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王怒家谱
明朝大臣:王恕(1416一1508年)字宗贯,号介,又号石渠。明三原(今属陕西)人。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选庶吉士。后为大理寺左评事,迁左寺副,又历任扬州知府、江西布政使、河南巡抚、南京刑部左侍郎、左副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官至少傅兼太子太傅等,历官19任。也是首任河道总督。
清朝家谱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通称顺治皇帝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通称雍正皇帝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通称乾隆皇帝
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通称嘉庆皇帝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通称道光皇帝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年号咸丰,通称咸丰皇帝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通称同治皇帝
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通称光绪皇帝
清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
清穆宗
同治皇帝载淳
清穆宗,名爱新觉罗· 载淳(公元1856-1874年),咸丰病死后继位。在位13年,患天花而死(另一说为患梅毒而死),终年19岁。葬于惠陵(今河北省易遵化县西北),谥号为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
同治帝载淳,生于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其母为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公元1861年7月咸丰病死后,他于同日在灵柩前继位,改年号为“祺祥”。
同治皇帝的即位是清代帝王中最顺理成章,最没有争议的一个,咸丰皇帝共有两个儿子,同治是他的长子,次子三岁就夭折了,所以同治成了皇位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同治即位时,只有6岁,由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政。这一年的十月,载淳的生母慈禧太后满八位大臣专权,和恭亲王奕炘合谋发动辛酉政变,乘 皇室从热河回北京之机,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其他五人革职或遣戍,实行两太后“垂帘听政”,自己掌握实权,改年号为“同治”,以第二年为同治元年。
慈禧任奕炘为议政王、军机大臣,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地主武装,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实行借洋兵剿逆的政策,先后镇 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延缓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定。她一方面采用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开办一些新式工业, 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另一方面,又支持顽固派 对洋务派进行牵制,以加强深宫集权。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同治中兴”。
