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的姓氏。大家评论一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2收藏

罕见的姓氏。大家评论一下?,第1张

 三国时候,有个名人叫况长宁,他就是况姓的始祖。况长宁是四川人,所以见于古书记载的况姓,起先都见于四川,而到了元朝,明朝时候,况姓有许多见于江西了,说明有一支况姓由四川迁居到了江西。那时江西也是个文人墨客集萃之地,况逵、况文、况真、等人,就是江西的才学出众之人。

  

  况叔其明朝浙江人,嘉靖年间对古代的文字、器物、制度等等都有研究,他做官不忘学问,读遍这方面的古书,又拜访了不少收藏家,见到不少古代器物,再结合书本,写成了一本名著叫《考古辞宗》。现况姓主要分布在江西上高县、高安市,靖安县。

  

  况姓另外一支来源是;是我国古代三大清官之一,况钟,况钟是江西靖安县人。况钟本姓为黄,是后来才该为姓况的。从况逵、况文、况真、况暹、况叔祺等名士的事迹,便可以一目了然。这个以江西为中心的名姓,到了明朝永乐年间,又增添了新的血液,这就是黄氏的易姓。

  

  从历史资料上考证,况是“氵兄”的俗字,我国有姓况的人,也有姓氵兄的人。氵兄氏和况氏,虽然写法上有一点之别,但论起源流,确相通脉,原来是一家人。我国的况氏家族,共有二支源流组成。一支是“以王父字为氏”,这支况氏发祥于距今1700多年前的四川,是三国时期蜀汉名人况长宁的后裔。始于四川的况氏,到元、明之际,却大量出现于江西省境内,并且以江西为中心。还有一支则是“改姓而来”。

  

  据《姓氏考略》记载,到了明朝永乐年间,被称为千古良吏的典范的苏州知府况钟,本来不姓况,是由黄姓改成的,这样看来他就是另一支况姓子孙的祖宗。

况姓的起源

 想知道你的姓氏的起源麽别人问你况姓是怎么来的你是不是会一时语塞下面是我收集整理好的况姓的起源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况(Kuàng况)姓源出有七:

 第一个渊源:源于姚姓,出自周王朝时期对舜帝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在周王朝初年,远古帝王舜帝姚重华有后裔子孙被周武王姬发封于况氏邑(今山东巨野),其后裔子孙便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称况氏。

 在上古时期,“况”、“”、“况”三字同音通义,都是“寒冰”、“寒水”、“冰冷之水”的意思,因此况氏族人大多简笔改为况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赵国大儒荀况,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荀况,公元前313~前238年,即荀子,亦称孙卿,战国期赵国人(今山西安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其为“荀卿”。

 荀况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是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象、教育家。后世著名法家的秦朝宰相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荀况一生到过很多地方,曾在齐国游学,在稷下学宫(今山东临淄)同各个学派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并两次担任学宫祭酒(行礼时的首席)。后来又到过秦国、赵国。晚年在楚国任兰陵令,著书立说,直到逝世。

 荀况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之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

 荀况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他认为子贡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况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他的'“性恶论”常被后人用以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

 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因此,荀况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在荀况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况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况氏正宗。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轩辕黄帝的孙子颛顼帝之后况烈,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颛顼二十岁即位,都帝丘(今河南濮阳),在位七十八年,是一位有文治之功的帝王。

 颛顼帝在位期间,创制九州,使中国首次有了版图界线;建立统治机构,定婚姻,制嫁娶,研究男女有别,长幼有序;针对巫术盛行之风,下令民间禁绝巫教;改革甲历,定下四季和二十四节气,后人推戴他为“历宗”。

 后世的帝喾是颛顼的族侄,十五岁时就帮助颛顼帝治理天下,三十岁继登帝位,其在位期间严以律己,是一位万民诚服的帝王。

 颛顼帝、帝喾二帝死后,均埋葬于今河南省内黄县城南三十公里的梁庄乡三杨庄西北土山村。

 帝喾的次妃庆都生尧,尧帝即位后以舜为婿,将两个女儿都嫁予舜。舜即位后将儿子商均封于虞邑(今河南商丘虞城),建立了最早的古虞国,立都纶城(今虞城利民镇)。

 据文献《巴蜀况氏族谱》的记载:到了春秋时期,虞国公思舜之子烈,拜爵于周,赐文简公,居曲江水北,封于况(今浙江永康),后称况烈的后裔子孙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况氏,其后裔子孙自周末至今已繁衍七十五、六代,历时两千多年,子孙蕃盛,分居江右、曲江、庐江。

