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氏-姓戎的名人-戎姓起名字-戎姓的起源与家谱
江陵郡:原为春秋时楚国郢郡,汉置江陵县,南齐改置江陵郡,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及川东一带。
扶风郡:汉武帝置右扶风,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
戎(róng)姓,较罕见姓氏。辽宁清原、内蒙古乌海、湖北利川、山东东明、河南偃师等地均有分布。
戎(Róng)姓源出
1出自姜姓,周朝时有戎国,为齐国附庸。戎国灭亡之后,其公族后裔以国名为姓,遂为戎氏。2以职官为氏,周朝时有掌管军械的官员名戎右,其后代子孙亦称戎氏,成为戎姓一支。3出自宋微子之后,据《潜夫论》以及《姓氏考略》上记载,上古周朝时(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平定武庚叛乱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定国号为宋,建都于商丘,其后世子孙以戎为姓,这是正宗戎姓的一支,望族居江陵郡(今湖北省江陵县)。4出自少数民族。
得姓始祖
獯鬻戎、微子启、戎胥轩、督戎、戎律。
迁徙分布
关于戎姓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起于周朝时候的一个叫戎国的小国。戎国灭亡后,王族的后代中的`以国名为姓氏,形成了另一支戎姓来源。
春秋时期,北方有少数民族叫作戎族,戎族后来建立了戎国(今山东省曹县东南),在往后戎族逐渐与汉人通婚融合,接受汉族的文化,取单姓,就以国名为姓氏,称为戎氏。秦末汉初,江陵人戎赐任连敖、都尉等职,在攻秦伐项之战中,戎赐因统兵伐敌立有战功,被高祖刘邦封为柳邱侯(八千户)。高后(吕雉)五年(公元前183年),戎赐让其子戎安国承袭柳邱侯一爵,自己退居淮阴。汉景帝初年(公元前156年),戎安国之子驸马戎嘉成被封为敬侯。因戎嘉成勤奋好学,才华出众,景帝下诏把先帝(文帝)设在曲阿(访仙境内)之东、嘉山麒麟岗之间贮置册书的册堂封赐给他。从此,戎嘉成就在册堂建住宅,造苍院,砌方井,建有一条驸马街,他营造出一座路平道畅,景色诱人的豪华庄园供家族及其后人世代相居。开辟了戎氏丹阳支,成为册堂戎氏的始祖。嘉成迁册堂后,子孙繁衍,家业兴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苍院仙井及驸马名街成了商贾贸易往来的闹市,文人名宦游览观光的胜地。但是,册堂戎氏家族在繁衍生息的岁月里,也曾累经沧桑,迭遭灾祸,致使后生家业萧条,子孙疏散,有的迁移扬州、广东,也有的迁移北直。至宋末元初,在这长达14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谱载戎氏仅为29世。戎嘉成的29世孙戎国治(太学生),因不愿出仕外族,携妻来到册堂寻访祖宗旧址,于是卜居此地。嘉成生谋、谟、淇、词、诰四子和一女归宿后册,将已成家立业的长子谋单独留在大山。到戎谋的孙子辈时,又有良知、良能、良相、良栋等孙迁居后册。戎国治为大山戎姓始祖(余略)。
堂号
柳丘堂:秦末时,戎赐借连敖的引荐跟随了汉高祖刘邦。因破三秦有功,升了都尉。消灭项羽之后,他被封为柳丘侯。
戎姓字辈排行
江苏兴化戎氏字辈:“彩定福九生中朝文”。
江苏邗江戎氏字辈:“兆长有鹤治国其家盛”。
浙江慈北戎氏字辈:前排行:“百千万亿元享利贞森荣孝儒端杲福寿仁义礼智文行忠信”;后排行:“正谊明道立德存诚敦伦饬纪显棠怀清诵芬咏烈克振家声”。
重庆沙坪坝戎氏字辈:“克斯柱元祺光宗万世兴成学开国祥德泽定邦长”。
广东惠来戎氏字辈:“振家光明正大”。
贵州戎氏一支字辈:“世德生龙绍家声”。
戎氏一支字辈:“应自起锦象子学希奇章圣泽怀先古仁德乐芬芳”。
戎氏一支字辈:“丁光正加玉美”。
一、姓氏源流
戎(Ró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以封国国名为氏。周朝时有戎国,为齐国附庸。戎国灭亡之后,其公族后裔以国名为姓,遂为戎氏。
2、以职官为氏。周朝时有掌管军械的官员名戎右,其后代子孙亦称戎氏,成为戎姓一支。
3、出自宋微子之后,其子孙以戎为姓。据《潜夫论》以及《姓氏考略》上记载,上古周朝时(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平定武庚叛乱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定国号为宋,建都于商丘,其后世子孙以戎为姓,这是正宗戎姓的一支,望族居江陵郡(今湖北省江陵县)。
