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直在乡下生活,为什么皇室族谱里面还有他?
刘备还有一个刘皇叔的称号,是因为刘协见到刘备之后叫了他皇叔,而我们知道,汉朝时期因为汉武帝实行了推恩令,因此在各地分封的诸侯,一代代传下去都会逐渐没落,原本还是诸侯,但是后来基本上都成了平民,刘秀、刘备都是如此。不过,刘备出生的时候是在乡下,生活也一直都在乡下,为什么还能在皇室的族谱上面看到他的名字?族谱上面又是如何记录刘备的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古代皇室是如何记录族谱的
三国当中的刘备用自己刘皇叔的身份,从一个卖草鞋的二道贩子,一步步走到了三分天下的霸主之一,可以说中山靖王后代的这个头衔真心好用。可让人奇怪的是刘备出生于乡下,并且之后的生活也一直在乡下,汉室的皇族世谱是如何记录到他的身份呢?
首先在汉朝有一种叫宗正的机构,专门用来记录汉室子孙的数量与名字,大家可以理解为家谱之类的东西。
毕竟古代人在生孩子方面真心太有天赋了,只要你敢放开口让他们生,十几二十个真心不在话下,这还是普通人家。
像皇室家族当中,老婆的数量多了之后,更是可以加大孩子的出产量,尤其是中山靖王这头传说中的种猪,足足有一百五十来个儿子。
听起来是不是很可怕,并且能生的不光他一个,所以皇族专门派人记录一下这些孩子们的数量与名字,就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当然了这个记录只是起到个记录的意思而已,至于福利就免了,毕竟越往后的人口数量越多,就算是当朝天子也养不起这么张嘴呀。
所以刘备的族谱才会被皇室所收录,但只是记录一个简单的名字与出生年纪,只要刘备能证明自己的出生时间点,就可以对得上。
毕竟古代人对于生辰八字很是重视,轻易不会告诉别人的,所以只要你能对得上这个生辰八字,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2、汉献帝对刘备的需要
当然了这只是表面上的一种说法,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当时的汉献帝急需人来帮他打开局面,所以刘备这个中山靖王真与假并不重要,只要他可以帮自己办事,给他一个名号又如何。
曹操扶持汉献帝就是为了给自己服务,所以汉献帝的权势一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可以说这种局面如果不能打破的话,等曹操的羽翼丰满之后,也就到了对汉献帝亮刀的时刻。
虽然朝中依然还有很多人支持汉献帝,但这些人的能力真心有点弱。
其实也不能说是弱,只能说这些人在汉朝的朝中待久了,很多事情都要照章办事,像曹操这种不讲规则的人,他们不知道如何跟对方反抗。
而此时刘备的出现,直接让汉献帝看到了希望,明明是一个布衣出身,却有一股敢拼敢打的猛劲,这是朝中这些人所不具备的。
或者说朝中这些人想反抗曹操,却不敢站出来,大家都在等着别人领出头,然后自己跟着一起摇一下旗,即便失败了,曹操也会因为自己不是领头者,从轻发落。
说白了这些人其实被曹操吓怕了,任何事都不敢冒头了,只有刘备这个愣头青敢上,也就是说只要刘备这个愣头青冲上去,余下的这些臣子们就可以抱团跟曹操对抗。
3、刘备需要有一个身份
但此时有一个问题出现了,就是刘备的身份问题,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刘备想出头就一定要有一个响亮的名头,让大家可以很有信心的站在他的身边。
于是汉献帝直接把刘备刘皇叔的身份给坐实了,其实刘备是不是中山靖王的后代都不重要,重要是此时的汉献帝很需要他,所以他就是正牌的刘皇叔。
然后刘备带着正牌刘皇叔的名号,拿着衣带诏开始搞事情了,只是曹操的反应比较快,朝中的大臣们还没有搞事情,就被全部收拾掉了,刘备因为多年的逃跑经验,从而成功的逃出了生天,从此开始了自己招摇撞骗的一生。
众所周知,蜀汉的开创者刘备又称刘皇叔,原本是汉朝的皇族。
