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族谱有何特点?
《史记·夏本纪》记述了夏朝禹至桀14世17帝。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家谱”。产生于夏,盛于魏晋南北朝,普及完善于宋。
欧阳修、苏洵所修族谱体例较完备,私修族谱普遍以其为典范,并进一步予以发展,形成了一套包括谱序、谱例、谱表、谱系、家训、家诫、家规、祠堂、坟地、义庄、仕谱、人物传记和艺文等内容的较完善的私修族谱的体例。
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中国原始社会逐步解体,进入了奴隶社会,确立了王位世袭制。随之产生了记述夏朝世系的家谱。至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前221年),家谱只是记述士大夫身份的一种特殊标志。秦朝(公元前221年~前206年),氏族宗法组织瓦解,抛弃了公侯子孙的贵族世统本系。至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族谱已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普遍崇尚的宗教文化。以后,随着封建门第制度法制化,官修世族大地主的合谱盛于魏晋南北朝(公元265年~589年)。隋唐两朝(公元581年~907元),推行科举制度,士族势力日渐衰弱。至唐朝中期,族谱由以前的官修合谱逐步转向私家修谱而兴盛起来。宋朝(960年~1279年)受“三纲五常”的宗法伦理思想支配,私修族谱逐步普及和完善。明、清至民国,宗族活动盛行,私修族谱有增无减。
中国族谱随奴隶社会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产生于夏朝
中国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人们以血缘亲属关系结合在一起,居住在一地,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家族、氏族村落,形成氏族公社。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名称和徽号,以维持氏族成员的共同世系和区别于其他氏族。氏族内的重要事情,都按照一定的习惯和世系安排。
夏朝,中国原始社会瓦解,进入了奴隶社会,并确立了王位世袭制。为了明晰王族世系,子孙继位,产生了记述王族世系的“家谱”。《史记·夏本纪》记述了夏朝禹至桀14世17帝。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家谱”。
周朝,以氏族组织演变而来的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度,即嫡长子继承制的建立,使嫡长子成为土地和权位的法定继承人。与之相应形成了“尊祖敬宗”的祖先崇拜,从而巩固了奴隶制的统治秩序。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家谱迅速发展。周朝家谱有自己的特点。
一是贵族出于尊祖敬宗和炫耀祖先,在鼎彝礼器上铭刻自己的家系。这些鼎彝铭文,先叙述祖先名字及其美德、功勋庆尝,最后为铸器人的名字。这类铭文鼎彝按辈份作为祭器陈列于宗庙,这就是周代的私修“家谱”。
二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设立史官,记录、整理、保管各贵族的家谱。周王朝中央设有小史掌管王族家谱,负责定位王族世系,区分王族成员的辈份和血缘关系,遇有祭祀,则告诉君王其先祖的死日、名字等。周王朝中央还设有太史、内史,记录、整理、掌管诸侯卿大夫的谱系资料。各诸侯国也设工、史之类的官,记录、管理谱系资料。http://wwwdoc88com/p-1146349882708html
三是出现了一批谱学著作。这些著作中要数《世本》的成就最大。《世本》记录了自三皇五帝一直到春秋战国时历代帝王诸侯卿大夫的姓氏起源、世系流源、迁居本末、生前创制、死后名号以及其事迹,集各代、各家分散和世系于一书,使之流传后世。
中国族谱随封建门第制度法律化,世族大地主修谱盛于魏晋南北朝
秦统一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统治,实施官僚制度。氏族宗法组织随之瓦解,但血缘宗法思想并没有削弱。特别是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君臣等级和血缘尊亲观念进一步得到增强。
东汉以来,地方豪族及地主势力发展,他们往往几代宗族不分居,结成强大的社会力量。他们还与大官僚、大商人纠合,结成集团,在政治上垄断政权,把持仕途,占据中央和地方要职,形成门阀。东汉后期,三公九卿太守州牧,多数由这些高门弟子担任,门第制度已成为世家大族垄断统治政权的基础;阶级矛盾激化,世族大家以保卫乡土、宗族为名,笼络人心,组织宗族武装,维护自己的势力;世族大地主占有大量土地,他们利用宗族关系控制大量劳动力,为其奴役。曹魏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度,使门第制度法律化。当时中正品第人以家世、才干、品德三项标准并列。到西晋,世族地主专政,把家世提升为主要的甚至惟一的标准。上品高官全为世家大族垄断,寒门、中小地主被排斥在政权之外。家谱自然成为九品中正选择官吏的主要依据。世族大地主利用宗族血缘关系和宗族思想,笼络族众,组织宗族武装遍布全国。族谱也自然成为其有力的工具。当时赋役苛重,大批族人农民只好投奔同宗大地主,转为“私属”,供其奴役剥削。族谱自然成为维护这种局面的工具。为了适应这种需要,魏晋南北朝官府设立“谱局”,诏令专职修家谱。家谱也作为重要文献,保存在各级官府中,出现世族地主家谱的鼎盛。当时修谱以贾弼最有名,他广搜世族大地主的百家谱记,在东晋政府的支持下,撰定《百家谱》,共100帙,712卷。包括18州,116郡大族。