4、出自少数民族。殷、商、春秋时都有戎族:
① 据《姓氏考略》载,戎氏的祖先在帝喾时已聚居在有女戎国之墟蒲州(山西省运城蒲州)。西周立国后,人口逐渐东移,定居到商丘。以及山东省曹县东南的渤海附近,春秋时的贞定年代,楚的火正官戎律移居湖北江陵,律的后人以戎为姓;又据《尚友录》记载,他们是春秋时期少数民族戎夷的后代。一些姓氏学者认为,春秋时期,鲁国的西南部有个戎国,所在地是今天的山东曹县西北部,,是少数民族戎人建立的国家。戎族人后来与中原华夏族融合,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按照当时的俗例,就以国名为姓,称为戎氏。
② 据《古今姓纂》所载:古西域有一獯鬻族,族中之女生了一子,神俊异秉,天赋宏才。此童随獯鬻族之人出兵时来到中原,暗中晋谒周太王,太王以诚相待,当时称西域为戎,称戎氏;
③ 其中有允姓山戎,居于燕北,其后裔有不少人以族名为姓,形成戎姓的又一支。
得姓始祖:宋微子。根据《潜夫论》以及《姓氏考略》等有关古籍记载,戎氏,是宋微子的后代。宋微子生于殷商末代周朝初年,最初居住繁衍于湖北的江陵。宋微子是殷商末代君主纣王的长兄,为人端凝恭正,德行高尚,跟他的弟弟纣王是云泥之别。周武王灭纣夺得天下后,为了天下归心,供奉商汤之祀,最先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为宋公,但是武庚心怀异心,在周成王年间起兵叛乱,被镇压诛灭。同时,周天子为了表示对商汤的敬意,平叛后又把武庚的伯父微子封为宋公,成为周天子的诸侯国,商汤子孙在宋国繁衍相袭数百年。这是正宗戎姓的一支,故戎氏的始祖是周朝的宋微子。
二、迁徙分布
戎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周朝时候,朝廷里面设有一种官职叫作“戎右”,专门负责主管兵器(“戎”在古代就是兵器的意思)。戎右的后代有的以官职作为姓氏,称为戎氏,世代相传,成为今天戎姓的来源。关于戎姓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起于周朝时候的一个叫戎国的小国。戎国灭亡后,王族的后代中的以国名为姓氏,形成了另一支戎姓来源。春秋时期,北方有少数民族叫作戎族,戎族后来建立了戎国(今山东省曹县东南),在往后戎族逐渐与汉人通婚融合,接受汉族的文化,取单姓,就以国名为姓氏,称为戎氏。秦末汉初,江陵人戎赐任连敖、都尉等职,在攻秦伐项之战中,戎赐因统兵伐敌立有战功,被高祖刘邦封为柳邱侯(八千户)。高后(吕雉)五年(公元前183年),戎赐让其子戎安国承袭柳邱侯一爵,自己退居淮阴。汉景帝初年(公元前156年),戎安国之子驸马戎嘉成被封为敬侯。因戎嘉成勤奋好学,才华出众,景帝下诏把先帝(文帝)设在曲阿(访仙境内)之东、嘉山麒麟岗之间贮置册书的册堂封赐给他。从此,戎嘉成就在册堂建住宅,造苍院,砌方井,建有一条驸马街,他营造出一座路平道畅,景色诱人的豪华庄园供家族及其后人世代相居。开辟了戎氏丹阳支,成为册堂戎氏的始祖。嘉成迁册堂后,子孙繁衍,家业兴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苍院仙井及驸马名街成了商贾贸易往来的闹市,文人名宦游览观光的胜地。但是,册堂戎氏家族在繁衍生息的岁月里,也曾累经沧桑,迭遭灾祸,致使后生家业萧条,子孙疏散,有的迁移扬州、广东,也有的迁移北直。至宋末元初,在这长达14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谱载戎氏仅为29世。戎嘉成的29世孙戎国治(太学生),因不愿出仕外族,携妻来到册堂寻访祖宗旧址,于是卜居此地。嘉成生谋、谟、淇、词、诰四子和一女归宿后册,将已成家立业的长子谋单独留在大山。到戎谋的孙子辈时,又有良知、良能、良相、良栋等孙迁居后册。戎国治为大山戎姓始祖(余略)。
三、历史名人
戎 赐:辅助汉高祖刘邦开创天下时的功臣,定三秦、破项籍,都有他的功劳。刘邦统一天下后,升任其为都尉,又封柳丘侯。
戎 昱:唐朝荆南人,至德年间以文学登进士,卫伯玉辟为从事。当时,京兆寅李鸾欲将女许配给他为妻,但要他改姓李。古时视改姓如亡命,所以他坚决拒绝这样做。德宗初年历任辰、楚二州刺史。
戎 益:宋朝信德人,绍兴年间任平江知府。岁值灾荒饥谨,他劝率上户,得米17000余斤,民赖以全活。
