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氏家谱是那些
郝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14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氏。一说郝乡在今陕西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2、 出自复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
3、 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南蛮有郝、杨、刘三姓。
二、 迁徙分布
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 就是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也是比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了郝姓人家。这也是导致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总之,历史上郝姓着实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郝隆为桓温南蛮参军,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下摩着肚皮晒太阳。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我的书都在肚子里。”
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秦时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四、 家乘谱牒
河北:藳城郝氏族谱四卷、定县定州郝氏家谱一卷、三河临河郝氏族谱不分卷
山西:代县郝氏族谱四卷
江苏;沛县沛邑郝氏族谱不分卷、淮安淮山郝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湖南;常德郝氏族谱七卷首一卷
山东:滕县郝氏族谱不分卷、栖霞郝氏丽书堂支谱一卷
其他;郝氏历代家谱一卷、郝氏家乘(卷数不清)
五、 历史名人
郝懿行:今山东栖霞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年间进士。他曾官至户部主事,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于《尔雅》用力最久,撰《尔雅义疏》、《山海经义疏》,援引各书,考释名物,订正讹谬。另有《易说》、《书说》、《郑氏礼记笺》、《春秋说略》、
《竹书纪年校正》等书。
郝摇旗:明清之际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一员猛将,初在军中当旗手,故而得名。闯王牺牲后,与李锦等联合抗清,在湖南、广西大败清军。后因在军中受歧视,退回湖北,在攻打四川巫山时被俘牺牲。
郝经:泽川陵川(今属山西省)人,集学者、谋士于一身。他曾在金亡后迁于河北,住在元将张柔家,得以阅读张的藏书。宪宗时入忽必烈(即元世祖)王府,甚受信任。中统元年(1260年),以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使宋,被贾似道扣留于真州(今江苏仪征)。郝经一生著作较多,主要有《续后汉书》、《陵川集》等。
郝澄:句容(今属江苏)人,宋代画家,他所作的道释、人马,笔墨清劲,善于设色,一生努力进取,其愈后,名气也愈大。
郝定:兖州泗水(今属山东)人,金末山东红袄军首领。他曾率军攻克滕、兖、单诸州,莱芜、新泰等10十多个县,设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
郝孝德: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他曾聚数万人起义,转战于黄河下游以北地区,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一、姓氏源流
郝(Hǎo)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为其始祖为帝乙之子子期之后,以封地名为氏。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省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14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省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氏。一说郝乡在今陕西省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公元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2、出自复姓郝骨氏所简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
3、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数民族中有郝姓:
① 如上党、卢水、汾州郝姓出自匈奴。
② 辽西郝姓出自东汉时乌恒人。
③ 唐时南蛮有郝姓。
④ 西夏人中有郝姓。
⑤ 元时都噜别族汉姓为郝姓。
⑥ 今土家、满、蒙、回、锡伯等民族均有郝姓。
得姓始祖: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帝喾(高辛氏)之子。契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商族后来不断壮大,至契的十四世孙汤时,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殷商的第二十七代君王为帝乙,他将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公元前十一世纪,商朝被周所灭,按当时的固有习惯,子期的后裔便以居地为氏,称郝姓。他们尊帝乙为郝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始于商末太原郝乡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中心。秦汉之际,郝姓人已逐渐向山西其他地方以及陕西、河南、河北等附近境内繁衍播迁。晋末,由于官职调迁,郝姓有一支自太原徙居润州丹扬(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北小丹阳),传七世有郝回,在南朝梁任江夏太守,又自丹阳徙至安陆(今属湖北省)。两晋南北朝时,虽社会动荡,但居山西之郝姓由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但河北之郝姓有避战乱而迁山东者,河南之郝姓有迁安徽者。隋唐之际,社会安定,郝姓在陕西京兆一带繁衍壮大,并形成郝姓历史上的第二大郡望——京兆郡。并有郝姓徙湖北、四川者。北宋灭亡后,郝姓有南迁江南者,而世居汾州(今山西省汾阳)的著名画家郝章为避战乱,兵火后迁居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并落籍当地。唐宋以前,郝姓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较他姓要晚,规模也要小的多。唐宋之际,南方的一些地方才出现了较多的郝姓人家。元末时,灾疫不断,农民起义军四起,后互相攻伐,导致中原、华东、华中人口锐减,明初洪武年间,郝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北、北京、山东、天津等地。明清之际,郝姓在南方各地的分布渐广,湖南、福建等省都有载入史册的郝姓人物;同时在东北的辽宁等省也有了郝姓的聚居点。清代时,世居山西北部的郝姓跟随走西口的风潮,有迁内蒙、甘肃者;而居于福建的郝姓则有渡海赴台,进而入南洋新加坡等地者。但是,此期郝姓仍是以北方为其分布繁衍的中心。如今,郝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为多,这三省的郝姓约占全国汉族郝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郝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
