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末代皇帝是谁?要全名,族谱。
中国末代皇帝是爱新觉罗·溥仪。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醇亲王奕譞之孙,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特赦令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溥仪一生四次结婚,娶过五个女人,最后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与李淑贤结婚。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于1964年4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末代皇帝》,曾荣获1987年奥斯卡金像奖等众多奖项。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肾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虽然在光绪被慈禧囚禁时敲锣打鼓唱了三天大戏以示庆祝,那是因为他和慈禧一样都是守旧派。但看人不能只看片面的,对于大臣徐桐也是这样,因为在1990年时,当西方列强瓜分中国时,徐桐并没有逃跑。而是选择了以身殉国,而且他一家17口人都随徐桐一起自尽,从他死的那一刻,他的忠臣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徐桐,是清朝末年的大臣,还是一名理学名家。徐桐在道光三十年中了进士,而且还是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四朝的老臣。他曾当任过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和左副都御史、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许多朝廷之中非常重要的职务。徐桐是清朝末期的大人物,对清朝晚期的历史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
在1898年的时候,很有雄心的光绪皇帝重用了康有为、谭嗣同和梁启超等维新派的人。欲走变法强国的道路,振兴大清。但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却百般的阻止,害怕这场变革会失去自己的权位和利益。所以就尽其所能的反对光绪的维新变法,因此新旧两派就爆发了激烈争斗。
但在1898年9月,慈禧突然囚禁了光绪,而维新派的****都遭到了慈禧的捕杀。于是这事关大清兴亡的维新变法以失败告终。于是守旧派的大臣们都非常的兴奋。尤其是徐桐,还把戏班请到家中,唱了三天的戏以表示庆祝。
但在1990年,西方列强开始瓜分清朝,而清朝的大臣们都纷纷逃跑。而徐桐选择了以身殉国,而且一家18人除儿子徐承煜以外,都和他一起自尽了,从此他忠臣的形象就确立了。
说出历史上姓徐的名人,越多越好 1、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 了汗马功劳,因此在 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徐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
2、徐偃王:若木之后的三十二代是徐偃王,由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适逢当时 周穆王不理朝政,整日沉迷于游玩打猎,徐偃王起了代周为天子的想法,起兵造反,正在西王母做客的周穆王乘坐造父之车适时赶回,眼看就要兵戎相见,徐偃王不忍心士兵流血牺牲 ,于是弃国出走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中,由于他深得民心,跟他进山的百姓数以 万计。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
3、徐尚:战国时人,以苏秦为首的合纵连横谋士。
4、徐福:秦朝方士,相传他因到东海为秦始皇采长生不死药一去不返,留居今日的日本而成为日本人的祖先。
5、徐伯:西汉水利家,于武帝元光年间主持漕渠开凿工程,修成全长300余里的水渠,使关东至长安的漕运时间省去一半,沿渠万余顷农田得到灌溉。
6、徐淑: 陇西(郡治今甘肃临洮南)人,东汉著名女诗人。
7、徐干(171-217) 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又善辞赋,能诗,后人辑有《徐伟长集》。建安七子之一。少年勤学,潜心典籍。汉灵帝末,世族子弟结党权门,竞相追逐荣名,徐干闭门自守,穷处陋巷,不随流俗。建安初,曹操召授司空军师祭酒掾属,又转五官将文学。数年后,因病辞职,曹操特加旌命表彰。后又授以上艾长,也因病不就。建安二十二年(217)二月,瘟疫流行,亦染疾而亡。主要著作是《中论》,曹丕称赞此书『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与吴质书》)其情诗《室思》也写的一往情深。 又善辞赋,能诗,后人辑有《徐伟长集》。
