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姓谢爱字辈,父亲洪字辈,爷爷道字辈,可是不知道我下一辈是什么辈了,知道的请告诉。谢谢!
字辈作为谢氏先祖历史上的文化现象之一,除与姓氏和其他文字一起组成人名外,又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正因如此,南北朝以后的谢氏人便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让字辈文化一直保留在自己的姓名之中。如湖南宁新县谢氏用“光昌兴宗德富贵古流传”十字作为字辈;湖北枣阳县谢氏用“立修怀德远伦正泽会长学典定中道运开永克昌”二十字作为字辈;广东谢氏用“士崇文学道德才华曰圣维彦汝克绍嘉应元启裔宏宗世遐”二十四字作为字辈。每辈按顺序使用一字,可用数代数百年,便是在陈郡谢氏基础上更深层意义的发展。最近又有消息说,侨居在泰国等地的谢氏人,建议用辈序昭穆诗的形式,把全世界的宗亲都编人同一个字辈谱中,以期在交往之时,只报一字,便知尊卑长幼。
河南光山、新县、罗山、息县、固始、商城一带的谢氏1945年合谱,定派四十字,依次是:“中耐成联芳绍复焕其章汝克昭明德慎守尔彝常雍熙延祖宪启迪寿炽昌国家资屏翰勋名耀前光”。
河南谢氏有与其他三姓人联合修谱并定其字辈为:“两本洪洞绵世泽东迁永邑振家声”。
居住在长江一带谢氏人,其中一支约在明朝时由建宁迁来,至今已传二十二世。为了便于宗亲之间的血缘关系维系,该支谢氏人也编写了自己的字辈:“希君永应日晋朝家风振明世祖泽长人才常蔚起仕绩庆繁昌。”
江西弋东案山谢氏民国三十六年七族统宗字辈:“余烈暖林野众芳揖兰荪德晖映岩足胜赏延高原远水昭匹练因晴见吴门器有成形用功资造化元”。
湖北随州谢氏清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起字辈:“懋修伦常昭训万纪兰玉长荣贤才济美诗书流传家泽永远”。
广西横县谢氏1946年族谱自二十八代起,将“预定后代班次(班列的次序)”编成字辈:“宏植基绪锡履南邦根本孔固技业蕃昌培成宝树蔚为栋梁文经武纬家国之光克承前烈长发其祥”。
福建闽侯安仁1913年修谱,列一~十四世字辈:“喜添元世一文廷国君兆仲仕日向”。
福建惠安一带谢氏的字辈,自谢昆山以来是:“昆肇文思仕居建承宗定士邦英谨希顺志兴发庆友双和平济世忠孝传家”。
福建宁化一带谢氏人自第二十八代起开始使用字辈:“文得子宗宇乔宸祥宪朝显世贤逢良士应时起荣华望日崇”。
福建漳浦一带谢氏人自称是谢枋得的后代,使用的字辈:“恩庆为良才东山久万锦文锡世道永汝时孔敏达宝树成瑞连江左声名远南邦德泽长还基承继绍百代盛流芳”。
居住在四川岳池一带谢氏人使用字辈:“天国朝嘉有永茂芳平治”,后来又迁合川县东里二甲石龙场、广安、龙洞沟等地,进而分成广大族派。民国时期,该支散居各地的谢氏人曾集中在一起排定新的字辈,以便接续已经用完的十个字辈,其所续字辈:“世泽钟灵运宽仁德义长玉树延先绪荣华万代昌”。
与岳池谢氏不同,居住在四川荣县谢氏人使用自己的字辈:“永世仁德茂久远益传芳敏达英才显琼琳佩玉堂”。
陕西谢氏人由于与福建武平中山镇谢氏之间具有确切可考的渊源关系,因此多与之有密切联系,并在族谱中记载了始祖谢世显以前的血缘传承情况,正是由于有这种斑斑可考的血缘关系,安康谢氏在修家谱时也不忘祖根,并依据武平祖籍家谱中记载二十字字辈续补了新的二十字字辈,使二者合在一起成为一首完整的四十字字辈:“鼎世有元玉曰仁裕俊英克贤承先德宏业绍凤鸣经国继永盛成家道益明懋才开景远启秀庆隆平”。
台湾叠山公派谢氏自一世起字辈:“奠贤益朴友振腾天福文亭凤日朝阳锦龙从清云上致立久光科甲仕鸿恩”。
台湾兴公谢氏自八世起字辈:“弘开景运长韶文祖德光贝振蜚声烈燮世有书香”。
台湾宏献公派谢氏自九世起字辈:“承继南邦曾孙恢祖德栽植宝树兰桂发天香”。
