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柔墓位于哪里
张柔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柔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大册营镇岗头村西。墓地地势高峻,背依伏岭,前绕沙河。为元·蔡国公张柔家族墓,占地168200平米,有翰林学士王盘撰写的神道碑和蔡公张柔碑等。
岗头村:岗头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4100亩,5024人。村址位于大册营镇西2公里处。北靠太行山余脉,西临漕河,村南有神西公路通过,东为浅山丘陵区。农业生产以玉米、小麦和杂粮为主。林果业发展迅速,以苹果、桃、柿子、杏树为主。
成吉思汗依靠十三万左右的蒙古军,东攻西伐,创建了疆域广大的一家古帝国。这十三万蒙古军队只是他的核心,还有数量庞大的各族军队依附与他。蒙古帝国的西征军队只有几万人的蒙古人带领着几十万的突厥人、 人占领了中亚的大部分地区,统治了整个俄罗斯近三百年。而在灭金亡宋的战争中,所用的兵多一数是 。 在元朝中有三个 家族得到了蒙古可汗的青睐,他们为元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三家就是史家、李家、严家,咱们细说一下这三个元朝的 家族。 河北的史家在木华黎伐金时,因蒙古军十分残暴,常常屠城,而金朝政底衰弱不堪,不能保护他们免于蒙古铁骑的蹂躏。所以史家在族长史秉直的带领下主动投降木华黎,木华黎把投降之人中的壮丁编为「 ”黑军”交给史秉直的弟弟史怀德统领。一年后史怀德阵亡,黑军由其儿子史天祥统领,跟随木华黎打下北京,复州,盖州。随后打下了山西,陕西等地。史天祥升官至"汉军兵马都元帅"。史秉直的大儿子史天倪官居"金紫光禄大夫,河北路 兵马都元帅。三儿子史天泽是窝阔台即位成立的汉军三个万户之一,忽必烈时由万户升至中书右丞相兼枢密院副使。 河北的张家,起于张柔,张柔原是金朝的骠骑上将军,在紫荆口领兵扺抗蒙古军队。在狼牙岭逆战之时因坐骑摔倒而被俘,后来投降,降了以后帮助蒙古兵打下雄州、易州、安州等地,后来在与军阀武仙作战时,拿下中山、深泽等十几城。张柔最后爵至蔡国公。张柔有十一个儿子,个个都是商官厚禄。身份最显赫的是张弘略,张弘范二人。张弘略在元宪宗时代理顺天万户,跟随父亲张柔征蜀,为元朝打下西南大片领土,后来张柔死后,他实授顺天万户。死后赠推忠佐理功臣、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上柱国、蔡国公,谥忠毅。张弘范主要的事是随伯颜伐宋,在五坡岭掳走文天祥,后来在涯山一战大败张世杰,逼的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跳海自尽,南宋自此灭亡。 山东长清的严实是以帮助金朝的义军起家,后来投降了宋朝,成为宋朝济南治中。后来,木华黎来到济南,严实害怕,把心一横,又背叛宋朝,投降蒙古。他部下所驻扎的二府六州也一鼓脑儿变成了蒙古的领土,由严实以元朝的「 ”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省事"的头衔来治理。四年后,宋朝的势力抬头,严实便又再度降宋,和宋朝的「 ”京东总管"彭义斌内黄打蒙古军。他却"阵前起义",倒到蒙古军的一边,帮助蒙古将领不里合,解决了彭义斌。「 ”于是,京东州县复为蒙古所有。窝阔台可汗在甲午年增设四个汉军万户,叫严实作「 ”东平路行军万户”,仍兼「 ”东平行尚书省”的事。六年以后他病死,儿子严忠济袭封「 ”东平路行军万户"兼管民长官",在中统二年忽必烈指定由严实的另一个儿子忠范继任管民长官。严忠范在乙卯年已由元宠宗封为"新军万户"。同时,除了严忠范以外,严忠嗣也作了新军万户。当时,严实有了三个儿子当万户,比史家还要显赫。 每逢北方民族南下攻打汉族时,总有很多的 甘心为虎作伥,杀戮自己的同族。拿元朝来说,北方的 看到蒙古军队十分残暴,常常屠城,两南方的 又不能给予他们保护,除了投降蒙古,再没有第二条生路。他们在投降后再没有回头路,只能效忠蒙古到底,况且这些大族在降了以后,不仅可以不死,不,而且还有官做。这就是汉族在外族入侵时有一些人投降的原因。这也能看出,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对民族认同,民族团结是多么重要。
2012年4月22日,在网页收索我祖“李守中”时,发现沈天瑜先生《利辛县境内的红楼梦---李纨的身世》系列文章(十二篇),该文部分地引用了本人先期研究、收集的一些史料与成果。沈天瑜先生认为:1 利辛县的古代名人李天官(元朝工部尚书李守中)为《红楼梦》中李纨之父、国子监祭酒李守中之原型。2元朝工部尚书李守中“曾祖父俊”就是《水浒传》中的“混江龙”,后来为暹罗国(泰国)国王的李俊。
沈天瑜先生的观点,意味着我国四大名著中的两大名著与我李氏家族有关。对于沈先生这个惊人的结论,我兴奋不已,是夜奋笔疾书,写就《观音山李氏先祖:水浒传中的李俊?》一文。喜悦之中,萌发了刊印观音山李氏溯源书籍的欲望。此后的近两月,我疏于企业工作,从书本布局、文稿整理,甚至于从版面设计、插图选用等细节入手,潜心书稿的制作。这一次,细致认真、追求完美的工作习惯令我大吃苦头,但功夫不负有心人,《观音山树德堂李氏溯源》一书昨天终于脱稿。如释重负之余,本人决定对先祖李守中家族宋元时期的情况作进一步的梳理。
