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楚皇帝张邦昌简介,宋朝张邦昌为什么被杀?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2收藏

伪楚皇帝张邦昌简介,宋朝张邦昌为什么被杀?,第1张

 

张邦昌虽然受金人之命当了傀儡皇帝,但屡屡“请不毁赵氏陵庙,罢括金银,存留楼橹。”,更不时与金人交涉必须善待宋代宗室,抚慰百姓,提出很多安定局面的措施,更在金人北撤后不久随即马上退位,南归宋室,这部分应给予公允正面的历史评价。

张邦昌简介

张邦昌(1081年-1127年),北宋末大臣。字子能,永静军东光张家湾人(今河北省阜城县大龙湾)。进士出身,徽宗、钦宗朝时,历任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少宰、太宰兼门下侍郎等职务。金兵围开封时,他力主议和,与康王赵构作为人质前往金国,请求割地赔款以议和。归宋后,任河北路割地使。

张邦昌,进士出身,徽宗、钦宗朝时,历任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少宰、太宰兼门下侍郎等职务。金兵围开封时,他力主议和,与康王赵构作为人质前往金国,请求割地赔款以议和。归宋后,任河北路割地使。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及皇族470多人,及文武百官2000多人北归,又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二月向张邦昌宣读册文:“太宰张邦昌,天毓疏通,神姿睿哲,处位着忠良之誉,居家闻孝友之名,实天命之有归,乃人情之所傒,择其贤者,非子而谁是用册命尔为皇帝,国号大楚,都于金陵(今南京市)。自黄河以外,除西夏封圻,疆场仍旧。世辅王室,永作藩臣。”三月初一张邦昌前往尚书省,金人警告他,到了初七,再不登基就杀大臣,纵兵血洗汴京城。于是张邦昌做了32天的皇帝。史称“靖康之变”。

后金国退兵之后,张邦昌脱下帝袍,去除帝号,他不在正殿办公,不自称朕,可谓行规步距,小心谨慎之至,恐赵氏回朝之后,降其罪责,最后迎元祐皇后孟氏入居延福宫,封郡王。后来南下归德(今河南商丘),见康王后“伏地恸哭请死”,谓“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

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年号建炎,封邦昌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又擢为太傅。有人告发张邦昌在皇宫玷污宫人,宰相李纲力主严惩,建炎元年六月(1127年7月),被贬至潭州“安置”,“令监司守臣常切觉察”,饮食起居都要向尚书省报告。不久金兵又以张邦昌被废来犯。同年九月南宋下诏将张邦昌赐死,并诛王时雍,殿中侍御史马伸前来长沙执行。

张邦昌读罢诏书,“徘徊退避,不忍自尽”,执行官逼他就死,最后登上潭州城内天宁寺的平楚楼,仰天长叹数声,自缢身亡。不久,书写张邦昌三字以示大臣的宋齐愈被腰斩,王时雍被斩首。

张邦昌与伪楚政权

北宋被大金灭朝以后,在南宋之前,还有一个短暂的王朝,持续了33天就没了——这倒霉皇帝便是我们在之前提到的张邦昌。

赵构19岁的时候就毛遂自荐,要去金营当人质,临走的时候,还大义凛然地说,日后若两军交战,不必考虑我的安危!他一番慷慨激昂,说得送行的人感动异常,眼泪都稀里哗啦地往下流,但是,还有一个人哭得比这些人都痛——此人就是赵构的陪同张邦昌。这张邦昌奉命陪同赵构一起去大金当人质,联想到日后在金营中的苦难日子,他自然伤心异常。这样看来,这张邦昌是陪赵构去当人质的,怎么又成了皇帝了这得归功于他爱哭的性格。

金人攻打北宋成功后,占领了北宋的一大片土地。既然是占领了,就得作为金的一部分进行管理。但在派人去管理这件事上,大金内部谁也不愿去,一来是因为文化不通,二来也是因为大金大部分朝臣都是武将,而当时还未能引入汉官管理,因此,此事成了让金朝头痛的一件事。

后来,有金人提出,建立一个傀儡政权,即让汉官当傀儡皇帝,来统治原来汉人的土地,这叫“以汉制汉”。这种政权,基本上各个乱世都有过,在历史上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伪政权。伪政权即在别国、他族扶持下成立的,需要听命于他人,配合他人统治的政权,对内对外,该国名义领导都没有政策上的自主权。只要符合这些条件,不管你这皇帝是何方神圣,是自愿的还是受胁迫的,是仁慈的还是残暴的,受不受百姓拥护,都叫伪政权。

