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四句古诗能代表陈氏后人
陈氏对联 精选八十三副
一、名宦题赠
1、天下第一家
编者按:这是秘阁内监裴愈所题。宋至道三年(996),内侍裴愈赍散御书到义门,见村舍古朴,服饰古野,书声朗朗,耕织繁忙之景象,不由畅然发出“天下第一家”之赞叹,遂泼墨题赠。见湖北黄梅蔡山(遵义堂)《义门陈氏宗谱》。
2、江州奕世
编者按:宋庆历四年(1044),东佳书院学子应举者四百有三,在朝者琛、逊而下有二十九员,且多人与欧阳修友善。欧回故乡庐陵(今江西吉安),一日途经江州至东佳,见陈氏累世簪缨,车马盈门,遂题词赠之。
3、陈氏遗谱,子孙葆之
编者按:遗,赠与。葆,保护、保存。嘉祐七年分庄,不因骨肉异地而世远人涣,熙宁二年(1069)陈知柏等人议定以欧苏谱式编修《义门世谱》,敬宗收族。元丰二年(1079),苏试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市),陈知柏拜访苏轼,赠其家谱。苏轼一见,甚喜,在赠谱首页上题下此词,嘱咐子孙“葆之”。
4、义门流芳
编者按:题词时间说法有二。一说熙宁二年(1069),陈晞为江州助教,授课东佳,黄庭坚游学至此所题。二说是黄庭坚任楚地太和县令时,为当地陈氏修族谱所题词。
5、德星永著
编者按:明嘉庆六年(1527)丁亥,九江近地(黄梅、宿松、广济、瑞昌、星子)陈氏于三凤坊义门祠纂修宗谱。九江知府陈天栋因同出一源,欣然应请题词,且撰谱序一篇。见九江德星堂《义门陈氏宗谱》。
6、义门世泽
编者按: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癸丑,明世宗(朱厚漗)为激扬民风,表彰历代旌表遗迹,在德化县甘泉乡齐集里(今九江县狮子乡牌楼村)敕建“义门坊”。近地各县义门后裔欢欣雀跃,集资修乘,以纪念此一盛举。九江知府(义门祥符庄后裔)陈谦题词,且撰谱序一篇。
7、义韵千秋
编者按: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敕建“义门坊”,九江近地各县重修(德星堂)谱。九江教谕(义门裔孙)为宗谱留迹。
8、义笃纲常
编者按: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敕建“义门坊”,九江近地各县义门后裔欢聚一堂,重修宗谱。进士劳堪欣然应请题赠,且撰谱序一篇。
二、义门楹联
1、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
编者按:唐中和四年(884),僖宗首次旌表江州陈氏,并赐此联予以褒扬。此联谱志有异,对于“旌书贵”,有曰“书声旧”,还有说“书声贵”。三种说法相比较,以“旌书贵”为妥。此处“旌书”非赐书,应理解为“皇上的旌书(御笔亲题)是至高的荣誉,特为人间德义世家所题赠”。
2、萃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爨四百年天下无双。
编者按:至道二年(996),太宗御封“真良家”,次年又赠此联。此时义门人口二千余,同居时间265年。此联同居“四百年”,是从叔明受封宜都王时计起逾四百多年,联中皆取整数(下同)。同时还赐义门陈氏“希公汝,知守宗,承延继,才思彦”十二字作世派取名用。可是后来义门分庄时却用作各分庄主名号,作为“义门人”的标志。
