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字玄邃,这个“玄”字在此处作何解?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2收藏

李密,字玄邃,这个“玄”字在此处作何解?,第1张

基本含义  ● 玄 xuánㄒㄩㄢˊ ◎ 深奥不容易理解的:~妙~奥~理(a深奥的道理;b魏晋玄学所标榜的道理)~学~秘 ◎ 虚伪,不真实,不可靠:~想~虚 ◎ 黑色:~青(深黑色)~武(a道教所奉的北方之神,它的形象为龟蛇合体;b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合称) 出处及解释  xuán (1) (象形小篆字,下端象单绞的丝,上端是丝绞上的系带,表示作染丝用的丝结本义:赤黑色,黑中带红) (2) 同本义 [red lack] 黑而有赤色者为玄——《说文》 五入为緅,七入为缁——《考工记·钟氏》注:“凡玄色者,在緅缁之间,其六入者与” 夏纁玄——《周礼·染人》注:“玄纁者,天地之色” 八月载绩,载玄载黄——《诗·豳风·七月》 天玄地黄——《易·坤》 篚厥玄黄——《孟子》 我马玄黄——《诗·召南·卷耳》 (3) 又泛指黑色 [black] 玄,黑也——《小尔雅》 [徐州]厥篚玄纤缟——《书·禹贡》 孔传:“玄,黑缯”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诗·小雅·何草不黄》 奏之,有玄云从西北方起——《韩非子·十过》 (4) 又如:玄禽(燕子);玄霜(传说中的仙药);玄岫场谷(青山翠谷);玄霄(黑云);玄厉(黑色磨刀石);玄祺(浅黑色旗) (5) 引申为黑暗 [dark] 遗思在玄夜,相与复翱翔——汉· 刘桢《公宴》 (6) 又如:玄夜(黑夜);玄窗(阴暗的深坑);玄室(暗室) (7) 深;厚 [deep;thick] 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沈流——《楚辞》 (8) 又如:玄冰(厚冰);玄包(深藏);玄渊(深渊) (9) 神妙难捉摸;深奥 [mystic;profound;abstruse] 难!难!难!道最玄——《西游记》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章 异物名实玄纽——《荀子·正名》 学遍书部,特善玄言——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10) 又如:玄机(神秘的先兆);玄关(佛教称入道的法门);玄术(神秘的法术);玄策(神妙的谋略);玄语(不切实际的话);玄谈(脱离实际的空谈);玄寂(玄虚寂静) (11) 假借为“远”或为“原” [far] 玄,幽远也象幽而入覆之也——《说文》 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庄子》高注:“淮南子曰:天也圣经不言玄妙,至伪尚书有玄德升间之语” (12) 又如:玄古(远古);玄睹(远见) (13) 奇特 [peculiar]如:这个人长的样样都大,大得真玄 (14) 寂静;清静 [quiet] 天道玄默,无容无则——《淮南子》 (15) 又如:玄谟(清静无为);玄静(清静无为的思想境界);玄嘿(寂静无为) 玄〈名〉  xuán (1) 天,天空 [sky] 玄,天也——《释言》 天以不见为玄地以不形为玄,人以心腹为玄——《太玄·玄告》 共玄官——《管子·幼官》注:“主礼天之官也” (2) 又如:玄都(神仙的居处);玄穹帝(即天帝);玄极(天顶,天空);玄贶(上天的赏赐);玄浑(天) (3) 道家的学说;道教 [Taoism] 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文心雕龙》 (4) 又如:玄门(道教);玄功(道家修道的功夫);玄玄道(道家及其深奥、神妙的教义) (5) 农历九月的别称 [the ninth moon of the lunar calendar] 至于玄月,王召范蠡而问焉——《国语·越语下》 (6) 玄孙的省称 [great-great-grandson] 曾孙之子为玄孙——《尔雅》 (7) 北方 [north] 以处玄宫——《庄子》陆德明释文:“玄宫, 李云北方宫也” (8) 又如:玄方(北方);玄郊(北郊);玄海(北方之海);玄朔(北方);玄帝(北方之帝) 玄(姓氏) 玄: 玄字康熙字典中有解释目前河北唐山市迁安县和山东泰安市夏张镇有很多人是玄姓(河北唐山市迁安县字略有不同:单人旁+玄)有族谱排序:国佐维继仕肇黎齐达义在迁安县“富、景、福”均为“仕”字辈 “玄”姓为当今中国较为罕见的姓氏,但分布较为广泛“玄”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文初祖黄帝,其两个源头都与黄帝有关:一说是“玄”姓为黄帝之子玄嚣的后代,二传为黄帝时臣子玄寿的后代,二人在开篇五帝本纪第一中有记载查中国历代“玄”姓名人,都出生于宋代以前:西汉有玄俗,名医,传说他有形无影,得到河间王赏识,欲以爱女相配,他逃婚至恒山;东汉有玄贺,得到名臣第五伦的推荐,历任九江太守等职,以清正严谨著称,累官大司农;南齐有玄览,是当时有名的政论家宋代以后,玄姓人部分改为“元”姓,导致姓族人口减少,其改姓原因都是为了避讳:一、北宋时,因为赵匡胤的父亲叫玄朗,就下令天下凡姓玄的都改成元姓,不能与他父亲同姓,遇“玄”字改作“元”,“玄”姓因此改为“元”姓;二、清代时,康熙名玄烨,“玄”姓因此改为“元”姓 至于现在的玄姓,不知道是如何的流传下来的了北京有玄姓曾经出过一本书,具体资料不详

