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路家:百年间做官1品1人3品2人4品2人5品2人7品6人
在西安市周至县东15公里,有镇曰终南,是周至“四大镇八小镇”中的四大镇之一。终南镇北连接着个不大也不小的村庄,叫毓兴,因为位于镇背后而亦称终南后堡子。村中路家,是历史上有名的诗礼相传的世家大族。
陆家
路氏一门,从嘉庆到同治年间,先后出过五个进士,三位进了翰林院。有清一代,路家一门共被封二品1人、三品2人、四品2人、五品2人、七品6人,官居知州、同知、县令者8人。近代,路氏官居少将厅长等高职者有11人。
陆家
路氏一门最早一代先祖名叫路雨云,孙子为路元锡,清乾隆年间,在河北省新乐县任知县的路元锡退归故里,在家乡终南动工修建宅院,乾隆四十四年建成。路氏家族的众兄弟分别居住于此。宅院落成,主人路元锡将之命名为“蒲编堂”。
陆家
路元锡为官清正、廉明,深受当地民众赞誉。归里后,教子有方,元锡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路朝生于乾隆三十一年,官居“奉正大夫”,小儿子路德则当上了路氏家族中的第一位翰林。晚清著名的财政大臣、人称“救时宰相”的朝邑(今归大荔)人阎敬铭便是路德在关中书院讲学时的学生。近代历史名人曾国藩,在闲暇时不忘西北的长安有个路德先生,他在给其儿子纪泽的信中,大赞路德。“陕西近三十年科举中人,无一不出闰(路德的字)先生之门,湖北官员中想亦有之名”。路元锡之后,路氏一门又有多人在朝为官,其中有3人成为“翰林”。
本文作者睁眼看西安授权维权骑士士值品牌馆分发
十多年前,笔者在郑州市′古旧书摊购得一册1999年版《郑州市文物志》,在阅读《坊、碑、桥》之文魁坊(P276)一节时见有巩义市蔡庄村“万历丁酉科选贡御赐进士赵景星“的记述,因其与家乡有关,于是翻阅《巩县志》,未找到“进士赵景星”的记载。后曾数次赴蔡庄村进行考察,目睹“文魁坊“石刻。其刻文是“万历丁酉选贡庚子科郷贡进士赵景星”,此与上述《文物志》记载有异。2008年巩义介绍当地历史文化的某书中,对赵景星的记述与《郑州市文物志》全同。2012年慈云寺住持释延超主编《慈云寺志》亦如是说。这就是人产生疑问,′文物就在身边,为什么不按文物如实记载?何谓乡贡,何谓选贡,何谓乡贡进士?乡进士、乡贡进士、御赐进士三者有无区别?本文拟从学校、科举入手,将加以探析。
一、唐、宋、金、元之乡贡、乡贡进士与进士
大凡掌国之人,无不须要贤臣良相等治理人才来辅佐。而所谓的人才,就存在于广泛而坚实地人材储备库中。如何识别并将他们选取出来,为己所用,则是历代王朝所相当重视地问题了。
自夏、商、周三代,统治天下的首领们,都是按照与自己血统关系的远近,从亲属中选取分封守土所须人才。这一办法被后人称之谓“世袭分封′′制,来行使对国家的管理。战国时有“养门客"和从“战功”中来获取所须人才的办法,汉代则由皇帝直接徵召及由地方官吏察举推荐的办法。魏文帝曹丕开始采用“九品中正“制(即在各州、县选取有见识、有名望、善识别人才的官员为中正,令其察访本州、郡、县人才,将之分为上、中、下三品的九个级别,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到隋文帝杨坚时开始采用公开选拔的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唐代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制度。自此而后直至清末废止科举,这种实行千余年主要靠科举来取人材的制度,才退岀历史舞台而宣告终结。
唐朝科举的应试者,主要是从官学(即国子监、太学和府、州、县学)中肄业期满、成绩优秀者中选拔岀来的人员,称生徒。唐朝立国之初,就遍设学校,以育人才。如唐高祖武德元年(618)五月,就在京都设立国子学,定额72员,取三品以上官员子孙;又置太学,定员140人,取五品以上官员子孙;再置四门学,定员130人,取七品以上官员子孙就学;同年十一月又于秘书省设立小学,教授皇族及功臣子弟,并在全国州、县遍设学校,以培养大量可供选拔的生员,但是到了武德五年(622)首开科举时,应试生员仍显不足。於是,又允许民间私学、家庭传授或自学人员,经所在县考选、州府考核,成绩合格者取解礼部,以应科举考试。这些人员,因其来自乡野民间,被称之谓乡贡。这就是说,科举应试人员有生徒(官学生员)和乡贡两种来源。被后人称之谓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其入仕就属於乡贡。据载,韩愈(768一824)生而丧母,三岁丧父,由其胞兄韩会夫妇抚育成长。其兄因“元载案“被贬为韶州(今广东韶关)刺史,卒于任所,韩愈随寡嫂郑氏避居宣州(今安徽宣城)郑家。贞元三年(787)取得乡贡资格,赴京兆尚书省(礼部)参加进士科考试。他在《上宰相书》(见《全唐文》卷551)中说“四举礼部乃一得”,即贞元八年(792)陆贽知贡举时,韩愈才考中进士。次年参试吏部选官,韩愈与之无缘。由于唐代进士仍不能作官,只有再经吏部选官考试,中式方可步入官场。在“三选于吏部卒无成“,在参选三次失利后的贞元十一年(795)正月二十七日起,在三个月内三上宰相书求职( 二上、三上书文见于《古文观之》)而无果,只好先后至汴州节度使董晋、徐州节度使张建树处作幕员。直到贞元十七年(801)才通过吏部考试,次年获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正七品上)。韩愈在上宰相书中三次均称自己是前“乡贡进士”,当下的进士及第是多年努力,经四次省试才获取得的。上书求职,表明他自己有报效朝廷的决心和信心,又冀以荣誉来报答哥嫂对自己的抚育之恩。唐代由乡贡成为进土是少之又少。据《中国古代科举》一书介绍:唐高宗咸亨五年(674)由吏部考功员外郎知贡举,参试11人中仅有乡贡张守节1人;开耀二年(682),刘思力为考官时,所取51人中有雍思泰1人为乡贡;永 淳二年(683),刘廷奇为考官取55人中有元求仁1人为乡贡;光宅元年(684)刘廷奇主重试,取16人唯有康廷芝1人为乡贡;长安四年(704)崔湜为考官取41人中,仅有李温玉称苏州乡贡。尽管由乡贡入仕者微乎其微,但毕竟这是参乡野之士步入官场的一种途径。其背后尚有一群由乡贡未能进士及第的落榜者一一乡贡进士。
现摘取乡贡进士的实例
1 唐代诗人孟郊(751一814)于贞元七年(791)冬,四十一岁,在故乡湖州(今浙江德清县)举乡贡,当年以诗《湖州取解述情》表达其赴京兆参加次春省试的信心。但初试不利,虽未中式,却结识了韩愈。贞元十二(796)年,第三次省试方才进士及第。
