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对联怎么写?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1收藏

家谱对联怎么写?,第1张

1、按左右方位分。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2、按时序先后分。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或者说先办的事情为上首,后办的事情就为下首。

跟家谱有关的经典对联:

1、上联:元吉光耀在上;下联:福禄繁荣来成。

2、上联:宗功丕着钟麟趾;下联:祖泽长绵起凤毛。

3、上联:一脉源流先世泽;下联:满堂酝酿太和春。

4、上联:敬恭诚则笃其庆;下联:昭格明戴赐之光。

5、上联:泽及后裔典万古;下联:姻怡乡党俎千秋。

6、上联:保障一方功昭禾麻菽麦;下联:兴隆四序德遍动植飞潜。

7、上联:灵通本乎聪明山川并寿;下联:显应由于正直人物增辉。

8、上联: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下联:德为绳祖宗恩当报当酬。

9、上联:德叶南离饮食烹调有赖;下联:厨称东道善恶彰昭无私。

10、上联:萃子孙于一堂序昭序穆;下联:祀祖宗于百代报德报恩。

清状元王寿彭书法对联

这件清状元王寿彭的书法四屏,尺寸约为:325cm132cm4,纸质是(瑞文斋)玉版宣。此四屏书法优美,品相完好,上无任何题赠款,尤为难得。

状元品酒酒著名;

探花临店店馨声。

横幅:迎春接福

科举“状元,榜眼,探花”三元及第。有一种酒“状元红”大概与状元有关;游春赏花而光临寄宿的“探花”,也一定会让店的声誉响亮。

能力所限,仅为参考。祝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副经过严格挑选,荣登“国家名片”的春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系出自明代潮州状元林大钦之笔

潮州历史上唯一的文科状元

据《汕头大博览》载:“林大钦,字敬夫,号东莆,明正德六年农历十二月初六(1512年初)出生于海阳县东莆都仙都村(今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仙德村)家境贫寒,靠勤奋自学,博览诸子百家嘉靖十年(1531)到省城参加乡试,中举人,为督学所赞赏,推举给巡抚……翌年中进士,钦点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居京三年,以奉养老母为由,奏准回归故里在家乡桑浦山宝云岩建筑学堂,聚集乡间青年,亲讲六经,探存心养性、修身立命之学后朝廷屡次召用,辞不受命”这印证了笔者曾在潮安金石看到的林大钦传记,传记称:林大钦在少年时便聪慧过人,嗜书好学,过目不忘曾随父上府城,坊间有苏洵《嘉祐集》,翻阅之,爱不释手,求父购归,日夜研读接着又熟读了苏轼、苏辙的文章,深得三苏笔法,以至“操笔为文,屈注奔腾”,气势宛如三苏十六岁时,父亲去世,家境更为困窘,但他求学之心弥切在林廷相、林廷泰等族伯的支持下,他饱览族伯的万卷藏书,得以“博通子史百家”

嘉靖十年(1531),刚满十九岁的林大钦参加举人考试,提学使王世芳奇其文,推荐于巡按吴麟,再试以《李纲十事》为题,其答卷被一致认为 “考据详核,词旨凛烈,读之觉得奕奕有生气”,谓“是必大魁天下”得中第六名举人次年(嘉靖十一年,1532)赴京会试,得中贡士,再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一日之内写成近5000字的《廷试策》,论说精辟,切中时弊,文字汪洋闳肆,“咄嗟数千言,风飚电烁,尽治安之猷,极文章之态”,嘉靖皇帝钦点为一甲之首,即状元史称林大钦“年二十二,对大廷”,那说的是虚龄,实际上只有二十周岁又三个月以如此年轻的岁数夺取举世瞩目的状元桂冠,这在中国历史上确属罕见,所以四百多年来备受称道后授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案实录》

三年后,因母不适应京城气候,又为奸相严嵩等嫉忌,乃告假奉母回乡侍养回乡后,在家乡附近宗山书院授徒讲学,暇则读书著述,与“海内贤士大夫时相寓书,言学问之意”为缺少住所之亲族营造屋舍,自建府第,但资金不足,工程后停顿有在官场之友辈招他再出山,他以为官受束缚而婉拒嘉靖十九年(1540)母逝,因哀伤过度,大病一场嘉靖二十四年(1545)农历八月十二日葬母于桑浦山之麓,归途中病卒,终年三十四岁