《三国志·蜀书》上说,蜀汉皇室来源于中山刘氏,是西汉景帝刘启第八个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
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多达120个,其中第五个儿子刘贞封陆城亭侯,由中山国(今河北省定县)来到陆城侯国(在今河北省涿县),后裔形成中山刘氏的分支--涿县刘氏。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27年。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实行削藩政策,以"酎金事件"为借口,废除大批同姓诸侯。涿县刘氏开派祖刘贞,也在这次削藩运动中被削去陆城亭侯的爵位,降为普通平民。
刘贞以后,涿县刘氏的情况,正史没有记载,刘氏族谱则大都有对这一段空白的补充。不过,族谱中所记的有关世系和史实,又有很多互相矛盾和错误牵强的地方。这里,我们不妨根据各地刘氏族谱来作一大体的勾勒和订证。
关于中山刘氏涿县分支始祖刘贞的出身,典籍记载已经非常明确清楚,无容置疑。因此,广东梅县刘氏谱说刘贞是刘胜的孙子和他迁自彭城郡,都是错误的。同样,湖南桂阳刘氏族谱、新化刘氏谱、刘氏滔公支谱和广西刘氏谱都说刘贞是刘向的儿子,刘向是刘胜的儿子,这也均与历史事实不符。
在今人刘少卿所编《刘氏新族谱》中,刘备是中山王刘胜的第17代孙,从刘胜到刘备的传递世系是:
刘胜(中山靖王)→刘贞(陆城亭侯)→刘昂→刘禄(漳侯)→刘恋(沂水侯)→刘英(钦阳侯)→刘建(安国侯)→刘哀华(广陵侯)→刘宪(缪水侯)→刘舒(祈邑侯)→刘谊(祈阳侯)→刘必(原泽侯)→刘不疑(丰灵侯)→刘惠(济川侯)→刘雄→刘弘→刘备。
这是一种最常见、最流行的中山刘氏上古世系。
全国各地中山刘氏族谱所载也大体与此相近,如湖南桂阳刘氏谱、四川荣昌刘氏谱所载就完全相同。而湖南怀化刘氏(政公房)族谱和刘氏(吉蕴公房)族谱等则将刘贞误作刘向。笔者认为,这纯粹是字形笔画之误,因为"贞""向"二字字形相近。湖南刘氏(烟溪滔公房)族谱、板桥刘氏谱、新化刘氏族谱和湖南宁乡刘氏(吉祥公房)谱的编纂者大概对此并不理解,所以他们在刘向之后,又再增加刘贞一代。殊不知刘向即刘贞之误,此举实属画蛇添足。
另外,湖南平江刘氏谱和台湾谱从刘胜到刘舒与之相同,刘舒以后的世系是这样排列的:
刘舒→刘兴发→刘盛→刘必→刘达→刘才源→刘惠。
这个世系比前一世系多了2代,即在刘舒与刘必之间多了一代,在刘必与刘不疑之间又多出刘达一代。
江西泰和刘氏宗谱的世系是:
刘胜→刘贞→刘轩(刘昂)→刘禄→刘恋→刘英→刘巡(刘建)→刘辰华(刘哀华)→刘平(刘宪)→刘化(刘舒)→刘谊→刘用(刘必)→刘达→刘不疑→刘惠→刘雄→刘弘→刘备。
湖北汉川古柏堂《刘氏族谱》则记载从刘胜到刘备为12代,世系是:
刘胜→刘贞→刘恋禄→刘英建→刘哀→刘舒→刘必→刘不疑→刘济惠→刘雄→刘弘→刘备。
江西《中华刘氏通谱》所载从刘胜到刘备也是12代,世系是:
刘胜→刘贞→刘昂→刘禄→刘恋→刘宪→刘宜→刘必→刘惠→刘雄→刘弘→刘备。
尽管刘姓族谱的编纂者们为了填补从刘胜到刘备世系的空白而绞尽脑汁,然而,笔者仍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广大的刘姓族人:这些流传了很久的世系,绝大部分是虚构的、错误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笔者认为,这些族谱的编纂者们的世系与历史不符合。因为正史上虽然没有开列刘备历代祖先的名字,但却间接地指出了从刘胜到刘备的传递代数。
刘备又称刘皇叔。这"刘皇叔"的称呼,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它可不是随便乱叫的,而是严格按辈份来叫的,即刘备按辈份应为汉献帝的叔父辈。汉献帝刘协出自长沙王刘发一支,从刘发到刘协共有13代。中山王刘胜与长沙王刘发是兄弟,刘备既然是汉献帝的皇叔,则从刘胜到刘备应该是12代。
