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止步》读后感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2收藏

《永不止步》读后感,第1张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永不止步》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永不止步》读后感1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看到这本书,封面人物吸引了我,一个没有四肢的人,在海上杨帆冲浪。这就是本书的作者力克·胡哲(nick vujicic),他出生时罹患海豹肢症,天生没有四肢,曾经三次尝试自杀。10岁那年,第一次意识到“人要为自己的快乐负责”。 他是澳大利亚第一批进入主流学校的残障儿童,也是高中第一位竞选学生会主席的残障者,并获压倒性胜利,被当地报纸封为“勇气主席”。 他是第一位登上《冲浪客》杂志封面的菜鸟冲浪客,在夏威夷与海龟游泳,在哥伦比亚潜水;踢足球、溜滑板、打高尔夫球样样行。

 是什么样的勇气和精神让他如此超越常人?读完这本书,我感慨万分。

 他16岁第一次在小型聚会中跟同学分享自己的故事,感动的口碑就从这12个人开始。 在决定以“激励他人”为生命目标后,创设“没有四肢的人生”非营利组织,实行各种创意行善,至今已在五大洲超过25个国家、举办1500多场演讲,给予(接受)数百万个拥抱,自称为“拥抱机器”。

 《永不止步》是《人生不设限》姊妹篇。作者力克·胡哲告诉我们只要你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那么就一定有一个目标是要由你去完成的。要想实现这个人生目标,就要有坚定的信念,并且寓信念于行动。只要我们寓信念于行动,就会产生巨大的前进力量,就会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永不止步!

 力克在本书中通过真诚、平实而富于真情实感的语言,围绕挫折、爱情、成长、心理等问题向大家讲述了那些他人生路上所遇到的普通人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行动带来的惊人力量,让我们明白,只要我们自己寓信念于行动,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无论你所面临的困难怎样令人望而却步,只要有执着的行动,我们就能够活出人生的精彩。

 30岁的力克·胡哲,不仅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还组建了美满幸福的家庭,有健康的孩子。 分享信念与行动铸就的精彩人生。力克在本书通过那些他人生路上所遇到的普通人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行动带来的惊人力量。

 对于我们这些健全的人来说,力克·胡哲创造的是奇迹,但是普通人创造奇迹,背后必有难以想象的艰辛,又何况是残疾如此严重的人呢。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永不止步》读后感2

 永不止步,诚如书名,绿地已从中国的绿地走向了世界的绿地。从书中真正地了解绿地,认识绿地,看到了绿地的发展与变化。25年风雨历程,使绿地展现出的企业精神:永不满足、思变图强;永不止步、争创一流。光鲜亮丽的各种辉煌、各种荣誉的背后是多少绿地人风雨无阻、披星戴月的辛勤劳作,又是多少绿地人废寝忘食、夜半挑灯的勤劳奋斗。

 坚定与坚忍。坚定是目标,即张玉良董事长和绿地对目标的执著;坚忍是态度,即张玉良董事长和绿地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只有战术,没有战略的企业,走不远。"一主三大",加速做强一个主业、推进三大战略,即持续做强房地产主业,加快发展"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三个重点领域。正如董事长自己所说,"绿地发展策略的核心是时、势二字,转型、升级在绿地永远是常态"对于远方,绿地的追逐永远没有止境,永不满足、永不止步。

 自从进入绿地这个大家庭开始,"定目标,抓偏离"时刻牢记于我心,一直希望自己能早日融入于新的环境,唯有永不满足,永不止步,才能更好的胜任工作岗位。始终怀抱克难奋进的勇气,持续学习、持续改善、持续发展,勇于挑战,对工作始终抱有热情!夜以继日的全力付出,孜孜不倦的倾心钻研,永不止步、奋力拼搏的绿地精神早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个绿地人心上,也烙印在我这个新员工心上。