中国族谱随科举制度的推行,私修族谱盛于唐
隋唐两代,废除九品中正制度,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不再以族谱为依据。族谱的作用下降,但氏族门阀观念仍然很盛。唐太宗命修《氏族志》,收集全国的氏族家谱,考证其世系,定为9等。并提出“不须论数世之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把皇族列为第一等武则天时,又将《氏族志》改编为《姓氏录》,将后族武姓列为第一等,其余均以官职高下为标准。凡五品官以上者,皆升为士族。唐代中央政权编修的谱牒,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变化。
由于唐皇朝的倡导,并编修大量官谱,社会上私修族谱之风甚盛。不仅旧族“纪其先烈,贻厥后来”,就是那些百代无闻之族,一朝暴贵,也无不追求本系,妄承先哲。唐代中期以后,随着士族势力的衰退,逐步改变了过去绝大多数是官修百家姓氏渊源的合谱状况,私修家谱逐渐兴盛起来。可惜唐末乱世,世家大族家谱大都散失无存。
随“三纲五常”宗族伦理思想的奉行,“家自为说”私修族谱普及完善于宋
宋代以後,中国社会奉行“三纲五常”的宗法伦理思想为核心的程朱理学,宗法家长制的统治思想深入到封建社会的机体。以族谱选官和婚配的作用逐步消失,修谱的目的主要是敬宗收族。朝廷不再设“图谱局”,官府再不修谱牒。世族之家的修谱逐步减少,并转向一般官僚地主之家以至普及到百姓之家。私家修谱一般是本族人自己修,而且是挑选受过一定教育在本族有一定威望的人撰修。宋初,文学家欧阳修、苏洵主持修本族族谱,开创了宋代族谱的先河。其後,许多士大夫纷纷为自己的家族修谱。从此,族谱从过去的“奉敕修定”,转向“家自为说”私修,形成了私修族谱的盛行。欧阳修、苏洵所修族谱体例较完备,私修族谱普遍以其为典范,并进一步予以发展,形成了一套包括谱序、谱例、谱表、谱系、家训、家诫、家规、祠堂、坟地、义庄、仕谱、人物传记和艺文等内容的较完善的私修族谱的体例。
中国族谱随宗族活动的盛行,明清修谱卷帙浩繁
明代,朝廷置宗人府,编修皇族谱牒,称玉牒。清代自顺治始,开设玉牒馆,由大学士、内阁学士、礼部尚书等主持修牒。时,玉牒为皇族成员发放俸禄、赐官封爵、指婚定名的基本依据。
明清两代,私修族谱更是卷帙浩繁。家谱、宗谱、族谱、支谱、世谱等名目繁多,并产生专记人物生平事绩的“年谱”。值得一提的是《孔子世家谱》,改变了唐及以前只收录直系长子长孙的做法。北宋至明清民国,合族修谱,支庶兼收,续修不断。明中期,规定每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谱例规定严明,内容丰富。且随宗族活动的变化,修谱南方盛于北方,南方宗族聚居之风盛于北方,特别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很多商人借助宗族活动开展商业活动。海外华侨成立宗亲会,集合同姓人士,不论亲疏,不分派别,建立宗祠,共祀其受姓的始祖,以此联络感情,弘扬祖德,团结互助,发扬民族精神。这些宗亲活动直至民国时期仍有增无减。
✦家谱,流淌着中国人的血脉✦
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在中国,家谱约有3000年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
古语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
古人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中国人重孝道,最根本的是讲求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寻根问祖,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人自古重视家的根系源流。家谱,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着祖上的遗训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续,或绵延家风,或与时俱进,而为人孝悌,始终是治家的根本。
族谱,又称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族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族谱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
先秦时,社会上流传有《周官》、《世本》等谱学通书;秦汉以后,又出现了《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谱学著作。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于是便迅速发展起来。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更从官方流行于民间,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户户有家乘,并且一修再修、无休无止。因此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在中国,家谱有约3000年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海外华人热心回国寻根问祖,造福乡梓,他们寻根问祖最信得过的就是查阅家谱。对于因各种原因迁居他乡的普通人,家谱就是他们与祖籍、族人沟通的桥梁,是他们思乡念祖的精神象征。因此,家谱不但是家族历史的记录,也是天涯游子落叶归根的精神寄托和寻根依据。