李密是隋末唐初群雄之一,曾壮大瓦岗寨,建立西魏政权。隋朝末年,各地起义军突涌而起,李密成为瓦岗军的首领之一,多次击败隋朝大军。此后李密杀掉瓦岗寨主,导致内部出现不满,战力也跟着急剧下降。后来李密无奈接受杨侗招抚,但再也无法达到往日的辉煌,最后率领自己仅有的部队投降李唐。李密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传奇,能在乱世中活到最后的人,除了实力也有几分运气。

李密确实雄才大略,整个瓦岗寨农民起义军能够发展壮大,成为隋末反隋势力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李密实在功不可没。

乱世出英雄,不问出身,在时代的洪流中只要能抓住机会,就能建功立业,怎么能被困在破旧的村庄里毫无建树呢?

他就是后来成为瓦岗首领的李密,而此时他还只是一个逃犯,一个隐姓埋名于此的逃犯,但正是他在心情郁结中写下的这首诗让他再次暴露,不得不再次走上逃亡之路。

隋唐交际之时,各路诸侯争雄,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瓦岗寨这一股势力早先在各路诸侯中是很牛的,旗下一度拥军数十万,名将如云,在短暂的内部争斗后还确定了一位贵族出身的领导李密。瓦岗寨的新领导有声望,也有能力,将帅、士兵实力强劲,天下间最大的粮仓都被李密麾下的瓦岗寨将士们占了好几个。

李密出身贵族世家,他的出身可以和李渊相提并论,都是柱国的后代。在杨玄感造反的时候,李密加入了杨玄感的军队,是其中的领导者之一。

李密的父亲本来是朝廷重臣,可是隋炀帝却下旨不让李密出任朝廷官员。李密的父亲、祖辈三代都是朝廷重臣,可谓是四世三公,李密的父亲去世后,而他又受到了朝廷排挤,最终李密辞去了官职躲过浩劫。

李密隐居数年后,在好友王伯当的引荐下,投靠翟让领导的瓦岗农民起义军。在李密的谋划下,瓦岗军接连打败了隋荥阳太守李庆,继而攻下了荥阳附近许多县邑城镇。

隋炀帝派大将张须陀征讨瓦岗军,张曾多次打败瓦岗军,瓦岗军大惊,纷纷要求逃避。但李密却说:张须陀有勇无谋,官军又是骄兵,大家不必畏惧,我一定能够大破其众。

李密开始隐居之后,依靠父辈留下了老本过日子,所以他的生活过得很简单,他每天都会放牛,可是却从来没有忘记读书,他的勤奋最终遇到了杨素,李密在押送过程中被逃脱了,李密投靠了瓦岗寨。当时瓦岗寨只是一个山贼的聚居地,李密到了后翟让对他很是欣赏,在李密的建议下瓦岗军不断地壮大起来,从毛手毛脚的山贼却也成为的号令天下起义军。

