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是不是司马懿后代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2收藏

西晋是不是司马懿后代,第1张

  司马懿的儿子是司马昭,司马昭的儿子是司马炎,司马炎是西晋的开国皇帝。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传四帝,国祚五十一年。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为了区别于东晋、后晋,史称西晋,东西两晋被称为司马晋。

司马懿的后代凄惨的原因,我认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家风不好,内部斗争消耗了司马家族的实力;建立西晋后,继承皇位的皇子大多昏聩无能,使得西晋败落

谈到三国,不得不提其中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那就是司马懿。他是曹魏后期的顶梁柱,也是诸葛亮的克星,如果没有他的话,诸葛亮北伐中原取得胜利也未可知。

与其说司马懿为了曹魏做出重大贡献,不如说他在积攒实力,为司马家族开路。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他只是在为自己家族着想,在这方面可谓鞠躬尽瘁,而他的后代却让人大跌眼镜,一个比一个昏庸。我认为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家风

家风,是影响一个家族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司马家族当年夺取曹家的政权是不光彩的,这个有目共睹的,这从很早的司马懿就可以看得出来。尽管辅佐曹魏,但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本质上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投机者。如此的品质,后代在维护家族团结方面可谓困难重重,先后是爆发了八王之乱,使得家族内部实力大减,后来北方少数民族南下,更为司马家族后代的凄惨命运埋下了伏笔。

后代皇子

司马懿为西晋的创建奠定了朝廷的根基,而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推动了西晋的建立。除了这三位还有点实力外,后代大多昏庸无能。首先是司马衷,不谙政事,然后是司马炽懦弱,司马邺虽有抱负,但无力回天,被刘聪所杀。

司马氏为复姓中的大姓,分布较为广泛。分布在河南省的洛阳市、偃师市、温县,陕西省的韩城县,山西省的涑水县,安徽省的宿松县,湖南省的湘潭市、湘乡市、湘阴市,山东省的兰陵县,江苏省的金坛市指前镇。

另外,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等地,均有司马氏族人分布。

“司马”是古代官名,指调遣武装部队的武官,掌管天下军事,相传古帝少昊时期就设置有司马一职。司马氏就是担任过司马一职的人的后代。

先秦时期,司马氏族人已分布于郑(今河南新郑)、晋(今山西)、卫(今河南濮阳)、程(今陕西咸阳)等地。《姓氏考略》载,司氏最早繁衍发展中心是古代顿丘。就是现在河南清丰、浚县之间一带。

两汉时期,司马氏主要分布在今河南、陕西、四川等地,其中河内郡(今河南省西部、黄河以北地区武陟县西南一带)一直是司马氏的重要聚集地。

三国曹魏时期,河内温地(今河南温县)出了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司马懿,后其孙司马炎废魏建晋,都于洛阳。从此,河内郡成为司马氏家族最著名的郡望。

司马氏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西晋和东晋政权,共历十五帝,一百五十六年,进一步扩大了司马世家的影响。东晋王朝灭亡以后,司马氏步入平稳发展时期,司马氏有许多改为司氏、马氏、同氏、仝氏、冯氏等,亦有维持司马氏复姓者。

扩展资料

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在世的时候,在魏国威望是相当之高的,即使毌丘俭、文钦在其死后讨伐司马师,檄文中依然对司马懿有“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等赞誉。史书上称其使“天下欣赖”“天下大悦” 。

到晋朝初年,司马炎在太康年间做到了“天下无穷人”的太康之治 ,至司马遹被传像司马懿,而能在当时“誉流于天下”。主要成就是抵抗诸葛亮北伐,屯田水利,平定辽东。

司马懿在魏明帝大修宫室之际他也加以劝谏,魏明帝驾崩后他奏请罢修宫室,雕玩物之人力,节用务农,使天下欣赖。识拔人才上,司马懿从寒门中提拔了邓艾、王基、州泰等人才,如虞预所说,经略之才可谓远矣。

