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蜀汉五虎大将之一的马超的家谱?
远祖:马援
十一代祖父:
马肃
十二代父
马腾,东汉末年群雄之一,被召进京为卫尉。后因马超起兵反曹被杀。
十三代兄弟
马休,马超之弟。被召进京为车都尉。后因马超起兵反曹被杀。
马铁,马超之弟。被召进京为骑都尉。后因马超起兵反曹被杀。
马岱,马超从弟。一直跟随马超,并成为蜀汉将领。
妻
董氏,马超庶妻,马超投刘备时,留于汉中。曹操打败张鲁后,将其赐给张鲁的下属阎圃。
子女
马秋,马超之子。马超投刘备时,留于汉中。曹操打败张鲁后,将其交给张鲁处置,张鲁亲手杀了他。
马承,马超之子,嗣侯。
马氏,马超之女,嫁给刘备之子安平王刘理。
在亿图图示中,点击组织结构图,里面有绘制家谱/树形图的功能。
直接点进去就可以绘制的,操作十分的简单,还有现成的模板可以使用。制作家谱图,可以用来有效地展示你的家族历史。首先从最高辈分的人开始画,排布出他的子女,然后每一代创建一个家庭树分支。通过简单加工与整理就可以把这个图变成一个值得展览的艺术品,或者保存给子孙后代,让家族文化世代传承。
霍元甲资料
霍元甲是民族武术家,是一位非常令人尊敬的英雄,在霍元甲的故事大肆搬上大荧幕的时候,霍元甲最真实的经历是什么呢?霍元甲的资料究竟有哪些?
《霍元甲》剧照
霍元甲生于清朝同治七年,他的祖籍是河北省东光安乐屯,霍元甲出身于镖师世家。在幼年他的父亲就是一位名震一时的拳师,但是他的父亲不让他跟着自己学习武术,因为霍元甲的性格是非常凶狠好斗的,所以霍父害怕霍元甲有辱霍家门楣不传授霍家拳与他。霍家世世代代都生活在天津静海县小南河村,过着地地道道农民的生活。在27岁前都过着朴实的生活,在28岁的时候霍元甲在天津卫的码头上当搬运工,渐渐的霍元甲在天津为人打抱不平、惩恶扬善的品格为人们所熟知,但是最后让霍元甲出名的就是与洋人打擂台。
在清末的中国,被列强统治者,霍元甲作为一名爱国武术家肩负起了自己的义务。 中国饱受列强欺辱被压迫,霍元甲的出头让国人感受到希望,他不愿意碌碌无为,而是选择了站出来跟外国人进行比武,选择用这种方式来为祖国争一口气。那时以霍元甲的名气一时吓走了不少的竞争者,让国人感到扬眉吐气,终于不是待人宰割的羔羊了。最值得说的还是1910年霍元甲受各界人士的帮助创立了中国精武体操会,但是在精武会成立初期霍元甲遭受奸人所害丢掉了性命。
在精武会成立的时候,霍元甲被称为精武大侠,而且这时的霍元甲威望都很大,刚刚在上海开创了局面的霍元甲正值壮年,却过早去世令人惋惜。他将拳法的境界提高了很多,不局限于门户性而是更多的将拳法相融合,提出拳术天下公有的思想。霍元甲就是这么一位让人怀念的大侠。
霍元甲家谱霍元甲是清末的著名爱国武术家,他的祖籍是河北省东光安乐屯。但是他的居住地在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他的家庭也是镖师世家,父亲也是一名拳师,他的武艺十分高超。霍元甲的家谱在他出名之后也有很多人去探究,霍家的家谱究竟是怎样的呢?
