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的民族的节日习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3收藏

哈尼族的民族的节日习俗,第1张

  哈尼族绝大部分集中聚居于中国的云南西南部等地,是生活在云南红河地区的一个山地民族,以农业为主,善于辟梯田种稻谷,掘坡地植茶林,他们培育出著名的"紫米"(接骨米)和"普洱茶"、创造了中国农田史上七种田制之一的"梯田文化"。有十月节(新年)、六月节(吃新)、波突(祭山)、祭母节、认舅舅、阿巴多(恋爱歌宴)等民俗节庆,其丰富的饮食文化与节日文化相映成辉,构成了独特的哈尼风情。 哈尼族日食两餐,以大米为主,玉米为辅,喜食干饭、粑粑、米线、卷粉和豌豆凉粉,还将瘦肉剁细,与大米、姜末、八角、草果一起熬粥。他们爱吃糯米粑粑,用芭蕉叶包着与腌肉一起吃。他们还用紫糯米制成紫米饭、紫米粑、紫米粥、紫米粉、紫米作宝饭、紫米汽锅鸡、紫米甜酒煮鸡蛋、紫米药糖粥等,构成了完整的药膳系列。这些药膳具有补血益气、暖脾止虚、健脑补肾、收宫强身的功效。 哈尼族也极爱吃肉,猪、牛、羊、鸡、鸭,大块朵颐,大碗喝酒才是主人待客之礼,客从主意之道,大家聚集一堂,尽欢而散。村里有人家杀猪宰鸡或做了什么可口的食物,各户男女长者都被邀去共食,而且把肝脏等最鲜嫩可口的部位俸敬给老者享用。 哈尼人又善于精打细算,常常把吃鲜剩余的猪肉、牛肉制成别具风味的火熏腊肉和干巴,常年储备以待客。制时,将肉切成条状,撒上花椒面、盐、八角粉等香料,捂沤一昼夜后,便悬挂于火塘之上,任其烟火熏烤,半月或一月后,腊肉和干巴均呈紫红色,喷香异常而略含鲜味,取下装进一只特制的大蔑笼中,悬挂屋梁上,则一年四季都可备吃了。火熏腊肉和干巴是哈尼族的名贵佳肴呢! 哈尼族还有一道奇肴叫"白旺",是用生猪血、羊血、狗血制作的剁生,哈尼族支系的爱尼人称之为"阿压马捏"。以刚宰杀的猪、羊、狗鲜血为主要原料,或再加以切碎炒熟的瘦肉,肝、腰等,撒入辣椒粉、八角面、野花椒面等佐料,不失时机地迅速搅拌而成。此菜看着怕,吃着香,味道醇浓,麻辣可口,被列为杀猪宰羊期间不可缺少的名菜,也是哈尼人热诚待客的佳肴。 红河南岸的哈尼族善于用发酵的黄豆掺合豆杆灰制作具有特殊风味的豆豉,几乎每餐都用以佐餐,吃法尤多,被称为"哈尼味精"。用其调制的"雀肉松酱",鲜香无比。 哈尼族传统历法把一年分为冷季、暖季和雨季,每季4 个月。在一年之中有过两个年节的习惯,一个是十月年,一个是六月年。十月年是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的日子,历时五六天,主祭天神和祖先。届时,每家杀一只大红公鸡,就地煮食,不得拿入室内。家庭每个成员吃一块,出嫁的姑娘不得食。到第三天时,每天下午都要举行盛大的"资乌都"活动,即全寨人同饮团结、幸福的酒。全寨分为三组,每组轮流一天作东,日将偏西,当家男子在锣鼓声中,将美味佳肴以及高粱焖锅酒端到街心,顺序摆在早已铺好的长蔑笆上。有的大村寨的筵席长达百米,各户当家男子围席盘脚就宴,各家各户争相拿出自己的拿手好莱,按规矩边饮边舞。 哈尼族喜饮酒,酒节特多。如祭母节、老人节、黄饭节、命名节,祭龙节、认舅节等。逢节便有美酒。最有趣的是"阿巴多"酒与歌的恋爱宴会。 "阿巴多"是哈尼青年互相表示爱慕,体现智慧、比赛烹调技术的酒节。多在农闲举行,由一村的小伙联合邀请邻村的姑娘参加,人数对等,一般在二十人左右,人夜宴会在一间大屋举行,男女相约配对入席,菜肴丰盛,必有一只煮公鸡(上面放着两枚鸡睾龙和一只活螃蟹)。彼此敬酒对歌,相依相伴,直到天明。临别小伙要给相好者送糯米饭和肉,并约定下次聚会的日期。 哈尼族还有喝"新谷酒"的习俗。每年秋收之前,居住在云南元江一带的哈尼族,按照传统习俗,都要举行一次丰盛的"喝新谷酒"的仪式,以欢庆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所谓"新谷酒",是各家从田里割回一把即将成熟的谷把,倒挂在堂屋右后方山墙上部的一块小篾笆沿边,意求家神保护庄稼,然后勒下谷粒百十粒,有的炸成谷花,有的不炸,放入酒瓶内泡酒。喝"新谷酒"选定在一个吉祥的日子,家家户户置办丰盛的饭菜,全家老少都无一例外地喝上几口"新谷酒"。这顿饭人人都要吃得酒酣饭饱。 哈尼人视火为家庭的生命,小心保护火种,虔诚敬奉火塘。他们每家都有几个不同的火塘,不仅要烟火长燃,而且不可混用。第一个火塘煮小锅饭、炒菜,第二个火塘专门蒸饭,还有个火塘只煮猪食,火塘上空吊一个硬篾编成的类似吊床的"火课",用以熏炙食物。过节杀牲祭祖时,各户特备米饭、肉菜和辣酒各一碗,专门祭祀神圣的火塘。

  哈尼族的“新谷酒”

  每年秋收之前,居住在云南元江一带的哈尼族,按照传统习俗,都要举行一次丰盛的“喝新谷酒”的仪式,以欢庆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所谓“新谷酒”,是各家从田里割回一把即将成熟的谷把,倒挂在堂屋右后方山墙上部的一块小篾笆沿边,意求家神保护庄稼,然后勒下谷粒百十粒,有的炸成谷花,有的不炸,放入酒瓶内泡酒。喝“新谷酒”选定在一个吉祥的日子,家家户户置办丰盛的饭菜,全家老少都无一例外地喝上几口“新谷酒”。这顿饭人人都要吃得酒酣饭饱