8、徐稚:东汉桓帝时隐士。因不满宦官专权,终不为官,被称为“南州高土”。
9、徐樨:汉朝人。江西南昌名士,台湾的徐氏家族,多以徐樨为太上始祖。
10、徐荣:汉中郎将。初随董卓,长沙太守孙坚率豫州诸群兵讨卓。卓先遣将荣、李 蒙四出虏掠。荣遇坚于梁,与战、破坚,生禽颍川太守李F,烹之。及坚移屯梁东,又为荣所败,复收散卒进屯阳人。后曹公军进至荥阳汴水,遇荣,与战,公兵败。后卓诛,荣侍汉。永汉三年,卓余党李唷⒐汜反,攻长安。司徒王允闻之,乃遣卓故将荣、胡轸击之于新丰。荣战死,轸以众降。
11、徐盛:汉朝末期一直到三国时代的吴国武将,儿子为徐楷。避乱于吴依靠孙权,为别部司马,领兵从讨,数有功,迁建武将军,领庐江太守。破刘备,进迁安东将军封羌湖侯。
12、徐晃:三国时期曹魏将领。
13、徐陵: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南朝文学家,其诗歌骈文,轻靡绮艳,与庾信齐名,有《玉台新咏》等,后人辑有《徐孝穆集》。
14、徐奕:字季才,东莞人。东汉末官员,任命于曹操。为人忠直。
15、徐遵明:北魏儒家学者,经学家,南北朝时期北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16、徐圆朗: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隋鲁郡(治今山东兖州)人。大业十三年(617)起兵反隋,攻占东平(今山东鄂城东),分兵略地,有众二万余人。后附李密。密败,降王世充。充败,降唐。武德四年(621)窦建德牺牲后,他与建德旧部共推刘黑闼再起。旋据地自称鲁王。六年,与黑闼先后败死。徐唐莒(?―878)唐末人。王仙芝起义军将领。乾符五年(878)王仙芝战死于黄梅后,他随王重隐攻克洪州(今江西南昌)。重隐死,代为主将。后与唐宦官杨复光军作战,被俘遇害。
>>
中国古代姓徐的名人有那些 徐 淑:东汉著名女诗人,甘肃临洮人。
徐 擀:汉末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山东潍坊人。“建安七子”之一,著有《中论》
等。
徐 达:明代名将,安徽凤阳人。随朱元璋打天下,佐朱元璋建立明朝,被封魏国
公,死后追封为中山王。
徐光启:明代杰出科学家,上海徐家汇人。研究范围广泛,以农学、天文学、数学较
为突出。著有《农政全书》,主译《崇祯历书》,译著《几何原本》等。
徐 渭:明代杰出文学家、书画家,字文长,浙江绍兴人。自称书法天下第一, 长于
行草。擅长水墨花竹、山水、人物。著有《徐文长全集》、《南词续录》
等。
川霞客: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和游记文学家,江苏人。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观察所
记,按日记载,死后编辑而成《徐霞客游记 》。
徐悲鸿:近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浙江宜兴人。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
尤以画马驰誉中外。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新月派诗人,主编有《诗刊》、《新月》等文学刊物,是新月
派诗风的代表。
历史上姓徐的名人有哪些? 徐悲鸿,徐霞客,
姓徐的历史人物 得姓始祖: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以国为氏,称为徐氏,徐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
徐姓名望主要有:西汉时下邳太守徐光,哲学家徐斡;三国名士徐庶功南朝陈文学家徐陵;北魏经学家徐遵明;唐朝名相徐商、徐彦若父子;五代宋文学家徐铉;明朝名将徐达,地理学家徐霞客,科学家徐光启,文学家兼书画家徐渭;清朝医学家徐大椿;民国诗人徐志摩;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徐向前,教育家徐特立,大将徐海东,画家徐悲鸿,历史学家徐中舒,古植物学家徐仁,当代作家徐嗣兴等。
历史上姓徐的名人? 徐达 (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
古代姓徐的名人有哪些 中国古代史上的徐氏名人徐偃王 徐福 徐渭 徐光启 徐霞客 徐敬业徐建寅 徐达 徐淑 徐天德 徐大春 徐安真徐陵 徐稚 徐访中国近代史上的徐氏名人徐继畲 徐世昌 徐润 徐树铮 徐悲鸿 徐志摩徐邦道 徐庆璋 徐寿 徐建寅 徐锡麟 徐用仪徐广缙 徐寿朋 徐桐 徐国泰 徐宗汉 徐培添徐仁铸 徐进 徐勤 徐绍桢 徐致靖 徐延旭徐有壬 徐希颜 徐耀 徐静仁 徐振鹏徐骧中国现代史上的徐氏名人徐特立 徐向前 徐海东
姓徐的名人 徐向前、徐特立、徐海东、徐静蕾 徐悲鸿
太多了!!!