在扳倒曹爽后,司马懿或以剿杀,或以监禁的方式削弱曹魏宗室力量,为日后其子孙篡魏开晋打下坚实基础。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之子晋武帝司马炎受魏禅,给司马懿上尊号为宣皇帝,称其陵墓为高原陵,庙号高祖。

司马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官职,出自西周掌管军事大权的大臣程伯休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上古时有人重黎,为司掌天地之官,唐尧曾抚育重黎之后。

周宣王时期,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后来程伯休父克平了许方,立下大功,周宣王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生姓,出自晋朝晋元帝司马睿,属于因故改姓为氏,或以官职称谓改姓为氏。该支司马氏出自晋元帝司马睿,原本姓生,后因职而改姓司马,其后代亦成为司马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改姓,出自姬姓许氏、郝氏改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许穆之、郝惔之,他们的后代中有人因故改为司马氏。

参考资料:

-司马懿

-司马姓

就个人能力和成就来说,司马懿其实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但后人对于司马懿的评价并不是很高,主要还是因为他的品行不太好。不过历史上,司马氏的巅峰的确是由司马懿带起来的,虽然晋朝并不是一个强盛的朝代,甚至还给天下百姓带来很多痛苦,但这其实和司马懿关系不大。不知道各位是否了解司马懿的祖先是谁呢?有兴趣的话,可以通过下文进行了解。

司马懿祖先

三国后期,曹魏重臣司马懿强势崛起,逐渐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经营,到了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取皇位,建立西晋政权,并且实现了天下的一统。其实早在秦朝末年,司马懿的祖上就已经非常显赫了,只不过运气太差,被项羽杀死。

根据史书的记载,五帝之一的颛顼有个儿子名叫重黎,他在帝喾时期担任夏官祝融,也被称为火正。之后重黎的后裔一直担任这个官职,历经唐尧、虞舜、夏朝、商朝。到了周朝时期,将夏官改称为司马。周宣王在位时期,程伯休父领兵作战有功,受到了周宣王的嘉奖,锡以官族,因而为氏,自此就改为司马氏。

到了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之后陈胜派武臣率领三千人去攻略赵国故地。武臣在张耳、陈余的辅佐下进展非常顺利,队伍迅速扩展到数万人,攻克十多座城池。此后,武臣又采纳蒯通的计策,收降了三十多座城池。在这个过程中,程伯休父的后裔司马卬也投靠了武臣。

司马卬率军占领了朝歌,立下了战功,成为赵国的将领。后来武臣被杀,但司马卬依然效忠于赵国,为赵王歇效力。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大军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一举歼灭了秦军主力。司马卬作为赵国的将领,之后跟随项羽与秦军作战,他甚至差点抢在刘邦前面入关,时赵别将司马卬方欲渡河入关,沛公乃北攻平阴,绝河津。

司马氏崛起

公元前206年,项羽率领大军入关,在关中分封诸王,刘邦被封为汉王,而司马卬因定河内,数有功,也受到了加封,被封为殷王。不过司马卬的地盘不大,只有一个河内郡,都城为朝歌。原本楚怀王约定,谁先进入关中,就是可以在关中称王。刘邦本应封在关中,可是却遭到了项羽的排挤,对此他心怀不满。

这年年底,刘邦采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突然杀入关中,击败了章邯,迫降了司马欣、董翳。公元前205年,刘邦率领大军出关,收服了魏王豹,接着就占领了河内郡,俘虏了司马卬。不过,刘邦并没有加害司马卬,而是带领他们去攻打彭城。这一年五月,项羽率军驰援,与刘邦率领的五十六万大军展开激战。

结果刘邦的联军遭到惨败,他本人狼狈而逃,甚至差点被俘。在交战过程中,这些诸侯王或跑或降,比如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他们投降了项羽,而殷王司马卬死于乱军之中,被项羽的军队斩杀。司马卬虽然死了,但还有后裔子孙,他们定居在河内温县。司马卬的八世孙名叫司马钧,在东汉时期担任过征西将军。

司马钧的儿子是豫章太守司马量,司马量的儿子是颍川太守司马儁,司马儁的儿子是京兆伊司马防。司马防有八个儿子,人称司马八达,其中第二个儿子字仲达,名叫司马懿!虽然西晋、东晋统治的时间比较短,但司马家族对中国历史还是具有一定影响的,比如说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也是司马卬的后裔。

