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正良简历,沈北新区正良街道·正良村·董家台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3收藏

房正良简历,沈北新区正良街道·正良村·董家台,第1张

道义屯地名碑

正良街道沿革。正良街道是由道义街道拆分而来的。2019年12月2日,沈阳市民政局发布《关于和平区等10个地区调整部分街道行政区划的公告》,将道义街道管辖的正良、柳岸、鑫欣、大学城、晨兴、民丰6个社区和正良、五台子、郭三、郭七、道义一、道义二、东场、孝信汉、孝信鲜9个村划出,设立正良街道。调整后,正良街道办事处驻地为沈北新区沈北路6号(原道义街道办事处驻地)。

地名来历。据地名档案记载,清代嘉庆年间,有一姓董的大户(正黄旗人),在此占荒,他们同辈的名字均按良字排列,形成村落后,取正黄旗的正字、人名的良字,得名正良屯。

据介绍,清朝嘉庆年间,满清正黄旗后裔董正、董良兄弟俩,从山东郓城搬到道义街道正良村。老哥俩在这扎根之后,逐渐成了村里的大户。由于老哥俩为人正直善良,谁家有事都上前帮忙,还经常主持正义,调解邻里纠纷,村里人都十分信任和敬佩他们。当时,这个地方没有村名,乡亲们为了不忘老哥俩的好处,有人提议,干脆就取董正、董良名字中的“正良”二字作为村名,让村里的后生们都像董正、董良那样正直善良。

光绪二十九年,当地官员听说正良村从未发生过偷盗凶杀案件。经过查访才知,原来这里的老百姓特别正直善良,遵纪守法,是与董正、董良生前努力追求的淳朴民风有直接关系,于是下令铸造一口大钟以示纪念。现在,这口铸铁大钟还存放在社区。

2007年,正良村城乡一体化村屯改造工程实施。经过一年的努力,昔日的平房被25栋楼房取代。正良村更名为正良嘉苑社区。

1936年地图上的董家台 供图 | 谷向鹏

1944年地图上的董家台 供图 | 谷向鹏

正良屯村原名董家台,顾名思义与董姓人家的历史有关,从董氏家族的迁徙和繁衍历史,便可真实呈现正良屯的历史沿革。

董氏家族的家谱记载:董氏家族原籍是山西省洪洞县(号称小云南的地方),明代逃荒到山东省郓城,到郓城后生活还是难以为继,董得时(即现在正良屯董氏后人的始迁祖)兄弟二人决定离开山东往东北求生。他们于明万历五年(公元1576年)离开山东,行走百日来到东北东辽河附近时,不幸遭遇战乱,哥俩被冲散。无奈董得时只身一人来到沈阳城北的道义村北岗处落脚,具体位置是现在的道义四村道义二小学附近。他开荒、造居、种田,生活几十年(推算86年)。繁衍到第四代时,一年秋天,董家的董国昌、董国安、董国泰三兄弟到居所南部小河(该河被称为南小河)边割柴,无意中发现一眼井,他们舀出水来喝,发觉该井水非常清澈而且甘甜润口,该井周围的土地平坦肥沃、农作物长势茂盛,不仅感叹:真是宜居宜人的好地方!三兄弟回家后与老人商议迁居至此,并带着老人去实地进一步做考证。第二年春天,他们便从道义村迁到南小河南岸,建居舍、开荒种地,时值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

董家搬新居住地时,那里有一户朴姓朝鲜族人家,不久朴家就搬走了,留下了三间草房由董家人居住(此房董家使用三百多年,直至1979年被董氏后人董安全拆除,并在原址上建了新房)。

董家聚居地(或者叫村,当时只是董氏族人居住)中有一块面积约一亩大的土地,地势高出周围一米左右,当时村内没有其他姓氏,因此起名叫董家台。后来陆续有一些人家(雷、戴、温姓)在附近居住,此处渐渐形成了村落,董家台也随之叫开了,也成为人们最通俗的叫法。

董氏家族的祖坟曾位于道义村北岗,现101国道弓匠屯道口东北约50米处,始迁祖至四世祖均葬于此。董家祖坟文革期间被平。

董家迁居于董家台这风水宝地后,分成三大支,繁衍生息三百多年,不仅生活富庶,而且出了很多名人,可以说是光宗耀祖了。早年间其他村子的人都说“董家台那地方风水好”。其实董家人是用善良、勤劳和智慧来经营一代代人生。