  哈尼族葬礼

  在哈尼族的人生礼仪中,葬礼是最为隆重的,哈尼族认为:“人生在世一辈子,死在阴间得永生”。因此,死仅仅是跨向另一世界的门槛,人的灵魂永不灭,因而要举行盛大的葬礼。 哈尼族葬礼中一般都有吃临终饭、续气、鸣枪宣告、易床、停尸、净身穿寿服、钉棺等一系列仪式。其中哭唱挽歌是最重要的部分,它贯穿了丧葬活动的始终。对挽歌唱词掌握得多寡深浅,无形中也成了衡量哈尼女子是否聪颖能干的尺度之一。姑娘**一遇丧事,便群起聚集丧家,实地摹仿学习。因而整个场面,真假哭声混杂而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然而一曲丧家哀歌唱下,也足以让每个听者潸然泪下。 出殡前两天,丧家要请有名的摩匹(祭司)给死者念育“指路经”和家谱,眼睛半睁半闭,手拿一把竹筒,每念完一段,竹筒便在地上“咚、咚、咚”敲击几下。归途中还须知道祖先名字,故摩匹也要不断念诵家谱,这样,死者才会顺利得到祖先承认。 哈尼族葬礼中还有最引人注目的盛大仪式“莫搓搓”,一般都是为正常死亡的高寿男女举行的。出殡前夜,青年男女在丧家附年燃起箐火,敲锣打鼓。年轻人眉目传情,歌声舞影,通宵达旦。哈尼山寨平时严禁有关性内容的玩笑在异性或亲戚面前出现,然而,在“莫搓搓”之夜,完全代之以生死融、哀乐共有的景象,而这恰恰体现了哈尼族的人生理念:死,意味着生,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死也就没有生。个人躯体的死亡和消失,不应成为民族群体衰落中喻示,而应当成为这个民族嬉体永生与和繁荣的契机。

  舞蹈迎亲与“捶新郎”

  墨江自称阿木人的哈尼族,在整个婚礼仪式中,从头到尾都离不开舞蹈。婚礼前夕,男女双方都要在自家屋外用松、竹等搭一座棚子,作为迎送新人和待客的活动场所。婚礼这一天,迎亲队在途中留下一部分人准备回程时接应,其余跟随新郎前往女家。当他们来到女家寨口时,寨内鼓乐齐鸣,送亲队跳起传统的舞蹈向寨口舞去,给接亲人一一敬酒敬茶,然后大家共舞进寨直抵棚子里。休息片刻,一对新人站在一张方桌旁,女家亲属用两指夹着一片笋叶,环绕方桌起舞,意在禳灾祈祥。 新郎、新娘在迎新队和送亲队簇拥下前往男家的半途中,与等候多时的另一部分接亲人相遇。大家就地围成圆圈,踏着铓锣和鼓点节奏纵情起舞,以表示相互祝贺。当他们一起来到男家时,棚子内外已摆满了丰盛的酒席。宾客刚落座,一位能歌善舞的妇女从上席起挨桌又唱又跳,紧跟其后的是一位男方主人,他端着上置三只碗和一个酒葫芦的簸箕,向每一桌取一点酒菜。待酒席快要结束时,一位厨师端着放有八只大碗的竹筛,从厨房里出来舞向每一酒席,客人们又象征性地给搛上菜肴。最后,在他“该跳舞了”的一声号令下,众宾客纷纷离席,围成一圈又一圈欢舞高歌,大家热烈地祝福新人喜结良缘,勉励他们勤俭持家、尊老爱幼。 新平等地自称卡多的哈尼族,迎亲时有一幕新娘“捶新郎”的喜剧。迎亲队到了女家,主客寒暄几句就开怀畅饮,双方家长也在那里大吃大喝,说东道西,似乎忘了这天是新娘出嫁的日子。过了好一阵子,头系红绸、胸前挂满银饰的新娘,才羞涩地缓缓出现在迎亲队前。当走到新郎面前时,她突然愠怒于色,举起双手向新郎劈头盖脸地捶去。这时,大家起哄助兴。只见新娘又哭又捶,新郎则东躲西闪,毫不还手。当新娘捶够了,突然破涕为笑时,新郎这才说“现在该走了吧”。在难分难舍之际,母女俩抱着又哭又唱。此时,新娘的兄弟姐妹强行把她俩分开,背起新娘就往外跑,迎亲队也尾随而去。据说,“捶新郎”的本意是考验新郎对爱情的忠诚。

  吃新谷与长龙宴

  红河一带哈尼族,农历七月的第一个龙日,有“吃新谷”的习俗。吃新谷这一天,每户人家按照老规矩,应在东方刚露鱼肚白时,到自家水田拔回一小捆连根带穗的稻子。拔稻时要选择株数逢单的稻穴,背回时无论遇到生、熟人都不打招呼,否则以为不吉。 到了下午,把早上背回来的稻穗搓下谷粒,连壳放在锅里烘焙直至出米花。大家吃米花前,应先给狗吃一点。因为自古传说,哈尼族在一场大洪水后重新得到的谷种是狗叼来的,所以要感谢它。吃过米花,也要把当年栽种的瓜豆菜蔬统统拿出来尝新,同时一定要吃一碗嫩竹笋,象征来年的收成象新竹一样节节高;还要杀吃阉过的大肥鸡,希冀来年的生活丰足美满。 哈尼族的最大节日是过“十月年”,前后历时六天。按照他们古老的历法,每年农历十月第一个辰龙日为新年之始(相当于汉族的大年初一)。新年当天,每个寨子要共杀一口猪。猪无论大小,肉按户平均分配,哪怕心、肝、肺、肠、肚等数量有限,也要家家都分到。到了下午,各家各户用分得的猪肉和下水祭献祖先。节日里阖家团聚,还邀请附近其他民族的好友参加。他们终日欢声不绝,特别是少不了唱起古老的民歌,讲述节日的来历和民族的历史,歌唱丰收的喜悦。 到了新年的后半期,每个寨子都要在寨中心摆上长长的酒宴,全村共饮同乐,庆祝象征他们团结和睦,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这种酒宴恰似一条长龙,故称“长龙宴”;因设在街心,人们又称之为“街心酒”。若是小寨,街心酒一个下午就可结束,若是大寨,则按户划分为三组,分三个下午举行,每组轮流做东道主。 按约定的日子,做东的各户人家,一大早就把方桌抬到清扫干净的街心,一张接一张地摆放好,百来张桌子连成100多米的长龙。午后,经一声招呼,做东的各户人家争先恐后地把拿手好菜和美酒摆上桌。哪家的酒菜越好,就越有体面,所以许多人家连自己平时都舍不得吃的美味佳肴都一一献出来。一眼望去,鱼雀、江鳅、鲤鱼、竹笋、木耳、蘑菇、大肥鸡……每桌20来碗,桌桌飘香,显示出哈尼人辛勤劳作的成果和传统的烹调技巧,展现出哈尼族最长最盛大宴席的风采。在锣鼓喧天的热闹气氛中,人们根据不同的年龄、兴趣与爱好自愿组合就座。这时锣鼓止息,锣鼓手端锣抬鼓逐桌接受人们敬酒献菜。接着,由一对姑娘代表众人向老奶奶们一一敬酒。妇女先开吃,尔后男人才举杯动筷。一连几个小时的街心酒宴,温馨和谐、喜气洋洋,笑语欢歌不绝于耳。 当夜幕降临时,一堆堆熊熊篝火燃起,男女青年们随着锣鼓、三弦、竹笛的伴奏,翩翩起舞。夜深了,人们渐渐离去,那些情侣们则走向棕榈林、金竹丛中……