 战国末期,该支况氏族人逐渐从虞邑南迁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在汉末三国时期至东晋十六国时期天下战乱,一小部分族人留在南京并有分迁浙江;另一小部分回到故乡河南,后还分出一支去了西安;大部分族人向南迁徙到了后江岭地区(今江西婺源)生息繁衍,再从江西分衍境内的上高、高安、靖安等地,再迁播湖南、重庆、四川、安徽等地,以“后江”为郡望。

 该支况氏族人尊奉况烈为得姓始祖,且不与东汉阳安侯郭况之后裔况长宁一族合谱。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轩辕黄帝的孙子颛顼帝之后。

 据史籍《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汉有况长宁。”他的后代就沿袭况氏之姓,称况氏。

 关于况长宁,著名东晋史学家裴松之在对陈寿所著史籍《三国志》进行注释时提到了这位蜀汉况氏始祖:“昔魏人伐蜀,蜀人御之,精严垂发,六军云扰,士马擐甲,羽檄交驰。费祎时为元帅,荷国任重,而与来敏围棋,意无厌倦。敏临别谓祎:‘君必能办贼者也。’言其明略内定,貌无忧色。况长宁以为,君子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临事小心谨慎,依计谋成功)。”

 该支况氏发祥于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四川,是三国时期蜀汉名人况长宁的后裔,故况长宁就是蜀地况氏的始祖。

 考证的结果,该支况氏实际上出自东汉初期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位皇后郭圣通的弟弟郭况。

 郭况,真定槀人(今河北正定),其父郭昌,世家为真定郡著姓大豪。当时郭昌曾在真定郡恭王刘普的府内担任功曹,负责协助郡主处理选用人员等事,官职不大。但他主动出让田宅财产数百万与异母之弟,其显示出的高风亮节令郡内人等皆称其义,因此真定恭王将自己的女儿、后来真定王刘杨的妹妹嫁予郭昌为妻,号称“郭主”。

 郭主生了一堆儿女,有郭竟(新郪侯)、郭匡(发乾侯)、郭圣通(郭皇后)、郭况(阳安侯)等。郭昌早逝,郭主虽为王家之女,但好礼节俭,有母仪之德。

;

况明星 ,江西高安石脑镇高沙后况村 人。1944年3月出生,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 学技术物理系。引自《高安年鉴 1994-2000年 在外知名人士选介》。

江西医学院医用物理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国无创心功能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阻抗学组委 员、江西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 委员兼药品医械行业组副组长,享受江西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1年选入《中国当代技术荟 萃》,1994年选入(中国名医列传》。 况新华 ,男,高安市人,1953年 9月21日出生,中共党员。引自《高安年鉴 2001-2003年 在外知名人士选介》。

1966 年9月就读于高安中学。1972年 2月高中毕业下乡到祥符林场知青 队劳动锻炼。1973年10月调人祥 符公社广播站任广播员1975年 n月考人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 外语系英语专业。1978年11月大 学毕业分配到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任教。1985年9月晋升为讲师。 1995年1月晋升为副教授。2000 年10月晋升为教授。历任外语系 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兼党支部书 记,基础课部党总支副书记、书记 兼副主任(主持工作)。

现为南昌航空大学国际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况文武,生于1974年,江西高安石脑高沙后况村人,江西宜春市10位农民创业先进典型之一。

况文武在六姊妹中排行老四,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家庭条件非常困难,辍学后,靠给别人做小工补贴家用,1990年,年仅16岁的况文武第一次出远门就是到湖南的炎陵县搬运木头。1999年,况文武带着5000元现金,只身来到浙江开办货运信息公司,开启了自己的财富之路。后被评为宜春市的10大农民创业先进典型,高安市的唯一名额。 况小平 ,江西高安龙潭镇老屋况家人。老屋古玩的领头人,木匠出身,高中学历。

况小平不是老屋村最早从事古玩的人,当其他人从事古玩已富起来时,他还是个辛苦的木匠。而当时村中从事古玩的人只是到各村各户收购古玩,回家后就卖给住在村里的外地古玩贩子,村民们的收入虽然不低,但也是辛苦钱。他从事这个行业后,改变了整个村民的思路--到大城市开店,从源头收购到终端顾客一条龙,整合了整个资源链,每个环节的利润均不外流。自2003年11月,第一家古玩店在北京开张起, 到2011年,以“老屋”为名的古玩店铺由当初的1家发展到了20多家,市场也扩展到了北京、珠海、上海、浙江等古玩市场发达城市,带富全村100多户况氏族人。老屋况家的收购商不仅走遍了全国各地,而且跨出了国门,开拓“洋市场”,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地区都留下了“老屋”人寻古探宝的足迹。