三、历史名人
郝 隆:字仕治,晋代人,官荆州刺史桓温的南蛮参军。农历七月七日,人们都在晒衣服,唯有郝隆睡在院中,有人问他为甚麽,他答道:“晒我腹中的书罢了。”
郝 昭:字伯道,三国时魏国太原人,为杂号将军。镇守河西四十余年,军民畏服。诸葛亮围困陈仓,昭与之对峙二十余日,亮不克而退,昭因此被赐为爵列侯。他反对厚葬,提倡薄葬,并身体力行。
作者: 郝建宇 2006-4-19 19:28 回复此发言
--------------------------------------------------------------------------------
2 一、郝姓氏源流 二、迁徙分布
郝 澄:句容(今属江苏省)人,宋代画家,他所作道释、人马,笔墨清劲而善于设色。
郝 质:介休(今属山西)人,北宋将领。少年从军,挽强第一。以防御西夏、平贝州贼乱有功,累迁六宅使。其治军严谨,犯者不贷,而犒赏优厚,平时自奉俭约,尤笃于信义。
郝 章:汾州(今山西省汾阳)人,宋代画家,长于画人马,与路皋橐驼、张远山水并称“河东三绝”。
郝 惠: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宋代画家,善山水人物,为燕文费之师。
郝 经:字伯常,顺天(今北京市)人,先世泽州陵川(今属山西省)人,元代名臣、学者、书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史学家、哲学家。累赠昭文馆大学士、司徒、冀国公。其字画天资高古,取众人之长为己有,故其笔画俊逸,遒劲,无倾侧妖媚之态,为当世之名笔。著有《太极演》、《原古录》、《通鉴书法》、《玉衡贞观》、《陵川集》等。
郝 定:兖州泗水(今属山东省)人,金末山东红袄军首领。曾率军攻克滕、兖、单诸州,莱芜、新泰等10十多个县,建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
郝 浴:字冰涤,又字雪海、复阳,号中山,直隶定州人。顺治六年(1649年)举进士,授刑部主事。顺治八年(1651年)改湖广道御史,巡按四川。顺治十一年(1654年)九月,因忤吴三桂被劾,部议坐死,后从宽谪戍奉天(今之沈阳)。顺治十五年(1658年)五月,徙铁岭,居于南门之右,谪居这里十八年,康熙十四年(1675年)圣祖玄烨廉其冤,以原职召还,复授湖广道御史。在离开铁岭的时候,把自家居室献给铁岭人作为士子读书处,把“致知格物之堂”改称“银冈书院”;把十八年来购置的二百二十五亩土地和城内西南隅的一段地基,献给书院,留为“生徒肄业之资”。当人们来到铁岭“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缅怀周总理的时候,都自然地想起银冈书院的历史和它的创始人郝浴。康熙十九年(1680年)授广西巡抚。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卒于任所。
郝子廉:太原(今属山西省)人,性廉洁,一介不取于人。尝过姊饭,留十五钱默置席下去。每行饮水,常投一钱于井中。以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太守从大将军击匈奴,功封众利侯。
郝夫人:晋代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汝南内史王湛之妻。王湛兄嫂钟夫人,出身名门,郝氏不因低贱而低三下四,钟氏也不因富贵而盛气凌人,时人称:“钟夫人之礼,郝夫人之法。”
郝孝德:平原(今属山东省)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曾聚众数万起义,转战于黄河下游以北地区,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郝处俊:安陆(今属湖北省)人,唐贞观进士,累迁吏部侍郎,高宗时官至宰相。为人正直,品行端正,凡他规定的民俗,都很符合道理和实情。
郝士安:太原(今山西省)榆次人,宋代画家,张远弟子,事其师甚敬,常执杖屦,侍立左右。
郝摇旗: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的第一猛将,原名永忠,因初在军中为大旗手,故名。初事闯王,闯王牺牲后,与李锦等联合抗清,曾取得全州大捷,后被俘杀。
郝懿行:栖霞(今属山东省)人,清代户部主事、学者,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年间进士,官至户部主事。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于《尔雅》用力最久。一生著述颇丰,作有《郑氏礼记笺》、《尔雅义疏》、《竹书纪年校正》、《春秋说略》、《山海经笺疏》、《晋宋书故》、《荀子补注》等。
郝兰田:清末民初京剧老旦著名演员,京剧改革家王瑶卿之外祖父。安徽省人。原为徽戏演员,工老生。以唱《祭风台》(即京剧《借东风》)名遍皖中。大约在道光、咸丰之间来北京,因与程长庚同乡,搭入三庆班演唱。入班后,初演《天水关》孔明一角,声容并茂,气度高华,颇受观众赞赏。时正值该班连演卢胜奎所编之“三国”连台本戏,其中孔明一角,曾由郝兰田、卢胜奎分担演之。后因三庆班缺少老旦一工,郝自请改唱老旦。在当时,因老旦唱工呆板,黯无生气,多不被人所重视。而郝兰田能综合各家老旦之特长,并以老生唱法参合旦腔韵味,而创制出老旦新腔。从此,京剧老旦一行的地位,一跃而上,始为剧界内外所重视。
作者: 郝建宇 2006-4-19 19:28 回复此发言
--------------------------------------------------------------------------------
3 一、郝姓氏源流 二、迁徙分布
郝为真:又名郝和,字为真(1849-1920),河北永年人,郝氏太极拳创始人。后传授孙禄堂,奠定了今天孙氏太极拳基础。现在美国、加拿大等地有“郝派太极拳协会”。
郝梦龄:河北省藁城人,1930年中原大战后任郑州警备司令,后任第九军军长。著名抗日将领,忻口会战中壮烈殉国。
郝鹏举:河南省灵宝人,曾任国民党第42集团军中将。郝鹏举的一生,先投降日寇,认贼作父;后叛变人民,丧失人格。1947年1月,陈毅率大军攻击郝的驻地白塔埠,击溃其部队,生俘郝鹏举。1947年4月,蒋军对我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我鲁东南地区机关向渤海地区撤退,郝鹏举被押随行。遇蒋机轰炸,郝竟乘机逃跑,被我警卫人员击毙。
