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明朝皇帝的族谱,关系?
第一代太祖朱元璋
第二代惠帝朱允炆,乃朱元璋长孙
第三代太宗(成祖)朱棣,乃朱元璋四子(庶出),朱允炆之叔
第四代仁宗朱高炽,乃朱棣长子
第五代宣宗朱瞻基,乃朱高炽长子
第六代英宗朱祁镇,乃朱瞻基长子
第七代代宗朱祁钰,乃朱瞻基次子(庶出),朱祁镇之弟(后英宗复位,代宗被废)
第八代宪宗朱见深,乃朱祁镇长子(庶出),朱祁钰从子
第九代孝宗朱祐樘,乃朱见深三子(庶出)
第十代武宗朱厚照,乃朱祐樘长子(武宗无嗣,乃由旁支皇室选择朱厚熜入继大统)
第十一代世宗朱厚熜,乃朱见深四子兴献王朱祐杬(庶出)之嫡长子,朱祐樘从子,朱厚照从弟
第十二代穆宗朱载垕,乃朱厚熜三子(庶出)
第十三代神宗朱翊钧,乃朱载垕三子(庶出)
第十四代光宗朱常洛,乃朱翊钧长子
第十五代熹宗朱由校,乃朱常洛长子(庶出)(熹宗死后无嗣,乃诏令五弟信王朱由检入继大统)
第十六代毅宗(思宗)朱由检,乃朱常洛五子(庶出)(毅宗死后,明朝覆灭,宗室乃于南方割据)
第十七代安宗(质宗)朱由崧,乃朱翊钧三子福恭王朱常洵(庶出)嫡子,朱由校从弟,朱由检从兄(安宗被清军所俘,群臣乃先后拥立鲁王朱以海,韩王朱本铉监国,郑芝龙在福建拥立唐王朱聿键)
第十八代绍宗朱聿键,乃朱元璋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庶出)八世孙,唐端王朱硕熿之长孙,朱由检族叔(绍宗死后,福建群臣拥立朱聿鐭,然而一月就被清军灭亡,乃拥立桂王朱由榔)
第十九代昭宗朱由榔,乃朱翊钧七子桂端王朱常瀛(庶出)四子(昭宗死后,明朝再无皇帝,1684年康熙攻占台湾后,最后一个监国投海自尽,明朝遂彻底灭亡)
自古帝王之兴,皆位逼势敌,有以成其私志。汉祖虽微,亦为泗上亭长。岂特有如我太祖不阶尺土者耶?夫起自庶人,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莫不夸张先世,照耀未来,至有妄认其始祖者也。岂特有如我太祖特述其卑微者乎?此可见天生豪杰,上圣之资,不可与常人等也。瑛伏读《御制集》中《皇陵碑》文,未尝不三叹三颂而已。惜世人只知其事,而又未知太祖先已命臣下为文,述亦详矣,仍以未称而自撰。此尤见圣睿之益圣也。
先是,下集庆,句容之族父昆弟四十余人皆来会,或不法,疏外之。闻之稗史曰:上欲祖朱熹,适徽人典史朱某,问之:“熹后乎?”对曰:“否。”因意寝。此盖瞽说。非知太祖者也。
—郎瑛《七修类稿》
明朝有一位学者叫做郎瑛,他写过一本书叫做《七修类稿》。郎瑛在这本书中,对于朱元璋的身世,曾经做过一番评论。他说:“自古帝王之兴,皆位逼势敌,有以成其私志。”什么叫“位逼势敌”呢?就是有相当高的地位,有相当强大的力量,这样才可以和自己的对立面抗衡。任何一位帝王,当他能够抗衡对立面巨大压力的时候,最后才能够实现他的愿望。接着他说:“汉祖虽微,亦为泗上亭长。”什么意思呢?说汉高祖刘邦虽然出身低微,但他至少还是一个泗上亭长,也就是相当于现在我们基层的乡长、镇长这样一个职务,也属于国家干部,哪里有像我们太祖,这样不阶尺土而成就帝业的呢?“岂特有如我太祖不阶尺土者耶?”没有像我明太祖这样连一尺土地也没有的人。
现在的南京在元朝的时候叫集庆。在朱元璋蓄积了一定的军事势力,打下了南京之后,据说有一批在现在的江苏省句容生活的朱氏家族的群众,兄弟们一共四十多人,来到集庆找朱元璋。这些人并不是真心来参加朱元璋起义军的,而是想借助朱元璋的势力来给自己耀武扬威的。这些人触犯了朱元璋的法律,朱元璋就对他们毫不留情,严惩不贷,所以记载上说:“或不法,疏外之。”只要你犯法,不做好事,我朱元璋也不认你这门亲。这一个朱家之族是什么人呢?朱元璋的先世确实在这里生活过,于是有人就附会说这个句容的朱家就是历史上南宋的大学问家朱熹的后代。这个传说的起源是说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想要给自己寻找一个光耀的始祖,史料上原话怎么说的呢?说:“上欲祖朱熹。”意思是朱元璋想要以朱熹为祖先。所以儒臣们就想要把他这一段事情,写在朱元璋的家谱里,给皇上贴点儿金。
那位给皇上写家谱的人,继续问太祖,说:“熹之后乎?”说您是朱熹的后人吗?朱元璋回答说:“否!”不是!斩钉截铁。所以那些妄意推测朱元璋想要找一个辉煌先祖的人,也就泄了气。这些说法,说朱元璋想要把自己的祖先描述得很辉煌,是一种传说,“盖瞽说也!”闭着眼睛瞎说。能够打下江山的明太祖还是非常自信的,“我就是我,我就是从社会最底层无依无靠,凭了自己的努力,凭了时势得到了我现在有的一切。”那些写家谱的人实在是不了解朱元璋的心胸。那么,朱元璋不是贴金者牵强附会出来的名人之后,那他究竟是哪里人呢?
