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奖和矛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及其作者资料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4收藏

鲁迅文学奖和矛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及其作者资料,第1张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 评奖时间范围1971~1981 评选所耗时间:一年 颁奖年份1982年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周克芹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东方》 魏 巍 人民文学出版社

《将军吟》 莫应丰 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自成》(第二卷) 姚雪垠 中国青年出版社

《芙蓉镇》 古 华 人民文学出版社

《冬天里的春天》 李国文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 1982~1984 评选所耗时间:一年 颁奖年份1985年

《黄河东流去》 李 准 北京出版社

《沉重的翅膀》(修订本) 张 洁 人民文学出版社

《钟鼓楼》 刘心武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5~1988 评选所耗时间:两年半 颁奖年份1988年

《平凡的世界》 路 遥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少年天子》 凌 力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都市风流》 孙力 余小惠 浙江文艺出版社

《第二个太阳》 刘白羽 人民文学出版社

《穆斯林的葬礼》 霍 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荣誉奖:

《浴血罗霄》 萧 克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金瓯缺》 徐兴业 海峡文艺出版社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 1989~1994 评选所耗时间:三年 颁奖年份1998年

《战争和人》(一、二、三) 王 火 人民文学出版社

《白鹿原》(修订本) 陈忠实 人民文学出版社

《白门柳》(一、二) 刘斯奋 中国青年出版社

《骚动之秋》 刘玉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 1995-1998 颁奖年份2000年

《抉择》 张 平

《尘埃落定》 阿 来

《长恨歌》 王安忆

《茶人三部曲》(一、二) 王旭烽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5年)

《张居正》 熊召政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无字》 张 洁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历史的天空》 徐贵祥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英雄时代》 柳建伟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东藏记》 宗 璞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第一届鲁迅文学奖获奖篇目(1995-1996)

1995—1996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老屋小记》  史铁生

《雾月牛栏》  迟子建

《赵一曼女士》 阿 成

《镇长之死》  陈世旭

《哺乳期的女人》 毕飞宇

《心比身先老》 池 莉

1995—199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父亲是个兵》邓一光

《小的儿》林 希

《挑担茶叶上北京》刘醒龙

《年前年后》 何 申

《涅槃》 李国文

《天知地知》 刘 恒

《没有语言的生活》东 西

《黄金洞》阎连科

《天缺一角》 李贯通

《双鱼星座》 徐小斌

1995—1996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获作品

《锦州之恋》邢军纪 曹 岩

《灵魂何归》(亦名:《没有家园的灵魂》)杨黎光

《黄河大移民》 冷 梦

《黑脸》一 合

《恸问苍冥》金 辉

《没有掌声的征途》 江宛柳

《东方大审判》 郭晓晔

《温故戊戌年》 张建伟

《淮河的警告》 陈桂棣

《大国长剑》徐 剑

《敦煌之恋》王家达

《共和国告急》 何建明

《走出地球村》 李鸣声

《开埠》程童一 等

《毛泽东和蒙哥马利》董葆存

1995—1996年全国优秀诗歌奖获奖作品

《生命是一片叶子》 李 瑛

《今天没有空难》匡 满

《韩作荣自选集》韩作荣

《在瞬间逗留》 沈 苇

《鸟落民间》张新泉

《狂雪》王久辛

《寻觅光荣》辛 茹

《拒绝末日》李松涛

1995—1996年全国优秀散文杂文荣誉奖获奖作品(评委会集体推荐)

