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女性形象分析(2)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3收藏

源氏物语女性形象分析(2),第1张

对于三公主,我总觉得无需太过苛责,她所犯的错误是所有女人都可能犯的错误,那是一个女人在特定的年龄阶段、特定的心理时期、特定的空虚环境、碰到一个纠缠不休的人才能发生的。没有母亲在身边悉心关爱的三公主因从小生活在皇宫,养尊处优,不知道做人还要提防,事情发生后也不会隐瞒,便稀里糊涂地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最后,三公主选择了出家,可怜她要终身和孤灯经书为伴,永远也不会知道和品尝爱情的真滋味了。

(二)高雅矜持的上等贵族女儿

1、葵姬

葵是左大臣之女,“走进葵姬房里一看,四周布置的秩序井条,尤其是这个人,气质高雅,毫无半点瑕疵。”按理说,如此这般优雅的女人应该博得源氏的怜爱,可是“源氏公子觉得她过于端庄,似乎难以接近,不免美中不足之感。”造成这种境地的根本原因是父母包办的结果。婚前的源氏和葵姬从未见过面,所以他们没有爱情可言;婚后两人又不情投意合,没有任何感情上的火花,这种表面上是夫妻,但在精神层面和 心灵 领域没有交流的状况一直持续到葵姬死去。

文中有一段写源氏身患疟疾从山中医治完去左大臣家休养时,抱怨葵姬对他冷淡,葵姬回答:“你也知道遭受冷遇的感觉?”说时,她向他流目斜睇,眼中含有无限娇羞,这样的表情神态在一如既往地高贵的葵姬身上很少遇见,也是葵姬少有的放开心怀的一次。面对这样的葵姬,对女人一向周到的源氏却教训她说:“你说的被人冷落之语完全是恋人之间的对话。我们既已成亲,何苦说这情话。”说完就撇下葵夫人,一个人到寝室里休息。在源氏的眼里或许认为对妻对妾是完全不一样的,“你也知道遭受冷遇的感觉”只能是恋人间的对话,换句话说就是对妾要调情,对妻就不必了。有人说“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越不容易得到越要追求。”源氏一定也是这样想的,因为葵姬从一开始就是妻。他无需费力讨好,也不用偷偷摸摸,一切如此容易的得到,何须再用手段谈情呢!

爱情是在对的时间里遇见对的人,可惜他们在错的时间里相遇了。假如,他们的婚姻不是以政治为目的,不是父母包办,源氏或许可以唤起葵姬的热情。又或者他们再晚点遇见,让葵姬换做三公主,她性格的高贵与矜持定不会红杏出墙,而源氏的成熟、稳重也定能带给葵姬 安全 感,他们的结局会好很多,葵姬最终也许不会在别人的妒恨之中,无辜地死去。

2、紫姬

紫姬是源氏一手教养出来的,而源氏教养的核心内容是顺从和对他的无所保留。他很得意自己的教育成果,甚至在紫姬死后还想:“从幼年起,无论何事,凡我心中不喜爱的,她从来不做。”但事实上紫姬在后期对源氏已不能畅所欲言,她在嫉妒、出家、死亡的事情上也是自己的主张,从某种角度说,对源氏也是不顺从的。

的确紫姬是源氏最爱的一个人,他为她做的已经远远超过了对 其他 许多人,可是我依然觉得正这种爱摧毁了紫姬。从外人眼光看,紫儿被源氏**到二条院西殿,就像掉进福坑里一样。源氏自己就曾这样教育紫姬“你跟了我,好比在父母保护之下的深闺长大起来一样,这等安逸是别人所盼不到的,即此一端,便见得你的命运比别人好”,但紫姬的感受是:“谁知我心中一向怀着难于堪忍的痛苦呢?”自己的这种痛苦,是当时社会环境对一个贤惠女人的要求,加上源氏总是用主人加恩人的身份迫使紫姬一直隐忍着自己的不满和忧伤而已。

其实源氏对于紫姬的爱决不是父亲对女儿的爱那么单纯无私。他首先要求紫姬待他如父亲,百依百顺。少许的异样,都视为美中不足。有一次,因为明石姬的事情,紫姬心中不快,便把身子转向一旁,茫然地望着别处,表示我自为我。这给了源氏极大的刺激,“连这个人也和我两条心肠,真教我伤心呵!”我想在源氏的内心深处,他一定认为是自己把紫姬教养大,紫姬一切的行为都是按照自己理想中妻子的模样去调-教的,现在的紫姬不应该也不许有自己的情感,在源氏看来,紫姬只属于他自己一个人,甚于属于紫姬自己。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源氏在要求紫姬百依百顺的同时,还要求她宽厚地接纳自己的一切,他把一切都告诉紫姬,在紫姬那里求得理解和认可,每次都带着倾诉后的平静和安宁出去找别的女人。紫姬不是花散里、未摘花,只要给个好脸色,只要能够吃饭穿衣,在源氏的众多妻妾中苟且地安居一隅就心满意足;紫姬也不是明石姬,她没有那样的城府和心机,不知道顺应时势,她原本就是心直口快、真诚执着的人,是教养和性格使她不能象云居雁那样哭闹行事,最终,紫姬心底的痛苦和绝望使她像花儿一般枯萎。

