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曹雪芹竟是难看的“黑胖子”?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为什么说曹雪芹竟是难看的“黑胖子”?,第1张

大家都知道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但没想到他的形象却是难看的黑胖子,其实是因为学者根据一些文章记载推断出来的。

先来说一下曹雪芹迁居西山后的好朋友张宜泉,他是在曹雪芹的住处经常来往而成为好朋友。张宜泉比曹雪芹大十多岁,所以曹雪芹的真实长相,他肯定是一清二楚了。值得关注的是,张宜泉在其所著《春柳堂诗稿》中说曹雪芹“其人素性放达”,说他这个人能写诗作画,性格很放达,除此以外还说了他的长相在文章中描述了真实的曹雪芹:“头广,体胖,色黑。”从这几个字可以见得,曹雪芹长得并不好看,他又黑又胖,额头宽广,感觉更像个东北大汉。

还有就是清朝宗室爱新觉罗·裕瑞的作品中也出现过,但是裕瑞对曹雪芹并不了解,他记述曹雪芹的情况是听别人说的。裕瑞说:“雪芹二字,想系其字与号耳。其名不得知,曹姓,汉军人,亦不知其隶何旗。闻前辈姻戚有与之交好者。”一个“闻”字表明,他在《枣窗闲话》关于曹雪芹的记载是道听途说得来的。所以并不具有真实性,只是听说中和想象中的样子。

这和我们想象中的玉树临风的大才子曹雪芹差别也太大了。当然,俗话说人不可貌相。他到底长什么样子都和我们没有关系的,他给后人留下的经典作品非常漂亮就可以了。

辽阳曹雪芹纪念馆位于辽阳老城西小什字街口路东吴公馆院内(即吴恩培宅第)。有房屋21间,四周高墙围绕,属小四合院。占地1 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30平方米。1997年8月,为纪念曹雪芹祖籍在辽阳而设立,由著名红学家冯其庸题写馆名。它是继北京、南京等地纪念馆之后,在东北新建的唯一的一处纪念馆。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红学专家冯其庸先生说:雪芹祖籍辽阳,家传所载、宗谱所记、文献可考、碑石所证,虽万世而不可移也。

辽阳馆陈列面积480平方米,设4个展室,陈列内容围绕祖籍辽阳,以辽阳发现三块碑石的题名为主线。一是在喇嘛园的后金天聪四年(1630年)六月《大金喇嘛法师宝记》碑上的“教官曹振彦”题名,二是在玉皇庙后金天聪四年九月“致政曹振彦”的题名,三是在新城弥陀寺清崇德六年(1641年)“曹世爵、曹得选、曹得先”三人的题名。前两块碑上的曹振彦是雪芹的高祖,后一块碑上三人是雪芹家族第三房人物。通过题名碑石拓片,结合《辽东曹氏宗谱》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再以沙盘形式作成展品。纪念馆中塑有曹雪芹坐像。

纪念馆为二进四合院,有硬山瓦房21间,展室装修及室内陈列皆力图体现清代书斋风貌,以使纪念馆能与曹雪芹的生平时代及《红楼梦》所反映的历史内容一致起来。馆内各展室收藏和展出曹家有关历史档案及曹雪芹祖父曹寅诗作落款辽阳千山以及曹氏家谱、清宫档案等一系列文献资料。此外,还陈列《红楼梦》版本以及以《红楼梦》为内容的全国名家书画等。整个陈列馆为清代建筑,每个展室皆有楹联,前门有著名红学专家冯其庸题写的曹雪芹纪念馆金字牌匾。

纪念馆的主体陈列分为四部分,一是“曹雪芹生平”,二是“曹雪芹祖籍辽阳”,三是“曹氏望族”,四是“著书黄叶村”。这里陈列“五庆堂曹氏宗谱”、清宫秘藏的曹家奏折,山西、浙江等地方的官修志书,以及辽阳历年发现的《大金喇嘛法师宝记》、《重建玉皇庙碑记》和有曹振彦题名的重要刻石。

纪念馆还运用各种陈列手段,通过实物、、沙盘、美术作品等,描绘了曹氏家族自辽阳“从龙入关”后,由盛到衰的历史过程,探索了《红楼梦》这部宏篇巨著的生活渊源。为了使观众了解《红楼梦》的成书过程,纪念馆版本展室陈列了《红楼梦》的多种善本,并有清代中晚期至民国初年的木刻、石印本以及解放后海内外出版社的各种版本共五十余种,充分地展示了《红楼梦》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深远影响。

