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姓为什么是皇族?
柴姓,中华姓氏,部分源于炎帝的姜姓,部分出自春秋时期齐文公十八世孙高柴,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赛密哷氏,亦称塞蒲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白号姓氏,以姓为氏,满语拼音为Saimire Hala。
相关内容:
柴姓改姓殷
柴天寿也是为避祸改姓殷 , 因柴氏兄弟柴天寿在朝中闯祸,明相刘伯温举保柴氏三兄弟带兵到贵州安顺驻守边关,实行当时中央"屯田驻兵"政策,战斗胜利后,为避祸朝廷迫害,柴天福改姓林,柴天寿改姓殷。二弟柴天德是皇上亲信不改姓。拟四十辈字辈,子孙后代互相认,这是贵州平阳郡柴姓家谱有记载的。
柴姓改姓崔
明朝洪武年间,洪洞大槐树移民,柴氏三弟兄来到周口,为驻一个村庄,老大姓柴,老二姓姑家姓崔,老三姓舅家姓邱,所以有三姓同宗同祖同坟的来历。
柴姓改姓邱
明朝洪武年间,洪洞大槐 树移民,柴氏三弟兄来到了周口,为驻一个村庄,老大姓柴,老二姓姑家姓崔,老三姓舅家姓邱,所以有三姓同宗同祖同坟的来历。
柴姓名人:历史上名人辈出。西汉开国将军柴文封武成侯,汉朝时有柴武,为武成侯之子,大将军,封棘浦侯,文帝14年冬(公元前168年)柴武因迎击十四万匈奴骑兵战功卓著,又加封为高唐侯。晋朝时柴文,晋阳太守。唐朝时有柴绍,唐朝开国元勋,山西平阳(既临汾市)人。字嗣昌,自幼矫健勇猛,以任侠名于乡里。唐高祖李渊以第三女平阳公主嫁之,成为李渊的乘龙快婿。他累从高祖征伐,屡建奇功,授大将军,被封霍国公。后又加封谯国王。后周时有柴荣,皇帝,身材英奇,善骑射,通书史黄老,是五代时期具有雄才大略的英明帝王。宋朝时有柴成务,清阴人,字宝臣,博学稽古,有声词学乾德(963—968年)中登进士甲科。以光禄少卿奉使高丽,国人信服。历官中外,皆有能名。真宗时,迁至结事中,终判尚书刑部。宋朝时有柴中行,余千人,字与之。绍兴元年进士,累官右文殿修撰,主管鸿庆宫。常与弟中守,中立讲学南溪之上,人称南溪先生。著有《易录集》、《传书集》、《传诗讲》、《论童蒙说》。宋史有传。宋朝时有柴望(1212—1280年)是“柴氏四隐”之首。(柴望、柴随亨、柴元亨,柴元彪)渐江江山人,字仲山,号秋唐,又号归田。宋嘉熙(1237—1238年)为大学上舍,除中书奏名·著有《丙丁龟鉴》十卷。宋朝时有柴元裕,余千人,字益之。通五经,尤长于易。以穷理尽性为本,四方从学此众。题所居斋曰强恕,学者称强恕先生。著《春秋尚书论语解》、《易系大学中庸解》。元朝时有柴潜道,襄陵人,博极群书,工词翰,高尚不乐仕进。教授乡间,以法义陶其后进。人号为秋岩庄靖处士,有《秋岩小稿》。明朝时有柴国柱,西宁卫人。万历中由荫历西要守备,骁勇善射,击冠南川,冲锋陷阵,勇冠一军。功进都指挥佥事,累擢都督佥事,陕西总兵官,必镇甘。河套松山诸部长合兵入寇,国柱檄,诸击几之。寻移镇潘阳,谢病归,天启初,功加左都督。明朝时有柴升,内乡人,字公照。咸化进士,授工科给事中。弘洽时,任广东布政使,计南海贼有功。正清间。进吏部侍郎。刘瑾诛,擢南京兵部尚书。明朝时有柴虎,太祖时以功陛指挥副使,以参政朱亮祖讨方国珍、守温州。明朝时柴车,字叔,永乐中以举人授兵部主事,累官本部侍郎。
柴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二。
2、外族基因的流入
柴姓的血系一直比较单一,外族的血液融入一直到明朝初期才出现。明朝赐降明有功的蒙古人中多人为柴氏。清朝初期,东北满洲八旗姓赛密勒氏,后集体改为柴氏。随后达斡尔人中也出现柴姓。
二、迁徙分布,聚集地
先秦时期,柴姓处于河南、山东一带。进入秦汉以后,柴姓主要活动在华北地区。隋唐时期,柴姓在山西南部、河北邢台地区形成了两大望族。
宋朝时期,柴姓大约有9万6千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一十六位。柴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柴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江西、河南、浙江、山东等省。
明朝时期,柴姓大约有11万8千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二十八位。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甘肃、山西、江苏,这四省约占全国柴姓总人口的77%。浙江为柴姓第一大省,占柴姓总人口的32%。其次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等。
三、郡望堂号
柴姓的郡望有平阳、汝阳。
柴姓以棘蒲为堂号。棘蒲堂号出自西汉柴武。柴武为汉高祖刘邦的大将,斩韩王信于参合,封棘蒲侯。后人以封号为堂号。
四、柴姓血型
柴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A型占329%,A型占289%,B型占291%,A8型占9l%。
五、当代柴姓的分布
当代柴姓的人口约有72万多,为全国第一百六十九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58%。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柴姓人口的增加率呈形的态势。柴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北、山西、河南、河北、甘肃、浙江、江西,这七省大约占全国柴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陕西、山东等。湖北为柴姓第一大省,占柴姓总人口的16%。全国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柴姓分布区。