一.李俊(守中之曾祖父)
据(元)苏天爵《元故嘉议大夫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记载,李守中曾祖父为“俊”,墓志铭未交代李俊的详细资料。到目前为止,李俊是我们掌握的最早的观音山李氏先祖。李守中生于1270年,卒于1342年5月19日,享年73岁。(元朝:1271---1368年;南宋:1127-1279年。)不难看出,李守中之父李荣、祖父李成、曾祖父李俊皆生于南宋时期。
沈天谕《利辛县境内的红楼梦---李纨的身世》一文认为:
1《元故嘉议大夫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中叙及的李守中之曾祖父李俊就是《水浒传》里大名鼎鼎的“混江龙”李俊。
2宋江死后葬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李俊令其子李成(蓼莪)不远千里赴楚州守墓。李成字号蓼莪,不光是取自《诗经》之《小雅-蓼莪》诗文,同时与宋江归终于蓼儿洼有关;李成之子李荣是为纪念小李广花荣而取此名。
3 利辛李氏有三大寨,北李寨,南水寨,南大山的李寨。蓼莪不忘自己是水泊梁山英雄之后,分别将三子取名为水清、水洁、水渊。北李寨是水渊,南水寨是水清,南大山的李寨是水洁。李守中为水渊(李荣)次子。
■ 对于沈先生上述观点,本人尚持保留意见。本人认为:“混江龙”李俊身世与或李守中显赫家族不符;同时沈先生的观点尚缺乏史实证明。
二.李成(守中之祖父,蓼莪)
A据《元故嘉议大夫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记载:祖成,由颍川判官权知州事,赠亚中大夫、广平路总管、轻车都尉、陇西郡侯;妣吴氏,陇西郡夫人。
■ 李成任河南颍川判官,行使州总管权力;先前任河北广平路总管(从三品官衔)、轻车都尉(从三品官衔)。妻子:吴氏。
颍川郡名,秦王政17年(公元前230年)置。以颍水得名。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登封市、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新密市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地。其后治所屡有迁移,辖境渐小,最大时管辖至今驻马店地区。隋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许州为颍川郡。西汉置有工宫,东汉中平初波才领导的黄巾军在此起义。主体部分即今天的河南省禹州市境内。颍川郡是大禹的故乡,翻开华夏历史第一页,我们还会发现,颍川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首都所在地。判官官名,隋使府始置判官。唐制,特派担任临时职务的大臣可自选中级官员奏请充任判官,以资佐理。知州事是从宋朝才设立的官制。州的长官,二品以上文臣担任。州的实际管理者是通判。亚中大夫文散官名。元仁宗延佑年间(1314-1320)改少中大夫置,元、明两代均为从三品初授之阶。明废。广平府旧地名。今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广平府,东至山东临清州百五十里,东南至大名府百二十里,西南至河南彰德府百八十里,西至磁州百二十里,西北至顺德府亦百二十里。元初亦为洺州初置邢洺路,兼领邢、磁、威三州。寻又为洺磁路,兼领磁、威二州。至元中,升为广平路。明洪武元年(1368)改广平路为广平府,隶属直隶京师,治永年县(今河北省永年县),明末领九县,永年,鸡泽,曲周,肥乡,广平,成安,威县,邯郸,清河。轻车都尉勋官名。元、明从三品。
B 据河北三河、盐山李氏家谱记载:始祖蓼莪(即李成),宋时世居金陵县,自丹阳而家徙居颖州,自此始祖也。蓼莪,配顾氏继陆氏,职衔:资政大夫(正二品官衔)。长子水清,次子水洁,三子水渊。■ 金陵县,古代为江宁县,现南京江宁区,江宁区有丹阳镇。马鞍山市当涂县丹阳镇与南京江宁区丹阳镇街道相连,古代称为小丹阳,历史上地位重要。小丹阳的历史早于现在的丹阳。
三.李荣(守中之父,水渊)
A据《元故嘉议大夫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记载:考荣,赠嘉议大夫、佥书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陇西郡侯;妣高氏,陇西郡夫人,继魏氏,陇西郡太夫人。
■ 李荣,正三品官衔,国家军事、防务机关官员。原配高氏,继配魏氏。
嘉议大夫文散官名。金始置,正四品下,元升为正三品,明为正三品初授之阶,清废。佥书宋代枢密使的副官,掌管办理军事文书事宜。本作“签署”,宋人因避英宗 ( 赵曙 )讳,改作“签书”。枢密院宋代沿置,主要管理军事机密及边防等事,与中书省并称“二府”同为最高国务机关。辽设北枢密院(相当于兵部)、南枢密院(相当于吏部)及汉人枢密院(掌汉族地区兵马)。元代枢密院主要掌军事机密、边防及宫廷禁卫等事务;战争时设行枢密院,掌一方军政。上轻车都尉正三品官衔。