建立伪政权后,就必须要找个人做伪王——具体找谁呢有金人便推荐说,张邦昌应该可以。他为人懦弱,动不动就掉眼泪,这样的人好控制,再加上没什么才能,远程遥控他肯定不敢反抗!刚开始时,张邦昌不同意——他当然也知道当皇帝是好事,但是大宋原来的皇帝是被俘虏了而不是死了,万一大宋复国、强大了,自己就成了谋朝篡位的逆贼,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但是,不当的话,金人这边横着大刀等着砍他的脑袋。最后,据说张邦昌只得哭着登基了。

有金人撑腰,伪楚政权后来怎么会消失了原来,张邦昌当上了伪王之后,整天提心吊胆、神经兮兮的,他所想的只有一件事——让大家都感觉他是被逼无奈才坐了皇位的。所以,连睡觉的时候,他都不敢睡龙床,而是住在偏殿里。

当时张邦昌的后宫里还有一些前朝的妃嫔,但地位都比较低。这些人原来都不得宠,上面有的是比自己漂亮、比自己会讨皇上欢心的妃子,但现在那些受欢迎的妃子都被掳走了,就剩下跟自己能耐差不多、零星的几个同伴,还有一个软弱无能的傀儡皇帝。于是便有女子在这张邦昌身上使上了“美人计”。出人意料的是,别看张邦昌平时看起来没有脾气、没什么能耐,他还真是那种软硬不吃、死活不从的人。他有自己的小九九——凌辱前朝妃嫔,也是死罪!

这些妃嫔自然不死心——长夜漫漫,自己这大好青春怎能虚度既然明的不行,那就来暗的吧!有个妃嫔买通了张邦昌身边伺候他的侍者,令其将张邦昌灌醉以后,便趁机将生米煮成了熟饭。结果,一大早,张邦昌一醒来,发现身边躺着个前朝的妃嫔,而这妃嫔竟然还说木已成舟。他自然害怕得连魂儿都要丢了——张邦昌立即唤来侍卫把这个妃嫔撵走了。

撵走她们以后,这张邦昌一身的冷汗依然未下。他左思右想,认定这不是个长久之计——前有大金虎视眈眈,后有后宫妃嫔美人计连连,说不定哪天自己就把命丢了!他趁着金人班师回朝,不断地寻找赵氏留在国内的旧人。

最后,他找到了已经出家的宋哲宗的废后孟氏。见到孟氏以后,张邦昌自然又上演了一场哭戏——他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哀求孟氏救救自己,救救这赵氏江山。当时,孟氏已在冷寂中度过了长达24年的岁月,也有出山之意,便接受了他的托付。随后,张邦昌把政权交给了孟太后,自己退居了二线。

1127年5月,孟皇后以皇太后之身份,册立赵构为帝即宋高宗,随之交出政权。高宗的册立意味着金兵所掳去的徽、钦二帝失去了应有的筹码威胁作用。可以说,从靖康之难到高宗即位,张邦昌让位孟皇后,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从北宋到南宋的动荡过渡期。

但就算谨慎至此,张邦昌也未能躲过这一劫。南宋建立后没多久,时任宰相的李纲上书极言其罪,本就心存不满的高宗就把张邦昌赐死了。

一共就存活了33天的伪楚政权就此彻底消失。

据历史记载,赵匡胤生前曾在太庙里立下一块石碑,碑上刻了三条铭文来告戒后世子孙:一是保全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二是不得杀害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三是子孙不得背弃上述誓言,否则即遭天罚。赵匡胤同时还规定,新天子即位时首先要到太庙里去拜碑,默诵碑文上的誓词并发誓终生不得违背。第二条铭文开创了朝廷不得擅杀知识分子的先河,这在封建社会的历史是绝无仅有的。几百年来,赵匡胤的子孙始终恪守以上三个原则,不敢有任何违逆。但有一次却例外,也是300年宋史上唯一的一次例外,那就是张邦昌的被杀。