郝建秀:全国妇联第四届副主席,现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原纺织工业部部长。山东青海人,汉族,1949年参加工作。1954年加入中国***,上海纺织学院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1年创造“郝建秀工作法”,当选为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1952年当选为全国青年模范团员。1953年当选为纺织工业系统全国劳动模范。先后曾任青岛市国棉八厂副厂长、厂长、工程师。青岛市革委会副主任、青岛市委副书记、山东省委常委。山东省总工会副主席、省妇联主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82年任部长、全国妇联副主席等职。为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十一至第十五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书记。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西南)。秦时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京兆郡:汉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治所在长安,即为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魏改建京尹郡,“尹”为太守。唐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金元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民国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以前“京兆”之意。国民党政府成立时废。
2、堂号
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郝隆为桓温南蛮参军,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下摩着肚皮晒太阳。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我的书都在肚子里。”
丰文堂:源出郝经,字伯常,元代陵川(今山西省陵川)人。元世祖即位前召他询问经国安民之道,他条陈数十事,世祖大悦。即位后,任其为翰林侍读学士。曾充国使使南宋,被留不屈,居十六年归。留宋期间,著述甚多,其文丰蔚豪宕。故其族人以“丰文”为堂名,此即郝姓“丰文堂”之由来。
此外,郝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太原堂”、“三余堂”等。
五、宗族特征
1、郝姓多文人雅士,仕宦者亦多文官。
2、郝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北,作为一个得姓三千余年的姓氏,历经如此长时间的风风雨雨,仍立足北方,诚为罕见。堂号含意隽永,意味深长。如晒书堂出自郝隆晒腹的典故,寓意学问精深,满腹经伦。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据民国残本《郝氏家谱》,河北藁城郝姓一支字行派语为:“从文鸣连,正玉思清。”
将想做的事情做到底!2006-1-10 13:29:04 广告 梅州丽人服饰折扣店阿妹730
头衔:坚持不懈的牛
等级:论坛管理
文章:2508
积分:18813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7月29日第2楼 QQ
--------------------------------------------------------------------------------
郝姓宗祠通用对联
〖郝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丰文尚节;
引义传经。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代翰林侍读学士郝经,字伯常,陵川人。幼年时遭金末兵乱,金亡后迁居河北,住在元朝将领张柔家,得以读他的藏书。为人尚气节,为学务有用。宪宗时,入忽必烈(元世祖)王府,因谈论治国安民之道,深得信任,跟从忽必烈攻鄂州,得到宪宗死的消息后,力劝忽必烈北还争帝位,与南宋宰相相贾似道约和退兵。中统初年,以翰林侍读学士出使南宋,被贾似道扣留在真州达十六年,至元年间才被释还。文章丰蔚豪放,撰有《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通鉴书法》等,又著有《陵川集》。诗多奇崛。下联典指唐·大将郝处俊,安州安陆人,贞观年间进士。累迁吏部侍郎,跟随大将李[责力]征讨高丽有功,授同东西台三品(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参与朝政,上元初年官中书令。为人正直,操履无玷。在朝中,他每发言议论,必引经据典,主张法令应刚柔相济,凡所规风,深得大体,得高宗赞许。
作者: 郝建宇 2006-4-19 19:28 回复此发言
--------------------------------------------------------------------------------
4 一、郝姓氏源流 二、迁徙分布
储书栖腹;
饮水投钱。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晋人郝隆,字仕治,任荆州刺史桓温的南蛮参军,善于应对。一年的七月初七,人们都忙着栖衣物,他却睡在庭院里。有人问他,他答道:“栖一下我肚子里的书。”下联典指汉代人郝廉,曾出远门,在路边井中饮水后,往往把钱投入井中,以表示清谦。
猛将旗手;
红袄顺天。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郝姓第一猛将郝摇旗,初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中当旗手。闯王牺牲后,与李锦等联合抗清,在湖南、广西大攻清军。后攻打四川巫山时被俘牺牲。金朝末年红袄起义军首领郝定,山东衮州人。举事于泰安,曾攻克十余县,称帝设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后被俘遇害。
太原一介;
河东三绝。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名人郝子廉,太原人。性廉洁,一介不取于人。尝过姊饭,留十五钱默置席下去。每行饮水,常投一钱于井中。下联典指宋代画家郝章,汾州人,居阆州。长于画人马,年已八十,每画一人一马,称绝一时。与路皋橐骆、张远山水并称河东三绝。
夫人家法;
宰相襟期。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世说新语》载,王浑妻钟氏,与弟妻郝氏皆有德行,钟虽门高,与郝相亲重,时称“钟夫人之礼,郝夫人之法。”下联典指唐·郝处俊,尝言志曰:“大丈夫惟无仕,仕必至宰相乃可。”后仕至中书令。
太原世泽;
廉洁家声。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汉·郝子廉,性廉洁,过姊饭,默置钱于席下,远行饮路帝井水,投钱于井中。
-----------------------------------------------------------------
〖郝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人曝笼内物;
我晒腹中书。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晋代参军郝隆,字仕治。每年七月七日,人皆晒衣物,惟隆卧于庭中,人问之,答曰:“晒吾腹中书耳!”
