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氏发源于哪里?
在江南美丽而古老的俞源小村中,多数居民都拥有同一个古老的姓氏--俞姓。之所以说俞源古老,是因为小村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而之所以说俞姓古老,是因为俞姓的起源可以至少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
根据《史记·扁鹊传》中记载,曾经有一位上古良医名曰俞跗。他就是数千年来中国俞姓的始祖。
俞氏后裔俞步升:过去古代的时候,有一个杭州人姓俞的,他的父亲在松阳县,我们隔壁这个地方松阳县当官,去世了,他的儿子给他把棺椁运回到杭州去,路过这个地方,结果他发现这个地方有块放棺木的地方,认为这个地方风水非常好,他就把父亲安葬在这,自己也在这守孝,所以他在这里生儿育女,就发展到现在。
与很多古老的姓氏一样,俞姓的发源地也在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但是俞姓的南迁却比其他姓氏都要早得多。武则天临朝时期,俞氏先人俞文俊上书皇帝,认为武则天以女主居阳位,违反了阴柔阳刚之规律,天地不容。俞文俊的斗胆进言激怒了目空一切的女皇帝。于是,他被发配到荒僻之地岭南。俞氏后人也随之开始了在南方一带的繁衍和发展。
台湾的俞姓就是从大陆东南沿海播迁过去的,虽然数量并不多,但台湾岛的大部分地区都有俞氏后人的足迹。
俞源小村建于俞氏南迁后不久的南宋。村中格局和古旧建筑也多是从元、明、清时期流传至今的。
整个村落一般来说,要有围着自己有绕水,背后有靠山,有了这个靠山,一般都是坐北朝南,这样光线非常好。
其实,"俞"字是个多音字。根据《元和姓纂》中记载,俞字的另一个读音是侴。在古代,俞和侴是两个不同的姓氏,俞姓源自北方神医俞跗,而侴姓的祖先却是江南吴国人。但由于俞、侴二字过于形似,就逐渐混二为一,通作"俞"姓了。俞源村虽位于江南,但村中的俞姓却是北方俞姓的后裔。
俞氏后裔俞步升:这个村子里面现保存的古建筑很多了,因为它在特别是明代,看来是很富裕,所以现在呢,村里面保存的有五十几栋现在都比较好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特别呢,现在比较完整的有一个祠堂,俞氏宗祠。这个俞氏宗祠现在的占地面积是在我们附近市县中是难得的唯一的一座,有三千多平方米。
说起这俞氏宗祠,它们还有个富于诗意的堂号,叫做"流水堂"。"流水堂"得名于"高山流水"的典故。春秋时人俞伯牙善于鼓琴。一夜,伯牙在船头弹琴,发现岸上有个青年在偷偷赏琴,这个青年便是钟子期。伯牙每奏一曲,子期都能准确的体会其中含义。此后,"高山流水"不仅用做比喻美妙的音乐,而且也用来形容真挚的友情。各地的俞氏后人更是以"流水"为堂号,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其实,用"流水堂"这般儒雅的称谓做堂号,对于俞姓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因为从古至今还真出了不少俞姓名人。
明代、清代这两个时代的读书人很多,贡生以上的就30多人,秀才就100多人,说明这个地方的文化底蕴很深厚,提倡读书。
俞源人杰地灵,科举不断。据俞氏宗谱记载,明清两朝有进士、武举人、贡士、秀才共293人。
从全国范围来看,历史上曾于翰林院做过编修的俞姓先人,有元代的俞述祖和清代的俞樾;诗文作品保存至今的俞姓先人,有宋代的俞灏、俞琰,明代的俞大猷和清代的俞万春。他们为我国的传统文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俞作姓读第几声? 俞,有三个读音:yú、yù和shù。读作yú时是文言叹词,表示允许;有安的意思,是中国姓氏读音。
俞姓为中国第119位常见姓。约占全国人口的012%,约140万人。约505%分布于浙江、江苏2省(其中浙江省最多,约占359%),306%分布于安徽、上海、江西、福建4省市。望出河东郡、河间郡、吴兴郡、庐郡、江陵郡。
俞当姓时读什么 俞的解释
[yú] 1 文言叹词,表示允许:~允(原指帝王允许臣下的请求,后在一般书信中用作请对方允许的敬辞)。
2 安:“古圣人不以感私伤神,~然而以待耳”。
3 姓。
[yù] 1 古同“愈”,更加。
2 病愈。
[shù] 同“腧”。
俞作姓怎么读 YU 跟‘鱼’谐音