 对工作成功的渴望必须要有坚定与坚忍,每项工作都有着汗水与泪水的陪伴,每个绿地人都应肩负更多的责任。等、靠、要的工作态度要不得,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往前冲,坚定目标,向着成功永不止步。

 通过阅读书中的每个章节每个段落,让我感受到了绿地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的发展历程;让我们深刻体会了绿地集团艰辛的创业历程;感悟到绿地企业精神的积极向上和绿地人克难奋进的勇气。辉煌缔造的背后必有一群能坚持为之艰辛付出与努力的奋斗者。作为一名绿地新人,我将以"永不满足,永不止步"的企业精神鞭策自己,努力奋进。

 每项细小工作的汇集与组合,编织成公司前进的目标,只有不断向上的目标,向上的发展,向上的力量,才能成就伟大的公司。能遇见绿地未来的,唯有时间。能创造绿地未来的,唯有共同努力,永不止步。

 学无止境,永不止步。让中国的绿地成为世界的绿地,为世界200强而努力奋斗。

云南公司成本部

刘贵秋

《永不止步》读后感3

 当我还未翻开这本书时,我就疑惑了:咦!……五秒钟过后,我才证明我的眼睛没有看错:就是他!那个无肢的演说家!看完全书,我才知道他是个“万能”的成功者,会演讲、会开公司、会写书、会游泳、冲浪……

 这本书中有力克胡哲自己的故事,也有许多他周围人的事迹,我明显感觉到,胡哲先生认为人不管生下来是什么样子,既然出生了,那么你就一定会有你的用处,正如中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

 他想把这种思想传递开来,本书一共有十个版块,我最喜欢其中的“寓信念与行动”与“退一步海阔天空”,我认为这两个思想最适合像我们这样蒸蒸日上的中学生。

 先是“寓信念于行动”它是意思是叫人要有一个希望,一个终身的目标,有目标才会有一种想要实现它的信念,而有了信念也不能空想,必须要一步一步地去实现,主动出击,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力克正因为对自己有了深刻的认识,树立起自己的信念,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最终创造了我们常人都自叹不如的精彩人生。我们也一样,虽然努力了,不一定能成功,但问心无愧不会留下遗憾:但如果不努力结果一定可想而知,天上不会莫名其妙地掉个馅饼给懒惰者的,也就谈不上有多么精彩人生或幸福时光了。如果我努力了还是失败了我没有可以遗憾的,到临终时,还可以满怀欣慰地说:我努力过了,我没有让浪费自己,我突现了自己的价值:而善于幻想却没有行动的人,顶多就只能说:我有过梦想……

 在人生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拿出行动,不一定成功,那就意味着要有所放弃,正如力克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当力克的朋友盖理夫妇面临一个完成不了的任务时,选择了放弃,但并不是放弃做这件事了,而是放弃这种方法,尝试着用其他途径来完成它。在有些时候,只要退一步,就会有更对的路可以选择,成功的几率也就更大。“退一步海阔天空”是人生的一种态度。“退”,可以让我们懂得更多,得到更多。

 寓信念于行动、退一步海阔天空。

 力克是一进、一退,在我看来是最适合我的,这一进、一退将成为我的座右铭。

《永不止步》读后感4

 永不止步,诚如书名,绿地已从中国的绿地走向了世界的绿地。从书中真正地了解绿地,认识绿地,看到了绿地的发展与变化。2年风雨历程,使绿地展现出的企业精神:永不满足、思变图强;永不止步、争创一流。光鲜亮丽的各种辉煌、各种荣誉的背后是多少绿地人风雨无阻、披星戴月的辛勤劳作,又是多少绿地人废寝忘食、夜半挑灯的勤劳奋斗。

 坚定与坚忍。坚定是目标,即张玉良董事长和绿地对目标的执著;坚忍是态度,即张玉良董事长和绿地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只有战术,没有战略的企业,走不远。"一主三大",加速做强一个主业、推进三大战略,即持续做强房地产主业,加快发展"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三个重点领域。正如董事长自己所说,"绿地发展策略的核心是时、势二字,转型、升级在绿地永远是常态"对于远方,绿地的追逐永远没有止境,永不满足、永不止步。