2,《大唐故米府君墓志铭》(大唐左神策军、故散副将、游骑将军守左武卫大将军同正、兼试太常卿、上柱国京兆米府君墓志铭),由乡贡进士翟运撰文并书。文云:公讳继芬。其先,西域米国人也。永贞元年(825)九月二十一日,终于礼泉里之私第,春秋九十二。以其年十二月十九日安厝于长安县龙门乡龙首原,礼也。该志石于1955年出土,后经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总编辑教授葛承雍,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据原墓志石重录,校订部分缺误,重新发表。(该墓志拓片图版载于《西安碑林全集》中,述说内容,来自米进卯撰《米继芬墓志解读》,网搜2018一7一10)。由此信息可知,志文撰书者翟运为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时人,自称乡贡进士。
3、《旧唐书》列传卷104(《唐文拾遗 文宗二》“贬熊望漳州司户诏“)云:文宗即位。…前乡贡进士熊望,因缘薄伎,偷冀亵幸……,可漳州司户。《熊望传》知事在唐文宗即位之年敬宗宝利二年十二月或次年大和元年(827),贬进士熊望。
4 现今发现福建泉州唐会昌四年(844)《摩崖木龙石刻》,其残留碑文中有“郡人球人泽、(徐)永明、嘏锡文、戴德积、大(方)、景子明、乡贡进士欧阳偃“。另有今藏福建泉州开元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其书写、镌字落款“泉郡乡贡进士欧阳偃、沙门文中共书”,时为唐大中八年(854)秋。再有为唐歙州婺源县令撰墓志铭(《故奉义郎歙州婺源县令陈公墓志铭并序》原载《厦门日报》2007一8一17)署名亦为乡贡进士欧阳偃。文云:有唐大中九年(855)岁在乙亥四月二十四日,颍川陈公终于泉州清源郡嘉禾里之私第,年七十有五。公讳元通,清源同安人也。明年秋八月一日,卜葬于所居之里,祔其先茔,礼也。(见陈元《欧阳脩祖父欧阳偃身世辨疑》遵义师范学院学报,第15卷第2期)。由以上三则引述可知,乡贡进士欧阳偃,唐代福建泉州人,应生活在唐文宗至唐懿宗间,称乡贡进士,而不称进士,可知是以乡贡身份参加省试,落第而自称。
5 宋王谠撰《唐语林企羡》卷四载:“宣宗爱进士,每对朝臣,问:‘登第否?′。有以科名对者,必有喜。便问所赋诗赋题,并主司姓名。或有人优而不中第者必叹息久之。尝于禁中(柱上)题‘乡贡进士李道龙‘(道龙即唐宣宗,公元847一859年在位)。”
6 民国《巩县志金石一》八九年印本(p310)载《唐故兴元府南郑县丞马府君墓志铭》纂文乡贡进士萧鼎祚。文云:公讳攸,字化居。大中八年(854)正月廿八日卒,大中十一年(857)二月葬于河南府巩县孝义乡北訾村东原上。以上诸例说明,从初唐至晚唐,乡贡作为科举应试生源是一直存在的。虽未中式,但也是获得乡荐,是乡野士子中的姣姣者,以乡贡进士自许。
宋承唐制,开科取士又不断完善和发展。宋太祖开宝六年(968)李昉知贡举,取士完毕,三月辛酉,新及第进士十人及诸科二十八人上殿谢恩,太祖以进士武济川、三传刘濬、林质最陋黜去。又有进士告发李昉用情,取舍不当。於是太祖令贡院籍终场下第者姓名,得三百六十人,择其一百九十五人,各赐纸札别试诗赋,重命考官重试。两天后,太祖亲阅,得进士26人,五经4人,开元礼38人,三传26人,三史3人,学究18人,明法5人,皆赐及第。这就是说,从李昉知贡举落第360名人员中选出195人,经过重试,取中127人。原知贡举翰林学士李昉及考官等人皆被追责。自此殿试成为常式。据《宋史》“选举一”及“仁宗纪三”载:庆历四年,范仲淹参知政事,意欲复古劝学,数言兴学。仁宗于其年三月乙亥,诏告天下:州县立学,更定科举法。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试三场:策、论、诗赋。这就是说,宋朝科举开始把唐朝以来的礼部试、吏部选官试的二级选考,逐步改成了州试、省试、殿试的三级考选制度。乡(州)试仅作为选取参加省试的手段,但对所选出参加省试者并无新称谓,仍称乡贡。
宋、元乡贡进士的实例
1 太平兴国二年(977)刻印的《金刚经》,书末署名“大宋太平兴国二年岁次丁丑,十月戊午朔八日乙卯,乡贡进士赵安仁书”(安仁雍熙二年<985>进士)。又绍兴九年(1139)绍兴府覆刻本《毛诗正义》卷末不仅镌刻雕造官衔名,还覆刻前版淳化三年(992)校勘官衔名讳。校勘官名前还列有四位书手者衔名,即“广文馆进士臣韦宿书,乡贡进士臣陈元吉,承奉郎守大理评事臣张致用,承奉郎守光禄寺丞臣赵安仁"。(见网:络:刘元堂《论北宋版刻楷书及其书手、刻工》)
2《宋会要辑稿崇儒五献书升秩》载: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八月,以乡贡进士孟瑜为光州固氏县主簿。孟瑜长沙人,尝著《野史》三十卷。石熙载在湖南时,孟瑜尝出入门下,颇见厚,至是来献,熙载以言,而有是命。
3 民国《巩县志金石三》八九年印本(P338)《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乡贡进士李□道书赞语,时为宋景德二年(1005)九月。
4 宋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2载:仁宗天圣二年(1024)三月壬子,赐乡贡进士张瓖进士及第,仍附春榜。可说明乡贡进士在宋代仍是省试落第者,否则就不会再赐进士及第了。
5民国《巩县志》新版(p595)《重修启母少姨庙碑记》平阳乡贡进土乔翥撰文,时大中嘉祐六年(1061)九月。
6钱选(1239一1301),字舜举,号玉潭,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景定三年(1262)乡贡进士,入元不仕。工诗,善书画。有《杨贵妃上马图》《梨花图》《桃枝松树》等名画。他与赵孟頫等人被称为吴兴八俊(网络:王吕、慧莹《不管六朝兴废事,一樽且问画图开》内蒙古时代画院)。
7民国《巩县志金石三》(P606)元吴澄撰《唐汾阳王庙记》署款:乡贡进士天党张琢书丹,维大金岁次癸未元光二年(1223)二月十有五日中京金昌府芝田县漫流村。
8元吴澄撰《送乡贡进士董方达赴吏部选序》云:董天衢,字方达,泰定甲子(1304)会试下第后,被特恩龙兴路宗廉书院山长(见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7册《吴文正集》P253)。可见元代仍是会试下第者的称谓。
