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曹姓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3收藏

求曹姓族谱,第1张

曹姓起源

一关于[曹"字: 曹语发生远古是汉语原始语根之一 原始语称具有空间容纳性的物体为曹夏代商国国君叫曹圉(Yǔ音语谓养马的地方)是昌若之子继昌若而立曹圉亦作粮圉曹圉可能指粮库或马圈说明夏代商国国君是管粮库或马圈的官并以之为氏的后世仍叫在树上作窝栖息的远古人为有巢氏盛牲畜饲料的长条形器具叫猪槽马槽盛饮料或液体的器具叫酒槽水槽两边高起中间凹下的物体凹下的部分叫槽漕河是运粮草的河道漕粮指漕运的粮食漕运旧时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槽也指房子槽坊旧时称酿酒的工场毋庸置疑[曹"语的原始义是指有空间容纳性的物体 曹同古代的法官攀亲始于奴隶社会相传在夏芬(槐)时[作圜土"(今本<竹书纪年>)[圜土"据东汉时的经学家郑玄解释:[圜土狱城也"(<周礼·大司寇>注)也就是监狱因这种监狱是用土筑成一个圆形将罪人囚禁在其中因占地面积较大故称之为[狱城"这是古代画地为牢的最早监狱因监狱具有空间容纳性原始语当呼之为[曹"我国夏朝所在的河南中原为干燥的黄土地在黄土地挖个深洞或用黄土筑成[圜土"用以关押供奴隶主役使的犯人不使其逃跑这是简便易行的设施 原始人的语言简单贫乏常用一个语音指代与之相关的许多事物既然具有空间容纳性的物体叫做曹那么把掌管囚禁奴隶和罪人于[圜土"之中的职官称为[曹"并以之为官名 后世对曹的原始义既有继承也有引申许慎及之后的文字学家说曹之本义指古代之诉讼(即古代的法官)亦引申为官吏分科司职治事之组织曰曹汉置尚书五人一人仆射四人分四曹东汉尚书六人分五曹,一曹与后世之一部同其后官制迭更晋及南北朝多至数十曹直至清代始无曹名

二曹姓来源有六:

1赐受曹官 以官为氏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与自然的斗争最艰巨的是和水患的斗争相传在远古时代我们祖国大地是[水浩洋而不息"因此曾出现过[积芦灰以止*水"的著名女神女娲居住于共(今河南省辉县)的共工氏族是世代相传的治水世家据说在颛顼时共工曾与颛顼争[帝位"发生了战斗共工企图放水来淹颛顼结果被颛顼杀掉但是共工的后世子孙仍作水官在部落联盟中担任治水的职务到了[华夏部落联盟"时期又出现了治水英雄鲧和禹鲧虽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治水却未取得成功其后禹总结了鲧用筑堤堵流的方法而致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疏通河川开导阻滞(疏川导滞)使洪水畅流无阻地由小归大流人大河的方法终于治住了洪水变水害为水利 在大禹治水时陆终第五子(另说为第六子)安正逢其时他因佐夏禹治水有功而被赐曹官曹官也就是[圜土"为牢看押奴隶的官这在当时以镇压奴隶为主要职能的奴隶主政权中并非小官安后来以官为氏这是曹姓得姓之始 曹安始居于今河南灵宝县曹水此地是曹安受姓之地曹安曾为夏代国君附近有曹阳坑曹阳墟 曹安后来曾被禹所攻禹为什么攻曹呢原因是炎黄部落联盟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将东夷族大部分融合了禹是三族联盟的最后一位首领相传他在晚年曾举荐东夷族首领伯益做继承人但暗中却为传子着想竭力为其子启培植羽翼势力三年后伯益把政权让给了禹的儿子启大概由于从尧到舜从舜到禹都是实行禅让制惟独从禹到启是传子因此引起曹有扈魏屈骜等氏的不满和反对于是禹攻曹曹因被攻被迫迁于河南滑县之曹即<诗序>所谓[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 到商灭夏后曹姓又常与商朝对抗成为方国称做曹方因被商讨伐而东迁于山东定陶县河南滑县曹故地于西周初年成为卫国的曹邑公元前660年卫国被翟击败漕(同曹)邑也就被翟占领原来卫国被封在漕邑的后代就用祖先的封邑名[漕``作为自己的姓氏在汉代有游侠漕中叔漕少游<千家姓>云:西河族(今河南省浚县滑县及其迪南迪北一带)漕氏又演化为糟氏<续通志·氏族略六>载:明嘉靖主事糟土奇

2受封曹国 以国为氏 出自颛顼帝的后裔相传颛顼帝有曾孙叫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嬇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五子名安曹姓封在曹国周时武王改封曹安的后裔曹挟于邾国(今山东省曲阜东南)战国时邾国被楚宣王所灭之后邾人有的以国为氏改为朱氏,有的仍以曹为氏是为曹氏

3出自姬姓 相传周武王克商后为了巩固周王朝的政权便实行大分封在封商旧臣曹挟于邾的同时把自己的弟弟振铎封于曹邑为曹伯建曹国称为曹叔振铎故地在今山东省菏泽定陶曹县一带都于陶丘(今山东省定陶西南北齐时以定陶为曹州今有曹县)公元前487年为宋景公所灭振铎的后代就用原来的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曹振锋即为曹姓的受姓始祖 曹国共26任君10伯16侯立国636年其世系为: 曹叔姬振铎西周曹国始封之君父姬昌兄姬发卒子太伯脾立 曹太伯姬脾曹国国君曹叔振铎子继曹叔而立卒子仲君平立 曹仲君曹平曹国国君太伯脾子继太伯而立卒子宫伯侯立 曹宫伯曹侯曹国国君仲君平子继仲君而立卒子孝伯云立 曹孝伯曹云曹国国君宫伯侯子继宫伯而立卒子夷伯喜立 曹夷伯曹喜曹国国君孝伯云子继孝伯而立卒弟幽伯疆立 曹幽伯曹疆(公元前-公元前826)曹国国君孝伯云子夷伯喜弟继夷伯而立前835一前826在位周宣王二年(曹幽伯九年公元前826)其弟鲜(一作苏)杀幽伯自立是为戴伯 曹戴伯曹鲜(公元前-前796)一作苏曹国国君孝伯云子幽伯疆弟杀幽伯而自立前826一前796年在位周宣王三十二年(曹戴伯三十年公元前796)卒子雉(一作兕)立是为惠伯 曹惠伯曹雉(公元前-前760)一名兕西周春秋之际曹国国君戴伯鲜子继戴伯而立前796一前760年在位周平王十一年(曹惠伯三十六年公元前760)卒子石甫立 曹君曹石甫(公元前-公元前760)春秋曹国国君惠伯雉子继惠伯而立公元前760年在位既立其弟武杀而代之是为穆公 曹穆公曹武(公元前-公元前757)春秋曹国国君惠伯雉子石甫弟杀石甫而代立前760一前757年在位周平王十四年(曹穆公三年公元前757)卒子终生立是为桓公 曹桓公曹终生(公元前-公元前720)春秋曹国国君穆公武子继穆公而立前757一前702年在位周桓王十八年(曹桓公五十五年公元前702)卒太子射姑(一作夕姑)立是为庄公 曹庄公曹射姑(公元前-公元前671)一名夕姑春秋曹国国君桓公终生子继桓公而立前702一前671年在位周惠王六年(曹庄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71)卒太子羁立