《红楼梦》《红楼梦》全书的精确字数是731017个字,程高本120回约96万。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

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扩展资料

《红楼梦》的作者这个话题这几年来一直争议不断,我们都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但又有很多人认为曹雪芹并不是真正的作者,那只是胡适早年做假,硬安上去的,而且还并没过硬的证据,一些学者通过考评,曹家的家谱上并没有曹雪芹这个人。

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人们就提出了各种质疑,认为《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

著名学者胡适先生在研读了大量清人笔记专著、地方志之后,发表了《红楼梦考证》一文,从五方面明确提出:

第一、《红楼梦》的作者肯定是曹雪芹。

第二、曹雪芹是汉军正白旗人,曹寅的孙子,曹颓之子,符合书中年代。

第三、曹家极盛时,曾办理过四次以上"接驾"之事,后来家道衰落,因亏空获罪被抄没家产。内容与小说许多处吻合。

第四、曹雪芹少小时生活富裕,能诗能画,结交名士,大清晚年生活贫困,郁郁不得志,潜心著述《红楼梦》。

第五、《红楼梦》一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里面的甄、贾两个宝玉,实则曹雪芹的化身,甄、贾两府则是曹府的影子。

-红楼梦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

扩展资料:

文学贡献

曹雪芹最伟大的贡献在于文学创作。他创作的《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曹雪芹为中华民族、为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不仅对后世作家的创作影响深远,而且在绘画、影视、动漫、网游等领域产生了大量优秀衍生作品,学术界、社会上围绕《红楼梦》作者、版本、文本、本事等方面的研究与谈论甚至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

轶事典故

《红楼梦》中贾府来了几个清客,曹雪芹写到这里时,想在名字上讽刺他们,于是就把其中一个取名为“胡斯赖”。但这个“胡斯赖”是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

其实,这是香山地区的一种水果。这种水果是当地人用苹果和槟子嫁接而成,样子非常漂亮,可味道却很干涩,只适合在果盘里摆着装样子。樊志斌说:“传说中曹雪芹也是在香山知道这种水果的,给清客取这个名字就寓意他们是外表光鲜但没什么内在的人。

——曹雪芹

脂砚斋,是《红楼梦》抄本系统《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主要评点者。

关于脂砚斋的身份,红学界主要有四种说法:(一)作者说;(二)妻子说;(三)叔父说;(四)堂兄弟说。这些都是针对脂砚斋和曹雪芹的关系而言。

有部分红学家倾向于“妻子说”,此说由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所提出,他从脂批中挑出若干条类似女子语气的批语,遂认定脂砚斋是女性。

如庚辰本第二十六回一条行批:“玉兄若见此批,必云‘老货,他处处不放松我,可恨可恨!’回思将余比作钗,颦等乃一知己,余何幸也!一笑。”同回宝玉一句“多情**同鸳帐”惹恼黛玉,其旁行批云:“我也要恼”。

周先生认为“断乎非女性不合”,“又是个女子声口”。他认为脂砚斋是小说中的史湘云,并猜测其后来与曹雪芹结为夫妻。

总之,从脂批的内容看来,脂砚斋其人与《红楼梦》的作者及其家族应当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且社会地位完全相同。

扩展资料

脂砚斋往往对作者的创作意图和隐喻进行说明,并为红学的“探佚学”分支提供了最直接、最主要的依据。

一、脂砚斋透露了作者家世,揭示了小说与原型背景即曹家相关联的内幕。第一回中癞头僧指着甄士隐大笑,在其所念的四句诗的第三句“好防佳节元宵后”,甲戌本有侧批云:“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是提示当年曹家被抄没的往事。

曹家正是在雍正六年元宵节前被抄家的,故此脂批说:“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

二、脂砚斋透露了文中寓意,注释词语典故,深知拟书底里,揭示了小说写作技巧和艺术创作的内幕。

如甲戌本第一回有一段眉批总述“书中之秘法”的批语:“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

三、脂砚斋揭示了全书的主旨和总纲。

全书的本旨是:“无材可去补苍天。” 第一回甲戌本的侧批明确认定这七个字是“书之本旨”。

做出了全书的总批是:“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甲戌本第一回侧批:“先为宁、荣诸人当头一喝,却是为余一喝。”接着在后面正文“雨村看了,因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处,有侧批曰:“一部书之总批。”