同治幼年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同治的荒*程度比他父亲咸丰还要厉害。他有许多后 妃,却还要常常带了两个心腹太监,换上平民服装,偷偷溜出皇宫,到京师的南城娼妓区去寻花问柳,夜间不回皇宫。据说,时间一长,染上了梅毒,病倒了。起初 只觉得浑身发烧,口渴,腰疼,小便不畅。太医摸不透是什么病,只当普通的感冒来治。一连几天,烧热不退。又便秘,颈项、肓背、腰部等处发出紫红斑块。到公 元1874年11月,头部、脸面上都出现紫色发亮的斑块,左边脸颊上的斑块被抓破,渗出血水,又颊肿得厉害,上下嘴唇都朝外鼓着,腰部化脓,很远就能闻到 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慈禧太后怕同治从镜子里见自己的尊容会受惊,便命太监将养心殿内所有的镜子都收藏起来,不便挪动的穿衣镜等,用红缎蒙上。同治命人拿 镜子,皇后等人也以病人不宜照照子为理由劝阻。
为了维护皇帝的尊言,宫中对于同治患梅毒之事多方掩饰,只说是出天花。一天,同治的皇后去养心殿探病,并向他诉说慈禧太后又为细微小事责骂她,还失声 哭泣起来。慈禧本来就不喜欢这个儿媳妇,并设下了监视的耳目。这天,慈禧听说皇后去探视皇帝,便亲自到养心殿东暖阁外偷听他俩的谈话。她听到皇后在诉说她 的不是,就怒气冲冲地闯了进去,一把抓住皇后的头发,举手就打,并且叫内廷太监准备棍杖,要严厉责罚皇后。同治见状,被吓得昏厥了过去,慈禧这才没有对皇 后用刑。同治的病势却从此越来越重,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死于养心殿东暖阁。
同治死后的庙号为穆宗毅皇帝,史称同治皇帝。
清德宗
光绪皇帝载湉
清德宗,名爱新觉罗· 载湉(公元1871-1908年),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亲王奕寰的儿子,慈禧太后外甥。同治皇帝病死后继位。为清入关第九帝,在位34年,病死(另一说是 被慈禧或袁世凯毒死),终年38岁。葬于崇陵(今河北省易县西50里),谥号为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光绪帝载湉,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同治皇帝死后没有儿子,慈禧为了能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亲自指定醇亲王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亲生子,年仅4岁的载湉继承皇位。
当时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已有身孕。慈禧担心阿鲁特氏日后如生下个儿子,将会威胁她的地位,便下令断绝阿鲁特氏的饮食。只得依靠母家送来的一些食物 维持生命。阿鲁特氏暗暗写了一张纸条传到母家,问她父亲该怎么办。她父亲写到“皇后圣明”四个字,意思是别人都没有办法救你,只有你自己决定了。阿鲁特氏 绝望,于公元1875年2月20日深夜三更时分吞金自杀。
对于慈禧的决定,许多大臣极力反对,御史吴可读更实行“尸谏”。他事先吞服了生雅片,然后去见慈禧。他头也不磕,大声说:“你知道载湉并不是嫡派的继 位人,所以选择他,只不过因为他是你妹妹的儿子,使你可以继续听政,掌握大权。臣下都反对你这样做。先皇(同治)的同胞兄弟溥伦亲王应该是皇位的继承人! 今天我斗胆讲了这些话,你一定会用苦刑折磨我。可是我已经吞下了生雅片,马上就要死了。我临死之前,一定要让你明白,你选择载湉继承先皇,实在为天下人所 共恨!”说完,他就跑到同治墓前倒地死去。慈禧不为所动,于公元1874年12月乙亥日立载湉为皇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光绪”。
光绪继位后,由慈禧专权。至光绪16岁,慈禧"归政",但仍实掌大权。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岁次甲午,朝鲜发生东学党之乱,日本趁机进占汉城,击沉中国运兵船,并攻击驻牙山清军。七月一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后清廷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史称为甲午战争。
