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宣帝司马懿简介 三国的终结者,西晋王朝奠基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2收藏

晋宣帝司马懿简介 三国的终结者,西晋王朝奠基人,第1张

   (179-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 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修水利等经济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 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人物生平 >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出身于东汉以来累世为二千石的豪强家庭,其父司马防官至京兆尹。司马懿早年为郡小吏,建安十三年受曹操三请,才出仕相助曹操,任丞相府文学掾,当时30岁。后任丞相府出簿。>  曹操平定汉中时曾向曹操献计攻打刚取下西川的刘备,但曹操没有采纳。后刘备势力已成时,曹操想起司马懿之言才追悔莫及。后刘备出任汉中王,曹操想起兵攻打,司马懿又献计,利用蜀吴之间的矛盾,结果使得关羽败走麦城。>  建安二十二年,曹丕立为太子,司马懿任太子中庶子,与陈群、吴质、朱铄同列为曹丕的「四友」,是曹丕智囊团的主要人物。>>>  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丕代汉,司马懿任丞相府长史,又为督军御史中丞,但没有什么大用。226年(黄初七年)曹睿继位,司马懿以顾命大臣迁抚军大将军,统领禁军。又任骠骑大将军,都督荆豫二州军事,坐镇宛城,主持荆州对吴攻战。此时孟达想要造反,司马懿果断平定了孟达的叛乱。以后几年,诸葛亮连续北伐,司马懿数次击败诸葛亮。其间,司马懿顶替了曹真成为魏都督。234年,司马懿用疲军之术将诸葛亮拖死在了五丈原。>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睿崩,太子齐王曹芳继位,司马懿、曹爽辅政。曹睿临死前向司马懿托孤,此后大将军曹爽下了司马懿的兵权。司马懿并不著急,而是用诈病之计使曹爽失去了警惕。249年(嘉平元年),曹爽陪曹芳出城祭祖时,司马懿在城中发动兵变,一举占领了洛阳。魏主曹芳只得依司马懿召曹爽回城,曹爽被司马懿诛灭了三族,魏国政权全归司马氏。>  公元251年(嘉平三年)八月,司马懿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其子司马师、司马昭辅政。公元265年,其孙司马炎以晋代魏,追尊司马懿为「宣帝」。>  个人年表>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薄等职。>  建安二十年(215年),随曹操征讨张鲁。>  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进封魏王后,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不久,转为丞相军司马。>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同年,曹丕登皇帝位,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221年),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三年(222年),和黄初五年(224年),曹丕两次伐吴,都以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  黄初六年(225年)春二月,转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令司马懿与曹真、陈群、曹休为辅政大臣。八月,孙权出兵攻魏。司马懿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升任骠骑将军。>  太和元年(227年)六月,明帝命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太和二年(228年)正月,司马懿擒斩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  太和四年(230年),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  八月,司马懿从西城沿沔水直达朐腮,克新丰县,驻军丹口,后遇雨班师。>  太和四年(230),上表倡议建立上邦军屯。>  太和五年,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开始主持对蜀的战争。>  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蜀丞相诸葛亮率军10万出斜谷攻魏,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两军对峙。>  五月,吴军10万三路攻魏,以配合蜀军作战。魏明帝派秦郎率2万人援司马懿,自率主力反攻吴军。七月,吴军撤走。>  八月,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当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蜀军撤走。>  青龙三年(235年),司马懿升任太尉。>  景初二年(238年)正月,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征公孙渊,破襄平。屠戮七千多人筑京观。>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司马懿与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曹芳。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共执朝政。>  正始二年(241年)四月,孙权攻魏,六月,司马懿统军增援,吴军退。与邓艾筹划在淮南淮北创建军屯。>  七月,增司马懿食郾、临颖,前后共四县,食邑万户,子弟十一人皆为列侯。>  正始四年(243年)九月,司马懿在率军征吴。>  正始八年(247年),五月,司马懿伪装生病,不问政事。>  嘉平元年(249年)春正月,司马懿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  嘉平三年(251年)四月率军讨伐王凌。>  嘉平三年(251年)八月,司马懿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外号冢虎,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家、权臣。司马懿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等人,其子司马昭称王后,追尊为晋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高祖宣皇帝。