1、徐福:秦朝方士,相传他因到东海为秦始皇采长生不死药一去不返,留居今日的日本而成为日本人的祖先。
2、徐淑: 陇西(郡治今甘肃临洮南)人,东汉著名女诗人。
3、徐干(171-217) 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又善辞赋,能诗,后人辑有《徐伟长集》。建安七子之一。少年勤学,潜心典籍。汉灵帝末,世族子弟结党权门,竞相追逐荣名,徐干闭门自守,穷处陋巷,不随流俗。建安初,曹操召授司空军师祭酒掾属,又转五官将文学。数年后,因病辞职,曹操特加旌命表彰。后又授以上艾长,也因病不就。建安二十二年(217)二月,瘟疫流行,亦染疾而亡。主要著作是《中论》,曹丕称赞此书『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与吴质书》)其情诗《室思》也写的一往情深。 又善辞赋,能诗,后人辑有《徐伟长集》。
4、徐庶:颍川(今河南禹州)人,三国时名臣,曾走马荐诸葛,因其母为曹操 所挟执,入曹营后,一言不发。
5、徐陵: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南朝文学家,其诗歌骈文,轻靡绮艳,与庾信齐名,有《玉台新咏》等,后人辑有《徐孝穆集》。
6、徐征(700-765)字慈恩,号水,晚号长源。籍贯浙江信安人,徐洪从弟,系唐朝状元徐晦祖叔父、中华徐氏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癸酉科状元及第。与唐代进士闽县令黄谣同榜,该榜共取进士二十五人。徐征天性刚直,忠贞不渝,历官福建安平主簿、晋江县丞兼少监之职,后被奸臣所害,卒于福建晋江寓所湾海兴胜里长源堡徐宅(后称徐厝),不显而终。 《唐朝状元徐征家族远祖世系》据《浙江信安徐征状元家谱》。附《唐朝状元徐征家族远祖世系》载:东海郡徐州初祖徐偃王―二世徐栋――三世徐沧――四世徐平――五世徐琅――六世徐璞――七世徐莹――八世徐阳――九世徐仁――十世徐忠――十一世孙徐兴――十二世徐秀――十三世徐雅居南昌郡――十四世徐胜――十五世徐枢――十六世徐钊――十七世徐相――十八世徐汇――十九世徐烨――二十世徐坩――廿一世徐铭居东海郡郯城――廿二世徐龙――廿三世徐福(又名徐市秦朝著名方士曾东渡日本居东海郡琅琊)――廿四世徐逊(世居东海郡郯县)――廿五世徐真――廿六世徐尚――廿七世徐天――廿八世徐守――廿九世徐鲁――三十世徐振――卅一世徐锡――卅二世徐芳、徐志(锡次子本宗(本宗世居东海郡郯县)――卅三世徐秋(志子)――卅四世徐昶――卅五世徐晟、勉(466-535,官吏部尚书)――卅六世徐绶――卅七世徐升、徐陵(507-583,儒士)――卅八世徐乔――卅九世徐琰――四十世徐垓――四一世徐怡――四二世徐贤――四三世徐礼――四四世徐宗――四五世徐成――四六世徐汉――四七世徐灵――四八世徐中――四九世徐佃――五十世徐豫、徐章(本宗世居东海郡郯县)――五一世(衢州1代)始祖南洲号徐仓由徐州渡江居浙江衢州(章长子)――五二世徐田(衢州2代)――五三世徐泉(衢州3代)――五四世徐昌(衢州4代)――五五世徐均(衢州5代)――五六世徐孟(衢州6代)――五七世徐彦(衢州7代)――五八世徐友(衢州8代)―五九世徐惟(衢州9代)―――六十世徐洎(惟公长子)官至太尉(衢州10代)、徐征(惟公次子唐开元癸酉科状元居信安旧称水,因官于晋江安平主簿遂寓所湾海徐宅,系徐洪从弟)。
7、徐晦(760-838),字大章,号兴胜。福建晋江三十二都徐仓(又名徐公店、仕村、仕春),也作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壬午科状元及第。系福建省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该科进士二十三人。考官:中>>
历史上的徐姓名人 徐伯,西汉,治水专家
徐擀,三国 ,建安七子之一
徐盛 ,三国 , 东吴建武将军、庐江太守、封芜湖侯
徐晃 ,三国 ,曹魏名将、封都亭侯
徐世蓿唐代,唐朝开国将领
徐晦,唐代,福建省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徐敬业 ,唐代,英国公、柳州司马