3、三千余口文章第,五百年来孝义家。
编者按:大中祥符四年)1011),宋真宗赵恒赐陈旭将仕郎守江州助教,亦赐此联。
4、治家弗可无近虑,处世须当有远谋。
5、清修逸乐虚中之实,禄位权势实中之虚。
6、奇服异器莫思玩好,钱财货利勿视泥沙。
7、富不忘贫可常葆其富,贵不践贱方屡居其贵。
编者按:以上四联为广堂楹联。四、五联乃伯宣生前家训之语;六、七联为陈崇生前教诲之语。
8、孝谨著前徽,温诏时从天上至;光灵流后叶,文孙今自日边来。
编者按:此联为义门家长陈泰所撰。
注释:1、温诏,指旌表或嘉奖陈氏的诏书。2、文孙,谓能不失祖先之政的子孙。孔传:“文子文孙,文王之子孙”。后用为对他人孙子的美称。这里是指在京城为官的义门子孙。3、日边,指圣上或皇城。
9、义居山麓耕畲,尽应卿相子;良家院内临寝,半是帝王臣。
编者按:此联为宋太子中舍陈度所撰。
注释:1、义居山,原名镇场山。后因封“义居人”,故称义门故居为“义居”,山为“义居山”。2、卿相子,指长辈对晚辈的爱称。3、良家院,因御封“真良家”而得名。
10、门尚敦睦之义,乡闾因之悉率化;家崇孝悌之风,州邑由是偕效行。
编者按:此联为胡旦所撰,由陕西山阳陈道久提供。
11、三十七婴争妍除夕,陈氏又添栋梁;十八朝官显荣升元,义门更增光辉。
编者按:此联为宋太常博士陈延芝所撰。据德安笃义堂义门谱载:“十八朝官俱葬东佳书院坂”。
12、室无私财方能三千九百口同居义聚,荣称义门一语;
厨无异爨遂使四百八十年共济睦族,誉满海内四遐。
编者按:此联由宋代盐铁使陈恕所撰。
13、义著四海,僖宗御封玉音犹在;门振五洲,真宗诰敕金字常存。
编者按:此联为东佳书院联,系宋职方员外郎陈延赏所撰。玉音,指唐僖宗首旌“义门陈氏”。金字,指宋真宗书“义居人”三字。
14、敦儒术以修身,笃义风以睦族。
编者按:此联为宋同平章事陈尧叟所撰。
15、莫道栋梁欢聚二十有九,且看蛟龙跃起四百有三。
编者按:“二十有九,”指义门陈氏有二十九人做京官。“四百有三”,指宋庆历四年(1044),东佳书院有四百零三人应举考试,登科者有四十五人。此联为宋制诏总裁杨亿所作。
16、潜心东佳阅周礼玩羲文,一字必求其解,宁可一日仅解一个字;
致力西舒尊儒术游书山,万卷何愁其破,但愿一年能破万卷书。
编者按:羲文,指易经。西舒,指寄咏舒,在东佳书院西侧,故称西舒。此联是宋光禄少卿陈执中为义门别墅所题。
17、八方学子求学由是,造诣由是,功成名就亦由是;
五洲志士笃志于斯,肄业于斯,登第致仕亦于斯。
编者按:肄业于斯,指肄业于东佳书院。据陆游《南唐书》载:“江南名士皆肄业于其家”。此联见湖北黄梅《义门陈氏宗谱》。
18、接官厅内尽是进士、博士、大学士;迎宾路上又来侍郎、礼郎、尚书郎。
编者按:此联为德安廨宇接官厅柱联,由宋江州知府李原颖所撰。
19、一母踏青,扶仆抬夫竟是所惦三大臣;
三子舞彩,荷椅负轿岂非因悦一太君。
编者按:此联为三孝堂联。由南唐彭泽令陈岳撰。一母、一太君,同指陈恕妻王夫人。三子、三大臣,同指陈执淳(诏)、陈执中(显)、陈执古(颁),俱登进士为京官,时称“三孝子”。
20、玉昆二难撑宇宙;德星一颗照乾坤。
编者按:此联为义门祠堂联,由宋翰林院编修陈用撰。二难,指陈元方和陈季方。德星,指太丘长陈实。
21、盐官令逢乱世避难泉州仙游,著作郎忌宦海隐居庐山龙潭。
编者按:此联为义门祠堂联。盐官令,即陈褒,官至盐官令。著作郎,指陈伯宣,为戒宦海争斗,隐居庐山,故征召不起。此联是宋岳州军事推官陈逊所撰。