司马懿家世显赫,聪明博学。他年轻的时候,各方面都在夸他,说他以后会有所作为,不是一般人。曹操当上丞相后,被迫成为文学官员,从此走上了仕途之路,由此开始了司马懿传奇的故事人生。

司马懿雕像

司马懿在曹操当丞相的时候做官,从文到丞相,再到骠骑将军,再到阿丘。他的官位不断上升,一开始受到曹操的信任,后来又受到曹丕、曹睿、曹爽等几位君主的依赖和信任,并多次出任侍郎。司马懿的官场经历,显然比同时代的其他大臣更顺畅,更轻松。也正因为如此,就其官场而言,司马懿的故事更加世俗,不那么传奇。

司马懿作为侍郎,被几个皇帝所倚重。除了在朝政上帮助皇帝解决问题,司马懿在军事上也数次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正是因为他在政务和军事两方面都有突出的才能,所以才得以如此顺利的升迁,一直担任侍郎。其军事上最著名的事件有杀张霸、战公孙渊、破襄平、擒孟达、抗等。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与诸葛孔明的战争。司马懿辉煌的军旅战绩也为他略显平淡的官场故事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

司马懿以自己的聪明智慧先后辅佐了几个皇帝,同时获得了皇帝的信任,一如既往的最终带着反叛之心。公元249年,司马懿父子发动政变,杀死了曹爽党羽的三个宗族。73岁时,司马懿病逝于洛阳。司马懿的故事就要结束了。

司马懿是如何统一三国的?

三国时期的历史,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曹操,诸葛亮,司马懿,周瑜等。都是著名的将领和谋士。三国统一前,曹魏政权、蜀汉政权和东吴政权分为三部分。但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后来统一三国的不是曹魏政权,也不是吴栋政权,而是司马氏家族。

司马懿剧照

那么司马懿是如何统一三国的呢?记录司马懿生平经历的书,大多讲的是司马懿如何统一三国。具体来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燕是统一三国的人,但司马燕之所以能够统一三国,建立晋国政权,与司马懿的贡献是分不开的。所以,一方面,说三国是司马懿统一的也无可厚非。众所周知,司马懿非常聪明,堪称曹操手下最足智多谋的谋士。曹操在世时,司马懿恭敬有加。在曹操眼里,司马懿是曹魏政权的得力干将、忠臣。

在曹丕面前,司马懿是一个足智多谋的谋臣,所以曹丕非常信任司马懿。当明帝曹睿掌权的时候,司马懿已经成为这个国家的主要礼仪。当时,三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只要涉及国家大事,司马懿都会在明帝曹睿主持军政。司马懿看到曹丕和曹睿时期,曹植的政权非常稳固。为了司马家族日后夺取政权,司马懿生前经常借曹植之手铲除异己。当孙子司马燕夺取政权时,司马懿已经扫除了所有的障碍。司马燕登基后,司马家族逐渐统一了三国。

司马懿如何评价诸葛亮?

诸葛亮虽然没有世人说的那么传神,但他确实是一个军事奇才。人们喜欢拿司马懿和诸葛亮比较,那么司马懿认为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接下来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

图为诸葛亮画像。

司马懿评价诸葛亮是个奇才。司马懿和诸葛亮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两人的作战风格非常相似。司马懿能卡在诸葛亮的要害,诸葛亮能出其不意。

孔明在山谷中设下埋伏,等待司马懿上钩。果然,司马懿父子落入了孔明的圈套。孔明看到他们父子进入山谷,开始放火。司马懿察觉到了异样,但为时已晚。要不是突然下雨,司马父子就生不如死了。还在笑的诸葛亮立刻化喜为悲,很快就死在了军中。诸葛亮不愿意做两件事:第一,他一向高高在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这一场大雨,不是明摆着诸葛亮胜算不大吗?第二,诸葛亮感叹,为什么连老天都要帮司马懿?这个地方已经九个月没下雨了。哪里下雨了?这不是天不帮他诸葛亮吗?司马懿逃脱成功后,不再与诸葛亮正面交锋。诸葛亮再怎么羞辱,也不出兵。

只有互相了解的人才会对彼此了解这么多。司马懿极其睿智,他善于揣摩别人的心思。连曹操都被他忽悠了,一度相信司马懿是真心的。他能夸诸葛亮是天才,说明诸葛亮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天才。

解密角度和司马懿有什么关系?