张邦昌(1081年~1127年),进士及第出身,曾官至中书侍郎、少宰、太宰等职。靖康元年,金兵围攻汴京时,力主割地赔款议和。金兵攻陷汴京后,立张邦昌为“楚帝”。但是三十三日后,他就被迫退位。康王赵构于南京即帝位后,张邦昌朝见请罪,赵构赦免了他,并封他为向安郡王。后贬为昭化军节度副使,安置于潭州(今湖南长沙)。建炎元年五月,高宗令马伸列举张邦昌罪状并赐死,九月,张邦昌登平楚楼自缢而亡。

张邦昌是永静军东光张家湾(今河北东光县大龙湾)人,张氏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但是张邦昌的家境却不是太好。他从小性格放荡,喜欢和地痞流氓结交。父亲害怕他惹出事端,便把他送进私塾学习。15岁那年,张邦昌参加县试时考上了生员(秀才)。20岁那年,参加礼部举行的省试时考上了进士。从此,张邦昌踏入了官场。尽管张邦昌没多少真才实学,但是一笔好字也让他在当时赢得了不少的赞誉,再加上极其善于阿谀奉承,因此一踏入官场便官运亨通。不久后,他就做上了大司成。后来因为训导失职,被贬为提举崇福宫,管辖光、汝二州。政和末年,由洪州的知州升迁为礼部侍郎。不到十年的时间便由一个无权无势的地方官升迁为权倾一时的朝廷大员,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

在朝廷为官期间,他不惜一切手段讨好自己的上司。有一次,他的顶头上司,丞相李纲的老母过生日,张邦昌除了精心准备一份厚礼之外,还全程参与组织策划,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当时的人讽刺说李纲的老母是其“二母”。为了讨宋徽宗的欢心,他上奏宋徽宗说:“陛下,自崇宁以来,天下祥瑞之物屡见不鲜,宜取其大瑞增制旗物。” 宋徽宗本是个只知尽情享乐的昏君,听了张邦昌的上奏,非常高兴,便表示同意。张邦昌也因此于宣和元年(1119)升迁为尚书右丞,接着转为尚书左丞,很快又迁至中书侍郎一职。及至宋钦宗即位时,张邦昌被拜为少宰即副宰相一职,成为朝廷中权倾内外的人物。

1126年,金军大举进攻北宋,宋徽宗慌慌张张把帝位传给太子赵恒,自己逃往江南。宋钦宗在风雨飘摇中登上皇帝的宝座,朝堂上下杀敌保国的呼声是一浪高过一浪。在朝臣们的强烈呼吁下,宋钦宗任用主战派领袖李纲守御京城,任命张邦昌为少宰,并宣布御驾亲征。宋朝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杀敌气势非常高昂。金兵见一时不能得逞,派使者前来议和。执政大臣李邦彦、张邦昌等人贪生怕死,力劝钦宗答应这些屈辱的条件。钦宗听信了张邦昌的谗言,派康王赵构和张邦昌为人质入金求和。当年二月,北宋大将姚平仲打算率兵偷袭金营,生擒金兵统领宗望。不料,消息泄露,宋军大败。这一下可惹恼了宗望,他提审康王和张邦昌,怒责宋方“背信弃义”违反和约,张邦昌以为必死无疑,手足无措,痛哭流涕,连说夜袭绝非朝廷本意。宗望觉得这个软骨头日后尚可为金人所用,就饶过了他。

此后宋钦宗送肃王赵枢为人质换回康王和张邦昌,回到宋营后,钦宗以为张

邦昌辩白有功,加官太宰兼门下侍郎,并亲签了割三镇协议,又任命张邦昌为河

北路割地使,罢免了李纲。从此张邦昌取代李纲成为朝廷的宰相,权倾一时。

钦宗的屈辱投降之策激怒了众多的爱国之士。太学生陈东率太学诸生在宣德

门下伏阙上书,要求复李纲之职,数万人群起而应。钦宗在无可奈何中又恢复李

纲的职务。金人忌惮李纲的智勇又顾虑耽搁日久宋军援兵到来,就撤兵北归。金兵撤走后,钦宗以为从此天下太平,徽宗也回到了东京,他们二人又过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好景不长,金国宗翰又开始率领大军进犯中原,宋朝再度陷入危机。主战派为阻止钦宗再续割地议和之议,纷纷上书指责张邦昌通敌,乃社稷之贼,钦宗只得贬张邦昌为观文殿大学土、中太一宫使,停止割地之议。但是那年冬天京城被全面攻陷。金兵将东京洗劫一空,又乘胜俘虏了二位皇帝。金人因劳军远攻,力量有限,又怕宋军民不服,故而不敢直接实施吞并,他们认为张邦昌容易控制,因此要求北宋降臣们递呈劝进表,拥戴张邦昌为帝。一些善于看风使舵的人为保全性命,在早已写好的劝进表上签了名。金人认为这一番铺垫可以告一段落,于是在靖康二年二月向张邦昌宣读册文:

“太宰张邦昌,天毓疏通,神姿睿哲,处位著忠良之誉,居家闻孝友之名,实天命之有归,乃人情之所傒,择其贤者,非子而谁?是用册命尔为皇帝,国号大楚,都于金陵。自黄河以外,除西夏封圻,疆场仍旧。世辅王室,永作藩臣。”

但是张邦昌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一再推委。见此金人放出狠话,如果到初七张邦昌还是不肯当皇帝,或者是城中的官吏军民不拥戴他做皇帝,那么就先杀大臣,再纵兵血洗汴京城。事到如此,百官纷纷来拜请张邦昌早日即位,以免除杀身之祸。到了初七,统制官宣赞、舍人吴革起事反抗,当即遭到金人的镇压。张邦昌见局面已临近不可收拾,遂决心乘机登基即皇帝位,

靖康二年三月初一,张邦昌入城。文武百官数千人,士庶百姓上万人都挤在城门口等着看他。为了掩人耳目,他自尚书省恸哭上马,至阙庭又恸哭,及幕次更帝服,少顷,北面再拜谢恩。金使跪进册命国玺,再拜谢。接着宣布“大楚”王朝建立,就这样,伪楚皇帝张邦昌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汉奸。

金人走后,张邦昌又假惺惺地脱下帝袍,换上赭袍,使用红罗盖,正式坐上

了文德殿的金銮宝座,开始调度百官、安抚百姓、与金人交涉。张邦昌被推上皇

位,前后共三十三天。在这三十三天中,据说他不在正殿处理国家事物,不举行

朝廷例会,不出来接见大臣,不自称朕,发布命令使用“手书”而不是诏书,自

称“余”而不敢称“朕”,受群臣称“相公”而不敢命以称“陛下”,禁宫中所

有门户都加以锁封,封条上题写“邦昌谨封”。这些都显示了这位“儿皇帝”谨

小慎微,如履薄冰的心情。

因为没有能力压制宋朝人民的反抗,致使全国局势依旧非常的混乱,这引起了金人的强烈不满,靖康二年四月三日金人把张邦昌的帝位废除。至此,存在了33天的“楚国”政权寿终正寝。

靖康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康王赵构继承皇帝宝座,这一举措受到了当时宋朝遗臣们的大力拥戴,朝野上下一片欢腾,人们以为收复河山的时机已到,热切地盼望康王赵构的到来。张邦昌见此,迅速地调整自己策略,把宝又押到赵构身上,急忙率官吏等乘舟下汴,前往南京,朝礼迎请康王。为了赢得康王的原谅,见康王后“伏地恸哭请死”。自谓“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极力为自己的“叛国”行为辩解。五月,赵构在应天府登基称帝,是为高宗,改年号建炎。张邦昌跪地称贺。高宗封他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五日一赴都堂参决大事、不久又擢为太傅,位跻三公。

为了赢得赵构的欢心,他抓住赵构好色的特点,不惜把自己美艳绝伦的养女

和香进贡给皇帝玩乐。据宋人编写的《顺堂遗事》记载,为了赢得赵构的欢心,

张邦昌颇费了一番心思。和香是他多年前预备的一个“筹码”,收养和香的目的

是为了防备不时之需,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文中记载,张邦昌为了让和香更加

具有“杀伤力”,特地聘请妓院的老鸨来专门地训练和香的“媚功”,使得他锻

炼出超人的迷惑男人的魅力。和香进宫后,“不辱使命”,赵构也马上就迷恋上

了这个美貌无比的女子,整天花天酒地,无心处理朝政。张邦昌的心思也没有白

费,他迅速地获得了赵构的器重与信任,重新获得了迷失已久的权利。

但是好景不长,不久,金兀术率领金兵又攻打到城下,军队的紧急情报送不

到皇帝手里。因为和香告诉宦官,不准往里送信。等金兵攻破宫门,赵构才慌慌张张地从后官门逃命。和香在忙乱中跑不迭就被金兵给捉住了。和香打扮得妖里妖气,跪在金兀术面前,拿腔拿调地说:“妾本想缠住赵构,敬候四太子驾临……” 金兀术仔细一看和香,真是国色天香,心里就有几分喜欢,想把她收留下。但又一想,不行,和香这是卖主求荣,留下是个祸害,就下令给杀了。

