设计陷害他。

  李世民得知后,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并诛戮两人的亲眷、僚属多人,事后还迫使高祖李渊交出皇权,史称“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善于纳谏,他有一个名臣叫魏征,经常直言进谏,即使太宗盛怒也毫不退让。魏征死后,太宗痛哭着说:“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太宗举贤任能、量才录用,采取了一些开明政策和利国利民的措施,经济得到稳步发展,历史上称他统治的时期为“贞观之治”。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非常羡慕唐朝文化,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带着黄金5000两、珍宝数百件去长安向皇室求婚,唐太宗为汉藏两族友谊着想,答应将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后,汉藏交流频繁,先进的汉族文化传入吐蕃,对吐蕃生产和文化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诗仙”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

  年轻的时候,李白就显露才华,吟诗作赋。25岁时他出外远游,在长安遇到当时任太子宾客的贺知章,两人一见如故。贺知章特别欣赏李白的诗,据说他读到《蜀道难》和《乌栖曲》时,欣喜若狂,认为这样的诗可以泣鬼神,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拿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贺知章对李白瑰丽的诗歌和飘逸脱俗的丰采感到十分惊异,戏言:“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后来就有人称李白为“谪仙”。

  李白嗜酒如命,不拘小节。他在沉醉时撰写的诗歌,尤见神采,并且能与没有喝酒的人议论政事,见解精辟,毫无差错,人不能及。当时的人称李白为“醉圣”。

  天宝初年,李白得唐玄宗赏识,玄宗常令他撰写诏书、文诰。当时正是十月,天气寒冷,笔被冻住不能书写。唐玄宗下令宫女服侍在李白身旁,拿起笔用嘴呵气解冻,然后供李白使用,称“美人呵笔”。

  4皇帝词人李煜

  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五代时南唐国主,著名词人,世称李后主。

  李煜不仅擅长诗文、音乐,而且书法极佳,写字用颤笔作扭曲之状,十分遒劲,状如寒松霜竹,取名为“金错刀”。他精于鉴赏,最不喜唐颜真卿书,说颜书有佳笔而无佳作,得王羲之之筋而失于粗鲁,如叉脚田舍汉(庄稼汉)。

  李煜以词著称于世,却因词惹祸身死。宋军攻破南唐,李煜被俘。他常以泪洗面,词曲中常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情绪。一次,他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太宗听说后大怒,用毒酒把李煜毒死。

  5闯王李自成

  李自成,本名鸿基,陕西米脂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李自成出身农民家庭,童年时给地主牧羊,后参加高迎祥的起义军,作战勇猛,被称为“闯将”。

  高迎祥死后,李自成被推为闯王。1640年,李自成根据部将李岩的策略,针对中原灾荒严重、河南耕地大半被明朝宗室贵族占有、广大农民不得温饱的状况,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获得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民众纷纷投奔起义军,部队迅速发展到上百万人。第二年,起义军攻破洛阳,杀福王,以王府和富户的钱粮救济饥民,百姓唱着“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夹道欢迎李自成的军队。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今北京景山)。但起义军领袖犯了骄傲享乐的错误,大将刘宗敏霸占了吴三桂的宠妾陈圆圆,吴三桂盛怒之下,引清兵入关,后有“冲冠一怒为红颜”之说。起义军在清军和吴三桂军队的联合进攻下,节节败退,李自成在湖北通县九宫山兵败被杀。

狄道就是临洮县,是甘肃省定西市下辖县

临洮县,古称狄道,隶属于甘肃省定西市,因境内有洮河而得名。临洮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西部,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洮河穿城而过。截至2018年10月,全县总面积2851平方千米,总人口5529万,有汉族、回族、东乡族等21个民族,下辖12个镇、6个乡,县政府驻洮阳镇。

扩展资料:

临洮县位于洮河下游,陇西盆地西缘,青藏高原东边,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四副区。南北狭长,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在1730-3670米之间,境内以黄土地貌为主,洮河谷地二、三级阶地地势平坦、地貌完整。 临洮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295℃),无霜期80-190天,年平均降雨量317-760毫米之间,蒸发量1400毫米以上,7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7、8、9三个月。

李唐故里在临洮

临洮,古属九州之一的雍州,是人文始祖伏羲后裔的食邑地,周朝称陇西邑,自秦献公灭西戎部族狄、桓建立狄道、桓道二县,为临洮建县之始。从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79年)设陇西郡的郡治就在狄道。从战国到秦汉近五百年间狄道一直就是陇西郡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这就是说,那时的陇西,是以狄道为治所的陇西郡辖地。古狄道今临洮是战国秦长城西端起首,丝绸之路、唐蕃古道上的重镇和要冲、著名的新石器文化遗存“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就因在临洮发现而命名,同时它也是李氏文化的发祥地,李唐宗室的故里。