戎 宪:明朝句容人。他年幼丧母,事父甚孝。父卒,叔无子,他迎养叔叔如同侍奉父亲一样。人们问他为何如此孝敬,他说:“叔与父同气,不孝敬叔,如同不孝敬我父也。”
戎 洵:明朝的清官,百姓将洵当作清天大老爷,烧香火供奉他。他为官清正廉明,不怕权贵,执法严正,办案负责,为百姓平冤屈,惩治了胡作非为的豪强。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江陵郡:原为春秋时楚国郢郡,汉置江陵县,南齐改置江陵郡,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及川东一带。
扶风郡:汉武帝置右扶风,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
2、堂号
柳丘堂:秦末时,戎赐借连敖的引荐跟随了汉高祖刘邦。因破三秦有功,升了都尉。消灭项羽之后,他被封为柳丘侯。
============================================================
戎姓宗祠通用对联
〖戎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戎国;
望出江陵。
——佚名撰戎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戎姓的源流和郡望。(参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功高汉室;
才重河源。
——佚名撰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人戎赐,参与平定三秦,击败项籍军,官至都尉,封柳丘侯。下联典指明代江都人戎廉,洪武初年进士,官河源训导,有才名。
-----------------------------------------------------------------
〖戎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江陵衍派家声远;
靖海创垂世泽长。
——佚名撰戎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惠来县靖海镇戎氏宗祠门联。元朝时(1279-1368年),江陵郡(现在省北省荆州一带)戎氏有一部分人移住南京(应天府上元县)。元末顺帝17年(1349年),戎才贵由南京充伍到惠来县靖海,抗击倭寇,保卫海防。这是戎姓入潮创业的起点。明洪武15年(1382年),长子戎四瑶继役,奉命出海追击倭贼牺牲。次子戎佛仔于洪武23年继役,调赣州卫。27年建置靖海所,戎佛仔调回靖海所供职,原额旗军1121名。28年并枪有功升小旗,永乐6年(1402年)有功升总旗。永乐22年,其子戎海继役,有功,实授总旗官,世袭武略将军。因是世袭,四世戎刚毅继职。嘉靖8年(1529年),五世戎茂袭职,深入粤海与贼周盛激战阵亡。15年,六世戎朝衣继职,调长沙擒斩倭贼首二级,得赏银三两。28年,戎朝叙继职,追捕山贼黄启荐阵亡,得抚恤银三两。万历7年(1579年),七世戎文权继职,任满,戎继袭职,调广西梧州身故。及后,先后袭职的有戎端、戎文植、戎启敬、戎凤。崇祯2年(1629年)以后,戎正、戎卫宸、戎继叶袭职,直至清朝十五世戎锦堂为止。戎才贵及其直系裔孙,历代相继为世袭武将,每当倭、贼侵犯,带领士兵杀敌,家属、房亲随军出战。在战斗中,许多人为国捐躯,断了后代,致使戎族在惠城的人口不多。这是戎氏历代祖先的光荣,也是他们后代的光荣。
千里政声人共喜;
三军令肃马前嘶。
——唐·戎昱撰戎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戎昱《上李堂侍》诗句联。
梦随行伍朝天去;
身寄穷荒报国难。
——唐·戎昱撰戎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戎昱《谪官辰州冬至日怀》诗句联。
-----------------------------------------------------------------
〖戎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执法不阿,推官望重;
劝率上户,知府恩深。
——佚名撰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宣德间黄州府推官戎询,字君实,鄞人。执法不阿,持身洁介,郡中翕然颂为神明。下联典指宋代平江知府戎益,信德人。值岁饥,劝率上户,得米一万七千有奇,民赖以全。
