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朝鲜和李唐王朝有无关系?为何?
李氏朝鲜是元末明初由王氏高丽权臣李成桂在朝鲜半岛建立的政权,也是朝鲜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的封建政权。明洪武二十五年,李成桂废王氏高丽自立后采取了“事大”的战略,向明王朝称臣并将拟定好的几个国号提请明太祖朱元璋定夺。最终,朱元璋一锤定音,朝鲜成了李成桂所建新政权的国号,史称“李氏朝鲜”。
李氏朝鲜国姓李氏的源头
对于李氏朝鲜宗室的姓氏,韩国、朝鲜方面是有明确文字记录的,李氏朝鲜国姓为全州李氏。有文字可考的全州李氏先祖是新罗王朝的司空李翰,更早的祖先已经无法确切考证了。据部分历史学者推测,全州李氏更早的先祖可能是所谓“新罗六姓”中阏川杨山村始祖李谒平的后人。新罗王朝与唐王朝差不多属于同一个时期,其北部的高句丽曾经与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都发生过不愉快,后来百济、高句丽被新罗所灭。换言之,至少从唐王朝开始,全州李氏就不属于唐王朝宗室的分支,他是新罗“土著”!
唐王朝国姓李氏的源头
唐王朝的国姓李氏的源头也是相当明确的,史称“陇西李氏”。陇西李氏自秦汉时期起就是陇西地区著名的世家大族,秦名将李信、汉“飞将军”李广都是出自陇西李氏。其始祖是秦国司徒李昙的长子——陇西郡郡守李崇。魏晋时期,陇西李氏趁乱崛起,西凉王李暠建立了陇西李氏历史上的第一个政权——西凉政权。
南北朝时期,陇西李氏成为了北朝数一数二的豪门世家,与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中原五姓高门士族。在北周时期,陇西李氏曾一度随波逐流、鲜卑化,被赐姓“大野氏”。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在南北朝时期,李氏世家就已经不止陇西李氏一家,还有赵郡李氏。换言之,就算姓李,也未见得就是陇西李氏。这还不包括非豪门世家的李姓以及唐王朝被赐国姓的臣工,如李勣等。所以,姓李与陇西李氏并不是一回事,更不要说是远在朝鲜半岛的全州李氏了。
全州李氏是否与陇西李氏有联系
就目前存世的陇西李氏族谱、家谱及一些史料来看,陇西李氏的几大重要分支——所谓“陇西李氏十三房支”中没有一支是迁徙到朝鲜半岛的。韩国、朝鲜方面的史料也没有指向全州李氏来自中国的记载。因此,较大可能性是二者没有关系,是独立发展的两个李氏。
但是,人们经常说一句话——“五百年前是一家”。同姓者遇到一起经常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似乎同姓就是同一个祖先。其实不然,中国的姓,除了姒、子、姬、姜这些夏商周的古姓之外,战国、秦汉之后的很多姓其实都是以祖上的氏为姓。氏这个东西其实是相当“随意”的,可以以封地为氏、可以以官职为氏,甚至像比干的儿子,因为曾在长林山中避难,于是便成了林氏,后代索性姓了林……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古代交通又非常不便,不同地域的人取了相同的氏是极其有可能的,这些人的后世又以氏为姓,于是不同宗的同姓出现了。这还主要是贵族之后,普通百姓根本没有姓,后来索性随便取一个,那就更加什么姓都有了。因此,五百年前未必就是一家,很可能同姓者根本不是同一个祖先。
全州李氏与陇西李氏很可能就是前面说到的这种情况。商纣王帝辛的胞兄箕子建立箕子朝鲜之后,给朝鲜半岛带去了商周的姓、氏,很可能全州李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或许是因为封地、或许是因为官职,又或许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李氏成为箕子朝鲜的一个姓氏并传承了下去。而这个李氏与中国的李氏无关,它就是朝鲜半岛的“土著”姓氏。
当然,自箕子朝鲜起,朝鲜半岛与中国交往不断,人员往来也相当频繁,会不会有个别中国的陇西李姓氏后裔迁居朝鲜并定居,这个真的很难说。再就是唐王朝的赐姓,他能给自己人赐国姓,难道就不能给臣服自己的外藩赐国姓吗?同样有这种可能性。因此,我们并不能完全排除全州李氏与陇西李氏的联系,但这种所谓联系只是偶然因素,连孤证都算不上。历史学讲究孤证不立,这连孤证都算不上,自然更不立了。
综上所述,李氏朝鲜的国姓李与唐王朝的国姓李虽然都是李姓,但全州李氏与陇西李氏并不是一个概念,甚至“五百年前是一家”都谈不上。它们很可能就是自己中国和朝鲜半岛独立发展出来的两个同字的不同姓氏。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史料或考古出土实物可以证实全州李氏源自陇西李氏或中国的其他李氏。当然,偶然因素是可能存在的,但本着孤证不立的原则,这连孤证都算不上,显然是不能作为理据的。
(林则徐的禁烟计划)以果断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使得英国人出乎意料,(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林则徐会以果断、活力和对中国利益的献身精神来付诸行动。——英国著名香港史专家安德葛
林则徐,一个伟大的名字,这个名字背后代表的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令人自豪的民族气节。
说到林则徐,就不能不提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是一次抗击外来侵略的短暂胜利,林则徐任两湖总督时向道光皇帝上书,痛陈西方国家向我国大量倾销鸦片的危害,他说: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可以说林则徐看得对鸦片的危害看得非常透彻,而道光皇帝读后也深为感动,于是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去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在禁烟期间,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这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那么他的子孙后代结局如何,过得又怎么样呢?