揭示了全书的总纲。甲戌本第一回中僧道曾言:“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

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侧批道:“四句乃一部之总纲。”在“枉入红尘若许年”之后脂砚斋批道:“惭愧之言,呜咽如闻。”

四、脂批明确揭示脂砚斋参与了小说创作。脂砚斋可以决定书名。在甲戌1754年之后曹雪芹尚在世的十几年间,《红楼梦》的书名一直叫做《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从“重评”一直到“四评”都保持此书名。甲戌本小说正文有这么一句:“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参考资料来源       -脂砚斋

生于大清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祖籍辽阳,清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出身。他被考证为三国时代汉朝相囯曹操的后代。曹雪芹(1715年6月4日-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朝小说家、诗人、画家,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红楼梦》是中国长篇小说的一座高峰,很多学者都认为曹雪芹为《红楼梦》的作者,而且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带有自传性的小说,因此书中贾家与曹雪芹真实家族的事迹有很大的关系。

扩展资料:

尽管国学名家胡适是开近代曹雪芹和《红楼梦》研究之先河者,但他本人对曹氏及其作品的评价并不很高。他认为:“如果拿曹雪芹和吴敬梓二人做一个比较,我觉得曹雪芹的思想很平凡,而吴敬梓的思想则是超过当时的时代,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

他还在给高阳的信上说:“《红楼梦》在思想见地上比不上《儒林外史》,在文学技术上比不上《孽海花》、《老残游记》”而他之所以考证《红楼梦》,

只是为了打破王梦阮、徐柳泉、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对《红楼梦》的穿凿附会;要证明红楼梦不过是曹雪芹一家的私事而已。

-曹雪芹

贾宝玉

关于宝玉容貌的描述,自然是通过黛玉的眼睛得出。林黛玉进贾府一回,她眼中的宝玉是这样的: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这还没完,曹公似乎觉得以上描述还不能够完全表达出他心目中的宝玉形象,后面接着又通过黛玉的眼睛看到了这样的宝玉: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一般来说,对于一个人容貌的描述,一段话就全部交代了,曹公为何要先后两次对宝玉的容貌举止进行描述呢?宝玉是贯通全书的主角是原因之一,其次宝玉也是曹公最喜欢的男性之一,这里面似乎有曹公自己的影子。

不过后面曹公又借世人之口描述了这样的宝玉: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也就是说,宝玉在世人眼中是空有其表的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不过能够让曹公连续两次对其不吝笔墨,足见宝玉在其心中的份量了。

我们知道,宝玉容貌自是没话说的,唯一令人有些遗憾的就是有些呆傻,也是世人眼中的“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秦钟

曹公写人千人千面,不落俗套,写秦钟是通过两个人的眼睛,一个是王熙凤,一个自然是与他交好的宝玉。

原文第七回,秦钟第一次露面,他在王熙凤的眼中是这样的:……带进一个小后生来,较宝玉略瘦些,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只是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腼腆含糊,慢向凤姐作揖问好。凤姐见了秦钟之后,只对宝玉说了四个字,就概括了秦钟的容貌。她对宝玉笑道:“比下去了!”

再来看宝玉见了比自己还出类拔萃的秦钟是如何反应的:那宝玉自见了秦钟的人品出众,心中似有所失,痴了半日,自己心中又起了呆意,乃自思道:“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如今看来,我竟成了泥猪癞狗了。……早得与他结交,也不枉生了这一世。”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得出宝玉的心理变化,看到比自己长得还好还出众的秦钟,他先是对自己被比下去了有些失望,接着就有痴傻起来,想着与秦钟结交。单从文字来看,秦钟容貌举止在宝玉之上。但作为男性,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有些“女儿之态”。

由此可见,秦钟应该是有些女性化的男儿,但绝不是娘炮。

北静王

北静王水溶第一次出场是在秦可卿出殡的路上,原文第十四回里,关于北静王的容貌,有这样的客观文字描述: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生的形容秀美,情性谦和。这八个字的形容是曹公笔下眼中的北静王。

北静王与宝玉交好,他的容貌自然还要在宝玉眼中展现一番。未见北静王之前,宝玉从父兄亲友的闲话中,对于北静王的最初印象是这样的:……赞水溶是个贤王,且生得才貌双全,风流潇洒,每不以官俗国体所缚。