首位为董家扬名之人是董氏第五代董良弼(清史可查),董良弼出生于康熙九年(公元1671年),成年(16岁)后到皇家当差,作皇家护陵,担任侍卫。由于其尽心尽责,经常受到表扬,一次次提升职位。十年后到沈阳故宫任护宫,他恪尽职守深受王爷的信任,常收到褒奖。

鉴于董良弼突出表现,康熙34年(公元1695年),朝廷为董家授正黄旗,同时为该村更名。经文武官员提议:董氏家族忠诚正直善良,取一“正”字取一“良”字合在一起为“正良”,再有入了正黄旗也应取“正”字,取董良弼的“良”字,刚好也是“正良”,于是董家台村更名为正良屯,正良屯从此得名。御赐的“正良屯”得名后一直沿用至2007年。2007年正良屯村开始动迁,在原址建起村民安置房,起名正良嘉苑。

董良弼后期带兵打仗,沈阳故宫总管为了鼓励在朝为官的董良弼屡立战功,授皇封为奉天府城守卫参将,当董良弼过六十大寿时授封其夫人为于太君。官府还在董良弼家乡修建大庙,为董良弼树碑立传。当时有村民反映村里多有火灾发生,按照百姓意愿将庙建成为火神庙,永葆百姓安居乐业。按照朝廷的意思,在庙内供奉七圣,分别是学圣孔子、文圣王羲之、草圣张旭、医圣张仲景、史圣司马迁、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

正良村七圣祠大钟

之后,董家有多人到朝廷当差,董家对朝廷的贡献受到重视,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春,朝廷再次投资在火神庙前东西两侧各建一楼,东为钟楼,西为鼓楼。时年八月,敬献神钟一口(该古钟现保存在正良嘉苑), 钟铸铭文“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落款:“盛京城北正黄旗界内正良地处,旧有火神庙一座,在七圣祠面前供奉神钟一口,敬重200斤。大清光绪乙卯年桂月初六日”。下面还铸有八卦图。

董氏后人继董良弼之后仍然是人才频出,其他姓氏的人家也出名人。就清朝和民国期间就有很多,据董家家谱记载,清朝时期有董良弼(清军参将,正二品)、董景阳(正五品顶戴领催)、董赞清(捐纳监生)、董文立(六品朝内委领催)。民国期间有董桂枢(国民党中将,黄埔三期毕业)、董明润(沈阳讲武堂毕业,国民党少将,任上海炮兵司令时投诚***,政府安排其到沈阳文史馆工作,与沈延毅齐名的书法家、画家,是沈延毅的挚友)、董明漳(国民党青年特别独立旅旅长,蒋介石亲信,《毛泽东选集》中有提及)、董徴祥(董桂枢长子,跟随张学良抗日),雷永贵(沈阳讲武堂毕业),等等,还有出国留学的,在外当差的数不胜数。现在世的董英成(解放军高官,现住和平区沙山干休所)。建国前,一个仅二十几户人家的正良屯村,出现这么多出众的人才,确实少见,所以老人们说正良屯风水好,真是块风水宝地。

图文 | 陈鑫

字辈排行: 湖北黄安(红安)董氏字辈:“士为其基贤良绍德”。(董必武家族) 湖北黄冈浠水董氏字辈:“……方卜凤来明盛瑞道发前元已光兴……” 湖北咸宁咸安水董氏字辈:“……忠显同发焕祚兴师……” 湖北麻城董氏一支字辈:“世德大宜昌”。 湖北麻城董氏一支字辈:“永治中万代国回朝忆念祖 湖北孝感董氏一支字辈:“文德天成宗永兴启昌盛”。 湖北孝感董氏一支字辈:“国福家大昌元发际光长定兴时茂显康永庆红良”。 湖北洪湖董氏字辈:“士希逢时本”。 湖北阳新董氏字辈:“天子应长绵正学承家顺……” 湖北天门董家塔董氏字辈:“正大光明秀启仁文”。 湖北天门北董家嘴董氏字辈:“重大先业世秉忠良佑贤辅德观国之光”。 湖北黄陂董氏字辈:“守诚立志洪才广聚荣华富贵永继书香进秀贤良”。 湖北监利董氏字辈:“梗继用君应世作之正大光明化成有方(舜)蕙高杨汉佐思长诗书行庆笃厚兆祥联宗旺发家声丕彰”。 湖北董氏一支字辈:“重微理全成才重召鸿茂职”。 浙江嵊县董氏字辈: 派字:“启复宗成正开元继述纯傅先教敦孝友永世守贤良”; 行字:“江淮河潢海桥梓松柏桐烜煌焕煐耀坤域均培增”。 浙江嵊州董氏字辈: 派字:“启复宗成正开元继述纯传先敦孝友永世守贤良”; 行字:“江淮河潢海桥梓松柏桐烜煌焕煐耀坤域均培增”。 浙江温州董氏字辈:“元士秉上光希文大乃崇”。 浙江乐清芙蓉堂董氏字辈:“