区域概况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北连昆明,东接文山,西邻玉溪,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北回归线横贯东西;红河是云南省第四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和部分社会经济指标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首;全州国土面积3293万平方公里,辖3市10县,总人口4501万人;有滇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蒙自,有著名的锡都个旧,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有河口和金水河两个国家级口岸;有闻名遐迩的锡文化、陶瓷文化和梯田文化;红河是云南经济社会和人文自然的缩影,是云南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也是中国走向东协的陆路通道和桥头堡。

红河州

红河州具有山区多、民族多、贫困人口多、边境线长等特征。山区面积占全州国土面积的85%;除汉族外,境内还居住有哈尼、彝、苗、傣、壮、瑶、回、布依、拉祜、布朗(莽人)等10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58%;区域内以红河为界,南北发展不平衡;河口、金平、绿春三县与越南接壤,拥有两个国家级一类口岸,边境线长达848公里。

红河州资源富集、生物多样、文化多元、区位独特,后发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已探明境内储有各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75万亿元,占云南省矿产总储量的1/4左右,尚有70%的国土仍属探矿空白区,找矿前景广阔,具备加速发展冶金、煤化工等现代大工业的资源条件;高低海拔并存,多元立体气候形成了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使我州成为了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最佳种植适宜区和主产区,是云南省"中华生物谷"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滇南生物基因库"。境内有7500平方公里的热区和221万亩的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种群,堪称"天然动植物园",具有发展生物特色产业的基础和条件;境内煤炭远景储量达到50亿吨以上,潜在价值超过4800亿元。

红河梯田

红河、南盘江、李仙江、腾条江4大水系及其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达500万千瓦以上,可开发水电装机达450万千瓦以上,目前,能源基础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旅游文化资源富集独特,拥有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和神奇壮观的自然风光,哈尼梯田、天然溶洞群、建水历史文化名城、弥勒湖泉公园等旅游景区景点众多,具有打造云南康体休闲旅游胜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我州南部地区与越南相毗邻,处于中国-东协两大市场的结合部和中国昆明、越南河内两大城市辐射的交汇点,是我国陆路通往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门户,在中国-东协自由贸易区和昆明-河内-海防经济走廊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州具有建设面向东南亚出口产品生产基地、口岸和转口贸易基地以及区域性综合保税区的地缘优势,具有加速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良好条件;我州通往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正在加快形成。

目前,蒙自至河口高速、石林至蒙自高速、玉溪至蒙自铁路、蒙自至河口铁路已建成通车,蒙(蒙自)文(文山)高速、云桂铁路、红河机场等一批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开工在即,再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全州境内的交通"瓶颈"制约将全面消除,通往东南亚最便捷的陆路国际通道将最终形成。

近几年来,在州委、州 的领导下,全州上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推动红河新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着力推进了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建设、社会民生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的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州委、州 的正确领导下,全州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加快红河新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力以赴,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初步核算,2011年红河州实现生产总值(GDP)780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0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56亿元,同比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42254亿元,同比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23354亿元,同比增长109%。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6∶541∶299。全州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位居前列。在保持全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加大了对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的投入,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都得到了新发展。

特别是在改善民生方面,开展了大量切实成效的工作,就业、再就业等各项优惠政策不断落实,城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力度加大,移民安置、社会救济等扶持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平安红河"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禁毒、防艾等工作有效开展,生产安全状况总体保持平稳,各项民生工程得到了较好实施,全州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疆安定的良好局面。

城市荣誉

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历史沿革

1954年设立红河哈尼族自治区,自治区人民 驻元阳县新街。原属蒙自专区的元阳(驻新街)、红河(驻迤萨)、金平3县划入红河哈尼族自治区。

1956年设立六村办事处(县级行政单位),作为红河哈尼族自治区的派出机关。红河哈尼族自治区辖3县、1办事处。

1957年11月18日建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蒙自县。原由红河哈尼族自治区领导的元阳、红河、金平等3县及六村办事处和蒙自专区所属蒙自、屏边、河口、石屏、龙武(驻龙朋镇)、曲溪、建水、开远等8县和弥勒彝族自治县划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彝族自治县改为弥勒县。辖12县、1办事处。

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个旧市划归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由蒙自县迁个旧市。撤销开远县,并入个旧市和文山县;撤销蒙自县,并入个旧市。撤销六村办事处,原六村办事处辖区及金平、元阳2县部分地区合并设立绿春县(驻大兴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1市、11县。

1960年撤销曲溪县,并入建水县;撤销龙武县,并入石屏县。恢复开远、蒙自2县,开远、蒙自2县由个旧市领导。

1961年原由个旧市领导的开远、蒙自2县划归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直接领导。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962年恢复泸西县(驻中枢镇。原泸西县于1960年属曲靖专区时撤销,并入弥勒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1市、12县。

1963年7月1日,屏边县改设屏边苗族自治县;7月11日,河口县改设河口瑶族自治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1市、10县、2自治县。

1981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开远县,设立开远市(县级),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2个市、9个县、2个自治县。

1984年12月5日国务院国函字169号批覆:将红河县哈阿乡梅普村划归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管辖。

1985年6月11日国务院国函字88号批覆:撤销金平县,设立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以原金平县的行政区域为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2个市、8个县、3个自治县。

红河哈尼梯田风景

1997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面积32931平方千米,人口379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44%(哈尼族占166%,彝族占228%)。辖个旧、开远2市,蒙自、弥勒、泸西、建水、石屏、元阳、红河、绿春8县和屏边苗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3个自治县,州人民 驻个旧市。

2003年1月29日,国务院国函12号批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 驻地由个旧市迁移至蒙自县。

2010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覆:撤销蒙自县,设立蒙自市。

行政区划

2012年,红河州辖4个市、6个县、3个自治县。

蒙自市 面积2228平方千米,人口40万,邮政编码:661100,市人民 驻文澜镇。

个旧市 面积1597平方千米,人口39万,邮政编码:661000,市人民 驻城区街道。

开远市 面积2009平方千米,人口26万,邮政编码:661600,市人民 驻灵泉街道。

弥勒市 面积4004平方千米,人口49万,邮政编码:652300,市人民 驻弥阳镇。

绿春县 面积3167平方千米,人口21万,邮政编码:662500,县人民 驻大兴镇。

建水县 面积3940平方千米,人口50万,邮政编码:654300,县人民 驻临安镇。

石屏县 面积3090平方千米,人口29万,邮政编码:662200,县人民 驻异龙镇。

泸西县 面积1674平方千米,人口37万,邮政编码:652400,县人民 驻中枢镇。

元阳县 面积2292平方千米,人口37万,邮政编码:662400,县人民 驻南沙镇。

红河县 面积2034平方千米,人口27万,邮政编码:654400,县人民 驻迤萨镇。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 面积3677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661500,县人民 驻金河镇。