张角和司马懿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三国杀会把他们带到一起?接下来我就详细介绍一下张角和司马懿的关系。

图为《三国志》中司马懿的身影。

张角在发动始于184年的黄巾起义后去世。张角利用他的太平天国宗教来揭露封建社会的弊端。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信徒遍布全国,有几十万人。是历史上少有的规模如此之大的民间教派。张角领导的起义实际上是为了推翻当时的东汉王朝,这为一批有野心的人创造了机会。曹操、刘备等人利用这个机会,迅速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

当黄巾起义的时候,他司马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婴儿,而他们两个是完全不相干的。看看司马懿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朝中官员,和民间的太平教没什么关系。他们两个出生在两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互不相干。

三国杀中,两者都属于神棍,但还是有区别的。综合来看,司马懿胜于:从鬼才和鬼道来看,易略胜于张,易能换主之乐;易换全彩,张换全装备;所以易更适合做忠臣。其次,司马懿的防守能力比张角强,所以很多人更看好司马懿。三国杀是个游戏,却让更多人记住了历史人物。

两个互不相干的人,因为是时局的推手,被后人一起审判。司马懿是曹魏向晋朝过渡的关键人物,光是张角的思想和言论就给东汉带来了麻烦。

贾诩和司马懿有什么区别?

贾诩和司马懿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在那个战火纷飞、竞争激烈的年代,贾诩和司马懿都是赫赫有名,但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接下来我就详细介绍一下贾诩和司马懿。

图为贾旭画像。

贾诩生于147年,享年77岁。他是曹魏的开国功臣,几易其主,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他一生只是一个谋士,这和很多因素有关。第一,他只想和平相处,不想锋芒太露。这一点从他一生的惶恐与谨慎中可见一斑。他管教他的孩子,以便他们能守规矩,做好自己的本分。司马懿对子女的管教是让他们志存高远,眼光长远,这是相当普遍的。这和司马懿的家庭背景有关。司马懿在河内名门望族之后,他的风格是由他天生的贵族思想驱动的。贾诩出身贫寒,一无所有。他之所以能坐上曹魏大司马的位置,是因为他自己的智谋。他可能早就看出了司马懿的野心,但他势单力薄,没有背景,所以选择了装傻。你看他们,根本不是一辈人。以贾诩的见识,不可能看不出司马懿的野心和想法。

祖父的叔叔,司马懿的家族,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著名的家族,他的父亲也是一个官员到京赵胤。司马懿和他的七个兄弟被称为“司马八大”。司马懿虽生于乱世,却忧国忧民。我觉得他的想法可能和他的出身有关。如果贾诩像他出身一样高贵,他绝不会甘于平凡。

贾诩的孩子都嫁给了普通人,不像司马懿的孩子都是王子。司马懿肯定是有野心的,只是时机未到。对于他们两个来说,只能说一个人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局限于他们的出身。

司马懿是如何篡位的

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燕是司马懿的孙子。虽然三国时期曹魏氏族政权很大,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是司马懿氏族统一了三国。知道了司马懿的身世,为什么司马懿还能篡位?现在很多史料都在讲述司马懿能够篡位的原因。

司马懿剧照

事实上,从史料来看,篡位的不是司马懿,而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燕。司马燕夺取曹魏政权的成功与司马懿生前的贡献密切相关。所以说到司马懿篡位,自然就想到司马懿篡位。对内,司马燕成功夺取曹魏政权,是因为他的祖父司马懿和父亲司马昭为司马燕夺取皇位铺平了道路。司马懿在世时,屠戮了以曹爽为首的三族势力。为了彻底铲除曹爽境内的三族势力,他们屠杀了曹爽境内所有依附于三族的势力。当司马燕继承他的父亲司马昭时,几乎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他成为皇帝。