22、神农尝百草择五谷始由耕耘济世,烈山伐千木造两轮方以轩辕定邦。
编者按:此联为义门祠堂联,由宋徽州军事推官陈逊撰。神农,神农氏,即炎帝,传说他尝百草择五谷,让人播种,便有了粮食。烈山,烈山氏,即黄帝,史称轩辕氏,传说他成千次砍伐树木试制了两轮车,即轩辕,并以此战胜其他部落,统一了中原。
23、东佳左峙形胜一方甲第,源泉右绕泽流百代人家。
编者按:此联为东佳庄院联,尚存今德安爱民乡岩泉桂村。源泉,指紫岩泉,泉水从岩中汩汩而出,经寄咏舒跌崖而瀑,飞流直下,溪绕东佳庄,形成水阁山斋之胜概。
24、家严三尺法,官省五条刑。
编者按:此联为刑杖厅联,由宋太子中舍陈度撰。三尺法,指《家法三十三条》。
25、一犬未至百犬不食,牢内异物皆效义;
一吠突起百吠齐怒,寨中同声共护门。
编者按:此联为百犬牢联,是南唐兵部尚书陈觉撰。牢,百犬牢,位于义门故居左侧小山坡上。《十国春秋》载:“畜犬百余,共一船贮食饲之,一犬不至,群犬亦皆不食”。同治《九江府志》亦载:“牢长数丈,尚存”。据义门乡人说,上世纪60年代因修水库,折断犬槽垫基坝底。
26、德安常乐里原遵祖训同居合爨延续世代一十八,
义居太平乡今奉圣旨分庄析烟迁赴州郡七十二。
编者按:此联由南宋进士陈文龙撰。义门分家时,以十五代作阄参分,然其对义门长房长孙十八、十九代已相继出生,故联云“一十八”。
27、义聚三千九百口世间第一,庄分七十二州郡天下无双。
编者按:以上两联为分庄碑联,此联是谢景初在《分庄复旨回文》中的一骈句。宋嘉祐七年七月初三,时任江南西路转运使谢景初奉旨率官临门监护析庄,至次年三月始按御赐“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彦,承延继”十二字,同另“先迁成,升仁悦,大通琉”九字相应取名分庄,首分一百零八庄,此谓大庄,阄迁七十二州郡。后又分一百八十三庄,此谓小庄(亦称小宗,待考),但取名时只能用御赐十二字,而不能用后九字。这就是宋仁宗诗“庄上分庄岁月长”的由来。清光绪吏部主事陈三立在撰修《义门陈氏宗谱》时亦撰联:“颍水溯真源二千年积善累基文范至今光史籍,江州缅遗迹百八庄同宗别派义门螽古衍家传”。也点到一百零八庄。
28、远有元钦近有文伟以世继世义风激于闾里,
前有太丘后有伯宣以代绳代儒业传于世家。
编者按:此联由广西钦州陈帮彦提供。元钦,即陈衮,南唐文渊殿大学士,字元钦。文伟,即陈兢,南唐入仕,至宋不起,字文伟。
29、人无殊志室无私财厨无异爨,义之至也,
犬亦同牢一犬不至诸犬不食,义之感耶!
编者按:《南唐书》载:“江州陈氏,家族七百口,每日设广席,长幼以次坐而共食。畜犬百余,共一牢食,一犬不至,诸犬为之不食”。
30、三十七娇婴争妍除夕陈氏又添梁栋,
一十八朝官显荣升元义门更增光辉!
编者按:此联原载陕西洛南绍义堂《义门陈氏宗谱》。乾化二年(912)腊月三十日除夕,陈昉(家长)买黄忠辅之田,长三千八百步。当晚,诸房产男三十七,后同榜登第,仕宦显荣,遂名其田为“公婆丘”。南唐升元年间,义门陈氏有十八人在朝为官,十八朝官俱葬东佳书院坂。
31、室无私财方能三千九百口同居义聚荣称义门一语,
厨无异爨遂使四百八十年共济睦族誉满海内四遐。
编者按:义门陈氏合族同居,人口最多时达三千九百余口。从义门始祖陈叔明封宜都王时算起至义门分庄,历时四百八十余年。
32、门以义称溯先人行由义路教由义方遂启无双门祚,