柴姓在人群中分布在鄂豫大部、山东西部、天津、冀京大部、晋陕甘宁、新疆西北、内蒙古西部和中部、青海东部、四川北段和南部、云南大部、黔桂西段、渝湘北端、安徽西北、赣浙交界地区,柴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达到014%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9%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13%,居住了大约58%的柴姓人群。在鄂豫东南、皖苏浙大部、上海、山东东部、冀京西北、辽吉、黑龙江大部、内蒙古东部、川渝大部、赣桂中西部、云南西带、湘赣闽北部,柴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07%014%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73%,居住了大约35%的柴姓人。
最尊贵的十个姓氏:李姓、王姓、张姓、刘姓、陈姓、杨姓、赵姓、黄姓、姚姓、姜姓。
1、李姓
李姓唐朝国姓,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人口比较多的一个姓氏。对于李姓的由来,相传东夷部落的首领皋陶是李家的祖先。皋陶这个人据说是尧帝时期的“理官”,后来把“理”字”改成现在用的“李”字。
2、王姓
周朝的国姓,也是我国人工众多的大姓,我们可以看看身边,很多人都姓王。据资料显示,王姓氏的主要来源普遍认为来自于这三个,分别是姬姓、妫姓和子姓。在这个三个姓氏中,姬姓还是我国上古八大姓氏之一,是非常古老的一个姓氏。
3、张姓
天下“张姓”根在濮阳,并且咱们国家的第一张龙图腾就是濮阳发现的。相传张姓的由来是出至黄帝的孙子张挥,而张挥的父亲就是玄嚣,他就五帝之一的少昊。张姓在古代是非常富贵的一个姓氏。
4、刘姓
是汉朝的国姓,身边姓刘的人真的非常多,特别叫刘伟的人更多,我身边姓刘的这些朋友有好几个都叫刘伟。在咱们国家自古就有“刘天下之说”,我们无论是从历史上看,还是电视剧上看,不管是王朝的数量还是称帝的人数,刘姓都要比其它姓氏多。
5、陈姓
自古也是姓氏的一个重要分支,人口数量也是非常多的。相传陈姓起源是来至于妫姓和姚姓,是舜帝姚重华的后裔。不过,随着后来的繁衍陈姓并没有成为中国第一大姓,排名在全国第五名,但是在海外华人中陈姓的人口是非常多的,在民间有“陈林半天下”的说法。
6、杨姓
是隋朝国姓,其实山东地区也有很多人姓杨,这个姓氏据说是来源于姬姓、邑姓和少数民族改姓,是具有多民族姓氏的特性的。目前杨姓的人口也是非常多的,像咱们四川省就是国内杨姓的第一大省,还有像南亚一些国家也有分支,杨姓人口分布是非常非常多的。
7、赵姓
是宋朝的国姓,位例百家姓第一位,也是北方的一个大姓,也是由上古八大姓分支过来的,在古代也是非常尊贵的一个姓氏。据说赵姓最重要的一个分支是来源于嬴姓。因为,嬴姓氏族一直是以凤凰为图腾的部落,所以,赵姓一族人被称为是“凤的传人”。
8、黄姓
这个姓氏的一个分支也是来源于嬴姓,并且,黄姓还是少昊的后人,和张姓的始祖是同一个人,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张挥。所以,古代黄姓的出身也是十分尊贵的,现在黄姓的人口也是十分众多的。
9、姚姓
在现今主要的分部地区就是浙江安徽以及广州等地,其在百家姓上是排在第五十—位的。该姓氏是—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其历史也比较悠久,在春秋之后就主要在河南发展了,其姓氏的繁衍速度很快,人口也很多。
10、姜姓
基本聚集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在历史上还有着姜尚,姜公辅等名人。该姓氏源自于烈山氏,经过了许多的演变,就有了如今的姓氏。该姓氏的家谱记载十分详细,在古时候该姓氏也是有着很高的名望的,整体十分的繁盛。
有,历史上后周的皇帝姓柴,有两位,柴荣、柴宗训。
1、柴荣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字号不详,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五代时期后周第二位皇帝(954~959年在位6年)。
祖父柴翁和父柴守礼是当地望族。从小在郭威家长大,谨慎笃厚,成为郭威养子。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沉重寡言。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
广顺元年(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委任柴荣治理澶州,为政清肃,盗不犯境。显德元年(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
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经济开始复苏。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等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
显德六年,商议攻取幽州时候病倒。不久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葬于庆陵。周世宗心怀统一大志,立下了三十年的宏志,“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2、柴宗训