东晋元帝司马睿 (276——322),字景文。

为司马懿曾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

一、“牛继马后”

西晋的开国皇帝是晋武帝司马炎。但从曹魏攫取大权,为西晋创建基业的主要人物却是司马懿。正当司马懿为子孙苦心经营天下时,得知流传的谶书 《玄石图》上有 “牛继马后” 的话。使他忧心忡忡,夜不成眠。心想,自己费尽心机,或许子孙能得到天下。一旦得到天下,就决不甘心被牛姓之人夺走。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他不惜以惨酷的手段,消灭认为可能成为后患的牛姓之人。他手下有一将领牛金,引起他的疑忌和不安。经过绞尽脑汁的思考,他想出一条诱杀此人的恶毒妙计。命人特制了一把酒壶。内部分为两个酒器,可同时贮存两种酒而不搀合。却只有一个开口。他将毒酒和好酒分别盛在这把酒壶内,然后热情地请牛金喝酒。牛金被请,自以为得到德高望重的主帅的赏识。受宠若惊,十分感激,欣然赴席。司马懿当面从酒壶内斟上酒自饮一两口,以消除牛金可能产生的戒心。他饮的是好酒。然后,从同一酒壶内,给牛金斟酒。牛金万万想不到,这却是毒酒。便开怀畅饮。当即被毒死。司马懿这才一块石头落地,不再担心 “牛继马后”。

到司马懿之孙司马觐袭封琅邪王,其妃夏侯氏浪荡成性。竟与小吏牛氏私通怀孕。于咸宁二年(276),在洛阳生子司马睿。他就是后来的东晋元帝。司马睿实为牛姓血统。他后来做了皇帝,继承了司马氏帝统。正与 “牛继马后”的话巧合。司马懿煞费苦心,机关用尽,竟至以毒酒杀人。仍然枉费心机,未能如愿。

司马睿于咸宁二年(276)生于洛阳,据说降生时有神异之光,将室内照得通明。而且长相奇特,额骨中央隆起,左边生有白毛,目光如电,有帝王之相。十五岁时继承父爵为琅邪(治开阳,今山东临沂县北)王。时值西晋惠帝之时,朝 败,王室混乱。司马睿恭俭退让,与世无争。不露锋芒,以求免祸。故而当时之人对他并未特别看重。只有侍中稽绍以奇异的目光看待他。对人说:“琅邪王相貌不同寻常。前途无量,不会久在人臣之位。”

二、移镇建业

惠帝元康二年 (292)杜弢简介,西晋朝廷拜司马睿为员外散骑常侍。累迁左将军。他与东海王司马越的参军、世家大族王导成为至交。王导是很有见识的人。看到西晋诸王同室操戈,互相残杀,各族人民不断起义,朝廷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又见司马睿颇有政治才干。就每每劝他早日离开京城,回到自己的封国琅邪去。观天下之变,以图大业。

永兴元年(304)七月,东海王司马越等奉惠帝北征盘据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司马颖急忙召开会议,议论对策。司马睿的叔父、东安王司马繇说: “既然天子亲征,只得放下武器,缟素出迎请罪,不能以兵戎相见。”司马颖不甘心束手就擒,派大将石超在荡阴(今河南汤阴县西南)大败帝师。惠帝中三箭伤颊,丢失六玺,和跟随他北征的司马睿等朝官一起作了俘虏。只有司马越侥幸逃走,跑回自己的封国东海 (治郯,今山东郯城县北)。八月三日,司马颖杀了劝他投降的司马繇,司马睿恐祸及自身,决计逃走。这天晚上,明月当空,如同白昼。邺城守卫严密,难以出逃。司马睿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忽然,云吞明月,大雾弥漫。接着大雨倾盆。守卫之人不免懈怠。司马睿乘此机会,冒雨潜出邺城。但司马颖已给关津守卫之人下了命令,不准放走权贵人物。司马睿逃到河阳,津吏见他行色匆匆,疑其为逃跑的朝官亲贵,将他阻住,欲加盘查。正在危险之时,他的随从人员宋典从后面追来。机智地举起马鞭,指着他笑着说:“舍长,官家禁止贵人通过。连你也要被拘查吗”津吏一听,以为他真是一名小小的舍长,就放行过关。司马睿舒了口气,如漏网之鱼,拼命逃回洛阳。此时,因惠帝被俘,洛阳城里一片混乱。司马睿乘机迎其母太妃夏侯氏,匆匆回到自己的封国琅邪。