查阅中国历史,但凡国势强盛、社会安定的朝代,从皇家贵族到普通平民,均以修撰家谱或族谱为一件大事。现今国运昌盛,经济迅猛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正是修撰家谱的恰当时机。
但是,如今,一本本家谱已成陈迹,流入废品收购站、古玩店,或被图书馆收藏,很难再与家族的后人重逢。现在还讲究这些的人不多了,于是起名字不按字辈,各地亲戚回乡过年,叔叔侄子相互分不清,长幼全都乱了套。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历史民族大融合中,各个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族谱也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追溯最早家谱的产生为口述家谱,资料显示:“瞽蒙主诵诗,并诵世系”之说,家谱最初的功能就是辨析亲疏,凝聚族群,优化生育,即所谓“亲亲以相及”。此后万变不离其“别”与“聚”这两个基本功能,但随时代推移,社会制度不同,其具体内涵和所起作用也不一样。
家谱源于何时?大概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司马迁说的《谱牒》、《牒记》,都是周以后的东西。周代的《世本》,曾对司马迁创作纪传体通史有过参考作用,学术界公认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开启我国家族史籍以"谱"为名之先河。
中国古代与家谱相关的制度是宗法制。
家谱: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
联系:家谱是宗法制度的表现形式之一,和宗祠、族规等都是中国古代宗法制的表现形式。家谱,是使后代知晓统系来处的方法,又可以使家族不散不失传。然而修家谱的目的是治国,将古代宗法尊祖、敬宗、收族的原则,变成了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订族规为特征的体现封建族权的宗族制度。
宗法制: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⑴国家档案局二处、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图书馆编《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北京:中华书局,1997。
⑵古军喜、古小彬编著《古姓史话》,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刊载于《图书馆论坛》第24卷第1期(2004年第一期增刊)
--------------------------------------------------------------------------------------------
古小彬百谱斋珍藏族谱文献目录
1 江西宁都宁都新安古氏三修房谱 一册、线装 古奇洋主修 清代乾隆四十四年(1779)残本。
2 广西贺县古氏族谱 一册、线装 清代乾隆年间手抄本,后裔历次手抄增续。
3 海南儋州邓氏族谱 一册、平装 清代嘉庆十三年(1808年)抄本复印。
4 江西遂川新安堂古氏族谱首二卷 二册、线装 清代道光甲辰年(1844年)梅右文堂活字版复印本。
5 四川宁南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兴祥重抄 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夹邑临泰祥自造版复印本。
6 重庆荣昌盘龙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宗九编 清代咸丰二年(1852年)复印本。
7 广东南海西村古氏家乘 一册、平装 古硕元修撰 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抄本复印本。
8 四川三台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清代咸丰年间刊本复印,后裔历次手抄增续。
9 陕西宜川古氏渊源纪实 一册、线装 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年)古丽中编 后裔历次手抄增续复印本。
10 四川璧山四川省川东道重庆府璧山县天池古氏谱 一册、平装 古洪兴编 清代光绪十七年(1891年)抄本 1994年复印。
11 江西遂川新安堂古氏续修族谱首卷、三卷 二册、平装 古耀金编 清代光绪十九年(1893年)龙邑梅友文堂木活字版复印本。
12 四川合江古氏家乘(部分) 一册、平装 古文田编 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手抄本复印本。
13 广东五华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年)抄本复印本。
14 广西荔浦古氏族谱 一册、线装 清代光绪年间手抄本复印本。
15 海南屯昌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清代光绪年间手抄本复印本。