B 李荣及继配夫人魏氏墓志铭情况。
因古碑年代久远,加之被打桩机打破为5块,有不少铭文残缺或无法辨认。经过专家的研究,能大致解读出墓主人的姓名、籍贯和生平事略。“夫人姓魏氏,颍州泰和县瑞子埠巨族也”、“佥枢讳荣,字荣甫,世居广平,至元甲子父XX(字迹不清无法辨认)亚中,公由汴徙颍……”。墓志铭显示,这座元朝古墓的主人姓魏,是太和县瑞子埠大户人家,为李荣继配。李荣,字荣甫,祖居河北广平鸡泽,后迁汴(开封)。元至元甲子,李荣随父亲李成,由开封迁至阜阳。李成,颍州判官权知州事,赠亚中大夫、广平路总管、轻车都尉、陇西郡侯。
据墓志铭记载,李荣先配之高氏,元大德元年(1297年)去世,享年41岁。高氏去世后,李荣“再求良匹”,迎娶魏氏为夫人。李家后人对魏氏的评价为“太夫人慈抚而礼,接之四十七年如一日,平居敦俭,时族以礼……”。元大历戊辰(1328年5月)李荣去世,享年81岁,追封陇西郡候。元至正三年甲申(1343年8月),魏氏逝于颍西湖聚星堂正寝,享年85岁,随夫君先配高氏袱葬于七里沟先茔。
李荣有3子1女,长子李守中,字正卿,慷慨有大志,为当朝伟人,仕至尚书工部,死于元至正壬午五月(1342年5月),次子李守信,三子情况不详。根据墓志铭文,其末尾落有“诸孙冕、藻、黼、绣谨志”。其中“黼”,也就是阜阳状元李黼。
C据元史检索可知,李荣家族归顺元政权较早。
元代成吉思汗时期确立了开放、革新的政治理念,重用了一大批汉人(如史天泽、李全、李荣、严实、张柔、邸顺、王珍、梁瑛、刘黑马等)统治中原故地。史家一般将李荣排在这些汉人队列中的第三位,而史天泽、李全都是当时著名的将领,可见李荣在当时的重要地位。李荣为嘉议大夫、佥书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
四.李守中(观音山李氏始祖)
A据《元故嘉议大夫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记载:公讳守中,字正卿。少就外傅,涉猎书史,奋然自树。当是时,入官者多由吏进,公年出二十,来游京师,补左司令史,转户部通政留司掾,进掾中书。公志大而气刚,不随俗依违俯仰,事或不然,辄指陈可否,直言无讳,守身廉白,人不敢干以私。初,朱清、张瑄漕江南米,涉海入京师,至则遍赂诸用事人。公时主治文书,独无所取。大德三年,北兵犯和林,公从大臣往给金币,边人赖其惠。徽政臣奏除官千五百员,将颁制敕,公曰:「是中有官第七品超迁三品者,有武人杂选入清流者,有治罪夺官复冒用者,殊乖选举彝典。」宰相是其说,命徽政覆奏止之。至大三年,尚书省立,公上言曰:「昔在世庙,宵旰求治,分置尚书省,以清中书之务,明诏具在。今尚书省臣攘夺政柄,变乱宪章,用人无法,事渐大坏,返谓中书堕废法制。当辨中书所废者何?尚书所治者何?」事闻,权贵大怒,以公间谍两省辅臣,废黜田裏。既而,尚书省臣败诛,公起家承直郎、保定满城县尹,县以大治,燕南宪司以五事闻。延祐三年,河东大雨,解盐池坏,选官治之。六年,复命公视其池堰,督其课最。宰相语公曰:「昔宋耀州观察使王仲千著绩盐池,汝能效焉,亦仲千也。」公益感激。巡行陕西,归言於廷,请革巡盐吏胥,设官分司其池,防盐之方、扰民之事可悉兴除,廷议从之。又承命往治河间盐法,请罢煎馀盐五万引,以蘇民力。别陈十事上之。迁奉议大夫、户部主事,以亲老,乞便养,改知泗州。州狱系囚百馀,公下车数月,皆决遣之。民有诬寡妇为同籍,欲夺其产者;有讼自杀人,诬其田主者;有觊免己罪,以赂诬其胥吏者,公悉辨明之,抵诬者罪。淮东宪司荐其廉能,擢河南行省左右司员外郎。丁外艰,服除,调两浙转运盐司副使。公言:「法久则弊,理宜变通。今两浙灶民凋蔽日甚,当验其恒产,差为上下。灶民既为国输课,不当复役裏正,代偿民租。不然,将见灶民愈困,多徙死矣。」公在官五年,身历两浙郡邑,熟知其弊,工本亲给与民,官属不敢有所掊克,故事集而课亦溢,比终更,增盐五万馀引。浙省言宜升公官,遂加中议大夫、归德知府、兼诸军奥鲁、劝农事、知河防事。公听讼益明,讼亦衰止。岁馀,请致仕,以嘉议大夫、工部尚书归老於家。公为人磊落明白,在官思尽其职,尝以通制书归类未尽,别著条目以进。其後朝廷续纂其书,亦取用焉。所至劝农兴学,崇化善俗,满城、泗州、归德皆修三皇及孔子庙,而廨舍、河防、钟鼓、更漏、驿传皆缮完之。归德又新微子、张巡、许远祠,木石所须,皆公规划,不扰於民,世以是称其材。呜呼!我国家初由胥吏取人,人才亦多由是而显。故参知政事曹公从革、刑部尚书谢公让,与公同居裏閈,材能相埒,二公敭历中朝,赫然进用。公独以刚直自持,老於郡县,人或不能无少憾焉。然公临民而民治,理财而财丰,所去见思,刻石以颂遗爱。诸子皆以文学进,知名於当时,天之报施公者,讵弗厚欤。
公配张氏,陇西郡夫人。子男五人:冕,某官;藻,国子释褐出身,文林郎、秘书监典簿;黼(读音fǔ府),赐进士及第,奉政大夫、江西行省左右司郎中;繍,赐同进士出身,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德安,最幼,继室温氏出也。女二人,适儒士真定曲明善及天平程梓。男孙五人:秉易,从仕郎、吴江州判官;秉简、秉方,国子员;秉几、秉恒。女一,幼。曾孙男女各一。公享年七十有三,至正二年五月壬午(1342年5月19日)以疾薨,是岁某月某甲子,葬颍之某乡某原。
