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姓史的名人有哪些
史鱼-春秋时卫国史官。 史恭-汉宣帝舅公,凉洲刺史,抚养、辅佐宣帝有功,赠杜陵侯。史崇高祖。 史崇-史姓家谱始祖。东汉溧阳侯。 史务兹-唐朝武后之宰相。溧阳侯21世孙。 史浩-南宋朝宰相。为岳飞平反昭雪。溧阳侯35世孙。 史弥远-南宋朝宰相。史浩四子。溧阳侯36世孙。 史嵩之-南宋朝将军宰相。史浩侄子。溧阳侯37世孙。 史天泽-元朝忽必烈的丞相。镇阳王。 史可法-明末抗清名将。明朝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 史夔-清朝瞻事府大堂,康熙老师。康熙字典修纂官。溧阳侯51世孙。 史贻直-清朝文源阁大学士,宰相,军机大臣。溧阳侯52世孙。 史籀:(生卒年待考),周朝初期著名史官史佚后裔。著名周宣王时太史、书法家。 史墨:(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晋国大夫。 史晨:(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鲁国宰相。 史丹:(生卒年待考),字君仲;鲁国人,徙杜陵。著名汉朝大臣。 史游:(生卒年待考),西汉人。著名西汉书法家。 史道硕:西晋画家,他有四个弟子,皆以善画得名。 史万岁:(公元549~604年),杜陵人(今陕西西安)。著名隋朝将领。 史大柰:(生卒年待考),突厥族;楼烦人(今山西)。著名唐朝将领。 史思明:(生卒年待考),突厥族,原名牵干;宁夷州人,唐玄宗李隆基赐名思明。著名唐朝叛将,“安史之乱”祸首之一。 史朝义:(公元?~762年待考),突厥族,史思明的长子;楼烦人(今山西)。著名唐朝“安史之乱”叛将。 史弘肇:(生卒年待考),字化元;郑州荣泽人(今河南郑州)。著名五代后汉名将,以武功显名。 史伦:(生卒年待考),燕京永清人(今河北永清)。著名宋朝教育家。 史达祖:(生卒年待考),字邦卿,号梅溪;汴京人(今河南开封),居杭州。著名南宋词人。 史际:(生卒年待考),江苏溧阳人。著名明教育家。 史孟麟:(生卒年待考),江苏宜兴人。著名明朝理学家。 史震林:(生卒年待考),字岵冈;江苏金坛人。著名清朝文学家。著有《西青散记》、《华阳散稿》等。 史荣椿:(生卒年待考),字荫堂;直隶大兴人(今北京大兴区)。著名清朝抗英将领。
现代名人
史良-前中国民主同盟主席。 史玉孝-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史可-**演员。 史玉柱-企业家 史泰祖-香港著名皮肤科医生 史量才-民国爱国报业家 史东山-**导演 史久镛-海牙国际法庭庭长 史群-当代水产学家 史克信:(公元1928~),黑龙江克山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史泽波:(公元1899~1986年),字恩澍;河北献县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第十九军军长。 史宏烈:(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华北“剿总”军法执行部主任。 史文桂:1947年任澎湖列岛要塞司令,1948年9月授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炮兵司令。1954年退役。 史锐: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联合后勤司令部副总司令。 史玉波:(1954年10月~),河北枣强人,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党组成员。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史兰芽:浙江省杭州市人,影视演员。因为出演电视剧《围城》而成名。 史冬鹏:中国男子110米栏项目的运动员。 史文清:江西省政府副省长。 史文中:现任香港理工大学教授、中国矿业大学讲座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地球资讯科技研究中心主任。[1] 史和平:江苏省政府副省长。
始祖:仓颉。
迁徙:史恭玄孙史崇,东汉初举家迁至溧阳(今江苏高淳县固城镇)。史丹裔孙东汉史苞的后代,于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时迁至河西健康(今甘肃高台县)。史丹后代又有一支迁至高密(今属山东),还有一支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此外,西汉末有沛国人(今江苏沛县)史岑,又有史立因罪迁合浦(今广西合浦县东北);东汉时,史通平迁居青神县(今属四川)。
堂号
"忠烈堂":明朝末期,史可法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州抗清。当扬州城危的时候,史可法给老母个妻子写了遗书,因为自己没有儿子,命副将史德威做他的儿子。并且交待说:"我死后,有把我埋在明孝陵帝的旁边。"城破以后,可法自刎不死,他又命史德威杀他。德威哭着不肯杀,结果被清兵俘虏。被俘后,清人劝他投降,他坚决不屈,壮烈殉国。
史姓家谱
全国:史氏谱录合编八卷
江苏:史氏吴中派族谱不分卷、吴中派史氏家乘不分卷、迁淮史宗谱不分卷、古丰史氏长房族谱三卷、常州史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据道光《苏州府志》记,至迟在清朝初年,苏州的商业自宜兴史姓者客于松,以黄草结宕口鞋,甚精,
一、史氏来源
史佚的远古祖先是高辛帝元妃姜嫄生后稷为周始祖,历至文王,文王生皇子伯邑考、伯邑考生佚。
西周初年佚任太史令一职,辅佐武王克商,与周、召、太公共辅成王。一生为人严正,《桐叶封臣》里“天子无戏言”的千古名言就出自他口。后人把他作为史官的楷模,并将他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史佚子孙以官职“太史令”的史字为氏,称史氏。史氏来源也有下五种说法:
1、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仓颉。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
2、出自周太史佚之后。历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为氏。见于历史最早的史姓人物,当属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为人严正,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由于他终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列国史官多以官为氏。
3、隋唐时代"昭武九姓"之一。古西域康国支系有史国,居史城,为"昭武诸国"之一,史国有人来中原居住,遂以国名为氏。
4、为突厥族阿史那氏所改。北魏阿史那部,有归附唐朝者,改姓史氏。
5、史氏还混化了他族血统。如唐有史思明,本宁夷州突厥种。
二、迁徙分布
史氏以官为姓,先秦列国都有史官,因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史氏就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各地,因政治、战争等多方面的原因,后面离开中原迁徙的史氏部分移民,又改为姓石。
西汉时有鲁国人史恭,其孙史丹自鲁(今山东曲阜)徙居杜陵(今陕西长安县西北)。史恭玄孙史崇,东汉初举家迁至溧阳(今江苏高淳县固城镇)。史丹裔孙东汉史苞的后代,于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时迁至河西健康(今甘肃高台县)。史丹后代又有一支迁至高密(今属山东),还有一支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此外,西汉末有沛国人(今江苏沛县)史岑,又有史立因罪迁合浦(今广西合浦县东北);东汉时,史通平迁居青神县(今属四川)。
今河南开封、洛阳、民权皆有史氏;唐五代时,今湖南、浙江、山西等省有史氏;宋代,今江西、河北有史氏;至明代,史氏还分布于今湖北、安徽、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已遍布江南。清代以后,史氏有迁往海外者,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
据说来源有五:1、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仓颉。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2、出自周 太史佚之后。历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为氏。见于历史最早的史姓人物,当属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为人严正,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由于他终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列国史官多以官为氏。3、隋唐时代"昭武九姓"之一。古西域 康国支系有史国,居史城,为"昭武诸国"之一,史国有人来中原居住,遂以国名为氏。 4、为突厥族 阿史那氏所改。北魏 阿史那部,有归附唐朝者,改姓史氏。5、史氏还混化了他族血统。如唐有史思明,本宁夷州 突厥种。
史姓家谱全国:史氏谱录合编八卷江苏:史氏吴中派族谱不分卷、吴中派史氏家乘不分卷、迁淮史宗谱不分卷、古丰史氏长房族谱三卷、常州史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浙江:余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九卷、余姚史氏宗谱十一卷首二卷末二卷、鄞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澄江史氏支谱十卷、鄞东韩岭史氏宗谱二卷、鄞东上水横街史氏支谱十五卷首一卷山东:史氏家谱不分卷、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史氏家乘不分卷湖北:史氏宗谱六卷、史黄氏宗谱十卷湖南:史氏宗谱九卷、史氏续修族谱十五卷首三卷四川:里碑溪史氏族谱十卷
关于史姓的姓源,是见诸《路史》和《姓纂》二书的记载。《路史》上指出:“仓颉后有史氏”。《姓纂》上则指出:“周太史佚之后,以官为氏,汉有史皇孙逊。”另外,《中华姓府》也指出:“太史佚及仓颉之后。” 这三段记载,同时采认仓颉与太史佚为后世史姓的始祖,则就现代人研究学问时所重视的“证据”来说,是相当充实的了。不过,史姓人士要想找到自己的真正出处,恐怕也因此而必须多费一点功夫,至少也得先追根究底找到若干年代以前的祖先是来自安徽,或是来自湖北,才能凭线索找到自己的来龙去脉。 在春秋战国时代,史姓的确是十分出人头地的,像鲁国的史晨,和魏国的史起,都是青史垂名的不朽人物。
我是烟台海阳的,也姓史,咱同宗。你是汉八旗的吧,或是汉人入的满籍,咱祖上是河南迁过来的,其中有个落脚点就是栖霞,我家有民国时编的史家族谱谱,一章专门介绍咱这一支史氏族人,并记载了祖坟在栖霞的位置。在中国的各个姓氏中,除了孔家是帝王下令辑录家谱故而很详细,咱史氏还有辛氏两族最为完备,历代族人莫不以考订谱籍为族中大事,前些年就再次校订过又印了三本,我家的那五本老谱就被拿出来用过
现代姓史的名人有哪些
本文2023-11-04 01:15:3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05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