曹君曹羁春秋曹国国君庄公射姑子继庄公而立前 671一前670年在位既立戎(我国古代称西方的民族)伐曹羁奔陈曹赤(一作夷赤为戎之外孙)归曹是为僖公 曹僖公曹赤(公元前一公元前662)一名夷春秋曹国国君继曹羁而立公元前670一公元前662年在位周惠王十五年(曹僖公八年公元前 662)卒子班立是为昭公 曹昭公曹班(公元前-公元前653)春秋曹国国君僖公赤子继僖公而立公元前662一公元前653年在位周惠王十八年(曹昭公二年公元前659)赤狄攻邢邢溃乃与齐宋之师救之败赤狄邢迁于夷仪(今山东聊城西南)又与齐宋之师为之筑城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参与齐桓公会诸侯与周太子郑盟以定周太子之位二十四年(公元前653)卒子共公襄立 曹共公曹襄(公元前-公元前618)春秋曹国国君昭公班子继昭公而立公元前653一公元前618年在位周襄王八年(曹共公七年公元前645)与齐宋鲁陈卫郑许之君盟于牡丘(齐邑今山东省聊城东北)谋救徐伐楚与齐师伐厉(楚与国今湖北随县东北)以救徐十一年(前642)与卫邾助宋襄公平齐乱以纳齐太子昭十二年(公元前641)不服宋宋师围之十六年(公元前637)晋公子重耳出亡在外过曹公欲观其骈胁(肋骨相连如一骨)曹大夫僖力谏不听二十一年(公元前632)晋伐曹执公后释之公乃会诸侯于许周顷王元年(公元前618)卒子寿立是为文公 曹文公曹寿(公元前-公元前595)春秋曹国国君共公襄子继共公而立前618一前595年在位是时晋楚争霸多次参与晋会诸侯之盟周定王十二年(曹文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95)卒子庐(一作疆)立是为宣公 曹宣公曹庐(公元前-公元前578)一名疆春秋曹国国君文公寿子继文公而立公元前595一公元前578年在位周简王八年(曹宣公十七年公元前578)晋谋伐秦征师于诸侯晋齐宋卫鲁郑曹邾滕之君会于京师晋率诸侯伐秦时庐卒于师庶弟(一作庶子)负刍杀太子自立是为成公 成公曹负刍(公元前-公元前555)春秋曹国国君宣公庐庶弟 (一说为庶子)继宣公而立前578一前555年在位是时晋楚争霸曹屡参与晋会诸侯随晋而征战周灵王十七年(曹成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55)晋以卫石买孙蒯违盟擅取曹重丘(今山东省茌平西南)执之晋平公会诸侯伐齐围临淄负刍卒于伐齐军次子滕(一作胜)立是为武公 武公曹滕(公元前-公元前528)一名胜春秋曹国国君成公负刍子继成公而立前555一前528年在位既立屡次参与晋会诸侯之盟及征战周景王十七年(曹武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28)卒子(氵页)(或作顷)立是为平公 曹平公曹(氵页)(公元前-公元前524)或名顷春秋曹国国君武公滕子继武公而立前528一前524年在位周景王二十一年(曹平公四年公元前524)卒子悼公午立 曹悼公曹午(公元前-公元前515)春秋曹国国君平公(氵页)子继平公而立前524一前515年在位周敬王五年(曹悼公九年公元前515)朝于宋宋囚之曹立其弟野是为声公悼公卒于宋归葬之 曹声公曹野(公元前-公元前510)春秋曹国国君平公演子悼公午弟继悼公而立前515一前510年在位周敬王十年(曹声公四年公元前510)乎公之弟通杀公而自立是为隐公 曹隐公曹通(公元前-公元前506)春秋曹国国君武公滕子平公(氵页)弟继声公野而立前510-前506年在位周敬王十四年(曹隐公四年公元前506)参与晋于召陵(今河南省郾城东)会诸侯之盟谋伐楚是年声公之弟露杀公自立是为靖公 曹靖公曹露(公元前-公元前502)春秋曹国国君平公(氵页)子声公野弟杀隐公通而自立前506一前502年在位周敬王十八年(曹靖公四年公元前502)卒子伯阳立 曹伯曹阳(公元前-公元前487)春秋曹国末代国君靖公露子继靖公而立公元前502一公元前487年在位既即位好田猎之事曹鄙人公孙疆亦好田猎获白雁而献给曹阳且言田弋之说曹阳便喜欢上了他并与他商讨政事使为司成公孙疆说服曹阳背晋伐宋周敬王二十二年(曹伯阳三年公元前498)卫伐曹克郊(今山东省菏泽境)而还三十二年(公元前488)郑大夫以宋人有曹乃郑之患不可不救冬郑师救曹侵宋三十三年(公元前487)宋破曹俘君而杀之曹亡 国的后裔都姓曹以曹伯为始祖旧时定陶故城之北有大阜名仿山上有曹伯庙额曰[西周旧国"地方官岁时祀之因曹姓是上古皇姓著姓旧时菏泽定陶二邑凡曹姓纳粮每升较他姓减三文<县志>载定陶为古曹国曹伯墓在北门外十七世皆葬于此