-----------------------------------------------------------------
〖郝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尔雅疏义流芳远;
春秋说略世泽长。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清代户部主事郝懿行,字恂九,号兰皋,嘉庆进士,谦退廉介,潜心著述,长名物训诂之学,著有《尔雅疏义》、《春秋说略》、《山海经笺疏》等。
-----------------------------------------------------------------
〖郝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奇韵豪文,才推元代;
危言高论,名重汉时。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代翰林侍读学士郝经,字伯常,陵川人。下联典指东汉名士郝洁,太原人。好危言高论,名重当时。
商氏家谱图系序x'B
商氏先世居汴(今开封)。我高祖奉使公流寓西夏,因而仕之(在西夏做官),官至都兵马使总兵政,名位显矣。而我高祖之心,未尝一日忘于中国。盖念圣宋实父母之邦,坟墓宗族在汴,逆知(预选知道)夏欲犯顺(以逆犯顺,即造反作乱),将不利焉,遂力求解任。寻(不久)因(趁)使命,潜挈妻、子入朝,时嘉佑(宋仁宗年号)六年(1061年)也。纳款献币,陈说事机。上(皇上)深嘉劳於是(是,此事),推恩及子,赐之土以代世禄,命择地青溪居之。青溪,今淳安也。'$K
高祖(指奉使公)捐馆(舍弃所居之屋,为死亡之婉称),我曾祖朝议公兄弟,克(能)肖克嗣(能继承父业),谨守礼度,有光名禄。垂老(年老时)值方腊之乱,避难而殒。室庐赀(资)货,悉(全)毁於寇。我祖时方孩提,匿之民舍获免。比(等到)长,从师问学,克自树立,以荫(由于父祖的功德而得封赏)补宣议郎,誉望日隆,家道复兴。逮(到)我先君暨敦武公诸伯父,学礼学诗,肯堂肯构(喻子承父业),继述之功无愧焉。不肖辈(我辈)恒(常)窃自念(常私下里想),我高祖入朝之后,夏国多事,称藩於辽、於金,无有虚岁,君臣忍耻,沦胥(相互牵连而受苦难)以亡。而吾家世禄之恩,仰赖十朝,深仁厚德,二百年犹一日。兹盖有以见我高祖智识之明,谋虑之远,有大过人者。诗曰:“既明且哲,又保其身。”(见《烝民》,意思是:知识渊博又明理,保全节操永流芳。)又曰:“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见《文王有声》,意思是:留下好谋略,保护子孙享安定)我高祖有焉。不肖重念:寇毁之馀,先世文籍谱牒无一存者,后世子孙曷所於考?乃以平日所闻父兄故老之传言录之,一世祖以下,辑为图系,藏之巾笥(用巾覆盖的箱箧),以示后来,使能因此续而书之,则历世虽远,支派弗紊,尊祖敬宗之道,其在是矣。嗟乎!创业固甚难,守成尤未易,用并书此於图系之右,庶(期望)后之览者,知祖宗成立之难,如是未必不感动兴起,力於孝弟,勉於德义,以祈无忝(辱,愧)厥(其)世,则於继承之道宁(难道)无补焉? SE
时B_74,X
景定三年壬戌(1262年)仲秋y
故奉使公玄孙 芝山真隐时亿 谨序kn
�0�8中国商氏网 -- 中国商氏网 /
商氏家谱源流序8r
商之初,本子姓。唐虞时,契封於商,赐姓子。厥(其)后子孙以国为氏,虽族属不一,然出於子姓者,孰非契之后乎?是故源之深者,其流必远,此理势之自然也。s54
天生斯民,立之司牧(司牧,官吏),而寄以二事,曰教曰养而已。时至中古,淳朴既散,奸伪日滋,而斯民者果逸居无教,宁不近於禽兽乎?於是契为司徒(司徒,主管教化的官),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典既明,人无夭断,比其功,与天地相为悠久,实万世永赖者也。后世子孙盛,凡出於子姓者,孰非司徒之遗泽焉?2s[
吾祖世为汴人,宋仁宗时,八世祖奉使公,以西(夏)国都知兵马使入觐(都,大也。入觐,入朝见君主),迁居今处,遂为淳人。未几遭腊(方腊)寇之难,室火於兵,谱牒煨烬,居汴以前世次莫考。宋朝恩典见於制敕,形於符檄者,仅得之煨烬之馀。呜呼,惜哉!我曾祖真隐翁,尝辑六世为图(系),续而书之,深有望於后嗣。不肖不敏,羁於微宦,久稽绍述(国是),近来田园多暇,敬取旧图,增入新派(新脉),重书一通,传示子孙。若乃奉使公贻谋之善,我曾祖言之备矣。不肖不敏,奚敢赘辞?重以司徒为得姓始祖,未可以其远而略之也。因述大概如右(指竖排版而言),庶几后来者逆流而源,不忘所自,亦厚伦崇本之道焉。0JuL
呜呼!惟孝敬可以立身,惟礼义可以齐家,惟忠信可以接物,为子孙者不必求之於他,求之於司徒之教足矣。用书以为序。z
时OA至元六年庚辰(1340年)孟春之月m~
8[
奉使公八世孙 杭州路玄学提举 邦昌 谨序-im6e
�0�8中国商氏网 -- 中国商氏网 555
商氏族谱序ynrR)P