 自从进入绿地这个大家庭开始,"定目标,抓偏离"时刻牢记于我心,一直希望自己能早日融入于新的环境,唯有永不满足,永不止步,才能更好的胜任工作岗位。始终怀抱克难奋进的勇气,持续学习、持续改善、持续发展,勇于挑战,对工作始终抱有热情!夜以继日的全力付出,孜孜不倦的倾心钻研,永不止步、奋力拼搏的绿地精神早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个绿地人心上,也烙印在我这个新员工心上。

 对工作成功的渴望必须要有坚定与坚忍,每项工作都有着汗水与泪水的陪伴,每个绿地人都应肩负更多的责任。等、靠、要的工作态度要不得,没有条也要创造条往前冲,坚定目标,向着成功永不止步。

 通过阅读书中的每个节每个段落,让我感受到了绿地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的发展历程;让我们深刻体会了绿地集团艰辛的创业历程;感悟到绿地企业精神的积极向上和绿地人克难奋进的勇气。辉煌缔造的背后必有一群能坚持为之艰辛付出与努力的奋斗者。作为一名绿地新人,我将以"永不满足,永不止步"的企业精神鞭策自己,努力奋进。

 每项细小工作的汇集与组合,编织成公司前进的目标,只有不断向上的目标,向上的发展,向上的力量,才能成就伟大的公司。能遇见绿地未的,唯有时间。能创造绿地未的,唯有共同努力,永不止步。

 学无止境,永不止步。让中国的绿地成为世界的绿地,为世界200强而努力奋斗。

《永不止步》读后感5

 著名澳大利亚励志演讲家力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曾经三次尝试自杀。10岁那年,第一次意识到“人要为自己的快乐负责”。他是所就读高中第一位竞选学生会主席的残障者,并获压倒性胜利,被当地报纸封为“勇气主席”。他是第一位登上《冲浪客》杂志封面的菜鸟冲浪客;踢足球、溜滑板、打高尔夫球样样行。缺少四肢并未妨碍他在各种奇遇中自得其乐,从意义非凡的'事业中获得满足感,以及享受亲情、友情和爱情。 大多人都觉得力克没有四肢是一种重大残疾。实际上正相反,上帝利用他没有四肢的事实来吸引人们对他的关注,特别是其他残疾人的关注,由此他才能通过传达有关信念、希望和爱的信息来激励和鼓舞别人。力克用他的生命体验,来展示自己没手没脚也可以活出超级精彩的人生,活出自己的价值,这完全归功于他对生命的热爱,与积极的信心。在这里,力克告诉我们什么叫永不止步的精神,以及在心灵强大的旅程上,如何做一个强者。

 在危机关头和面对极致挑战的时候,可以采用“寓信念于行动”的办法。力克认为,做到这一点需要3个要素:第一,你需要从内部调整自己,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才不会被情绪所控制。第二,让自己想起过去曾如何靠毅力战胜逆境,而且提醒自己那种经历已经让你变得更加坚强、更加睿智。第三,从外部寓信念于行动,方法就是走出去主动接触别人,不但要从他们那里寻找帮助和鼓励,同时也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和鼓励。因为接受和给予都具有治愈的力量。

 力克虽然天生没有四肢,他不以悲情的态度面对人生,而换以积极乐观,在处事上也有他独特的智慧。力克说,在逆境中很难发现目标或美好,但这却是发现之旅的必经之路。因为身处逆境会让你学到更多东西,具有更强的信念,更加爱你的邻人。这条信念之路始于爱,也终于爱。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启示,除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外,还带给我们全新的观念“寓信念于行动事关信心与收获”。力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喧嚣红尘中,静静地阅读力克的《永不止步》,是精神世界的洗礼,让我的心灵更加明澈。读这本书,就是一次美好的心灵旅行。感谢力克,感谢这本书,让我的心,静谧地回归于精神世界的“永不止步”。