B.据河北三河、盐山李氏家谱记载:守中字皇元,配范氏继孔氏,职衔:诰授资政大夫,工部尚书正治上卿。守中共四子长子李冕,次子李黼,三子李绅,四子李绶。
五李冕(守中长子)
A据《元故嘉议大夫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记载:冕,某官。
B李黼死前一年,即至正十一年,刘福通起义,攻克颍州(今阜阳),李黼兄李冕率众抵抗,城陷被执,奋骂就死,史称忠节萃于一门。李冕,是李秉昭的父亲。颍州人民为纪念他们一门忠烈,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在颍州建三忠祠,以示祭念。
六.李藻(守中次子)
A据《元故嘉议大夫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记载:藻,国子释褐出身,文林郎、秘书监典簿。国子多义词。可指公卿大夫的子弟,也可指国子学。释褐:a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 b指进士及第授官。文林郎于隋文帝开皇六年(586)设置,当时是从九品上。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时废。唐武德七年(624)又置为从九品上的文散官。宋初为四十二阶这第三十五阶,直到宋元丰改制时又废除。金、元时皆用为文散官名称,金为正八品上,元为正七品。明、清时都用来授正七品文官。秘书监官署名。辽、夏、金、元秘书监掌经籍图书。辽长官为郎,下设著作局等官署。夏、金以监为长官,下有少监等官,金下设著作局等官署。元以卿为长官,下设太监、少监等官。典簿: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元朝廷官署如国子监、翰林兼国史院等皆有此官。明、清翰林院、国子监沿置,掌章奏文牍事务。在清朝,此官职为一普设性低阶官职,品等为正七品或从七品。该官职主要从事掌奏文书的起稿校注,配置于国子监典簿厅、太常寺、光禄寺等等。1910年代,清朝灭亡后,该官职废除。
B 《南村辍耕录》 卷十四 陶宗仪著:公谓子秉方曰:“我,国之守臣,当死此土,汝可奉母往下江依伯父,以存吾后。”■ 伯父为藻:任职于长江中下游沿江某地。
七.李黼(守中三子,观音山李氏先祖)
A《元史》、《明史》等对李黼有大量的记载:李黼,颖州(今安徽阜阳)人,字子威。生于元大德二年 (1298),卒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元泰定四年(1327)左榜状元。授翰林国史院修撰。泰定五年,代祠西岳。后改任河南行省检校官。迁礼部主事,充监察御史。出任江西行省郎中。充国子监丞,升宣文阁鉴书博士兼经筵官。李黼受命巡视河渠,根据河底淤泥高出地面,提出按故迹修浚。后历任秘书太监,礼部侍郎,外调授江州路总管。
至正十一年(1351),李黼总管九江。盗起,攻陷城多处,造船企图南攻。李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以忠义激励士气。至正十二年,贼犯,诸守官逃。李黼身先士卒,大呼陷阵。以长木、铁锥沿岸设置刺盗船不得动。遂授李黼江西行省参政,行江州等路军民都总管。盗势盛,其余守臣弃城而逃,唯李黼独守孤城,亦无援兵。临战之时,江州平章政事也逃。黼登城布战,张弩射敌。盗绕其他城门而入。巷战,李黼知力不敌,挥剑叱盗大呼:“杀我,毋杀百姓!”盗自背后来,刺黼落马。李黼与从子俱骂贼而死。百姓闻之,哭声震天。葬其于江州城东门外。追赠摅忠秉义效节功臣、资德大夫、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陇西郡公、谥忠文。立庙江州,赐额“崇烈”。
B 《南村辍耕录》 卷十四 陶宗仪著 江州路总管李黼,字子威,汝宁人。泰定丁卯,状元及第,至正十年庚寅,来守是郡。……,公谓子秉方曰:“我,国之守臣,当死此土,汝可奉母往下江依伯父,以存吾后。”秉方曰:“父死国,子死父,有何不可。”公怒曰:“汝不遵命,是不孝也。”秉昭亦告其兄曰:“兄不去,则叔父无后,不孝莫大于是。某当与叔父同死生矣,兄抚虑焉。”秉方不获已,买舟奉母夫人行。舟次何家堡,迟留不忍舍。公闻之,手批责以大义,遂去。不半月,公死。
八.李繍(守中四子)