年轻的光绪皇帝眼见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耻辱,“不甘作亡国之君”,一心想有所作为。他接受康有为、梁启超提出的变法,准备进行资本主义 改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光绪皇帝下诏变法,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推行新政,变 法图强。光绪发布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诏令,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把 希望寄托在统辖新军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身上,派谭嗣同深夜去见袁世凯,要他发动兵谏,协助光绪推行新政。袁世凯也表示坚决忠于皇上,一定照办。但谭嗣同走 后,他便去向荣禄告密。慈禧因颐和园得到荣禄密报,立刻返回紫禁城。光绪料到事情败露,急忙派人送信要康有为等人赶快逃命,他自己被慈禧带到议政堂,被迫 写了退位诏书,将政权全部交给了慈禧,然后被关进了南海中的瀛台,也就是荷花池中央一座四开间的平房中,断绝了和外边的一切接触,他最知已的珍妃也被慈禧 关押在别处。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谭嗣同等人被杀,戊戌变法宣告失败,使清王朝改变旧章的一线生机被扼杀。因变法历时仅一百零三天,又称为百日维新。
光绪被囚于瀛台,由慈禧的四名亲信太监监视着。他或者坐在露台,双手抱膝,愁思哀伤,或者睡在木床上苦思苦想。在太监的监视比较松懈时,就偷偷地记日 记。这样差不多被关押了整整两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中国北方爆发了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引起英、俄、法、德、美、日、意、奥匈 等八国联军入侵。在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时,光绪被慈禧带着逃亡西安。临时前,慈禧命总管太监李莲英硬将珍妃推入东华门内的一口井内。在逃亡中慈禧下令剿杀义 和团运动。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岁次辛丑,九月七日,清政府在北京与各国所订立的条约,共十二款,以赔款一项为最重,数目高达白银四亿五千万 两,为不平等条约中最苛刻的。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一月,光绪又被慈禧带回北京,仍然被囚禁在瀛台。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 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绪生病卧床。这时慈禧也生病了。光绪在日记中写道:“我现在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觉得老佛爷(指慈禧)一定会死在我 之前。如果这样,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不料这段日记被李莲英获悉,他立即报告了慈禧,说:“皇上想死在老佛爷之后呢!”慈禧听了,恨恨地说: “我不能死在他之前!”当天(癸酉日),即21日就命令光绪的饮食、医药之事统统由李莲英服侍。这天下午,光绪的病情突然转危,不久死去。据说是慈禧令太 监将他毒死的。有的学者认为,由于袁世凯的叛卖告密,使慈禧镇压了维新运动。袁世凯担心慈禧死后光绪重新执政,将会问罪于他,于是就与庆亲王色结,打算废 黜光绪,立庆亲王之子为帝,事不成,就下手毒杀了光绪。又有学者认为光绪是病死的。光绪自幼身体孱弱,一直有脾胃虚弱的毛病。成年后又有滑精症状,而且一 天比一天厉害。他又长期咳嗽,似乎患有肺结核。政治上的失意,长期的精神抑郁,更使他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心悸、失眼、食欲不振等症状相继出现,逝世前 一年已病入骨肓,直接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心肺功能的慢性衰竭,并发急性感染。这一说法为多数学者接受。
光绪病死后的庙号为德宗景皇帝,史称光绪皇帝。
(好了,就这些,希望您能满意)
笔者一直强调,传统文化的核心在朝廷,很多人不信。地理技术的核心,自古以来,在三种人手里:
(1)、朝廷的钦天监官员,和州府的阴阳官手里;
(2)、乡间精于地理的文人、乡绅;
(3)、极少部分有智慧的土阴阳手里。
其中朝廷的钦天监,是核心之核心。历朝历代的皇陵,主要的卜选人员,一定有钦天监的监正,和其他精通地理的钦天监官员。
