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人文历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收藏

织里人文历史,第1张

织里镇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新型城镇。多年来,历届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工业立镇、商贸兴镇”的发展路子,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带领全镇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实现了经济的大发展、大提高,社会事业的大发展、大进步。织里镇综合实力在全国千强乡镇中位列89位,省百强乡镇中位列前20位。

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6亿元,同比增长15%;工农业总产值4199亿元,同比增长124%;实现财政总收入90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361元,同比增长1563%。

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工业总产值41412亿元,拥有个私企业10000多家,规模企业152家,其中亿千企业25家,上市企业1家,历年被评为市工业强镇。企业品牌建设步伐加快,新增省级著名商标4只,市级著名商标5只,名牌产品5只。

“科技人才四百工程”扎实推进,新增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科技型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62%。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增加值达到235亿元,增长173%。

目前,织里镇已成为湖州市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市场化程度最为发达、经济增长最为快速、劳动力转移最为充分、人民生活最为富有的地区。

扩展资料:

织里发展的经验:

回顾这些年来,织里镇所取得的发展成就,确实令人欣慰;纵观该镇所走过的发展历程,许多方面确实值得总结。织里的迅速崛起,从根本而言得益于改革开放富民政策和上级组织的正确领导,同时,其发展轨迹更有其自身规律和深层次的动力成因。

人的精神是第一要素,织里的发展首先靠的是织里人一种难能可贵的创业精神。可以说,织里镇能从一处贫穷闭塞之地一跃发展成为繁荣富裕的现代新型小城市,人的因素第一,靠的是织里人敢闯敢冒、敢为人先、艰苦创业、永不满足的织里精神。

正是具备了这样一种精神,改革开放之初,在当时对个私经济仍带有严重偏见的历史背景下,织里部分群众穷则思变,敢于冲破禁区,较早地从事了家庭绣制品加工,凭着“一根扁担两只包、走南闯北到处跑”的干劲,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

并且由此而催生织里童装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从而在“无中生有”中诞生了给织里带来无穷生机和活力的童装产业,使我们织里经济从此迈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织里

凌统

字公绩。三国时期吴国余杭人。十五岁的时候就拜为别部司马,征伐江夏的时候,他作为前锋。曾经与周瑜等在乌林将曹操打败。升迁为校尉。凌统虽然在军营中作了大官,但是他严格要求自己,对待下属也很礼貌,不贪财,重义气,有国士之风。后从征合肥,魏将张辽突然赶到,凌统护卫孙权冲出重围,将士死伤很多,凌统也受了重伤。不久死去。孙权很伤心。

凌濛初

凌濛初(1580年-1644年),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一字遐厈(àn),别号即空观主人。汉族,明代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织里镇晟舍)人,明代文学家、小说家和雕版印书家。其著作《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与冯梦龙所著《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代表。他还创作过杂剧9种,有《虬髯翁》、《颠倒姻缘》、《北红拂》等。

凌十八

广东省信宜人。农民出身。道光三十年(1850年)春,在家乡钱排发动起义。任用王晚为军师,凌二十八为先锋,率众数千人。咸丰元年率部进攻广西玉林,打算前往浔州参加金田起义。后来因为前进的道路受阻,未能与太平军的主力会合。广西巡抚周天爵驻守在浔州,派按察使杨彤如和总兵李能臣率军进攻,王晚在战争中牺牲,凌十八率众回到广东化州,经信宜出罗定地区活动。驻扎罗镜圩,咸丰二年两广总督叶名琛派军围剿,相持坚守一年,因粮弹缺困而失败,全军壮烈牺牲,凌十八投井就义。

凌策

凌策(957~1018),字子奇,宣州泾县(今属安徽)人。太宗雍熙2年(985)进士。释褐广安军判官,后历知数州。真宗大中祥符4年(1011),迁江南转运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6)。五年,召拜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知益州。还,命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天禧元年(一1017),迁工部侍郎。二年卒,年62。

凌瑚

清朝时期的画家,字仲华,号香泉,如皋人。擅长于画士女和花卉禽虫。浙江人以梁同书行楷、钱维乔山水、凌瑚的写生称为“三绝”。

凌云

明代御医,字汉章,归安人。曾经遇到一位老道人,传授给他针灸术,治疗疾病很灵验,被聘为御医。

凌如焕

清代学者,上海人。雍正中,任编修督学湖北,请命到三峡水道设救生船,用来保护过往的旅人。官至兵部左侍郎。

凌召文

清朝康熙年的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康熙字典的编修官。

凌昌焕

字文之(1873-1947)江苏吴江县莘塔镇人氏,1900年到上海,曾任上海浦东中学(黄炎培创办)、南洋中学教员,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辑,参与《辞源》(1915)的编纂。主要编(译)著:《共和国教科书新理科教授法》(1913)、《共和国教科书生理学》(1914)、《中学新撰动物学教科书》(1916)、《三好学植物学讲义》(1918)、《自然》(1923)、《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法》(1936)、《小学自然科教学法》(万有文库)、《动物标本简易制作法》(1947)。中图藏书(目)90余种。