  陇西李氏是最初扎根于临洮(古陇西狄道)并随后扩展到全国各地的我国著名的家族,这个家族肇兴于秦汉,发展于魏晋,臻盛于唐代。

  据《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所载,老子的曾孙叫李昙,李昙的儿子叫李崇。李崇“建功狄道讨西羌”,“受封南郑家素昌(狄道),在秦时曾任陇西郡郡守,驻防郡治狄道(今临洮)”。李崇就是为后世所称颂的陇西房始祖。此后,李崇的次子李瑶为狄道侯,李瑶之子李信为秦大将军、陇西侯。到西汉初,李信之子李超为汉大将军、渔阳太守。李超之子李仲翔为河东太守、征西将军。史书所载李仲翔讨叛羌于狄道,因寡不敌众,临阵战殁。其子李伯考奔父丧,将仲翔葬于狄道东川。随后,李伯考把子孙安置在狄道东川槐里,也就是现在临洮龙门镇槐树里庄。据史学家考证,临洮东二十铺汉墓群,就是李仲翔家族墓群。这里曾出土“尚方仙人镜”和雕刻精美的石墓门。现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汉武帝时,陇西李氏出了两个大名人“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史记李将军传》称“李广,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徏成纪”。查《唐书宗室世系表》:李广父李尚,乃伯考之子,而伯考之家在狄道东川。则李尚生于狄道东川槐里,是他任成纪令时才举家迁居成纪的。可以说李尚是陇西李氏“成纪房”的开拓者,成纪李氏是狄道李氏的后裔,统称“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的第一个皇帝西凉王李暠是狄道人。李暠字玄盛,小字长生。生于晋穆帝永和六年(公元351年)为陇西李氏“狄道房”,开国化家,杰出的中兴代表人物,乃汉初征西将军李仲翔之十九代孙。李暠由于家庭出身和才干,被敦煌汉人大族推为敦煌太守,接着成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公元400年李暠建号“庚子”,在敦煌建立西凉政权,称西凉武昭王,后迁都酒泉。

  李暠是一位通经史、知兵法、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在位十八年颇有政绩。他在外交上,一方面对远在江南的东晋政权奉表称臣,借以争取中原汉族人民的支持;另一方面他远交近攻,结好南凉对抗北凉。在政治上李暠更是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广揽人才。在经济上,李暠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以至在他统治几年后,西凉“年谷频登、百姓乐业”。在文化上,他大力倡导儒学,兴办学校,并在各郡设五经博士。他统治西凉十八年中“兴儒重农”使西凉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李暠不但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他的著述有《靖恭堂序赞》、《嘉纳堂图赞》、《述志赋》、《大酒客赋》、《槐树赋》等数十篇诗赋,至今读来仍很感人。李暠的政治业绩赢得了历代史家的好评。临洮城北在四、五十年代曾有一块“西凉武昭王李公讳暠之故里”的石碑,附近有乡人纪念他的衣冠墓、俗称皇陵,其遗址犹在。

  李暠卒后,其孙李宝向魏世祖拓拔焘奉表归诚,并深得宠信,被授于“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沙州牧、敦煌公”等官职,李氏在北朝的尊崇地位确立了。

  李宝之后,李氏子孙中最著名的人物就是他的少子李冲。李冲是北魏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也是魏孝文帝时著名的改革家,他不仅自身文化素养极高,以儒学致显,而且通过与皇室联姻的关系,成为朝廷举足轻重的人物,魏孝文帝推行改革的得力助手。

  李冲在北魏朝廷中曾任秘书令、中书令、侍中、仆射等要职。他一生才思敏捷、勇猛精进,为北魏的统一改革立下汗马功劳。魏孝文帝时,因连年战乱,许多农民依附世家大族,“民多隐冒”,造成北魏政府财税的损失和社会的不安定。李冲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实行“三长制”及新的赋调制度。此外,在改革律令,迁都洛阳等一系列重大社会变革中,都有他积极参与。他不仅在政治上为北魏政权做出极大贡献,而且也是营建魏都洛阳的总设计师。《魏书·李冲传》载他“机敏有巧思……及洛都初建奠基,安处效兆,新起堂寝,皆资于冲”。另外,他还将一个女儿嫁给彭城王勰,一个女儿嫁给魏孝文帝为夫人,其兄辅则以女儿嫁给咸阳王禧,通过这种与皇室联姻的关系,更加巩固了陇西李氏在北魏政权中的地位。李冲一族子弟,以儒学进身,官高位显者甚众,李冲长兄李大师、李延寿是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

  陇西狄道李氏除李宝子孙外,李贤、李远、李穆兄弟“子孙代居北狄”、“随魏南迁、复归陇”。李贤在北周为柱国大将军、泾原秦等十州诸军事,原州刺史、河州总管;李远曾为北周左仆射;李穆更是杨隋的开国元勋,拜太师,赞拜不名,其家“一门持象笏者百余人”。在北魏时又兴盛起来,被史家称为“自周隋,郁为西京盛族”。

  创建李唐王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自称:“自贯狄道,布在方策,为凉武昭王李暠七代孙”。武德年间,李渊追封“陇西堂”。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修“氏族志”,把陇西郡李氏列为李氏十三郡望之首,全国姓氏第一。李唐王朝创造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李唐皇室是“陇西狄道人”,凉武昭王的后代。临洮也就是李唐王朝宗室的故里。千百年来,大量的史料和已出土的李唐宗室墓志表明:淮安靖王李寿、虢王李凤、越王李贞、汝南公主李字、长乐公主李丽质、永泰公主李仙蕙、懿德太子李重润、潞王李贤、云麾将军李思训……等都是“陇西狄道人”。

  此外,我国古代伟大诗人李白自道家世,称为凉武昭王第九代孙,他诗中自述“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清代临洮著名诗人吴镇在他的“我忆临洮好”十首中也有,“我爱临洮好,诗家授受真,高岑皆幕客,白贺是乡人”的名句,无疑为临洮李氏文化增添了一个亮点。

  临洮县城西洮河对面的西坪山上有一地名为“钦王湾”,这里有被封为西平王的李晟之父太子太保唐左金吾卫大将军李钦与其妻王氏代国夫人之墓(群众称上王坟和下王坟)。这里的车刘家村石碑滩曾竖有一块“李钦神道碑”,文革中被毁,但墓址遗址尚在。