后面是亲眼所见,北静王在宝玉第一眼中的形象是“那水溶坐在轿内,好个仪表人材。”这是宝玉远观时的瞥见,近看时是这样的:“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请注意,“目似明星”的“明星”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人,而是形容北静王的眼睛漂亮。

后文中北静王基本没有出场,成了背景,但从宝玉日常生活来看,他是常去北府走动的。北静王是一个王爷,平生不喜做官的宝玉为什么频频地造访北静王府呢?自然是因为对北静王的喜欢,已经超越了官场仕途。

由此可见北静王形容举止,他应该是很有亲和力的那种男性。

蒋玉菡

关于琪官蒋玉菡,直接的描述文字不多,原文第二十八回中,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冯紫英回请宝玉和薛蟠,琪官蒋玉菡也是被邀请的宾客之一,由此可见蒋玉菡名声之大,交谊之广。

席间,宝玉离席解手,蒋玉菡便随了出来。蒋玉菡之所以随了出来,一是为刚刚在席上脱口而出的那句“花气袭人知昼暖”向宝玉道歉,因为这句话唐突了宝玉丫鬟袭人。另外一层意思自然是蒋玉菡早慕宝玉之名,有结交之意。

他在宝玉眼中开始只四个字:妩媚温柔。此时宝玉尚无结交之意,不过说了一句套话“闲了往我们那里去。”就像他跟贾芸说的“明儿你闲了,只管来找我……”一样,其实没往心里去。但当宝玉向蒋玉菡打听那个“如今名驰天下,我独无缘一见。”的戏子琪官并知道蒋玉菡就是琪官本人时,说了一句话:“有幸,有幸!果然名不虚传。”之后二人就互换了束腰的汗巾子,有相见恨晚之感。

虽然有关蒋玉菡形容的描述不多,但通过他相交的三个大人物,我们可以从侧面得出蒋玉菡的名气和形容。一个就是上面说的神武将军之子冯紫英,一个是北静王水溶,还有一个是忠顺王爷。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之前,忠顺王府的长史官专门上门来索要琪官蒋玉菡,转述了老王爷的这样几句话:若是别的戏子呢,一百个也罢了;只是这琪官随机应答,谨慎老成,甚合我老人家的心,竟断断少不得此人。

从忠顺王爷的话中,我们可知琪官其人其形,他是属于世故老成长于交际的那一种男性。

柳湘莲

与琪官有一个共同点,柳湘莲也是爱戏的人,不过他不是优伶。原文第四十七回,赖大之子赖尚荣摆宴请客,柳湘莲作为串戏的人,跟在戏班里也进了赖家。因为他串的都是生旦风月戏文,就引起了呆霸王薛蟠的注意。搁今天来说,柳湘莲就是个骨灰级的票友。

曹公对柳湘莲的描述是背家谱式的,原文有这样的文字:那柳湘莲……素性豪侠,不拘细事,酷好耍枪舞剑,赌博吃酒,以至眠花卧柳,吹笛弹筝,无所不为。因他年纪又轻,生得又美,不知他身分的人,却误认作优伶一类。

从描述柳湘莲的这些文字,我们可以得出,柳湘莲是个行侠仗义、游走江湖的帅哥一枚。但就是这样一个人,让心高性烈的尤三姐一见生情,心甘情愿地等他五年!当贾琏得知尤三姐等的人是柳湘莲之后,他对柳湘莲是这么评价的:……你不知道这柳二郎,那样一个标致人,最是冷面冷心的,差不多的人,他都无情无义。他最和宝玉合的来。

由此我们大致可以知道柳湘莲的形容和为人,他是属于高冷不易接近的那一种,但也不是无情。

总体来看,能入曹公之眼的这几个风流男子,都与宝玉交谊匪浅,而之所以如此,皆因他们是一类人,不仅脾气秉性相投,更关键的是,他们都长了一副万中无一的高富帅面孔。那么谁才是曹公心中最帅的那个人呢?

通过上面我们可以得出,宝玉有些呆傻,秦钟有些女儿之态,蒋玉菡过于老成世故,柳湘莲过于高冷,只有北静王水溶,不仅身份尊贵,且对宝玉青睐有加,为人谦和,不循规蹈矩,窃以为,他才是曹公笔下最帅的男性。

为什么说曹雪芹竟是难看的“黑胖子”?

大家都知道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但没想到他的形象却是难看的黑胖子,其实是因为学者根据一些文章记载推断出来的。先来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