从外部来看,虽然刘备和蜀汉已经灭亡,但孙权的吴栋政权依然存在。此时,孙权的吴栋政权已不能与金朝相提并论。对于司马家族来说,虽然吴栋的存在对自身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吴栋政权的存在对司马家族的大业也是一种威胁。为了巩固政权,司马燕决定先吞并吴栋,再统一中国。在司马家的策划下,他们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目标。公元265年,司马燕继位后,强迫魏元帝曹桓退位给自己。随后,称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于金,定都于洛阳。不久之后,司马燕立他的祖父司马懿为宣帝。

司马懿简介关于司马懿的故事_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司马懿简介关于司马懿的故事

三国人物中,最为人乐道的,恐怕非诸葛亮莫属。其实在那个非凡时代,还有多个非凡人物值得一谈。司马懿就是其中的一个。

司马懿即晋宣帝,字仲达,河内温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死后谥号舞阳宣文侯,次子司马昭被封晋王后,追封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懿为宣皇帝。

司马家族,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周朝,以夏官为司马。其后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昂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遂以为家。自此传了八世,至东汉安帝时,生征西将军钧,字叔平。司马钧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颍川太守司马隽,字元异。隽生京兆尹司马防,字建公。司马防就是司马懿的父亲。所以晋武帝司马炎在他的一个诏书称:本诸生家,传礼来久。

司马懿少时便出人头地。史书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生在东汉乱世,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南阳太守杨俊南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司马懿二十岁前,杨俊曾见过他,说他绝非寻常之子。尚书崔琰与司马懿长兄司马朗友善,亦对司马朗说:你弟弟聪明懂事,刚毅果断,英姿特立,不是你所及得上。汉献帝建安六年,司马懿22岁,被河内郡推举出仕担任上计掾,当时司空曹操征辟司马朗与司马懿兄弟。但司马懿隐忍待时,韬光养晦,装病推迟曹操所授官职,并索性告辞上计掾,回家养病。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任丞相后,第二次强制征辟29岁的司马懿为文学掾,职司教育曹丕经学的老师。据说,这次他又说他有风瘫症,不愿意起来。后来曹操发觉这是个花样,就派手下人跟他说,出来干就干,不出来干,就把他逮起来。曹操的习惯就是这样,人才要么为我所用,不为我所用,除掉,没有选择。他只好乖乖地就范。此后,_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期间,曹操发现司马懿扭头时好似狼顾,即不动身体就可以将头扭转一百八十度,认为司马懿心怀大志,日后终非池中物,起了猜忌之心。司马懿也深知曹操心意,所以处事小心谨慎,勤勤恳恳。史书说他至于刍牧之间,悉将临履,即是说割草、牧羊等小事,都亲力亲为。可见他当时在曹操手下战战兢兢的心态。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当孙权向曹操上表称臣、怂恿曹操自立为帝。曹操说:此儿欲踞吾着炉炭上邪!侍中陈群、尚书桓阶上奏: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当时曹操手下的门阀官僚拥汉者尚多,为曹操所深忌。大概司马懿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早就表示支持曹操,因此曹操才对他由猜忌逐渐转为信任。曹操进封魏王后,升任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时司马懿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所以关系一直很好。司马懿还与陈群、吴质、朱铄并称太子四友。此后,司马懿的仕途便一帆风顺,功勋官爵,扶摇直上。翌年曹操逝世,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同年十月,曹丕_汉,登皇帝位,改国号曰魏,并改元黄初。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和黄初五年,曹丕两次伐吴,都以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翌年春二月,转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226年五月,曹丕去世,曹睿继位。是为明帝。司马懿与曹真、陈群、曹休为辅政大臣。八月,孙权出兵攻魏。司马懿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升任骠骑将军。明帝太和二年,司马懿擒斩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太和四年