民间研究地理风水,成功发家的,极其少见,只有宋代的朱熹、蔡元定、济溪游氏等人。其他明师,都是号称可以让别人致富发家,自己世代穷苦,甚至绝后。而钦天监的家族,真的常常很神奇,人也旺,富贵大发。笔者本文要谈的明清两朝,长期盘踞钦天监的世家——戈氏家族。戈氏精通天文地理技术,后代大发人丁,大发富贵,大发科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钦天监掌握古代地理和天文,最为核心的技术
1、钦天监的历史
传统文化的正统核心,一直在朝廷掌握为主。天文和地理的最高人才,基本都是保留在朝廷的太史局手里,后来改名为钦天监。
秦、汉至南朝,太常所属有太史令掌天时星历。
隋秘书省所属有太史曹,炀帝改曹为监。
唐初,改太史监为太史局,嗣曾数度改称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或属秘书省。开元十四年(726),复为太史局,属秘书省。乾元元年(758),改称司天台。大名鼎鼎的地理名家李淳风,就长期在唐朝太史局工作近40年。
五代与宋初称司天监,元丰改制后改太史局。地理名家吴景鸾,就曾经担任司天监正职。
辽南面官有司天监。
金朝,称司天台,属秘书监。
元朝,称太史院。传说负责卜选金陵的徐拱,曾经被授司天监博士,后升司天监监正。
明时初称太史局,后改为钦天监,至清朝时官职沿明制,仍属钦天监。首任太史令,就是大名鼎鼎的预测名家、地理名家,刘伯温。朱元璋的明孝陵,就是出自刘伯温的手里。民间现在依然有大量刘伯温的地理作品,在流传。
明朝因为参与皇陵被授予钦天监官职的,正史有确切记载的有:
陈俊文、因为卜献陵有功,授钦天监掣壶正,从八品。
王侃、因为卜选明长陵有功,授钦天监监正。
马文素、因为卜选明长陵有功,授钦天监监副。
曾从政、因为参与卜选明长陵有功,授钦天监博士,九品。
刘玉渊、因为参与卜选明长陵有功,授钦天监博士,九品。
另外,自秦汉以来,所有的皇陵卜选,基本都有钦天监的监正、监副、其他精通地理的钦天监官员在场。
2、钦天监戈氏,世代国师世家
明正德末或嘉靖初(约1521-1522年),江南苏州府吴县有一名戈春、字旸泉者,年方弱冠,即远赴京师(北京)谋生,后在京娶刘氏为妻,生四子,名大用、大本、大化、大中,后戈春以子戈大本、孙戈仁躬之功名,得封文林郎、奉国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钦天监的主要官员的记载,史书非常少见,笔者珍藏的《大明崇祯三年岁次庚午大统历》,为钦天监编著,落款第一位,就是钦天监监正戈承科。很多人以为钦天监监正,只懂天文,这是不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所有的钦天监监正,都是天文和地理兼修。每一年都要参与编著第二年的时宪历。《大清雍正九年岁次辛亥时宪历》后面的作者落款,其中有很多都是地理名家:
钦天监监正明图,为雍正卜选泰陵,被加封三品太常寺卿。
任择善,雍正卜选泰陵的,也是常常参与编写时宪历,也被雍正重赏。
钦天监左监副,兼佐领进爱,后来参与乾隆的裕陵卜选。
(1)、戈氏三辈钦天监监正
戈氏族人在明清两朝,世代研究天文和地理,戈氏连续三辈,担任钦天监监正,也就是钦天监最高行政长官。
戈春第三子戈大化、孙戈守躬、曾孙戈承科三代人先后任钦天监监正(正五品),戈氏以家族世袭任职明清两朝钦天监。崇祯、顺治两朝钦天监监正戈承科,时为玄学界的泰山北斗,有《子平渊海大全》传世。
(1)、二世戈大化:始迁祖春三子,钦天监监正,诰赠中宪大夫。
(2)、三世戈守躬:大化独子,钦天监监正,诰封中宪大夫。
(3)、四世戈承科:守躬次子,南北两京钦天监监正。可惜如今流传下来的书籍,戈承科只有《子平渊海大全》一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钦天监编著的《大清顺治三年岁次戊子时宪历》,落款有:钦天监五官司,戈继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钦天监编著的《大清顺治三年岁次戊子时宪历》,落款有戈氏后人为:钦天监春官正管保章正事,戈永澄
(2)、钦天监其他官员20多人
世代研究天文和地理,在钦天监供职的就20多人,在明清两朝的钦天监任钦天监官正、博士、天文生等职。分别是:
戈大中,字仰泉,钦天监博士。
戈卫躬,字纯吾,锦衣卫百户,晋封奉直大夫,钦天监春官正。
戈承基,字肖吾,诰封奉直大夫,钦天监春官正。
戈承祉,字义纯,钦天监天文生。
戈承光,字俊宇,钦天监天文生。
戈承荣,字秀宇,生于(明万历21年)15931015,卒于(康熙18年)16791221,钦天监天文生,例赠修职郎。
戈承华:守躬六子,号盈宇,钦天监天文生。