5他姓改作曹姓 后汉有曹嵩(曹操之父)本姓夏侯后改姓曹是为安徽曹氏

6少数民族曹姓 1)匈奴族曹姓<晋书>载记有匈奴右贤王曹毂屯马兰山又载有贰城胡曹寅献马3000匹以寅为镇北将军并州刺史公元413年北魏初吐京胡首领曹龙张大头等率部众两万人入蒲子(今山西省隰县)推曹龙为大单于公元416年6月并州胡人数万落叛逃后秦人平阳曹弘被推为大单于<晋书·世祖纪>有山胡曹仆浑是投降汉人的匈奴族演变为步落稽胡 2)满族曹姓索佳氏改曹氏索氏分布于鄂尔坤俄漠和界凡长白山马尔敦大凌河等地鄂托氏后改为曹氏分布于赫图阿拉叶赫乌喇地方 3)蒙古族曹姓曹光明镇江人曹春林法库人曹都巴林右旗人曹里鹰原为民勤汉人迁阿拉善族起蒙古各察来台 4)藏族曹氏大通县大通川土千总户曹通温布番族以曹为姓清乾隆九年以功授职 5)瑶族曹姓泰国德伊兑村十二姓之一原住南京迁潮州府河杨河元末大乱又迁贵州再转迁泰国北部山区 6)阿昌族曹姓曹老莘陇川县芒东寨经师曹秉薄原为汉人明洪武二年迁腾越又到绮罗罗文冲关璋娶阿昌族女哄氏而成为阿昌族一支迁路西县高埂田为阿昌族一支迁萝卜坝成为傣族一支到陇川县小新寨成为景颇族载瓦支 7)布朗族曹姓勐腊县倚邦土千总曹当斋清雍正七年(1729年)从征普思逆夷杀贼有功给土千总

  关于曹姓起源

  1 赐受曹官,以官为氏

  据《百家姓寻根与起名艺术》及其他资料:曹姓最早的一支出于嬴姓,为颛顼帝后裔。始祖曹安为颛顼玄孙陆终的第五子。“安”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赐“曹”官,即“圜土”为牢,为看押奴隶的狱官。曹安始居今河南灵宝曹水。曹安曾为夏代国君,附近有曹阳墟,曹阳坑遗存。曹安后来反对禹继舜位,被禹所攻而迁于河南滑县之曹。即《诗序》所谓“卫国有狄人之攻,出处于漕”。商灭夏后,曹姓又与商对抗,被降为方国称曹方。因被商讨伐而再迁山东定陶县。滑县曹地西周初年成为卫国的曹邑。公元前660年卫国被翟击败,漕(同曹)邑被翟所占。原来卫国被封在漕邑的后代,就以祖先的封邑“漕”作为姓氏。汉代时有游侠漕少游,漕中叔,《续通志·氏族略六》记载明代有嘉靖主事漕士奇。漕后又演化为糟,均为后来的曹。

  2.出此姬姓,以国为氏

  “曹”做为姓氏也起源于西周武王时期的姬姓侯国“曹国”。据司马迁《史记.周本纪》记载,周人始祖稷名弃,擅长农耕,帝尧时被推选为农师,赐姬姓。帝舜时封弃于“邰”(今陕西武功一带)。殷商后期时周人已传世千年,最后定居于周原(宝鸡、岐山一带)。

  公元前11世纪,周人传至西伯姬昌为首领时势力大增。当时正值殷纣暴政,西伯姬昌便联合泾水流域的虞、汭等小国以及蜀、羌等西戎部族一并讨伐纣王。姬昌死后次子姬发继续领导西岐诸部落伐纣,最后商纣王引火自焚,商灭周兴。姬发为周武王,尊姬昌为文王。周朝立国后,武王便大封有功之臣及自己的同姓弟兄们,即史书上说的“领户分封制”。

  《史记·管蔡世家》记载道:“武王同母昆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夷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载”。就是说武王有一母所生的亲兄弟十人,曹叔振铎是周文王的正妻太姒所生的第六个儿子,是周武王的四弟。武王在分封侯国时,将振铎封在了“曹”。叔振铎也就是曹国的国君,“曹”最早是一个姬姓诸侯国的国名。

  3.曹安后裔,以邑为氏

  西周初年,曹安后裔曹挟被周武王另封于“邾”(今曲阜东南)。战国时“邾”国被楚国所灭,子孙有的以曹邑为曹姓,有的以邾邑为邾姓,后改为朱。则朱曹两姓同源。(见《三国志·魏志·武帝本纪》)。

  4.其他说法

  ⑴他姓改曹姓。后汉曹嵩(曹操之父)本曹腾养子,本姓夏侯,后改曹姓,为安徽曹姓之宗。

  ⑵西汉时中亚昭武九姓之一的曹国人来华后以国为氏。同例有安、米、侯等姓。为河西曹姓之宗。

  三、郡望与迁徙

  曹国都于陶丘,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西南曹县附近。南临商丘北接菏泽。当时为周王室五十五个姬姓侯国之一。“武王封功臣昆弟,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封叔旦于鲁而相周,为周公,封叔振铎于曹…”(《史记·管蔡世家》)。周平王时管叔鲜蔡叔度联合纣王之子武庚叛乱,周公旦与叔振铎等十位叔父共同辅佐周成王平叛,有功于周王室的中兴,所以《史记·管蔡世家》里对曹叔振铎附有详载:“曹叔振铎者,周武王之弟也,武王已克殷纣,封叔振铎于曹。叔振铎卒,子太伯立…曹伯阳十五年,宋灭曹。执曹伯阳及公孙强以归而杀之,曹遂绝其祀。”

  曹国从叔振铎受封立国至曹伯阳因宠幸公孙强而被宋景公所灭,共历26代君主。若从有确切记年的“周召共和”元年(公元前1042)算起,至曹伯阳十五年亡国为止(公元前478年),至少存国564年。后人称其为东曹国,用于区别五代至宋初割据陇右沙州(敦煌)的曹议金政权中曹国,以及西亚的西曹国政权。