众多联话流传于四乡六里

从流传至今为数不少的林大钦轶事趣闻中,不少是反映他思维敏捷,善于作联、对对子三十三年前,笔者曾从报刊上看过两段林大钦对对子的逸闻,其一:林大钦原名林大茂,小时候入学读书,上课喜欢伏在课桌上打瞌睡他的启蒙老师叶蓁作一联讽喻他:“困困昏昏,昏昏困困,越困越昏,越昏越困” 大茂即对:“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叶老师佩服他的捷智,故再以“林大茂”作出一联:“竹架满园,岂能成林大茂”意是虽然满园都是竹架,却成不了林,更谈不上大茂林大茂即以“叶先生”应对:“梅花魁首,何曾从叶先生”意即梅花是先有花后才发叶的,所以说梅花并非由叶先发啊至此,老师深为叹服,故给他改名“大钦”,含大魁天下的意思另一则是:在林大钦就读的私塾,有一位老先生是外乡人,逢年过节,学生都要给先生送点东西,只有林大钦因家穷送不起东西于是老先生就出一条意在诗外的对子:“利刀破竹,逢节重送重送”林大钦语带双关答道:“钝锯分杉,遇目拖些拖些”老先生赏识林大钦对诗风趣工整,便笑着送了一块干墨给他

还有一副对联曾在金石当地广为传诵,说的是林大钦十五岁中了秀才之后,因生活所逼,只好挑着两个书箱到隔邻的银湖村一财主家任教双方议明一学期的“先生金”为五两银子,但到了学期结束还不见财主送来薪金,只得开口讨取那财主用“银湖院后虎耳草”索对,对上方给课金大钦从容答以“金石宫前龙眼花”虽是好对,财主却欺其年幼,再次食言,反要林大钦交还伙食费林大钦当然不依,双方闹至县衙海阳县令见林大钦虽年少文弱,却秀气聪敏,心知受屈时值阴天,公堂案头上点着一盏明灯县令对大钦说:“本县令出一个对子,你对得上,“先生金”加倍判还;若对不上,分文不得”林大钦欣然同意县令即说:“一支灯,审条案,分分明明,照见东西南北”林大钦略加思索,脱口对道:“五两银,课一馆,寒寒冷冷,耐过春夏秋冬”县令佩服其才,遂判定财主向大钦赔礼,并加倍送还塾金

民间传说中,林大钦应对的故事还很多,如以“光舞(武)起汉中”应对“孔子生舟(周)末”;以“眉先生,须后生,先生不及后生长”应对“眼睛子,鼻孔子,睛子(暗喻曾子)反居孔子上”;以“做戏是人,看戏是人,锣鼓敲响人看人”应对“锤子是铁,砧子是铁,火炉吹旺铁打铁”;以“春蹓装冬蝤,命夏莲送往秋溪”应对“南船载西瓜,被东风打入北港”等,足见林大钦从小便聪敏过人,为潮州历史上唯一的文科状元当之无愧

名联成为后世人家的迎春佳联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对联出自林大钦之笔无疑,但其由来却流传着几种不同的版本

一种说法是:潮州名人孙默斋,膝下无男,仅生三女,大女婿是明兵部尚书翁万达,二女婿是明工部侍郎陈一松,三女婿是明嘉靖年间状元林大钦翁万达、陈一松、林大钦是同学,翁万达与孙家大**、陈一松与孙家二**虽定亲已久,但孙默斋以翁万达不知茶水中有几成水工(公)、几成水母,陈一松不知天有多高为由,不让他们迎娶,故他们长吁短叹、无心读书,林大钦知情后决心为兄解忧,亲上孙府解答这两个天大难题机会终于来了,孙默斋生日时,叫仆人送来一请柬,请翁万达和陈一松去赴宴,他们一看上面写着:食尽牛头肉,借刀杀猪烹,传书人未到,有言寄丹青翁万达和陈一松认为柬上没写上时间,不去也罢林大钦说:牛去头成午,猪属亥加借刀旁是刻,传字去掉人旁就成专,言寄丹青都是请但他们还不想去林大钦决定代他去,他写了一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孙默斋一见大喜,马上奉为上宾林大钦中了状元之后,这副对联也流传开了

另一种说法是万历刻本《状元图考》里的一段故事:有一年恰逢翁万达生日,林大钦书联一对贺曰:“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语意宏敞,翁曰:“状元才也”果然,嘉靖十一年,林大钦年方廿二,便高中状元他写的这副寿联,被改作春联,不但流行潮州,而且流行全国

还有一说:林大钦少年时当过私塾先生有一年的正月初一,恰好东家夫人过生日,于是请来先生撰写春联、寿联林大钦提笔沾墨,顷刻之间便写下“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令东家夫人大喜

时至今日,对联出于何处,已不是很重要了由于联句词意福祥、气势饱满雄健,道出了过新年的喜庆气氛和人们追求福寿的普遍心态和美好愿望而被广为流传,成为后世人家喜爱的迎春佳联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笔者认为可以理解为贺寿联,也可以用作迎新年春联春回大地,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天地与人,都迎来新的开始天地喜迎春天的万物复苏,而人,当然希望可以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总而言之,此联将个人有限的寿命与天地无限的循环做了巧妙的联系,将自然景象与人的美好祝愿相结合,寄予的是对人生岁月的美好祝愿!