司马睿的封地琅邪国与司马越的封地东海国相邻。司马越一度掌握西晋政权。司马睿是他的党羽。在他率军北上参加宗室混战时,就把自己的后方军事根据地下邳 (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交给司马睿镇守。加司马睿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的头衔。其后,北方少数族贵族的军事势力日益发展。北方局势日益恶化。而下邳又是“四战之地”,不易防守。司马睿遂采用王导的计谋,请求司马越允许他移镇建业(今江苏南京市)。当时在洛阳掌握西晋 大权的东海王司马越和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王衍,也打算在江南培植自己的势力。作以后的退步之地。遂欣然同意。于永嘉元年 (307)七月,迁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假节,镇建业。与司马睿移镇江东的同时,大批北方流民向江南迁徙,形成南迁狂潮。司马睿任安东将军后,立即请他的密友、智囊人物王导作为安东司马,为他出谋划策。到永嘉五年(311)五月,司马睿进位镇东大将军。成为江南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

这之后,洛阳局势愈来愈危急。永嘉四年 (310)十一月,司马越帅众退出许昌。永嘉五年(311)三月,在行军南下途中忧惧而死。余众推太尉王衍为元帅。护送司马越灵柩还葬东海。四月,行至苦县 (今河南鹿邑县) 宁平城 (今河南郸城县东北三十五里),被石勒大军包围,王衍与王公以下,死十余万人。西晋主力全被消灭。六月,洛阳城陷。晋怀帝被刘曜等俘至平阳。刘曜等人的军队在洛阳烧杀抢掠,百官士庶死者三万余人。洛阳城顷刻化为灰烬。

永嘉六年(312)八月,贾疋等拥立秦王司马邺为皇太子。建行台于长安。建兴元年(313) 四月,闻知怀帝已死,即拥立司马邺为帝,是为愍帝。为避愍帝讳,建业城改名建康。建兴四年 (316)十一月,刘曜攻破长安。掳走愍帝,西晋灭亡。

三、“王与马共天下”

司马睿移镇建邺后,由于缺乏威望,吴人对他不予理睬。过了一个多月,还没有人来拜见他,表示欢迎和拥护。司马睿甚为尴尬和失望。王导亦很着急。恰巧王敦来。王导对他说: “琅邪王仁德虽厚,但名望犹轻。兄威名远震。请你帮助宏扬威德。”于是商定在三月三日民间修禊事时,为琅邪王大事宣扬一番。按民间习俗,这一天,男女老幼均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此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声名卓著的王导、王敦及许多名流贤达,骑着骏马毕恭毕敬地簇拥着乘坐肩舆的司马睿。在威严的仪仗陪伴下,到水边观看修禊。江东世家大族的头面人物纪瞻、顾荣,在人群中见了,十分惊奇。才带头拜於道左。归来后,王导又向司马睿献计说: “现在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王在江南草创基业。当务之急是网罗人才。顾荣、贺循是江东土著大族。应罗致来以结人心。只要这两人倾心拥戴大王。其他人自然望风而归服。”司马睿十分赞赏这些意见。派王导敦请顾荣、贺循。二人十分高兴地应命而至。于是江南土著地主阶级皆表示拥护司马睿。北方侨迁来的世家大族更是司马睿政权的主要支柱。当黄河流域大批士人渡江南下避乱时杜弢简介,王导力劝司马睿选取其中有才干的士人,为自己正在草创的政权服务。并妥善安置南下的世家大族及其宗族、部曲、佃客。以确保南迁世家大族的利益。北方的世家大族和南方的土著世家地主就联合起来,支持司马睿。加之南方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和凭恃长江天堑的优越地理条件和防卫条件,使他得以在江南成功地建立了侨寓的东晋政权。当然,这与司马睿个人的政治才干也分不开。琅邪王司马睿是与西阳王、汝南王、南顿王、彭城王同时渡江南下的。他们同是宗室藩王,而只有司马睿创建了江南的政权。故当时有童谣说: “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五马即司马氏五王。一马化为龙,比喻只有其中的琅邪王成为皇帝。