翰林编修商良臣,奉尊甫(别人的父亲的尊称)内阁尚书素庵(商辂别号)先生之命,以家谱见示,欲缀言序之。予方以荒发谢去,获一披阅足矣,岂能序名谱哉!然尝闻之:商,国姓也。粤(句首语气词)自玄鸟启祥,降而生契(传说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契),为唐虞司徒,敬敷五教,以功封商郊,赐姓曰子。厥后,成汤以一旅革夏,绵世三十。迨微子入周,赐爵上公,世尹东夏,圣如孔子,则子姓之后也,贤如商瞿,则国姓之馀也,而兹谱咸略焉,岂以世远故慎言之欤?`
淳安有商,自奉使公始。奉使讳瑗,为夏国都知兵马使,自以先世居汴,乃因使事,挈家归宋。时仁宗在位,嘉其怀德慕义,且能奏献密事,赐居淳安,与山产以代世禄,是族姓之源也。奉使生朝议兄弟二人,大朝议生六宣议,六宣议生子五人,其四曰如璋。当宋宁宗时,以荫补敦武校尉。因乡里排结义役失次,率侄时叙、时显、时亿具闻於朝,奉省札(公文)以正疆役,楮墨尚新,其去奉使时已二百年矣。时亿号芝山真隐,有谱序可徵。真隐生希容,希容生正新,正新生邦昌。邦昌字隆甫,为杭州玄学提举,有续谱图序。提举生德春兄弟六人,其六曰德高,字敬中,号月岩,素庵大父也。洪武初,以荐入觐,辞弗就,面听宣谕而归。德高生仲瑄,号退隐,素庵父也,任宁德典史,有治声,同父月岩翁,俱以胤嗣贵,赠夏官侍郎兼学士。自时亿至是,又二百馀年矣。诗书礼乐之风,甲於州里。笃生素庵先生,字弘载,继承世德,博学无方,由科第三元进荣词苑,累官兵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擢升黄阁知制诰,副国倚毗,而子良臣,又以世科承之。盖由忠厚一脉,绵延传续,其积累也久,故其发舒也大,岂偶然之故欤!-_t|M
尝闻昔范文正公,家本儒素,及仕宋,兼都将相,以身任天下之重,谓君子教成於国,当自家族始,遂营治义庄,以收绍宗族。苏老泉父子,以文儒进用,欲以身化乡人,遂作续谱,亭立谱例,著监荛戒,以示同姓,俾传诵焉。今素庵先生,为内阁元臣,实四方之所取法也。是以於政务之暇,既表扬宋札(公文),以彰世业,又增修图谱,以崇世范,其犹范苏二公之心欤!将见笃近举远而化行於家邦也,审矣。虽然,契之教,商之训,天下之所通,商也。况於其子孙哉。为世族之后者,诚能立爱敬以事亲长,而敦其本,加之逊志时敏以进,多闻而扩其用,则族望恒新,而声名文物先后如一日矣。若徒恃前人荣耀,而忘其所事事,则奚以承先德而裕后世乎。此则素庵之意而愚特举之,以为商族后人勉。 时 成化六年(1470年)岁在庚寅十二月中吉b
�0�8中国商氏网 -- 中国商氏网 =Bc'
赐进士通议大夫太常卿兼翰林侍读学士~V~q
国史副总裁同知经筵官前国子祭酒 安城 吴节 序
姓氏起源
郝姓来源有3:
1、 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14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氏。一说郝乡在今陕西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2、 出自复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
3、 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南蛮有郝、杨、刘三姓。
二、迁徙分布
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 就是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也是比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了郝姓人家。这也是导致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总之,历史上郝姓着实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三、郡望堂号
堂号
“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郝隆为桓温南蛮参军,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下摩着肚皮晒太阳。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我的书都在肚子里。”
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秦时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四、家乘谱牒
河北藳城郝氏族谱四卷。
河北定州郝氏家谱一卷。
河北三河临河郝氏族谱不分卷。
山西代县郝氏族谱四卷。
江苏沛县沛邑郝氏族谱不分卷。
江苏淮安淮山郝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湖南常德郝氏族谱七卷、首一卷。
山东滕县郝氏族谱不分卷。
山东栖霞郝氏丽书堂支谱一卷。
郝氏历代家谱一卷。
郝氏家乘(卷数不清)。
五、字辈排行