16 重庆江津新安堂古氏家谱 一册、平装 清代光绪年间手抄本复印本。
17 重庆荣昌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良翰编修 清末手抄本复印本。
18 广西鹿寨广西钦州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清末手抄本,近代增续复印。
19 重庆永川古氏家乘 一册、平装 古忠良编 民国二年(1913年)刻印本复印本。
20 四川隆昌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贵三编 民国六年(1915年)手抄本复印本。
21 广东番禺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正昌编 民国六年(1915年)手抄本复印本。
22 海南儋州钟氏族谱 一册、平装 钟显扬、钟毓兰撰书 民国十一年(1922)刊本复印。
23 广东梅州古氏族谱 十六册、线装 古善愚、古骚生编 民国十五年(1926年)铅印本复印本。
24 江西南康古氏四修族谱 存一册、平装 民国十五年(1926年)石印本复印本。
25 重庆江津新安世系(部分) 一册、平装 古贤香编 民国十九年(1930年)刻印本复印本。
26 广东连县古氏年庚谱 一册、平装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手抄本复印本。
27 四川金堂四川新都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民国时期抄本复印本。
28 四川隆昌五坡场古氏族谱 一册 民国时期手抄本复印本。
29 安徽繁昌繁昌古氏宗谱 一册 民国时期石印本复印本。
30 广东封开古家宗族谱 一册 复印本。
31 四川富顺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1959年手抄本复印本。
32 台湾台北古氏宗谱 一册、平装 古焕谟、古贵训等编 1972年印刷本。
33 台湾台北新安堂古氏宗谱画集 一册、精装 古焕谟编 1982年印刷本。
34 印度尼西亚古氏宗谱简录 一册、平装 古梯云整理 1982年手抄本复印。
35 广东蕉岭古氏新安堂族谱 一册、平装 古超桂编 1985年油印本。
36 四川泸县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富田编 1985年抄本复印本。
37 四川邛崃古氏宗嗣 一册、平装 古芝光、古代全主编 1986年油印本。
38 四川隆昌(周兴)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1986年手抄本复印本。
39 广东五华古氏族谱 三卷、平装 古广麟编 1988年油印本。
40 广东惠东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维华、古簪寰编 1988年抄本复印本。
41 广东梅州上岗户古氏源流稽考 一册、平装 古敬仁编 1989年抄本复印本。
42 广东梅州古田上村伯公凹下古氏源流概述 一册、平装 古天芳整理 1989年刊本。
43 中国香港古氏宗谱 一册、平装 古剑锋编 1990年印刷本复印本。
44 陕西延安古氏渊源纪实 一册、平装 古世觉、古国杰等编 1990年印刷本。
45 广东梅州嘉应古氏源流考 一册、平装 古勇辉编 1990年铅印本。
46 广东高州古氏高州房世系图八卷 八册、线装 古应天1986年编 1991年油印本。
47 重庆垫江古氏宗谱 一册、平装 古光辉等编 1991年电脑打印本。
48 四川新都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家信、古家万等编 1992年手抄本。
49 四川富顺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彬编 1992年手抄本复印本。
50 河南唐河古氏宗族家谱 一册、平装 1992年编 电脑打印本。
51 广东五华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1993年编 油印本。
52 广东高州高州古氏宗支概览 一册、平装 古元编 1993年抄本。
53 台湾新竹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国瑞编 1993年印刷本。
54 台湾台中新编古氏宗谱 一册、精装 古子隆编 1994年印刷本。
55 重庆梁平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铭声编 1994年印刷本。
56 江西安远古氏宗谱 二册、线装 古清沅主编 1994年印刷本复印本。
57 江西安远江西定南安定邑古氏族谱 三卷、线装 古今模、古炎煌主编 1994年胶印本复印本。
58 广东梅州梅州市梅县区赖氏族谱 一册、精装 赖国松主编 1994年印刷本。
59 江西瑞金福建宁化新安古氏八修谱 十册、线装 古芳清、古小彬主编 1995年印刷本。
60 江西萍乡湖南醴陵古氏族谱六卷首卷 一册、精装 古均桃、古英杰编 1995年铅印本。
61 广西钦州续增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秀礼编 1995年打印本。
62 重庆璧山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大志、古大田编 1995年印刷本。
63 中国台湾台湾古氏源流系统表 一册、精装 古娘渊编 1995年印刷本。
64 广东五华五华肇塘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富光主编 1995年印刷本。