建武元年 (317) 三月,司马睿即晋王位,改元。建武二年 (318) 三月,愍帝被害的凶讯传到建康。百官请上尊号,司马睿故作恣态,表示不允许。然而,当奉朝请周嵩上疏说: “现在皇帝的梓宫未返,旧京未清。当务之急是延纳嘉谋,训练军队,雪社稷大耻,安天下人之心。何必汲汲于皇位呢!”司马睿却十分恼火。立刻把他贬为新安太守。还不解心头之愤,又借口其怨望不满,加以治罪。群臣见此,明白了晋王的真意,于是再请上尊号。司马睿也就不再推让,于三月十日即皇帝位,为晋元帝,改元太兴,成为东晋的开国皇帝。

在司马睿创业江南的过程中,南迁来的世家大族王导兄弟起了重要作用。司马睿始镇江东,王导与从兄王敦同心翼戴,司马睿亦推心任之。王敦总管征讨,于永嘉五年(311)为扬州刺史,加都督征讨诸军事。曾讨华轶、杜弢、王机、杜曾等,多立大功。王导录尚书事,专掌机要大政。群从子弟,布列显要。故当时人说:“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在即位大典上,心中着实感激帮助他开创基业的王导兄弟。命王导到御座上和他共坐。对这一超乎寻常的宠遇,王导一再推辞。说道: “太阳高悬,才能光照天下。如果下同万物,苍生如何仰望!”说得司马睿十分受用,这才不再勉强他来同坐。

司马睿登基得意之时,没有忘记向他劝进的人。赏赐劝进的官吏,每人加位一等。百姓在劝进书上签名的,共二十余万人,皆安排吏职,散骑常侍熊远进谏说: “还是按汉朝的老规矩为好。皇帝即位,民赐爵一级。不要单单赏赐劝进之人。” 司马睿不允。

司马家族一共做了十五代皇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司马家族),共一百五十五年。后被宋公刘裕所推翻,后建立南朝宋(又称刘宋),定都建康。从此进入南北朝时期。

扩展资料:

南朝宋(420-479年),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 、国力最盛的王朝。共传四世,历经九帝,享国60年。因国君姓刘,为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区别,故又称为刘宋;又按五德终始之说,其为水德,故又称水宋。

刘裕在东晋末期的乱世中趁势崛起,先后平定孙恩、桓玄、刘毅、卢循、司马休之等势力,又灭桓楚、西蜀、南燕、后秦等国。不仅统一了中国南方,同时也收复了山东、河南、关中等地,最终代晋建宋,定都建康(今南京)。

刘宋前期,社会安定,刘裕即位前后,大力推行改革,集权中央,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打击豪强士族,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废除苛法,亲自听讼,振兴教育,策试诸州郡秀才,举善旌贤,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改善政治和社会状况。

刘裕死后,宋文帝刘义隆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元嘉年间一片繁荣,史称“元嘉之治”。然因文帝晚年北伐失败致国力大损,刘宋后期,朝政混乱,帝王更迭频繁。公元479年被权臣萧道成取代,建立南齐,刘宋灭亡。

刘宋是魏晋南北朝中第一个由寒门庶族建立的王朝,这一时期出现了“寒人掌机要”的政治局面 ,文化上涌现了一批影响深远的大家,如谢灵运、范晔、祖冲之、何承天等,建康文学史论在此时期发展到巅峰,《世说新语》、《后汉书》等名著诞生于这一时期,对后世影响深远。

参考资料:

-刘宋

   (179-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 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修水利等经济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 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人物生平 >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出身于东汉以来累世为二千石的豪强家庭,其父司马防官至京兆尹。司马懿早年为郡小吏,建安十三年受曹操三请,才出仕相助曹操,任丞相府文学掾,当时30岁。后任丞相府出簿。>  曹操平定汉中时曾向曹操献计攻打刚取下西川的刘备,但曹操没有采纳。后刘备势力已成时,曹操想起司马懿之言才追悔莫及。后刘备出任汉中王,曹操想起兵攻打,司马懿又献计,利用蜀吴之间的矛盾,结果使得关羽败走麦城。>  建安二十二年,曹丕立为太子,司马懿任太子中庶子,与陈群、吴质、朱铄同列为曹丕的「四友」,是曹丕智囊团的主要人物。>>>  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丕代汉,司马懿任丞相府长史,又为督军御史中丞,但没有什么大用。226年(黄初七年)曹睿继位,司马懿以顾命大臣迁抚军大将军,统领禁军。又任骠骑大将军,都督荆豫二州军事,坐镇宛城,主持荆州对吴攻战。此时孟达想要造反,司马懿果断平定了孟达的叛乱。以后几年,诸葛亮连续北伐,司马懿数次击败诸葛亮。其间,司马懿顶替了曹真成为魏都督。234年,司马懿用疲军之术将诸葛亮拖死在了五丈原。>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睿崩,太子齐王曹芳继位,司马懿、曹爽辅政。曹睿临死前向司马懿托孤,此后大将军曹爽下了司马懿的兵权。司马懿并不著急,而是用诈病之计使曹爽失去了警惕。249年(嘉平元年),曹爽陪曹芳出城祭祖时,司马懿在城中发动兵变,一举占领了洛阳。魏主曹芳只得依司马懿召曹爽回城,曹爽被司马懿诛灭了三族,魏国政权全归司马氏。>  公元251年(嘉平三年)八月,司马懿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其子司马师、司马昭辅政。公元265年,其孙司马炎以晋代魏,追尊司马懿为「宣帝」。>  个人年表>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薄等职。>  建安二十年(215年),随曹操征讨张鲁。>  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进封魏王后,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不久,转为丞相军司马。>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同年,曹丕登皇帝位,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221年),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三年(222年),和黄初五年(224年),曹丕两次伐吴,都以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  黄初六年(225年)春二月,转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令司马懿与曹真、陈群、曹休为辅政大臣。八月,孙权出兵攻魏。司马懿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升任骠骑将军。>  太和元年(227年)六月,明帝命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太和二年(228年)正月,司马懿擒斩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  太和四年(230年),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  八月,司马懿从西城沿沔水直达朐腮,克新丰县,驻军丹口,后遇雨班师。>  太和四年(230),上表倡议建立上邦军屯。>  太和五年,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开始主持对蜀的战争。>  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蜀丞相诸葛亮率军10万出斜谷攻魏,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两军对峙。>  五月,吴军10万三路攻魏,以配合蜀军作战。魏明帝派秦郎率2万人援司马懿,自率主力反攻吴军。七月,吴军撤走。>  八月,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当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蜀军撤走。>  青龙三年(235年),司马懿升任太尉。>  景初二年(238年)正月,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征公孙渊,破襄平。屠戮七千多人筑京观。>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司马懿与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曹芳。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共执朝政。>  正始二年(241年)四月,孙权攻魏,六月,司马懿统军增援,吴军退。与邓艾筹划在淮南淮北创建军屯。>  七月,增司马懿食郾、临颖,前后共四县,食邑万户,子弟十一人皆为列侯。>  正始四年(243年)九月,司马懿在率军征吴。>  正始八年(247年),五月,司马懿伪装生病,不问政事。>  嘉平元年(249年)春正月,司马懿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  嘉平三年(251年)四月率军讨伐王凌。>  嘉平三年(251年)八月,司马懿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西晋是不是司马懿后代

  司马懿的儿子是司马昭,司马昭的儿子是司马炎,司马炎是西晋的开国皇帝。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