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在姓氏怎么读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1浏览:2收藏

汲在姓氏怎么读,第1张

汲在姓氏的读音是jí zài。

一、起源及历史

1、据《百家姓》记载,汲姓是一个古老而稀有的汉姓,起源于商朝时期。传说中,汲姓是由商纣王之子寿辛按社种下的一株葵花嫁女所得到的姓氏。

2、汲姓有的说法是出自周武王专业改姓时改为「稷」姓。从历史上来看,汲姓并不是一个很常见的姓氏,在现代社会中属于罕见的姓氏之一。

二、分布

汲姓在我国的分布比较广泛,但总体人数并不多,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如山西、河南、河北等省份。其中,山西省太原市和吕梁市是汲姓人口最多的地区。

三、名人

1、汲古阁:中国近现代藏书家、收藏家,被誉为“汲氏世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2、汲晓光:山西省省委原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曾任太原市市样,2011年11月离任。

3、汲玉泉:中国音乐家、布鲁斯琴表演艺术大师之一。

4、汲慧中:台湾著名批评家、文学评论家、回忆录写作者。

扩展知识——汲姓

1、除了以上所述,汲姓还有一些特色,例如:汲氏家训、“汲氏世家”等。其中,“汲氏世家”是指祖辈都是汲姓的家族,人口众多且分布广泛。

2、汲氏家训则是记录在“汲氏世家谱”中的,其内容主要是对家族成员传统美德和家族历史渊源的规范和要求。

3、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家谱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汲姓人士开始积极探寻自己的家族历史和文化,加强了汲氏家族的凝聚力和传承保护。

4、例如,一些在山西太原和吕梁地区的汲氏宗亲们联合创办了“汲氏宗亲联谊会”,组织开展以家训学习,祖先纪念等为主题的活动,以促进汲氏族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并传承和弘扬汲氏家族的文化。

5、总之,虽然汲姓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属于比较少见的姓氏之一,但是作为一个拥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姓氏,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与价值是非常宝贵的,也是值得我们重视和传承的。

一、姓氏源流

汲(Jí)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后,文王姬昌的后裔,以地名为姓。春秋时,周文王之后康叔被封于卫,其后代有卫宣公,太子居于汲(今河南省卫辉市),称太子汲,其后代支庶子孙遂姓汲氏。《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载:“汲氏,卫宣公太子之后居汲。因以为氏。”望族居濮阳(今河南省濮阳)。

2、出自姜姓,源于春秋,以封地为姓,为齐宣公的后代。春秋时期,齐宣公的支孙中有受封于汲(今河南省卫辉市)的,他的后世子孙便以封地名为姓,称汲氏。汲姓望族居清河(今河北省清河东至山东省临清一带地区)。

得姓始祖:齐宣公。汲氏出自春秋时期,是以地为姓的姓氏。汲姓的来源有二支,其中一支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卫宣公的后代,卫宣公的太子居于汲这个地方,他的后代就以地名为姓,称为汲氏。另一支汲氏出自姜姓,也是源于春秋时期,根据《风俗通》上记载,齐宣公的裔孙受封于汲邑,他的后代子孙就以封邑名为姓,亦称汲氏。汲氏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望族居于清河郡,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清河县东。汲氏后人尊齐宣公为汲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汲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三、历史名人

汲 固:北魏梁城人,后魏孝文帝(471-499年在位)时兖州从事,兖州刺史李式因事入狱,时式子宪刚满月,式谓众曰:“今无程婴、许臼此类人也?”固曰:“古今岂殊?”遂藏宪。搜捕时,汲以婢子代之,自抱宪逃往他乡,获赦后方归。兖州刺史为表彰其节义,任其为主簿。时因勇救刺史李式始满月的婴儿,为世人所称道。

汲 黯:汉武帝时大臣,滑县人。据《史记》介绍说,以性倨少礼、好游侠、尚气节而著称的名士,为官以清静治民。景帝时为太子洗马(官名、太子出行,则为前导),在朝廷上以严整见称。武帝时,为谒者,往视河内为灾,以便发仓粟赈民,出为东海太守,因清静治民而使该郡大治,故名声响亮,而得皇帝器重,将其召回朝廷,拜为主爵都尉,被称为社稷臣。不过,他却“本性难移”,又由于一再的犯颜直谏,而得罪了皇帝。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濮阳郡:古县名,春秋时卫轩都,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又郡名,晋代置。今为山东省濮州县。

清河郡:据《郡望百家姓》中有记载:汲氏望出清河郡。汉代置郡。相当于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地区。

西河郡:据《姓氏考略》中有记载:汲氏望出濮阳、西河、清河。汉代置郡。相当于今山西、陕西二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

2、堂号

东海堂:汉朝汲暗,景帝时为太子洗马。武帝时为东海太守。把东海治理得人民富裕,地方太平。召为主薄督蔚,朝廷夸他是社稷之臣。

此外,汲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清德堂”等。

============================================================

汲姓宗祠通用对联

〖汲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云天义士;