元素周期表和朱元璋之间确实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联之处就在于元素周期表上面那一些代表那些元素的汉字是查阅朱元璋家谱得来的。元素周期表第一次被我国翻译是在明朝的时候,元素周期表上有118个元素,而这些元素大多都是跟金属有关的。
所以要找这一些能够代表这些元素的金属偏旁的汉字十分的不易,而正巧朱元璋的家谱也就是皇室,家谱上就有很多新创的五行生僻字。正好就可以拿来参考,用作元素周期表上命名元素的汉字也就从朱元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了。明朝的时候,皇帝最忌讳的就是重名这个问题,但是皇帝那么多加上又有很多皇子,个个都不能重名的话,那么汉字就显得十分的不够用。
所以他们取名字就需要自己去创字造字,这可把底下的文官们害惨了。这些五行生僻字都是那个时候为了取名字硬凑出来的,不仅要保证字型的美观,还要寓意美好,符合中华传统汉字的标准。虽然苦了这些文官,但是倒是给后人们创造了许多福利。
而元素周期表上的五行生僻字都大多数来自于朱元璋的家谱,朱元璋肯定也没有想到他们取名字不能重名这一规则还给命名元素周期表带来了许多便利。过道也有许多那个时候创造出来的五行生僻字,现如今已经没有经常的使用了,甚至有些已经荒废,除去了,但总归是保留了优秀的汉族文化。
朱元璋的墓::明孝陵,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坐落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 2003年7月3号决定,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其周边的常遇春墓、仇成墓、吴良墓、吴桢墓及李文忠墓等5座功臣墓也同时被划入世界遗产保护范围。
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父母给他取的名字叫重八,长大后自己改名为兴宗,后来才改名为元璋,字国瑞。时下流行的一本通俗历史读物《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开篇为朱元璋列出一份档案,在姓名与别名的栏目里写道:“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①将朱重八列入“别名(外号)”一栏,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把朱重八、朱兴宗单独列为“曾用名”一栏。
那么,朱元璋的父母为什么给他取这样的名字呢?这本通俗历史读物的作者解释说:“取这样的名字不是因为朱家是搞数学的,而是因为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和当官就没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登记户口的人一定会眼花)”既然是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他的名字应该是两个数字,所以作者说:“朱重八,这个名字也可以叫朱八八。”②但是,朱元璋生于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农历(当时使用农历,即阴历)九月十八日(阳历10月21日),这一年他父亲朱五四48岁,母亲陈氏43岁,父母俩的年岁相加91岁,如果朱元璋的名字是以父母的年岁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他的名字应该叫九一或一八,怎么说也不会是重八或八八了。
其实,这位作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宋元以来的封建社会,平民百姓没有职名的,除以父母的年岁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作为称呼外,还有以行辈命名的。清代俞樾《春在堂随笔》即云:徐诚庵大令为余言:“向见吾邑《蔡氏家谱》有前辈书小字一行,云:‘元制:庶民无职者,不
许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齿合计为名。’此于《元史》无征,然证以明高皇(即明太祖朱元璋)所称其兄之名,正是如此。其为元时令甲无疑矣。见在绍兴乡间,颇有以数目字为名者。如夫年二十四,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夫年二十三,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五,生子或名为五九,五九四十五也。”以上并徐君说。余考明勋臣开平王常遇春,曾祖四三,祖重五,父六六;东瓯王汤和曾祖五一,祖六一,父七一,亦以数目字为名。又考洪文敏《夷坚志》所载宋时杂事,如云兴国军民熊二;又云刘十二,鄱阳城民也;又云南城田夫周三;又云鄱阳小民隗六;又云符离人从四;又云楚州山阳县渔者尹二;又云解州安邑池西乡民梁小二;又云董小七,临川人;又云徽州婺源民张四;又云黄州市民十六,其仆崔三;又云鄱阳乡民郑小五;又云金华县孝顺镇农民陈二。诸如此类,不可胜举。又载阳武四将军事云:访渔之家,无有知之者,亦不曾询其姓第,识者疑为神云。按言姓第,不言姓名,疑宋时里巷细民,固无名也。③
重八这个名字就是按照行辈的次序而取的。他属于“重”字辈,有四个堂兄分别叫重一、重二、重三、重五,三个胞兄分别叫重四、重六、重七,他年纪最小,就叫重八。既然是按辈份取名的,这个重八,就不能叫八八,重一、重二、重三、重四、重五、重六、重七同样也不能叫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六六、七七。事实上,翻遍明代的史籍,也从不见有称朱元璋兄弟为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六六、七七、八八的记载。
这位作者主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他的这本通俗历史读物,用了很多流行文学的描写手法和表现方式,文字俏皮、幽默,确实好看。但是历史虽然是已经发生过的往事,却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不是可以任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任何历史作品,不管其表现形式如何,是学术著作还是通俗读物,都应该真实地反映历史的面貌,揭示其丰富的内涵。否则,戏说历史,真假混淆,就无助于人们认识历史,得到有益的启迪了。因此,历史作品应该写得好看,更要写得真实。真实是历史作品的生命之所在。
求明朝皇帝的族谱,关系?
本文2023-11-04 00:50:2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05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