志在赈饥,募平江义粟;
诗成出塞,拒京兆名媛。
——佚名撰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信德人戎益,绍兴年间任平江知府,正值岁荒,劝富绅输余粟赈饥民,得一万七千余石,百姓们得以保全。下联典指唐代荆南人戎昱,至德年间进士,任荆南节度使卫伯玉的从事,曾作《元戎出塞》诗,京兆尹李鸾爱其才,欲招为婿,命其改戎姓,遭昱坚拒。后官辰州刺史、楚州刺史。
文冠唐朝,名仰荆南进士;
功高汉代,爵邦柳邱通侯。
——佚名撰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诗人戎昱,荆南人。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曾任虔州刺史。至德间登文学进士。下联典指汉代名官戎赐事典。
低[低、氐、邸、砥、厎,读音作dǐ(ㄉㄧˇ),亦可读作zhǐ(ㄓˇ),不可读作dī(ㄉㄧ)]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上古神农氏十五世孙氐,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史籍《山海经·海内经》中有记载道:“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与姜姓同奉伯夷、四岳为祖神而异姓,表明了四岳苗裔的分化。氐族人与羌人一样,是炎帝的苗裔。
传说,少典氏为祝融氏支派的少典国君,于黄帝纪年前557年(丁亥,公元前3274年)诞生在厉山的少典国,称为少典,娶妻有娇氏之女安登,生炎帝、黄帝,衍传炎、黄世胄满人间。
神农氏姓姜名轨,一名石年。神农之子有神氏、农氏、列氏、厉氏和柱。厉氏后来分衍出丽氏和赖氏。自柱开始称炎帝,其后的世系分衍为:柱生庆甲;庆甲生甲和临;临传承;承传魁;魁传明;明传直;直传厘;厘传居(哀);居传节茎。节茎之后有节、戏、克三支。克传榆罔(参卢),其后衍生榆、露、赤狄;戏传器和小帝。器的后裔为钜、伯陵、祝庸三支。钜之后有封、钜、封父、富父;伯陵生蜂和逄,逄生殳、延和鼓,鼓生灵恝,灵恝生氐。
这样,氐氏族人的源流世系便为:少典→神农(轨)→临魁→姜柱→承→明→宜→来→里→节茎→克→戏→器→伯陵→逄→鼓→灵恝→氐(互)。
氐之后裔一直以“盍稚”为自称,而“氐”、“互”则是其他民族对氐氏族人的称呼。魏、晋两朝以后,渐为自称,此为正宗氐氏。
氐氏后裔繁衍为庞大的氐族,分衍有逄氏、蠭氏、逢氏、殳氏、延氏、氐氏、元氏、乞氏、夸氏、勾氏、勾龙氏、吕氏、申氏、许氏、由余氏、余氏、羌戎氏、杨氏、蒲氏、齐氏、符氏……等等诸氏。
氐族人主要生活在中国西、北地区,在历史上曾建立过各种政权,例如:东汉末期乞氏后裔杨氏建立的前仇池国(公元296~371年)、后仇池国(公元385~443年)、武都国(公元447~477年)、武兴国(公元478~553年)及阴平国(公元477~580年);东晋朝时期关中扶风元氏后裔齐氏所建立的流民齐氏政权(公元294~299年);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蒲氏后裔符氏建立的前秦国(公元351~944年)、吕氏建立的后凉国(公元396~403年);乞氏后裔杨氏建立的隋朝(公元581~618年)等。
到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国政权期间,氐族人发展强盛至颠峰状态,总人口接近百万。随着历史的演进,氐族人最终逐渐被融合于黄帝世系之中,成为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中的砥氏、氐氏、邸氏、低氏、狄氏、翟氏等,读音作dǐ(ㄉㄧˇ)。
第二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夏朝时期少康帝给幼曲烈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该支低氏的祖先,是上古圣君夏禹王的后裔。
治水有功的夏禹是“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氏的裔孙,而颛顼高阳氏,则是黄帝轩辕氏的嫡孙。当夏禹的第五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以后,曾经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作“邸”的地方,这就是古代著名的“邸国”(今山东临沂兰山区南坊镇邸古城),少康的这一房子孙世代在邸国相袭繁衍了将近两千年。