《我的家在哪里》冰 心

《赋得永久的悔》季羡林

《牵牛花蔓》严 秀

《半月随笔二集》雷 加

《郭风散文选集》郭 风

《烟水江南绿》 艾 煊

1995—1996年全国优秀散文奖获奖作品

《何为散文选集》何 为

《春宽梦窄》王充闾

《中华散文珍藏本·周涛卷》 周 涛

《女人的白夜》 铁 凝

《秋白茫茫》李 辉

《皇天后土》周同宾

《从这里到永恒》赵 玫

《羊想云彩》刘成章

《湮没的辉煌》 夏坚勇

《两种生活》斯 妤

1995—1996年全国优秀杂文奖获奖作品

《微言集》林祖基

《何满子杂文自选集》 何满子

《邵燕祥随笔》邵燕祥

《韩羽杂文自选集》韩 羽

《世象杂拾》 唐达成

1995—1996年全国优秀理论评论奖获奖作品

《认识老舍》樊 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文学价值论》敏 泽

《自传统至现代——近四百年中国文学思潮变迁论》 陈伯海

《论鲁迅与林语堂的幽默观》 曾镇南

《茅盾几部重要作品的评价问题》 邵伯周

1995—1996年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荣誉奖获奖作品

(评委会集体推荐,排名不分先后)

陈占元 金克木 黄 源 刘辽逸 吕叔湘 施蛰存 孙绳武 伍孟昌

朱维之 陈冰夷 齐 香 方 平 金 堤 蒋 路 磊 然 李 芒

钱春绮 孙家晋 唐 笙 辛未艾 袁可嘉 叶水夫 郑永慧 草 婴 任溶溶

1995—1996年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获奖作品

《华兹华斯抒情诗选》 杨德豫 译

《艾青诗百首》燕汉生 译

《浮士德》绿 原 译

《修道院纪事》范维信 译

《莱蒙托夫全集2·抒情诗Ⅱ》 顾蕴璞 译

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获奖篇目(1997-2000)

1997-200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鞋》 刘庆邦《北京文学》

《清水里的刀子》石舒清《人民文学》

《吹牛》红 柯《时代文学》

《厨房》徐 坤《作家》

《清水洗尘》迟子建《青年文学》

1997-200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梦也何曾到谢桥》 叶广芩《十月》

《被雨淋湿的河》鬼 子《人民文学》

《永远有多远》 铁 凝《十月》

《吹满风的山谷》衣向东《橄榄绿》

《年月日》 阎连科《收获》

1997-2000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品

《落泪是金》何建明《中国作家》 中国青年出版社

《远东朝鲜战争》王树增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西部的倾诉》 梅 洁《报告文学》

《中国863》 李鸣生《北京文学》 山西教育出版社

《生死一线》杨黎光《深圳特区报》 《报告文学》

1997-2000年全国优秀诗歌奖获奖作品

《羞涩》杨晓民长江文艺出版社

《曲有源白话诗选》 曲有源作家出版社

《地球是一只泪眼》 朱增泉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西川的诗》西 川人民文学出版社

《纯粹阳光》曹宇翔明天出版社

1997年-2000年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获奖作品

《大雅村言》李国文东方出版中心

《山居笔记》余秋雨文汇出版社

《精神的归宿》 朱铁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昨夜西风凋碧树》 徐光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张抗抗散文》 张抗抗解放军出版社

1997-2000年全国优秀理论评论奖获奖作品

《“五四”文化革命的再评价》 陈 涌《文艺报》

《一九O三:前夜的涌动》 程文超  山东教育出版社

《12个:1998年的孩子》何向阳《青年文学》

《西部:偏远省份的文学写作》  韩子勇百花文艺出版社

《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  钱中文《文学评论》

1995-1998年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获奖作品

《济慈诗选》屠 岸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堂吉诃德》董燕生 译浙江文艺出版社

《奥德赛》 王焕生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秧歌》董 纯 译法国“中国之蓝”出版社

《圣殿》陶 洁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奖篇目(2001-2003)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玉米》 毕飞宇 《人民文学》 2001年第4期 责编:那辛

《松鸦为什么鸣叫》 陈应松 《钟山》 2002年第2期 责编:贾梦玮

《好大一对羊》 夏天敏 《当代》 2001年第5期 责编:杨新岚

《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 孙惠芬(女) 《人民文学》2002年第1期 责编:程绍武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上边》 王祥夫 《花城》2002年第4期 责编:申霞艳