江西古玩市场的玩家无人不知高安老屋况家。甚至外地也知道江西老屋村。强大的影响力成就稳定的现金流。随着全国性的收藏热,老屋人收入更是暴涨。成就龙潭镇最富裕村。 况根 ,江西高安石脑镇左家况村,清末民国时期的一个普通人,做一件普通事--行善积德,却坚持了一辈子,时人称誉。引自《家乡的葬礼》。

石脑镇左家况村况根老先生,平生做善事无数,功德无量,逝世之时,送葬队伍达三千余人,绵亘蜿蜒达三四里,众人缅怀哭丧嗟叹之声,甚至盖过了鼓乐队震耳欲聋的吼叫,轰动一时。 况九龙 ,生于1957年,江西高安人,现任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大内科及内科教研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江西省医学会理事、江西省呼吸学会常委和老年医学常委。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有独到之处。

1982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1989年中山医科大学呼吸内科学研究生毕业。 年份:2011

况晓平 高安市纪委纠风室主任

况正堂 高安市民政局副局长

况雪青 高安市环保局副局长

况世文 高安市荷岭镇党委书记

况 玲 高安市汪家圩乡党委书记

况建新 高安市大城镇党委委员、副书记、镇长

况克明 民警 2011年被评为江西省监管部门推进“两防一退”工作先进个人。

况伟龙,江西雪辰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

况作元 高安市城北公安分局局长

况元恒 高安市农业局党组成员兼农技站长

况阳林 高安市教育局武装部长

况姓源出有三: 出自姚姓 起源于周代,以封地名为氏。在周朝初年,舜(黄帝的第八代子孙)的后人虞公烈被封于况地(今山东省境内),他的后代子孙便以封地名“况”作为姓氏,称为况氏。后来改为况,称况氏。这是况姓的主要起源,真正的得姓始祖。况姓与邝姓、旷姓、贶姓、夼姓是四种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义的姓氏。 出自三国时期蜀国名人骠骑将军况长宁之后 。据《蜀志》载:“汉有况长宁。”他的后代就沿袭况姓,称为况氏。实为况氏十四世分支祖。 出自由黄姓所改 明代苏州知府黄钟,官至礼部仪制司郎中,他请示天子要求恢复祖姓况氏。帝感其敬祖,不仅允许他改姓,还特意奖励了他。黄钟就成了况钟,他的后人世代相传的姓氏就是况氏了。实为四十九世分支祖。 况氏名人三国时见于四川,原汉蜀之地,但在宋、元、明、清之时,多出现在江西、安徽、广西一带。 从历史资料上考证,况是“况”(左边是三点水旁)的俗字,我国有姓况的人,也有姓况的人。况氏和况氏,虽然写法上有一点之别,但论起源流,确相通脉,原来是一家人。我国的况氏家族,主要有二支源流组成。一支是“以王父字为氏”,这支况氏发祥于距今1700多年前的四川,是三国时期蜀汉名人况长宁的后裔,故况长宁就是蜀地况姓的始祖。始于四川的况氏,到宋、元、明之际,却大量出现于江西省境内,并且以江西高安为中心。还有一支则是“改姓而来”。据《姓氏考略》记载,到了明朝永乐年间,被称为千古良吏的典范的苏州知府况钟,本姓为况,随养父姓黄,后来又改为姓况的,这样看来他就是另一支况姓子孙的祖宗。

况的拼音是kuàng。

1、况姓始于周朝始祖受封于况,以封为姓。封地在今山东。三国时候,有个名人叫况长宁,他就是况姓的始祖。

2、况长宁是四川人,所以见于古书记载的况姓,起先都见于四川,而到了元朝,明朝时候,况姓有许多见于江西了,说明有一支况姓由四川迁居到了江西。

3、那时江西也是个文人墨客集萃之地,况逵、况文、况真、等人,就是江西的才学出众之人。

4、况叔其,明朝浙江人,嘉靖年间对古代的文字、器物、制度等等都有研究,他做官不忘学问,写成了一本名著叫《考古辞宗》。现况姓主要分布在江西上高县、高安市,靖安县。

况姓的分布:

1、况氏是古老的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一千零四十三位,望族出九江郡、汝南郡、庐江郡等。

2、据文献《巴蜀况氏族谱》的记载:虞国君子烈受姓况氏以后,自周末而秦、而汉,晋、唐、宋、元、明、清。明国,共和国至2010年已繁衍七十五代人。

3、历时两千多年,子孙蕃盛,至今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得姓始祖烈公,仕周,受封于况,子孙以国为氏。

4、始居水北。十八传为昌伯公,于唐贞观时封开国侯,食邑四千户,居江右曲江(江西洪都府丰城之曲江),始纂况氏谱牒,钦赐联有“海内文章伯,水南忠孝家”之句。

高安况氏主要在龙潭镇,石脑镇,相城镇,灰埠镇,杨圩镇,荷岭镇等。其他各乡镇亦不少。只统计了60余个况氏聚居村庄,散居混居统计难度大,以后时间充裕再补充资料。

高安市最大的三个况氏村庄依次是:相城镇华阳行政村的况坊村;石脑镇高沙行政村的后况村; 龙潭镇万善行政村的老屋况家。 通讯地址:江西省高安市龙潭镇梅口村药湖自然村

药湖的名称来源。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瑞州府西南二十五里有药湖,相传以吕仙弃药于湖中而得名。其下流入蜀江(今高安市的锦江)。”

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蜀江在瑞州府治北。源出袁州府万载县境龙河渡,流至上高县凌江口,合新昌县盐溪,历郡城中而东出,汇于南昌之象牙潭而入章江。亦曰锦江,亦曰锦水。

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水经注》记载“蜀江亦谓之浊水。自府西南来,折而东注,界为两崖。”

北宋初年,况政迁自新建西山况坊(今南昌市安义县石鼻镇向坊村)。是高安况氏入迁祖地,发祥地。药湖村本身不大,人数也很少。但是高安及周边的上高、宜丰、新余、袁州区、萍乡、奉新等况氏人口皆发源于此村。高安境内所有况氏聚居村庄都直接或间接发源于药湖村。其中高安境内的第一大况氏村庄华阳况坊及第二大况氏村庄高沙后况都直接发源于药湖村。 该村原本土质、水利条件都很好的地方;后来由于锦江多次泛滥导致人口大量外迁,药湖村已从一个人口上千的大庄变为人口百余的小村庄。 通讯地址:江西省高安市龙潭镇万善村老屋况家自然村

宋徽宗赵佶政和年间(1111~1118年),况景迁迁自今上高县锦江镇大塘村,是周边最大的自然村,是高安境内近半况氏村庄的直接发源地。明代出过4名进士,多名举人及秀才;该村大部分家庭经营古董字画,比较富裕;高安况氏第三大村庄(1982年);龙潭镇第二大村庄(1982年),仅次于龙潭镇高湖行政村的彭家自然村。该村在元代由于况普天的牵连被灭村,活人枭首、死人掘墓、房舍皆毁。能逃的全都外逃,一时族人四散。元代迁居泸州的况氏,也是这一时期逃难至四川泸州的。现在这个村庄是外逃南京的况均实和况均仁两位先人在明朝建立后的洪武年间返回故土重建而成。 通讯地址:江西省高安市相城镇华阳村况坊自然村

宋代的元丰年间,况海天于迁自龙潭镇药湖村,是周边最大的自然村。况坊村为高安况氏第一大村庄;为高安市相城镇第一大村庄(1982年)。处于高安与上高边界处。该村人多势众,且姓氏单一,又处于高安与上高的交界处,政府权威相对较弱。因此,该村行事比较强势。 通讯地址:江西省高安市石脑镇高沙村高沙况家自然村

宋绍兴年间,况顺大和况生大分别迁自药湖村的前房和后房,形成高沙前况和高沙后况。开村伊始,为防水患,建村于土堆上,古称堆上况家。后来由于受高沙村管辖,因此称高沙况家。其中后况村为高安况氏第二大村庄(1982年);石脑镇第二大村庄(1982年),仅次于石脑镇石脑行政村的牌楼村。但由于牌楼村是4个挨在一起的村组成(中房村、茶园村、七间村、下边村),因此后况村实为石脑镇第一大村庄,或者说高沙况家为第一大村庄。

罕见的姓氏。大家评论一下?

 三国时候,有个名人叫况长宁,他就是况姓的始祖。况长宁是四川人,所以见于古书记载的况姓,起先都见于四川,而到了元朝,明朝时候,况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