河口瑶族自治县 面积1313平方千米,人口 8万,邮政编码:661300,县人民 驻河口镇。

屏边苗族自治县 面积1905平方千米,人口15万,邮政编码:661200,县人民 驻玉屏镇。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10年9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经济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州生产总值相继突破了400亿元、500亿元和6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15%,比"十五"末的3085亿元翻了一番多,人均生产总值已达2000美元以上。五年共完成财政总收入6318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13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达到22560亿元,是"十五"的25倍。累计完成财政支出55994亿元,是"十五"的283倍。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州市排序中继续保持第四位。

红河

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0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98倍。其中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478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2倍,通车里程由"十五"末的177万公里增加到19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40公里。建成平锁、蒙新、新河高速公路和弥泸师、个屯一级公路,开工建设石蒙高速及元绿、蛮金等6条二级公路,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46个、通达工程561个,乡镇公路通畅率达953%,建制村通达率达992%。玉蒙、蒙河、云桂三条电气化铁路先后开工,在建里程达350公里,占全省在建里程的20%。红河机场开工在即;开工新建中型和小(Ⅰ)型水库8座、实施除险加固36座,新增蓄水库容4000万立方米,建成了一批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和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全州水资源利用率稳步提高。解决了8394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煤炭产能居全省第二位,建成了6座中型水电站和3座2×3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机组,新增电力装机340万千瓦。"云电送粤"、"南通道"和对越送电等输变电工程相继建成。

累计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5819亿元,建成了一批城市供排水、两污处理、城市道路和绿化亮化等工程,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由"十五"末的31%提高到362%。通信条件持续改善,网际网路、行动电话网通信容量、普及率稳步提高。"数字乡村"实现州域全覆盖。

"十一五"末,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86:529:285调整为16:531:309。非公经济在全州总量中的比重达到331%。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山区综合开发、"8311"行动计画、中低产田地(林)改造和木本油基地建设有效推进。粮食连年丰收,年产量突破了140万吨。蔗糖、茶叶、畜牧和林果等传统产业得到巩固,现代菸草农业建设有效推进。农业总产值从"十五"末的88亿元增加到17397亿元,年均增长72%。第一产业增加值从57亿元增加到1044亿元,年均增长63%。新型工业化全面提速,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同步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成效彰显。五年累计完成非电工业投资43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1倍,建成了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州域工业总产值由"十五"末的371亿元增加到853亿元,年均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十五"末的1215亿元增加到2656亿元,年均增长115%,利税总额年均增长149%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16%和175%,证券、保险、通信业务量逐年递增,五年完成房地产投资167亿元,开发面积1070万平米。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6124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231亿元,都比"十五"期间翻了一番多。现代物流业初具雏形。全州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由"十五"末的878亿元增加到201亿元,年均增长14%,对经济成长的贡献率比"十五"期间提高83个百分点。

五年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961亿美元,比"十五"期间的1545亿美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66%。累计利用外资5000多万美元,境外协定投资7670万美元,协定工程承包额7345万美元。对内经济技术合作继续扩大,五年实际引进州外资金496亿元。

五年共新增城镇就业147万人,比"十五"期间净增2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共转移农村劳动力6246万人次,比"十五"期间增加1734万人次,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万多人次,"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动态清零。各类社会保险参保量逐年扩大,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全面建立,五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62亿元,保障了533万低保人员的基本生活。

累计实施灾民救助1522万人次,投入救灾资金117亿元,稳定了灾区生产生活秩序。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社会互助、特殊群体救助工作成效明显。五年建成廉租住房9297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7533户,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受益民众达813万户。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141亿元,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2629个,"兴边富民"、边疆解"五难"、以工代赈、金平莽人综合扶贫开发、移民安置及后期扶持等民生工程成效显著,农村贫困人口由"十五"末的8065万人下降到6057万人。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给广大民众带来了实惠,全州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年均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均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米。

2011年红河州实现生产总值(GDP)780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56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42254亿元,增长167% (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36337亿元,增长165%;建筑业增加值5917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增加值23354亿元,增109%。三次产业结构为16:541:299。全州人均GDP为17270元。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6044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4%。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91%。全州实现财政总收入19535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在财政总收入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79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1319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5%,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44%,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62%。

非遗

2006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申报的"四季生产调",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24。2006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申报的"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音乐项目类别,序号61。

2006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申报的"彝族海菜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音乐项目类别,序号62。

2006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申报的"彝族烟盒舞",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舞蹈项目类别,序号140。

人口民族

红河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有10个世居民族,有241万少数民族人口,少数民族占全州总人口的575%,民族聚居区占全州国土面积的98%。多年来,全州各级民族工作部门在党委、 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认真贯彻和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充分发挥管理民族事务的职能和联系各民族的桥梁纽带作用,民族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民族工作社会化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为全州的团结稳定、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州委、州 和州民委被国务院和省委、省 授予全国和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气候特征

全州地处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区,在大气环流与错综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气候类型多样,具有独特的高原型立体气候特征。州内四季不甚分明,但干、雨季节区分较为显著,每年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其中连续降雨强度大的时段主要集中于6~8月,且具有时空地域分布极不均匀的特点。据近10年间统计,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气温163℃,极端气温-90、315℃;年平均降雨量20265毫米,一般年最大降雨量为25081毫米,其中金平县分水岭老林地区年降雨量最大达34711毫米,个别年份最高达4338毫米,居全省之冠;一日最大降雨量可达2124毫米,具有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分别为172℃、234℃,极端气温-20、407℃,年平均降雨量8172毫米、16887毫米,年最大降雨量22572毫米,一日最大降雨量1447毫米,与山区对比相对较小,但仍具有单点暴雨集中,强度大的特点。

资源 物产资源

北回归线穿越红河州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16至20摄氏度,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有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粮以稻谷、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烤菸、花生、油菜为主。盛产虫胶、草果、棕片、茶叶、香料、南药、剑麻等经济林木。州内水果品种繁多,有质优味佳的荔枝、桔子、凤梨、葡萄、石榴、香蕉等。

矿产资源

其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有色金属的重要基地之一。现已探明的有色金属储量640万吨,其中锡78万吨;黑色金属7000多万吨(锰1600万吨,钛80万吨);非金属矿霞石50亿吨,大理石5亿立方米,州内能源资源也很丰富,煤炭储量50亿吨,可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134万千瓦。

交通邮电

2011年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202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6公里。全州公路货运周转量7472亿吨公里;完成客运周转量3064亿人公里。全州有邮政局所数180个, 邮路总长度5540公里,农村投递线路总长度15474公里,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091亿元。全州有固定电话用户4232万户,行动电话用户26053万户,国际网际网路用户2854万户。