《永不止步》读后感6

 绿地从1922成立到20xx年间,在高度竞争的房地产行业中跻身世界500强完美诠释了“永不止步”的理念。这20年间,绿地从20xx万元起步到年经营业绩、资产规模双双突破20xx亿元,实现了资产近万倍的的增长,展示了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行动带来的惊人力量。企业精神20年如一日,“永不满足、思变图强;永不止步、争创一流”的精神也落在每一个绿地人的心中。

 从绿地集团的发展史来看,它及时认清形势并抓准机会迅速跃起,在城市化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并在变革的窗口期完成转型,持续做强房地产主业,加快发展“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三个重要领域。正如张总裁所说“绿地发展策略的核心是‘时、势’”,对于远方,绿地的追逐永远没有止境。

 书中的叙述让我觉得绿地一直都在进步,无论是经营业绩逐渐提高、公司规模不断扩大还是调速换挡后的转变、因势而起的大基建、走向世界的步伐、塑造企业标杆都展现了它在张玉良总裁的带领下变的更加强大、对社会贡献着不可小觑的力量。

 我是在20xx年加入绿地这个大家庭的,当时地产大环境不是很好,但是绿地的企业文化及团队氛围却让我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并愿意为之奋斗。我们部门在丁总的带领下团结一致、在公司人员流动性较大的情况下仍连续两年荣获优秀团队奖,也填掉了老项目遗留下来的种种“坑”。

 刚进入公司的我是稚嫩的,不了解公司制度、没有经验、做事也不够麻利,成长的也比较慢,但是我总鼓励自己不能放弃,往前冲才是我的唯一道路。我愿意去做很多事情,不断地让自己获取更多的知识、去融入公司,后来慢慢熟络了以后就不间断的把事情落到实处,哪儿怕一件很小的事情只要我能做好的并且能在时间节点完成的绝不允许自己放慢脚步,就这样一路走来我一直怀揣满腔热情,当然中间也有抱怨的时候但自己调节了之后仍就继续,我可能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儿里,不过确定的是只要我永不满足、永不止步就能收获满满。

 目前公司已新拿地95400亩,我们部门面临着人手不足,交付节点又迫在眉睫,现在大家都在不停歇的忙碌着,部门内也统一步调、目标一致。相信在公司蒸蒸日上的同时大家都这样一直在进步、一直都在攻克不同的困难,勇往直前。

 历经时间的冲刷,世界见证了绿地发展,如书中所说“能预见绿地未来的,唯有时间”,我觉得一直创造绿地未来的,是共同努力,永不止步!

《永不止步》读后感7

 “永不满足、思变图强;永不止步、争创一流。”这是本书的主题,也是绿地集团的企业精神。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将与时俱进、变革创新、争做第一作为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原动力,在一个个更高更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进步、更快发展。

 书中的主人公张玉良董事长,1992年成立的绿地集团,从20xx万元起步,20年后年经营业绩、资产规模双双突破了20xx亿元,实现了资产近万倍的增长,国有资产增值千倍以上,并成功跻身世界500强,与大型央企、顶尖名企并肩而立。这当然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成绩。20年栉风沐雨,8年心怀梦想,所有的心血和汗水,终于浇灌出盛开的鲜花。

 立足世界500强的新起点,绿地实现“君子豹变”式的华丽转身,启幕新的起点,新的平台。由此,绿地逐渐建立和打磨起“一主三大”战略规划及其“三大转变”。如果说绿地从1992年成立,到20xx年进入世界500强是一个量变成长,那么绿地的世界500强之后,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升华。从“势在人为”到“永不止步”,是绿地在历史进程中的答卷,也是每一个绿地人预备当下,直面未来的生命张力。