  “曹”地,西周叔振铎至曹伯阳时为曹国,春秋时被宋国灭后并为宋国的属地曹邑。“北齐时以定陶为曹州,唐初时为曹州,后改名济阳郡,后又改名曹州。宋时改兴仁府,金复为曹州。元初归东平路总管府,至元二年直隶户部,领县五:济阴、成武、定陶、禹城、楚丘。”(《元史·地理志》)

  古人最先以氏族部落的图腾徽记为姓,进入阶级社会后,有的以职业为姓(如司徒,尉迟),有的以所在国的国名为姓。叔振铎立曹国后的五百余年里,姬姓曹氏一族繁荣兴旺。在对外交往中,原先作为氏的曹逐渐演化并固定为表“姓”的曹。曹国境内的臣民对外也以曹姓自称。旧时定陶故城北有大阜,名仿山,上有曹伯庙,额曰“西周旧国”,地方官岁时祀之。曹国虽然灭亡,但曹姓子孙广布曹国内外。

  “谯郡、彭城、高平、巨野”(今亳州、徐州、济宁、菏泽)为四大郡望。曹姓最早分布在山东、江苏一带,秦汉时已扩散到河南、安徽、浙江、湖北甘肃等地。魏晋南北朝继续扩散,隋唐末年,河南曹氏开始迁居福建广西等地。明代福建曹氏有一支迁至广东。此时曹姓已散布于全国大部分省份。今山东曹县,江苏沛县,安徽亳州,河北石家庄,甘肃秦州,秦安,敦煌徽县为主要散居点,尤以四川,河北,河南,湖北人口最多。曹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列第27位,人口约741万,占全国057%。

  四、历史名人

  曹姓名人,较早的要数春秋时期的曹刿了。鲁庄公的时候,齐攻打鲁,他求见庄公,随庄公战于长勺,利用齐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时机,叫庄公鸣鼓进攻,结果获得了长勺之战的大胜。

  还有汉初大臣曹参。早年追随刘邦,汉朝建立后,他被封为平阳侯,曾任宰相九年。协助高祖平定陈颛、英布等异姓诸侯王的叛乱。

  曹操,字孟德,安徽亳州人,三国时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是个被历史误会、被《三国演义》丑化的人物。有人说他原本姓是夏侯。因其父夏侯嵩是得宠宦官曹腾(其舅舅)的过继嗣子,于是改姓为曹了。建安元年,他统一了中国北部。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植,著名诗人。曹丕之子,为魏明帝;曹丕之孙为魏国皇帝。其后裔曹霸,武卫将军,又极善画马。

  三国之后,唐时诗人曹松(安徽潜山人),宋初名将曹彬,元代画家曹之白,明时文学家曹学检,明理学之冠曹端,都是后人耳熟能详的人物。著名心理学家亳曹日昌是我国近代心理学的奠基人。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清著名作家曹雪芹。他的名著《红楼梦》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部宝贵的遗产。他不仅是后人推崇倍至的曹姓名人,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曹雪芹自己在《石头记》中记录的祖籍和真正的家谱。

  曹姓字辈派语

  清光绪二十三年曹振甲纂修《曹氏族谱》,江苏扬州曹姓一支字派为: 景国良栋,守世乙启,子木宏允,振汝定纪。

  续修字派为:

  德贻余庆,学立名扬,锡尔遐福,长发其祥。 江苏扬州另一支曹姓21世以前字派说法不一,其字为: 乾元亨利,贞学为佾,里公雍述,泰罕党宇, 宙洪荣华,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孝悌忠信, 礼义廉杰,金木水火土,壮敬贤良勤俭,射御书数。

  21世之后的字派为:

  一大士必,永裕恒元,如松有茂,明文思安,善继贤述,克盛荣华。 清光绪二十六年曹汝祥续修《曹氏支谱》,山东诸城曹姓一支字派为: 彬乾元,亨利贞,学有为,良勤俭,庄敬贤,忠孝悌。 清咸丰十年(1860年)四川绵竹《曹氏族谱》的世次班行为: 以学联玟风,圣元世德邦,守先培代远,一本遇多良, 秉正安怀履,希承绍有方,慎之崇汝祖,延显兆绵长。

  清代《常宁烟竹曹氏一修宗谱》的字行为:

  子应荣达,继必贤良,诗兴泽后,孝启家祥, 芳连甲第,声振朝堂,光余先祖,百世其昌。

  1994年七修宗谱的新续字行为:

  仰承洪范,怡和泰康,敦崇礼义,德业昭章,福禄绵远,晖耀平阳。

  山东济宁马坡曹家的字派为:

  德学员勇士 广会允胜长

  湖南麻阳县芷江东门曹家的字派为:

  文大致启宗,国学万世兴,家传日新胜,吉庆中长应。

  芷江曹家坪曹姓的字派为:

  子言文与齐,思庭世昭光,继恕承先代,法可得久长。

  麻阳县高村曹家子字后取二十字:

  高永应启宗,祖达胜国英,方志传世代,光华选朝廷。 民国三十七年高村曹家与芷江曹家坪共同商议续取二十字: 安邦定治平,福享久成荣,正大鸿运兴,万家庆天恩。

  麻阳县吕家坪毛家湾曹姓的字派为:

  景志仁玉庭,万(文)朝(正)维(万)贞(兆)启,世上生俊杰, 久永享太平,祖正流芳远,仕相转佳行。

  湖南省凤凰县毛都曹家字派为:

  长延祖宗宏绪,达启世代仁义,忠厚贤良俊秀,尚德景星庆云。 民国十八年曹少甫修《曹氏家谱》,江苏通州曹姓一支字派为: 春贤泽绶衡,善禄道耀勋。 民国十六年曹怀之修《曹氏宗谱》,安徽绩溪旺川曹姓一支字行为: 志士光家国,徽猷衍圣功,立诚天助福,敦德世恒隆, 庆本善庭起,瑞从义宅钟,思求荣祖道,文学务先通。 民国六年《湖南益阳曹氏彦祥房五修谱》的派语为: 应世国大昌,芝城土必方,文明光景远, 道下合三房,显承师俊业,圣哲立名邦, 仁孝怀三代,嘉征集一堂,宗功培至善,祖荫庆常康。 民国三十二年曹时药《六修曹氏支谱》,湖南益阳曹姓一支字行为: 玉受秀贤彦,必钦子冠锡,良文教尔廷,家盛英嗣起, 时安德泽芳,显承师俊业,圣哲立名郅,仁孝怀三代, 嘉征集一堂,宗功培至善,祖阴庆常康。

邳州曹氏祖源及各支系关系探讨

一、目前生活在邳州曹氏分为四支系

1、过满山 2、邳城 3、堌子庄 4、碾庄

二、各支系的祖源、历史、世系

1、过满山:现存的旧族谱有道光26年谱,民国二十二年修续的八义集族谱,道光26年,民国二十年河涯支谱,民国三十一年大林家谱等。

2、祖源:

(1)根据道光二十六年李玉清的八义集谱序中龙章公语:“吾族之籍邳,不知始自何代,而支派繁衍已千有余家……其分支在五世以前者,明知皆吾一脉而其源莫考……”。邳治西南六十里有过满山曹氏环而居之,不知几世矣,后有迁于山迤西之八义集者。说明八义集是从过满山迁居的,过满山曹氏祖籍是邳州某地的。

(2)依据河涯支谱道光丙午年八世孙鸿轩的谱序记载:“自前明卜居于邳邑过满山随家焉”。迁居到过满山是明朝时期,而不是祖居。

(3)大林家支谱记载,吾始祖曹叔之裔号曰振铎,原籍山西太原府曲沃县,自明朝末年吾祖负携东迁。

三、历史及世系:

(一)过满山

(1)八义集辅祖三兄弟于清初康熙年间自过满山迁居八义集,迄今340年左右,传16世。

(2)河涯鸿轩公:道光丙午年(1846年)为八世孙谱记:旧谱不意偶灾于火,遂失传,迄今二百年有余。河涯一世祖为1646年左右起计世,至今约370年左右,传 世。

(3)赵墩大林家曹氏自明朝末年从过满山竹林社迁居至今约380年传 世。

(二)邳城

邳城:邳城曹氏一直采用港上曹福远1992年编修的家谱资料,并和山东蒙阴谱有关联,祖源来自山西曲沃华塔,始祖为汉君公,汉君公长子北奎于明初迁至彭城东古邳红土庙,后又分居于邳城、港上、八路等地,迄今约580年,传23世。邳城西曹场曹二公“英”于康熙年间迁至邳城,迄今310年左右。

(三)堌子庄

(1)堌子庄曹氏:乾隆年间,五世孙太安公在序文中记录:“惟我曹氏溯源由来,先祖自山右始迁临城,后乃移居西湾而生于斯,长于斯,聚族于斯也”。“余先世邳州堌子庄后遂高祖西渡汴塘有家焉,至康熙年,吾祖复迁纪家渡口以南,又寨子渡口以东有黄墩居住,有茸山居住者,散处各方,往来断绝,旧谱之失矣”。

(2)堌子庄曹氏的祖茔碑文:我曹氏祖籍山东滕县,世居西湾、白山两处,宗支繁衍,明盛时迁邳之堌子庄。

(3)光绪辛巳年(1881年),九世孙廷聘序文:“我曹氏自滕来邳历今三百年”。光绪辛已年为公元1881年,可确定来邳的初始时间为1580年前后,迄今436年左右,传世 年。

(四)碾庄

碾庄曹氏现存无谱,主要依据各分支的世序史实作以考证,各支系对碾庄的祖源历史不以为然。幸于2016年4月得睢宁高集曹氏支谱记载,乾隆丙午年(1786年)丁字山三世孙曹镛所序文:“吾家世居睢邑,原聚居于邳西圩子里,康熙六年先太祖避世丁字山,隐居自号南圃。”曹镛在世系图说提到,自南宋间迁下邳……始祖避世前,圩子里有祖先碑碣文刻、遗扎谱牒,于康熙七年没于黄水,亦无法查考。又有黄墩湖曹绪刚提供的窑湾1928年支谱记载“祖居山西洪桐县,自明朝万历年间迁居邳州地名岔河,生三子,守仓,守全,守金,始祖卒于岔河,仓祖留守祭祀,全祖、金祖迁于宿迁县安八图骆马湖城西居住。”碾庄虽未与睢宁高集对接,但谱序明确了丁字山始祖源于邳西圩里。经碾庄修谱委员会讨论分析论证,乾隆年间的邳州城就是现在的邳城,位于邳西的圩子里,就是现在的碾庄圩,因为只有碾庄圩才具备符合谱序中记载的曹氏条件。依据谱记碾庄曹氏应于南宋时期迁居邳西圩子里的。迄今700多年,传30世左右。

四、各支系堂号及分支情况

1、过满山:

(1)八义集:民国二十二年,河涯民国二十年家族分别印有敦本堂、守法堂。

(2)分支情况:据河涯谱记载:“吾族迁居过满山近500年。”从1931年至今有85年,可以计算出过满山曹氏历史约有580年左右。其分支广泛,主要有河涯,又分曹楼、曹庄、高桥、房亭等。山后,又分至赵墩城河、巡庄、高宅;竹林社又分至赵墩大林家;八义集辅祖三兄弟,同时还有分迁到单庄、睢宁、铜山、贾汪、淮阴及安徽萧县等地。

2、邳城:堂号采用振铎堂。其祖源为古邳曹河湾红土庙,清康熙年间迁至邳城东西曹场、八路及港上。

3、堌子庄:现采用“安寓堂”,其分支 有汴塘、茸山、大曹家、耿集、大黄山 王可乐等。

4、碾庄:堂号“振铎堂”,其分支有岔河西桥头、铁富响墩、炮车圩北,又从岔河分支苍山斜沟,宿迁黄墩湖等地,睢宁高集谱记为邳西圩子里曹氏迁居的。

五、疑问解答

1、过满山

(1)关于过满山祖源是从何而来?