9现存山东肥城湖屯镇吕仙村残碑《重兴天王万岁寺记》文称“寺在济宁肥城之北申里,面原而背岗,左右俱山,岚气朝暮可掬,实古者方外遁世脱俗之地也”。元至正三年(1343)前乡贡进士,宁晋伯颜撰。(见网“天下泰安”2017一01一02)。据查:伯颜(1295一1358),一名师圣,字宗道,隶蒙古万户府军籍,世居开州濮阳县。早年丧父,幼就学。稍长以宋建宁进士黄坦学。黄师称其“颖悟过人,非诸生可比“。黄坦取颜为姓,师圣为名赠之。不久黄语其:“余不能为尔师,群经有朱子说具在,归尔求之,可也。”从此,辞师居家,潜心研读,学业大进。从其学者渐增,四方求教之人云集门下。至正四年(1344),元顺帝征诏进京,授官翰林待制(五品)参修《金史》,书成,辞归。十八年(1358)避兵磁州,后为反元军所杀(参《新元史》卷233)。可见此,伯颜系自学成才者,进京受官之前称前乡贡进士,也不是进士。
10今人沈仁国在研究清钱大昕《元进士考》时指出:“王宗道,垣曲人,曾中至正间乡举,会试不利,授高平教谕。至正十四年(1354)登本科进士,官至翰林编修。钱氏漏记。但嘉靖《河间府志》载:吕及民,本科(元至正十四年甲午科<1354>进士,却说他在登第后授嘉兴路教授。沈按:元代下第进士,才授教授。所以,如果没有其它因素,仅从其初授官来看,吕及民应是乡贡进士“。(见沈仁国《钱大昕〈元进士考〉中至正甲午科进士续考》《学海》2003年第2期)。《元史选举志》卷81载:“路,散府,上中州均设教授,县设教谕,下第举人任教官,会试不中者从延祐起授以地方学官之职(延祐为元仁宗年号)”。笔者以为沈仁国的考证是可信的。
从以上所录诸条资料可知,宋代开始科举三级考试,但对乡试的中选者,仅作为入京参试人员的资格,相当于唐代乡贡,尚无专称。礼部(省)试下第人员称谓乡贡进士。特殊情况下,乡贡进士有授进士及第者。元代规定,乡贡进士可授学官,如山长、教授等,但无品级,此项规定已优于唐代。
二明代选贡与乡贡进士
明太祖朱元璋,起初来自底层,在与元朝的多年征战中逐渐认识到: 治国之要,在于教化;教化之道,学校为本。在明朝立国之前的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就在其域内的应天府(今江苏南京)设立国子学,次年一又宣布将“举行文武科取士"的法令:使有司劝谕民间秀才及智勇之人,以时勉学,侔开举之岁,充贡都城。明代洪武元年(1368)命令有司“聘礼致贤、征天下贤才至京师,授以守令”。二年,设科举,并颁发科举程式,对於取士的时间、科目、选拔、管理、任用等都作出规定。又指岀:天下初定,各行省连试三年以选取人才。其后又对国子生采用“征用、荐荐“方式加以使用,来强化对民众的教化作用。洪武八年(1375),谕御史台“致政在于善俗,善俗在于教化。教化行,虽阎闾可使为君子;教化废,中材可坠为小人。今北方丧乱之余,民鲜知学,欲求多闻之士,甚不易得。令太学诸生,年长德优,即宜选用,俾之选教北方庶人,使知务学,人才可兴"。於是选国子生366人,分教各郡,使穷乡僻野,莫不有学。这样一来,既可教化民众,又可发挥国子生在治国理政中的参与作用。洪武十五年(1382)八月,征天下秀士至京师,由吏部选其优劣,授之以职。又置天下各府、州、县按察分司佥事,以儒士王存中等531人,人按县二。凡官吏贤否、军民利病,皆得廉问纠举。十九年(1386)又令国子监祭酒、司业择监生千余人送吏部,授以知州、知县等职。洪武二十四年(1391),令监生清查全国户籍,且选送监生有练达政体者639人命行御史事,稽核天下百司案牍。这一职事后被称之“国子监生历事“,以其在监年月先后送吏部选用。其功效,使这些被选用者旣监察各级官吏,又锻练了理政能力。这是明初选官用人的特殊举措。明代科举选士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在省城举行,中式者称中乙榜。从此乡试中式者有了专称举人这一头衔。会试由各行省举人参加,在礼部举行,中式者参加殿试,登甲榜
,赐进士及第或出身。科举不断举行,加之监生历事行使有年,导致国子监生员不足。弘治八年(1495),国子监祭酒章懋以监生不敷历事之需为由,建议“迄於常贡之外,令提学行选贡之法,不分廪膳生员、增广生员,通行考选,务求学行兼优、年富力强、屡试优等者充贡。通计天下之广,约取五六百人。以后三、五年一行,则人才可渐及往矣。“这又是明代的一项创新。选贡的实行,国学生员短缺现象有所缓解。明代入国学者可以作官,这与唐代的进士不能为官已是较大的优惠了。
现择取选贡及举人实例如下:
1 成化元年(1465)岁次乙酉,温州知府邵铜等为温州府乡贡进士(杜整)立牌坊。成化十四年(1478)《登科录》载:“杜整,浙江省温州府平阳籍,国子生。字思齐,行一,年三十七,正月十三日生。浙江省乡试第七十七名,会试第一百七十一名,殿试三甲一百八十七名进士“(网光明人家2017一11一1)。又成化三年(1647)岁次丁亥,温州知府在《温州乡贡进士题名碑》中云:以人才之岀,彬彬济济,魁廷试则周旋(正统元年丙辰科进士第一),魁浙榜(有三人,名略)、经魁(有四人),可为盛矣。隆庆二年(1568),穆宗帝(隆庆)为册立太子,诏各地选拔诸生入太学。浙江省在二千多名诸生选出九十名,而蔡立身(平阳县城南郭仕巷人,字师曾,号凤池)名列第一。后于万历元年(1573),参加应天府乡试,因非该府户籍,其名次由第一名降为第六名。之后数次赴春闱,终不第(见新平阳报2016年元月11日《不幸的解元,有为的县令》)。以上资料说明,选贡生可参加乡试,中式者被称为乡贡进士(这与唐代的乡贡进士同名,但用法上不同了,他是乡贡身份参加乡试的胜利者,是会试的参加者),会试中式,同举人中式者同样参加殿试成为进士。
2弘治拾壹年(1498)五月立于巩县普安寺《重修普安禅寺塑粧罗汉碑记》文后署名"河南府巩县前乡贡进士山东章邱刘澍,前乡贡进士山东郓城孙学”。(明《巩县志》载:刘澍山东章邱人,弘治十三年〈1500〉任。碑上用大写“拾壹”来表示,看来作“十三年任‘’明显误记了。孙学,郓城举人,弘治三年〈1490〉任),此可说明,乡贡进士即同举人。
3 正德十二年(1517),巩县孝义《创建三田孝义祠记》碑文后署名“乡进士邑人后学崔遇书”。(明《巩县志》载,崔遇弘治辛酉科〈1501〉举人。任审理,性聪敏,长于举业,三试春闱,名魁乙榜,膺疾而任前职。有甲科之材,而命止于是。)可见崔遇中举后十多年仍称自己为乡进士。曾三次参加会试,虽有进士的才能,因体貌不佳,只能屈居乙榜为举人,任审理。这表明他是由乡贡成为举人,其身份有别于其它生员中式的举人。可以看出这里说的乡进士即乡贡进士的简称。
4嘉靖二十三年(1553)三月,巩县新中《玉仙圣母奏事显灵碑》文后署名“乡进士文林郎知钜野县事成皋郑雍撰,乡进士文林郎知巩县事章邱谢九叙阅“。《汜水县志》卷2载:郑雍,嘉靖乙酉科(1525)举人。明《巩县志》载:谢九叙,山东章邱举人,嘉靖二十一年(1542)知巩县事。此二人皆为举人,在任职后立碑时仍以乡进士自称。
5民国《巩县志》新版(P284)载明嘉靖年间巩县知县陶承祖为天长选贡、知县蔡宇为夷陵选贡。(P286)县丞王之道光化选贡、景六阳云梦选贡、孟时正汝州选贡、李士训苏州选贡。这说明,明朝的选贡可充任低级官员(七、八品),其待遇已优厚于唐、宋、元了。