 回想起我刚在昆明工作的时候,只能在小区中租房子住,心想什么时候能够在昆明有套属于我的房子,然后为了房子努力工作,终于有了套两室的房子,然后结婚育女,孩子慢慢长大了,两室的房子也不能满足居住条件,为了改善生活,又必须换套三室的房子,给孩子一个空间,那就需要更加的努力来工作,通过劳动报酬来还房款。只有不安于现状,努力工作,才能得到美好的生活。

 我们当今的工作,如果不积极学习新知识,开发新思维,将会被淘汰。眼看当下,绿地集团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在昆明拿下大渔项目和巫家坝项目,拟在昆明开发建设集“医康养”核心产业功能和“产学研”“文商旅居”辅助产业功能于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项目和巫家坝绿地中心超高层项目。这对我们来说,都是从未接触过的新工艺和新知识,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面对新知识,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探寻,通过与各个专业的专业人士对接,对项目的考察,才能了解概况,掌握技术工艺及预估成本,才能合理的控制成本。

 面对新项目、新知识,只有突破自我,才能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绿地现在发展的十分好,集团的利润保持稳定的增长,其集团的业务也在不断的扩张,同时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也在稳步回落。由此可以看出绿地集团暂时是不可能被收购的,网上关于绿地集团被收购的传闻仅仅只是谣言,至于发布这条传闻的人无非就是想压低绿地集团的股价,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作为股民来说,一定要随时随地的了解关于绿地集团的真实信息,从而避免自己的财产受到损伤。

绿地集团能够在如今疫情严重的背景下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不仅仅是依靠着业务的不断扩张,更是依靠着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现如今的绿地集团已经将业务拓展至房地产、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以及科创、康养等新兴产业的领域中,这些业务不仅是绿地集团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绿地集团降低负债率的手段。同时绿地集团在有关部门的调控下已对企业进行了一次混改,而混改后的绿地集团也变得具有生机与活力,未来的绿地集团也将会变得更好。企业发展尚需要不断的变化,更何况是人的生活,人的一生必将充满着诸多的变化与苦难,只有坚持咬牙的走下去,这个人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如今的绿地集团正在推进第二次混改,这次混改不仅会向绿地集团注射新鲜的血液,也将会带领绿地集团走向更为美好的明天。未来的绿地集团不仅仅会涉及更多的领域,可能也将进行不断的升级。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阳光产业,未来社会的发展一定是高科技术的发展,比如人工智能等等领域。如今的绿地集团已经将触手伸到了高新技术的新兴产业中,因此它未来的发展肯定是充满光明的,所以绿地集团被收购的新闻肯定只是一个谣言。如今的企业应该多像绿地集团进行学习,比如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关键的地方,从而带领企业不断的发展。

此次绿地集团被收购的谣言又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作为普通的人类来说,我们不应该人云亦云,我们应该拥有独立的思想去思考一个问题的答案,否则最终受到损害的只会是我们自己。或许我们做的选择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这个选择一定是无愧于心的。

日前,绿地集团宣布启动新一轮深混改,进一步降低国有资产持股比例。对于已经从不折不扣的国企变成无实际控制人的绿地来说,这意味着绿地将向无实际控制人迈出更大的一步。

但作为市值近千亿的大型房企,绿地没有实控人是好是坏?为什么要启动这次混改?绿地集团的问题是什么?

混绿地改加剧无实控人局面。

近日,绿地控股集团发布公告称,集团第二大股东上海地产和集团第三大股东上海城投拟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转让不超过绿地总股本175%的股份。

绿地集团工作人员表示,这意味着绿地开始了新一轮混改。

但从股权的角度来看,一旦本轮二次混改完成,绿地将在没有实际控制人的情况下再迈进一步。

绿地成立于1992年,曾是上海名副其实的国企。2015年借壳上市,目前是十大地产公司之一。上市前,绿地进行了第一次真正的多元化改革。一方面在内部实施管理层持股,另一方面从外部引入社会资本持股,股权由单一国有股变为多股,最终实现整体上市。