文化体育

2011年全州共有文化馆13个,艺术表演团体8个,博物馆4个,公共图书馆14个。全州广播人口覆盖率961%,电视人口覆盖率9666%。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深入开展 "全民健身日"活动,民众体育蓬勃发展。组织14个项目的116名运动员参加云南省2011年锦标赛暨云南省第七届城市运动会预赛,获得第一名45个,第二名23个,第三名51个。体育产业稳步发展,全州体育**各类玩法共销售224亿元。

高等教育 本科二批

红河学院

红河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78年的蒙自师范专科学校,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红河分校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省州共建"的省属综合性本科高校,是云南省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坐落在素有中国最具发展潜力旅游城市、中国西部最具特色城市之称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蒙自市。是目前滇南地区办学规模最大,办学实力最强的高等学府,综合实力居全省高校十强行列。学校正朝着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区域性、国际化、教学型的地方综合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地址:蒙自市红河大道

专科一批

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07年3月1日经云南省人民 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是一所以工科为主、文理科兼容、培养有色金属行业所需专业和高技能人才的综合性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纳入国家教育部计画内统招,学生毕业后颁发国民教育大专文凭,国家承认学历。

地址:个旧市个金路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学校代码14413)是2012年2月云南省人民 批覆同意并经教育部备案,在红河州卫生学校基础上组建的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

地址:蒙自市南湖南路

高中

蒙自市一中(蒙自市第一高级中学与蒙自市文澜高中合并)

蒙自师大附中

旅游资源

红河秀丽的南亚热带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艺、民族风情,景致独特的名胜古迹,别具一格的传统工艺,具有较高科研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形成了风彩各异、丰富多彩的旅游景观。已开发的全州四条精品旅游线,将州内"云南第一洞"泸西阿庐古洞、"洞函燕奇、南天一绝"亚洲第一的建水燕子洞和弥勒白龙洞、开远南洞等"人间仙景"以及走进大自然,使人神清气爽的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熊乐园"。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盖下,构成了神奇壮丽景观的红河哈尼梯田。

哈尼族崇尚黑色服饰

另外,石屏县具有"山川东迤无双境,文学南滇第一州"之誉。建水古称临安府,以以历史文化古城而著称,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美誉,境内古迹荟萃,古桥和古寺比比皆是,以元代的文庙(孔庙)、指林寺、圣旨碑、古窑士;明代的朝阳楼、燃灯寺、清代的朱家花园、团山民居、双龙桥、崇正书院、学政考棚和纳楼土司府署尤为著名。

2011年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包括口岸入境一日游)139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9%;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37亿美元,增长54%。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31004万人次,增长9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749亿元,增长283%。全州实现旅游总收入8637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当地特产

红河州有许多工艺品,比如个旧的锡制工艺品,建水的紫陶器,特别是紫陶汽锅最有名,一般用来蒸鸡、鸽等肉食品,蒸出来的食品肉味特别鲜美。还有蒙自的年糕,开远的甜藠头也都是当地的特产。这些东西一般在产地都能买到正宗的,价格也不是太贵,不过象紫陶器皿最好包装好,否则很容易碰碎。

哈尼族服饰

包浆豆腐

在云南,说起豆腐人们自然会想到红河州,豆腐在红河州是相当出名的,豆腐的种类也是千奇百怪,有石屏豆腐,包浆豆腐,小豆腐,豆腐乾,水豆腐等,吃法也是数不胜数,不同的县市都有各自不同特色的做法和吃法,今天我们就来推荐一道远近闻名的小吃--烤包浆豆腐。

包浆豆腐外表上看和普通的豆腐没什么区别,但熟了之后咬开豆腐便流出白花花的浆液因此而得名包浆豆腐,一般油炸和烤吃最常见,油炸要趁热吃,而烤的则要等一等,还有一点余温时最美味。烤包浆豆腐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时间烤长了浆就少了,美味自然就会打点折扣。

包浆豆腐

其他还有蒙自的过桥米线、大头菜、水晶甜石榴 ; 建水的狮子糕 、燕窝酥 、 建水草芽、 开远的小卷粉 、桂圆、蛤蚧酒 、 草果; 石屏的豆腐 、 荔枝酥 、杨梅、八面煎鱼; 个旧的锡制工艺品 、 葡萄酒 、六果液 、 玛玉茶、 弥勒风吹豆豉 、 山楂酒 、 熊胆酒 、 云雾茶 、红河卷菸;元阳的南沙干巴、梯田妃荔枝、芒果、香蕉、梯田红米。