6陕西户县《明故中宪大夫按察司副使秦麓李公墓志铭》文前题名“乡贡进士奉议大夫湖广襄阳府同知邑人王昕书。乡贡进士文林郎直隶永宁县知县邑人眷生赵尔守篆”。文云:李公,讳聘,字叔征,别名秦麓。生于嘉靖十四年(1535),卒于万历十六年(1588)。嘉靖四十年(1560)举人,四十二年壬戌进士。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卒于直隶永平任邸,次年冬柩归里舍陕西户县,葬于祖茔。
7明崇祯年间,巩县芝田修文魁坊,题名“皇明文魁坊,万历丁酉选贡庚子科乡进士赵景星,勅赠文林郎直隶河间府献县知县赵登第孺人蘇氏,勅封文林郎献县知县山西岚县知县赵景星孺人李氏”。《献县志》载:赵景星崇祯年间知献县。由题名知:赵景星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选入太学,三年肄业即应庚子科(1600)乡试为举人。其后,知献县,得以其官赠已故父亲赵登第,后又知山西岚县。牌坊当立于岚县任内或其后。《郑州市文物志》称其为御赐进士,明显误读。
所引资料表明:选贡是明朝在常贡之外,特设从地方为增补国子生员的一种举措。这些生员肆业期满,遇大比之年,可参与乡试,中式者则称乡贡进士(或乡进士),即所谓登乙榜。进而赴春闱,中式则应殿试成为名符其实的御赐进士(登甲榜)。
三清代时的拔贡与选贡
王朝更替,满清入主中原。新的执政者也感到人才的缺乏,沿用明制,从基层选取所需要的知识儒人,参与国家治理。
摘取实例如下:
1嘉庆十二年南阳知府孔传金纂修的《南阳府志职官》卷12载:顺治二年(1647),渭南选贡辛丙翰任南阳知府。顺治十二年(1655)绍兴选贡史应选任南阳知府(见《中国地方志集成》第56集)。这说明,清朝初年似乎仍有选贡进行,得中者已获得重用。
2民国《巩县志名宦》新版(P313)载“教谕侯鹏,字南溟,杞县选贡生,嘉庆二十二年任“。而杞县乾隆五十三年修纂《杞县志卷首题名》载“丁酉科(四十二年1777)拔贡,候选训导侯鹏校阅“。其于嘉庆年间在任巩县教谕时,巩县生员刘潜(号草窗)为之所作《学师侯南溟先生寿诗序》云:“岁在丁丑阳月庚寅,乃南溟先生六十七揽月之辰,於是先生司铎东周盖七年矣“(见《刘草窗先生诗集》)。这就是说,嘉庆二十二年岁次丁丑(1817)阳月(十月)庚寅(二十)日是南溟先生六十七寿旦,任巩县教谕已经七年“。可见《巩县志》记”侯师二十二年任巩”为误。因六十七寿时任巩县教谕已经七年,其当为嘉庆十六年任。民国《巩县志》称其为选贡生,他本人乾隆时自称“拔贡“。可以认为清朝的拔贡就是明朝的选贡。
3台北成文岀版《清代朱卷集成》第260卷,收录同治癸酉科(1873)徐国钜乡试朱卷,第397卷收录本科拔贡朱卷。其中载:取第一名拔贡,乡试中式(第)八十名举人。乡试卷载徐国钜,严州府遂安县学本科拔贡生,民籍。同考官秀水县知县阅批’荐‘。大主考翰林院侍讲文渊阁校理国史馆协修宗室宝批‘取’。大主考月讲居注官翰林院侍读本衙门撰文国史馆总纂奏办院事功臣馆提调教习庶吉士徐批‘中‘。孙泂(原名锦江),字漱泉。咸丰丙辰(1859)九月十一日吉时生。光绪戊子科(1888)备取优生第十一名,乡试中式第九十八名,会试中式第二百八十八名,殿试三甲第一百二十二名。朝考第一等第一十七名。钦点,即用知县,签分“。本条所引皆为其人试卷履历部分内容抄录。由资料可知:徐国钜以当年拔贡参加癸酉科乡试,中式为举人。孙泂以光绪十四年戊子科备取优贡,参加当年乡试,次年会试、殿试,连续通过,又参加朝考(通选官考试),被选中。钦点:即用知县,签分。这说明,清代优贡、拔贡遇科举之年即能参加乡、会试,并可授官步入仕途。者也感到人才的缺乏,沿用明制,从基层选取所需要的知识儒人,参与国家治理。
摘取实例如下:
1嘉庆十二年南阳知府孔传金纂修的《南阳府志职官》卷12载:顺治二年(1647),渭南选贡辛丙翰任南阳知府。顺治十二年(1655)绍兴选贡史应选任南阳知府(见《中国地方志集成》第56集)。这说明,清朝初年似乎仍有选贡进行,得中者已获得重用。
2民国《巩县志名宦》新版(P313)载“教谕侯鹏,字南溟,杞县选贡生,嘉庆二十二年任“。而杞县乾隆五十三年修纂《杞县志卷首题名》载“丁酉科(四十二年1777)拔贡,候选训导侯鹏校阅“。其于嘉庆年间在任巩县教谕时,巩县生员刘潜(号草窗)为之所作《学师侯南溟先生寿诗序》云:“岁在丁丑阳月庚寅,乃南溟先生六十七揽月之辰,於是先生司铎东周盖七年矣“(见《刘草窗先生诗集》)。这就是说,嘉庆二十二年岁次丁丑(1817)阳月(十月)庚寅(二十)日是南溟先生六十七寿旦,任巩县教谕已经七年“。可见《巩县志》记”侯师二十二年任巩”为误。因六十七寿时任巩县教谕已经七年,其当为嘉庆十六年任。民国《巩县志》称其为选贡生,他本人乾隆时自称“拔贡“。可以认为清朝的拔贡就是明朝的选贡。
3台北成文岀版《清代朱卷集成》第260卷,收录同治癸酉科(1873)徐国钜乡试朱卷,第397卷收录本科拔贡朱卷。其中载:取第一名拔贡,乡试中式(第)八十名举人。乡试卷载徐国钜,严州府遂安县学本科
拔贡生,民籍。同考官秀水县知县阅批’荐‘。大主考翰林院侍讲文渊阁校理国史馆协修宗室宝批‘取’。大主考月讲居注官翰林院侍读本衙门撰文国史馆总纂奏办院事功臣馆提调教习庶吉士徐批‘中‘。孙泂(原名锦江),字漱泉。咸丰丙辰(1859)九月十一日吉时生。光绪戊子科(1888)备取优生第十一名,乡试中式第九十八名,会试中式第二百八十八名,殿试三甲第一百二十二名。朝考第一等第一十七名。钦点,即用知县,签分“。本条所引皆为其人试卷履历部分内容抄录。由资料可知:徐国钜以当年拔贡参加癸酉科乡试,中式为举人。孙泂以光绪十四年戊子科备取优贡,参加当年乡试,次年会试、殿试,连续通过,又参加朝考(通选官考试),被选中。钦点:即用知县,签分。这说明,清代优贡、拔贡遇科举之年即能参加乡、会试,并可授官步入仕途。
两宋时期:
阎守恭,乾州刺史,以治军严明著称。
阎文显,北宋医官,医术高超,曾受宋真宗奖赏。
阎 询,河东转运使,右谏议大夫,邠、同二州知州。
阎 进,奉使金朝,不屈而死。事见《宋史 忠义传》。
阎日新,昭州团练使,单州知州。历任军职,多有建树。
阎士良,以擅长画龙出名。
阎次平,画院祗侯,南宋名画家,有《牧牛图》存世。其父阎仲,亦为画院待诏。其兄阎次安、阎次于,皆为南宋画家。
阎延昭,右奉直大夫,以轻财尚义著称。其子阎晃、阎昴、阎晟均为官。其孙阎一德官奉州知州,撰《古今政事录》。
金元时期:
阎公贞,大理寺卿,翰林侍读学士,金人称其为“法家之祖”。
阎 显,龙虎卫将军,沁南节度使。其弟阎甫,官至怀远大将军招抚使。
阎 复,翰林学士,集贤学士,正议大夫,正奉大夫。寿七十七岁,谥曰“文康”。
明代:
阎生斗,保安知州,带领吏民抗清,城破被杀,追赠太仆寺少卿。
阎禹锡,昌黎训导,累擢至监察御史。
阎仲宇,临清按察副使,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为官清正,善于识别人才,有“清平裁士”之誉。其兄阎仲寔,官河南参政,以公允正直闻名。时人称二人为“二阎”。