俞的姓氏是怎么来的 俞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七位的姓氏,人口约一百九十二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12%。
俞姓 - 姓氏渊源
俞氏宗祠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属臣跗之后,属于以物事称谓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和《史记》等记载,黄帝时有名医跗,其医术高超,精于腧经之治,为中国传统中医经脉理论的奠基人。
腧,为“脉之所注”,就是人们俗称的“穴道”、脉之端口,故而大家皆称名医跗为腧跗。在古代,“腧”与“俞”二字相通,后简笔写作俞跗。
在俞跗的后裔子孙中,为光大先人的经典医术,多称为俞跗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俞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族公子泄堵俞,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泄堵俞,为鲁国王室公子,是鲁庄公姬同的小儿子。
在周襄王姬郑十六年(公元前636年),鲁国公子泄堵俞率鲁军征伐滑国(原在今河南睢县,后迁费,即今河南偃师氏缑镇,故又称为费滑,后被秦国所灭),后被鲁僖公(鲁公)姬申封赐于俞地。俞,又称符俞,亦称先俞、西俞,即今江苏省泗阳市。
周安王姬骄九年(楚悼王九年,公元前393年),楚悼王熊疑因鲁国声援郑国而发动了进攻鲁国的战役,符俞之地成为两军战场,之后归于楚国。两年后的周安王十一年(楚悼王十一年,公元前391年),韩、魏、赵三国联手讨伐楚国,大败楚军于大梁(今河南开封)、榆关(今河南中牟),其后,大梁成为魏国的都城,而符俞则被赵列侯赵籍瓜分而去。
符俞之地归鲁无望后,在公子泄堵俞的后裔子孙中,即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俞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官吏俞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路史》记载:“春秋时楚公族有大夫俞人,相传至今。”
其实,俞人,并不是芈姓直接衍派的血缘氏族,而是官职称谓,就是执掌建造船只的官员。
俞,在远古时期就是指挖空树干做船(独木舟),“以为河径”,就是渡河的工具、途径。后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泛指船。俞人,开始指制作船只的工匠,后演变为督管船只建造的官职称谓,直接隶属于尹司。
由于楚国地处江淮平原,渡河运输、作战十分频要,因此“俞”是楚国令尹辖下的重要职能部门,俞人是不可或缺的职位。至战国中期的周显王姬扁四十六年(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由楚怀王熊槐改称其为更明确的“舟节”,与“车节”一起归由工尹启之府统一管辖。
在战国时期的楚国,“节”是“专”的意思,舟节就是专职掌管水路营造、运输的官位,车节就是专职掌管陆路营造、运输的官位。后世汉、唐朝时期的“节度使”之官称,就是从此而来。
在俞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或职业为姓氏者,称俞人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俞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宁俞,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宁俞,就是著名的姬宁俞,是春秋时期卫国执政上卿姬元I的儿子,后亦为卫国大夫,以聪慧、忠诚著称于世。
周襄王姬郑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春天,晋文公姬重耳下令晋军准备攻打卫国,卫成公姬郑大惧,偕公子姬N犬逃到了襄中(今山西襄汾),把国政交给弟弟姬叔武和大夫姬元I代管。同年冬天,晋文公和众诸侯在践土会盟(今河南原武),姬叔武和姬元I趁机替卫成公求情,请求晋侯让他复位。
复位后的卫成公却听信了姬N犬的谗言,无端杀害了姬元I的儿子士荣。回京城后,姬N犬又杀死了叔叔姬叔武。姬元I只得向晋文公告状,请求昭雪。晋文公请示了周襄王后公开审判,姬元I居理为胜。但姬元I虽然理直,可是那时的规矩是下不能犯上,臣不能犯君,因此却也不能把卫成公怎样。