家因良著望后裔出为良臣处为良士方承第一家声。
编者按:此联由宋江州助教陈蕴撰。
33、天书屡降叠见太室之祥,玉牒新颁何止尧门之瑞。
编者按:此联是宋江州助教陈旭撰,见陈旭《谢恩表》。天书,指帝赐御书一百零四卷。玉牒,指宋太宗《赐陈旭诰敕一道》,特授将士郎,守江州助教。
34、学仙学禅出尘之妙事,拜将拜相处世之荣名。
编者按:此联为得胜楼联,由宋太常寺卿陈荣先所撰,见各地《义门陈氏宗谱》。
35、八文龙同登进士第簪缨符符重光秘监先志,
九才子齐擢中宏科词章灿灿俨然著作遗风。
编者按:此联由宋秘书省正字陈策所撰。八文龙,指义门陈逊、陈俨、陈度、陈渐、陈泳、陈岳、陈续、陈延年,皆胸罗书史腹饱典坟,时称八文龙。九才子,指陈乔、陈省、陈象、陈诰、陈策、陈碧、陈位、陈念、陈延芝,皆词赋敏捷挥笔万言,时称义门九才子。秘监,指陈京,秘书少监。著作,指陈伯宣,著作郎。
36、东汉蔡邕刊铭垂歌颍川文范,北宋胡旦撰碑仰颂江州义风。
编者按:此联为义碑联,由宋朝散大夫陈贻所撰。蔡邕,东汉文学家,曾撰写《汉太丘陈实庙碑铭》。文范,指陈实。胡旦,北宋兵部尚书,制诰总裁,曾撰写《义门记》。江州义风,指江州义门陈的崇高风尚。
37、贷粟赈饥乃救荒之政惟济德义之族,旌门功善为治世之策谨褒真良之家。
编者按:此联为义仓联。由宋江州知州康戬所撰。贷粟,即从国仓里把粮食借给民家。据《宋史陈兢传》载:“淳化元年(990),知州康戬上言:陈兢家常苦不足,诏本州每岁贷粟三千石”。
38、独食赐梨合族品味悟公意,同啖御鸽满门欣尝知天恩。
编者按:此联为义门馈食堂联,由内侍裴愈所撰。天,指宋太宗。公,指陈兢。据光绪《江西通志》载:淳化四年(993),宣陈兢入朝,赐一御鸽。兢持归,碎鸽,和醍酒一壶,合门三千余口共尝其味。裴愈目睹此景,回朝复奏曰:“陈氏一门咸知天恩加厚矣”。帝深赏之,曰:“诚哉,义门也”。宋太宗复试之,又赐一梨,而兢一人食,众深思乃大悟:“永不分离(梨)”。
39、缨襦之同袭堂前架上衣无主,饮膳之同味厅内席中馔有情。
编者按:此联由宋右直言陈佑所撰。据《武邑太君夏夫人墓志》载:“是时,陈氏族大于九江且十世矣,衣襦之同袭,饮膳之同味,长幼聚居已数千口”。
40、迎百贤延千隽育才于院可谓义门义天下,聚千卷藏万轴储书于楼敢称东佳佳宇中。
编者按:此联为东佳书院院门联,由宋中书舍人徐锴所撰。据《湘山野录》载:“江州陈氏别墅建家塾,聚书,延四方学者,伏腊皆资焉”。又据徐锴《陈氏书堂记》载:“陈衮于居之左二十里,曰东佳,因胜据奇,是卜筑为书楼,堂庑数十间,聚书数千卷,置田二十顷,以为游学者之资”。
41、三公知新竟忘岁耋龄茂,百子求学更争年少风华。
编者按:此联曾作东佳书院楼联,由宋靖州通判章谷所撰。三公,指陈谦、陈诱、陈范。李昉诗有“三公老且病,无暇访山居”句。徐锴《东佳书院记》载:“如谦与诱、范诸公虽大耋之年尚受知新之学”。
42、东佳院内藏书楼萦紫崖水,西舒阁中洗砚池连白石岩。
编者按:此联见章谷缺题残篇,为寄咏舒曾用对联。东佳院,即东佳书院,在今江西德安爱民岩前桂村。藏书楼,东佳书院一建筑,称东佳书楼,内三层:下为文范堂,中为百科书斋,上为御书阁。紫崖水,即紫崖泉,源出东佳山紫岩。西舒阁,即寄咏舒,为一阁楼式建筑,专门接待文人墨客。白石岩与紫崖相近,皆为东佳山一崮。
43、朝夕勤笃克歧克疑矢志出类拔萃,夙夜匪懈破书破典负愿耀祖光宗。
编者按:此联由宋咸宁令陈恭撰。据《东佳书院记》载:“子弟之克歧克疑负出类拔萃之资者,有不夙夜匪懈者哉?”
