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帅书杰,帅氏有家谱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2收藏

我是帅书杰,帅氏有家谱吗?,第1张

浠水帅氏家谱中记载了从始祖大一公到现在已经二十三代,但我发现其中有些问题值得探讨。1、关于家谱续修的情况。家谱序言中提到我们帅氏在明前有家谱,只是在明末战乱,家谱散失,在清嘉庆(公元1870年左右)、光绪(公元1895年)及民国(公元1915年)曾经重新三次续谱,所以我们这里家谱在明以前及清顺治年间没有记载,只有世袭,生卒失考没有年代,只是在清康熙年后才有年代记载。经过90年后于2006年我们浠水帅氏又重新续修了第四次家谱,补充了90年的世袭及家族发展情况,目前我们浠水分布在三个地方共300人左右。2、关于浠水帅氏迁移情况考究。浠水帅氏从江西迁来首先落户在那里?根据家谱记载我们的始祖大一公最初是落户在团陂镇东关2里地的帅铺村的瓦碎塘,后分支到帅铺、帅家湾,这应该是我们帅氏在明末清顺治年以前主要居住的三个地方,方圆2公里范围。但到清康熙十年后我们帅氏出现了迁移,从家谱上看,第九代有兄弟22个,但在我们浠水目前的后代只有其中的两个兄弟(以奇、以德)的后代,其他的20兄弟的后代不知那里去了。我认为他们在明末逃避战乱或者清顺治及康乾的两次移民,迁移到其他的地方去了(估计迁到四川,由于当时湖广填四川,政府鼓励移民),只留下了两个兄弟守家业。并且这两个兄弟中有一个(以德)的后代启右(正寿的三子)在康熙年间也迁出了原来的帅铺村来到8公里外的方伯村温家冲土门坳后又迁到风簸口(现在有后人120人),以及启左(正寿的次子)迁到现在的大塘角村的破屋湾后到潘家屋基(现在有后人120人左右),而还守在团陂帅铺村的第10代正伦和正明的后代分别在帅铺和潘家湾居住,其中居住在潘家湾的后代是从帅家湾迁出的,可能是12代有一个帅氏兄弟倒插门到相邻的潘家湾潘氏,后落户于此。但现在在潘家湾的后代只有8家40余口人,帅铺更少只有三户20人左右。还有一支启永(正寿的四子)的后代迁往河南商城汤家汇(现在属安徽金寨县汤家汇镇),光绪续谱有联系,后来就没有联系了,情况不明。

帅氏的起源比较简单。帅由师姓所改。晋武帝司马炎纂夺魏权后,建立西晋,结束了三国时代,他追伯父司马师为晋景帝,并令天下避“师”字。以尚书师□为代表的师氏家族为避名讳,只好减去姓氏“师”字中的一笔,改为“帅”姓。后来,过了晋朝,帅氏的子孙有的又恢复为师姓,有的则依旧为姓。广韵:晋有尚书师□,避晋讳,改为帅氏。

晋代有尚书帅,清代有文学家帅我,诗人帅念祖。

附师姓起源资料:商朝和周朝时,朝中有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称为师。如商纣王时有师延,春秋时晋国有师旷、鲁国有师乙、郑国有师融、师慧、师悝等。他们的后代中有以先辈的官名为姓氏的,称为师氏。由于,师官中出了不少精通音律的行家,后来喜爱音律的文人们也改姓为师,尽管他们即不是师官,也不是师官的后人。师氏除了源于乐官之外,也有史实证明师姓也出自宫中侍卫之官。师丹,西汉大臣,琅琊车武(今山东诸城)人。他主张限制族、官僚。富豪占有土地和奴婢的数目,以缓和激化的阶级矛盾,因贵族官僚反对,未能实行。

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师叔,晋国有大夫师服。宋代有翰林学士师颃,明代有吏部尚书师逵,清代有甘肃提督师懿德。

出自师姓,为春秋时师昺之后,为避晋景帝司马师的名讳而改姓帅。“帅”跟“师”字仅有一划之别,如果用以代表中国人的姓氏,虽然读音完全不同,但从历史文献上追源溯流,两姓却完全是不分彼此的一家人,因为帅氏正是师氏分支出来的。根据《广韵》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记载,原来出自古代掌乐之官,因为古代掌乐之官曰师,故以官为氏而姓了师氏,传到春秋时代,有一位师昺在晋国担任尚书的官职,为了要避晋景公的名讳,就将自己的姓改少一横,变成了帅氏,开创了另一个姓氏家族。

百家姓里有姓帅的。

帅姓出自师姓,始祖师_,为三国末晋初的大司徒、兵曹尚书,他为避晋景帝司马师的名讳而改姓帅。“帅”跟“师”字仅有一划之别,虽然读音完全不同,但从历史文献上追源溯流,两姓却完全是不分彼此的一家,因为帅氏正是师氏分支出来的。

根据《广韵》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记载,古代掌乐之官曰师,故以官为氏而姓了师氏,传到三国时代,有一位师_在晋国担任尚书的官职,为了要避晋景帝的名讳,就将自己的姓改少一横,变成了帅氏,开创了另一个姓氏家族。

                                                         帅立德画作

扩展资料:

帅姓的其他由来传说

源于官位,出自南宋朝时期官吏帅司,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帅司,是宋朝时期设置的一种官职,即安抚司的最高行政长官,仿隋朝时期的安抚大使之称,在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设置,长官称安抚使,白称“帅司”,有安抚副使、同勾为副长官,属下还有帅机、帅守等官员。

宋朝时期,一方地区称“路”,帅司则统领一路兵政,后兼领各路军务以及治安之事,必要时可由知州、知府兼摄。这种官职一直沿用至民国初期。帅机,专职负责机宜文字,也就是机要秘书、机要参谋之类的官员;帅守,就是当知州、知府兼摄安抚使时给予的称谓。

在帅司(安抚使)、副帅司(安抚副使、同勾)、帅机、帅守等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帅氏,世代相传至今。

-帅姓

-百家姓

我是帅书杰,帅氏有家谱吗?

有浠水帅氏家谱中记载了从始祖大一公到现在已经二十三代,但我发现其中有些问题值得探讨。1、关于家谱续修的情况。家谱序言中提到我们帅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