徐熙,南唐,画家,有作品《T堂富贵图》
徐徽言,南宋,抗金名将、衢州第一位武状元
徐达,明代,明朝开国军事统帅
徐霞客,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
徐光启,明代, 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徐渭,明代,文学家、书画家
徐常遇,清代,文学家,广陵派创始者
徐希颜,清代,北洋海军左营守备,甲午海战战死
历史上姓徐的名人有哪些 三国:徐晃(曹魏)、徐盛(吴)、徐庶(蜀汉)
唐代:徐敬业(英国公)
明:徐达(中山王)、徐霞客(地理学家)、徐光启(科学家)、徐渭(文学家)
民国:徐世昌(民国总统)、徐树铮(将领)、徐志摩(诗人)、徐悲鸿(画家)
建国后:徐向前(元帅)、徐海东(开国大奖)、 (上将)
有。徐桐(1820~1900),户部尚书徐泽醇之子,清朝大臣。晚清理学家。晚清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徐桐是有后人的。徐桐有两个儿子,也就是第十世徐太中和徐安中,其中徐太中无下续。徐安中有一子徐本初,徐本初是第十一世。
爱新觉罗毓(?)上面山下面柱(我不认得),1945年生于北京,溥佐之次子.
爱新觉落毓震锋,1956年生于北京,溥佐之幼子.
爱新觉罗毓崌,字紫薇,1960年生于天津,溥佐之女
爱新觉罗毓喦,字岩瑞,1918年生于北京,溥儁之子.
王安石 王安石天资聪慧,博学多才,读书过目不忘,作文动笔如飞。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和满腹经纶,他在二十二岁那年,即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考中进士第四名,从此踏上仕途。与众不同的是,少年得志的他,既没有得意忘形,也没有飞黄腾达,更没有上蹿下跳结交权贵,为自己谋取高位。从宋仁宗庆历二年到宋英宗治平四年,二十五年间王安石一直在关注和思考着国家的命运与前途,《宋史�6�1王安石传》说他“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这个志向和这些思考曾促使他给仁宗皇帝上过万言书。史家认为,这份万言书其实就是他后来实施变法的纲领性文件(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万言书交上去以后就没有了下文。王安石明白,改革时机未到。于是,他一次次谢绝了朝廷的任命,继续在地方官任上韬光养晦,并种他的试验田。王安石谢绝这些任命也并不容易。因为当时的舆论,是“以金陵(即王安石)不做执政为屈”。朝廷也屡屡“欲俾以美官”,只怕他不肯接受(惟患其不就也)。有一次,官府派人将委任状送上门去,王安石照例不肯接受,送信人只好跪下来求他。王安石躲进厕所里,送信人则将委任状放在桌上就走,却又被王安石追上退还。在王安石看来,做不做官,以及做什么官,都并不要紧,要紧的是能不能做事。如果在朝廷做大官而不能做事,那就宁肯在地方上做一个能做事的小官。 在宋神宗承继大统之前,王安石确实更愿意做地方官。他考中进士以后,曾分配到淮南当判官。照规矩,任期期满后,可以通过提交论文的方式,在京师谋一个体面的官职(许献文求试馆职)。王安石却不这样做(安石独否),又调任鄞县当县长。在鄞县任上,他“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实实在在地为民办事。更重要的是,他还“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这其实就是他后来变法的预演了。这样一来,当改革变法时机成熟时,王安石就已经有了足够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准备。正因为如此,当王安石与宋神宗君臣相遇时,他就能胸有成竹地侃侃而谈了。熙宁元年四月,神宗问王安石,要治国,何为先?王答:“择术为先”。神宗又问,你看唐太宗怎么样?