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青龙二年二月,蜀丞相诸葛亮率军十万出斜谷攻魏,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两军对峙。五月,吴军十万三路攻魏,以配合蜀军作战。明帝派秦郎率二万人援司马懿,自率主力反攻吴军。七月,吴军撤走。八月,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当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蜀军撤走。翌年司马懿升任太尉。

景初三年正月,曹睿病重,司马懿正在辽东作战,曹睿就连下五道诏书,召司马懿进宫,司马懿就乘一部当时最快的战车,风尘仆仆,直奔洛阳进宫。这时候,曹睿已经奄奄一息,说了一句特别令人感动的话,我终于把你等回来了。那时曹芳只有九岁,他就以后事相托。据有的史书描写,曹芳上去就抱着司马懿的脖子。司马懿跟曹家几代,已经从开始时的处处提防到现在亲密无间了。于是司马懿与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曹芳。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共执朝政。

好戏由此才开始!

当时曹睿把曹芳托给两个人,司马懿和曹爽。曹爽是曹氏宗室,大将军曹真的儿子。从曹睿的角度来说,他这样考虑也很周全。一个是自家人,一个是最能干的人,有这两个人来辅佐自己的孩子,稳当。

曹爽和司马懿相处怎么样?皇帝是一个小孩子,所以皇权是一个虚位,那国家大权就转移到两个人手里,谁来掌握这个大权?就构成两个人之间的纷争。这时,从资历、年辈、能力、声望来说曹爽都不如司马懿。但是曹爽是曹氏宗室,如果说代行皇帝权力,那么曹爽比司马懿更名正言顺。

后来史书记载,因为曹爽不愿意把权力跟司马懿分享,而且司马懿对他也造成压力,一个长辈,德高望重,功勋卓著,他得想办法把司马懿架空。他把理由说得很堂皇。司马懿德高望重,年辈又高,地位反在我下面,这不好啊,我很不安啊,应该提高他的地位。让司马懿担任大司马,三公之一,执掌军权。又有人建议,说前几任的大司马,都死在任上,好像不祥。再往高搁一点,搁到太傅。太傅可以解释为帝师,很高了。太傅就是那些功劳特别高的,半退休状态。当时行政机构是尚书省,主持这个机构的叫录尚书事,等于国务院负责人。把司马懿抬高到太傅的位置,不合适再管事了。录尚书事就到了曹爽的手里。曹爽把自己的一批亲信都提拔起来,放在要害的位置上。这样整个行政架构就到了他手里了。曹爽尽力削弱司马懿,而司马懿的态度却非常谦卑,任由曹爽挤兑。司马懿是一个心思很深的人。在他看来,曹爽夺权对他正是个机会。如果说,曹爽不那么进逼他,可能他的机会反而少。要使你的对方消退下去,先要让他扩张开来。像吹一个气球,它吹得不够大的时候,很有弹性,不容易把它弄破。要把它弄破,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吹,气球太大了,太漂亮了,再吹大,轻轻一捅,砰就爆了。让对方无限膨胀,无限扩大,司马懿采取了两种方针。一个是在朝政方面,他保持退让的状态,当时何晏、丁谧、毕轨、邓_这些人都是曹爽提拔上来的,算是京城中的名士,威风到不得了,个个风度闲雅,谈吐动人。何晏是古代重要的哲学家,但这些文采出众的人,参与到政治中,真行吗?在司马懿的鼓励下,曹爽就不断地膨胀起来,郭太后被他迁到永安宫去了,得罪了太后,是要付出代价的。

当时还处在三国时代,在对外作战时,司马懿都坚持自己领兵去打仗。从曹操以来,曹操、曹丕、曹睿的时代,他都是这样做。现在曹芳时代,打东吴,他也要亲自挂帅。当时朝臣有人劝他,这么大年纪了,派别人去。但司马懿坚持。他知道,战争对一个政治***来说,是建立威望的最好机会。通过战争的胜利,他可以让朝野维持对他的敬服。这种威望是深植于人心的。于是,正始二年四月,孙权攻魏,六月,司马懿统军增援,吴军退。正始四年九月,司马懿率军征吴。有个故事,司马懿打了这两仗,然后就躺倒不干了。据说,风瘫症又发作了!