阎鸣泰,兵部尚书,太子太师。
阎应元,著名民族英雄,曾任江阴典史,一六四五年被推为抗清义军首领,守江阴八十一日,城破巷战,投水被执,不屈而死。
阎 察,任御史,处事公允,受到明太祖朱元璋器重,官至左布政使。
阎 鼐,初官监察御史,后改诸城知县,爱民养士,捐俸修建沧浪书院。
阎士选,万历八年进士,莱州知府,山东按察使,编有《东坡守胶西集》四卷行世。
阎士选,济源人,崇祯十六年任巩、偃二县训导,七月闯王军围巩县,八月城破被执,
不屈而死,妻李氏自缢。济源士民公举入乡贤祠。
阎太妃,明皇族朱厚烷之母。
阎贵人,明世宗之妃,被封为丽妃,生皇子朱载基。
阎 闳,翰林庶吉士,浙江副使,贵州提学。
阎尔梅,明末清初诗人,民族英雄。与顾炎武结岁寒之盟,有《白耷山人集》传世。
阎廷谟,孟津人,工部主事官,编有《北河续记》八卷。
阎循琦,历任广东道御史,工部尚书,赠太子太保。
阎敬铭,陕西人,进士,历任按察使、布政使、山东巡抚、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因反对修圆明园被革职。以善理财著称。
阎尧熙,历任晋州知州、嘉兴知府、湖北按察使、四川布政使。
阎循观,吏部主事。著有《困勉斋私记》、《西涧文集》、《尚书春秋论》。
阎若璩,山西人,清代最著名的学者、考据家,曾参加《大清一统志》的编写。长于考据,确证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为伪书。
阎次平:宋代画家,善画山水、人物,尤工画牛,颇为生动。评者谓其"仿佛李唐,而迹不逮意"。存世作品有《牧牛图》等。
阎立德:唐代画家、工程家,雍州万年人,与其父皆擅工艺、绘画,驰名隋唐间。
阎立本:阎立德之弟。当时最著名的画家,善画人物,尤精写真,善刻画性格神情,兼能书法。所画太宗像及《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外国图》等、为当时称誉。存世《历代帝王》、《萧翼赚兰亭》、《步辇》、《职贡》等图。汉有阎未央。
阎姬:汉代河南荥阳女子,于东汉安帝时贵为皇后,统御六宫。安帝驾崩后,与其弟阎显废立太子,她临朝听政,其兄阎显任车骑将军,共掌国家大权,不久事败而被诛。
阎元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南北朝时,北魏随郡太守。
阎立德: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画家、工程家,与其父毗皆擅工艺、绘画,驰名隋唐间。
阎立本:阎立德之弟,唐代最著名的画家,他继承家学,并师法张僧繇、郑法士,而能变古象今,擅画人物,尤精写真,兼能书法,存世《历代帝王》、《步辇》、《职贡》等图。
阎次平:宋代画家,其擅画山水、人物,尤工画牛,颇为生动,评者谓其“仿佛李唐,而迹不逮意”。存世作品有《牧牛图》等。
阎承翰: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宋时名臣,曾凿渠引唐河水百余里,既通航运输,又灌溉农田,利国利民。
阎尔梅:明末江苏沛县人,明亡后积极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工诗词,其诗多感怀时事,格调苍凉,有《白耷山人集》。
阎若璩:山西太原人,清代著名的学者、考据家,他曾参加《大清一统志》的编写,长于考据,确证了东晋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为伪书。有《日知补正录》等。
阎敬铭:陕西人,清代名臣,曾历任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要职。因反对修建圆明园而被革职,以善理财著称。
阎书勤:农民出身,习“红拳”,精刀术,为“十八魁”之一,后拜赵三多为师,聚众达三千人,反对洋教,攻打教堂,仇杀教士,1900年8月,于犁园屯战役中被俘,在临清被清政府处死。
阎红彦:陕西省安定(今子长)人,红军将领,1927年清涧起义后历担重任,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闫,“阎”的简化字。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位的大姓
春秋战国时期:
阎广深,平阳侯。
阎广利,平凉侯。
阎喜,晋国阎县大夫。
阎东,咸阳令,秦丞相赵高之婿。
另,《左传》载有阎敖、阎职、阎没、阎嘉
两汉时期:
阎迁,望郷侯,大鸿胪。
阎泽赤,随刘邦起事,封为故市侯。
阎姬,祖籍荥阳,东汉安帝刘祜皇后。
阎章,尚书。
阎畅,北宜春侯。
阎显,车骑将军,长社侯。
阎景,卿校,卫尉。
阎晏,执金吾。
阎磐,车骑将军,曾北击匈奴,取伊吾。
阎杨,梁令。
阎崇,虎贲中郎将
阎宪,绵竹令,善以德政感化百姓,有“礼让化民”的美誉。
阎忠,原信都令,后率三十六部起事,独立一方。
阎详,戊己校尉。
阎柔,乌桓校尉,度辽将军。
阎志,上谷太守。
三国时期:
阎竺,蜀巴郡太守。
阎缵,平乐乡侯,汉中太守。
南北朝时期:
阎湛之,熙宁太守。
阎元明,北隋郡太守,以孝出名。
阎庆胤,东秦州、敷州太守,以清勤著称。
隋朝:
阎庆,司空,荆州刺史。历事北魏、西魏、北周、隋,战功卓著,深受皇恩,北周武帝将清都公主下嫁其子阎毗。其父阎进、祖父阎提、曾祖父阎善,均为战将,累世为官。
阎毗,阎庆之子,工部尚书,建筑艺术家。历北周、隋两朝。
唐朝:
阎文逸,监察御史。
阎春,安固令。
阎立德,阎立本之兄。工部尚书,大安公,工艺建筑艺术家。
阎邃,司农少卿。
阎知微,春官尚书。
阎用之,左金吾将军。
阎寀,吉州刺史。
阎立本,历任工部尚书、右相、中书令。唐代最著名的画家,擅画人物,尤精写真,善刻画性格神情,《步辇图》最为知名。
阎嘉宾,司农卿。
阎叔子,同州刺史。
阎立行,少府监。
阎元秀,岐州刺史。
阎巨源,彬宁节度使,校检左仆射,性宽容忠厚,深受将卒爱戴。
阎济美,华州刺史,工部尚书,《全唐诗》存其诗二首。
阎朝隠,给事中。以文章著名,《全唐诗》收其诗十三首,《全唐文》存其文两篇。其兄阎镜几、其弟阎仙舟俱知名。
阎温古,安西大都护。
阎防,大理评事。有诗名,和孟浩然、岑参等友好,《全唐诗》存其诗五首。
阎伯玙,袁州刺史,刑部侍郎。《全唐文》存其文九篇。
五代时期:
阎宝,历任节度使,勇武有谋略,多有战功。死后追赠为太师。其父阎佐,唐时为海州刺史。其子阎宏伦、阎宏儒、阎宏鲁,都位至郡守。
阎选,后蜀处士,擅长小词,《花间集》收其词八阕。王国维辑有《阎处士词》一卷。
两宋时期:
阎守恭,乾州刺史,以治军严明著称。
阎文显,北宋著名医官。
阎询,河东转运使,右谏议大夫,邠、同二州知州。