65 广东连南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问松编 1996年铅印本。
66 广东河源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演凡主编 1996年印刷本。
67 广东汕头达濠古氏家谱 一册、平装 古增强编 1996年抄本影印本。
68 广东五华文葵镇藕塘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汉中主编 1996年铅印本复印本。
69 广东梅州梅州市梅县区刘氏族谱 一册、平装 刘添元主编 1996年印刷本。
70 江西上犹古氏五修族谱 一册、精装 古章文、古翰玖等编 1996年印刷本。
71 江西南康古氏宗谱 一册、平装 古启运主编 1996年电脑打印本。
72 广西宾阳新安堂历代世系宗支图 一册、平装 古展流编 1996年稿本。
73 广西昭平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锡猷等编 1996年手抄本。
74 中国大陆古氏渊源暨分支(大陆版) 一册、平装 古小彬主编 1997年印刷本。
75 台湾中坜古氏渊源世代表 一册、平装 古国瑞编 1997年印刷本。
76 江西兴国古氏族谱上、下册 二册、精装 古远亮、古祖苍主编 1997年印刷本。
77 江西会昌梅州古氏族谱江西会昌咸宁户 一册、平装 古红光主编 1997年电脑打印本。
78 江西遂川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荣、古世喜主编 1997年印刷本复印本。
79 四川甘洛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新民主编 1997年电脑打印本。
80 广东梅州梅州市梅县区梅南镇滂溪(简明)古氏支谱 一册、平装 古迪生、古海华编 1997年印刷本。
81 广东梅州梅州市梅县区大坪镇暨狮子浪口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增富、古添贤等主编 1997年印刷本。
82 海南儋州邓氏族谱 一册、平装 邓世华修撰 1997年电脑打印本。
83 广东兴宁蓝田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胜祥、古哲谋等编 1997年铅印本。
84 广东五华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世怀编 1997年抄本。
85 广东五华五华县梅林镇梅南乡洋塘里上寨古氏族谱 一册、线装 古启良编 1997年抄本。
86 广东番禺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苏记1997年抄本复印本。
87 四川隆昌古氏珂瑛支系族谱 一册、平装 1997年手抄本复印本。
88 广西贺县塘面村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文辉、古国奎编 1997年印刷本。
89 广西贺州古氏瑜珍公房族谱 一册、平装 古思雄编 1998年手抄本。
90 广西贺州古氏宗历 一册、平装 古正民整理 1998年手抄本。
91 广西贺州古氏31世宗成公派下族谱 一册、平装 古焕贵整理 1998年手抄本。
92 广东兴宁广西荔浦古氏谱系 一册、平装 古启森、古尚隆整理 1998年手抄本。
93 广东信宜古氏茶山分支族谱 一册、平装 古万年编 1998年稿本。
94 广东蕉岭蕉岭县古氏概况 一册、线装 古乃裕编 1998年电脑打印本。
95 广东五华古氏族谱南宝公分谱 一册、平装 古广麟主编 1998年印刷本。
96 广东番禺古氏系统表 一册、平装 古树华编 1998年手抄本。
97 江西寻乌寻乌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显道主编 1998年印刷本。
98 江西寻乌新安堂寻乌篁乡古氏三修宗谱 一册、精装 古安健主修 1998年印刷本。
99 江西寻乌晨光镇塘背村古氏必振公房谱 一册、精装 古显衡、古邵华等编 1998年印刷本。
100 江西寻乌赣南古氏族谱 一册、线装 古明丰编 1998年稿本。
101 江西南康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菁华编 1998年印刷本。
102 台湾桃园古氏今英公派下谱系 一册、平装 古国瑞编 1998年电脑打印本。
103 台湾苗栗苗栗县古氏宗亲会会刊上下集 一册、精装 古奠基主编 1998年印刷本。
104 河南濮阳古氏家谱 一册、平装 1998年追远堂电脑打印本。
105 河南唐河古氏宗族谱 一册、平装 古烈编 1998年稿本。
106 重庆丰都重庆市丰都县理明乡古氏宗族谱 一册、平装 古乾勇编 1998年打印本。
107 重庆奉节重庆市奉节县公平古由才公族谱 一册、平装 古恒昭编 1999年手抄本。
108 陕西延安延安地区古重义支系吊线谱 一册、平装 古玢整理 1999年稿本。
109 江西宁都古氏全规公派下宗谱 一册、平装 古兵编 1999年稿本。
110 江西崇义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性科等编 1999年稿本。
111 广西贺州古氏31世克赞公派下族谱 一册、平装 古承宗整理 1999年手抄本。
112 广西贺州古氏31世宗仁公派下族谱 一册、平装 古思伦整理 1999年手抄本。
113 广西贺州古氏31世瑜新公派下族谱 一册、平装 古正民、古海宗整理 1999年手抄本。