在那个时代,完美幸运如紫姬命运也不过如此,更幸福的人是找不到的,也许只有时代变了,婚姻制度变了的今天才能找到幸运的人吧!今天的女性起码不至于像紫姬那样无助和无路可退。

  国名 大名家 国名 大名家 国名 大名家 国名 大名家

  陆奥 南部 武藏 太田(蹈槻) 志摩 九鬼 讃岐 十河

  陆奥 津軽 武藏 太田(岩槻) 大和 松永 讃岐 香西

  陆奥 伊达 武藏 吉良 大和 筒井 讃岐 香川

  陆奥 蒲生 相模 北条 和泉 十河 伊予 河野

  陆奥 田村 伊豆 北条 河内 三好 伊予 西园寺

  陆奥 苇名 骏河 今川 摄津 和田 土佐 长宗我部

  陆奥 岩城 三河 松平(德川) 摄津 池田 土佐 一条

  出羽 最上 尾张 织田 摄津 伊丹 土佐 安芸

  出羽 小野寺 美浓 斎藤 丹波 内藤 土佐 本山

  常陆 佐竹 飞騨 三木 丹波 波多野 筑前 少弍

  常陆 江户 飞騨 江马 丹后 一色 筑前 大友

  常陆 多贺谷 信浓 高梨 但马 山名 筑后 大友

  下野 宇都宫 信浓 真田 播磨 赤松 豊后 大友

  下野 佐野 越后 长尾(上杉) 播磨 别所 肥前 龙造寺

  下野 那须 能登 畠山 播磨 浦上 肥前 锅岛

  下野 大关 越前 朝仓 因幡 山名 肥前 有马

  下野 小山 若狭 粟谷 伯耆 尼子 肥前 大村

  下野 结川 若狭 武田 伯耆 南条 肥前 松浦

  下野 大田原 甲斐 武田 伯耆 吉川 肥前 宇久

  上野 长尾 近江 京极 备前 浦上 肥前 波多

  上野 由良 近江 六角 备前 宇喜多 肥后 菊池

  上野 长野 近江 浅井 备前 松田 肥后 相良

  下総 结城 近江 朽木 备中 三村 肥后 隈部

  下総 足利 伊势 北畠 备后 小早川 日向 伊东

  下総 千叶 伊势 神户 安芸 毛利 大隅 种子岛

  上総 正木 伊势 关 石见 益田 萨摩 岛津

  安房 里见 伊势 长野 周防 大内 对马 宗

  织田家

  织田家是活跃于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织田信长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但后来遭到部将明智光秀的背叛,魂断本能寺,织田氏也因而一蹶不振。法名总见院殿赠大相国一品泰巖尊仪,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时追赠为正一位太政大臣。

  武田家

  武田家,最著名家主当属武田信玄,大膳大夫(从四位下),信浓守,甲斐守护,甲斐武田氏第十七代家督。原名武田晴信,信玄是其法名。幼名太郎,源氏名门新罗三郎义光之后,武田信虎的嫡长子。日本战国时期的名将。因任甲斐守护,而且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被人称作“甲斐之虎”,与“越后之龙”上杉谦信可谓一时瑜亮。

  德川家

  德川家原姓松平,松平元康在1566年奉敕改姓德川,德川家康(天文11年12月26日-元和2年4月17日;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日本战国时代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江户幕府的第一代将军。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之子,原姓松平氏,小名竹千代,初名元信,后改名元康,奉敕改姓后号家康。

  今川家

  今川义元(1519-1560),氏亲之子,日本战国时期大名,今川家第十一代家督。花仓之乱击败其兄长良真成为家督。经多年征战,成为掌握骏河、远江、三河三国的强势大名,人称东海道第一弓取。1560年于上洛途中,因大意而在桶狭间遭到织田信长奇袭战死。

  北条家

  1495年伊势长氏(即北条早云,1432-1519)攻入小田原城(在今神奈川县)。据此扩张其实力,其子北条氏纲(1487-1541)始称北条氏。为与镰仓幕府的北条氏相区别,亦称后北条氏或小田原北条。