A据《元故嘉议大夫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记载:繍,赐同进士出身,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将仕郎文散官名。《新唐书·百官志一》。唐宋从九品下为将仕郎,金升为正九品,元升为正八品,明为正九品初授之阶。翰林国史院元代掌管草拟诏令、纂修国史、兼备皇帝咨询的中央机构。前身是唐朝玄宗开元初年设立的翰林院。开元二十六年(738)另建翰林学士院。宋沿唐制,设翰林学士院,多数宰相从中选拔。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先设翰林院,后立国史院。至元元年(1264)两者合并,建翰林学士院,秩正三品。至元四年改立翰林兼国史院。至元八年升从二品。至元二十年与集贤院合并为翰林国史集贤院。至元二十二年与集贤院分立,复为翰林国史院。大德九年(1305)升正二品。皇庆元年(1312)升从一品。翰林国史院主要掌管纂修国史、典制诰、备顾问三项职责,设承旨6员,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直学士各2员,属于富有待制、修撰、应奉翰林文字、编修官等。院内下设(蒙古)新字学士,负责用八思巴字起草或翻译诏敕。国史院编修官是专门为皇帝记录历史的官员,明清朝时应该是官拜二品或以上。古代皇帝会天天上朝,而上朝必须有一位史官在旁记载谈话,写入史册。最重要的是,此官不得参与政事,必须对政事如实报道,自康熙以后,此官比一品官员还要受保护,比一品官员还要受器重,为保护历史,不让任何人修改。
B河北三河、盐山李氏家谱记载:绅,字星元,葵三河县夏庄西南茔次,配陆氏继卜氏,职衔:皇授怀远将军,指使轻骑都尉,长子沭,次子淦。……公敬,公卿,公忍的孙辈中又有三人迁河南开封。清朝宣统年前,开封的后人不远千里,每年到河北盐山祭奠先祖。怀远将军武散官名。金始置,从四品,元升从三品。明从三品初授怀远将军。轻车都尉勋官名。元、明从三品。■ 从不同版本的史料排序看,繍、绣与绅或许是同一人。
九.秉易(李冕之子)、秉方(李黼之子,观音山李氏先祖)、秉昭(李冕三子)
1 据《元故嘉议大夫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记载:秉易,从仕郎、吴江州判官;
■ 元元贞二年(1296年)吴江县升为吴江州,属平江路。明洪武元年(1369年)复为吴江县。即今江苏吴江市。
2元史《列传第八十一 忠义二》记载: 黼兄冕居颍,亦死于贼。秉昭,冕季子也。事闻,赠黼摅忠秉义效节功臣、资德大夫、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陇西郡公,谥忠文。诏立庙江州,赐额曰崇烈。官其子秉方集贤待制。
3元史《元纪二十八》记载:时贼势愈盛,西自荆湖,东际淮甸,守臣往往弃城遁,黼中外援绝。贼将薄城,分省平章政事图沁布哈自北门遁。黼引兵登陴,布战具,贼已至甘棠湖,焚西门,乃张弩射之。贼转攻东门,黼救之,而贼已入,与之巷战,知力不敌,挥剑叱贼曰:“杀我,毋杀百姓!”。贼刺黼堕马,黼与兄冕之子秉昭俱骂贼而死,郡民哭声震天,相率具棺葬于东门外。黼死逾月,参政之命始下。冕居颍,亦死于贼。事闻,赠黼淮南、江北行省左丞,追封陇西郡公,谥忠文,立庙江州,赐额曰崇烈,官其子秉方集贤待制。
4 据《元故嘉议大夫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记载:秉简、秉方,国子员。
待制:1等待诏命。 2官名。唐置。太宗即位,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门下两省,以备访问。宋因其制,于殿﹑阁均设待制之官,如“保和殿待制”﹑“龙图阁待制”之类,典守文物,位在学士﹑直学士之下。辽金元明均于翰林院设待制,位也在学士﹑直学士之下,但不及宋制隆重。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二》﹑《宋史.职官志二》﹑《金史.百官志一》﹑《元史.百官志三》﹑《明史.职官志二》)
■ 从《南村辍耕录》 卷十四可以看出,秉方年长于秉昭。
通过上述史料的梳理与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李守中家族在宋、元两朝地位非常显赫。史书有据可查的我李氏先祖大多是官阶较高的朝廷重臣(“省部级”领导居多),而且他们个个是学富五车之大儒。显而易见,我李氏先祖在宋、元两朝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
从先祖迁徙的路径看,守中公祖父李成(蓼莪)祖籍金陵丹阳(江苏江宁区丹阳镇),后迁徙至广平路鸡泽(河北鸡泽)、汴梁(河南开封)、颍州(安徽阜阳)。根据初步分析,我认为河北盐山公敬,公卿,公忍之孙辈中三人迁河南开封,或与李成(蓼莪)有直系亲人在开封有关;我祖迁徙江苏南通观音山或安徽巢湖半汤或与李藻有关;南通濒江临海,是一个冲击平原,古来盛产海盐,富五公颖州避乱、携眷东迁、崇川卜筑……,或与始祖工部尚书李守中及李藻等之工作经历有关。
上述史料结合南通观音山、巢湖半汤、河北三河、盐山家谱进行比对,初步认为曾祖俊(守中曾祖父)后人应有数十万人以上规模,而我们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从李守中父母之墓志铭、状元坟、状元巷、阜阳志、元史、李黼墨迹落款等很多史料与实际情况看,李荣、李守中、李黼、李冕等居于颍州(阜阳)是确定的。而苏天爵《元故嘉议大夫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记载:祖成,由颍川判官权知州事,赠亚中大夫、广平路总管、轻车都尉、陇西郡侯;妣吴氏,陇西郡夫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四:江州路总管李黼,字子威,汝宁人。苏天爵是元朝吏部尚书,陶宗仪是元朝著名的历史学家,此二人之文稿应该是可信的。而“颍川”与“颍州”、“颍州”与“汝宁”虽然距离不远,但都不在同一地区,究竟何故?都有待作进一步研究。