霜雪孤臣。

——佚名撰汲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魏梁城人汲固,孝文帝时为兖州从事。兖州刺史李式因事入狱,儿子李宪刚满月,李式大声问众人:“难道现在没有程婴、杵臼这样的人吗?”汲固说:“古今还有何不同!”便将李宪抱回家藏了起来。来人搜捕时,李式有个下属把自己婢女生的男婴交上去,很快被查了出来。汲固带李宪逃走,遇到大赦才得以返家。后来,兖州刺史高佑非常赞许汲固的节义,任他为主簿。下联典指西汉濮阳人汲默黯,字长孺,性格倨傲,崇尚节义,好黄老之术。景帝时为太子洗马,武帝时历官东海太守、主爵都尉,常直言切谏,武帝曾说:“古代有社稷之臣,汲黯很像。”后因主张与匈奴和亲被武帝疏远,出任淮阳太守。

汉廷旌直;

兖吏匿孤。

——佚名撰汲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汲黯在朝以直谏闻名,武帝赞之曰:“古有社稷之臣,黯近之矣。”下联典指后魏汲固为兖州从事,刺史李式坐罪,固抱式子而遁。遇赦始归(详见上一联联释)。

郡望 濮阳郡:古县名,春秋时卫轩都,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又郡名,晋代置。今为山东省濮州县。清河郡:据《郡望百家姓》中有记载:汲氏望出清河郡。汉代置郡。相当于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地区。西河郡:据《姓氏考略》中有记载:汲氏望出濮阳、西河、清河。汉代置郡。相当于今山西、陕西二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

「汲」源出

汲(Jí)姓源出有二:1、 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后,文王姬昌的后裔,以地名为姓。春秋时,周文王之后康叔被封于卫,其后代有卫宣公,太子居于汲(今河南省卫辉市),称太子汲,其后代支庶子孙遂姓汲氏。《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载:“汲氏,卫宣公太子之后居汲。因以为氏。”望族居濮阳(今河南省濮阳)。2、 出自姜姓,源于春秋,以封地为姓,为齐宣公的后代。春秋时期,齐宣公的支孙中有受封于汲(今河南省卫辉市)的,他的后世子孙便以封地名为姓,称汲氏。汲姓望族居清河(今河北省清河东至山东省临清一带地区)。

得姓始祖

齐宣公。汲氏出自春秋时期,是以地为姓的姓氏。汲姓的来源有二支,其中一支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卫宣公的后代,卫宣公的太子居于汲这个地方,他的后代就以地名为姓,称为汲氏。另一支汲氏出自姜姓,也是源于春秋时期,根据《风俗通》上记载,齐宣公的裔孙受封于汲邑,他的后代子孙就以封邑名为姓,亦称汲氏。汲氏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望族居于清河郡,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清河县东。汲氏后人尊齐宣公为汲姓的得姓始祖。

堂号

东海堂:汉朝汲暗,景帝时为太子洗马。武帝时为东海太守。把东海治理得人民富裕,地方太平。召为主薄督蔚,朝廷夸他是社稷之臣。此外,汲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清德堂”等。

迁徙分布

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一带,河南在周口市鹿邑县生铁冢乡 汲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汲尧

汲尧位于菏泽城西北21公里,离白虎集35公里,离镇东北10公里。居民276户,1060人,全属汉族,汲姓占80%,其他姓氏为马、李、郜等,农机具116套,村内有代销点五处,学校一处,白虎分院一处,古_庙一处,木材加工厂36户,电锯四盘。

据汲氏家谱记载,明嘉庆八年(1529年),汲氏兄弟四人由汲堂移此建村,因以烧窑为生,而得村名。随着时代的变迁,先后由河南濮阳划为山东曹州、菏泽地区、鄄城县,解放后属鄄城县临卜,1958年归临卜公社付庄大队,1978年划归菏泽市高庄公社汲窑大队,1979年划归菏泽市白虎乡,2000年划归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汲窑大队至今。

村民主要从事农业,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村民从事手工业。解放后至责任制前,农业产量底且不稳。实行联产责任制之后,农民积极性提高,实行科学种田,小麦玉米产量多达800斤,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现在大多数人从事木材加工,部分人以窑业为生。由于村民收入提高,新建楼房九栋。

汲尧村与付庄村、郅庄村、王楼村、袁固堆村、彭庄村、曹楼村、袁拐村、耿庄村、桑堂村、韩楼村、贾楼村、天庙村、东头村、李庄村相邻。

2020年9月1日,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村,汲尧村榜上有名。

汲尧村附近有曹州牡丹园、菏泽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古葵丘、曹州古今园、曹州百花园(牡丹精品园)等旅游景点,有菏泽牡丹籽油、万福甜瓜、菏泽面塑、鲁锦、曹州牡丹等特产。

汲在姓氏怎么读

汲在姓氏的读音是jí zài。一、起源及历史1、据《百家姓》记载,汲姓是一个古老而稀有的汉姓,起源于商朝时期。传说中,汲姓是由商纣王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