郝氏一支字辈:“时保大选应明起玉永全连富耀(曜)林勇江宏晋庆高浩安团吉旺润国志春晓泽家兴百利培槐文有守壮坤洪广依瑜卫康登相”。
河北藁城郝氏字辈:“从文鸣连正玉思清”。
江苏沛县郝氏字辈:“常海慎重时维宏隆金玉人才木火水土中心允敬大本克吨世承先训记作思存昭良其续传后延恒”。
山东滕县郝氏字辈:“常海慎重,时维宏隆。金玉人才,木火水土。中心允敬,大本克吨。世承先训,记作思存,昭良其续,传后延恒。”
河南唐河郝氏字辈:“……本立而道生修身以齐家有容德乃大……”
某支郝氏字行:本清继源,诗书洪祥。仁义发家,安邦兴国。
河北藁城郝姓字行派语:从文鸣连,正玉思清。
山东烟台郝氏原字辈:国久承光,万代永兴,允希广士,坯庭言忠。续字辈:允笃有维,元丕廷宝,嘉绪立昌。
重庆南彭郝氏字辈:邦启登风,世大文联,如怀祖德,永远光先。
辽阳郝氏字辈:文万庭玉广,春景庆西成,殿云富久贵,忠永谱占魁。
山西盂县郝氏字辈:德培清长世,恩荣国泰安。
四川夔州郝氏字辈:光耀祖先德,文章继世昌;传家维孝友,富贵永连芳。
山西新绛村郝氏字辈:纲墨吉绣仁,升玉长成洪
郝姓家谱辈分 沛县郝氏字辈有:木 火 水 土,中 心 允 敬 ,大 本 克 敦, 这是从十三世到二十四世的辈份排列。
郝姓家谱的宗族特征 1、郝姓多文人雅士,仕宦者亦多文官。2、郝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北,作为一个得姓三千余年的姓氏,历经如此长时间的风风雨雨,仍立足北方,诚为罕见。堂号含意隽永,意味深长。如晒书堂出自郝隆晒腹的典故,寓意学问精深,满腹经伦。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据民国残本《郝氏家谱》,河北藁城郝姓一支字行派语为:“从文鸣连,正玉思清。” 山东省肥城市郝家村郝姓一支行派语为:“世大文宏先,京振传广远。”
郝姓的家谱是什么 姓氏起源
郝姓来源有3:
1、 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14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氏。一说郝乡在今陕西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2、 出自复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
3、 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南蛮有郝、杨、刘三姓。
二、迁徙分布
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 就是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也是比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了郝姓人家。这也是导致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总之,历史上郝姓着实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三、郡望堂号
堂号
“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郝隆为桓温南蛮参军,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下摩着肚皮晒太阳。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我的书都在肚子里。”
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秦时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四、家乘谱牒
河北城郝氏族谱四卷。
河北定州郝氏家谱一卷。
河北三河临河郝氏族谱不分卷。
山西代县郝氏族谱四卷。
江苏沛县沛邑郝氏族谱不分卷。
江苏淮安淮山郝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湖南常德郝氏族谱七卷、首一卷。
山东滕县郝氏族谱不分卷。
山东栖霞郝氏丽书堂支谱一卷。
郝氏历代家谱一卷。
郝氏家乘(卷数不清)。
五、字辈排行
郝氏一支字辈:“时保大选应明起玉永全连富耀(曜)林勇江宏晋庆高浩安团吉旺润国志春晓泽家兴百利培槐文有守壮坤洪广依瑜卫康登相”。
河北藁城郝氏字辈:“从文鸣连正玉思清”。
江苏沛县郝氏字辈:“常海慎重时维宏隆金玉人才木火水土中心允敬大本克吨世承先训记作思存昭良其续传后延恒”。
山东滕县郝氏字辈:“常海慎重,时维宏隆。金玉人才,木火水土。中心允敬,大本克吨。世承先训,记作思存,昭良其续,传后延恒。”
河南唐河郝氏字辈:“……本立而道生修身以齐家有容德乃大……”
某支郝氏字行:本清继源,诗书洪祥。仁义发家,安邦兴国。
河北藁城郝姓字行派语:从文鸣连,正玉思清。
山东烟台郝氏原字辈:国久承光,万代永兴,允希广士,坯庭言忠。续字辈:允笃有维,元丕廷宝,嘉绪立昌。