这时,身为翰林学士的王安石居然回答说,要做就做尧、舜,做什么唐太宗呢?这当然很对神宗的胃口。不过这时神宗还很犹豫。他还要继续考察,看看这个口出狂言的中年人究竟是不是自己寻觅已久的人选。直到王安石已任参知政事(副宰相)的熙宁二年,在君臣双方一次金殿对策后,宋神宗才下定决心,锐意革新,厉行变法,并由王安石来主持这项工作。 神宗的决策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道理之一,就是王安石志虽大而才不疏。在这次金殿对策时,神宗曾问王安石,说大家都说你只懂理论(但知经术),不懂实践(不晓世务),是不是这样?王安石回答说,理论原本就是指导实践的(经术正所以经世务)。只因为后世所谓理论家都是庸人,这才弄得大家都以为理论不能用于实践了。这很在理,也是实情,但神宗仍不放心,又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王安石答:“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至此,君臣二人的思想完全取得了一致。宋神宗圣意已定:改革变法,非君莫属。王安石也当仁不让: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王安石没有说假话。只要不带任何先入为主的偏见,就不难看出他的新法不但有道理,而且也是可行的。王安石的新法可分为四类。一是救济农村的,如青苗法、水利法;二是治理财政的,如方田法、均税法;三是二者兼顾的,如免役法、市易法、均输法;四是整饬军备的,如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这些新法,如果不走样地得到实行,神宗皇帝朝思暮想的富国强兵、重振朝纲,就不再是梦想。 就说免役法。 免役法是针对差役法的改革。差役也叫力役、徭役、公役,其实就是义务劳动。这是税收(钱粮)以外的征收,本意可能是为了弥补低税制的不足,也可能是考虑到民众出不起那么多钱粮,便以其劳力代之。但这样一来,为了保证国家机器的运转,老百姓就不但要出钱(赋税),还要出力(徭役),实在是不堪重负。事实上宋代的力役,种类也实在太多。有保管公物之役,有督收赋税之役,有追捕盗贼之役,有传递命令之役,不胜枚举,人民群众自然也就不胜其烦。但这还不是最麻烦的。麻烦在于,正如《宋史�6�1食货志》所说,“役有轻重劳逸之不齐,人有贫富强弱之不一”,因此承平日久,便“奸伪滋生”。有钱有势的缙绅人家服轻役或不服役,沉重的负担全部落在孤苦无告的贫民身上。这些人平时都有终日忙碌的生产劳动,服役太多,则生计无着。于是,为了规避重役,一般民众“土地不敢多耕,而避户等(怕评为大户人家);骨肉不敢义聚,而惮人丁(怕评为人多之户)”。他们“或孀母改嫁,亲族分居;或弃田与人,以免上等;或非命求死,以就单丁(单丁免役)”;甚至铤而走险,“不得已而为盗贼”。这对于农业生产和社会安定当然都十分不利。 王安石的办法是改“派役”为“雇役”,即民众将其应服之役折合成“免役钱”交给官府,由官府雇人服役。这样做有三个好处。第一,农民出钱不出力,不耽误生产;第二,所有人一律出钱(原来不服役的官户、寺观出一半,叫“助役钱”),比较公道;第三,忙不过来的人腾出了时间,社会上的闲散人员则多了一条生路,两全其美。所以,后来废除免役法,恢复差役法时,就连所谓“旧党”中人也不以为然。苏轼就说,免役、差役,各有利弊。骤罢免役而行差役,怕不容易。范纯仁也说,差役一事,应当缓行。可见此法是得人心的。 其实免役法是当时所能想出的最好办法。当然,治本之法是彻底免除力役。但这并不可能做到,而能够想到以雇役代派役,以免役钱代服劳役,我们已经不得不惊叹王安石观念的超前了。因为这种办法用现代语言来表述,就是“货币化服役”,类似于今天的“货币化分房”,只不过两者的目的不同而已,但思路却有着惊人的一致。看来,王安石的变法方案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它相当科学,而且至少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最高当局的决心也很大,并为此专门设立了类似于“国家体改委”的变法领导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未几,均输、青苗、水利、免役、市易、方田、均税、保甲、保马诸法相继出台,一场关乎国运兴衰、民心顺逆的重大改革运动在全国铺开。 