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
从清末到解放初,在北京广泛流传的是“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但是,这样的话是不能轻易说的。有一次在火车上,就因为有一个北京的年轻人说了这句活,和一个保定的年轻人打了起来,要不是我们几个老年人出面劝解,把这句话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可能就会头破血流了。所以奉劝你,在没有对这句话真正了解之前,在没有机会详细解释的场合,不要轻易说这句话,免得引发冲突。
北京、天津、保定这三个城市,按照明、清的行政名称,应该称为北京城、天津卫、保定府。
为什么叫“北京城”?第一,过去的北京,只是城墙以内的地方;第二,在明清两代,北京不设行政区,不在州府道县的编制,北京老百姓打官司,就要到现在丰台区的宛平镇,那时是宛平县,所以北京就只能叫北京城了。
为什么叫“天津卫”呢?当初明成祖永乐大帝朱棣迁都北京以后,从安徽老家调来了亲兵保卫北京,由此而设立了天津卫,就相当于现在的卫戍区,是兵营的意思,所以天津的地名有许多是军队的称呼,如军粮城、北大仓、小站、南营房等。
为什么叫“保定府”呢?因为当年在保定设立了府衙。
北京是皇帝住的地方,天津是北京的东大门,保定是北京的南大门,而且这是华北平原上三个最大的城市,所以三个城市的来往十分频繁,于是“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就自然而然地流传开了。
这句话是我6岁刚到北京不久,还满口天津话的时候,听一个北京人的大妈说的,两年以后我听保定人房东大妈也这么说,所以那时我一直把这句话当成一个普通的顺口溜,直到我参加工作在外地人的人群中生活,每当我说我是北京人的时候,就有把我叫做“小京油子”,于是我开始觉得这句话是不是有点贬义?于是我开始了研究。
“京油子”和“卫嘴子”都是比较好理解的。
北京是国都,是皇帝、王公、大臣住的地方,作为老百姓来说,不要说这些人,就是他们的佣人,都是您惹不起的,俗话说“宰相家人七品官”嘛。
从上层看,皇帝一言九鼎,一句话可以让人升官,也可以让一个人丢官丢命,做他们的佣人就有一定的风险性,官被抄家的时候,佣人的财产可能同时被抄,甚至和老爷一起杀头。所以当佣人既要巴结老爷,好多得点赏钱,又要与老爷保持一定的距离,免得自己吃挂络。
从底层看,佣人的东家也是他的后台,这就是所谓“打狗还得看主人”,一个邻居如果当上了一个有权势大官的佣人,而你以前曾经得罪过他,他就会仗着老爷的势力加倍地报复你。所以北京人很少去直接地、过份地得罪周围的人。
从社会看,一个要饭的人加入了帮伙就有了势力,一个妓女受到王爷的宠爱就是有了靠山,所以昨天的下三赖也许今天就抖起来,昨天的豪门客也许今天就讨了饭。看过突变大事太多的北京人,不得不多长几个心眼,和谁都保持一定的距离,对谁都不过分地亲密,谁都不得罪。而且发现风向不对,也会马上转舵,来个好汉不吃眼前亏。
外地人看北京人这么事故,这么油滑,于是就生出了“京油子”这么一个称号。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北京人都是京油子,第二,京油子是一些北京人在风云变幻的那个环境中,为了自我保护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心理反映。可能你讨厌、瞧不起甚至鄙视京油子的作派,确实北京人没有成大气候的人,但是你从另一面看,真正的老北京人,没有一个犯大错误的,没有一个上大当的。就是因为他们在意识上只求平安、塌实,在行为上长期以来形成的自我保护意识太强了,做什么都左顾右盼。
天津是北方的一个重要的商埠码头,既有陆运,又有河运、海运,因此天津比较发达的是商埠文化和码头文化。为了揽到买卖,为了拿到装卸任务,就要说服客户,久而久之,天津人能说,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卫嘴子”这个称号自然而然就叫开了。
为什么过去的相声演员要先经过天津观众的认可以后,才可以大胆地闯江湖,就是因为天津人平时说话就很诙谐、幽默、逗笑,所以,能把天津人说乐了,就一定能够红遍全国。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天津人都能说会道,内向、木呐的人也有,所以,不能一见到天津人就说人家是“卫嘴子”。还有更为令人尴尬的是,一见到天津人就让人说天津快板,似乎天津快板是天津人的必修课一样。
“保定府的狗腿子”是不好理解的,关键的分歧在“狗腿子”。
有的人认为狗腿子就是汉奸,而且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的伪军司令部在保定,那么保定人当伪军当特务的一定大有人在,但是,凡是日本鬼子占领的地方就有汉奸,为什么偏偏说“保定府的狗腿子”呢?难道北京、天津就没有“狗腿子”吗?