44、良家子思愤激穷日究习嫌昶短,义门裔期陶铸彻霄研读恋卷长。
编者按:此联由宋殿中丞陈瑞卿撰,曾作集贤院联。
45、文之以诗书为承著作之遗训,固之以礼乐因袭秘监之累功。
编者按:此联由宋秘书省正字陈道祥撰,台北陈仕宜提供。著作,指陈伯宣,唐为著作佐郎。秘监,指陈京,唐为秘书少监。
46、风流东佳捧蕴藉经典视若越世至宝,匍匐西舒至纷华盛丽指为过眼飞霞。
编者按:此联曾作义门别墅寄咏舒之联,由宋徐州教授陈师道撰。
47、慕东佳之名求焉斯至道犹江海,追义门之誉仰遂即来院若岳麓。
编者按:此联由宋东佳教授陈倜撰。徐锴《陈氏书堂记》载:“四方游学者自是宦成而名立者益有之,于戏文,如菽粟,求焉斯至,道犹江海”。
48、五马拜高士之风名香下榻,八龙迭太邱之后史卜聚星。
编者按:此联为衮公亭联,由宋奉训大夫陈锡撰。五马,指陈珪(兵部侍郎)、陈璹(刑部尚书)、陈让(衙前兵马使)、陈谦(管驿使)、陈玞(都督兵马司),时称“五马”。八龙,指义门八文龙。太邱、聚星,指陈实。
49、欢洽慈帏簪缨三枝频频交晖被化日,喜阅孝幛桑榆一萼微微含笑向暖风。
编者按:此联为三孝堂联,由宋枢密使夏竦撰。三枝,指三孝子。一萼,指王夫人。
50、国为楚并衍避户牖新辟业,功被汉忌考隐瑕丘再展图。
编者按:此联为义门祠堂联,由宋知舞阳县事陈密撰。衍,即陈衍,周代陈国末代国君陈闵公越之子。楚灭陈,杀闵,其子衍避难户牖(今河南原阳县户牖乡)。考,即陈考,陈与京之子。与京仕汉为员外郎,曾诛贵族。与京故,贵族复仇,考避难瑕丘。
51、揭竿宰肉千古风流人物亡秦兴汉,吞日擎天一代英明帝主辅梁定陈。
编者按:此联为义门祠堂联,由宋内侍给事中陈衍撰。揭竿宰肉,指陈胜,因秦暴政,揭竿而起,称大楚,推翻秦王朝。吞日擎天,指陈霸先,曾作梦吞日,醒后,肚子还热乎乎的,后辅梁帝、灭侯景、诛王僧辨,梁帝自逊别宫,遂立陈朝,三十三年故。
52、一使矫制斩单于灭郅支英雄威风振中外,六出奇计佐高祖诛诸吕丞相智慧著古今。
编者按:此联为义门祠堂联,由宋进士陈范撰。一使矫制,指陈汤。汉时,郅支单于扰乱边陲,汤受命出使矫制,灭单于及王以下一千五百余人,遂赐爵关内侯。郅支,汉边境小诸侯国。六出奇计,指陈平,仕汉高祖,初为都尉,旋升员外郎,凡六出奇计,诛诸吕,官至丞相。
53、原遵先祖训十五世同居肇自开元辛未,今承天子命三百庄分爨始于嘉祐壬寅。
编者按:此联为分庄碑联,由宋进士陈知柏撰。开元辛未,指唐开元十九年(731),陈旺建庄义门。天子,指宋仁宗。嘉祐壬寅,指宋嘉祐七年(1062),义门奉旨分庄。
54、允矣在天之灵一神两化,格于有庙之典万载千秋。
编者按:此联为太平宫陈仙真君祠联,由明进士王允撰。庐山太平宫曾建陈仙真君祠,崇祀陈伯宣。
55、三千门内同居第,五百年来再造家。
编者按:此联为齐集里义门陈氏先祠一门联。
56、一脉相承敢附太丘之后,九源不泯复还遗址之隅。
编者按:此联曾为先祠二门联,由明左副都御使劳堪撰。
57、远自胡公三千载明德相承木本居然一人苗裔应同江汉广永,
近传陈氏十二朝宗烟望重春秋俨若九代门栏曾此庐岳高巍。
编者按:此联为义门陈氏先祠联,由明吏部侍郎文德翼撰。胡公,指妫满,为周代陈国君主,陈氏得姓始祖。
58、我来日边过九江至于敷浅源凭吊遗址思祖德,
舜有天下富四海不如宗庙飧瞻言盛世见家传。
编者按:此联为义门陈氏先祠联,由明进士陈继泰撰,此联是步陈泰“文孙今自日边来”而作。敷浅源是江西德安博阳河上游一支流,与永泰源汇合,形成博阳河。义门故址正在汇合之中,故借敷浅源指义门故址。