湖南浏阳谢氏:始祖裒公,一名铎,晋代名儒,吏部尚书,生有六子:奕、据、安、万、石、铁,居浏阳者,多为奕、据、安三公后裔,于明末清初自粤迁来。奕公裔析居浏阳石嘴头、太平山、七居坳、白沙寨上等处;据公裔析居沙田湾、栗树排、上洪、宝盖洞等地;安公裔析居溪头、观音堂、团山背、石阬里、杜家洲、荷花平、军山、白沙大平及平江石排里、万载株木桥、夏家岭等地。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共建宗祠于浏东观音堂华阳塅。族谱始修于清道光八年(公元1838年),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续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三修,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四修。
奕公汉聪房支派:“道学应时起英才待日登金兰发秋秀玉树占春先德厚辉光远恩深嗣绪绵”;
奕公俊浩房支派:“世上启程梅仕贤声必开仁让恢先绪谦恭拔美才”;
奕公成报(杰)房支派:“洪永承先志家传复旺声义方长启盛贞利日怀清”;
据公成福房支派:“成元朝起毓求文清升碧章焕永用明庭家馀善庆国普深仁”;
据公达生房支派:“孔佳周海眷京长衡祥芳大德光前烈永远绍书香”;
据公子野房支派:“兆凤祥耀昌绪长奕世芳大德光前烈永远绍书香”;
据公达传房支派:“继永得仲友时裿达仕兴文章华尚国世代沐恩深”;
安公立纪房支派:“君正天心顺世代献朝廷文章先耀达诗书起贤英”;
安公华远房支派:“偲锡福生久如升新碧天方来中立定其珍起发先”;
安公居俊(焕)房支派:“居振沐廷钦荣兴朝大清文贤俊德显定作万堂春”;
安公日高房支派:“思奇敬锡乔生九如升新维命福善积储”;
安公天锡房支派:“天达志玉荣生九如升新维命福善积储”;
安公旻房支派:“成元士文章生玉润家声凤麟赓济美兰桂远传芬”;
安公法宁房支派:“尚铉昆子奕世荣昌忠和永远兰桂传香广德发达华彩名扬加声有锦万正星良”;
安公大五房支派:“清逢希晋代奕世绍书香传家惟孝友报国本文章”;
安公良善房梓兰支派:“启伯升忠厚文显国光华英贤隆上品俊德耀名家”;
安公良善房学谕支派:“元才耀西晋科发显东京道德能济世性善建嘉贞”;
安公怀善房乐勤支派:“采展耀西东文章五凤风声华希祖德事业焕宗功”;
安公怀善房乐敏支派:“道学传宗祖名贤光万邦芳兰锺秀瑞贵显定荣昌”;
安公法强房世还支派:“文廷仕朝盛世富永兴隆传家惟忠厚学业必恢宏”;
安公燕诒房支派:“清正朝能举恢先绍晋芳允恭应克让忠信颂声长”;
安公荣贵房支派:“建登瑞贤文芳名德世有英才大运宏开”;
安公天佑房支派:“佑通宗昌志日存英元策士上生仁锡正景贤光先绪传家世代启书绅”;
安公均玉房支派:“开万兴东福声名日久长忠厚传家宝世代衍书香”;
安公念二郎支派:“贤声远达福禄悠长家有馀庆世代荣昌”;
安公益进房支派:“存东增和才德兆兴聪听彝训远绍书香欣逢景运大振纲常望隆士庶名显朝堂”;
安公益达房支派:“伯献列国才能优长聪听彝训远绍书香欣逢景运大振纲常望隆士庶名显朝堂”
安公益捷房支派:“伯辉光华家有善庆聪听彝训远绍书香欣逢景运大振纲常望隆士庶名显朝堂”;
安公子乐房支派:“明廷联尚献盛德耀文昌声华光裕日科甲振宗祊”。
浏阳谢氏通派:“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奈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冠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美遐迩壹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我前前后后看了几遍,也没能找到楼主所说的辈分关系。或者是分出去的支派,或者新出来的族谱,若要考证,那便需楼主去慢慢探究了。
http://zhummzykingbokeecom/viewdiary11512427html这里是比较详尽的资料了,希望楼主能找到自己所需的
曾姓的最早家谱修于何时,已无从可考,《宋史·艺文志》记载的曾肇的《曾氏谱图》一卷,算是曾姓的最早族谱了,该谱已佚。