  “李晟、字良器,陇右临洮人。祖思恭,父钦,代居陇右为裨将”。李晟是中唐代宗、德宗时陇西李氏家族中的显贵人物,勇敢绝伦,在与吐番、藩镇的斗争中屡建奇功。李晟有十子,其中以李愿、李愬、李听最为知名。特别是李愬,在唐中央与藩镇的斗争中,雪夜袭蔡州,平定吴元济淮西之乱,成为我国战争史上著名的成功战例,李愬因而也名扬天下。

  综上所述,陇西李氏最初扎根于陇西郡治狄道(今临洮),并随后扩展到成纪,以至全国,成为关陇集团中的豪门大族。从秦汉到隋唐,在绵延一千多年的家族兴衰历程中,伴随着这一时期经济、政治、军事的发展,从古陇西这块土地上征战杀伐,走向全国,或以文治,或以武略,建功立业,闻名于世,终于创建了李唐王朝。从汉代边将到唐朝帝王,涌现出一大批叱咜风云,英姿独标,伟业赫赫,彪炳史册,留芳百世的英雄人物,因而也使临洮成为李唐故里而声名卓著,历史辉煌,光照陇原,声振中华。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 lǐ

注音:ㄌㄧˇ

古字 :

部首: 木

字码 U:674E;GBK:C0EE;

郑码:FYA

五笔 :SBF

笔画:7

笔顺 :一丨ノ丶フ丨一

名词

一种树,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色花

李树的果实

行李,代指“行囊”内物品

狱官。通“理”

星名。即角宿二,为室女座 δ星

三、姓氏起源

1、源出嬴姓说。

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 ,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 ),先为理氏,后为李氏。 得姓始祖为李利,李耳为十一世。

2、李树图腾说。即认为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 以李树为图腾。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 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为野生李, 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 并以李树为神树, 亦即图腾树。故凡李氏子孙, 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 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入李白家有桃李园, 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3、源出姬姓(虎图腾)说。

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公元306年,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

有一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 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4、源于封赏赐姓与恢复李氏。

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李等姓;

北魏时期,孝文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被封为李氏 。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实为汉将李陵后裔。

西夏皇室拓跋李氏,唐末时被赐为李氏,名义上是赐姓,实际是恢复李姓,因为西夏皇族拓跋氏为汉将李陵后裔。

唐朝时期,皇室赐予大臣或武将为国姓,先是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罗等氏,因建国有功从李唐皇族姓李,稍后大食国人李诃末将军、李彦升和波斯人李铉、李珣均被王侯赐姓,再后来沙陀、氐、回纥、契丹、高车、吐蕃以及犹太、安息、高句丽、党项等外来少数族裔因功或者内附,多被封赏为李姓。

四、得姓始祖

见姓氏起源

五、人口分布

先秦时期,李姓的活动由河南开始,到战国末,李姓的活动地域已扩大到山西、河北、陕西、四川、湖北等地。秦汉时期是李姓向各地迁移的重要阶段。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瓯时,李姓始入两广地区。李耳的后裔入甘肃,发展为陇西李姓的望族,居河北的成为赵郡李姓的名家。东达山东,东南抵赣浙苏,南面南海及北部湾。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时期,陇西李氏王朝传19帝,历时289年,李姓贵为国姓,各地都有李氏的皇亲国戚,李姓人口迅速膨胀。唐朝初李姓开始大批进入了福建和海南。明朝时,李姓进入入台湾。

600年期间,李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西南和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唐代是李姓族群的急剧膨胀期,赵郡李氏、陇西李氏、赐姓李氏、唐宗室后人多达官贵人,一夫多妻制的生活,使李氏人丁兴旺,在当时已成为全国大姓。但随着朝政的变化,在唐代即有许多李姓人物贬官南下,又有许多人为免遭祸害而逃至全国,使李姓遍及全国。

唐代以后,出于多种原因,李姓播迁更加频繁,分布地更为广泛。其中,迁徙人数较多的是宋朝“靖康之变”时的南迁。

元末明初的政权更迭,以及明际的"靖难之役",主战场布置在山东西部、河北、河南北部的部分地区,迁延数十年,民不聊生,造成百姓得流就食,四散逃离,致使十室九空。

明廷在政权稳定之后,从山西平阳、太原一带(晋商首富李家大院族谱可以佐证当地富庶安定),向华北的荒芜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明代进士登科录》、阳泉李氏族谱等可以佐证)。

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定居于今冲绳岛那霸市近郊的久米村一带。据《明会要》记载,明洪武二十五年,明朝曾赐给琉球国“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来朝贡”,其中就有李姓。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

明末清初,四川经过多年战乱,康熙七年(1668年),四川巡抚张德上书朝廷,要求朝廷动员全国人员往四川迁徙,川内李姓较多都是从湖广宝庆府等地迁来,便形成了“湖广填川”。