59、唐颂真良世第,宋旌大义名家。
编者按:此联引用朱熹诗句,曾为九江德星堂联。
60、唐世优恤荣先第,宋代旌封重义家。
编者按:此联见九江德星堂《义门陈氏宗谱》。
61、义著鸾章承帝泽,门容驷马绍宗功。
62、义笃宗丈每感霜露思祖德,门高阀阅当崇孝友振家声。
63、义炳日星九重早荷皇恩渥,门族孝友万古长留义字香。
64、富不忘贫贵不践贱宜守格言传勃海,尚义则崇尚利则穷须知遗训著江州。
编者按:以上四联为天津彝陵颍川堂联。
65、义气入朝庭千古流传家道盛,门庭启后裔九州同赞子孙贤。
编者按:此联为湖北黄梅遵义堂联。
66、义旌南唐庄分庐阜家声远,星聚东汉郡属颍川世泽长。
67、颍川郡启后承先千百载,义门陈繁子衍孙亿万秋。
68、六代欢聚举杯步咏义门旌诗旧辙,百贤萃会援翰续编大成宗谱新卷。
编者按:以上三联见黄梅旌义堂《义门陈氏宗谱》。大成宗谱,指明代由陈谦主持的九江、瑞昌、星子、都昌、宿松、黄梅、广济、阳新、安义、永修等地合修的《义门陈氏宗谱》。
69、受领永丰迁赴吉安继钟乾坤之气,思念常乐重归德化续翠山海之英。
编者按:此联为九江城门九里垅陈家老屋“三孝堂”存联。义门分庄,陈继钟受领永丰庄。常乐,即义门故居。
70、先祖分庄恋义居离义居迁赴各路州郡,后裔寻根思故里集故里定居同邑乡村。
71、门以义称笃义笃诚笃遵良家贻训,家因良著敦睦敦实敦荷义门遗风。
编者按:以上二联为德安笃义堂联。
72、开宗自虞舜唐旌义门几历千秋瓜瓞连绵遗后世,
受姓由周武宋表良家流传万代子孙繁衍乐今朝。
编者按:此联为江西星子定冈堂联。虞舜,即舜帝,舜禅位于禹,禹封舜子裔均于虞,后改封于商,商汤灭夏,继封舜裔,周武王复以舜裔妫满封于陈,子孙以国为姓,故陈氏追宗源于虞舜。
73、同爨超三百年胜迹长垂为江州增益光彩,合家近四千口文风鼎盛瞻义门续扬祖功。
编者按:此联为福建福鼎义门祠联,由陈海亮撰。
74、义气凛千秋忠孝传家天地久,门风高万载衣冠奕世古今同。
编者按:此联为安徽宿松义门祠联。
75、家崇孝悌九重天上旌书贵,门敦雍睦千古人间义字香。
76、廉清颍川数世同居怨尤不宿,义著江州一堂共聚亲逊可风。
77、代传孝悌累叶同居历年已几乎五百,世绍簪缨历朝共爨聚族实逾乎三千。
编者按:以上三联为湖南平江义门祠联,原载《对联杂志》。
78、义字为百世之传由汉历唐宋恩荣旌孝旌忠赫赫芳名辉前代,
理学居群儒之首自祖及子孙作述注书注礼挺挺英标启后昆。
79、如宋仁住其人一肩永荷先儒绪,有汉仲弓之德百冀应来太史占。
编者按:以上二联为江西都昌经归书院联,由清进士陈继泰撰。仁住,即陈浩,字仁住,元代理学家,因研究经书,写了很多著作,经史的传播归功于他,人称经归先生。仲弓,即陈实,字仲弓。
80、功继虞庭光唐宋,德铭江州辉义门。
编者按:此联为江西都昌陈继铭祠联。继铭,陈继铭,宋时出任左仆射,义门分庄其为都昌庄。
81、义族瓜瓞绵绵流芳百世,门风浩气荡荡源远千秋。
编者按:此联曾为江西瑞昌陈伯宣墓联,由台湾知名人士陈绍虞撰。
82、义气凛千秋忠孝传家天地久,门风高万载衣冠奕世古今同。
编者按:此联为安徽宿松义门祠联。
83、宛丘世派福荫旌门累累金枝茂丛山,颍川宗源德泽义居汩汩玉叶溢钱塘。