114 广东梅州宋进士古革支系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小彬编 2000年稿本。
115 广东五华宋进士古巩支系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小彬编 2000年稿本。
116 江西寻乌新安堂寻乌篁乡古氏家谱 一册、平装 古新尧主修 2000年印刷本。
117 江西遂川南迁二十六世声亮公裔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以志编 2000年印刷本。
118 广东五华琢贯公房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国瑞编 2000年印刷本。
119 台湾中坜古氏源流系统图 一册、平装 古国瑞编 2000年印刷本。
120 中国古氏史志(第一卷) 一册、精装 古培才、古小彬总编 2000年刊印本。
121 中国台湾古氏渊源暨分支 一册、精装 古国瑞、古小彬主编 2000年印刷本。
122 贵州桐梓重庆綦江古氏谱系 一册 古小彬 2000年手抄本。
123 台湾苗栗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长锦编 2000年印刷本。
124 中国台湾台湾古氏宗谱 一册、精装 古国瑞主编 2001年印刷本。
125 广东蕉岭蕉岭县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乃裕、古汉金主编 2001年印刷本。
126 江西遂川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金发主编 2001年印刷本。
127 江西瑞金古青淦家谱 一册、平装 古小彬编 2001年印刷本。
128 广西荔浦南方古氏宗族移居情况 一册、平装 古世雄编 2001年电脑打印本。
129 台湾新竹古氏宗谱补遗( 第二版) 一册、精装 古焕球编 2002年印刷本。
130 湖南岳阳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朝阳主编 2002年印刷本。
131 北京朝阳北皋古氏族志 一册、平装 古庆辅编 2003年电脑打印本。
132 广东五华文葵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赐金(换新)主编 2003年2月印刷本。
133 台湾新竹古氏宗谱补遗(第三版) 一册、精装 古焕球编 2003年9月印刷本。
134 广东兴宁广东兴宁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添水主编 2003年印刷本。
135 四川三台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小彬、古松元主编 2003年印刷本。
136 四川新都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小彬、古松元主编 2003年印刷本。
137 台湾新竹古氏历代系祖及人物略传 一册、精装 古焕球编 2004年2月印刷本。
138 广东蕉岭蕉岭县黄土老古屋族谱 一册、精装 古政明主编 2004年10月印刷本。
139 四川隆昌柿梓湾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昭平整理 2004年电脑打印本。
140 四川宁南云南巧家川滇古氏宗谱 一册、精装 古代贵、古代和主编 2004年12月印刷本。
141 广东梅州古氏族谱(革公系) 五册、精装 古国檀主编 2004年10月印刷本。
142 四川甘洛田坝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新民主编 2005年5月印刷本。
143 广西贵港广西柳州古氏族谱 一册、简装 古倩如编 2005年9月电脑打印本。
144 海南儋州李氏宗族吊线谱 一册、平装 李芳编 2006年稿本。
145 中国台湾新安堂古氏谱系(上册) 一册、平装 古焕球编 2006年印刷本。
146 四川新都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声淦主编 2006年印刷本。
147 河南唐河古氏宗族家谱 一册、平装 古兆亮总编 2007年印刷本。
148 海南儋州廖氏族谱 一册、平装 电脑打印本。
149 重庆綦江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财全主编 2007年7月印刷本。
150 广东高州石兰村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积进、古海兴主修,古小彬、古军喜主编 2007年12月电脑打印本。
151 中国新安堂古氏大宗谱 一册、精装 古焕球、古国瑞、古小彬主编 2008年印刷本。
152 四川隆昌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家湘主编 2008年印刷本。
153 江西遂川新安堂古氏六修族谱 三册、精装 古建林主编 2008年印刷本。
154 中国古氏史志·第二卷 一册、精装 古小彬、古军喜、古昭平总编 2009年印刷本。
155 中国古氏史志·第三卷 一册、精装 古小彬、古军喜总编 2009年印刷本。
156 中国古氏史志·第四卷 一册、精装 古小彬总编 2009年印刷本。
157
中国的族谱有何特点?
本文2023-11-03 11:06:0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01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