阎进,奉使金朝,不屈而死。事见《宋史忠义传》。
阎日新,昭州团练使,单州知州。历任军职,多有建树。
阎士良,以擅长画龙出名。
阎次平,画院祗侯,南宋名画家,有《牧牛图》存世。其父阎仲,亦为画院待诏。其兄阎次安、阎次于,皆为南宋画家。
阎延昭,右奉直大夫,以轻财尚义著称。其子阎晃、阎昴、阎晟均为官。其孙阎一德官奉州知州,撰《古今政事录》。
金元时期:
阎公贞,大理寺卿,翰林侍读学士,金人称其为“法家之祖”。
阎显,龙虎卫将军,沁南节度使。其弟阎甫,官至怀远大将军招抚使。
阎复,翰林学士,集贤学士,正议大夫,正奉大夫。寿七十七岁,谥曰“文康”。
明代:
阎生斗,保安知州,带领吏民抗清,城破被杀,追赠太仆寺少卿。
阎禹锡,昌黎训导,累擢至监察御史。
阎仲宇,临清按察副使,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为官清正,善于识别人才,有“清平裁士”之誉。其兄阎仲寔,官河南参政,以公允正直闻名。时人称二人为“二阎”。
阎鸣泰,兵部尚书,太子太师。
阎应元,著名民族英雄,曾任江阴典史,一六四五年被推为抗清义军首领,守江阴八十一日,城破巷战,投水被执,不屈而死。
阎察,任御史,处事公允,受到明太祖朱元璋器重,官至左布政使。
阎鼐,初官监察御史,后改诸城知县,爱民养士,捐俸修建沧浪书院。
阎士选,万历八年进士,莱州知府,山东按察使,编有《东坡守胶西集》四卷行世。
阎士选,济源人,崇祯十六年任巩、偃二县训导,七月闯王军围巩县,八月城破被执,
不屈而死,妻李氏自缢。济源士民公举入乡贤祠。
阎太妃,明皇族朱厚烷之母。
阎贵人,明世宗之妃,被封为丽妃,生皇子朱载基。
阎闳,翰林庶吉士,浙江副使,贵州提学。
清代:
阎尔梅,明末清初诗人,民族英雄。与顾炎武结岁寒之盟,有《白耷山人集》传世。
阎廷谟,孟津人,工部主事官,编有《北河续记》八卷。
阎循琦,历任广东道御史,工部尚书,赠太子太保。
阎敬铭,陕西人,进士,历任按察使、布政使、山东巡抚、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因反对修圆明园被革职。以善理财著称。
阎尧熙,历任晋州知州、嘉兴知府、湖北按察使、四川布政使。
阎循观,吏部主事。著有《困勉斋私记》、《西涧文集》、《尚书春秋论》。
阎若璩,山西人,清代最著名的学者、考据家,曾参加《大清一统志》的编写。长于考据,确证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为伪书。
宋纪·宋纪三十一
毕沅
起昭阳赤奋若七月,尽阏逢摄提格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六年(辽开泰二年)
秋,七月,甲午,改上九天司命上卿保生天尊曰东岳司命上卿祐圣真君。初,封禅毕,诏上保生天尊之号。至是以圣祖名称相类,故改上焉。
景福殿使、新州观察使刘承珪久病,帝为取道家易名度厄之义,改“珪”为“规”。疾甚,再表求罢。丙申,授承规安远留后、左骁卫上将军,致仕。初,承规欲求节度使,帝谕王旦,旦不可。翼日,帝又曰:“承规俟此以瞑目。”旦曰:“若听所请,后必有求为枢密使者。此必不可。”帝乃止。承规寻卒,乃赠镇江节度使,谥忠肃。承规好伺察,人多畏之。帝崇信符瑞,修饰宫观,承规悉预焉。作玉清昭应宫尤精丽,小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其费。及宫成,追赠侍中,命塑像太宗像侧。
以权三司使林特为修玉清昭应宫副使。特善承上接下,每见修宫使丁谓,必拜,一旦三见,必三拜之。与吏卒语,欨欨惟恐伤人,人皆喜之。
壬辰,辽详衮延寿,奏乌库迪里部悉还故疆。
乙未,西南招讨使、政事令色轸言于辽主曰:“党项诸部叛者皆遁黄河北,其不叛者合当、乌弥两部,因据其地。今复西迁,诘之则曰逐水草。又闻前后叛者多投西夏不纳,若不早图,后恐为患。”辽主使招还故地,不听。辽主怒,欲伐之,使告李德明曰:“今欲西伐党项,尔当东击,毋失掎角之势。”仍令诸军各市肥马。
至道末,有司议以懿德皇后配享太宗庙室,或言淑德实当升侑,议久未决。时元德犹未追崇,而明德方在万安宫,都官员外郎吴淑驳议曰:“礼缘人情,事贵适变,盖处其事必有其实,据其位必有其功。淑德、懿德,或佐潜跃之前,或承籓邸之际,盖未尝正位中宫,母仪天下,配享之礼,诚为未允。至若虚其祔合,无乃神理有亏!求之前古,实有同配。夫母以子贵,义存在昔。汉昭即位,追尊母赵婕妤为皇太后。此圣贤之通义也。贤妃李氏,诞生圣嗣,天下蒙福,而拟义不及,臣窃惑焉。唐开元四年,睿宗昭成皇后祔庙,而肃明初享仪坤至二十年,又迎肃明神主升于太庙,知与窦后同配明矣。则并位兼配,于义何嫌!伏请行追崇之命,以贤妃李氏处尊极之地,升于清庙,居同配之位,其淑德、懿德,依旧享于别庙,庶协礼中。”淑议卒不行。贤妃寻加号皇太后,但享别庙而已。
大中祥符三年,十月,判宗正寺赵湘复以为请,始令礼官参议。庚子,中书门下言:“元德皇太后,未升侑于宗祊,止奉祠于别庙,诚遵典故,尚郁孝思。窃念后稷诸侯,故姜嫄异祭于帝喾;开元王者,故昭成祔享于睿宗。旧典可知,舆情难夺。今与礼官参议,请改上徽名曰元德皇后,升祔付太宗庙宗。”近臣及文武官继表陈情,诏从之。有司请升祔元德于懿德之上,诏曰:“尊亲之道,盖惟极致,在于陟降,非敢措辞。惟以祔庙之岁时,用为合享之次序,恭以元德神主祔于明德皇后之次。”
初,知滨州吕夷简上言,请免河北农器税。帝曰:“务穑劝耕,古之道也,岂独河北哉!”癸卯,诏诸路勿税农器。寻命夷简提点两浙路刑狱。
丁酉,辽以特哩衮耶律迪里为南府宰相,以太尉鄂格为特里衮。
戊申,辽以敦睦宫子钱赈贫民。
己酉,亳州官吏父老三千余人诣阙请车驾朝谒太清宫,召对崇政殿,慰赐之。
辽北院枢密使耶律华格经略西境,与边将探闻蕃部逆命,居翼只水,华格徐以兵进,准布部长乌巴望风奔溃,获牛马及辎重。都监耶律世良追准布余众至安真河,大破之。
壬子,诏:“自今文武官特奉制旨,专有处分,即为躬亲被受,犯者以违制论。自余例受诏敕,概行条约,非有指定刑名者,各论如律,无本条者,从违制失断。”先是违制之法,无故失率坐徒二年;翰林学士、知审刑院王曾建议,乃降是诏。未几,有犯者,曾断以违制失,帝不怿,曰:“如是,无复有违制者。”曾曰:“天下至广,岂人人尽知制书!傥如陛下言,亦无复有失者。”帝然之。自是决徒者差减,帝尝称其协中。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谒者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御朝服。”其见礼如此。
癸丑,诏:“在京诸军选江淮习水卒,于金明池试战棹,立为水虎翼军,置营池侧,其江、浙、淮南诸州亦令准取选卒置营。”初,太祖立神卫水军,及江、淮平,不复举。帝以兵备不可废,故复置。
乙卯,辽封皇子宗训为大内特哩衮。