是的

歌词如下

中华中华是我家,兄弟姐妹可多啦。

五十六族好儿女,都把中国叫妈妈。

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彝族、壮族、朝鲜族。苗族、侗族、布依族。

瑶族、白族、土家族。傣族、黎族、哈尼族。

傈僳族、哈萨克族。佤族、畲族、高山族。

拉祜族、东乡族、水族、土族、景颇族。

仡佬族、仫佬族、羌族、怒族、达翰尔族。

纳西族、撒拉族、毛南、布朗、柯尔克孜族。

锡伯族、阿昌族、保安、裕固、塔吉克族。

普米族、德昂族、京族、独龙、塔塔尔族。

珞巴族、门巴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

赫哲族、基诺族、乌孜别克、俄罗斯族。

五十六族亲兄弟,团团圆圆不分离。

1、汉族:1220844520人

2、壮族:16926381人

3、回族:10586087人

4、满族:10387958人

5、维吾尔族:10069346人

6、苗族:9426007人

7、彝族:8714393人

8、土家族:8353912人

9、藏族:6282187人

10、蒙古族:5981840人

11、侗族:2879974人

12、布依族:2870034人

13、瑶族:2796003人

14、白族:1933510人

15、朝鲜族:1830929人

16、哈尼族:1660932人

17、黎族:1463064人

18、哈萨克族:1462588人

19、傣族:1261311人

20、畲族:708651人

21、傈僳族:702839人

22、东乡族:621500人

23、仡佬族:550746人

24、拉祜族:485966人

25、佤族:429709人

26、水族:411847人

27、纳西族:326295人

28、羌族:309576人

29、土族:289565人

30、仫佬族:216257人

31、锡伯族:190481人

32、柯尔克孜族:186708人

33、景颇族:147828人

34、达斡尔族:131992人

35、撒拉族:130607人

36、布朗族:119639人

37、毛南族:101192人

38、塔吉克族:51069人

39、普米族:42861人

40、阿昌族:39555人

41、怒族:37523人

42、鄂温克族:30875人

43、京族:28199人

44、基诺族:23143人

45、德昂族:20556人

46、保安族:20074人

47、俄罗斯族:15393人

48、裕固族:14378人

49、乌孜别克族:10569人

50、门巴族:10561人

51、鄂伦春族:8659人

52、独龙族:6930人

53、赫哲族:5354人

54、高山族:4009人

55、珞巴族:3682人

56、塔塔尔族:3556人

食俗 哈尼族绝大部分集中聚居于中国的云南西南部等地,是生活在云南红河地区的一个山地民族,以农业为主,善于辟梯田种稻谷,掘坡地植茶林,他们培育出著名的"紫米"(接骨米)和"普洱茶"、创造了中国农田史上七种田制之一的"梯田文化"。有十月节(新年)、六月节(吃新)、波突(祭山)、祭母节、认舅舅、阿巴多(恋爱歌宴)等民俗节庆,其丰富的饮食文化与节日文化相映成辉,构成了独特的哈尼风情。 哈尼族日食两餐,以大米为主,玉米为辅,喜食干饭、粑粑、米线、卷粉和豌豆凉粉,还将瘦肉剁细,与大米、姜末、八角、草果一起熬粥。他们爱吃糯米粑粑,用芭蕉叶包着与腌肉一起吃。他们还用紫糯米制成紫米饭、紫米粑、紫米粥、紫米粉、紫米作宝饭、紫米汽锅鸡、紫米甜酒煮鸡蛋、紫米药糖粥等,构成了完整的药膳系列。这些药膳具有补血益气、暖脾止虚、健脑补肾、收宫强身的功效。 哈尼族也极爱吃肉,猪、牛、羊、鸡、鸭,大块朵颐,大碗喝酒才是主人待客之礼,客从主意之道,大家聚集一堂,尽欢而散。村里有人家杀猪宰鸡或做了什么可口的食物,各户男女长者都被邀去共食,而且把肝脏等最鲜嫩可口的部位俸敬给老者享用。 哈尼人又善于精打细算,常常把吃鲜剩余的猪肉、牛肉制成别具风味的火熏腊肉和干巴,常年储备以待客。制时,将肉切成条状,撒上花椒面、盐、八角粉等香料,捂沤一昼夜后,便悬挂于火塘之上,任其烟火熏烤,半月或一月后,腊肉和干巴均呈紫红色,喷香异常而略含鲜味,取下装进一只特制的大蔑笼中,悬挂屋梁上,则一年四季都可备吃了。火熏腊肉和干巴是哈尼族的名贵佳肴呢! 哈尼族还有一道奇肴叫"白旺",是用生猪血、羊血、狗血制作的剁生,哈尼族支系的爱尼人称之为"阿压马捏"。以刚宰杀的猪、羊、狗鲜血为主要原料,或再加以切碎炒熟的瘦肉,肝、腰等,撒入辣椒粉、八角面、野花椒面等佐料,不失时机地迅速搅拌而成。此菜看着怕,吃着香,味道醇浓,麻辣可口,被列为杀猪宰羊期间不可缺少的名菜,也是哈尼人热诚待客的佳肴。 红河南岸的哈尼族善于用发酵的黄豆掺合豆杆灰制作具有特殊风味的豆豉,几乎每餐都用以佐餐,吃法尤多,被称为"哈尼味精"。用其调制的"雀肉松酱",鲜香无比。 哈尼族传统历法把一年分为冷季、暖季和雨季,每季4 个月。在一年之中有过两个年节的习惯,一个是十月年,一个是六月年。十月年是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的日子,历时五六天,主祭天神和祖先。届时,每家杀一只大红公鸡,就地煮食,不得拿入室内。家庭每个成员吃一块,出嫁的姑娘不得食。到第三天时,每天下午都要举行盛大的"资乌都"活动,即全寨人同饮团结、幸福的酒。全寨分为三组,每组轮流一天作东,日将偏西,当家男子在锣鼓声中,将美味佳肴以及高粱焖锅酒端到街心,顺序摆在早已铺好的长蔑笆上。有的大村寨的筵席长达百米,各户当家男子围席盘脚就宴,各家各户争相拿出自己的拿手好莱,按规矩边饮边舞。 哈尼族喜饮酒,酒节特多。如祭母节、老人节、黄饭节、命名节,祭龙节、认舅节等。逢节便有美酒。最有趣的是"阿巴多"酒与歌的恋爱宴会。 "阿巴多"是哈尼青年互相表示爱慕,体现智慧、比赛烹调技术的酒节。多在农闲举行,由一村的小伙联合邀请邻村的姑娘参加,人数对等,一般在二十人左右,人夜宴会在一间大屋举行,男女相约配对入席,菜肴丰盛,必有一只煮公鸡(上面放着两枚鸡睾龙和一只活螃蟹)。彼此敬酒对歌,相依相伴,直到天明。临别小伙要给相好者送糯米饭和肉,并约定下次聚会的日期。 哈尼族还有喝"新谷酒"的习俗。每年秋收之前,居住在云南元江一带的哈尼族,按照传统习俗,都要举行一次丰盛的"喝新谷酒"的仪式,以欢庆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所谓"新谷酒",是各家从田里割回一把即将成熟的谷把,倒挂在堂屋右后方山墙上部的一块小篾笆沿边,意求家神保护庄稼,然后勒下谷粒百十粒,有的炸成谷花,有的不炸,放入酒瓶内泡酒。