八义集印昌伯父说从汉朝时期来的,依据不充足。过满山的山名由南北朝时期,约公元600年前后,梁王路过过满山时而得名,迄今有一千四五百年,民国二十年河山后谱序文中记载吾族迁居过满山近500年,过满山曹氏祖源迁居时,应在明朝的初期。

(2)何为“三房分序”?

有谱文记载:道光丙午年,河涯谱八世孙鸿轩公“余因详其体制,三房分序,别其派也。”道光丙午年,八集六世孙步蟾在序文中写道“自八义集发迹之始,辅祖三人按房分序,自成一谱”。过满山老三房指的是:河涯、山后、八集。新三房是辅祖三兄弟。

(3)过满山“六泉祖”是否属实?

不确定!过满山在民国二十二年,1986年以及1999年堌子版的家谱中都是以六泉祖为主脉线,根据新发现的文史材料考证,“六泉祖”可能存在,但绝不是同一辈人。理由如下:

一是根据睢宁高集的谱序记载:“时访得过满山沟西二房同宗叔祖文烈公,年已八十余,扶杖而起”。当时时间为乾隆丙午年,即1786年,文烈公80多岁,依次上推,文烈公应出生于1700年,其父亲为廷任祖,假设代差为30年,廷任祖出生日期应为1670年,1986年、1999年都把辅祖三兄弟的父亲列为奉泉祖,奉泉祖出生的时间为1640年,然而在过满山的墓碑记载,奉泉祖在1629年之前就已经去世了,与新谱记载中的时差太大。所以奉泉祖是辅祖三兄弟的父辈不成立。

二是根据睢宁白塘河前徐社区曹庄“长泉祖”的世系繁衍计算,“长泉祖”出生于清康熙年间,也与新谱中的“六泉祖”时间不符。

三是临泉祖86年被定六泉祖为老大,但是依据临泉祖的碑刻确定为老六。谨此三条,足以证明六泉祖不是同一辈人。

(4)关于墓碑的时间?

为何过满山多墓碑碣:主要原因,当时山上作为墓葬的主要安放地,就象今天的公墓一样,谁家的老人去世了,都往老陵地集中安葬,久而久之,聚少成多,形成了有规模的墓葬群。现发现最早的墓碑有曹大公碑,立于1598年,临泉祖奉泉祖墓碑立于1629年,阁老碑曹炳立于1622年。虽然曹三公碑和临泉祖、奉泉祖的碑用料都是一样的,临、奉二祖有立碑时间,而曹三公碑却没有,说明后人对曹三公的生卒时间,因年代久远,找不清是哪一支先祖,也不知道子孙是谁,只知道是一位先祖,应该是各房各支给树的碑。再者,曹三公的墓是安葬在山根处,靠近曹照清的房子和场面,西北东南向。其他先祖的墓都是自山二漫坡往上安葬的。从而证明南门曹三公是早于过满山各个立碑时间的先祖。

(5)何为“老泉”谱?

现代人没见过,只是光绪六年魏邦庆在为八义集写谱序中提到过。这里只能做个假设推算,依据墓碑推算:临泉、奉泉祖的高辈为南门曹三公,临泉祖作为过满山曹氏先祖六房,奉泉祖作为二房,两支后裔修续成谱,于明末毁于大火,致使各支后裔再修续谱时,只能从明末清初的先祖作为一世祖记世了。

(6)曹炳公的后裔哪去了?

曹氏祠堂内,曹炳公的安放的位置是错误的,当时安放的时候,景昌伯父就提出反对意见,现存的支谱中惟有曹炳公的后人没有记载,人到底哪去了?

一是有可能去了河南,因为曹炳公的碑是河南一太守给立的,后人有可能投奔了他。

二是有可能迁到赵墩大林家,因曹炳碑上记载居竹林社,而大林家谱记是竹林社迁过去的。

2、邳城。

(1)邳城的世系代数为何比汉君祖要多?

依据邳城整理的曹氏世序发现,邳城比汉君祖的世序要高出一两辈,这与港上支谱记载的港上、邳城皆从古邳红土庙迁出的世序有冲突,应重新考证。

(2)港上支谱记载的“四顺”之子田、密,到底是哪一支的后裔?

依据谱记,汉君祖的重孙曹田、曹密分别分支迁到岔河和过满山。但史实是,岔河的曹氏是由碾庄二房分出去的,而且岔河谨此一家曹姓,又与黄墩湖曹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过满山上有南门曹三公的墓和碑,而且大家一致认同南门曹三公为碾庄三房的一支先祖迁出的。现在邳城把曹密和曹田列为四顺之子,说明邳城支系应与碾庄祖源有着待解的关联。

3、堌子庄:

(1)堂号“安寓堂”是否正确?答案是否定的,1999年没合谱之前,山东滕阳蒋集曹氏支谱所载:始祖为曹叔振铎。1999年在修谱时,为提高曹氏的影响力,认为堂号越老越受人尊重,年代越远,越能证明祖源历史悠久,殊不知“安寓堂”和“振铎堂”虽属一曹姓,实质为两大主脉,不应随意更改,建议延用“振铎堂”号。

(2)关于谱序、碑记的史料有无错误?

依据乾隆年间太安公:先自山右始迁临城,后乃移居西湾。六世孙永织公:余先世堌子庄自太高祖始迁汴塘,至曾祖又迁纪家渡南嗣,复有寨里渡以东居住者,有黄墩与新城北枣庄居住者。以及光绪十年的曹氏祖茔碑文叙述,堌子庄曹氏养坡祖的爷爷怡二公,于明嘉靖1570年前后迁到堌子庄,从堌子庄又迁到汴塘,康熙年间又复迁至纪家渡寨里河、黄墩等地,始迁堌子庄到明末不过几十年的时间,何以繁衍成堌子庄望族?再者始祖迁到堌子庄后又迁出堌子庄,光绪年间为何还要立曹氏祖茔碑?

(3)堌子庄打过“响场”吗?

堌子庄曹氏何年何月打的响场?听到只是老辈的传说,无文献资料,如果存在,为什么历次修谱中没有记录?始祖从嘉靖年间迁入堌子庄,即使没有外迁,至明末清初所繁衍的人口也没有具备打响场的条件。所以堌子庄打响场只是个传说。

(4)堌子庄的地名如何确定?