《驮水的日子》 温亚军 《天涯》 2002年第3期 责编:王雁翎

《大老郑的女人》 魏微(女) 《人民文学》 2003年第4期 责编:程绍武

《发廊情话》 王安忆(女) 《上海文学》 2003年第7期 责编;姚育明

·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中国有座鲁西监狱》 王光明 姜良纲 《人民文学》2001年第12期 作家出版社2002年9月 责编:黎云秀

《宝山》 李春雷 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 责编:王大民

《瘟疫,人类的影子“非典”溯源》 杨黎光 《中国作家》2003年8月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责编:杨柳

《西藏最后的驮队》 加央西热(藏)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年10月 责编:王德领

《革命百里洲》 赵瑜、胡世全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12月 责编:金小凤

·全国优秀诗歌奖·

《野诗全集》 老乡 敦煌文艺出版社 2003年11月 责编:汪晓军、宋学娟

《郁葱抒情诗》 郁葱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9月 责编:袁淑萍、马海霞

《幻河》 马新朝 中原农民出版社 2002年12月 责编:王锦

《幸存的一粟》 成幼殊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3年1月 责编:汪稼明

《娜夜诗选》 娜夜(满、女) 甘肃文化出版社2003年8月 责编:蒋潇

·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

《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贾平凹,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 责编:李玉皓、任锐军

《大河遗梦》 李存葆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 责编:郑鲁南

《病隙碎笔》 史铁生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2月 责编:周宏

《独语东北》 素素(女)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 责编:李静媛

《一个人的经典》 鄢烈山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1月 责编:秦文仲、贺凯

·全国优秀文学理论、文学评论奖·

《难度·长度·速度·限度——关于长篇小说文体问题的思考》 吴义勤《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第4期 责编:刁斗

《〈手稿〉的美学解读》 王向峰 辽宁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责编:董晋骞

《打开诗的漂流瓶——现代诗研究论集》 陈超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责编:袁鸿蕙

《朱向前文学理论批评选》 朱向前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9月 责编:杜丽

·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奖·

《神曲》(但丁·著·意大利文)田德望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责编:胡真才

《雷曼先生》(斯文·雷根纳·著·德文)黄燎宇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责编:仝保民

品味《岳阳楼记》的人文情怀

   摘要:品味《岳阳楼记》的人文情怀,诉说你我的心灵感触,于是说是心灵感触,不如说是来自于生命的自觉与家教的传承。在我国的中国经典名篇之中,最能感染到我的便是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记》,文章中那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无时无刻不再给予我心灵的震撼,带我找到当时范仲淹的精神归属。本文将就《岳阳楼记》中的人文情怀进行细细的品味。

  

   关键字:岳阳楼记  人文情怀 细读与品味

引言

   庆历四年距今已九百七十五年,就在辛丑年的九月十五日(公历十月二十日)隆重举行了“先忧后乐 兴我中华”主题活动,这一天既是《岳阳楼记》诞生975周年纪念日,也是第975个“岳阳楼日”。从岳阳楼里散发出来的各种情怀再一次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抒发,让现代的人们再一次体会到古人的家国情怀,再一次感受到古人对国家、对故土那份深深的热爱。在有关岳阳楼的传世名篇当中,以宋代范仲淹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记》最负盛名,也成为中国文学家国精神的集中展现。

    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周同宾在少年时代最喜爱的作品便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他曾经说过,《岳阳楼记》绝对是范仲淹笔下众多文章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关于《岳阳楼记》的来源是这样的:范仲淹有一好友,名曰滕子京,在庆历五年时要重新修筑位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于是便请范仲淹来为此作记,当时的范仲淹并没有真正地登临岳阳楼,仅仅依靠的是滕子京随附的一副《洞庭秋晚图》,范仲淹就是凭借这样的一幅图画写出了《岳阳楼记》这一千古名篇。