编者按:此联为重庆合川钱塘义门大夫堂祠联,由宗谱主编陈世涛撰。宛丘,在今河南淮阳,是周代陈国都城,陈氏发源地,因一丘出于平原,形似碗,故名。旌门,指义门。文德翼《江州义门陈氏宗谱序》载:“宋元以来,吾乡所遗碑碣,凡是陈氏子孙题撰者,不称官爵,称旌门陈某”。丛山,山名,在江西泰和(今吉安)。义门分庄,先祖陈延矩分迁江西高安,其后世析居椒坊里,宋末元初,为避匪乱,迁居泰和丛山村,元末明初,避朱元璋害,迁居湖南东安。清初湖广填川,又迁居重庆合川钱塘。
以上对联可选择“天下第一、天下无双、江州奕世、德星永著、义门世泽、义韵千秋、义笃纲常、义门流芳”作横批。
《陈氏秋容轩》
年代: 明 作者: 高启
西郊莽迢递,川树凝烟景。
雨过落红蕖,斜阳半江冷。
蝉鸣山欲暗,雁去天逾永。
孤客对萧条,应知镜中影。
1 关于黄氏的诗句
关于黄氏的诗句 1 有谁知道黄姓的那首诗
黄姓的认宗诗
在海内外黄氏族姓中,极为广泛地流传着一种为黄姓宗族特有的认宗诗。这种诗犹如一组特殊的文化密码,凡黄姓族人,无论身处何方,只要能背得这一"密码诗",便可认祖归宗,会被视为同宗兄弟,得到本族姓的互相关照。
黄姓的认宗诗,又分为所谓"外八句"与"内八句"。
外八句,就是当年邵武禾坪黄氏大始祖黄峭山公送别诸子的那首别子诗,又称"上马诗"。诗的全文是:
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
身居外境犹吾境,久住他乡即旧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当荐祖宗香。
根深叶茂同庥庆,三七男儿总炽昌。
该诗的文字,各种诗载多有不同,但都大同小异,我们上面的全诗文字,则是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1年)潮州黄氏大宗祠修一修订的。
所谓内八句,其内容和文字,各地流传和文献记载均有很大的差异。一种以当年黄峭山之妻上官氏和吴氏二位夫人作的临别赠子诗为内八句,公元1781年潮州黄氏统一其文字为:
峭老原来娶三妻,官、吴、郑妣廿一儿。
兴家创业务离去,回猷报命省亲仪。
吾年八十难期会,叶茂九州同根枝。
不论贫富与贵贱,相逢当念初分时
该诗上两句为官氏所作,下面句为吴氏所作,广泛流传于闽、粤、赣地区和东南亚华人黄姓之间。但其文字则各地流传者略有差异。另外,如扛西《双井黄氏族谱》和《樟峰黄氏宗谱》,均认为该"内八句''也是黄峭山公本人所作,并非官、吴两夫人所写。
据潮州谱记载,在闽粤及东南亚黄姓中,又流传着另一种"内八句",也称"下马诗",与"上马诗"相配,传说也是黄峭山公所作,全诗文字是:
一脉流传住异乡,八言遗嘱实非常。
子孙追本敦前境,世代寻源仍旧乡。
鼎案碎全遵命语,牲仪腥熟荐馨香。
亲功祖烈垂庇佑,三七分房具兑昌。
又有以下面这首诗为"内八句"者,传说该诗前四句是黄峭山公三夫人郑氏所作,后四句是官氏长子也即二十一子中长兄临别时所作赠诸弟之诗,其文字流传,各地也小有异同,大体内容则无别,也有的族谱称它为"廿一公名赞",其诗云:
和梅荀盖楚龟洋,政化瞿卢福林唐,
祖潭城光昌层贵,官吴郑氏永流芳。
峭公当日官何职,大宋奎章内阁郎。
代代子孙须谨记,枝枝蕃衍绍书香。
诗中前三句21字,即黄峭山二十一个儿子之名。此内八句见载于福建邵武禾坪谱和广东潮州谱,流传于闽粤及南洋。
据广东深圳宝安坪山黄氏谱所录"内八句",即黄氏源流歌,其诗云:
梅江江上旧华堂,阀阅相传江夏黄。