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以后,他们的后代也被杀了。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为了不给日后留有祸根,于是下令将李江城的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

李元吉的儿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还有她们府中的妻妾幼儿全部杀害,并且在李家宗室的名单上面删除了这些人的名字。

传说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取得成功并且登上皇位的不久,就经常做噩梦,梦到在玄武门事变当中被他杀害的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及他们的家人前来索命。

于是派尉迟恭和秦琼在夜晚李世民睡觉的时候担任门前守卫,来保护他的安全,但是因为后来这两个人逐渐年龄变大。没有办法长期担任,李世民只能将两个人的画像挂在他的寝宫门口,这也就是后来门神的由来。

扩展资料:

公元626年六月初四的清晨,在刚刚建国九年的李唐王朝皇宫的玄武门外,一场腥风血雨即将来临。太子李建成和四皇子齐王李元吉正准备从长安城北门玄武门进宫朝见高祖李渊。

不料二皇子唐王李世民带领人马赶来,射死李建成,杀死李元吉,并诛杀两家老小,进而带兵进宫朝见李渊说二人谋反。

李渊随即下诏改李世民为太子。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这场兄弟相残的惨剧,牵连人命高大数百人,甚至动摇了唐朝在河北的统治。

但是这一血腥事实的真相却一直扑朔迷离,学者们也一直争论不休,一时间众说纷纭。其中流传最广的方法是自为之说。

秦王李世民是被逼无奈,不得已才先发制人,发动政变,史书记载,李世民在灭隋兴唐的大业中功高劳苦,显露出雄才伟略。

作为太子的李建成不可能感觉不到李世民咄咄逼人的威胁,面对本来应该属于自己的皇位可能有失去的危险,李建成当然不甘心,于是一场你死我活、手足相残的争夺皇位的政治斗争爆发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一直暗中蓄意谋害李世民。就在玄武门之变前不久,李世民到李元吉家喝酒,才喝几杯酒便腹痛不止,回府之后吐血数升,差点死去。

而李建成和李元吉此次进宫也正是为了向李渊参劾李世民。故李世民为了自卫,被迫先发制人,不得已发动政变。

—玄武门之变(秦王登储)

1李姓由来

李姓之“李”,最初指的是一种植物――李树,属蔷薇科。但李姓的直接来源却是商朝官名――大理。

李姓的来源,与原始人类的淳朴生活习惯有密切联系。最初的“李”指某种植物,如《说文》所云:“李,果也。”李树,属蔷薇科,为落叶亚乔木,高丈余。李子,就是它的果实,球形,至夏成熟,红色有光泽,味酸甜,供食用,一名嘉庆子。

随后,“李”随着汉字形义的推移而与法理、星象等含义相通。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姓,则见于《通志o氏族略o以官为氏》:“李氏,皋陶为尧大理,因官命族为理氏。商朝半年,理征改为李氏。”

有人把我国几千个姓氏归类排列,其中以植物为姓氏的,诸如花、草、树、苗、林、木、杨、柳、桃、李、桂等,有一二十种。这可以追溯到远古氏族的图腾崇拜。然而李姓最早的含义却不在植物,而是理官之“理”,至商朝时期才向植物之“李”转化。

从远祖皋陶到大唐脉裔是李姓由初萌到壮大的历程。李姓血脉中的12个政权,58个帝王,无数将相名臣,大多出现在这个时期。

在中国姓氏发展史中,李姓见诸史籍在周之后。《国语·郑语》中的祝融之后八姓、《晋语四》中的黄帝之后十二姓、以及《左传》所载的西周二十姓,都未见李姓。《姓解》也说:“周之前未见有李氏。”《史记》载:“自周有老聃,姓李。”

此后李姓见载逐渐增多。关于李姓的来源,归总起来,有如下五种:

第一,传说中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曾任尧、舜的大理之职(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古字中“理”与“李”相通)。

第二,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或李)为氏。又有老子为李氏女所生之说。传说李母怀胎81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腑而生,“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此指树为姓,历来被称为“妄”说。