柴宗训(953年9月14日―973年4月6日),即后周恭帝(959年—960年在位),后周世宗柴荣第四子,五代时期后周最后一位皇帝。籍贯邢州尧山(今邢台市),广顺三年八月初四日(953年9月14日)出生于澶州府第。
显德六年(959年)六月癸未日,制授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食邑三千户,实封五百户。
周世宗于同年六月病死,他于同月甲午日继位,沿用周太祖年号“显德”。柴宗训即位时,年仅七岁,由符太后垂帘听政,范质、王溥等主持军国大事。
柴宗训在位期间,特别重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显德七年(960年),柴宗训被迫禅位给赵匡胤,后周灭亡。
赵匡胤登基后,降封柴宗训为郑王,迁往房州。赵匡胤颁布圣旨优待帝母子,赐柴氏“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保证柴氏子孙永享富贵,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
北宋开宝六年(973年)逝世于当房州,终年仅20岁,赵匡胤闻之震恸,素服发哀,辍朝十日,谥曰“恭皇帝”,归葬于世宗庆陵之侧的顺陵(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郭店镇郭店村)。
扩展资料:
柴姓政权:
后周(951年—960年)是五代的最后一个中原王朝,从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建国,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至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共计历经三帝,享国10年。
后周开国皇帝郭威是后汉的开国功臣,受后汉高祖刘知远重任。郭威是刘知远临死时指定的顾命大臣之一,他奉后汉隐帝刘承祐命,多次平定藩镇叛乱。
郭威登基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减轻和免除了许多徭役,同时整顿军纪和管理机构内部的腐败。柴荣继位后不久亲自领兵抵抗北汉的进攻。
在高平之战中他亲临战场,在出师不利、己方右翼溃退的情况下扭转战势,击败北汉军队。随后乘胜追击,一直攻到太原。
从955年到958年他三次亲征南唐,迫使南唐取消皇帝称号、几乎将所有长江以北地区割给后周。959年柴荣再次北上攻辽,军队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攻到幽州。
不久柴荣病逝,其幼子柴宗训登基。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结镇、定二州将谎报说辽国和北汉联合进犯,领兵到陈桥驿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后周首都是开封,统治范围包括今河南、山东、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以及长江以北的江苏、安徽地区。
——后周
——柴宗训
——柴荣
宋朝是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取代了后周,迫使后周恭帝禅让帝位给赵匡胤,赵匡胤登基后,降封柴宗训为郑王,迁往房州。
赵匡胤颁布圣旨优待帝母子,赐柴氏“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保证柴氏子孙永享富贵,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
赵匡胤后来在一块石碑上留下三条遗训,其中有一条就是,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遗训,从柴家子孙与宋朝共存亡,以及在新旧党争当中失势的官员并没有被杀,还可能会随着政局的演变由罢黜而回到中央这两点就可以证明。
扩展资料
周宋禅代
官修史书为尊者讳,将赵匡胤写得无比被动。赵匡胤骑在马上,开口说:“你们既然立我做天子,我的命令,你们都能听从吗?”将士们齐声回答说:“自然听陛下命令。”
于是赵匡胤就发布命令:到了京城以后,要保护好周朝太后和幼主,不许侵犯朝廷大臣,不准抢掠国家仓库。执行命令的将来有重赏,否则就要严办。到了汴京,又有石守信、王审琦等人作内应,没费多大劲儿就拿下了京城。
与范质、王溥的见面比较富有戏剧性。先是派潘美去告诉范质等人,当时早朝还没有结束,宰相范质抓住王溥的手说:“仓促谴将,吾辈之罪也。”手指掐入王溥的手,几乎出血。王溥一句话也不敢说。
赵匡胤见他们时,装出为难的模样说:“世宗待我恩义深重,如今我被将士逼成这个样子,你们说怎么办?”范质不知该怎么回答。有个将领声色俱厉地叫了起来:“我们没有主人,如今大家一定要请点检当天子!”范质、王溥吓得赶快下拜。
然后举行禅让仪式,但人到齐了,却没有禅让诏书,翰林承旨陶谷从袖子中拿出一份,于是就用了这份诏书。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因赵匡胤任归德军节度使的任所在宋州,就以“宋”为国号,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柴宗训
柴姓为什么是皇族?
本文2023-11-02 23:29:1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97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