凌云翰

明代诗人,字彦翀,仁和人。有《关山霁月图》诗。

凌光斗

名洪寿,字焕北,一字步韩,号仰亭,别号笔峰,清永善县副官分防大沙坝人(今绥江县中城镇),祖籍江西长宁。嘉庆五年(1800年)凌光斗考中秀才,13年戊辰恩科中第七名举人,道光六年(1826年)以“大挑一等签制福建省,七年委署顺昌县,八年提补汀州府连城县知县(今福建省连城县),14年10月19日恭奉覃恩,敕授文林郎。“道光二十年(1840年)殁于连城。道光皇帝御制文林郎诏书匾现存绥江其后代家中。凌光斗为官清廉,深谙民情,创修祠堂,大兴教育,倡导儒学,全家诰封,名扬滇川赣闽。

凌昌焕

字文之(1873-1947),著名近现代教育家。江苏省吴江县莘塔镇人氏,1900年(光绪26年 庚子,27岁)到上海,1906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所,1907年由黄炎培校长聘为上海浦东中学教员,1912年6月经杜亚泉先生介绍再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所,任自然科编辑,曾任吴江旅沪同乡会会长(1925年前)。1932年128后,上海商务印书馆等遭日本飞机炸毁,被解雇,时年60。后在上海中华教育用具厂、南洋中学任教员及编译工作,抗战胜利后返乡,1947年於浙江嘉善西塘镇江家大宅三女家去世,享年74岁。淩昌焕曾参与《黎裏续志》(1898年刻本)校勘,《辞源》(1915年)、《植物学大辞典》(1918)、《动物学大辞典》(1927)的编纂。其主要编(译)著:《共和国教科书新理科教授法》(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生理学》(1914年)、《中学新撰动物学教科书》(1916年)、《三好学植物学讲义》(1918年)、《自然》(1923年)、《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法》(1936年)、《小学自然科教学法》(万有文库)、《动物标本简易制作法》(1947年)。国家图书馆藏有其书(目)90馀种。

姓氏源流

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所载,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康叔被封在卫,建立了卫国。康叔的儿子有的在周朝做官,官职为凌人,是周礼天官之属,为掌冰室之官,是一个负责保存贮藏冰块的官职,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官职作为姓氏,于是产生了凌氏。华人有姓“凌”的人,也有姓“凌”的人,两个字的读音相同,字义也大同小异,只有写法上那么一点差别,如果不细加留意,很可能还有人根本就没有觉察到!凌、凌二姓在实质上完全没有分别。关于这一点,《姓氏考略》上说明得最为清楚,该书指出:“三国时有凌统,广韵引作凌,后多混用,康熙字典列入凌字注,谓与凌别,凌姓遂多从凌。”由此可见,凌、凌两姓的分道扬镳,完全是由于《广韵》一书一笔之误。他们本来应该是姓凌,后来经过《康熙字典》的一错再错,竟使得有些原来姓凌的人以讹传讹地就改姓为凌,使华人增加了一个新的姓氏,也使人对凌、凌两个姓氏混淆不清。根据历来各学者的考证,凌姓也是最为光彩的黄帝姬姓后裔。他们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少弟康叔。关于凌姓的来源,许多古籍都有记载,譬如《姓纂》指出:“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通志氏族略》上也指出:“卫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吴志有凌统。”从这些文献来看,凌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孙子,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一种叫做“凌人”的官,所以才会“以官为氏”而姓了凌。所谓“凌人”,是当时的一种掌冰政之官,也就是《周礼》上所记载的:“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

得姓始祖

康叔。凌姓是黄帝姬姓后裔。头一个以凌为姓的人,是出身于周代初年周文王幼子所建的卫国。当时卫国的位置,是在今河北、河南一带,他们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姓纂》说:“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所谓“凌人”,是当时的一种掌管夏季藏冰的官。凌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孙子,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凌人”,以官为氏,称凌氏。故凌氏的后人尊康叔为凌姓的始祖。

织里人文历史

织里镇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新型城镇。多年来,历届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工业立镇、商贸兴镇”的发展路子,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