因为人们希望用这位82岁的状元的故事,激励读书人上进。古代的读书人都是以考取科举的功名为目标的。很多的读书人耗尽一生就为了考取功名,可实际上真正能考取功名的人却是少数。而在宋朝时期,就有一位82岁的状元郎梁颢,他的一生都是在备考和考试中度过的,最后82岁的他被皇帝钦点为状元郎。

1考了一辈子科举的状元。

梁颢出生于五代十国时期,这个时期正是唐朝灭亡后的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中原地区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梁颢自小就很聪明,对读书很感兴趣,还很勤奋。年轻时期,梁颢就是一个非常上进的读书人,周围的人知道有这么一个才子。梁颢一直将考取功名当作人生头等大事,积极地参加科举。

不过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经常发生战争。科举也不是每年都有机会举办的,而梁颢的文采、学识都不错,可就是很难考取功名。不过梁颢并没有放弃,一直坚持改进,坚持读书。只要有机会他就参加科举。直到宋朝建立,重新开启了科举制度。当时的82岁的梁颢,靠着自己的丰富的学识考上了进士,又在殿试上发挥出色,拔得头筹。

2跨马游街留下千古名句。

成为了状元郎的梁颢自然是风光无限。他骑着马匹在街上游行,很多人都想围观看看谁是状元郎。没想到一看,是一个白发的老人。周围的人都觉得很惊讶,因为他们都以为状元郎应该是风度翩翩的少年郎,没想到是老人家。

而人群中,有人竟然大声问梁颢,他今年多大了?梁颢没有直说,笑着读出了一首对联:“白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这首对联里,一种出现了两个人物,分别是伏生、姜太公。

伏生是秦朝人。秦始皇在进行焚书坑儒的时候,许多历史文献都被烧毁了,而伏生则是不忍看到《尚书》被烧毁,竟然是偷偷将《尚书》藏在了墙壁里。等到汉景帝时期才拿出来,《尚书》这才得以重见天日。而汉文帝时期,皇帝特地派晁错去找90岁高龄的伏生,讨教《尚书》的知识。姜太公的故事大家就比较熟悉了,80岁的姜太公钓鱼时遇到了周文王。

梁颢用伏生和姜太公这两个人作为自己年龄的参照,是因为他们都是晚年的时候才真正出名的,得到了他人的赏识。伏生用一生学习《尚书》,姜太公在晚年才真正得到了赏识和功名。这都是梁颢自己的切身体验。

3锲而不舍成为读书人的榜样。

写得好的诗句多的是,为什么梁颢的对联就能成为千古名句呢?因为梁颢的对联是能激励读书人上进的。人们认可梁颢的文采,也认可梁颢的读书经历,为梁颢的精神所感动。一次失败又如何?为了自己的目标就应该一直坚持下去,一直努力下去,最后肯定会成功。古代的读书人那么多,能考取功名的并不多。很多人半途而废,可看到梁颢的对联,就会更有动力。

总的来说,82岁才高中的状元郎梁颢所作的对联,不止是表达出了自己的年龄,还将自己的成功经历表达了出来,激励许许多多的读书人,所以才会成为千古名句。

相传,明代杨慎考中状元后,在从水路返家的途中,遇上了一位武状元的船。两只船谁走前谁走后,直接关系到各人身价,一时互不相让。武状元沉思半晌,眉头一皱,对杨慎道:我有一联,你能对上,我甘愿尾后。他出的上联是:

二舟同行,橹速哪及帆快;

武状元利用谐音,既指物,又指三国时的鲁肃和西汉时的樊哙,含有文不及武之意。杨慎当时未能对上,只得忍辱居后。此事过后,杨慎耿耿于怀,直到儿子娶亲之日,还在思虑。这天,当拜堂之声唤起鼓乐时,他猛地拍案叫道:有了!原来,他此时终于对上了几十年没有对上的对联:

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

杨慎这联也是利用谐音,既指物,又指北宋中期的武将狄青和西汉时的萧何。狄青是武将,萧何是文官,武不及文。

对是对上了,也算是报复了,不过却成了杨状元一生的憾事。

家谱对联怎么写?

1、按左右方位分。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