霍氏家谱记载
霍家的祖籍地在河北省沧州境内,所以有人去了霍氏祠堂一探究竟。在东光县油房口村找到了这座祠堂,这座祠堂建于明末时期,这个祠堂的建成全靠那时任命兵部尚书的霍伟华,霍维华的进阶之路就从油房口村开始的,从这里中举人然后到了非常重要额职位,霍氏祠堂的建立也说明了霍氏在那时是非常风光的。油房口靠近大运河的东岸,这座传说中的霍氏祠堂已经建立了300多年了,霍氏祠堂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但是后来被拆除了,只剩下一座遗迹在原地。
在这里还是找到了一块石碑,在这块记载了霍家家族始祖的石碑上,有些字迹依旧清晰可见,东光县的霍氏始祖是一个叫霍潭的人,霍潭也是明初从山西移居到河北的,石碑的一部分也找不到了所以不知还有的祖先是谁。霍氏后人在家乘中写道霍氏祖先为霍叔,霍叔是周武王第八个弟弟,而且这位霍叔就是霍家最高的祖先了。霍叔被封做霍国的国君,但是后来在战乱中霍国被灭,这一国人改名姓霍以此纪念霍叔。霍元甲的祖先是在战乱中逃亡至东南方向,定居高平县的那一支霍氏。
慕容复为鲜卑人的后代,自称根据“大燕皇帝世系谱表”,十六国时的前燕、后燕、南燕等国的诸位慕容氏人都是他的祖先。
慕容氏一族武功高强,威名远播,英俊潇洒、风度翩翩,名震江湖。
慕容复为了达成祖训的兴复大业,广习各路各派的武功,而钟情于己的表妹王语嫣借此与他亲近。麾下有邓百川、公冶乾、包不同、风波恶四大家将。
然而慕容复一心一意以祖传训诫为重,欲兴复大燕的国家大业,为人心机颇重、城府极深,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
慕容复通过参合庄”还施水阁“与曼陀山庄”琅环玉洞“,习得各门派的多样武功,及继承家传绝招“斗转星移”。
扩展资料
慕容复,金庸作品《天龙八部》中的人物,出身于武林世家姑苏慕容。其真实身份是于五胡十六国时期入侵中原,并建立多个“燕国”的鲜卑族贵族慕容氏余脉,是个没落的天潢贵胄,其名字中的“复”字就是要时时提醒他要复国称帝。
曾经与丐帮帮主乔峰并称为“北乔峰南慕容”,为江湖年轻高手中的双峰。他面如冠玉,文武双全,潇洒闲雅,机警多智,是金庸笔下少有的翩翩美公子。
与姑苏慕容的历代高手一样,慕容复也以武功博学而著称于世,更号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令江湖中人无不忌惮三分。最后因复国屡屡受挫而发疯。
-慕容复
金戈铁马、保家卫国的百战将军,在任何一个时代,都能够成为民族和家国的骄傲。千百年的历史中,最为有名的莫过于杨家将,杨家儿郎用一杆银枪,独身闯过千军万马,驰骋于沙场之上。
虽然杨家将的故事,经过民间小说家的刻画,远比正史上要光辉伟大和繁荣昌盛,但是满门忠烈的杨家,仍然向人们展现着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
这次要带大家去了解的,就是民间的杨家将十代英雄。
第一代英雄:杨衮
杨衮生于乱世的残唐五代,他自幼随父学刀,练会全身武艺,名震中原。他曾与刘知远、高行周结拜为兄弟。后来刘知远当上后汉皇帝,时逢辽兵进犯中原,杨衮联合了三十六寨兵马,在火塘寨自立为火山王。打出“扶汉灭辽”大旗,一举打败辽兵。但是他也认清了刘知远并非明君,拒不接受皇封,仍归火塘寨而去。
第二代英雄:杨业
戏剧之中常作“杨继业”,是老百姓心目之中知名度最高的北宋名将。他出身武将世家,有勇有谋,成为北汉一名猛将。宋太宗为统一中原,北汉王室立刻投降,杨业却依旧坚持死战,宋太宗十分欣赏,将他收入帐下。后辽国侵犯雁门关,杨业带五百精兵杀出,骁勇无敌,让辽人闻之丧胆。
雍熙三年的北伐之战不幸被俘,在辽军之中绝食三日而死。
第三代英雄:杨六郎
演义之中将杨业的几个儿子各个英勇,而在史书之上唯一记载的只有六郎杨延昭。六郎自小沉默寡言,只对兵法感兴趣,杨业打仗常常将他带在身边。28岁,杨延昭身负重伤依旧将辽人打得惨败,崭露头角。后在守卫遂城之战中,杨延昭又以智谋取胜。
檀渊之盟后,边关战事减少,杨延昭在边关戍守20年,最后病死在守地。
第四代英雄:杨宗保
民间传说杨宗保为杨延昭独子,其实这是一个虚构的人物。杨宗保和他的妻子穆桂英的战场姻缘被百姓们口口相传。
杨宗保在金山中箭而死,死时仅仅24岁。如今在洛阳新安县出土的一块杨令公的停灵碑中记载着,杨宗保是杨业的孙女,因怀念祖父, 居庐于此。
第五代英雄:杨文广
在演义戏文之中,杨文广为杨宗保之子,而正史之中他才是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因父荣光,年纪轻轻就在皇城担任亲军龙卫。后在陕西饥民起义之中,他终于得到机会立下军工。同他的祖父和父亲一样,他生来就属于边疆战场。后来杨文广拜入范仲淹帐下,后追随狄青平定侬智高叛乱。在宋神宗时期,因为抗击西夏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来宋辽两国争夺代州,杨文广献计幽燕之策,只是这计策还没得到朝廷回复,杨文广已经病死,享年75岁。
第六代英雄:杨怀玉
人称玉面虎,杨文广之子。杨怀玉征西这出演的正是狄青之子狄难抚和杨家产生误会,在西夏挂帅与杨家军为敌,后在杨怀玉多方周旋之下,两家和好,狄难抚归宋,逼退西夏大军。
第七代英雄:杨士瀚
同为评书虚构人物,杨怀玉之子。演义之中,杨士瀚为救被困泥雷城的父亲和太子慈云带兵扫北,最后杨家将历经曲折得胜还朝。
第八代英雄:杨金豹
杨士瀚之子。演义之中,杨士瀚战死沙场之后,杨金豹和其母隐居。因杨家女儿受辱,余太君辞朝带全家回故乡西宁,在路途之中遇到了下山的杨金豹,原来他拜入了八宝灵云洞李长庚门下,并习得一身武艺。杨金豹认祖归宗后,杨门一家终于回到西宁。