重庆南彭郝氏字辈:邦启登风,世大文联,如怀祖德,永远光先。
辽阳郝氏字辈:文万庭玉广,春景庆西成,殿云富久贵,忠永谱占魁。
山西盂县郝氏字辈:德培清长世,恩荣国泰安。
四川夔州郝氏字辈:光耀祖先德,文章继世昌;传家维孝友,富>>
郝姓家谱的姓氏起源 起源
一说郝乡在今陕西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出自复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南蛮有郝、杨、刘三姓。
为古代乌桓国姓氏。古代乌桓国以太阳为图腾,其都城后来也以赤色为记,即今内蒙赤峰一带。乌桓国后来与其他民族融合,接受汉文化,其人有以图腾颜色起汉姓称赤或赫,有以地为姓称郝,其中赫、郝又多误记误传,混淆起来。
直系初祖
据《史记》记载可推知郝氏的初祖为轩辕氏黄帝,但疑点太多,而经现代研究可推定郝氏初祖为契(xie4)。“子期”父为“帝乙”,“帝乙”先祖为“天乙(汤)”相隔16代,虽经父子、兄弟交替传承王位,但子期的直系祖先清晰可辨,每代都有据可考:28世子期,27世帝乙,26世帝太丁,25世帝武乙,24世帝庚丁,23世帝祖甲,22世帝小乙,21世帝祖丁,20世帝祖乙,19世帝河甲,18世帝太戊,17世帝太庚,16世帝太甲,15世太丁(未立而卒),14世天乙(帝汤名履)。 与夏朝并列发展的是先商时期的殷契的世系,“契”,在“尧”时即入朝为官。“舜”时“禹”为司空,“皋陶”为大理,“契”为司徒(相当于后来的“圣人”)……。“契”封于商,其后世孙“相土”被封于商,“冥”官为司空,也受商人祭祀。所以历史对汤的世系的记载也比较详细,从“契”到“汤”历14世曾未间断,“汤”的直系祖先为“契”是确定的,所以郝姓的祖先可追溯到“契”。14世汤,13世主癸,12世主壬,11世报丙 ,10世报乙,9世报丁,8世微(上甲),7世振(王亥),6世冥,5世曹圉(粮圉yǜ),4世昌若 ,3世相土,2世昭明,1世契。据此可知郝姓之直系祖先为“契”,而不能简单的认为初祖是帝乙或子期。至于初祖是否为黄帝或启昆,有侍进一步研究。
初祖世系表
根据以上考证,就我们所知,尚不能认黄帝为郝姓初祖。仅能尊契为郝姓的直系祖先(初祖),以契为1世,汤为14世,期为28世。姓郝的第一人(始祖)应为本世系表的29世或30世。
1世 契(c)
2世……昭明
3世………相土
4世…………昌若
5世……………曹圉(粮圉yǜ)
6世………………冥
7世…………………振(王亥)
8世……………………微(上甲)
9世 …………………… 报丁
10世 ………………………报乙
11世………………………… 报丙
12世………………………… 主壬
13世…………………………… 主癸
14世……………………………… 天乙(帝汤名履)
15世…………………………………太丁(未立而卒)
16世 ………………………………… 帝太甲
17世………………………………………帝太庚
18世…………………………………………帝太戊
19世……………………………………………帝河甲
20世………………………………………………帝祖乙
21世………………………………………………帝祖丁
22世………………………………………………帝小乙
23世…………………………………………………帝祖甲
24世……………………………………………………帝庚丁
25世………………………………………………………帝武乙
26世…………………………………………………………帝太丁(文丁)
27世……………………………………………>>
郝姓家谱的迁徙分布 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 就是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也是比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了郝姓人家。这也是导致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总之,历史上郝姓着实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但据《新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土蛮有郝、杨、刘三姓,为南方三大姓氏之一。由于古代文字记录较少,多数人物事件皆口头流传,古音郝、何同音,加之郝字古体书写较繁,因此许多书写记录多用何字替代。经过多年流传,南方大部分郝姓渐渐改为何姓。
郝姓家谱的其他 高级汉语词典郝 Hǎo〈名〉古乡名 [Hao village]郝,右扶风乡T室县。从邑,赤声。――《说文》。朱曰:“在今陕西西安府。”在今陕西省周至县姓国际标准汉字大字典郝 hǎo ㄏㄠˇ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户县和周至县。姓。郑码:BNOY,U:90DD,GBK:BAC2笔画数:9,部首:阝,笔顺编号:121323452PS:资料有待补充!