  毛利家

  毛利元就(1497年4月25日-1571年6月14日)是日本战国时代地方的大名,毛利弘元之子,幼名松寿丸。将安艺毛利氏从一个地方小势力发展成统治多个分国的势力。原姓大江,家系为大江广元四男,他以离间计而闻名。曾经于“严岛合战”一役运用智略一举击败陶晴贤成为地方一大雄主。后人称其为“战国第一智将”。

  上杉家

  关东的山内上杉家以及扇谷上杉家。战国时代以上杉谦信(辉虎),出任上杉家家督及关东管领,养子上杉景胜成为丰臣秀吉政权时期的五大老。江户时代为米泽藩30万石大名。上杉氏的家纹为“上杉笹”(或称竹与雀),“毘字旗”则是上杉谦信的军旗。

  丰臣家

  丰臣秀吉(1537年3月26日-1598年9月18日)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将及大名,原名木下藤吉郎、羽柴秀吉等,绰号猴子(见于《太阁素生记》)、秃鼠(见于织田信长给宁宁的书信),本是一足轻(下级步兵),后因事奉织田信长而崛起,自室町幕府瓦解后再次统一日本,并发动万历朝鲜战争(朝鲜征伐),最高的官位是太政大臣。法名:国泰佑松院殿霊山俊龙大居士,神号丰国大明神(后因丰臣家灭亡而被德川幕府取消)。

  朝仓家

  朝仓氏是孝德、开化天皇的后裔,日本越前国的守护族,原姓日下部氏,因平安时代末期居于但马国朝仓,遂改姓朝仓氏。 应仁、文明之乱爆发后,加入西军的朝仓孝景趁越前守护斯波氏家内纷争,取代斯波氏控制了越前,以一乘谷城为中心转变为战国大名。文明十三年(1481),朝仓氏代替斯波氏成为越前守护。朝仓家此时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百度一下就知道了,从表面上看,你会发现这不过是一本后宫小说,因为翻译的关系,很多人读起来有些红楼梦的味道,而且,故事也是一个男性与N多个女性的感情纠葛,所以,为了更简单的为国人介绍这部作品,源氏物语也被称为日本的红楼梦,其实小说中不都是风花雪月,它处处都暗含着政治斗争,所以,如果LZ想看,我建议你先了解一些那时的风俗人情、宗教习俗、婚恋观、价值观之类的,不然,真会把它当后宫H小说的,虽然你从书中找不到一处描写暴露的地方。

另外,很多地方都说这本书反映了当时妇女命运多舛,但对当时的风俗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当时的女性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她们有继承权,而男性没有,这就是为什么当时的男性要有若干个女性的原因,这些女性的家族要负担男性的衣食住行,男性为了有更好的生存环境,自然会走访多个女性,当这个男性官位上升、官禄增多时,则由男子继续照顾妻儿,进而为自己的女儿取婿。就像我们现在很多女孩子找对象的时候要看对方家是否有房有车一样,当时的男人在择偶时也要看女方有无父母、有无家宅、会否缝洗、有无侍者、有无车马等等。当然,如果一个男性长时间不去女方家,女方也可以接受其他男人的求爱,这比中国的一些礼教似乎要人性的多。另外,从真实的历史中也会发现很多当时女性地位并不低的证据。

一部一百一十多万字、牵扯到好几百人的中译本小说要如何简单介绍呢?总之一句话:这是一部读起来类似红楼的日本后宫政治小说。

如果你没时间、没耐心去看一百一十多万个汉字,那我介绍一套漫画给你吧,大和和纪的同名漫画是所有漫画版中最符合原著的一个,LZ不妨找来看看,在网上书店能找到。

  “紫式部”这个名字,并非实名,所有宫中女官都称作“式部”、“少纳言”、“弁”、“右近”等,都不是实名。直到今天也可以使用通称对人加以称呼。紫式部的实名为何,看来是不得而知了。因皇宫内的女官不少,“式部”这个通称,如果不冠以“紫”、“和泉”之类,究竟所指是谁,则很难区分。有的人冠之以姓,有的人冠之以父亲任职所在地的地名,还有母亲的名、丈夫的名等,怎么方便就怎么用。“清少纳言”[清少纳言:生卒年不详,宫廷女官,平安王朝中期随笔作家、歌人,著有随笔集《枕草子》、歌集《清少纳言集》,在日本古典文学史上素与紫式部齐名,为平安王朝文学的双璧。]是清原氏,“江侍从”也是一样。(“江侍从”读作“がうじじゅう”,都是将姓氏的一个字冠于前,读法为音读[音读:模仿汉字发音的日本汉字读法,与“训读”(用日本固有语音读汉字)相对而言。]。“清少纳言”也同样。)如是男子,则称作“江帅”(がうそち)、“藤大纳言”(とうだいなごん)、“在中将”(ざいちゅうじゃう)等,也都是音读。(“江帅”若读作“えのじじゅう”就不好听,另有例外。)“和泉式部”是和泉守道真之妻,“伊势大辅”是伊藤祭主辅之女,“大弍三位”是太宰大弍成章之妻。(“伊势大辅”读作“いせだいふ”,如读作“いせの”则不好听。“大弍三位”应读作“だいにせんみ”,而读作“だいにの三位”则不合习惯。这些名称都不付注汉字。)