派者分也,行者同也。祖、孙、父、子名,兄、弟、叔、侄之分,自古有之。只有区别层次,才能以礼相称。全国曾氏起源之说基本一致,然而,曾氏繁衍至数代后,在全国各地文形成无数派行,各派又有各派字辈。虽然清圣祖仁皇帝(康熙)为孔、颜、曾、孟赐了统一的名派,但仍有一些派行没有使用钦定派语。至清代著名“中兴”名臣曾国藩(派名:传豫)方从曾参第六十四代起达到全国统一。 武城派行从曾参至六十二代无全国统一派行,自六十三代以清圣祖仁皇帝所赐“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15字,为圣裔排行命名,故谓之名派。其它各派行先人定的字句,以之取字,故谓房派。孔氏从六十一代始用此15字为名派。“弘”因敬避改作“宏”,曾氏尊孔从六十三代始用此字,迭至“祥”字则是七十七派。“继”字因曾族避大宗讳名改作“纪”。因此,后来全国各派行统一使用名派15字是: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 清朝道光年间,宣宗皇帝又续赐名派10字: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曾姓字辈 辈分就是家族中的世系次第关系,又称辈、辈行。字辈是辈分的代表字,中国古代每个家族的字辈谱是十分讲究、严肃的,族谱中字辈谱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且,到了清代,封建统治者还专门为曾颜孔孟四姓御赐统一的名派。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曾姓第 63派(“派”与“传”、“代”、“世”同义)起使用圣祖仁帝所赐的3句、15字名派: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后宣宗成皇帝续赐名派2句、10个字: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贤扬。 曾氏从六十三代开始,用与孔、孟统一的字辈,即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第59代 曾质粹,字南武,世居吉安永丰。生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二月初一日,卒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二月十六日。
第60代 曾昊,早卒未袭。
第61代 曾继祖,字绳之
第62代 曾承业,字洪福,万历五年袭
第63代 曾弘毅,字泰东,崇祯元年
第64代 曾闻达,字象舆,崇祯十四年袭
第65代 曾贞豫,字麟楚,康熙七年袭
第66代 曾尚溶,字汇伯,康熙二十九年袭
第67代 曾衍肃,字雍若,雍正二年袭
第68代 曾兴烈,字起祚,乾隆四年袭
第69代 曾毓尊,字注瀛,乾隆二十六年袭
第70代 曾传镇,字巨山,嘉庆元年袭
第71代 曾纪琏,字仲鲁,袭不久,因事革职,并不准其后承袭。 曾纪瑚,字六华,嘉庆十八年袭,传镇弟传锡之长子
第72代 曾广芳,字汝徙,早卒未得承袭。
第73代 曾昭嗣,字伯续,系曾纪瑚次子曾广莆长子,过继于曾广芳。早卒未得承袭。
第74代 曾宪祏,字奉远,清光绪十二年袭。
第75代 曾倩源,字养泉,原名庆源,因“庆”字与37代祖讳,故改作倩。
第76代 曾繁山,字静斋,民国廿四年改封宗圣奉祀官。
第77代 曾祥符,曾繁山过继子,其世袭为纪瑚-广莆-昭吉-宪祜-庆潼-繁琪-祥符。生于一九四六年,幼年承袭宗圣奉祀官
第78代 曾令光,曾祥符长子
第78代 曾德宗,曾令光之子
曾子庙
嘉祥县城南23公里的曾子故里--风景秀丽的南武山南麓,有一处历史悠久、气势辉宏的古建筑群体--曾庙。
曾庙,又称曾子庙、宗圣庙,是历代祭祀孔子著名高足曾参的专庙。
有的
北京谢氏
天津谢氏
上海谢氏
广东谢氏
川渝谢氏
福建谢氏
江西谢氏
安徽谢氏
湖南谢氏
贵州谢氏
山东谢氏
河南谢氏
湖北谢氏
浙江谢氏
江苏谢氏
海南谢氏
山西谢氏
陕西谢氏
广西谢氏
黑龙江
辽宁谢氏
河北谢氏
云南谢氏
甘肃谢氏
青海谢氏
新疆谢氏
西藏谢氏
内蒙谢氏
宁夏谢氏
港澳谢氏
台湾谢氏
海外谢氏
现在谢氏分支有这么多,你家属于哪一支的呢?