但宋神宗和王安石都没有想到,这次改革,不但阻力重重,而且一败涂地。 司马光 司马光也不是等闲人物。他的文章道德,都足以和王安石相抗衡。王安石生活简朴,司马光不喜奢靡(闻喜宴独不戴花);王安石才高八斗,司马光学富五车(著有《资治通鉴》);王安石忠心耿耿,司马光忧国忧民;王安石勇于任事,司马光敢于直言;王安石上过万言书,司马光也上过“三扎子”(一论君德,二论御臣,三论拣军)。可见司马光和王安石一样,也一直在关注和思考着国家的命运与前途。还有一点也很相同,即他们都不是空头理论家,也都不是书呆子。在处理具体政治事务时,都能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办法来。宋仁宗宝元年间,枢密副使庞籍出知并州,任司马光为通判。当时,河西良田常常为西夏蚕食,并构成对河东的威胁。司马光便建议在麟州筑堡防御,同时招募农民耕种这些良田。这样,不但无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国家的边防也得到了加强。种地的农民多了,粮价就会下跌,这又能平抑河东的物价,也免得要从远处运送军粮,正可谓一箭四雕。这样一种“屯垦戍边”的方案,也是可以和王安石的某些新法相比美的。所以,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两个相对抗,那可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但这只是就所谓新旧两党的领袖人物而言。要说他们的“党羽”,就不成比例了。王安石这边多为小人,比如他的得力干将吕惠卿就是。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变法伊始就在“制置三司条例司”担任实际工作,是这个“国家体改委”的“常委”甚至“常务副主任”,以后又和另一个新党重要人物韩绛并为王安石的“哼哈二将”,时人称韩绛为新法的“传法沙门”,称吕惠卿为新法的“护法善神”。但就是这个吕惠卿,为了自己能够大权独揽,居然在王安石遇到麻烦时落井下石,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可惜这个罪名实在太过荒谬,因此王安石罢相以后又恢复了相位。吕惠卿贼心不死,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一些私人信件抛出。写这些信的时候,王安石出于对吕惠卿的信任,写了“不要让皇上知道”(无使上知)的字样。这是有欺君嫌疑的,比胡风的那些私人信件性质还严重。王安石知道自己在京城呆不下去了,于是辞去官职,并从此告别政坛。这个吕惠卿,难道不是小人? 旧党这边却是人才济济。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个个都是重量级人物。其余如文彦博、韩琦、范纯仁,亦均为一时之选。更重要的是,他们原本也都是改革派。比如枢密使文彦博,就曾与司马光的恩师庞籍一起冒死进行过军事制度的改革;韩琦则和范纯仁的父亲范仲淹一起,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实行过“新政”。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范仲淹的新政正是王安石变法的前奏。事实上正如南宋陈亮所言,那个时期的名士们“常患法之不变”,没有什么人是保守派。只不过,王安石一当政,他们就做不成改革派了,只好去做保守派。 那么,原本同为改革派且都想刷新政治的新旧两党,他们分歧究竟在哪里呢? 在动机与效果。 王安石是一个动机至上主义者。在他看来,只要有一个好的动机,并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一个好的效果。