“堌”字,新华字典解释为“堤,筑堌而居”的意思,假设始祖来到堌子庄后,开圩筑堤而居的话,为什么现在的堌子庄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只留下了场面,堌子庄没有一家曹姓居住,从而说明,谱序中的堌子庄指的并不是现在堌子庄。现在的堌子庄当时只能算作场。

(5)“九兄弟”的疑问?

1999年版堌子家谱,后记:“明嘉靖年间,五世怡二公由山东滕阳临城大旺庄东迁邳之堌子庄,迨明季迭遭兵燹后,八世泉公六兄弟与养坡、养浩,自九兄弟各奔东西,泉公六兄弟与养坡,养浩,自祖是堂兄弟,,养坡与养浩是叔兄弟。1999年续合谱时,堌子庄与腾阳蒋集曹氏对接文献依据不足。养坡养浩祖都是明末清初人,而临泉、奉泉在1629年之前就去世了,所谓的堂兄弟关系是不存在的,更不用说遭兵燹各奔东西了。

4、碾庄

(1)碾庄以前的地名叫什么名字?

依据睢宁丁字山乾隆丙午年曹镛的序文,原聚居于邳西圩子里,据此分析,位于新邳州城以西有曹姓居住的地方,只有碾庄符合,先祖至此,人无庄,地无名,开圩筑堤而居,遂称之为圩子,此称呼至今还在延用。后来曹氏子孙开了家油坊,置了两盘大碾,久而久之,这两盘大碾成为了这个地方的标志,也就产生了庄名——碾庄,也称碾庄圩。

(2)如何确定睢宁高集谱序中的邳西圩子里就是今天的碾庄圩?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地理位置,在康熙年间的邳城西方,并且有圩子有庄;二是必须有曹姓聚居于此;三是必须有从该地迁出的曹氏子孙。如果历史上没有迁出的史实,也形成不了丁字山的家谱,所以可以确定,邳西圩子里就是今天的碾庄圩。

(3)如何确立碾庄的祖源来自何人何地,和其分支的后裔情况?

碾庄曹氏旧时无谱,无据可考,幸得丁字山谱序,其世系图说详细介绍了邳西圩子里(即碾庄圩)的先祖情况,先祖系武惠王曹彬之后,南宋时,自山西曲沃迁居于此。武惠王后裔四支十八房,同时处迁,碾庄就是其中的一支。其分支情况:依据岔河西桥头的祖墓论证,分支岔河的时间大约为1530年,也就是明嘉靖年间,传20世,该支先祖到岔河后以驮河为生,二世单传,三世有三子,守仓、守全、守金;守全、守金外迁至现在的黄墩湖。长房守仓祖又生三子,也就是今天西桥头的老三房。清朝年间,分支铁富响墩,四户、炮车圩北等地。南门曹三公应于明、正统年间由碾庄三房迁居过满山的。

(4)碾庄、城河历史上为何有争老祖之说?

没有文献记载,只是老辈口传,事实应该存在,起因主要是过满山上山老祖和下山老祖的区分,上山祖为南门曹三公,下山祖为少三公,少三公的后裔,从过满山迁居城河,后将先祖墓从山上迁至城河,碾庄人以为迁的是上山的老三公墓;遂与城河产生了老祖之争,其实老三公和少三公之间不知相差了几代人。

(5)为何各支后人都到碾庄添陵祭扫?

碾庄老官光祖茔规模之大,邳州少有,这都是后人祭扫添陵的结果,而其他地方的祖茔都没有超过碾庄祖茔的,说明大家认可碾庄先祖的,再者后世子孙的墓茔是不能超越先祖的。

(6)碾庄曹氏与其他各支系有关联吗?

一.是与过满山的关联。主要是山上的南门曹三公的墓和碑,根据历史对照和世系繁衍是符合科学规律的,也是和从始祖到现在的世系相吻合的。

二是和邳城的关联。依据邳州汉君公世系中的文献记载,四顺长子密,次子田分别迁居过满山和岔河的记录。应该是碾庄的世系记录,因为历史事实是人为改不了的,现已明确迁往过满山的是南门曹三公,迁居岔河的是碾庄二房一支。

三是堌子庄与碾庄以往关系最为密切,来往最频繁,按照丁字山谱序,应是圩子里曹氏祖上在干涸之地开垦种粮,成为富豪,导致后来打响场。先祖为避祸,三房字辈三字起,目的是为了保全家人。解放前,碾庄圩主还在加口现合并为邳城镇谢湖有场面和粮仓。

六、小结

各支系存在同工异曲之处,其祖源地皆始自山西,始祖皆为曹叔振铎,虽然堂号不一,其祖源是一致的,不必在堂号上计较,综以上所述,邳州各支都是在一条主脉线上的,只是各支按照各支的先祖进行修续谱的,没能思想统一,希望大家放弃前嫌,坐到一起,心平气和地进行商讨确定,本着越续越亲,越续越团结的精神,依据文献资料和史实,按照“尊重先祖,尊重历史,尊重史实”的原则开展邳州的修续谱工作。我现在把我们碾庄的世系图解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讨论,请提出批评指正。

碾庄曹氏始祖曹叔振铎,始迁祖为武惠王曹彬之后,南宋时自山西曲沃迁居于此,开圩筑崮为居,以农为主,二世分三房,后有异姓逐渐迁入,该地名称之为圩子,明朝正统年间,南门三房一支曹三公迁居过满山,其后裔散居山后河涯、八集、竹林社等明嘉靖年间,约1530年,北门二房一支迁居岔河,后东迁至西桥头,二世单传,三世分三房,长房留守祭祀,二房三房迁至骆马湖安八图城西;清朝年间东门小五房一支迁居炮车圩北,南门三房一支迁居铁佛响墩。康熙六年,一支迁至睢宁丁字山;碾庄圩子里有祖先碑碣文刻,遗扎谱牒,于康熙七年,没于黄水,此后无法考证,致使在以后的修续谱中存在意见和分歧,特别是民国二十二年,各支系都有支谱完成,惟碾庄无谱,1986年和1999年修的谱,除人员信息准确外,“六泉祖”及支系间的关系,都有很大出入,今日所整理的资料,全部参阅了各支的谱记、文刻、史料,老辈的言传,衷心祝愿我们邳州曹氏能精诚团结,修谱工作早日完成。