且听飞鱼慢慢道来。
林则徐的八名子女。
林则徐的原配妻子是郑淑卿,在16岁时嫁给了穷苦书生林则徐,直到郑淑卿60岁时去世,他们二人结婚44年,一直相敬如宾,共生育了八名子女,其中4个儿子和4个女儿。
他们分别是长子林汝舟、次子林秋柏、三子林聪彝、四子林拱枢、长女林尘谭、次女林金銮、三女林普晴、四女郑林氏。
林则徐的子女中次子林秋柏和次女林金銮早夭,历史中也没有留下过多的记载,所以有些人一直认为林则徐有三子三女,这也是在情理之中,关于这两人飞鱼在此亦不细论,我们就来详细说说另外几人。
林汝舟。
林汝州出生于1814年,此时的林则徐已经近30岁,和林则徐不一样的是,林汝州对政治的兴趣并不多浓厚,终身任翰林一职,也就是翰林院编修典籍的官员。
林则徐去世后,林汝州升为侍讲,也就是皇帝的讲师,一生可以说是平平淡淡,而林汝州只有一个儿子是林回淑,林回淑的儿子是林福祯,林福祯又有一个儿子叫林百川,而林百川的长子就是林鸿汉了。
说到这个林鸿汉,可以说他是林汝州一脉里最为出名的,曾任南京市金陵石化职工子弟学校校长,他的一生一直在为禁毒宣传工作默默奉献着,可以说是时时刻刻以祖辈林则徐警醒自身。
林鸿汉曾义务为大中小学生进行禁毒讲座300多场,受到林鸿汉教育的人数达到3万人,在2006年,曾被评为“南京市好市民”。
林聪彝。
在林则徐的儿子中,林聪彝是最有才华的一个,早年就有经世之志,林则徐被谪戍伊犁,林聪彝和林拱枢一直陪在林则徐身边,并著有《西行日记》,后来林则徐去世,林聪彝和林拱枢就扶柩回到了福州,为林则徐守孝三年。
之后应召入京,林聪彝以郡庠生,赏举人、补内阁中书,后来受到了两江总督怡良赏识,升为员外郎,在之后又被左宗棠看重,升为浙江衢州知府,在之后太平军攻占福建漳州,左宗棠命令清军救援。
林聪彝建议左宗棠从海路进兵,得到了左宗棠的采纳,后来由于救援及时,太平军退出漳州之后,林聪彝署杭嘉湖道,督修海塘,数年间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得到人们的认可,之后由于生病回到福州。
在1877年,梅启照请林聪彝出山,不巧的是福州近几年连年发生水灾,而林聪彝就被留在福州治水,期间兢兢业业,不辞劳苦,最终积劳成疾,引起旧病复发,最终病逝,而关于他的子女,史料记载不详,暂不深究。
林拱枢。
林拱枢前半段人生经历和哥哥林聪彝基本类似,等到回京做官之后,才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他主要是在刑部工作,曾做过江南道、京畿道、山西道、河南道的监察御史,后来因病逝世。
不过林拱枢的孙子林步随是晚清最末一代翰林,民国时期北伐战争打响以后,林步随弃官从商,走实业救国之路,把一生积蓄的十余万大洋全部投资办了实业,结果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不断被军阀洗劫,最后穷困潦倒。
而林拱枢的曾孙凌青是中国著名外交家,是中国常驻联合国的代表,原名林墨卿,后来怕累及家人,改名为凌青,2010年在北京逝世。
林尘谭、林普晴、郑林氏。
林尘谭是林则徐的长女,不过关于她的史料记载并不多,有人说林尘谭嫁给一位孤儿刘齐衔,后成刘齐衔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人,据说还是林则徐亲自把女儿许配给他的。
林普晴是林则徐女儿中最为有名的一位,当然她的名气还是和他的丈夫有关,林普晴的丈夫是自己的表兄沈葆桢,沈葆桢是清朝名臣,曾率军抗击太平军,而林普晴亦协助过丈夫,可以说是女中豪杰。
郑林氏,姓名不详,她嫁给了郑葆中,后人就以郑林氏称之,由于关于她的记载也比较少,至于婚后的事情,我们亦暂不深究。
纵观林则徐的一生,他从政为官四十余年,先后担任多职,而他一生恪尽职守,为官正直清廉,并赢得了“林青天”的美誉,亦不愧民族英雄之名。
他一生有4儿4女,除了早夭的两位,其余6位女子过得还都挺不错,这其实还得归功于林则徐教育的好,林则徐一生清廉,也正是因为为子女树立了榜样,他的子女才会时时刻刻要求自己要向其父学习。
林则徐子女中,大多数还是得到了善终,而林氏家族的后代开枝散叶,能人辈出,也没有辜负林则徐的期望,一个家族能做到这点,当真不是一件易事。
林氏家谱
附录
蜡烛精神 翠竹秉性
父亲仙逝那一天
旧社会里的穷教员
支持我惨叫革命工作
喜游北京,诗性大发
雨过天晴心更爽
一幅挽联表心情
平凡而奇特的一生
少失怙恃 早为人妇
“***好!”“新社会好!”
以身作则 教子有方
勤劳勇敢 持家有方
年近百岁 健身有方
僖公公字克柔生於唐武德三年公元六二零年娶李氏生子一墓长乐城东外巉川林氏属于唐九牧纁公号雁宾 南宋明经及第 授秀水令 子森公号宗瓯 南宋工部员外郎芙蓉林氏辈行:文与光世大,玄一明良泰,时兴秉国成,定天景佳昌,英贤维帝佐始迁祖讳瑞,号习之,行壬六,乃南宋吏部侍郎林莲屿六世孙。上世居闽,后避五代乱,迁浙江温州乐清玉环乡,元末再从玉环迁芙蓉镇后洋村。
李氏朝鲜和李唐王朝有无关系?为何?
本文2023-11-02 23:46:3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97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