家族辈份大小是用"字"来决定的,比如"天字辈","元字辈",这样由高到低排列的但是在不同的地方,即使是同种姓氏(例如:同样姓 谢)的辈份他们所用的"字"也会有差异但是"字"只能代表某一个地方的同种姓氏辈份排序,如果想知道具体的排列,建议查"族谱"或者询问家族年长的长辈望采纳
谢家最早见于记载的家谱,是南朝人刘孝标注释《世说新语》时引用的《谢氏谱》,其中又分为《陈郡阳夏谢氏谱》和《会稽山阴谢氏谱》两种。前一种家谱在书中共引用七处,后一种引用一处。从全部引文综合分析,这两种家谱的基本内容,
包括东晋时两族谢氏人员的名讳、字号、承属关系、官爵、姻娅、子女、子女婚配等等。当时的社会特别重视谱牒,不仅朝廷选官要查寻家谱,而且社会上嫁女择婿也要以家谱为据。
为防止假冒,国家还专门成立有谱局,社会上也有专门编撰和研究谱牒的世家。所以谢氏最早的家谱,有可能是根据谢氏提供的资料由官府修成的,时间最早不会超过东晋建国以后。
历史记载
《家乘》
家乘是记载私家之事的文字。春秋时晋国史书名《乘》,后因称史籍为史乘。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撰有日记体《宜州家乘》,后人撰修家谱,袭用“家乘”之名,意为家族之史。谱牒是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有专记帝王诸侯世系的,也有记载一姓一族世系及重要人物事迹的,
后者又称“族谱”“宗谱”“家谱”或“家乘”。魏晋南北朝时特重门第,官方选用人才必须考察谱牒,因此,撰修族谱之风盛行,隋代以后虽然施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取仕,但直至明清时期,许多家族仍编修族谱。
族谱主要内容有姓氏起源、播迁、分支始祖、世代相传的统系、辈字、祠堂、祖茔、族规等,正文前有序和凡例。
《谢氏谱》
《世说新语》所引用的《谢氏谱》,大概出自当时的官谱。至于《隋书·经籍志》中收录的《谢氏谱》十卷,则是另外一种性质的家谱,即可能出自谢氏族人之手。但遗憾的是今天已经无法看到了。
目前所见谢氏最早的一部完整家谱,是宋朝人汪藻根据《世说新语》和魏晋南北朝及隋朝史书编辑的《世说·陈郡阳夏谢氏谱》。全谱包括世系表、正文、别族、人名考补四个部分,收录三国至隋陈郡谢氏94人,附录会稽谢氏4人。
这部家谱的现存最早刊本,藏于日本,与宋本《世说新语》汪藻《叙录》放在一起,近年曾以珂锣版影印的形式与《世说新语》联合刊布发表。
扩展资料
历史传说
岳飞为南宋谢氏族谱作《岳武穆赠序》
予仰观天象,北辰为中天之枢,而三垣、九曜旋绕归向,譬犹群之尊,而不敢不拱焉;俯察地理,昆仑为华夏之镇,而五嵌、八表通峰接巘,譬犹祖之亲,而无敢不本焉。此君亲一体,忠孝一道。忘之者谓之逆,遗之者谓之弃,慢之者谓之亵。无将之戒,莫大于不忠;五刑之属,莫大于不孝。
为人臣,所当鞠躬尽瘁;为人后,所当慎终追远,而不可一毫或忽者也!今阅谢氏谱牒,上溯姓原之始,下逮继世之宗。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以尚嫡也,序长幼以尚齿也,列像赞以尚思也,非大忠、大孝者而能之乎?噫!世之去祖未远,问其自而懵然者,有愧于谢氏多矣!
-谢氏族谱
本人姓谢爱字辈,父亲洪字辈,爷爷道字辈,可是不知道我下一辈是什么辈了,知道的请告诉。谢谢!
本文2023-09-22 07:05:3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0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