因此,面对朝中大臣一次又一次的诘难,王安石咬紧牙关不松口:“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可守”。这就是他有名的“三不主义”。王安石甚至扬言:“当世人不知我,后世人当谢我”。有此信念,他理直气壮,他信心百倍,他无所畏惧。 的确,王安石的变法具有独断专行不计后果的特征。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开封知府韩维报告说,境内民众为了规避保甲法,竟有“截指断腕者”。宋神宗问王安石,王安石不屑一顾地回答说,这事靠不住。就算靠得住,也没什么了不起!那些士大夫尚且不能理解新法,何况老百姓!这话连神宗听了都觉得过分,便委婉地说:“民言合而听之则胜,亦不可不畏也。”但王安石显然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就连士大夫的意见,也都是可以不予理睬的,什么民意民心之类,就更加无足挂齿!即便民众的利益受到一些损失,那也只是改革的成本。这些成本是必须付出的,因此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王安石的一意孤行弄得他众叛亲离。朝中那些大臣,有的原本是他的靠山,如韩维、吕公著;有的原本是他的荐主,如文彦博、欧阳修;有的原本是他的领导,如富弼、韩琦;有的原本是他的朋友,如范镇、司马光。但因为不同意他的一些做法,便被他全部赶出朝廷(悉排斥不遗力)。司马光出于朋友情份,三次写信予以劝谏,希望他能听听不同意见,王安石则是看见一条驳一条。如此执迷不悟,司马光只好和他分道扬镳。 前面说过,司马光他们原本也是改革派,只不过和王安石相比,他们更看重效果而已。实际上北宋时期的旧党和晚清时期的徐桐、刚毅之流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语。后者是真正的腐朽愚昧,前者却是明白人。正因为是明白人,就不能只图一时痛快,不考虑实际效果。可以肯定的说,对于帝国和王朝的弊病,司马光比王安石看得更清楚,更透彻。这是他主张渐进式改革的原因所在。不要以为变法就好。有好的变法,有不好的变法。前者催生国富民强,后者导致国破家亡;而一种改革究竟是好是坏,也不能看动机,只能看效果。 然而王安石变法的效果实在是不佳,甚至与他的初衷背道而驰。新法的本意,是民富国强,结果却是民怨沸腾,甚至发生了东明县农民一千多人集体进京上访,在王安石住宅前闹事的事情。就连一个被王安石奖掖提拔的看守城门的小官郑侠,也在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四月画了一张《流民图》进呈天子御览。郑侠同时还附了一道奏疏,说微臣在城门上,天天看见为变法所苦的平民百姓扶携塞道,质妻鬻子,斩桑拆屋,横死街头,实在是忍无可忍。因此恳请皇上罢废害民之法,“延万姓垂死之命”。而且郑侠还赌咒发誓,说如果废除新法之后十日之内不下雨,请将臣斩首于宣德门外,以正欺君之罪。 这一事件让神宗大为震惊。据说他观图以后心如刀绞,一夜不眠,两宫太后(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甚至声泪俱下地说“安石乱天下”。这不能不让皇帝动心。毕竟,天下大旱已整整十个月,难道真是新法弄得天怒人怨?于是下诏暂停青苗、免税、方田、保甲八项新法。诏下三日之后,天降大雨,旱情立解。 这当然未免太有戏剧性,因此只能视为小说家言,姑妄听之。但王安石变法的不得人心却是事实,最后背着扰民和聚敛的恶名走向惨败也是必然。但这种结果,又实在未免太具悲剧性,不但宋神宗和王安石想不通,我们也想不通。 那么,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难道他的新法真有问题? 并非如此。 历史的结论 熙宁变法的失败,宋神宗和王安石无疑都有责任。宋神宗太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王安石则太固执己见,一意孤行。但就事论事,就法论法,这些新法本身却并无大错。它们无一不是出自良好的愿望,甚至是很替农民作想的。