到春秋时期,邸国被莒国所并灭,怀着亡国之痛的邸国太子巫,就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且在鲁国作了官。他以故国的国名“邸”字“去邑当氐”,令后裔以“氐”为姓氏,称氐氏,后有加“亻”偏旁称作低氏者,亦有取“邸”的通假字“砥”称砥氏者,砥氏读音作dǐ(ㄉㄧˇ)。
第三个渊源:源于妘姓,出自西周武王分封的邸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顾东高《大事年表》记载,“邸国,妘姓,子爵,在今山东临沂县北十五里”(今山东临沂兰山区南坊镇邸古城)。
史籍《春秋·左传注》中记载:“鲁昭公十八年(公元前524年)六月,邾人入邸。”邸国后来在春秋时期被并入鲁国。
到战国时期,鲁国被楚国所灭,其地被并入楚国,称邸县。史籍《姓苑》中也记载,邸为县名,邸氏当以县名为氏。
在春秋、战国时期,“砥”、“邸”二字同义通假,因此亦称砥氏,也有简笔为氐氏者,改笔为低氏者等,读音作dǐ(ㄉㄧˇ)。
第四个渊源:源于西域大月氏,出自大月氏贵霜翎侯邸就郤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邸氏出自西汉时期西域大月氏贵霜翎侯邸就郤之后,其后裔入居中原,取祖上原名首音的谐音汉字“邸”为姓氏,汉化称邸氏,后有去“邑”简笔为氐氏者,也有改“亻”称低氏者,读音作dǐ(ㄉㄧˇ)。
第五个渊源:源于职业,出自古代研磨工具砥砺,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
砥砺,是古代对磨刀石的称谓,俗称砥石。在典籍《书·禹贡》中记载:“荆州砺砥砮丹。砥细于砺。”在史籍《山海经》中也记载:“崦嵫之山,其中多砥砺。”
有专职制作和贩卖砥砺的工匠、商贾,其后裔子孙中有以职业或物品为姓氏者,称砥氏。在春秋、战国时期,“砥”、“邸”二字同义通假,后有去“石”改“邑”为邸氏者,亦有改“亻”偏旁称低氏者,还有简笔为氐氏者,但读音皆作zhǐ(ㄓˇ)。
另外,自古以来就有对专职磨刀、剪的工匠称作砥工、砥匠、游砥师傅等,该称谓一直延续到今天,亦或有引为姓氏者。有待进一步考证。
第六个渊源:源于职业,出自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属于以神话传说为氏。
砥柱,亦称厎柱、砥柱山,是矗立在汹涌奔腾的河水之中巍然不动的山状岩体,例如 尼洋河上的砥柱山,黄河中的砥柱山等。在典籍《书·禹贡》中记载:“厎柱析城。厎柱,山名,在河水中。”
在黄河的河南三门峡段中央,就有一座著名的“砥柱山”,文人墨客称之为“峡东砥柱”,政治家称之为“中流砥柱”,黄河上的艄公则千百年来称它为“朝我来”。这座“中流砥柱”矗立在那里已经有数万年,神话相传它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镇河石柱,而在黄河两岸百姓们的心目中,它是一位黄河老艄公的化身。
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位老艄公率领几条船驶往黄河下游,船行到神门河口,突然天气骤变,狂风不止,大雨倾盆。刹那间,峡谷里白浪滔天,雾气腾腾,看不清水势,辨不明方向。老艄公驾船穿越神门,眼看船只就要被风浪推得撞向岩石。老艄公对其他船工大喝一声:“掌好舵,朝我来!”之后就纵身跳进了波涛汹涌的黄河之中。船工们还未弄清是怎么回事,就听到前面的黄河中有人高呼“朝我来,朝我来!”原来是老艄公站在激流当中为船只导航。船工们驶到跟前正要拉他上船,一个旋浪将船只推向下游,离开了险地。当船工们在下游将船拴好,返回去找老艄公时,只见他已经变成了一座高大的石岛,昂头挺立在浪涛滚滚的黄河激流中。从此以后,它就一直矗立在那里为过往的船只指引航向,艄公们都含着热泪把这座“中流砥柱”称为“朝我来!”它成了峡谷中的永久性航标,所有的船只驶过三门以后,只要朝砥柱直冲过去,在眼看船头就要与砥柱相撞时,砥柱前面波涛的回水正好把船只推向旁边的航道,并避开航道中的明岛暗礁,顺利驶出三门峡峡谷。