第九代英雄:杨满堂
虚构人物,杨家第九代孙。宋徽宗时杨满堂来京城识得辽国皇族萧玉姣,后与她患难真情。萧玉姣深明大义,协助杨满堂夺回雁门关。
第十代英雄:杨再兴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得力干将,也是金庸笔下杨过的祖先。
1140年,金撕毁盟约进攻南宋,杨再兴曾试图单枪匹马入敌营捉兀术,可惜没有找到,又单枪匹马从敌营撤退,全身几十处伤。五日后,杨再兴携三百骑兵遇到金人十二万大军。金人以箭群射之,杨再兴身中数剑依旧能折断箭继续抗敌,最后身中三百多箭而亡。
杨再兴乃是一代战神,战死沙场让人叹惋。
总结:杨家将在世间广为流传,以至分不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演义和传说。对于杨家将忠心报国世代相传的优良家风,对于一个家族前赴后继捍卫祖国既忠又勇的行为,人们传诵他们,缅怀他们,崇敬他们,以各种形式,为他们竖起一座座丰碑。
一 岳飞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
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北宋末年,深受民族压迫的汉族、契丹族、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国,深入骨髓”,纷纷自动组织起来反抗。
从十二世纪二十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民族战争。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
可是,腐败的北宋统治集团,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1127年(靖康二年),徽宗赵佶、钦宗赵桓被掳走后,继而接位的南宋小朝廷的头目赵构,同样是个投降派。
他偏安于江南,沉醉于歌舞逸乐之中,没有真正组织抗金民族战争并把它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打算,所不同的是一面信用秦桧等投降派,他们出面进行一系列议和投降活动;一面则利用宗泽、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抵挡金军的凌厉攻势,以保住他的皇帝宝座和积累屈膝求和的资本。
十二世纪二十年代,东自江淮、西至陕西一线的宋、金双方对峙的军事分界线形成后,赵构、秦桧统治集团,实际上已经成了南宋抗金斗争最大绊脚石;反过来,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则成了赵构、秦桧投降派活动的最大障碍。南宋朝廷内部抗战派与投降派的斗争,日趋尖锐。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1139年,岳飞在鄂州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
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得意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
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并再次表示收复中原的决心,“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这无异于给宋高宗当头泼了冷水,从而更使赵构、秦桧怀恨在心。
但岳飞不顾个人得失,坚持抗战到底的立场,率领军队,联络北方义军,卓有成效地从事抗金战争,筹划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成为全国抗金民族战争中的有力支柱。
1139年(绍兴九年)夏,金兀术撕毁绍兴和议,倾巢而出;再度发动大规模的对宋战争。在东、西两线军取得对金大捷的形势下,岳飞挥兵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挡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土,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侍卫亲兵)和“拐子马”(左右两翼钳攻的骑兵),把金兀术打得大败。
二 林则徐
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
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三 左宗棠
晚清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重要首领。字季高,一字朴存,号上农人。湖南湘阴人。1875年(光绪元年),清政府内部发生“海防”和“塞防”的争论。时西北边塞和东南沿海防务均告危急;
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左宗棠力表异议,指出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招致英、俄渗透。是年5月,奉命督办新疆军务。