丁巳,文武群臣上表请驾幸亳州,谒太清宫。
八月,庚申朔,诏:“以来春亲谒亳州太清宫,先于东京置坛,回日恭谢天地,如南郊之制。”
辛酉,以参知政事丁谓为奉祀经度制置使,翰林学士陈彭年副之,谓仍判亳州,增置官属,如汾阴之制。
己巳,以起居舍人陈尧咨为工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长安多仕族子弟,恃廕纵横,二千石鲜能治之。尧咨至,子弟亡赖者皆惕息;然用刑过酷,议者病其残忍。
庚午,诏加上真元皇帝号曰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改起居院详定所为礼仪院,以兵部侍郎赵安仁、翰林学士陈彭年同知院事。
壬申,枢密使王钦若等上《新编修君臣事迹》一千卷,帝亲制序,赐名《册府元龟》,编修官并加赏赉。
丁丑,参知政事丁谓上《新修祀汾阴记》五十卷。
九月,乙卯,以翰林学士晁迥等为辽主生辰使。帝谓辅臣曰:“向者东封西祀,皆遣使驰书告契丹。今谒太清宫,密迩京师,重于遣使,就令迥等以此意告之可也。”使还,有言迥与辽人劝酬戏谑,道醉而乘车,皆可罪,帝曰:“此虽无害,然出使绝域,远人观望,一不中度,要为失体。”王旦曰:“远使贵谨重,饮酒不当过量。”帝然之。
冬,十月,辛酉,祔元德皇后于太宗室。
乙丑,河北转运使李士衡贡助奉祀丝绵缣帛各二十万,诏奖之。
辽主驻长泺。
丙寅,详衮张玛罗献女真人知高丽事者,辽主问之,对曰:“臣三年前为高丽所掳,为郎官,故知之。自开京车马行七日,有大砦,广如开京,旁州珍异皆积于此。胜、罗等州之南,亦有二大砦,所积如之。若大军行,由前路取哈期罕女真北,直渡鸭绿江,并大河而上,至郭州与大路会,高丽可取也。”辽主以高丽不归六州地,欲伐之,颇采其言。
丁卯,三司借内藏库钱帛五十万,以备奉祀赏给。
癸酉,谒玉清昭应宫。
甲戌,命直集贤院石中立等修车驾所过图经,以备顾问。中立,熙载子也。
龙图阁待制孙奭上疏言:“陛下封泰山,祀汾阴,躬谒陵寝,今又将祀太清宫。外议籍籍,以为陛下事事慕效唐明皇,岂以明皇为令德之主邪?明皇祸败之迹,非独臣能知之,近臣不言者,此怀奸以事陛下也。明皇之无道,亦无敢言者,及奔至马嵬,军士已诛杨国忠,乃诏谕以识理不明,寄任失所。当时虽有罪己之言,觉悟已晚,何所及也?臣愿陛下早自觉悟,抑损虚华,斥远邪佞,罢兴土木,不袭危乱之迹,无为明皇不及之悔。”帝以为:“封泰山,祀汾阴,上陵,祀老子,非始于明皇,《开元礼》今世所循用,不可以天宝之乱举谓为非也。秦为无道甚矣,今官名、诏令、郡县犹袭秦旧,岂以人而废言乎!”作《解疑论》以示群臣。然知奭朴忠,虽其言切直,容之弗斥也。
十一月,甲午,辽主录囚。
辽耶律华格之西讨也,归路由拜实喇,遇阿萨兰回鹘,掠之。都监珠哩从后至,谓华格曰:“君误矣,此部实效顺者。”华格悉还所俘,诸蕃由此不附。及还,辽主使按其罪。癸丑,削其豳王爵,以侍中遥领大同节度使,寻卒。
甲寅,丁谓自亳州来朝,献芝草三万七千余本。
十二月,戊午朔,日有食之。
甲子,辽北院大王耶律世良为北院枢密使,以宰臣刘晟监修国史,萧孝穆为西北路招讨使。
丙寅,以兵部尚书寇准权东京留守。
辛未,内出丁谓所贡芝草列文德殿庭,宣示百官,从寇准请也。
壬申,酌献天书于朝元殿,遂告玉清昭应宫及太庙。
乙亥,幸开宝寺、上清宫。己卯,幸太一宫。
兵部郎中、龙图阁待制孙奭,自言父年八十二,家居郓州,求典近郡以便侍养,癸未,命知密州。奭请扈从还赴任,从之。
是岁,辽放进士鲜于茂昭等六人。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七年(辽开泰三年)
春,正月,己丑,辽主录囚。
准布部长乌巴朝于辽,封为王。
甲午,高阳关言副都部署英州防御使杨延昭卒。延昭即延朗,智勇善战,所得俸赐悉犒军,未尝问家事。性质素,出入骑从如小校。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在边二十余年,辽人惮之,目曰杨六郎。讣闻,帝嗟悼,遣中使护丧而归,河朔人多望柩而泣。官其三子。
乙未,辽主如浑河。
丁酉,女真、铁骊遣使贡于辽。
壬寅,车驾奉天书发京师。
丙午,至奉元宫,斋于迎禧殿。判亳州丁谓献白鹿一,灵芝九万五千本。
戊申,奉圣号册宝于庭拜授。摄太尉王旦,持节,载以玉辂,诣宫奉上,摄中书令丁谓读讫,置玉匣中。己酉,三鼓,具法驾赴宫。五鼓,帝奉玉币酌献,读册文,命太尉封石匣。帝又诣先天观、洞霄广灵宫行香,复至太清宫、真元观周览,还奉元宫。曲赦亳州及车驾所经。升亳州为集庆军节度,改真源县曰卫真县,给复二年;奉元宫曰明道宫。
司天言含誉星见。
庚戌,发卫真县,次亳州,谒圣祖殿,御奉元均庆楼,赐酺三日。
壬子,诏:“所过顿递侵民田者,给复二年。”
甲寅,发亳州。
乙卯,次应天府。群臣言天书升辇,有云五色如花,又黄云如人连袂翊辂而下。丙辰,升应天府为南京,正殿榜以归德,仍赦境内及东畿车驾所过县流以下罪。御重熙颁庆楼观酺,凡三日。改圣祖殿为鸿庆殿。
是月,辽主畋潢河滨,复偕后猎于瑞鹿原。
二月,丁巳朔,发南京。
雍丘邢惇,以学术称,隐居不出。帝之幸亳也,王曾荐之。及还,自亳召对,问治道,惇不对。帝问其故,惇曰:“陛下东封西祀,皆已毕矣,臣复何言!”帝悦,除许州助教,遣归。惇衣服居处,一如平日,乡人不觉其有官也。既卒,乃见其敕与废纸同束置屋梁间。
戊午,次襄邑县,皇子来朝。
庚申,夏州赵德明遣使诣行阙朝贡。
辛酉,车驾至自亳州。
戊辰,大风扬沙砾,百官习仪于恭谢坛,有坠帻者。
三司假内藏库钱五十万贯。
己巳,帝宿斋于玉清昭应宫之集禧殿。庚午,行荐献之礼,遂赴太庙。辛未,享六室。壬申,恭谢天地于东效。还,御乾元门,大赦,内外文武官悉加恩,诸路蠲放租赋有差。
辽耶律资忠之还自高丽也,权贵数言其短,出为上京副留守。是月,复遣使高丽索取六州地,高丽留弗遣。
三月,庚寅,以奉祀礼成,大宴含元殿。
庚子,辽遣北院枢密使耶律世良城招州。
丁未,以皇子受益为左卫上将军,封庆国公,给俸钱二百千。
初,宰相屡言:“皇子未议封建,中外系望;今朝献礼成,愿特降制命。”帝虽从之,而谦让未加王爵。旧制,国公食邑三千户,今止千户,有司之误也。皇子即后宫李氏所生,于是五年矣,刘皇后以为己子,使杨婉仪保视之。
青州民越嵩年百一十岁,诏存问之。
戊申,辽命南京、奉圣、平、蔚、云、应、朔等州置转运使。
夏,四月,戊午,辽诏南京管内毋淹刑狱以妨农务。
庚申,三司借内藏库绫十五万匹。
帝谓宰相曰:“闻永兴陈尧咨用刑峻酷,有窦随者,提点本路刑狱,颇复伺察人过以激怒之,欲使内外畏惮,成其威望,此不可不责也。”辛酉,徙随京西路。后数月,尧咨言导龙首渠入城以给民用,有诏嘉奖,因曰:“决渠济之,不若省刑以安之,乃副联意也。”
癸亥,乌库部叛辽。
丙子,辽以西北路招讨使萧孝穆为北府宰相,赐忠穆熙霸功臣、同政事门下平章事。孝穆廉谨有礼法,时人称之。
舒王元偁薨,帝临哭,赠太尉、中书令,追封曹王,谥恭惠。元偁好学,善属文,性慈恕。有集,帝为之序,藏秘阁。