绿地控股2020年一季度财报显示,以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为首的员工持股平台——上海绿地持有绿地3545亿股,占比2913%。上海地产持有绿地控股3142亿股,占比2582%;上海城投持股25亿股,占比2055%。剩余社会资本持股比例为245%。

股权穿透后,第二大股东上海地产和第三大股东上海城投都是上海SASAC的企业,其国有资产总额占比超过46%。虽然单个股东股权低于上海绿地,但国有资产总持股比例超过上海绿地。所以在外界看来,绿地一直被认为是国企。

但对于混改后自身状态的界定,绿地在公告中表示“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根据第二次混改方案,上海地产和上海城投合计转让175%股份后,将合计持股约285%,这意味着如果绿地混改完成,上海国资的总持股比例很可能低于管理层持股平台上海绿地,即本次混改后的绿地将成为管理层唯一股东。

绿地表示,本次股份转让完成后,预计公司仍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但公司控制结构可能发生较大变化。

京金律师事务所主任王雨辰律师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从公司法的角度来看,绿地的股权结构并不构成单一股东控股的情况。

对于一个曾经100%由国资控股的国企来说,现在绿地已经演变成了无实际控制人的状态,而随着二次国资混改的落幕,绿地无实际控制人的状态将进一步加剧。这种状态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谁是新的实力投资人?

自第一家混合上市以来,股票市场无疑是对绿地状态最直接的反应。

2015年,金峰控股借壳上市后,绿地控股集团股价持续涨停。当时股价高达40多元,市值超过3000亿,超过万科万达。但随后其股价掉头大幅下跌,进入漫长的下跌期。其最低价仅5元左右,市值仅近600亿元,大幅下滑80%。

8月6日,绿地控股股价徘徊在78元左右,市值仅950多亿元,缩水超过2/3 comp

基于此,有市场观点认为绿地的二次混改很大程度上指向了绿地的市场价值。通过引入新资本和股权多元化,预计将提高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

对此,上述绿地集团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两大股东上海地产集团和上海城投集团出售股份,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调整国资布局结构,改善公司股权结构。绿地集团根据两大股东的通知披露了这一相关信息。

然而,在股权转让公告发布10分钟后,绿地集团在关伟发文称,新一轮混改将引入“新的实力战略股东”。

“作为混改模式整体上市5年后,率先启动新一轮深混改。”绿地集团表示,通过向上市公司引入新的优秀战略股东,支持企业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程度,增强经营管理自由度。

“应该是重量级企业”,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陆文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于绿地的新投资者来说,可能是有资金实力的金融机构,因为绿地的资金压力相当大。引入央企背景的金融机构可以更好的解决债务问题。

然而,一些市场分析师也表示

,引进的新股东很可能是一家有产业背景的央企,绿地的多元化更需要产业的支撑。

到底是谁启动了这次混改?是绿地两大股东还是绿地本身?绿地集团公告和官微发文的指向性略有不同,但这些回应均显示出,从更深层次来看,绿地集团急需做出改变。

业绩不好就换股东?

绿地怎么了?

对于绿地而言,市值持续下跌只是表象,在5年时间里,其股价一路下跌,距高峰跌去了80%。这意味着,至少在5年时间里,这家公司并不被资本市场投资者看好。

这显然与绿地集团的光环大相径庭。

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绿地控股实现营业收入4225亿元,同比增长21%;利润总额305亿元,同比增长35%;归母净利润149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房地产主业实现结转收入1947亿元,同比增长21%;基建板块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866亿元,同比增长47%。

对此,张玉良表示,绿地控股已经成功转型,形成了“房地产、基建两大主业并驾齐驱,金融、消费、健康等协同产业双向赋能”的经营格局。

不过,这与绿地此前的预期有较大的差距。2013年时,张玉良表示,今年的经营收入预计会超过3200亿元,预计明年经营收入会超过4000亿元,后年会超过5000亿元。