1876年,驻肃州指挥多路军讨伐阿古柏,次年1月占和阗(今和田),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随即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以收长治久安之效。1879年中俄伊犁交涉时,抨击崇厚一任俄国要求,轻率定议约章,丧权失地,主张“先之以议论”,“决之于战阵”。
1880年春,在新疆部署兵事,出肃州抵哈密。1881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定,应诏至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同年夏,调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1884年6月,奉召入京,再任军机大臣。时值中法战争,法国舰队在福州马尾击溃福建水师,奉命督办福建军务。11月抵福州后,积极布防,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1885年病故于福州。著有《楚军营制》(附条规),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
四 霍去病
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 ,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00余人,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封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
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与卫青各率5万骑过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进击匈奴。
霍去病击败左贤王部后,乘胜追击,深入2000余里,歼7万余人。后升任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兵权。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前117)病卒,年仅24岁。
五 文天祥
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民族英雄。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宋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
刘成友,后汉隐帝沙陀人,后汉末代皇帝,刘知远、李欣宇之子。98年至950年在位,是汉高祖干佑元年。刘知远死后即位,用汉高祖干佑的年号。在位期间失势,后来又杀了有权有势的官员,导致了郭威的叛乱。隐帝三年,起义军攻打开封。公元947年,刘知远建立后汉,拜刘成友为右卫将军,大内将军。公元948年正月,后汉之父刘知远病逝后,宰相苏等人暗中发丧,引诱杜仲伟。同年二月初四,刘成佑被封为周王,后刘成佑即位,继刘知远为国号,“甘佑”。隐帝刘成友平定三藩继位时,李守贞占领了江面,赵思绾占领了永兴,王景崇占领了凤翔,先后调兵反叛。公元948年8月,后汉隐帝刘成友,命郭为带兵攻打三藩。九四九年夏,郭威平定三藩。刘成友在混乱的内政中继位后,辅佐他的大臣有杨坚、石、苏等。三人互相攻讦,内政混乱。杨坚、石蔑视后汉刘成友的皇权,公然禁止后汉刘成友在讨论国家大事时开口。公元950年11月君主及其大臣被迫造反950年11月。后汉时,隐帝刘成友命曹魏等人刺杀大将军郭威,郭威被迫造反,围攻汴京。后汉时,隐帝刘成友到柳子坡外观战。由于后汉军大败,第二天早上他匆匆回城,却发现开封尹留柱不准照城而行。名存实亡,刘成佑即位后,有、史、等专权大臣,而郭威则是重兵压境,威望甚高。有一次在刺杀中,杨显和石在法庭上讨论此事,刘成友说:“你们要深思熟虑,不能有歪理邪说,让别人说闲话。”杨贤居然说:“有我们在,谁敢说闲话?”刘成佐看不下去了,派亲信杀了杨、石、又派使者到魏州杀郭威。郭威造反,于950年11月到达汴京城下。刘成友去城外的柳子坡观战。由于后汉军大败,第二天早上就匆匆回城了。没想到,开封柳荫的刘著却不被允许进入据城。刘成友只好带着苏、聂和茶酒,让郭云明等人逃往西北。他死在赵村的时候,突然看到身后一大片尘土。刘成友以为是追兵,急忙下马,打算躲进村民家里。郭云明见形势危急,想以刘成友为礼,降兵。突然,他追上几步,将刘成友刺死。事实上,前来护送的不是后面的追兵,而是刘成友的秦冰。郭云明见他弄巧成拙,于是自刎而死。刘成友死后的谥号是隐帝。
在唐末五代,随着世家大族式家族组织的瓦解,谱牒彻底衰绝了。那种专门记载士族门第高下、研究人们血缘世系的官修的谱牒,藏于官府的正本,即人们据以选官和联姻的天下望族谱,因为长期战争和频繁的改朝换代,大多毁于战火。唐末黄巢起义,彻底摧毁了门阀制度。五代时期,征战不已,权贵者大多靠战功升迁而上,基本上没有固定显赫的家族,贵贱变化、更替很快。人们忙于争权夺利,住居无定所。生活不太平,也无暇修家谱,论门第。所以,唐代后期至五代十国时候,政府谱学也就自然消亡。五代衰乱,家谱就荡然无存。
三国蜀汉五虎大将之一的马超的家谱?
本文2023-11-04 03:42:4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06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