人们自古以来,就用“中流砥柱”来形容那些勇敢无畏、坚强不屈、或起决定性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屹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在典籍《晏子春秋·谏下》中就有:“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不朽的精神。
在黄河上的艄公中,自古就有以“砥柱山”为姓氏者,称砥氏、厎氏,后有去“石”简笔为氐氏者,亦有改“亻”称低氏者,读音作dǐ(ㄉㄧˇ)。
得姓始祖:邸就郤。
汉时大月氏国王侯。月氏,也作月支,祖居甘肃敦煌和青海祁连之间,后迁新疆伊犁河流域,西汉时期为匈奴所灭,遂远迁于大夏国(今阿富汗北部),分其国为休密、双靡、贵霜、都密等五部翎侯。贵霜翎侯治护澡城,建立了强大一时的贵霜政权,所居区域大致在今阿富汗东北部和巴基斯坦北部一带。邸就郤的后裔后入居中原内地,以王父名为氏,称邸氏,并尊邸就郤为其得姓始祖。
注:
本书总体上倾向于低、氐、邸、砥诸姓氏源出氐族人之说。
二郡望堂号:
1郡望:
河西郡:最早的河西郡是战国末期魏国所设,其境约在今山西省、陕西省一带。汉朝时期所说河西郡是指河西四郡,即今甘肃省的酒泉、张掖、敦煌、武威,是西汉武帝拓边后于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秋所设置的。北魏时期设置的河西郡故治在今山西省临汾地区。唐朝时期设置的河西郡,其时辖地在今云南省蒙自县、山西省汾阳县一带地区。
中山郡:中国古代称“中山”者有四:①战国时期原为顾国的都城(今河北定县),一度为魏所灭,复国后迁灵寿(今河北平山),周郝王十九年乙丑(公元前296年)为赵国所灭;秦朝时期归属于巨鹿郡。②西汉汉高祖刘邦初年(公元前206年)设置中山郡(今河南登封),汉景帝执政时期改回为中山国,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部与河北省正定县之间一带,包括今河北定州、安国、唐县、新乐、无极、满城、完县、望都和保定一带;南北朝时期后燕以为都城;隋朝开皇初年(公元581年)废国置郡。③宋朝时期以定州为中山府,治所为安喜(今河北定县)。④宋朝时期的香山县;民国十四年乙丑(公元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民国 将其改为中山县,今为广东中山市,孙中山故里在中山市南部的翠亨村。
2堂号:
河西堂:以望立堂。
中山堂:以望立堂。
戎姓
一、姓氏源流
戎(Ró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以封国国名为氏。周朝时有戎国,为齐国附庸。戎国灭亡之后,其公族后裔以国名为姓,遂为戎氏。
2、以职官为氏。周朝时有掌管军械的官员名戎右,其后代子孙亦称戎氏,成为戎姓一支。
3、出自宋微子之后,其子孙以戎为姓。据《潜夫论》以及《姓氏考略》上记载,上古周朝时(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平定武庚叛乱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定国号为宋,建都于商丘,其后世子孙以戎为姓,这是正宗戎姓的一支,望族居江陵郡(今湖北省江陵县)。
4、出自少数民族。殷、商、春秋时都有戎族:
① 据《姓氏考略》载,戎氏的祖先在帝喾时已聚居在有女戎国之墟蒲州(山西省运城蒲州)。西周立国后,人口逐渐东移,定居到商丘。以及山东省曹县东南的渤海附近,春秋时的贞定年代,楚的火正官戎律移居湖北江陵,律的后人以戎为姓;又据《尚友录》记载,他们是春秋时期少数民族戎夷的后代。一些姓氏学者认为,春秋时期,鲁国的西南部有个戎国,所在地是今天的山东曹县西北部,,是少数民族戎人建立的国家。戎族人后来与中原华夏族融合,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按照当时的俗例,就以国名为姓,称为戎氏。
② 据《古今姓纂》所载:古西域有一獯鬻族,族中之女生了一子,神俊异秉,天赋宏才。此童随獯鬻族之人出兵时来到中原,暗中晋谒周太王,太王以诚相待,当时称西域为戎,称戎氏;
③ 其中有允姓山戎,居于燕北,其后裔有不少人以族名为姓,形成戎姓的又一支。