江苏、江西、湖南、广西、广东、四川、香港、台湾、南洋等地所流传的刘备祖先的世系,最少的也比实际上的传递世系多出了5代,因此都是错误的或虚构的。这些世系的编造者们都忽略了刘备又称刘皇叔这一重要信息,在正史中找不到刘胜到刘备代数的明确记载,就以为可以胡编乱造而没人知道。
在这些世系中,只有湖北汉川古柏堂《刘氏族谱》和江西《中华刘氏通谱》上记载刘胜到刘备为12代,与历史实际相符合。但这两个世系,很明显是在上述世系的基础上再加工而成的,即将香港谱中的祖先删去几代,再将一些父子二人的名字合成一人名字,因此,这两个世系也不可信,最多也只能是聊备参考而已。
为什么全国各地刘姓族谱关于中山刘氏自刘胜到刘备世系的记载,都会错成一样呢?原来,这里隐藏着一个极大的秘密——这个世系来自《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第20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写道:"献帝设朝,操表奏言玄德军功,引之见帝。……帝教取宗族世谱检看,令宗正卿宣读曰:'景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刘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备乃刘弘子也。'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
各种中山刘氏世系比较
三国演义 江西中华刘氏通谱 湖北汉川古柏堂谱 香港刘氏新族谱 湖南平江刘氏谱
刘胜 刘胜 刘胜 刘胜 刘胜
刘贞 刘贞 刘贞 刘贞 刘贞
刘昂 刘昂 A 刘昂 刘昂
刘禄 刘禄 刘恋禄 刘禄 刘禄
刘恋 刘恋 A 刘恋 刘恋
刘英 A 刘英建 刘英 刘英
刘建 A A 刘建 刘建
刘哀 A 刘哀 刘哀华 刘哀华
刘宪 刘宪 A 刘宪 刘宪
刘舒 A 刘舒 刘舒 刘舒
刘谊 刘谊 A 刘谊 刘兴发
A A A A 刘盛
刘必 刘必 刘必 刘必 刘必
刘达 A A A 刘达
刘不疑 A 刘不疑 刘不疑 刘才源
刘惠 刘惠 刘济惠 刘惠 刘惠
刘雄 刘雄 刘雄 刘雄 刘雄
刘弘 刘弘 刘弘 刘弘 刘弘
刘备 刘备 刘备 刘备 刘备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早已在中国家入户晓,正是借着这一名著的传播,中山刘氏的世系则得已如此广泛地在全国刘姓中流传。可见,后世大多数中山刘氏世系,可能都取自《三国演义》。
不过,笔者认为,《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段有关中山刘氏的世系记载,应该不是作者罗贯中个人的凭空杜撰,而是必有所本。至于罗贯中所记载的这一世系源自哪里,则现在已不得而知。笔者分析,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宋元时期传世的历史文献资料;另一种则是罗贯中周围某个刘姓家族的族谱。而且,这后面一种可能性还要大。如果此说成立,那么今日所流传的这份虚构的中山刘氏上古世系,早在宋元时期就已经在刘氏家族中流行了。因此可以说,是《三国演义》抄了刘姓族谱中的世系,而《三国演义》中的这份世系,又为后世很多刘姓族谱所抄。
如今,要重新填补刘备祖先世系的这一空白断层,还需要等更多的原始材料的发现。
我们只知道,刘贞之后,刘备的最早的有史可考的祖先是他的祖父的刘雄。刘雄在东汉后期被举为孝廉,后官任东郡范县(今山东省梁山县西北)县令,安帝时还曾任东郡平原县(今山东平原县)县令。
刘雄生二子:刘弘、刘子敬(有族谱作刘珖)。刘弘的儿子,就是一代英雄刘备。
首先东汉和西汉是有血缘关系的,当然,刘备比汉献帝大一辈是演义小说的讲法,正史上没有记载刘备的辈分,是小说编的。尴尬的是,小说还给编出了个乌龙。按照《三国演义》给刘备编出来的历代祖先来算,刘备比汉献帝还要小五辈,根本不是皇叔。