保定人自然不承认自己是狗腿子,就把狗腿子解释为“勾腿子”,说保定人摔交爱勾别人的腿,而且这招很厉害,很出名,所以就有了“保定府的勾腿子”之间说。可是在我的保定人喜欢摔交的朋友中,使什么招数的都有,真正使勾腿子的并不多,而且他们说摔交的招数是因人而异的,根据身材和对方的情况,使什么招数能制胜就使什么招数,一个摔交手不可能只掌握一个招数,也不可能所有保定的摔交手都只练一个“勾腿子”。
有一次探亲假,我到保定,住在一个朋友家,和他父亲谈起了这个问题,他把“保定府的狗腿子”这个答案告诉了我。
保定是北京的南大门,驻扎着许多军队,满清的陆军军校也设在保定,再加上其它的原因,保定人习武的风气很浓,各种武术的流派在保定都有,摔交在保定就更为普遍,其中不乏高手。
那时北京的王公大臣们要找看家护院的人,就到保定来找,如果这个王公和那个大臣家有了矛盾,两家的家丁一见面,大家都是保定人,甚至是同门的师兄弟,这个矛盾就容易化解了,所以大家都愿意到保定来找武师,慢慢地在北京看家护院、保镖就成了保定人的专利,就象绍兴出师爷一样。
其实有的武师并不是保定人,但他必须与保定的武师有交情,或者是拜保定的武师为师,这些不是保定人的武师为了加入保定这个大团体,对外也称自己是保定府的,而且还要多多少少带一些保定的口音。
从老百姓的角度看,为老爷服务的、帮老爷做事的就是狗腿子,而这些“狗腿子”都说自己是保定府的,所以“保定府的狗腿子”这句话就产生了。
他老人家的解释,我比较信服,倒不是因为他是保定人,权威性高,而是他的解释符合这句话的全句,就是“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十个京油子斗不过一个卫嘴子,十个卫嘴子斗不过一个狗腿子。”
“京油子”只是一味地防守,当然不过“卫嘴子”的主动进攻,所以在打交道中,“京油子”是说不过“卫嘴子”的。“卫嘴子”再能也只是嘴上的工夫,而“狗腿子”却是动武的,既能成帮成伙地上,又有老爷做后台,当然“卫嘴子”是斗不过“狗腿子”的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十个京油子斗不过一个卫嘴子”的“斗”是斗嘴,而“十个卫嘴子斗不过一个狗腿子”的“斗”是斗力。
“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是清末民初京、津、保三地人在北京的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条件的变迁,这些说法已经不能再反映现在三地人的实际状态。所以再不能随便说这些话了,更不能把过去人的帽子戴在现在人的头上。
“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这句谚语,现在的保定人一直妄图将“狗”改为“勾”,还编造了一些振振有辞的解释。但细细想来,“狗腿子”固然不好听,“油子”、“嘴子”其实也不是好词,在封建社会和军阀时代,“油子”、“嘴子”其实也是奴才,只不过混饭吃的方式不同罢了。“油子”是专靠投机混饭吃,“嘴子”是专靠花言巧语混饭吃,“狗腿子”可是要凭体力甚至武功等真家伙吃饭。北京、天津、保定,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其反映在人文上的特点,这句谚语正可反映的恰到好处。
从传播的地域来看,并不是单是北京、天津骂保定人的话,而是华北地区,或者直隶省(河北省)区分当时这一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三个城市特点的一句话,都带有贬义,但又都有“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自愧不如的意思。以微观用时,可以形象的形容三个城市的人遇到一起发生冲突的表现,京油子见事不妙就脚底抹油开溜,卫嘴子心里犯怂嘴上却还硬扛着,保定府的人则既不怕事开溜,也不废话,上去两下子就把对方放平了事。“狗腿子”一般都要会“勾腿子”,否则也不好混饭吃。在解放前那个时代,会“勾腿子”大多也注定要给军阀当“狗腿子”,但会“勾腿子”的“狗腿子”,总比那些只是“油子”、“嘴子”的“狗腿子”要强一些的。
“狗腿子”并不一定是汉奸,但很容易成为汉奸或贰臣,因为身不由己。以保定为历史舞台,震撼全中国的人物可谓多矣,从灭金灭宋的张柔、张弘范父子,到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曹锟、冯玉祥、宋哲元,在那个封建、军阀时代,就皇上和更大的军阀来说,哪个不是“狗腿子”,他们手下也有一大批身手了得的“狗腿子”,从这种意义上讲,所谓“保定军校”其实正是培养“仁义礼智信”全才的“狗腿子”的学校了。相比之下,充当政客、买办的“京油子”、“卫嘴子”的那些“狗腿子”有哪个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影响?从这种意义上说,三个城市之外的人说这句话,更多是贬低京、津,而不是保定。
“油子”、“嘴子”、“狗腿子”是一类货色,而“勾腿子”和“油子”、“嘴子”根本不搭界。