此后,金兀术大军一路上如遇无人之境,横扫了大半个江南,南宋小朝廷岌

岌可危。南宋朝臣们把这一切归罪于张邦昌父女的所作所为,纷纷告状。孟太后

从张邦昌当儿皇帝起,就恨在心里,又加上他进和香惑主,就强烈要求赵构下令

把他处死。同时,还有人还告发说张邦昌在皇宫禁内有玷污宫人行为,赵构这才下诏:“邦昌敢居宫禁,奸私宫人,可以见其情状。”建炎元年六月,张邦昌被贬至潭州“安置”“令监司守臣常切觉察”,有点象现在的双规,饮食起居,所有行动每月都要向尚书省报告。几个月后,金兵又以张邦昌被废为由来犯。在当时民意和主战派的强烈要求下,高宗不得不于同年九月下诏将张邦昌赐死,派殿中侍御史马伸前来执行。其实赵构挺同情张邦昌,由于宫内外的一致反对,他也没办法。在张邦昌正法以前,就宣布了:“张邦昌赐死,不予株连九族。”据说,张邦昌在长沙跪听诏书后,还“徘徊退避,不忍自尽”,执行官严令迫之,张乃登上潭州城内天宁寺的平楚楼,仰天长叹数声,自缢而亡,结束了他耻辱的一生。

张邦昌的死引发了后人的许多思索,尤其是作为文人,作为国家的栋梁,他

的汉奸历程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司空见惯的历史现象缩影。

第一次,主张对金强硬,反对割地

1126年(靖康元年)金人大举南下攻宋,朝廷惊慌失措,战和不定,时任 太学正的秦桧曾上书主张对金强硬,强烈反对割地,还表示自愿出使金国,原话如下:

“金国远夷, 俗尚狙诈”,“不宜示怯, 以自蹙削”,“狄人贪心无厌,得地而势益强, 复不能保其不再犯边”。他表示自愿“ 奉使”,“ 伐大金始谋, 破李邺割弃三镇之说”。

第二次,以少对多,再次反对割地

当年十一月,金军再次进逼开封,宋钦宗再次召百官集议对策,宰相范宗尹等多数高官束手无策,竟然主张割地求和,只有秦桧为首的36人仍反对割地。

第三次,反对立张邦昌伪楚政权

金人攻破开封,灭亡北宋后,并没打算长期入驻中原,而是准备册立宋朝官员张邦昌为楚国皇帝(被称为“伪楚”),作为傀儡政权,实行“以汉治汉”。

这一行为引起一些宋朝官员激烈反对。监察御史马伸起草了一份议状,号召众人签名。秦桧当时已有畏怯之意,不敢跟金人叫板,但他时任御史台长官,又一向以“爱国忠臣”面貌出现,在马伸等人强烈动员下,秦桧迫不得已,才勉强在议状上签名。

因为这件事,秦桧又被戴上“爱国愤青”的帽子,也为他后来东山再起捞足了政治资本。

但实际上,秦桧怕激怒金人,送了自己的狗命,不但修改删除了马伸议状中言辞激烈的部分,还私下单独上状,建议金人另立其他赵氏宗室为帝作为金人的傀儡(绝非重建宋室),完全没有以往激烈的“愤青”之举,后来更是篡改议状,把自己打扮成爱国愤青。

第四次,被金人俘虏北上

这份议状没有起到丝毫作用,金人仍然灭了北宋,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在撤出开封前, 把秦桧一并驱掳,与徽宗、钦宗、皇室和其他官员一同北上,更坐实了“爱国”之名。

秦桧在金国境内,屈膝变节,成为金人细作

1130年,一桩奇葩的意外之事发生了。

当年10月,秦桧竟然携带妻子王氏,带着整批随从,满载财宝,从北方投奔到南宋的涟水军(今属江苏),然后由乘船由海路宋高宗“行在”(临时驻地)越州,拜见赵构。

伪楚皇帝张邦昌简介,宋朝张邦昌为什么被杀?

  张邦昌虽然受金人之命当了傀儡皇帝,但屡屡“请不毁赵氏陵庙,罢括金银,存留楼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