操辈以上曹操辈曹丕辈曹叡辈曹芳辈芳辈以下曹安(曹姓始祖) 曹节(操曾祖) 曹仲兴(操从祖父) 曹叔兴(操从祖父) 曹伯兴(操从祖父) 曹腾(操养父) 曹嵩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叡养子) 曹询(叡养子) 曹穆 曹殷 曹宇曹奂 曹协曹寻 曹贡 曹邕 曹蕤 曹霖曹启 曹髦 曹礼 曹俨 曹鉴 曹矩 曹均曹琬曹廉 曹抗曹谌 曹敏曹焜 曹赞 曹冲 曹茂曹竦 曹林曹壹曹恒 曹赞 曹纬 曹昂 曹峻曹澳 曹彪曹嘉 曹兖 曹植 曹干 曹彰曹楷曹悌 曹温 曹熊曹炳 曹铄曹潜曹偃 曹子尚 曹子京 曹子乘 曹子棘 曹子勤 曹子楚 曹玹 曹据曹琮 曹范 曹阐 曹整 曹徽曹翕曹琨 曹彬 曹德 曹安民(操从子) 曹真(操族子)曹则 曹训 曹爽 曹皑 曹羲 曹彦 曹熙(曹真族孙) 曹文叔(爽从弟) 曹彬(曹真弟) 曹遵(真族人) 曹休(操族子)曹肇曹兴 曹纂 曹摅(曹休曾孙) 曹冏(操族子) 曹炽曹仁曹泰曹初 曹楷 曹范 曹纯曹演 曹鼎(洪伯父)曹洪曹震 曹馥 曹邵 曹绍 曹瑜(操族父)

一、姓氏源流

根据《元和姓篡》的记载,中国的曹姓,最初是颛顼嬴姓的后代。综合各种史料,曹氏的源流有三:

起于黄帝姬姓的后代。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叔振铎被封于曹,建都陶丘,成为始封之君,也就成为曹氏的始祖。

由邾姓改姓为曹。提起曹氏姓源,往往同朱氏联系起来。这是因为朱姓源于周时的邾国,而邾国本来是曹姓所建。颛顼帝的玄孙陆终生有六子,其中第五子安被周武王封在邾国。古代邾国贵族一直以国为氏。后来邾被为楚所灭,安的子孙,一部分改姓朱,一部分则改姓曹。这两支曹姓子孙都发源于山东省境内,所以,早期的中国曹姓人都来自山东。

古代曹国人来中国后以曹为姓。古代的曹国,大约在今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的北方和东北方一带。《北史》、《隋书》等书记为昭武诸国之一。当时,有曹国人来中国,有的以曹为姓,传之后世。

二、迁徙分布

早期的曹氏诞生于山东,长期在山东居住和繁衍。至于迁徙山西、陕西、河北、安徽等地,则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三国以后,原本单纯的曹姓混乱了,不但被曹cao冒姓,还有被康国之后冒姓的记录。

汉时,曹姓已经广布于北方及安徽等地。这是曹姓一个非常重要的繁衍时期。

唐代末年,曹氏大规模南迁江南。久居北方的曹氏先人为躲避黄巢起义,举家南徙,有的一直展转入闽,迁居漳州一带。后在福建南部也出现曹氏踪迹,都是这次南迁的曹之后代长期繁衍、播迁的结果。

福建南部的这些曹氏族人,后来又迁居台湾。现在,台湾的南投、彰化和台北三县是曹姓最多的地区。

宋代以后,曹姓已经广布于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了。

三、郡望堂号

堂号

"清靖堂",又称"无为堂":西汉曹参,在萧何死了以后,继萧何为宰相。他一本萧何时的办法,所谓"萧规曹随"。"省刑法,薄税敛,无为而治"。老百姓因此歌颂他说:"载以清靖,民以宁一"。

郡望

曹姓的郡望主要有谯郡、彭城郡、巨野县等。

谯郡是东汉末年从沛郡分出的。相当于今天的安徽、河南两省的灵壁、蒙城、太和、鹿邑、永城之间的地方。

彭城郡是西汉时设置的,东汉时改为彭城国。大约在今天的山东微山县,江苏徐州市、沛县东南部。

晋时设置了高平郡,在今天的山东独山湖、金乡、巨野、邹县之间的地方。后来有多次变迁。 

汉时设置了巨野县,在今天的山东西南部、万福河北岸。

四、历史名人

曹姓名人,较早的要数春秋时期的曹刿了。鲁庄公的时候,齐攻打鲁,他求见庄公,随庄公战于长勺,利用齐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时机,叫庄公鸣鼓进攻,结果获得了长勺之战的大胜。

还有汉初大臣曹参。早年追随刘邦,汉朝建立后,他被封为平阳侯,曾任宰相九年。协助太祖平定陈颛、英布等异姓诸侯王的叛乱。

曹cao,字孟德,安徽亳州人,三国时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cao是个被历史误会、被《三国演义》丑化的人物。有人说他原本姓是夏侯。因其父夏侯嵩是得宠宦官曹腾的养子,于是改姓为曹了。建安元年,他统一了中国北部。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植,著名诗人。曹丕之子,为魏明帝;曹丕之孙为魏国皇帝。其后裔曹霸,武卫将军,又极善画马。

三国之后,唐时诗人曹松,宋初名将曹彬,元代画家曹之白,明时文学家曹学检,明理学之冠曹端,都是后人耳熟能详的人物。著名心理学家亳曹日昌是我国近代心理学的奠基人。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清著名作家曹雪芹。他的名著《红楼梦》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部宝贵的遗产。他不仅是后人推崇倍至的曹姓名人,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求曹姓族谱

曹姓起源 一关于[曹"字: 曹语发生远古是汉语原始语根之一 原始语称具有空间容纳性的物体为曹夏代商国国君叫曹圉(Yǔ音语谓养马的地方)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