按照正统的看法,确立现今保定格局的元代四大汉人世候之一的张柔、张弘范父子就是老大的汉奸,张柔曾金朝为官而亲自灭金,张弘范“灭宋于厓山”,亲逼南宋最后一个小皇帝跳海。在所谓“三杰”——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的“忠臣秀”比照下,想不被说成是汉奸都难。至于张柔家族从来就没属过宋朝,张弘范、张弘略兄弟从出生就是蒙古统治下的臣民,以及张柔父子荫护汉人平民,保护历史文化,这种情形下,早就没人注意了。
摔跤其实只是保定人尚武的一小部分。实际上,创立快跤的那些保定老前辈,严格意义上讲何尝不是军阀们的“教师爷”、“狗腿子”一类呢。当然了,需要N次解释的是:保定人被这样说,是相对“油子”、“嘴子”那些没有真本事的人来说,保定人被说成“狗腿子”,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保定人有真本事、真功夫,二是“油子”、“嘴子”或者这些本事都没有的人,看着保定人有真功夫,嫉妒,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要是说成“勾腿子”,首先难以解释通(北京人、天津人骂自己夸保定人?与几千名给军阀效命的“狗腿子”将军们相比,几个摔跤的,在1930年代应该不会影响太大),其次涵义过于浅显了,再次也不适合保定以外的人使用。
曾几何时,保定是个与北京、天津平起平坐的城市,“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就是印证。有张柔父子以及保定军校近千名甘为马前卒的将军,将“狗腿子”硬解释为“勾腿子”的做法绝对牵强,实实着着的总比“油子”、“嘴子”强多了。千年形成的豪侠尚义精神既可以成就一座城市,也可以毁掉一座城市,六七年前汹涌于市委、市政府门前的上访人潮、逡巡于市井街头的黑恶势力和破旧窄小的街道,要是有人敢来投资才叫怪了。
就像同样豪侠尚义,同样有一代爵帅刘铭传住鞭立马的台湾一样,保定这样的人民绝对民心可用,就看你用不用,怎样用了。
1、姓,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xìng,表明家族的字,姓最初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为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者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
2、名,是一个汉字,读音为míng。最基本的释义是指人或事物的称谓,或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名是上下结构,部首为口。
3、字,人的别名(同号),本意为记录语言的符号。
4、号,其意有名称(同字),标志等释义。同时也是多音字,表声音。
扩展资料
古代著名(姓名字号)
1、孔子,孔氏,名丘,字仲尼,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姓
——名
——字
——号
——孔子
——李白
郝梦龄——伟大的抗日英雄
郝梦龄(1898―1937)字锡九。河北藁城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历任奉军第三十军连长、营长、团长。1926年,任冯玉祥国民军第四军旅长。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四师师长。1931年,升任国民党陆军第九军军长。1937年5月,调四川山洞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行至重庆,得悉卢沟桥事变爆发,即返部队,多次请兵抗战。9月,率所部奔赴石家庄前线。10月1日,奉命驰援晋北,4日率部抵山西忻口前线,受命为中央地区前敌总指挥,统率第九军、第十九军、第三十三军、第二十一军,布防于忻口车站至南怀化镇一线。12日,所部第九军遭日军坂垣师团猛烈攻击。即在敌机群、炮火轰击中,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至14日,击退日军对南怀化主阵地的进攻。16日凌晨,又至大白水前线,身先士卒,指挥7个旅突袭日军阵地。继与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赴独立第五旅督导指挥,半途中敌弹牺牲,时年39岁。10月24日,其灵柩由太原运至武汉。11月16日武汉各界举行公祭,后以国葬仪式安其遗体于武昌卓刀泉,万余人参加葬礼。12月6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并追赠其为陆军上将。1938年3月12日,延安举行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战阵亡将士大会,毛泽东在会上高度评价其抗日殉国的精神。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其为革命烈士,并颁发了烈士证书。武汉市人民政府重修其陵墓,并将汉口吉林路复名为“郝梦龄路”。
张柔墓位于哪里
本文2023-11-03 05:30:5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99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