沙州曹宗寿死,子贤顺自为留后,奉贡请命于朝。是月,以贤顺为归义军节度使。贤顺亦遣使贡于辽。
五月,壬辰,命右仆射、平章事王旦为兖州景灵宫朝修使。
初,钱塘江堤以竹笼石,而潮齧之,不数岁辄坏。转运使陈尧佐与知杭州戚纶议易以薪土,有害其政者言于朝,以为不便。参知政事丁谓主言者以绌尧佐,尧佐争不已。谓既徙纶扬州,癸未,又徙尧佐。京西路发运使李溥请复笼石为堤,数岁功不就,民力大困;卒用尧佐议,堤乃成。
乙未,诏模刻天书,奉安于玉清昭应宫。
修玉清昭应宫使丁谓,表请御制本宫碑颂及御书额,从之。
庚子,太常博士邓余庆,坐受誓戒不及,在法,私罪当劾举主,诏释之。帝因谓宰相曰:“连坐举官,诚亦不易;如此公坐,犹或可矜。其有本不谙知,勉徇请托,及乎旷败,何以逃责!”王旦曰:“荐才实难。士人操行,往往中变。”帝曰:“然。拔十得五,纵使徇私,朝廷由此得人盖不少矣。”旦曰:“求人之际,但信其言而用之。有所旷败,亦如其言而坐之。太祖朝,有自员外郎与所犯州县官同除名者。太平兴国初,程能为转运使,举官至滥,人多鄙之。”帝曰:“朝廷急于得人,苟不令荐举,则才俊在下,无由自达。求人之要,固无出于此也。”
丙午,府州言知州兴州刺史折惟昌卒。先是河东民运粮赴麟州,当出兵为援,惟昌时已属疾,或请驻师浃旬以俊少间,惟昌曰:“古人受命忘家。死于官事,吾无恨也。”即引众冒风沙而行,疾遂亟。帝遣使挟医诊视,弗及。于是命入内供奉官张文质驰往护葬,所须官给。以其弟惟忠知州事,录其二子官。
礼部侍郎冯起请致仕,帝顾宰相,问其年。王旦曰:“起清名素履,搢绅少及,年实七十,以诚引退。”帝曰:“起谨畏寡过,亦可嘉也。”戊申,授户部侍郎,致仕。
六月,壬戌,遣使赍御药赐景灵宫朝修使王旦。癸亥,旦入辞,又赐袭衣、金带、鞍勒马。诏自京至兖州察吏治民隐,听以便宜行事。
河北缘边安抚司言有自北界市马三匹至者,已牒送顺义军。帝曰:“如闻彼国擒获鬻马出界人,皆戮之,远配其家,甚可闵也。宜令安抚司,自今如有此类,俟夜遣人牵至境上,解羁纵之。”
乙丑,河北缘边安抚司上制置缘边浚陂塘筑堤道条式、画图,请付屯田司提振遵守;从之。又言于缘边军城种柳莳麻,以备边用;诏奖之。
庚午夜,京师新作五岳观东北,黑云中见星如昼,有旌纛甲兵之状,睹者喧怖,而丁谓以祥瑞闻,诏建道场。
壬申,封婉仪杨氏为淑妃。始,皇后为修仪,妃为婉仪,几与后埒,凡巡幸皆从,荣宠莫比。妃通敏有智思,周镟奉顺,后亲爱之。
乙亥,枢密使王钦若,罢为吏部尚书,陈尧叟为户部尚书,副使马知节为颍州防御使。
钦若性倾巧,敢为矫诞,知节薄其为人,未尝诡随。帝尝以《喜雪诗》赐近臣,而误用旁韵。王旦欲白帝,钦若曰:“天子诗,岂当以礼部格校之?”旦遂止。钦若退,遽密以闻。已而帝谕二府曰:“前所赐诗,微钦若言,几为众笑。”旦唯唯。知节具斥其奸状,帝亦不罪也。钦若每奏事,或怀数奏,但出其一二,其余皆匿之,既退,即以己意称上旨行之。知节尝于帝前顾钦若曰:“怀中奏何不尽去?”钦若宠顾方深,知节愈不为之下,争于帝前数矣。
及王怀信等上平蛮功,枢密院仪行赏,钦若、尧叟请转一资,知节云:“边臣久无立功者,请重赏以激其余。”议久不决。帝趣之,知节忿恚,因面讦钦若之短。既而不暇奏禀,即超授怀信等官。帝怒,谓向敏中等曰:“钦若等议怀信赏典,始则稽留不行,终又擅自超擢,敢以爵赏之柄高下为己任!近位如此,朕须束手也。”又曰:“钦若等异常不和,事无大小,动辄争竞。知节又历诋朝列,审官、两制、三馆、谏官、御史都无其人,其薄人厚己如此!”于是三人者俱罢。知节寻出知潞州。
以兵部尚书寇准为枢密使、同平章事,王旦荐之也。准未告谢,命向敏中权发遣枢密院公事。自是枢密皆罢,即命宰臣权发遣如敏中例。
驿召知镇州王嗣宗、鄜延都部署曹利用赴阙。
辽合国舅二帐为一帐,以伊勒希巴萧迪里为详衮以总之。
丁丑,司空致仕张齐贤卒。帝甚悼之,遣中使祭赙,赠司徒,諡文定。齐贤四践两府,九居八座,晚岁以三公就第,康宁福寿,人罕其比。然不事仪矩,颇好治生,再入相,数起大狱,又与寇准相倾夺,人以此少之。
庚辰,帝作《闵农歌》,又作《读十一经诗》,赐近臣和。
是夏,辽主遣国舅详衮萧迪里、东京留守耶律达实进讨高丽,造浮梁于鸭绿江,城保、宣、义、定远等州。
秋,七月,乙酉朔,辽主如平地松林。
辛卯,左神武统军、检校太师钱惟治卒。帝闻其子孙甚众,婚嫁阙乏,诏优其赐赉。初议赠官,例当得东宫保傅,帝以惟治忠孝之后,特赠太师;录其四子并外弟、子婿、亲友,并甄擢之。
壬辰,广州言知州右谏议大夫邵烨卒。州城濒海,每蕃舶至岸,尝苦飓风,烨凿内濠通舟,飓不能害。及被疾,吏民、蕃贾集僧寺设会以祷之;其卒也,多陨泣者。
辽主多即宴饮行诛赏,北府宰相刘慎行谏曰:“饮时以喜怒加威福,恐有未当。”辽主悟,遂谕政事省、枢密院:“凡酒间命官、释罪,毋即奉行,明日覆奏。”
癸卯,太白昼见。
甲辰,以同州观察使王嗣宗、内客省使曹利用并为检校太保,充枢密副使。
戊申,王旦至自充州,言:“河北转运使李士衡、张士逊等八人,莅事干集,望赐诏褒谕:莱州通判徐怀式等三人,颇无治声,望令转运、提点刑狱司察之。”诏可。或谓旦曰:“公为元宰,将命出使,而所举官吏仅得褒诏,不遂超擢,无乃太轻乎?”旦曰:“既称荐之,又请亟用,则上恩皆出于己矣,此人臣之大嫌也。”
入内押班周怀政,与旦同行,或请间,必俟从者皆集,整衣冠见之,白事已则退,未尝私焉,议者以为得体。
八月,甲寅朔,置景灵宫使,以向敏中为之。
是日,辽主如沙岭。
甲子,以参知政事丁谓为修景灵宫使,权三司使林特副之。
秘书监分司西京杨亿,以疾愈求入朝,帝谓王旦曰:“亿文学无及者,然或言其好窃议朝政,何也?”旦曰:“亿谐谑过当,则恐有之,讪讟之事,保其必无也。”戊辰,命亿知汝州。
既而监察御史姜遵奏:“亿顷以母疾擅去阙廷,所宜屏迹衡茅,尽心甘旨,忽求镇郡,深属要君,请罢之。”帝曰:“亿前告归,本无终焉侍养之请;今以疾愈求入朝,故特与郡。遵未谕此意耳。”诏中书召遵谕之。
甲戌,河决澶州。
丙子,诏:“自今差发解知举等,授敕讫即令合门祗候一人引送锁宿,无得与辽友交言,违者合门弹奏。如所乘马未至,即以厩马给之。”
先是翰林学士王曾、知制诰钱惟演,受敕于武成王庙试经明行修、服勤词学举人,与翰林学士李维偶语长春殿阁,又至审刑院伺候所乘马,迟留久之。维、曾同在翰林,曾妻,维侄也,时曾妻将产子,故曾属维以家事。东上合门副使魏昭亮,意曾受维请托,密以闻;押伴合门祗候曹仪亦具奏。即令曾、维分析,词与惟演同,释曾等,因有是诏。
丁丑,命内侍都知阎承翰奉安太祖、太宗圣像于南京鸿庆宫。
九月,甲申朔,诏:“自今制置发运使,不限官品,其着位并在提点刑狱官上。”
周至路家:百年间做官1品1人3品2人4品2人5品2人7品6人
本文2023-09-22 07:08:1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0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