卫成公忿其臣子在晋文公面前状告自己,在周襄王>>
百家姓的俞念什么 俞 这个字
读音:[yú] [yù] [shù]
部首:人
五笔:WGEJ
作为姓氏 读音是 [ yú ]
俞作姓,应演第几声? 读第二声,如俞飞鸿,俞灏明,俞白眉, ……
加了个口旁的“喻”,是读第四声的。如,喻恩泰,喻虹渊……
俞姓氏的由来是? 俞姓得姓很早,可以远远地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黄帝时代,后又有春秋时郑国、楚国公族加入俞姓。即便如此,隋唐以前见诸史册之俞姓人仍寥寥无几。仅有的几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人俞伯牙、东汉时期原为于阗(今属新疆自治区)王,后为骊归王的俞林、东晋成帝时宣城(今属安徽省)人俞纵以及南朝宋(建都今南京)人俞佥。虽无几人,却足以表明,隋唐以前,已有俞姓人在湖北繁衍,并有俞姓人越过长江,进入江东(至于俞林,可能其为古代少数民族人。今存,以备参考)。
俞在姓氏zhong读音 俞的拼音:yú yù shù
笔顺、笔画:
撇、捺、横、竖、横折钩、横、横、竖、竖钩、
基本释义:
[yú]:
1文言叹词,表示允许:~允(原指帝王允许臣下的请求,后在一般书信中用作请对方允许的敬辞)。
2安:“古圣人不以感私伤神,~然而以待耳”。
3姓。
[yù]:
1古同“愈”,更加。
2病愈。
[shù]:同“腧”。
俞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三。
1、出自黄帝时良医俞跗。
据说俞跗的医术不仅限于对症下药。实际已能割皮解肌,洗涤五脏,达到去病根的水准,被称为俞,是痊愈之意,因此姓俞。这位名医之后为俞氏,中国俞姓多数尊俞跗为先祖。
2、源自姬姓。
春秋时郑公子渝弥,周桓王时为郑司徒,后立别族为渝氏,渝氏历秦、汉,至汉景帝时分出喻氏、俞氏。所以渝、喻、俞三姓同组,而且史书上有时也互通。姬姓俞氏的历史有1800多年。
3、外族的基因流入
俞姓氏族中很少有其他民族血液的融入,到清朝初才发生满洲八旗姓尼玛哈氏、蒙古人姓海拉苏氏等一部分改姓俞氏事件,东北俞氏与这两支满蒙氏族改姓有关。
二、迁徙分布,聚集地
出现俞姓以后,其活动主要在陕两、河南一带。向东、向北一路迁移,到晋朝时,俞姓的足迹已达到河北、山东。唐朝时俞姓向江南发展很快,当时河北沧州地区,山东曲阜、滕州,浙江绍兴,俞姓已经成为当地的望族。到宋朝时,俞姓向东南进一步聚集,并散布于南方各地。
宋朝时期.俞姓约有2l万余人,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27%,排在第七十一位。俞姓当时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俞姓大约占了俞姓总人口的60%。其次分布于广西、江苏、福建、河南、河北、山西。浙江为俞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俞姓总人口的27%。全国基本上形成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中心的俞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俞姓大约有41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44%,排在第五十七位。浙江仍为俞姓第一大省,约居住了俞姓人口的50%。全国俞姓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江苏、安徽,此四省大约占全国俞姓总人口的94%。俞姓人口主要由北向东南地区迁移。俞姓更加集中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三、郡望堂号
俞姓郡望主要有河间、河东、江陵。
俞姓以正气为其堂号,正气堂号典出明朝的俞大猷。
俞大猷熟悉兵法,做福建总兵时,率领俞家军抗击倭寇,成为一代名将。他住的屋称正气堂,还著作《正气堂集>。其后裔遂以正气作为堂号。
四、俞姓血型
俞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0型占347%,A型占297%,B型占271%,AB型占85%。
五、当代俞姓的分布