喝"新谷酒"选定在一个吉祥的日子,家家户户置办丰盛的饭菜,全家老少都无一例外地喝上几口"新谷酒"。这顿饭人人都要吃得酒酣饭饱。 哈尼人视火为家庭的生命,小心保护火种,虔诚敬奉火塘。他们每家都有几个不同的火塘,不仅要烟火长燃,而且不可混用。第一个火塘煮小锅饭、炒菜,第二个火塘专门蒸饭,还有个火塘只煮猪食,火塘上空吊一个硬篾编成的类似吊床的"火课",用以熏炙食物。过节杀牲祭祖时,各户特备米饭、肉菜和辣酒各一碗,专门祭祀神圣的火塘。 哈尼族葬礼 在哈尼族的人生礼仪中,葬礼是最为隆重的,哈尼族认为:“人生在世一辈子,死在阴间得永生”。因此,死仅仅是跨向另一世界的门槛,人的灵魂永不灭,因而要举行盛大的葬礼。 哈尼族葬礼中一般都有吃临终饭、续气、鸣枪宣告、易床、停尸、净身穿寿服、钉棺等一系列仪式。其中哭唱挽歌是最重要的部分,它贯穿了丧葬活动的始终。对挽歌唱词掌握得多寡深浅,无形中也成了衡量哈尼女子是否聪颖能干的尺度之一。姑娘**一遇丧事,便群起聚集丧家,实地摹仿学习。因而整个场面,真假哭声混杂而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然而一曲丧家哀歌唱下,也足以让每个听者潸然泪下。 出殡前两天,丧家要请有名的摩匹(祭司)给死者念育“指路经”和家谱,眼睛半睁半闭,手拿一把竹筒,每念完一段,竹筒便在地上“咚、咚、咚”敲击几下。归途中还须知道祖先名字,故摩匹也要不断念诵家谱,这样,死者才会顺利得到祖先承认。 哈尼族葬礼中还有最引人注目的盛大仪式“莫搓搓”,一般都是为正常死亡的高寿男女举行的。出殡前夜,青年男女在丧家附年燃起箐火,敲锣打鼓。年轻人眉目传情,歌声舞影,通宵达旦。哈尼山寨平时严禁有关性内容的玩笑在异性或亲戚面前出现,然而,在“莫搓搓”之夜,完全代之以生死融、哀乐共有的景象,而这恰恰体现了哈尼族的人生理念:死,意味着生,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死也就没有生。个人躯体的死亡和消失,不应成为民族群体衰落中喻示,而应当成为这个民族嬉体永生与和繁荣的契机。 舞蹈迎亲与“捶新郎” 墨江自称阿木人的哈尼族,在整个婚礼仪式中,从头到尾都离不开舞蹈。婚礼前夕,男女双方都要在自家屋外用松、竹等搭一座棚子,作为迎送新人和待客的活动场所。婚礼这一天,迎亲队在途中留下一部分人准备回程时接应,其余跟随新郎前往女家。当他们来到女家寨口时,寨内鼓乐齐鸣,送亲队跳起传统的舞蹈向寨口舞去,给接亲人一一敬酒敬茶,然后大家共舞进寨直抵棚子里。休息片刻,一对新人站在一张方桌旁,女家亲属用两指夹着一片笋叶,环绕方桌起舞,意在禳灾祈祥。 新郎、新娘在迎新队和送亲队簇拥下前往男家的半途中,与等候多时的另一部分接亲人相遇。大家就地围成圆圈,踏着铓锣和鼓点节奏纵情起舞,以表示相互祝贺。当他们一起来到男家时,棚子内外已摆满了丰盛的酒席。宾客刚落座,一位能歌善舞的妇女从上席起挨桌又唱又跳,紧跟其后的是一位男方主人,他端着上置三只碗和一个酒葫芦的簸箕,向每一桌取一点酒菜。待酒席快要结束时,一位厨师端着放有八只大碗的竹筛,从厨房里出来舞向每一酒席,客人们又象征性地给搛上菜肴。最后,在他“该跳舞了”的一声号令下,众宾客纷纷离席,围成一圈又一圈欢舞高歌,大家热烈地祝福新人喜结良缘,勉励他们勤俭持家、尊老爱幼。 新平等地自称卡多的哈尼族,迎亲时有一幕新娘“捶新郎”的喜剧。迎亲队到了女家,主客寒暄几句就开怀畅饮,双方家长也在那里大吃大喝,说东道西,似乎忘了这天是新娘出嫁的日子。过了好一阵子,头系红绸、胸前挂满银饰的新娘,才羞涩地缓缓出现在迎亲队前。当走到新郎面前时,她突然愠怒于色,举起双手向新郎劈头盖脸地捶去。这时,大家起哄助兴。只见新娘又哭又捶,新郎则东躲西闪,毫不还手。当新娘捶够了,突然破涕为笑时,新郎这才说“现在该走了吧”。在难分难舍之际,母女俩抱着又哭又唱。此时,新娘的兄弟姐妹强行把她俩分开,背起新娘就往外跑,迎亲队也尾随而去。据说,“捶新郎”的本意是考验新郎对爱情的忠诚。 吃新谷与长龙宴 红河一带哈尼族,农历七月的第一个龙日,有“吃新谷”的习俗。吃新谷这一天,每户人家按照老规矩,应在东方刚露鱼肚白时,到自家水田拔回一小捆连根带穗的稻子。拔稻时要选择株数逢单的稻穴,背回时无论遇到生、熟人都不打招呼,否则以为不吉。 到了下午,把早上背回来的稻穗搓下谷粒,连壳放在锅里烘焙直至出米花。大家吃米花前,应先给狗吃一点。因为自古传说,哈尼族在一场大洪水后重新得到的谷种是狗叼来的,所以要感谢它。吃过米花,也要把当年栽种的瓜豆菜蔬统统拿出来尝新,同时一定要吃一碗嫩竹笋,象征来年的收成象新竹一样节节高;还要杀吃阉过的大肥鸡,希冀来年的生活丰足美满。 哈尼族的最大节日是过“十月年”,前后历时六天。按照他们古老的历法,每年农历十月第一个辰龙日为新年之始(相当于汉族的大年初一)。新年当天,每个寨子要共杀一口猪。猪无论大小,肉按户平均分配,哪怕心、肝、肺、肠、肚等数量有限,也要家家都分到。到了下午,各家各户用分得的猪肉和下水祭献祖先。节日里阖家团聚,还邀请附近其他民族的好友参加。他们终日欢声不绝,特别是少不了唱起古老的民歌,讲述节日的来历和民族的历史,歌唱丰收的喜悦。 到了新年的后半期,每个寨子都要在寨中心摆上长长的酒宴,全村共饮同乐,庆祝象征他们团结和睦,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这种酒宴恰似一条长龙,故称“长龙宴”;因设在街心,人们又称之为“街心酒”。若是小寨,街心酒一个下午就可结束,若是大寨,则按户划分为三组,分三个下午举行,每组轮流做东道主。 按约定的日子,做东的各户人家,一大早就把方桌抬到清扫干净的街心,一张接一张地摆放好,百来张桌子连成100多米的长龙。午后,经一声招呼,做东的各户人家争先恐后地把拿手好菜和美酒摆上桌。哪家的酒菜越好,就越有体面,所以许多人家连自己平时都舍不得吃的美味佳肴都一一献出来。一眼望去,鱼雀、江鳅、鲤鱼、竹笋、木耳、蘑菇、大肥鸡……每桌20来碗,桌桌飘香,显示出哈尼人辛勤劳作的成果和传统的烹调技巧,展现出哈尼族最长最盛大宴席的风采。在锣鼓喧天的热闹气氛中,人们根据不同的年龄、兴趣与爱好自愿组合就座。这时锣鼓止息,锣鼓手端锣抬鼓逐桌接受人们敬酒献菜。接着,由一对姑娘代表众人向老奶奶们一一敬酒。妇女先开吃,尔后男人才举杯动筷。一连几个小时的街心酒宴,温馨和谐、喜气洋洋,笑语欢歌不绝于耳。 当夜幕降临时,一堆堆熊熊篝火燃起,男女青年们随着锣鼓、三弦、竹笛的伴奏,翩翩起舞。夜深了,人们渐渐离去,那些情侣们则走向棕榈林、金竹丛中……