主要还是看你的祖籍是哪里的才准哈!我这里只列出几个地方的仅供参考;

湖北黄冈浠水董氏字辈:“……方卜凤来明盛瑞道发前元已光兴……”

浙江嵊县董氏字辈:“启复宗成正开元继述纯傅先教敦孝友永世守贤良”;

贵州铜仁董氏字辈:“明代新文光先正万世朝祖中孝全永直长久留方远怀化堂上奇根元”。

江苏徐州董氏一支字辈:“心中正立志诗书”。

湖南常德董氏字辈:“应元文仲永伯大胜兴希启世宗国治方正习学成明道贤良主佑尔少时昌”。

河北青县董氏字辈:“葆勋蔚田玉”。河北董家村董氏字辈:“振洪胜风现国甲……”

山东聊城董氏字辈:“……丕怀玉兆孝”。山东泰安董氏字辈:“兆瑞庆升廷文明呈光华”

四川董氏一支字辈:“道德乾坤达文成国诸光”。

四川董氏一支字辈:“文之联元学言承先向贤光祖召显仁天”。

陕西董氏一支字辈:“国正生大道明兴福远昌”。

如果没说到你需要的地方,还可以继续问我。时间有限暂时给你这些资料!<strong>答案补充</strong> 你还是没告诉我你的祖籍叫我怎么回答准确的给你了?

既然是‘天’字辈

有可能是湖北阳新董氏字辈:“天子应长绵正学承家顺……”

或是贵州董氏一支字辈:“南方旬世玉天茂重沼斯文枝有作怀光定登治安铨复宏宜宣居配维申镇善述昌林琮相丛新”。

再或者是河北景州董氏字辈:“天兆文耀允维万世永昌元兴贵立贤”。

你自己再想想家里还有人辈的 ,看对得上这些不!<strong>答案补充</strong> 其实现在每个姓氏的字辈都是乱的,你要非常准确的答案谁也给不了你的。没有补充的能力了!

不好意思!

浙江嵊县董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己巳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潭董氏五修族谱十六卷,首四卷、末一卷,(民国)董贻玖纂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三策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长沙董氏族谱八卷,卷首上、下册,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陇西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董氏四修族谱十一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国丁亥年(公元1935年)广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大冶董氏宗谱,(清)董子怀等修,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三策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五卷、第七~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董氏宗谱,(清)董宏本等总理,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泾县泾川中村董氏宗谱十七卷,首三卷、末一卷,(民国)董承恩等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会稽董氏宗谱八卷,(清)董庭焙等总理,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三策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会稽董氏宗谱八卷,(清)董庭煨总理,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三策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一、姓氏源流

董(Dǒ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己姓。据《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颛顼后裔董父精于饲龙,很得帝舜的赏识,故赐董父以董为姓,其后代亦以赐姓董为氏。

2、出自官名。据《姓氏急就篇注》所载,周朝有大夫辛有,其二子在晋国任职太史,董督晋国典籍史册,子孙世袭官职,并以官为姓氏,称为董氏。

3、其他源流。据《董氏世谱》所载,帝颛顼的后代陆终有一子叫参胡,姓董,参胡的子孙便有以董为姓者。另外,朝鲜族等也有董姓。

得姓始祖:董父。颛顼帝的己姓之后,廖叔安有一子叫董父,他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于是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舞蹈。帝舜非常高兴,就封董父为鬷川(今山东省定陶北)侯,还赐他以董为姓,其后代就以董姓自居,董父也被尊称为董姓始祖。

求自家家谱族谱类的可以看看百姓通谱,蛮不错滴。

房正良简历,沈北新区正良街道·正良村·董家台

道义屯地名碑 正良街道沿革。正良街道是由道义街道拆分而来的。2019年12月2日,沈阳市民政局发布《关于和平区等10个地区调整部分街道行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