截至2019年,绿地营收刚过4000亿元,离5000亿元还有不小的差距。而2020年,在疫情的考验下,绿地经营含金量更是相形见绌。

据绿地业绩快报显示,上半年绿地实现营业总收入2099亿元,同比增加414%。多个利润指标降幅更大,其中实现利润总额153亿元,同比减少76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亿元,同比减少1079%。

在占到整体业绩半壁江山的房地产业,绿地更为逊色。2020年1-6月,绿地实现合同销售面积10312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307%;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33029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07%。从全国来看,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84%、54%,绿地降幅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从绿地与行业龙头恒大、碧桂园、万科等对比来看,这些龙头房企销售业绩基本维持在小幅增长或降幅不大的格局,相较之下,绿地业绩下滑可谓剧烈。

对此,卢文曦指出,绿地近年来发展战略上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产品线过于偏重商办项目等,由此导致资金投入大、回收慢,最终衍生出资金链危机、管理危机。

此外,其城市布局在三四线城市占比过大,整体扩张步子过大,其问题逐渐显现。去年以来,绿地集团频频曝出危机,包括出现多起房屋质量安全事件、超高层建筑停工风波等。

对此,张玉良回应称,2020年绿地将在不加大杠杆的情况下融资,拿地重心回到一二线城市,同时要全面反思,对一般的工程质量问题全面避免,重大的工程质量问题要杜绝。

在今年的市场环境下,重心转移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绿地是否能够承受?

绿地业绩快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营收、利润总额、净利润等有所增长的情况下,绿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反而由789亿元降为776亿元,下降了13亿元,与此同时,其总资产由11457亿元增长至12019亿元,增长了562亿元,这显示出绿地很可能采取负债扩张、进一步加大了杠杆。

从公司治理角度看,公司业绩不好,股东可以据此对管理层进行考核,甚至是更换管理层。但从绿地股权转让信息来看,目前的局面是,业绩不好,同时换股东引入新实力投资者。

王玉臣表示,管理层和股东并不是截然相对的概念,管理层通常而言正是股东的利益代表,股东不存在被动撤换的问题;本次国资减持,很可能还是套现,同时借机引入新的投资方来优化股权结构。

相关问答:绿地是国企还是央企1、绿地是国企。“绿地”一般指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又称“绿地集团”,实质是国资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92年7月18日,是中国市场化改革浪潮中诞生的代表性企业之一。根据国有企业的定义可知,绿地属于国有企业的一种。2、绿地房地产主业的开发规模、产品类型、品质品牌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特别是在超高层、大型城市综合体、高铁新城、特色小镇、会展中心、现代产业园等领域优势明显,对我国城乡建设和房地产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3、从2000万元注册资本起步,经过28年的持续成长,已形成了“以房地产、基建为主业,金融、消费、健康、科创等产业协同发展”的综合经营格局。2019年,绿地集团资产规模突破114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428083亿元、利润14743亿元,为迈向资产及收入“双万亿规模”、进军世界一流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玉良推行的混合所有制,即格林兰计划解决了云南白药、中油资本、中粮资本、绿地集团、江苏高投这些公司治理问题。云南白药控股股东白药控股通过增资方式,引入新华都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华都将向白药控股增资约254亿元,交易完成后,白药控股的股权结构变更为云南省国资委和新华都各持有50%股权。中油资本运用“资产重组上市”的双模式组合进行混改,中油资本混改项目共历时8个月,通过资产注入、并购重组、最终实现重新挂牌上市。中粮资本运用“引入战投引入基金员工持股”的“模式配套”方式混改,中粮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是中粮集团旗下运营管理金融业务的专业化公司,中粮资本的注册资本为10亿元,由中粮集团有限公司100%持股。绿地控股运用“引入战投员工持股整体上市”的“模式配套”方式混改。成立有限合伙企业吸收合并职工持股会;上海国资委放弃控股权;绿地集团借金丰资本上市解决了同业竞争问题。

《永不止步》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