郝姓家谱的历史名人 郝懿行:今山东栖霞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年间进士。他曾官至户部主事,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之学 ,于《尔雅》用力最久,撰《尔雅义疏》、《山海经义疏》,援引各书,考释名物,订正讹谬。另有《易说》、《书说》、《郑氏礼记笺》、《春秋说略》、《竹书纪年校正》等书。郝摇旗:明清之际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一员猛将,初在军中当旗手,故而得名。闯王牺牲后,与李锦等联合抗清,在湖南、广西大败清军。后因在军中受歧视,退回湖北,在攻打四川巫山时被俘牺牲。郝经:泽川陵川(今属山西省)人,集学者、谋士于一身。他曾在金亡后迁于河北,住在元将张柔家,得以阅读张的藏书。宪宗时入忽必烈(即元世祖)王府,甚受信任。中统元年(1260年),以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使宋,被贾似道扣留于真州(今江苏仪征)。郝经一生著作较多,主要有《续后汉书》、《陵川集》等。郝澄:句容(今属江苏)人,宋代画家,他所作的道释、人马,笔墨清劲,善于设色,一生努力进取,其愈后,名气也愈大。郝定:兖州泗水(今属山东)人,金末山东红袄军首领。他曾率军攻克滕、兖、单诸州,莱芜、新泰等10十多个县,设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郝孝德: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他曾聚数万人起义,转战于黄河下游以北地区,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林县郝家家谱世字辈 郝姓起源
郝姓的起源是出自商末的地名。
传说远古时代的太昊,相传即伏羲氏(又传说他是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太昊的佐臣郝骨氏,辅助太昊治理部落。到了商朝末期,郝骨氏的裔孙期,被商帝乙封在太原郝乡。于是期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为氏,就是郝氏。
此即《新唐书・宰相世系》所记载:“郝氏出自郝省(骨)氏,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封于太原之郝乡,因以为氏。”
除此之外,郝姓中还有一些少数民族血统。据《姓氏考略》记载“乌桓有郝氏,又唐时土蛮有郝、杨、刘三姓。望出太原、京兆”。乌桓也作乌丸,古族名,东胡族的一支,秦末东胡遭匈奴击破后,部分迁乌桓山,因以为名。乌桓族以游牧射猎为生,汉武帝以后归附汉,活动在我国北方。乌桓族中就有一些以郝为姓的人。唐代南方蛮族中也有以郝、刘、杨为姓氏的。可见,除了商朝末期以地名为姓氏的郝氏外,古代北方及西南的少数民族中也有郝姓。
电子家谱很热销呢。总结了下,5大理由选择百姓通谱网编修电子家谱:
1、经济、准确。传统修缮家谱耗时耗力。
2、便于携带、传递、保存。让家谱更容易携带,只需一张U盘,复制,粘贴即可。不怕潮湿不发霉。不怕虫蛀不少页,让家谱保存更加方便。
3、超大容量。在这个信息时代,文字。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也可以存放于互联网家谱中。让家谱内容更充实。
4、查看方便。便于修改。有续传承。真正实现查看方便,不必再为了查找祖源时亲自到当地看家谱。结合传统的修谱模式与现代人的现实需求,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身在不同地域的家族人都可以共同管理。真正实现有续传承。
5、隐私保护,授权浏览。
郝氏族谱大全 郝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14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氏。一说郝乡在今陕西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2、 出自复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
3、 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南蛮有郝、杨、刘三姓。
二、 迁徙分布
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 就是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也是比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了郝姓人家。这也是导致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总之,历史上郝姓着实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郝隆为桓温南蛮参军,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下摩着肚皮晒太阳。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我的书都在肚子里。”
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秦时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四、 家乘谱牒
河北:城郝氏族谱四卷、定县定州郝氏家谱一卷、三河临河郝氏族谱不分卷
山西:代县郝氏族谱四卷
江苏;沛县沛邑郝氏族谱不分卷、淮安淮山郝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湖南;常德郝氏族谱七卷首一卷
山东:滕县郝氏族谱不分卷、栖霞郝氏丽书堂支谱一卷
其他;郝氏历代家谱一卷、郝氏家乘(卷数不清)
五、 历史名人
郝懿行:今山东栖霞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年间进士。他曾官至户部主事,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于《尔雅》用力最久,撰《尔雅义疏》、《山海经义疏》,援引各书,考释名物,订正讹谬。另有《易说》、《书说》、《郑氏礼记笺》、《春秋说略》、
《竹书纪年校正》等书。
郝摇旗:明清之际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一员猛将,初在军中当旗手,故而得名。闯王牺牲后,与李锦等联合抗清,在湖南、广西大败清军。后因在军中受歧视,退回湖北,在攻打四川巫山时被俘牺牲。
郝经:泽川陵川(今属山西省)人,集学者、谋士于一身。他曾在金亡后迁于河北,住在元将张柔家,得以阅读张的藏书。宪宗时入忽必烈(即元世祖)王府,甚受信任。中统元年(1260年),以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使宋,被贾似道扣留于真州(今江苏仪征)。郝经一生著作较多,主要有《续后汉书》、《陵川集》等。
郝澄:句容(今属江苏)人,宋代画家,他所作的道释、人马,笔墨清劲,善于设色,一生努力进取,其愈后,名气也愈大。
郝定:兖州泗水(今属山东)人,金末山东红袄军首领。他曾率军攻克滕、兖、单诸州,莱芜、新泰等10十多个县,设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
郝孝德: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
郝姓家谱的家乘谱牒 河北城郝氏族谱四卷。河北定州郝氏家谱一卷。河北三河临河郝氏族谱不分卷。山西代县郝氏族谱四卷。江苏沛县沛邑郝氏族谱不分卷。江苏淮安淮山郝氏宗谱五卷、首一卷。湖南常德郝氏族谱七卷、首一卷。山东滕县郝氏族谱不分卷。山东栖霞郝氏丽书堂支谱一卷。郝氏历代家谱一卷。河南商丘梁园郝氏家谱一卷。郝氏家乘(卷数不清)。山东省诸城市吕标高家屯郝氏族谱四卷。
郝氏家谱是那些
本文2023-11-04 00:09:3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05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