早在曹操时期,司马懿就得过一次风瘫。后来证明那是装的。这一次,曹爽又想证实。正好有一个叫李胜的到荆州去做刺史。李胜拜访,司马懿坐在那儿,李胜进来,他要站起来表示礼貌,站不起来,丫鬟把他扶起来。他跟丫鬟说要喝水,丫鬟就端了稀粥来。他端起来喝,点点滴滴都喝不进嘴,沾得满身。瞧上去就是一个行将就木的人。李胜说,我要到荆州去,太傅是国家的栋梁,您病成这个样子,我心里很难过。司马懿说,你要到并州去,并州那地方跟胡人相接,您小心一点啊。李胜看他牛头不搭马嘴,眼泪都流下来了,回去就告诉曹爽,说太傅形神已离,神不附体,不足为虑。曹爽听后大喜,对司马懿戒备之心便松懈下来。

六年后的嘉平元年正月,皇帝曹芳出城给他父亲扫墓。曹爽兄弟也跟着去了,没带多少兵。洛阳城内立刻就动起来了。只见司马懿骑着一匹马,白髯飘飘的,精神矍铄,哪是个风瘫的病人,直奔皇宫找了郭太后。让郭太后下诏,说曹爽兄弟居心叵测,危害国家,要废除他们。虽然曹魏自建朝后,就规定后宫不得干涉朝政。但他只要把诏书拿到手,就算是有了一个合法手续。太后本来不管国事,又是武力相逼。她本来对曹爽有意见,说废就废了。

与此同时,司马懿长子司马师,也是一个狠家伙。一直担任中户军,禁军的一个首领,这部分禁军是一个基本可用的骨干武装。同时,司马师还暗下养了三千死士,分布在民间。加起来武装力量就已经可观。再加上司马懿威望高,派使者拿了太后的诏书,到曹爽手下禁军将领那里直接把兵权给收了,那些人不敢动。一瞬间,整个京城大权落到司马懿手里。

当时,朝廷大臣大多是跟曹爽的,但司马懿一动,就没有什么人敢有动作。这也是司马懿的威望所在。也有人在做另外的判断,当时很重要的人物是大司农桓范,也是三公之一。原是曹爽父亲曹真的属下,足智多谋。桓范趁着洛阳城还没安定下来,就匹马出城了,跑到曹爽大营去了。桓范一走,蒋济去报司马懿说,桓范脑子明白得很,他一去恐怕大事不妙。司马懿胸有成竹。他说桓范虽说有才能,可是他跟曹爽历来面和心不和。曹爽不是一个能用人的人,哪想得远。如果说曹爽一直听桓范的话,哪至于有今天。本来就不听,现在也听不了,不足为虑。桓范出的主意可真是很厉害。当时皇帝跟曹爽在一起。桓范说,您赶紧带着皇帝到许昌,许昌就是原来曹家最初兴起的地方。然后让皇帝发布诏令,说司马懿叛乱,以皇帝的名义发诏书平叛。这是很厉害的一招。因为司马懿是通过太后发出的诏书,从法理来说是不充分的。

曹爽犹豫不决。他还在等消息,司马懿到底拿我怎么办?这时司马懿就派人去传递消息。意思是你是国家的元老重臣,是皇室,司马公不会对你怎么样,可安享晚年。司马懿去送传递消息的使者,还指着洛水起誓,要是伤害了曹家兄弟,我们全家不得好终。曹爽心动了,与其去冒那个险,还不如平平安安的,就在京城里做一个富家公吧。实际上,曹爽一开始无限膨胀,但他内心还是脆弱的。这时,他心里很害怕,不想再跟司马懿斗下去。于是没有听桓范的话,投降了。回到洛阳便被软禁。不久,他的亲信,宦官张当,告发他怎么监视皇帝,谋篡皇位,叛逆罪。不仅仅是曹爽一人,曹家兄弟,曹爽亲信,何晏、丁谧、邓_、毕轨、李胜、桓范全都算进去了。这时就可以看出司马懿的狠。这些人后来一律被杀,而且很多人因为连坐灭族了。