一、姓氏源流

任(Rén)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黄帝少子禹阳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所载,任氏是5000年前黄帝赐封的12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据《姓纂》的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姓,一为任氏,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那位任姓的始祖,据考证是黄帝少子禹(禺)阳被封在任国,其后裔以国为氏。周朝时的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等10个姓氏,都是任姓后裔的封国,最初就是由任姓分支出来的。又据《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不敢与诸任齿”,其中所谓的“诸任”,指的就是这10个姓氏,可见得当时这10个姓氏与任姓的密切关系。

2、出自远古妊姓衍传,与女性妊娠有关,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人之所以得生,在于母亲妊娠,因生得姓。从母从女,为妊姓,后传为任姓。据《康熙字典》指出:“太任,文王之母”;又据《汉书》的《班婕妤传》上,也有赞美太任之辞说:“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这位周文王的母亲太任之为上古任氏之女,显而易见。

3、出自风姓,为太昊氏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氏之后,故都任城(在今山东省济宁一带),太昊就是上古的伏羲氏。任国在战国时灭亡,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任氏。

4、出自其他改姓而来。如元代王倍子之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姓。

5、出自少数民族改姓而来:

① 据《魏书》所载,巴 (即板木盾族)夷帅有任姓。

② 另外古代少数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

③ 今瑶、回、满、蒙、土家、羌、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任不齐。春秋时期楚国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姞、儇、依。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然而,也许是由于这个姓氏的历史实在太久远了,所以历来对于任姓的姓源,也有好几种不同的考证。譬如,《唐书宰相世系表》上说:“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则说:“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之后,今济州任城即其地”。任姓的所出,真是众说纷纭。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属传说,莫衷一是的情形,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为源自黄帝,一为源自更古远的伏羲氏。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在《辞海》所提供的答案是这样的:“任姓之任,与任国之任,子孙皆以任为氏。”以上关于任姓姓源的考据,全部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数千年来的任姓,有黄帝的后裔,也有伏羲的后裔,他们有的是因被赐姓而得姓,有的是以国为氏。归根究底,所获的结论是:“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但在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任氏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任姓尽管得姓很早,但在发展中由于一直深埋不显,所以其早期历史一直很难让人知其详。上述各支任姓中,影响最大者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据某些任姓家谱记载,黄帝之子禺阳在得姓以后,六传至奚仲,再封于薛(今山东省滕县南)。春秋战国时,魏国有任座,秦国有任鄙,他们都是禺阳的后代,楚国有任不齐。可见在先秦时期,任姓已播迁于今湖北、山西、陕西等境。同时,还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东为其繁衍中心的,故任姓有以“乐安”为其堂号,其后遂成为当地一大郡望。另据《史记•南越列传》所载,南海尉任嚣曾矫诏使赵佗立国,这说明秦代已有任姓徙广东。至汉时,任姓已散居于我国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一带,南方则居四川、江苏、广东等地。可见,任姓在汉之前即已南迁。汉时有世居沛地(今江苏省徐州)之任敖,其后有子孙迁陕西渭南。魏晋南北朝之际,军阀混战,夷族入侵,中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任姓族人为避战乱,开始大举南迁至今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地。并有任姓人迁入福建。唐时,社会稳定,政治清明,使留居河南、山东的任姓又兴旺起来。南宋末期赵姓末代皇帝四处逃亡,元蒙古骑兵南下,使任姓逃难于我国南方各地。元末明初,旱涝蝗疫施虐,农民起义军四起,造成中原、江南人口锐减,任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别迁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等地。大约自清代开始,闽、粤任姓有徙居海外者,如新加坡现有任姓华人,并建立有宗亲组织。如今,任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尤以河南、山东多此姓,两省任姓约占全国汉族任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任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七。

三、历史名人

任 峻:人,三国时魏国典农中郎将。曾主持屯田,数年中,所在积谷,仓廪皆满。任棠: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东汉著名学者。有学问,不做官,他修居教书,有气节,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广行仁政,故有“任棠之情”之佳话。

任 延:宛城(今河南省南阳)人,东汉名吏。十二岁时,熟读《春秋》、《易经》等,有“任圣童”之称。二十三岁时任九真(今属越南)太守,延教以垦关配匹之道,五年之后,粮食丰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为名。

任 环:今山西长治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一五五五年,与俞大猷在陆泾坝等地连破倭寇,以敢战着称。着有《山海漫谈》。

任 熊:浙江萧山人,清代著名画家。工书善画,长于人物。他承陈洪绶之传统,造形古硬,敷彩鲜艳,富有装饰意趣。《大梅山房诗意图册》是其代表作。

任 昉:南朝梁著名文学家,仕宋、齐、梁三代。当时以表、奏、书、启诸体散文擅名,而沈约以诗着称,时人号曰“任笔沈诗”。藏书多至万余卷,与沈约、王僧儒并称为三大藏书家。

任仁发:元朝水利家、画家。他曾主持修吴凇江、大都通惠河、青浦、练湖和海堤工程。善画马,其鞍马与赵孟俯齐名。著名的《二马图》是他的代表之作。

任不齐:春秋末期楚国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后来,曾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的天子也加封他为“富阳侯”。

任雅相:唐高宗时宰相,在位时间不长,曾为坝江道行军总管、燕然都护等。659年,以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安乐县公,两年后卒于军中。

任伯雨: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北宋著名经学家,宋哲宗的驸马都尉。其深通经述,文力雄健。与寇准、李纲、赵鼎、文学家诗人苏轼、苏辙、秦观、名臣胡铨、李光、王岩臾九人,世称“十贤”。着有《春秋绛圣新传》。

任仁发:松江青龙镇(今属上海青浦)人,元代著名画家、水利家。他曾主持过疏浚吴淞江工程,官至浙东道宣慰副使。善画花鸟、人物,尤以画马为最,著名《二马图》为代表作。

任大椿: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学者。任礼部主事,兼《四库全书》修纂官。有《弁服释例》、《字林考逸》等。

任伯年:浙江省山阴(今绍兴)人,清代著名画家。他擅画鸟、山水、人物,技法上有独到之处,所作写照,神采奕奕,其与任熊、任熏合称“三任”。

任化邦:清末捻军起义首领,太平天国封为鲁王。1865年在山东击毙僧格林沁,1866年粉碎曾国藩防河围剿计划,屡败湘、淮清军。

任弼时:湖南省湘阴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参加革命,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军委政治部主任,率部开赴山西前线,领导指挥对日作战。1938年秋赴苏联,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1940年3月回延安,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45年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同周恩来一起协助MZD指挥西北和全国的解放战争,转战陕北,并参与制订土地改革等重大方针政策。1949年4月,担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名誉主席。1950年10月27日在北京病逝。主要著作编入《任弼时选集》。

任继愈,中国佛教哲学家。山东省平原县人。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研究院文学研究所。后即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宗教学学会会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孔子基金会理事,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等职,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乐安郡:汉为千乘郡。东汉时治所在临济(今山东省高青县高苑镇西北),三国时移治高苑(今山东博兴西南)。南朝宋始置乐安郡,隋置棣州,唐改乐安郡,故址在今山东省惠民县南七十里,下辖广饶、惠民、高青等县。

东安县: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吴、越、楚。公元前333年,楚以此为春申君之封邑,始建菰城县,南浔辖域隶属菰城县。秦灭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哈尼族的民族的节日习俗

  哈尼族绝大部分集中聚居于中国的云南西南部等地,是生活在云南红河地区的一个山地民族,以农业为主,善于辟梯田种稻谷,掘坡地植茶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