当代俞姓的人口已有140万,为全国第一百一十九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1%。自宋朝至今1000年来俞姓人口增加率是呈A形的态势。目前俞姓的第一大省仍为浙江,大约占全国俞姓人口的30%。全国俞姓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江苏,这四省集中了俞姓人口的72%。其次分布于上海、辽宁、福建、广西。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三角洲为中心的俞姓分布区。
俞姓在人群中分布在浙沪、皖苏大部、湖北东端、赣闽北部、广西中部、云南大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宁夏西段、辽宁西南,俞姓在当地人群中分布频率大约在024%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11%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04%,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5%的俞姓人群。在皖苏北端、鲁豫东部、湖北中部、赣闽南部、台湾、广东东北和西部、湘桂大部、川云西部、贵州南部、宁夏大部、甘肃南都和西部、辽宁大部、内蒙古东南和西部,俞姓在当地人群中分布频率大约在008%-024%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34%,该地区居住了大约24%的俞姓人群。
俞姓简介:俞姓是一个由远古神医俞跗而来的姓氏,姓氏的基本含义如同痊愈的愈相传俞跗是黄帝时人,精通外科手术,通过“割皮解肌,洗涤五脏”为人解除病痛,并注释了黄帝的《素问》一书。由于“俞”与“腧”相通。都是指人身上的穴位,俞跗精通脉经又医术高明,经他看过病的人无不康复痊愈,因此后来人们也把疾病的解除称作“俞”或“愈”。俞跗的后人,也为纪念他而以俞为姓。
由于俞姓得姓较早,其发展也先于其他姓氏。在春秋时,郑国、楚国和贵族都有姓俞的人:此前的西周还有一个俞姓的封国,当时的国君俞伯所使用的“俞伯尊”、‘俞伯簋”等近代的考古中都有发现。
历史上,俞姓以为河间、河东为郡望,当代除在全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外,又以安徽、浙江、江苏等省为主要居住地区。就民族论,俞姓不仅是汉族姓氏也为满、彝、回、朝鲜、纳西、土家等民族人所使用。
史料记载俞姓的来源只有一种说法。
很早以前,中国的杏林之祖为黄帝大臣付。他曾跟神农尝百草,熟知各种药草的性能,被视为神医。有一次黄帝的小儿子禺阳只剩下一口气。黄帝很疼爱这个儿子,见状十分悲痛。付就剖开禺阳的肚子,把他的内脏清洗干净,终于把他救活。事后有人问他:“快死的人了,你剖开他肚子,万一救不活岂不是要承担罪责?”他说:“当医生的首要条件,就是忘掉自己,只有忘掉自己,才把能心放在患者身上”。由于他医术高明,不管多么严重的病,都能使病人痊愈。所以, 人们都叫他愈付,愈、俞同音,后来就称俞跗,他的后人就以俞为姓,就是俞氏,奉俞付为俞姓俞姓始祖。
俞氏族谱为总谱,在该谱的“世系”中俞氏始祖之下若干代开始下汇入各地俞氏分支族谱,连接分谱始祖姓名。本族谱只作分谱汇总之用,不记录更详细的内容。浏览分支族谱请进入各俞氏分支园区。
提示:俞氏园区和各俞氏分支园区的所有网页都在不断更新中,请按F5键刷新屏幕后查看最新信息。
希望俞氏志愿者积极参加俞氏园区理事会,为共建俞氏园区出力
俞氏园区网址: http://yushinetorcom
也可在搜索引擎(百度、google)中用“俞氏”或“俞氏园区”搜索
本页的上面的“俞姓宗祠”、“纪念园区”或下面的“俞氏园区”可直接进入查看各分支园区和分支各族谱。
俞氏宗亲网 http://wwwchineseyucom/
意境不错,根据联律通则,六条标准,需要稍微修改一下。
平仄相对,词性对品。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阁下对联上下都收于仄声,下联最后三字拟改为万古香。平仄和词性对品都好看一点。不知当否?望考虑。
俞氏发源于哪里?
本文2023-11-04 02:40:5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06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