得姓始祖:宋微子。根据《潜夫论》以及《姓氏考略》等有关古籍记载,戎氏,是宋微子的后代。宋微子生于殷商末代周朝初年,最初居住繁衍于湖北的江陵。宋微子是殷商末代君主纣王的长兄,为人端凝恭正,德行高尚,跟他的弟弟纣王是云泥之别。周武王灭纣夺得天下后,为了天下归心,供奉商汤之祀,最先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为宋公,但是武庚心怀异心,在周成王年间起兵叛乱,被镇压诛灭。同时,周天子为了表示对商汤的敬意,平叛后又把武庚的伯父微子封为宋公,成为周天子的诸侯国,商汤子孙在宋国繁衍相袭数百年。这是正宗戎姓的一支,故戎氏的始祖是周朝的宋微子。
二、迁徙分布
戎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周朝时候,朝廷里面设有一种官职叫作“戎右”,专门负责主管兵器(“戎”在古代就是兵器的意思)。戎右的后代有的以官职作为姓氏,称为戎氏,世代相传,成为今天戎姓的来源。关于戎姓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起于周朝时候的一个叫戎国的小国。戎国灭亡后,王族的后代中的以国名为姓氏,形成了另一支戎姓来源。春秋时期,北方有少数民族叫作戎族,戎族后来建立了戎国(今山东省曹县东南),在往后戎族逐渐与汉人通婚融合,接受汉族的文化,取单姓,就以国名为姓氏,称为戎氏。秦末汉初,江陵人戎赐任连敖、都尉等职,在攻秦伐项之战中,戎赐因统兵伐敌立有战功,被高祖刘邦封为柳邱侯(八千户)。高后(吕雉)五年(公元前183年),戎赐让其子戎安国承袭柳邱侯一爵,自己退居淮阴。汉景帝初年(公元前156年),戎安国之子驸马戎嘉成被封为敬侯。因戎嘉成勤奋好学,才华出众,景帝下诏把先帝(文帝)设在曲阿(访仙境内)之东、嘉山麒麟岗之间贮置册书的册堂封赐给他。从此,戎嘉成就在册堂建住宅,造苍院,砌方井,建有一条驸马街,他营造出一座路平道畅,景色诱人的豪华庄园供家族及其后人世代相居。开辟了戎氏丹阳支,成为册堂戎氏的始祖。嘉成迁册堂后,子孙繁衍,家业兴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苍院仙井及驸马名街成了商贾贸易往来的闹市,文人名宦游览观光的胜地。但是,册堂戎氏家族在繁衍生息的岁月里,也曾累经沧桑,迭遭灾祸,致使后生家业萧条,子孙疏散,有的迁移扬州、广东,也有的迁移北直。至宋末元初,在这长达14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谱载戎氏仅为29世。戎嘉成的29世孙戎国治(太学生),因不愿出仕外族,携妻来到册堂寻访祖宗旧址,于是卜居此地。嘉成生谋、谟、淇、词、诰四子和一女归宿后册,将已成家立业的长子谋单独留在大山。到戎谋的孙子辈时,又有良知、良能、良相、良栋等孙迁居后册。戎国治为大山戎姓始祖(余略)。
三、历史名人
戎 赐:辅助汉高祖刘邦开创天下时的功臣,定三秦、破项籍,都有他的功劳。刘邦统一天下后,升任其为都尉,又封柳丘侯。
戎 昱:唐朝荆南人,至德年间以文学登进士,卫伯玉辟为从事。当时,京兆寅李鸾欲将女许配给他为妻,但要他改姓李。古时视改姓如亡命,所以他坚决拒绝这样做。德宗初年历任辰、楚二州刺史。
戎 益:宋朝信德人,绍兴年间任平江知府。岁值灾荒饥谨,他劝率上户,得米17000余斤,民赖以全活。
戎 宪:明朝句容人。他年幼丧母,事父甚孝。父卒,叔无子,他迎养叔叔如同侍奉父亲一样。人们问他为何如此孝敬,他说:“叔与父同气,不孝敬叔,如同不孝敬我父也。”
戎 洵:明朝的清官,百姓将洵当作清天大老爷,烧香火供奉他。他为官清正廉明,不怕权贵,执法严正,办案负责,为百姓平冤屈,惩治了胡作非为的豪强。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江陵郡:原为春秋时楚国郢郡,汉置江陵县,南齐改置江陵郡,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及川东一带。
扶风郡:汉武帝置右扶风,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
2、堂号
柳丘堂:秦末时,戎赐借连敖的引荐跟随了汉高祖刘邦。因破三秦有功,升了都尉。消灭项羽之后,他被封为柳丘侯。
============================================================
戎姓宗祠通用对联
〖戎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戎国;
望出江陵。
——佚名撰戎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戎姓的源流和郡望。(参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功高汉室;