第三,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后代有李左车,其后为李氏。

第四,北魏叱李氏所改。

第五,唐代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罗等氏因建国有功,被赐李姓。

李氏来源的五种说法中,前三种在《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中合为一源,皋陶、老子、李左车为同一世系中的人物。对此,早已有人提出疑问。《升庵集》卷50《李姓非一》中则说得颇为尖锐,认为“陇西之李与唐室之李不同族”,《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圹附会枉撰,媚时之说"。

陈寅恪也曾对李渊的祖先进行过考证,认为李渊的祖先可能是赵郡李氏之后,而不是陇西李氏之后,因其族葬在赵州昭庆县(今河北隆平县)。

由上可知,对于《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中所记的世系,世人是有争议的。然而,众多的姓氏学著作中,记皋陶为李姓之祖则是同一的。至于大唐宗室李氏是否不属汉族而为“夷狄”,也无确凿证据,以西凉来断其民族,恐怕太武断。而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本来就同出一祖,因而追溯李氏之源流,仍不妨以《唐书·宗室世系表》为主要依据。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正是由于唐朝对李氏宗族的考证和详细记载,才有今天李氏宗谱的完整存在,像李姓这样将其族源详细载人正史的,并不多见。这与其他姓氏多为家族传抄家谱、记载族源相比,自然更为可靠、详细。

2指树为姓

“指树为姓”是李姓生成的最早根源。

据《秘笈新书》引《姓纂》及《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记载:“李氏,帝颛顼高阳之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咎繇(皋陶)”。

皋陶,为东夷部族首领,活动中心在偃(奄),即今山东省曲阜市。《史记正义》引《世纪》说皋陶“生于曲阜。曲阜,偃地,故帝(舜)因之而赐姓曰偃”。这就是《左传》中所说的“天子因生而赐姓”。皋陶,在尧为炎黄夷联盟首领时,任理官,即掌管司法的长官。《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他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墨、劓、(非刂)、宫、大辟),并依照罪行的轻重来量刑治之,还对不用五刑的罪人分等流放,使天下人心信服。

传说皋陶专门训养了一头名叫触(角圭) 的独角奇兽,这奇兽有一种特异功能,那就是能辨善恶真伪。它一遇见有罪的人,就会用尖利的独角去冲撞;一发现谁在说假话,就会怒气冲冲,令人生畏。皋陶用这样的奇兽断案,真是再好不过了。所以,皋陶以善理刑狱著称于世。神话毕竟是神话,可这个神话故事却把人们带到遥远的上古时代,仿佛看到皋陶正直而果断的形象。

正是由于皋陶崇高的名誉,所以至舜继位后,仍用皋陶为大理。于是,天下罪恶得以平正,人们安居乐业。任职期间,皋陶多次提出贤明的谋略,认为治天下须慎修其身,特别强调“知人”和“安民”,他的主张深得舜帝赏识。舜帝以皋陶最贤,将他作为继位的候选人。但是,舜帝还未来得及把帝位禅让给皋陶,皋陶就病逝了。

皋陶死后,“葬之于六”《史记》引《括地志》云:寿州(安徽)安丰县南130里,故六城东),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以后六便成为一个偃姓小国。楚穆王灭之,无谱。皋陶有长子伯益,《帝王世纪》说:“伯翳(益),为舜王畜多,故赐姓嬴氏。”可知,伯益因善训鸟兽而被舜帝赐了嬴姓,成为嬴姓部落的首领。皋陶的次子名仲甄,又叫仲偃,仍以偃为姓。以后,偃姓奉皋陶为祖,以姓为氏。皋陶之后,历虞、夏、商,26二十六世为理官。按照古人以官为氏的习惯,故称皋陶及其子孙为理氏。以官为氏的理氏,传至理征时,任商纣王的理官,时商纣王昏庸无道,沉湎于女色,理征屡屡进谏,执法不阿,为昏*的纣王所不容,终遭亡身之祸。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幼子利贞逃了出来,奔于伊侯之墟(今河南境内),饥饿不堪,见一树上结有果实,便采了来吃,母子得以活命。其后,利贞畏于纣王的追捕而不敢姓理,于是以“木子”救命之恩,改称李氏。这就是后来“指树为姓”之说。按此说,李姓之始当在商末周初。