  由这些例子可以见出,“紫式部”因姓“藤原”,也应该读作“藤式部”(とうしきぶ),但实际上却读作“紫式部”,原因何在?对此有种种说法。

  《河海抄》云:“有一种说法,本来叫‘藤式部’,听之不美,又因藤花的颜色是紫色,于是改为‘紫’。”现在看来,此说不可靠。难道“藤式部”中的“藤”字不美吗?将“藤”自用于姓名,有何不美?而且,“藤”本来就是一个很美的字。这种说法,大概是对“紫式部”中的“紫”字的来源加以推测的牵强说法,故不足信。

  又,清辅朝臣[清辅朝臣:即清辅朝臣(1104~1177),平安时代歌人,和歌理论家,著有《奥义抄》、《袋草纸》等。]在《袋草纸》中云:“‘紫式部’这个名字,其成因有二说。其一,《源氏物语》中有《若紫》卷,饶有趣味,故得其名。其二,紫式部是一条院乳母之女,所以后来才得以侍奉上东门院,紫式部对上东门院说:‘幸得恩宠,是为有缘,请多加垂怜!’‘紫’字即由此而来,是‘武藏野’(むさしの)之意。”对于此二说,一直以来人们都取第一种说法。《河海抄》也写道:“统观全书,关于紫上[紫上:《源氏物语》中的女主人公之一,又称“若紫”、“紫姬”。]的描写最为动人,所以改‘藤式部’为‘紫式部’。”其他研究者的意见也都大致如此。但现在看来,此说并不可靠。《若紫》卷写得固然很动人,但为什么就以这一卷中的人物名字来改名呢?照理说,这部物语的名字叫做《源氏物语》,那作者更应该叫做“源氏式部”才对,而以“紫上”这个名字来称呼,仍觉理由不足。

  考究起来,《袋草纸》所举的第二种说法却颇有道理。从该书中所列的家谱来看,紫式部的母亲是常陆介为信之女,她曾做过一条天皇的乳母,此事有无其他文献,待考。但无论如何,这是古来的说法,不是后人的推测。既然说与皇门“有缘”,那就是说与天皇是“乳兄妹”。由此,“紫”字就有了来由。所谓“紫”是“武藏野”(むさしの)之意,见于《古今和歌集·杂歌上》所收佚名歌人的一首歌,歌曰:

  茫茫武藏野,

  野草令人生哀怨,

  紫根一脉连。[出典《古今和歌集》卷十七,总第867首。原文:“紫の一本ゆえに武藏野の草はみながら哀れとぞ见る。”]

  可见在古代和歌中,“紫”有“缘分”之意。因此,为了表达“是为有缘”的意思,才称为“紫式部”。

  《紫式部日记》中有一段记载:“左卫门督(公任卿)[左卫门督,即藤原公任(966~1041),藤原道长的堂兄弟,著名歌人、学者。]说:‘失礼啦,有一个叫做若紫的女子,是在这里吗?’我听罢答曰:‘与源氏相同的人尚且没有,那个‘紫上’怎么会有呢?’”这是因为当时的人都已经把她叫作“紫式部”,藤原公任才联想起了《源氏物语》中的人物紫上,并将她戏称为“若紫”。由《紫式部日记》上的这段话来看,认为《若紫》卷写得动人,便将“若紫”与“紫式部”的名字联系起来,是没有道理的。假如“紫上”与“紫式部”之间果真有什么联系,那么,公任卿那句话的幽默诙谐味道就彻底丧失了。公任卿说这句话是带有机智幽默之雅趣的,因为“紫式部”之名与“紫上”本来没有关系,所以公任卿这样一说,听起来才新鲜有趣。总之,谨慎思考之后,我认为“紫”是“缘份”之意,这一说法是成立的。

源氏物语女性形象分析(2)

对于三公主,我总觉得无需太过苛责,她所犯的错误是所有女人都可能犯的错误,那是一个女人在特定的年龄阶段、特定的心理时期、特定的空虚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