戈承胤:治躬长子,字绳先,钦天监博士
戈承绪:治躬次子,字绍先,钦天监五官司历生,
戈继诗:承基长子,字子卿,钦天监天文生。
戈继文:承基次子,字丕显,钦天监春官正,诰授奉直大夫。
戈继武:承基三子,字子英,钦天监博士
戈继登:承基四子,字双泉,钦天监天文生
戈继宗:承光长子,字显之,钦天监天文生。
戈继祖:承光二子,字耀之,钦天监天文生。
戈国琦:继文长子,钦天监博士。
戈于升:继文次子,钦天监博士。
戈于泰:继登次子,钦天监天文生
戈廷栏:源次子,字监之,钦天监天文生。
戈廷槱:源四子,字薪如,钦天监天文生。
等等,不一而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钦天监编著的《大明崇祯八年岁次乙亥大统历》,落款有戈氏后人为:钦天监戈永清
(3)、戈氏其他近支族人,也出钦天监高官
戈氏其他近支族人,河北景州戈氏,也出钦天监的高官。
光绪二十八年版景州《戈氏族谱》记载:
七世戈近亨,字思蒲,两京钦天监监正,加太仆寺少卿。
八世戈永祜,官钦天监监副。
八世戈永清,官钦天监主簿。
八世戈永靖,官钦天监五官正。
3、戈氏祖坟的位置
戈氏家族传至4世,正值明末清初,由于族人多在明代朝中取得功名,满清进京后恐遭涂炭,1644年,4世祖戈承印(号绪吾)诸兄弟五人迁居献县丰尔庄(现河间市景和镇丰尔庄)。期间九次修谱,传至今天,已历20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戈家老祖坟,葬在北京南四环内的双庙村附近,靠近龙---脉中心,为平阳龙结穴,可惜如今已经被城市化覆盖。笔者专门去原址查看过,周围已经盖上高楼了。
(1)、老祖坟在北京南四环双庙村
始祖戈春生四子,大用、大本、大化、大中,唯三子戈大化之孙戈承印诸兄弟五人1644年自北京迁居献县丰尔庄,大用、大本、大中之后人留居北京。
始迁祖戈春在京定居后,下葬在永定门外东南十五里石榴庄东一里余双庙村前,现北京南四环榴乡桥北侧的双庙村。下葬戈氏始祖戈春及四个儿子、孙子等三辈人,皆葬于此祖坟,此茔地在建国前尚在。三辈钦天监,和其老父亲,全部下葬此地。
下面要介绍的河间戈氏一族,兴旺发达,祖坟就在这里,为钦天监世袭家族,亲自为自家卜选的祖坟。
(2)、河间分支的祖坟
戈大化之孙戈承印五兄弟,迁至献县丰尔庄,现河间市丰尔庄,至今丰尔庄村仍完整保存着清初五兄弟以来的戈氏先人墓地。
这个祖坟是后来的河间分支的祖坟,也是钦天监监正戈氏,卜选的的地理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戈家河间老宅,有朝廷恩赐的“太史第”匾
4、太史世家
戈氏,为历史上唯一出现的太史世家,得到朝廷的认可。乾隆时期,朝廷赐与“太史第”匾。而其他很多地方所谓的太史第,更多的是指后人出现翰林院,而不是地理天文名家。
“太史第”匾额是戈源,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请户部尚书于敏中,为河间府戈氏第7世孙戈懋伦所立。
此匾为红松木质,匾高68公分,宽206公分,厚5公分,匾面为黑色,字体凸出。“太史第”三个斗大的行书金字,刚劲秀丽,很有神韵。上下款为核桃大小的红色楷体字。
上款为:“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加三级于敏中为。
下款是:“康熙壬辰科翰林院庶吉士、貤封编修戈懋伦立”。
5、河间戈家后人、进士5名、举人11名、秀才11名
河间该支族人,为钦天监世家戈氏的一小支后人。
光河间戈氏一小支,就出进士5名、举人11名、3名拔贡、13名贡生、24名监生、49名秀才、14名廪生、5名增生、7名武庠生、3名钦天监天文生,获得功名者竟达138人。其中多数在朝廷为官,清朝时期,素有“戈半朝”之称。
顺治至乾隆四朝中,戈氏家族涌现了戈英、戈懋伦、戈锦和戈涛、戈源四代五进士,四人入翰林的家族盛世这,五个进士全是钦天监的直系后人,不是旁支的后人。
戈家后人,比较出名的有:
(1)、六世戈英:继皋次子,1657年顺治丁酉科举人,1659年己亥科进士,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
(2)、六世戈睿:继皋三子,1681年康熙辛酉科武举人。
(3)、六世戈哲:继皋四子,考职县丞。
(4)、六世戈捷:四支继祖长子,考职州同(从六品)。
(5)、七世戈懋伦:英长子,1693年康熙癸酉科举人,1712年壬辰科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
(6)、七世戈淳伦:英次子,1713年康熙癸巳科举人,官至蓟州学正。