由上可知,李姓以皋陶为血缘始祖,是偃姓的后裔,曾以官为氏称理姓。据清儒秦嘉谟所辑《世本》案:古理、里、李三字并通。《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皋陶为大理,而《管子法法》记载:皋陶为李(理);《史记·魏世家》记为“李克”,而《韩诗外传》则记为“里克”,等等。因而,李姓以做作理官的皋陶为血缘始祖之说,实不为妄。皋陶作为李姓的血缘始祖,他正直果敢,富于创造性,功德高深,是李姓子孙的楷模和骄傲。而按照“指树为姓”的说法,刚直不阿的理征之子利贞,当是李姓的得姓始祖。

3改姓为李

唐朝以来李姓鼎盛,附姓与改姓之风兴起,不少风光一时的人物都被赐之李姓。

唐末诗人和词人温庭筠云:“自从今狐楚入相,天下诸胡都改姓令狐。呜呼!宰相之势不过10年,而人竟改姓附之。况堂堂一统天子,300年之久,其冒附不知几百千万矣。”

从温庭筠的文辞中,我们得知在唐朝赐姓之外,还有不少非李姓氏,因羡慕大唐国姓,而改姓、冒姓李姓的。另外,还有由汉化改李姓,或因其他原因改李姓的。

后魏《官氏志》载:有叱李氏,改为李氏。这显然是鲜卑拓跋氏的汉化政策所造成的结果。后魏叱李氏改李氏后,人们以其居地河南郡(治今河南洛阳县),而称其为河南李氏。

柳城,前燕胡人慕容(皇光)曾在此筑城,治今辽宁朝阳南。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柳城李氏有两族,一族为奚族之李氏,即张琐高养子张忠士所改之李氏,后奚族渐融于契丹,故将其归于柳城李氏之一族;另一族柳城李氏,则是李光弼家族,这一家族世代显达,知名于有唐一代。

李光弼祖上均是契丹酋长,其一世祖先迁徙到唐朝京城长安附近的万年定居,逐渐汉化,改姓为李,此后又世居柳城,因又称"柳城李氏"。

李光弼的曾祖父李令节曾经是唐朝的大将军及幽州经略军副使;其祖父李重,任唐朝鸿胪卿兼檀州刺史;其父李楷落(洛),被封为蓟郡公。李光弼本人则为唐朝名将,战功显赫。这一柳城李氏家族,世代出将人相,在高宗朝、武后朝、玄宗朝、武宗朝及宪宗朝,都有这一家族的子弟出任宰相。柳城李氏为李氏宗族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柳城李氏两族,均出于契丹。契丹族原属于东胡种,因此,柳城李氏当属东胡人后裔。契丹李氏还有李失活、李过折、李吐干、李尽忠、李邵国、李郁干、李婆固、李窟哥等,均为契丹大贺氏部落首领。

4谕赐国姓

唐朝大规模的赐姓,是李氏宗族庞大的转折点。

受唐朝赐姓者,见诸史籍之人数颇多。据《路史》及《唐书·审相世系表》所载:徐氏、邴氏、安氏、杜氏、胡氏、弘氏、郭氏、麻氏、鲜于氏、张氏、阿布氏、阿跌氏、舍利氏、董氏、罗氏、朱邪氏,皆以立功被赐国姓李氏。从此,李氏宗族的历史,又揭开了新的一页。

安息人李氏即武威李氏。本安氏,出自姬姓。黄帝后裔安(昌意之子)居于西方,自号安息国。

后汉末,遣子世高入朝,不久徙居洛阳(今河南洛阳)。晋、魏之时,闲居于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后迁辽左。至后魏,陀孙婆罗再不久徙,于周、隋时闲居凉州武威(今甘肃武威),由于定居武威,而被称为武威李氏。武威李氏的子孙在唐朝时期有好几个被赐李姓。其名人有唐朝将领李元谅,德宗时赐姓名;唐朝大臣李抱玉,玄宗时赐姓名;唐朝大臣李抱真,得赐国姓;唐朝大将李国臣,得赐国姓。