清朝及民国时期,李氏族人移居海外者更多。

六、家谱文献

全国:陇西郡李氏族谱不分卷

全国:李氏近房过谱不分卷

全国: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

全国: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

全国:李氏族谱

北京宛平:李氏家谱不分卷

天津:延古堂李氏族谱不分卷

河北汉县:汉邑李氏族谱四卷

河北:汉县李氏族谱五卷

河北卢龙:李氏家谱二卷首一卷

河北高邑:李氏族谱不分券

河北永年:李氏支谱二卷

河北唐县:李氏族谱不分卷

河北蔚县:蔚州李氏家谱十卷

河北青县:李氏家谱

河北南皮:李氏家谱不分卷

河北任邱:(李氏〕张恕堂本支谱十卷

河北:任邱李氏四门支谱不分卷

河北:交河李氏八修族谱不分卷

山西:榆社李氏世系谱不分卷

山西介休:李氏家谱不分卷

山西:曲沃庄简公李氏家谱四卷

山西:洪洞李氏宗谱四卷

辽宁海城:李氏宗谱不分卷

辽宁铁岭:李氏谱系四卷

辽宁铁岭:长白山李佳氏族谱不分卷

辽宁铁岭:长白李氏家谱

上海: 溪法华李氏族谱四卷

上海: 溪法华李氏族谱六卷

上海:李氏家乘一册

上海南汇:竹冈李氏族谱十卷首一卷

上海松江:陇西[李氏〕宗谱不分卷

江苏:镇江扬州李氏合谱不分卷

江苏:夫椒李氏家乘八卷

江苏沛县:李氏族谱二卷宗图一卷

江苏溧水:芝山李氏续修宗谱□□卷

江苏南京:师德方山葛桥南李氏宗谱八卷

江窦泰州:李氏族谱十四卷

江苏:江都李氏族谱八卷

江苏:江宁李氏宗谱不分卷

江苏丰县:李氏家谱□□卷

江苏丰县:李氏三房支谱四卷

江苏泰州:李氏家乘十卷

江苏盱眙李氏:岐阳世家文物图像册不分卷

江苏江都:李氏族谱四卷

江苏江都:李氏宗谱十二卷

江苏泰兴:李氏重修家谱□□卷

江苏:兴化李氏世谱不分卷

江苏南通:李氏家谱六卷首一卷

江苏南通:通州李氏宗谱四卷

江苏南通:通州李氏宗谱十卷末一卷

江苏:如皋西乡李氏族谱十二卷

江苏镇江:京口倪庄李氏重具备宗谱年表八卷

江苏镇江:京江李氏宗谱二卷

江苏:镇江李氏支谱四卷

江苏镇江:京口李氏七修宗谱四卷首一卷末

江苏镇江:京江李氏族四卷

江苏丹徒:新篡李氏宗谱四卷

江苏丹徒:新篡李氏续谱二卷

江苏丹徙:陶裔山门李氏续修族谱二卷

江苏:丹徙陶裔李氏族谱二卷

江苏:丹徙李氏家乘六卷

江苏:丹徙开沙李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江苏丹阳:云阳李氏宗谱十六卷

江苏丹阳:李氏宗谱□□卷

江苏句容:李氏宗谱十卷

江苏武进:石桥李氏宗谱六卷

江苏常州:李氏迁常支谱八卷

江苏金坛:李氏宗谱一百二十三卷

江苏常州:李氏迁常支谱十卷

江苏无锡:锡山李氏世谱三十六卷首一卷

江苏常州:毘陵殷薛镇李氏宗谱三十卷首一

江苏无锡:锡山李氏世谱五卷首四卷

江苏常州:毘陵李氏宗谱十二卷

江苏无锡:锡山李氏世谱二十四卷

江苏常州:毘陵李氏西里桥派支谱不分卷

江苏常州:毘陵李氏西里桥派支谱不分卷

江苏武进:王堰桥李氏宗谱八卷

江苏常州:莘村李氏宗谱十六卷

江苏常州:毘陵辋川里李氏宗谱三十八卷首

七、郡望堂号

陇西李氏,是中国历史的中古时代一个以陇西郡为郡望的李姓家族。

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设置,因在陇山之西

得名。相当于今甘肃省东乡以东及陇西一带。

赵郡: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将秦代原有的邯郸改为赵国,治所在邯郸(今河北省中部)。东汉建安年间(公元2世纪末)改为赵郡。相当于河北省中部赵县、邯郸一带地区。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此外还有渤海郡、襄城郡、江夏郡、梓潼郡、范阳郡、南阳郡等。

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青莲堂:唐代大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李姓后人为纪念这位大诗人,便以“青莲”作堂号,永示缅怀。

此外还有赵郡堂,平棘堂等。

八、字辈排行

湖南宁乡鞠公口源头李氏字辈:“崇志奉正宗祖方应兆龙荣华发达茂永远曜先公文光恢世绪良泽启廷封长振家声大祯祥国祚雍忠孝功名显诗书道业隆宏开景象家世克昌承宜祖德永锡贤良”。

湖南沅江李氏陇西堂字辈:“景继修凤玉应春世时之成大学文名显鸿勋泰运新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守训承先志敦行尚本真有恒斯建业能立定增荣”。

湖南上湘李氏龙门堂字辈:“志必仁本政文仲湖廷钦就可世宗树德景先正存心学大贤忠良维国祚孝友作家傅积善徵余庆修身华福缘昌隆符泰运兴发定科联”。

湖南中湘河头李氏字辈:“序茂廷溪峰宇文元大邦世绍光宗泽家声裕楚湘志笃贤儒道心怀孔孟乡俊显昭潭士伦常正益昌”。

江苏南京开沙李氏字辈:“太干福寿荣禄祥智英宗元孚恒丰俭裕孝顺谦恭纯诚恺悌宣慈惠和明允笃敬纯厚为良德振兴必有成笃敬儒行名贤经师瑞徵家庆善培迈基人文蔚起功纪鼎彝长承祖佑百世傅之”。

江苏京江李氏字辈:“福泽由天定心田在而耕”。

江苏高桥李氏字辈:“世德相承远扬泽锡恒光文明昭裕启家声庆福长”。

江苏三桥李氏崇礼堂字辈:“远世思明德昌时衍令谟彦奇蕃克绍昭朗盛宏敷”。

湖北随州李氏字辈:“洪为祖德永世群方传佳友本”。

湖北京山李氏字辈:“学义忠礼士国正万方永福德承前泽诗书启后昆”。

湖北荆门李氏字辈:“以文常会友维德能辅仁孝亦传家本”。

湖北广水李氏字辈:“(长)龙凤呈祥帮家志国”。

李先念家族字辈:“玉树承先绪孚全升义泰”。

浙江尖山李氏宗派字辈:“思志单名廷单名世国春天地元光大文章昭著景运肇开祖德崇长贤才佑启先猷式守敦笃彝伦和敬锺祥家声永振远怀前哲高亮恢宏克裕贻谋道明礼顺达仁由义慎诏后昆世颂清芬丕承骏泽”。