   范仲淹生活于北宋时期,在范仲淹的少年时代,他“心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的不俗之态就已经得到了非常明显的体现,但是范仲淹的一生确实波澜起伏的,壮志难酬的长久情绪并没有真正打击到他的伟大抱负,在范仲淹被贬到邓州的期间,范仲淹仍然是大志不衰,专注于百姓喜乐悲苦之事,坚持实施忧国忧民之举措。《岳阳楼记》就是范仲淹在邓州百花洲畔建书院讲学时创作出来的千古名篇,在花洲书院门上范仲淹还曾亲笔书写过《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格言。《岳阳楼记》展现的便是范仲淹虽然壮志难酬,但是仍然有着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岳阳楼记》之所以能成为千秋不朽之作,不仅仅是因为其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绝句,更是因为作者范仲淹的伟大抱负与宽广的胸襟。范仲淹在邓州期间,深入民间,感受民间百姓的疾苦,出入田亩,拜询父老,亲自耕耘,重安抚,轻惩罚,不及半载,邓境大治,深受广大百姓的拥护与爱戴,估计只有拥有如此高尚人格的人才可以写出《岳阳楼记》这样的名篇吧。

    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记》之所以能受到后世如此的推崇,绝对不仅仅是因为能够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重要的是在于《岳阳楼记》中的人文情怀更加接近于每一个人的精神归属。《岳阳楼记》中所体现的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我国古代历来伟大的作家都善于把自己的感情借助于所描绘的景象来进行抒发,在描绘景象的同时又能抒发自己的情怀,《岳阳楼记》也是如此,在文章中,范仲淹只用了只用了“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二十二个字,这二十二个字看似简单,实则却将整个岳阳楼之大观,把洞庭湖啊波澜壮阔的画面一览无遗地全部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岳阳楼记》虽是一篇散文,却包含了辞赋的特点,作者在文章中大量使用整齐的排偶句,使文章节奏和谐,音调铿锵,增强了语言的音乐美和感染力。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辞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文章中的创新。一部名篇所蕴含的感情之所以能够如此的透彻与震撼与其精致的描写手法是有着绝对紧密的关系的。

    范仲淹在创作《岳阳楼记》时,虽然人在江湖,遭到贬斥,但是依然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文将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古迹之所以成为古迹,是因为在古迹的背后都会隐藏着与此相关的历史,古代先人所遗留下的印记才是这些名胜古迹的真正文化价值所在,我们要观赏的不是简单的风景名胜,而是要真正感悟先人的印痕与情怀。有些地方就是因为单纯的一个人,一句简答的诗词歌赋而留下了千秋的美名,岳阳楼亦是如此,来岳阳楼的人,不是在追寻洞庭秋波,楼台景象,更多的是在追寻当地的风物人情,以及古人遗留的文墨与思想。来体会当时的范仲淹在进行创作时是抱着何种的心情,是在抒发着何种情怀。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使岳阳楼就此名传千古。在偌大的一个中国甚至是整个世界,无论你是来过岳阳楼,还是未曾来过岳阳楼,都会因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知晓在中国的湖南有着一座岳阳楼,它临着洞庭湖,它可以带你欣赏到周边的苍茫万象。我们在岳阳楼上可以不怀古,不思今,暂时放下世间所有的束缚,独倚栏杆,看长风碧浪,吞没远处河山。仿佛万顷苍池都被踏于脚下,沧海桑田尽收眼中。这一刻,多狭隘的胸襟也会豁然宽阔,你会忘记名利几何,只想将所有的情感都放逐于山水,落落襟怀,形骸无我。《岳阳楼记》中的这份人文情怀就是有着如此巨大的魅力,让你学会用最真实纯净的心灵来面对世间的一切。

参考文献:

1、细吞慢嚼品味诗情——人文情怀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

易亚惠-《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3

2、浅析《岳阳楼记》所渗透的人文教育

王珂-《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2

3、阅读故事 欣赏美景 表达情怀——《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陈凌云-《课程教育研究》-2014

4、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士人情怀

白德祥-《文学教育:上》-2014

5、人品·官品·文品——从《岳阳楼记》名句看范公人格魅力

何治清-《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6、《岳阳楼记》是直抒胸臆吗——《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点(续)

姚友良(执教),王春荣(评点)-《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11

鲁迅文学奖和矛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及其作者资料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 评奖时间范围1971~1981 评选所耗时间:一年 颁奖年份1982年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