先说说东汉西汉的血缘关系。东汉创始人汉光武帝刘秀,是“根正苗红”的西汉宗亲,虽然家道中落,但族谱清楚记载了他的血统。这在《后汉书•光武帝纪》中有明确记载。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巨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按照一代代的传承顺序分别为:第一代汉高祖刘邦—第二代汉文帝刘恒—第三代汉景帝刘启—第四代长沙定王刘发—第五代舂陵节侯刘买—第六代郁陵太守刘外—第七代巨鹿都尉刘回—第八代南顿县令刘钦—第九代汉光武帝刘秀。所以,东汉和西汉同属汉高祖刘邦以及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的后代。只不过,西汉从刘启之后是武帝刘彻一支,而东汉是长沙定王刘发一支。如何没有血缘关系呢?
而刘备,直系祖先是中山靖王刘胜,他同样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所以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景帝刘启是西汉、东汉,以及刘备建立的蜀汉的共同先祖。故而,刘备和东汉直系后代的汉献帝是有血缘关系的,虽然比较远。
既然有血缘关系,有共同的先祖,那就可以排辈分,如果刘备真的比汉献帝大一辈的话,就是“皇叔”了。但问题是,按照正史《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的记载,只说了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却没有说第几代: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这段话的意思是,刘备的祖先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刘贞。而刘备的祖父叫刘雄、父亲叫刘弘。但是从刘贞到刘弘之间经历了多少代,只字未提。
也就是说,从正史来看,你可以说刘备是汉室宗亲,但不能说他是皇叔,因为你搞不清楚他的辈分。
但是,演义小说为了让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更具说服力,给他编造了一段看似完整的世系表,把刘贞到刘弘之间的空缺给补齐了。还说汉献帝看了这个“完整记载”的族谱,算了辈分,说刘备比他大一辈,就认了皇叔。可是这个“完整”的族谱排出来,就闹了笑话。《三国演义》中的族谱是这样的:
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
这么算呢,刘启—刘胜—刘贞—刘昂—刘禄—刘恋—刘英—刘建—刘哀—刘宪—刘舒—刘谊—刘必—刘达—刘不疑—刘惠—刘雄—刘弘—刘备,刘备是汉景帝刘启的十九世孙。
但是,汉献帝呢?从刘秀开始算是这样的: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炟—河间孝王刘开—解渎亭侯刘淑—刘苌—汉灵帝刘宏—汉献帝刘协。所以汉献帝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八世孙。刚刚说了光武帝刘秀是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刘启七世孙,所以,汉献帝刘协是汉景帝刘启的十四世孙!
看吧,汉献帝比刘备大了五辈!这就是典型的画虎不成反类犬。为了把刘备说成“皇叔”,给他编了个族谱,结果一下子辈分小成渣了……没办法,小说都是民间文人写的,这些文人恐怕搞不大清楚历史,更算不清楚汉献帝的辈分,于是尴尬了。所以说,不要看《三国演义》在文学史上有多高地位,小说终究是小说,不是历史。
刘备一直在乡下生活,为什么皇室族谱里面还有他?
本文2023-11-03 01:22:2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98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