浙江金华竹马馆东李氏排行字辈:“成震泰可忠茂礼志倚谟葵普光曾愿启信怡云建慈昂济得信端恭良壬拱华进敬尚瑷文胜长魁顺记余贵厚忠共盛福献成元处宗秀继忠皋绪绍缵维纲绮纾绸致”。

浙江慈溪李氏排行字辈:“季安仁伟信义俨侦佳贵显承思宠忠良远益昌宏能思继绪奕裔永芬芳久大家声振绵延祖德长椒聊蕃百世荣富集千祥”。

福建东山李氏字辈:“世开国运文士宏兴正心诚意盛德日新英才应遇克建功勋荣华继美光宗显亲”。

福建城福李氏字辈:“珑庭文成甫乡仁新志仕山本宗春继龙中日之可登大任世际明良原善其修催德斯昌敬心恒存天锡福光荣行裕嗣万年永长”。

福建安溪龙船港李氏字辈:“德以仕大万李春胜赐隆先光开联荣荫人文蔚起升朝辅政世泽孔长家风愈盛”。

云南滕冲叠水河李氏字辈:“自立根肇守诚振本性生天其钟有庆端显永炳文”。

云南滕冲青乔李氏字辈:“自维天端立家其显根本中承希性有炳成生庆文”。

云南曲靖李氏字辈:“福本迎国光仙朴平鹏扬春芬崇根茂德永济朝唐居家承孝友盛世选忠良克昌纯祖武鸿文绍宗繁”。

山东高密李氏排行字辈:“元宪诒敦迪嗣符亶毓衍祚最隆翼永传赞厚”。

山东商河李氏字辈:“清澍孝友仁广官发贤良德敬尊守久朝先辰继长”。

山东南郭李氏字辈:

本原派:“居均元景丕基式廓文献日存英明朝作规启来哲道裕先觉美继西昆盛傅东洛奕叶香腾新枝秀擢甘雨和风增辉花萼”;

湛公长房支派:“谷琰宣闳伯居均元景昌思时嘉显廷希承李会象淑廷德茂储荣恩”;

湛公二房支派:“谷琰宣闳伯居均元必宽本沅理春家恢宏学时逢泰”。

四川广安李氏字辈:“应大光明远含春……”

四川盐亭李氏字辈:“世庆友廷仲兴朝永国正全元天佑吉美盛邦作长才显运时泰着善万代昌明良相遇合光华定大纲”。

四川巫山、巫溪李氏字辈:“天启如龙象祖功宗德长尽忠传孝友家世衍书香”。

甘肃陇西李氏初定字辈:“经纶承祖泽光裕振家声肇建洪模永宗支裔代荣亯叙傅谟典洪基肇吉安泰和家政协鼎甲焕新班”。

甘肃陇西李氏字辈:“荣祖显宗大德永福左昭右穆至道崇仁”。

江西井岗李氏排行字辈:“秀公九族亲甲第冠千军石羊发基址均志李连陛应尚仕忠臣国太永安宁荣华光宗祖富贵远傅名道德辉先泽诗书裕哲昆文章称寿世学业建经纶”。

江西建昌李氏字辈:“辂德宝弼岑林松荣义乾朝集千端可夫亭文本处如吉士春韶淑近日开正大光明显忠厚传家鸿儒”。

重庆奉节李氏字辈:“居世成善国秦楚正光华文明朝尽应道德永传家”。

重庆龙河李氏绵达堂字辈:“兴元铎镜钢锦铃铖文东荣秦兰芳茂馨鸣搤劳有能用荣受志忠轰秉元汝御衡茂”。

陕西曲江李氏字辈:“本曰守承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田基业振家声景运文明光祖泽”。

河北高邑李氏字辈:“发荣从晋钟秀在高世继昌盛光裕永昭”。

岩田李氏排行字辈:“仁信兴邦本忠诚忠具辉高实从正发滋赞美明颀俊秀潜龙跃簪缨起凤飞诗书光德业文采焕珠玑”。

云湖李氏前编字辈:“义根思远荣秉丹良应开永世枝芳助茂瑞集星垣祥徵齐宇德绍前徽光昭祖绪”。

李氏陇西郡列李观脉字辈:“绍祖隆先泽道德传家良学士登魁首荣华万载香光宗思继述世代发籍长久远绵祖德永赖振纲常”。

李氏陇西堂一支字辈:“国正添必茂高腾秀(品)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李氏陇西堂一支字辈:

本原派:“山老派起语派纪长相承续祖义秋均太官人讳义司千两派承更增君应万秋卽林傅均”。

黑山支派:“卫嗣瑛耀玉立志潮添荣光辉廷秀美隆盛遇先春”。

井山支派:“文景荣人金胜绍木太雍学高邦大美隆盛遇先春”。

改正支派:“卓武宏忠俊贤良佑上宾善能崇祖绪阅代益昌兴恢声源自远后启象全新蠨范开元运咸恒垂泽清南雅其祥合西都本度呈和敦观左有富有庆安平”。

李氏万叶堂一支字辈:“天正启贤远傅宗系大显家声孝思维德”。

李氏锦潇堂一支字辈:“子民享盛世国祚自长春祖德周贤士宗功汉彦臣贻谋宏远大文允启开新”。

李氏叙乐堂一支字辈:“森堂惟思永珠仕忠正春良善惟思永兴隆福寿昌孝友傅家学诗书显国长”。

李氏近房一支字辈:“崇成如永延长维世洪熙光文肇启文明万国咸宁进德修业云龙风虎刚健中丄得主有常承天时行含章可贞敬义立并方大”。

李氏丰鉴堂一支字辈:“皋陶伯馨思成理徽利贞吕祖彤德酋孙硕宗乾耳宗同兑清烙洪翼族敢禹承先长宗君况本次公轨隆艾雍柔弇昶暠欢重耳熙天锡虎昺润世民恪”。

李氏衍庆堂一支字辈:

偶公股前支派:“万荣道兴恺明常崇德彰春应贞元泰雍熙乐允祥”;

贤公股前支派:“才文寿炒广永玉万森崇应一启振家声川长必祥”;

偶贤两支合汀后派:“忠义开鸿绪龙族著烈光经纶昭实学廉敬历官方根本培深厚芝兰奕世香”。

李氏列李金脉字辈:“荣升芳建定万代承宗明世时乾坤太子文应必兴”。

李氏一支字辈:“永远纯良富贵吉祥发源道学诗书绪长谨遵先训佑启寿康声名显达绍美周唐”。

李氏一支字辈:“笃志承先怿同心翼后贤见龙徵瑞兆科甲必集联”。

九、姓氏名人

先秦

李冰:战国时期秦国著名水利工程专家。曾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李悝:法家始祖,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所著《法经》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末年著名军事家。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李斯:战国时上蔡人(今河南上蔡),秦朝丞相。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故有“千古一相”之名。

李信:战国时代秦国著名将军。

汉朝

李广: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箭法出众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陵:字少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名将李广之孙。著名西汉将领,后战败投降匈奴。

李广利:汉朝将领。

李通: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贵戚第二位。因功勋卓著,娶光武帝之妹宁平长公主——即大名鼎鼎女中豪杰的刘伯姬。

李傕:凉州北地郡人,汉末三国时群雄之一。东汉末年的凉州军阀、权臣,曾挟持汉献帝,专政四年。

三国

李典:曹操庙庭元勋第二十一位。曾与张辽合力以步卒八百,大破孙权兵马十万。其人深明大义,崇尚儒雅,有长者之风,为曹操、曹丕重视。

李登(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国时期魏国音韵学家。任左校令。著《声类》十卷,以宫、商、角、徵、羽五声区别字音,尚未分立韵部,是最早的一部韵书。

晋朝

李密:西晋文学家。所著《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李充: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文论家、目录学家、书法家。

李暠: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政治家,文学家。曾著有《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多篇。

李歆:十六国时期西凉皇帝

李恂: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子,西凉后主李歆的弟弟,十六国时期西凉君主。

李雄:十六国时期成汉建立者。

李班:字世文,成汉武帝李雄的侄子,李雄之兄李荡第四子,十六国时期成汉国君主。

李期:字世运,成汉武帝李雄第四子,十六国时期成汉皇帝。

李寿:字武考,李特之弟李骧的儿子,十六国时期成汉皇帝,338年―343年在位。

李势:字子仁,成汉昭文帝李寿长子,十六国时期成汉最后一位皇帝,343年―347年在位。

南北朝

李宝:北魏镇北将军(?―公元459年),字怀素,小字衍孙,陇西狄道(今甘肃秦安)人,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子李翻的儿子。

李虎:西魏府兵八位柱国大将军之一,戎马倥偬,功勋卓著,嫡孙唐高祖李渊。

李弼:西魏府兵八位柱国大将军之一,冲锋陷阵,所向无敌,曾孙瓦岗山李密。

李贤:北周骠骑大将军、河西郡公,与弟李穆、子李崇,俱是一代名将。至隋朝时,其子孙出将入相,誉满天下。

李冲: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北魏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李安世:赵郡人。北魏政治家,上疏建议实行均田制。

李诡祖:魏孝文帝时任曲梁县令,清廉爱民,去世后立祠祭祀。在汉族民间称增福相公,文财神,增福财神,福善平施公。

李密: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

李子通: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615年称帝。

李春:中国桥梁专家。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李渊:唐高祖(公元566年1月13日~635年),字叔德,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唐朝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李渊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国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世代显贵。李渊的祖父李虎,在西魏时官至太尉,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李渊的父亲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李渊七岁袭封唐国公。

帝王

李世民:唐太宗、天可汗(公元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李治:唐高宗(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

李隆基:唐玄宗(685年~762年),大唐皇帝(712年-756年在位),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玄宗在位前期,用人有方,开创了历史以来最鼎盛时期“开元盛世”。

李靖:(公元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李豫:唐代宗,初名李俶,唐肃宗长子,唐朝第八位皇帝。收复两京,荡平余孽。代宗之朝,馀孽犹在,平乱守成,盖亦中材之主也。”

李适:唐德宗,唐朝第九位皇帝,唐代宗长子,在位26年,享寿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在位前期,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颇有一番中兴气象。

李纯:唐宪宗(778年~820年),宪宗在位期间,勤勉政务,着手削藩,开创了唐朝的中兴气象,史称“元和中兴”,是唐朝后期最杰出的皇帝。

李炎:唐武宗,本名李瀍,后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唐文宗弟。武宗时期,对内打击藩镇和佛教,对外击败回鹘,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

李忱:唐宣宗(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宣宗在晚唐的皇帝中也是得到较高声誉的一位,《资治通鉴》载:"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李孝恭:唐初宗室名将,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二,为唐开国元勋。

李道宗:字承范,陇西成纪,唐朝初期重要将领,一生参与破刘武周,破王世充,灭东突厥、吐谷浑,征高句丽等诸多战役,为唐王朝的统一和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