从此,朝政大权尽落司马懿之手。不过,过了两年他便死了,享年七十三。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到司马炎那时,水到渠成,来一个禅让仪式,学曹丕。司马家族的夺权过程,很大程度上是曹家夺权的翻版。

纵观司马懿的一生,有人形容他为潜伏大师。出道时二十多岁,来到曹操身边做事,一干五十多年,到七十多岁才执掌大权。最后把曹魏大权全部夺到自己手里,为西晋王朝的建立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从他五十多年的经_,很多跟老子哲学对应。如道德经_上善若水里说的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居善地就是善于选择自己的地位,在什么时候,什么地位对你最合适。心善渊,心思要藏得深,不能轻易给别人看出来。动善时说要善于把握行动时机。

如此看来,谁还敢说老子只会说无为而治?证诸司马懿一生,老子简直是权谋宗师呢!

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修水利等经济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人物生平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出身于东汉以来累世为二千石的豪强家庭,其父司马防官至京兆尹。司马懿早年为郡小吏,建安十三年受曹操三请,才出仕相助曹操,任丞相府文学掾,当时30岁。后任丞相府出簿。

曹操平定汉中时曾向曹操献计攻打刚取下西川的刘备,但曹操没有采纳。后刘备势力已成时,曹操想起司马懿之言才追悔莫及。后刘备出任汉中王,曹操想起兵攻打,司马懿又献计,利用蜀吴之间的矛盾,结果使得关羽败走麦城。

建安二十二年,曹丕立为太子,司马懿任太子中庶子,与陈群、吴质、朱铄同列为曹丕的“四友”,是曹丕智囊团的主要人物。

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丕代汉,司马懿任丞相府长史,又为督军御史中丞,但没有什么大用。226年(黄初七年)曹睿继位,司马懿以顾命大臣迁抚军大将军,统领禁军。又任骠骑大将军,都督荆豫二州军事,坐镇宛城,主持荆州对吴攻战。此时孟达想要造反,司马懿果断平定了孟达的叛乱。以后几年,诸葛亮连续北伐,司马懿数次击败诸葛亮。其间,司马懿顶替了曹真成为魏都督。234年,司马懿用疲军之术将诸葛亮拖死在了五丈原。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睿崩,太子齐王曹芳继位,司马懿、曹爽辅政。曹睿临死前向司马懿托孤,此后大将军曹爽下了司马懿的兵权。司马懿并不着急,而是用诈病之计使曹爽失去了警惕。249年(嘉平元年),曹爽陪曹芳出城祭祖时,司马懿在城中发动兵变,一举占领了洛阳。魏主曹芳只得依司马懿召曹爽回城,曹爽被司马懿诛灭了三族,魏国政权全归司马氏。

公元251年(嘉平三年)八月,司马懿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其子司马师、司马昭辅政。公元265年,其孙司马炎以晋代魏,追尊司马懿为“宣帝”。

个人年表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薄等职。

建安二十年(215年),随曹操征讨张鲁。

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进封魏王后,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不久,转为丞相军司马。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同年,曹丕登皇帝位,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221年),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三年(222年),和黄初五年(224年),曹丕两次伐吴,都以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

黄初六年(225年)春二月,转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令司马懿与曹真、陈群、曹休为辅政大臣。八月,孙权出兵攻魏。司马懿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升任骠骑将军。

太和元年(227年)六月,明帝命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太和二年(228年)正月,司马懿擒斩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

太和四年(230年),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

八月,司马懿从西城沿沔水直达朐腮,克新丰县,驻军丹口,后遇雨班师。

太和四年(230),上表倡议建立上邦军屯。

太和五年,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开始主持对蜀的战争。

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蜀丞相诸葛亮率军10万出斜谷攻魏,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两军对峙。

五月,吴军10万三路攻魏,以配合蜀军作战。魏明帝派秦郎率2万人援司马懿,自率主力反攻吴军。七月,吴军撤走。

晋宣帝司马懿简介 三国的终结者,西晋王朝奠基人

   (179-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 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