这次变法,不该是这个结果。 就说“青苗法”。 平心而论,青苗法应该是新法中最能兼顾国家和民众利益的一种了。我们知道,一年当中,农民最苦的是春天。那时,秋粮已经吃完,夏粮尚未收获,正所谓“青黄不接”。但换一个角度看,这时农民又其实是有钱有粮的。这个“钱粮”,就是地里的青苗,只是不能“兑现”而已。于是那些有钱有粮的富户人家,就在这个时候借钱借粮给农民,约定夏粮秋粮成熟后,加息偿还。利息当然是很高的,是一种高利贷。还钱还粮也一般不成问题,因为有地里的青苗作担保,是一种“抵押贷款”。当然,如果遇到自然灾害,颗粒无收,农民就只好卖地了。土地的兼并,便由此而生。 所谓“青苗法”,说白了,就是由国家替代富户来发放这种“抵押贷款”,即在每年青黄不接时,由官府向农民贷款,秋后再连本带息一并归还。所定的利息,自然较富户为低。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摧兼并,济贫乏”,既免除农民所受的高利贷盘剥,也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这当然是两全其美的事。至少,在王安石他们看来,农民向官府借贷,总比向地主借好(靠得住,也少受剥削);农民向官府还贷,也总比还给地主好。还给地主,肥了私人;还给官府,富了国家。农民没有增加负担,国家却增加了收入,这难道不是好办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近70年间,爱新觉罗家族流散各地,有的家族流散南方,甚至多有改变民族者,宗室身份已成了历史,政府行为的修谱已无可能。纯正的血统已无保障,婚姻状况也日趋复杂,几乎没有任何家谱问世,家族人口的统计已很困难。
近代有据可考的爱新觉罗的后人有有大书法家启功,女画家爱新觉罗·毓崌。
一、启功:
出生于书香世家,启功之祖父毓隆(1872年-1923年)幼承家学,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甲午恩科二甲109名进士,散馆授编修。
启功之曾祖父溥良(1854年-1922年)年轻时,请求革去封号、俸禄,参加科举,并考中光绪六年(1880年)二甲第三十七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启功之远祖和亲王弘昼(1712年-1765年)是历史上有名的荒唐王爷,喜好办丧事,吃祭品,但亦有历史学家指他其实是为免卷入弘时(雍正三子)和弘历(雍正四子乾隆皇帝)对皇位的争夺而以“荒唐”为名韬光养晦。
雍正帝胤禛——五子和亲王弘昼——一子永璧——二子绵循——三子奕亨——五子载崇——二子溥良——长子毓隆——独长子恒同——独长子启功
二、爱新觉罗·毓崌:
字紫薇,1960年出生于天津,著名画家、天津美术学院教授。是当今爱新觉罗氏家族中最年轻的女画家。自幼在父亲(当代著名国画家溥佐)的指导下,学习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她刻苦自励,寝馈其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扩展资料:
1937年之前康德伪皇帝在伪满洲国最后一次整体的修缮了家族谱系,所有宗室、觉罗都罗列其上,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
后爱新觉罗四川支派根据原先存留下来的碟谱和东北辽中新民地区的情况又由家族族长带领修缮了谱系,《爱新觉罗宗谱密雅纳支》 每十年系统修订一次,已经成为定规。经辽宁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批准,爱新觉罗密雅纳支派恢复了家庙,每年的阴历五月十三举行家族内祭祀。
-爱新觉罗
-启功
-爱新觉罗·毓崌
中国末代皇帝是谁?要全名,族谱。
本文2023-11-02 23:09:4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97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