李泌:唐朝中期杰出的政治家,谋略家,官至宰相。

李适之:李唐宗室、大臣。玄宗朝宰相。唐太宗李世民曾孙。

李晟:中唐著名将领,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勇烈有才,善骑射,平朱沘之乱。

李愬:中唐著名将领,雪夜入蔡州,平吴元济之乱。

李吉甫:赵郡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唐朝宰相,地理学家。

李德裕:在唐文宗和唐武宗两度为相。赵郡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李吉甫之子,中唐宰相。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代表作有《会昌一品集》、《左岸书城》、《次柳氏旧闻》等。

李淳风: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家学者,岐州雍人(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李淳风和袁天罡所著的《推背图》以其预言的准确而著称于世。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天水市秦安县),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人称“诗仙”。

李龟年:别名乐圣,唐时乐工,开元初年的著名乐工,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五代十国

李克用:唐末将领,生前被封晋王,其子李存勖建后唐时,追尊为后唐太祖。

李存勖:建立后唐,为唐庄宗。

李嗣源:后唐皇帝

李昪:建立南唐,为南唐烈祖,又称李先主。

李煜:南唐皇帝,又称李后主,被誉为“千古词帝”。

李处耘:五代末年至北宋初年的著名将领。与子李继隆并称“雄将、能臣”于当时,次女明德皇后亦为贤后之垂范。

李继隆:大宋名将。大宋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位列第八,宋太宗皇后明德皇后之兄,一生战功显赫以千余马步大破契丹骑兵数万而流芳于后世。

李沆:北宋“圣相”,大宋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位列第五。

李谷:五代大臣,传见《宋史·李谷传》。

李纲:北宋名相。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冶:金元四大数学家之一。

李杲: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

李俊民:金代文学家。有《庄靖集》十卷。

西夏

李元昊:西夏开国皇帝,李陵之后裔。

李仁孝:西夏最有作为的皇帝,仁宗时是西夏的鼎盛时期

明朝

李文忠:明朝开国名将,开国功臣位列第三。

李善长:明朝开国丞相。

李春芳:有“青词宰相”、“状元宰相”之称。

李如松:明朝名将,共父辈子辈祖孙三代满门忠烈,与父李成梁同为朝廷倚重的北方屏障,父子二人威名远胜戚继光。

李定国:明末伟大的民族英雄,军事家,忠心扶持南明抗清二十余年,战功彪炳,封晋王。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汉族,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

大顺

李自成:党项族首领李继迁的后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大顺开国皇帝,曾短暂统一北方。

李光地:福建人,清朝著名的清官、理学名臣,也是有争议却又深得康熙帝信任的人物。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李鸿章:清末政治家、外交家。

赐姓或改姓

李思摩、李国昌、李勣、李抱玉、李忠臣、李国臣、李光弼、李光进、李元谅、李茂勋

新加坡

李光耀:(广东人)新加坡前总理,新加坡建国国父。新加坡建立者最高***。

李显龙: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之子。新加坡最高***。

以上资料为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在收集中……

一世祖:李利贞利贞公生于公元前1070年,辛未年,卒于公元前992年,已丑年,享年78岁。商末其父理征公(字德灵)任商纣王的理官时,因以直言进谏得罪了当时昏庸无道的纣王被赐死。理征公之妻陈国契和氏携其幼子利贞公逃难于伊候之墟(今河南安阳市地处该省北部),饥饿不堪,见一树上结有果实(即李子),便采来吃,母子得以活命。利贞公开始改为的李氏。一感李子活命之恩,二为改姓避难,所以理利贞改姓李,名利贞,后迁徙定居陇西。

二世祖:李昌祖原名昌意,又名苞颖,家居苦县幽仁里,任周朝陈大夫。妣陈氏生一子:彤德。

三世祖:李彤德原名娇,任周朝巡检会尹大夫。妣杨氏生一子:庆。

四世祖:李庆原名莲,任周朝掌御 史博士郎。妣黄氏,继姬氏生一子:宏隆。

五世祖:李宏隆原名承,又名瑞金。妣姬氏,继甘氏生一子:硕宗。

六世祖:李硕宗 原名勉之,又名钦莲。周康王时任周大夫,赐采邑一百里于苦县。妣方氏生一子:显。

七世祖:李显原名和,又名成,袭父职为周大夫,封“狄道侯”兼理朝政。妣王氏生一子:爽。

八世祖:李爽原名通,字佑,任周朝升拔主薄郎册箱谏。妣方氏、康氏生一子:环鼎。

九世祖:李环鼎原名重,又名光天,别名环升。妣失考。生一子:爵。

十世祖:李爵妣失考,生一子:寅龙。

十一世祖:李寅龙妣氏失考,生一子:熙宏。

十二世祖:李熙宏又名希弘。妣氏失考,生一子:尧性。

十三世祖:李尧性字尧。妣氏失考,生二子:辉、煌。

十四世祖:李辉妣氏失考,生二子:连顺、连利。

十五世祖:李连顺妣失考,生一子:乾。

十六世祖:李乾字敬一,号元果,别名其野,任周朝上御大夫。妣益寿氏女婴敷,生一子:耳。

十七世祖:李耳《史记·老子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历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之史。” 于周平王前770-前719时任太史,古之圣人,博大精通,孔子曾问礼于他,受益不浅,说我见到老子,“如龙乘云”,即好象见到了乘风云而上天的龙一样。老子的学说,流传于后世,著有《道德经》上下编五千言。道教奉为“元始天尊”。 妣何氏,生六子:宗、室、宋、宝、究、字。

十八世祖:李宗,字尊祖又名造父,别名顺帧。周敬王封为“保驾大将军”“征东侯”。魏封:“千木大夫”。妣田氏,生四子:注、滋、洗、涤。战国时晋国人,后至魏,为将军,被封于魏国的城邑段干,以邑为姓,人称干木大夫、段干木。他曾求学于孔子的弟子子夏,隐而不仕。魏文侯赏识其才能,曾登门拜访,欲授予官爵。段干木避而不见,越墙逃走。魏文侯不但不怪罪,反而更敬重他,每乘车路过段干木的家,都要下车,以示尊敬之意。仆人对此十分不解,魏文侯说:“段干木虽住陋巷,其贤德的名声却在千里之外,我怎能不尊敬他呢?”