鸡田李氏本是河曲部落阿跌族子孙,因有功于唐,被赐李姓。

鸡田,是唐玄宗开元初年所设置的一个州,即今宁夏省宁武县一带。此地原属于突厥,后来以地来归,唐朝依其旧名,置为鸡田州。鸡田李氏,本河曲部落阿跌族的子孙,数代世袭鸡田刺史一职。唐朝时期,此鸡田刺史家族出了光进和光颜两兄弟,光进官至总武节度使,光颜官拜河东节度使,两人皆对唐朝有功,被唐朝赐国姓李氏。

代北李氏居现山西代县一带,本为西突厥别部沙陀部落,姓朱邪氏,因朱邪赤心有功于唐被赐姓李。

代北,属当时的雁门道,即战国赵雁门郡地。秦因之,汉亦为雁门郡,至隋改为代州。唐仍置代州,中和年间,置代北节度,亦叫雁门节度,治代州,今山西代县一带。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创立了后唐帝业,李嗣源、李继岌等继为后唐皇帝。另外,唐末沙陀将领李克宁、李克让、李克修、李克恭、李嗣肱,都很著名。

唐朝时,有范阳(治今陕西大兴县)的奚人,原名张忠士(张琐高养子,冒姓张氏),先为安禄山部将,参加了“安史之乱”。史朝义亡,乃以其地降唐,赐姓名李宝臣,为司空清河王。李宝臣有子李惟岳、李惟简,袭国姓。

唐朝时期,有奚族部落联盟首领可度者,于太宗贞观年间,率众附唐,得赐国姓,名李可度;还有奚族部落首领琐高,在玄宗时降唐,得赐国姓,名李琐高;另外还有李日越、李归国、李延宠等著名的奚族首领,都得赐李姓或袭李姓。

渤海李氏本姓茹,茹常以战功多被唐赐李姓。

渤海国,是靺鞨人大祚荣所建,当时其疆域在今朝鲜咸镜、平安二道,后扩至包括今吉林的一部分。渤海李氏,本姓茹。

唐朝时期,渤海靺鞨人茹常,为朔方部将,以战功多被唐赐李姓,更名嘉庆。其子李怀光,为朔方帅,位至三公。还有靺鞨著名李氏如李多祚,唐朝大臣,骁勇善射,其先世为部落首领,后迁中原,得李姓;靺鞨人李谨行,为唐朝大将,曾以疑兵退吐蕃论钦陵所率十万大军。唐朝赐姓的靺鞨李氏,为李氏宗族增添了新鲜血液。

党项李氏本姓拓跋氏,其酋长拓跋赤辞率众归附,唐太宗赐他姓李。

党项李氏。党项,是羌人中的一支。南北朝时,分布在今青海省东南部河曲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

唐朝时期,为吐蕃所迫,迁徙到甘肃、宁夏、陕北一带,本姓拓跋氏。唐初,党项酋长拓跋赤辞率众归附,唐太宗赐他姓李。此后,拓跋思恭,因镇压黄巢起义立功,也被唐朝赐姓。宋时,拓跋李氏的李元吴建立了西夏政权,与宋、金对峙,盛极一时。拓跋李氏中还有李谅祚、李继捧、李乾顺、李继冲、李继周、李继瑗、李继筠等知名于世。

唐朝的赐姓对象中,很大一部分为少数民族,即对外族赐姓。赐姓,不是一般的奖赏,而是唐朝作为招抚少数民族首领及效忠者的最有力的手段。一旦赐姓,被赐对象就意味着成为大唐帝国的自家人了。对于这种至高荣誉,社会上的人们普遍地羡慕和向往,更不用说少数民族,他们得赐李姓,不仅意味着被吸收于具有高贵血统的李氏宗族,而且还标志着他们从此不再会因夷狄之种而受人之讥,而是成为堂堂正正的汉族成员了。这一殊荣,促使更多的少数民族首领归附唐朝,从这个意义上讲,唐朝赐姓为我们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变迁:

河南李姓于唐高宗进入福建,开辟漳州

安史之乱期间,不少李姓为躲避战乱由北方迁徙到南方

唐末到五代期间,因北方地区长期战乱,再次由北方迁徙到南方。

李密,字玄邃,这个“玄”字在此处作何解?

基本含义  ● 玄 xuánㄒㄩㄢˊ ◎ 深奥不容易理解的:~妙~奥~理(a深奥的道理;b魏晋玄学所标榜的道理)~学~秘 ◎ 虚伪,不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