才重河源。
——佚名撰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人戎赐,参与平定三秦,击败项籍军,官至都尉,封柳丘侯。下联典指明代江都人戎廉,洪武初年进士,官河源训导,有才名。
-----------------------------------------------------------------
〖戎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江陵衍派家声远;
靖海创垂世泽长。
——佚名撰戎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惠来县靖海镇戎氏宗祠门联。元朝时(1279-1368年),江陵郡(现在省北省荆州一带)戎氏有一部分人移住南京(应天府上元县)。元末顺帝17年(1349年),戎才贵由南京充伍到惠来县靖海,抗击倭寇,保卫海防。这是戎姓入潮创业的起点。明洪武15年(1382年),长子戎四瑶继役,奉命出海追击倭贼牺牲。次子戎佛仔于洪武23年继役,调赣州卫。27年建置靖海所,戎佛仔调回靖海所供职,原额旗军1121名。28年并枪有功升小旗,永乐6年(1402年)有功升总旗。永乐22年,其子戎海继役,有功,实授总旗官,世袭武略将军。因是世袭,四世戎刚毅继职。嘉靖8年(1529年),五世戎茂袭职,深入粤海与贼周盛激战阵亡。15年,六世戎朝衣继职,调长沙擒斩倭贼首二级,得赏银三两。28年,戎朝叙继职,追捕山贼黄启荐阵亡,得抚恤银三两。万历7年(1579年),七世戎文权继职,任满,戎继袭职,调广西梧州身故。及后,先后袭职的有戎端、戎文植、戎启敬、戎凤。崇祯2年(1629年)以后,戎正、戎卫宸、戎继叶袭职,直至清朝十五世戎锦堂为止。戎才贵及其直系裔孙,历代相继为世袭武将,每当倭、贼侵犯,带领士兵杀敌,家属、房亲随军出战。在战斗中,许多人为国捐躯,断了后代,致使戎族在惠城的人口不多。这是戎氏历代祖先的光荣,也是他们后代的光荣。
千里政声人共喜;
三军令肃马前嘶。
——唐·戎昱撰戎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戎昱《上李堂侍》诗句联。
梦随行伍朝天去;
身寄穷荒报国难。
——唐·戎昱撰戎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戎昱《谪官辰州冬至日怀》诗句联。
-----------------------------------------------------------------
〖戎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执法不阿,推官望重;
劝率上户,知府恩深。
——佚名撰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宣德间黄州府推官戎询,字君实,鄞人。执法不阿,持身洁介,郡中翕然颂为神明。下联典指宋代平江知府戎益,信德人。值岁饥,劝率上户,得米一万七千有奇,民赖以全。
志在赈饥,募平江义粟;
诗成出塞,拒京兆名媛。
——佚名撰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信德人戎益,绍兴年间任平江知府,正值岁荒,劝富绅输余粟赈饥民,得一万七千余石,百姓们得以保全。下联典指唐代荆南人戎昱,至德年间进士,任荆南节度使卫伯玉的从事,曾作《元戎出塞》诗,京兆尹李鸾爱其才,欲招为婿,命其改戎姓,遭昱坚拒。后官辰州刺史、楚州刺史。
文冠唐朝,名仰荆南进士;
功高汉代,爵邦柳邱通侯。
——佚名撰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诗人戎昱,荆南人。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曾任虔州刺史。至德间登文学进士。下联典指汉代名官戎赐事典。
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497255htm
戎氏-姓戎的名人-戎姓起名字-戎姓的起源与家谱
本文2023-11-03 12:30:3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01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