十九世祖:李滋宗公次子,字润君,名同,又名启贤,号昔仁。仕赵封为“赵大将军”“扶国元帅”。妣张、继汤氏,生一子:兖。

二十世祖:李兖字兑,号襄宝。仕赵国“宰相”,封“横阳君”。妣周氏,生一子:跻公。

二十一世祖:李跻原名珉,又名崇,号章,仕赵封为“阳安君御史”后拜相。妣潘氏生二子:云、恪。

二十二世祖:李恪又名落,仕赵封“佐相”、仕秦任“太守”。妣石氏生一子:洪。

二十三世祖:李洪名道洪,号道衡,又名道宏,别名礼元。秦国封为“大子太傅”。妣耳氏,继王氏生一子:兴族。

二十四世祖:李兴族原名汪,又名:林、玖、珠、栋、育、坤。秦国封为“秦大将军”、“元帅”(立战功常有化名之变)。妣潘氏,继刘氏,生一子:昙。

二十五世祖:李昙字贵远,又名贤,荣,苏。仕秦封为“御史大夫”,后仕赵封为“柏人侯”。妣窦氏、周氏生四子:崇、辨、昭、矶。

二十六世祖:李崇[陇西堂始祖]字伯佑,仕秦陇西(治甘肃临洮)守,南郑公,为李姓陇西房的始祖,曾求学于孔子的弟子子夏(焦作温县人),隐而不仕。妣许氏,宋氏生二子:平燕、平瑶。其弟李玑,字伯衡,在战国末,拜为秦国太傅,功名显著。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房的始祖。

二十七世祖:李瑶,字尚德,平璐公(崇公次子),字尚德,名内伯,又名瑶,尧。周靓王时任南部太守,狄道候。妣杨氏生一子:信。李玑有三子,云、牧、齐。牧为当时赵国国相,被封为武安君,从他开始把家定居在赵郡,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房的始祖。李牧足智多谋,治国有方,又长于用兵,抵匈奴、打东胡,屡有战功,甚得军心。曾率军伐燕,使秦国不敢轻易举兵赵国,后李牧两次击败秦军,秦国惧怕李牧,就收买赵王宠臣郭开诬李牧造反,赵王优柔寡断,听信谗言,终于杀了李牧,李牧一死,秦国大将王翦立刻率军灭了赵国。

二十八世祖:李信,字有成平瑶之子,字有成,又名成旦。精通兵法,任秦始皇大将军,带兵出太原攻云中,并攻:韩、魏、掳代王、 燕王、超王,秦皇封为“征四大将军”,在灭魏时殉职。汉皇追封为“狄道侯”,“陇西公”,诰赠敕朝世头禄。妣石、张氏,生一子:超。

二十九世祖:李超,一名伉,字仁高秦朝大将军,封为“渔阳太守”。妣邱氏,生二子:元旷、仲翔。

三十世祖:李仲翔超生二子,长曰元旷,侍中;次曰仲翔,名大齐。助刘邦起义,任河东太守,征西将军,讨叛姜时阵亡,葬于陕西狄道东川。妣周氏,生一子:伯考。

三十一世祖 李伯考原名莲。任陇西、河东二郡太守。妣巫氏、叶氏生二子:尚、向。

三十二世祖:李尚名贾湘。汉封为“成纪令”。妣郑、邹、杨氏,生三子:云、广、刚。尚弟向,西汉时期人,范阳房始祖也。范阳,三国时期魏置的一个郡,治陕西涿县,晋朝时为范阳国,后魏复为郡。至西晋末年,李氏已成为甘陕交界之六郡中的大姓之一,氐人李特家族便是其中一支。

三十三世祖:李广李尚二子,字廷礼,号诚,为汉朝名将。猿臂善射、力气无双。汉文帝时,擎匈奴有功,封为“散骑将军”。汉武帝时封为“北平太守”、“起骑郎都尉”,历任上都、陕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以善射出名,匈奴畏之,号曰“飞将军”。汉景帝时封为“未映卫尉”,追敌十四万匹马出击还回不满三万匹马。公元前119 年,回朝受审不服气,愤然自杀,葬于陕西秦州(甘肃天水县)。妣郑、刘氏,生三子:当户、椒、敢。

三十四世祖:李敢因父有功皇上诰封为“幼卿”,任汉朝元持“郎中令”封“关内侯”。妣杨氏,生二子:禹、忠。

三十五世祖:李禹,字子道,其父敢。字长禹,号子道,任河南太守。妣包氏,生一子:承。 其弟忠,顿丘房始祖也,顿丘,汉代所置的一个县,到晋朝,它成为顿丘郡治,隋朝复为顿丘县,故城在今河北 清丰县西南25里。当户子李陵,广孙,《汉书·李广传》称之:“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武帝以为有广之风。”仕为骑都尉。前99年,李陵奉命率五千步兵出居延千余里击匈奴,单于以 三万多骑兵进攻,李陵陷于重围

李氏家谱,如兴长在世,大道明本元是徐州哪个地方的家族

徐州市贾汪区大吴镇湖里村的。从丰县梁寨镇李新集迁来湖里。徐州李:李正居1世(总84世)--湖里村 李德(李正居10世孙)(总93世)--湖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