(7)、七世戈全伦:英三子,1717年康熙丁酉科举人。
(8)、七世戈裕伦:哲三子,1724年雍正甲辰武举人。
(9)、七世戈天秩:四支捷三子,例赠文林郎,候补知县。
(10)、八世戈钟:懋伦长子,1717年康熙丁酉科举人。
(11)、八世戈镇:懋伦次子,1714年康熙甲午科举人。
(12)、八世戈锦:懋伦三子,1713年康熙癸巳恩科举人,1727年雍正丁未科进士,官至陕州知州、湖广道监察御史。
(13)、八世戈鉴:淳伦长子,1724年雍正甲辰恩科举人。
(14)、八世戈钺:天秩三子,例赠文林郎,候选州同。
(15)、九世戈涛:锦长子,1736年乾隆丙辰科举人,1751年辛未科进士,官至刑科掌印给事中、湖广道监察御史。
(16)、九世戈济:锦次子,1752年乾隆壬申恩科举人,官至江南奉贤县、丹徒知县。
(17)、九世戈源:锦四子,1753年乾隆癸酉科举人,1754年甲戌科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提督山西学政。
(18)、九世戈淑:全伦孙,鏻次子,1771年乾隆辛卯科举人,官至赞皇县教谕。
(19)、九世戈溏:四支惇长子,1779年乾隆己亥恩科武举人,官至嘉兴卫领运千总。
(20)、九世戈涢:四支次子,1780年乾隆庚子科举人,候选知县。
(21)、十世戈廷模:涛长子,1783年乾隆癸卯科举人,官至永年县教谕。
(22)、十世戈廷楠:济次子,浙江富阳县县丞,署昌化、庆元县知县。
(23)、十世戈宝树:源五子,1810年嘉庆庚午科举人,官至山西长子县知县。
(24)、十世戈廷槲:涢独子,1807年嘉庆丁卯科副榜举人,官至海宁州知州。
(25)、十一世戈炜彬:宝树长子,候选知县。
(26)、十一世戈凤文:淑孙,廷榕独子,嘉庆戊寅科挑取誊录,国史馆议叙,咸丰十一年任渭南县丞,同治元年(1862),太平军破渭南,殉职,祀于该县多公祠,世袭云骑尉。
(27)、十二世戈增符:四支鸾文次子,邑庠生,同治七年经直隶总督官文保举六品顶戴,以州同选用。
(28)、十五世戈革:长支衍绂次子,又名戈繁荣(1922-2007),清华大学研究生,中国石油大学著名教授,专研量子物理学史,《尼耳斯玻尔集》的独立汉译者,被丹麦女王赐封“丹麦国骑士”勋章。
戈氏钦天监家族,长期研究天文地理,深得山川天地大道,掌握了富贵的秘诀。光河间戈氏,其富贵持续了十几辈人,这在地理历史上绝无仅有。
钦天监世家,戈氏的其他后人留在北京,可惜没有找到其家谱。传说这些留在北京的,后来在朝为官的,也有百人之多,传为佳话。所以清朝才有“戈半朝”之说。
6、戈氏人丁大旺
始迁祖戈春一人之后,500年来,族人丁蓬勃发展,现已壮大到3000余人。
截止到2016年,仅族谱记载的男性同族,从迁居河间的丰尔庄四世祖5人,到五世12人、六世25人、七世55人、八世88人、九世107人、十世廷字辈148人、十一世文字辈191人、十二世增字辈258人、十三世锡字辈288人、十四世衍字辈385人、十五世繁字辈533人、十六世兆字辈655人、十七世启字辈535人、十八世宏字辈244人、十九世绪字辈35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钦天监的技术,非常精妙复杂,不是一般文盲可以研究的
无论是天文和地理,钦天监的技术,非常精准,不是随意而为。其天文和地理技术,是记得住历史的推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钦天监的天文和地理技术,都是非常精细,是集体智慧,反复推敲,反复权衡的结果
结语
可惜地理天文一术,自古以来,都是秘传,家传居多。尤其是掌握天文和地理核心的人物,这些人,多数文化素养极高,个人修为极高,长期在朝廷为官,不喜欢神吹,也不能神吹,踏实低调,为中华传统地理和天文技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而民间诈称国师的,古代不下数百人,现在不下上千人,基本都是自娱自乐,江湖骗术而已,自古以来,朝廷对他们保持过一些接触,后来因为其技术和素质太差,很少受到重用。而戈氏家族,地理、天文技术非常过于,素质非常高,所以长期盘踞钦天监。其精通天文地理之道,后人大发富贵,是地理行业最为核心的力量之一。
明清所有的皇陵卜选,钦天监的监正和精通地理的官员,一定会参与。
戈家三人钦天监监正,20多个钦天监高级官员,参与了大量皇陵和王公贵族的坟墓卜选。
全文完。
明朝王怒家谱
本文2023-11-04 05:00:3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06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