百里华封留政迹,千年翰院擅文章。
绵绵世泽留孙子,赫赫家声继汉唐。
如见普谱应起敬,今人远仰昔高阳。
此诗述黄氏源流,梅江盖指嘉应,高阳即是颛顼,说的是客家黄氏为帝颛顼的后裔,派衍江夏。因此该诗主要在客家黄氏中流传。此诗也见载于潮州谱,该谱认为此诗为诗人黄应谷所作敬贺世系诗,而非"内八句"。据潮州谱,当年黄应谷所作敬贺世系诗共有三首,此其第一首,另有第三首也被有的族谱当作"内八句",该诗云:
江夏名邦阀阅高,簪缨宦族产子豪。
御炉仙枝黄金榜,王阀瑶阶缘锦袍。
诗礼传家承祖德,文章华国迪儿曹。
本支百世千秋盛,万古衣裳冠大韬。
黄姓宗族特有的"内八句"与"外八句"等认祖诗,至今仍在各地黄姓中广泛流传,它说明了黄氏族姓尊尚宗族主义的文化特征。它也是港、澳、台湾和广大海外华裔黄氏寻根问祖、认祖归宗文化心态的反映。
除了认祖诗外,在东南及南洋的海内外黄姓宗族中,还流传着一首回文诗,该诗的读法应从"才"字起读,依次诗句是:
才秀黄君道学开。
开学道君迎路来。
来路迎君千马返,
返马千君黄秀才。
据潮州谱称,此诗是赞颂黄氏学子汇萃,人才济济,其热烈盛况,跃然纸上。
2 黄氏三妻二十一子
1、诗名:
《峭山公遣子诗曰》
2、诗句全文:
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圣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早晚莫忘亲命语,晨昏须笃祖宗堂。但愿苍天垂庇佑,三七孩儿永炽昌。
3、释义:
男儿志在四方,四海为家,可以随处生根落地,但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这是伦理礼仪,代指成家立室组成家庭,有了礼仪就有家庭,有家庭就有社会,有社会就有国家,追宗认祖才能维系家庭家族的团结稳定,认亲诗则是这个追宗认祖的纽带 。
扩展资料:
黄姓的认宗诗,又分为所谓"内八句":
内八句,其内容和文字,各地流传和文献记载均有很大的差异。一种以当年黄峭山之妻上官氏和吴氏二位夫人作的临别赠子诗为内八句,公元1781年潮州黄氏统一其文字为:
峭老原来娶三妻,官、吴、郑妣廿一儿。兴家创业务离去,回猷报命省亲仪。吾年八十难期会,叶茂九州同根枝。不论贫富与贵贱,相逢当念初分时。
该诗上两句为官氏所作,下面句为吴氏所作,广泛流传于闽、粤、赣地区和东南亚华人黄姓之间。但其文字则各地流传者略有差异。另外,如扛西《双井黄氏族谱》和《樟峰黄氏宗谱》,均认为该"内八句''也是黄峭山公本人所作,并非官、吴两夫人所写。
-黄守恭
-黄氏
3 求一首写在黄氏宗祠的诗
应该是黄氏族谱八句诗分外八句和内八句:黄氏宗亲外八句骏马登程出异乡,任从异地立纲常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应存祖宗香 万望苍天垂庇佑,三七孩儿总炽昌母亲内八句:十郎峭老有三妻,官吴郑娘七子齐。
创业兴家离祖地,归来报命省亲惟。君思日久难相会,宗叶分枝为汝题。
若有富贵与贫贱,相逢须念共根蒂。该诗的文字,各种诗载多有不同,但都大同小异,我们上面的全诗文字,则是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1年)潮州黄氏大宗祠修一修订的。
所谓内八句,其内容和文字,各地流传和文献记载均有很大的差异。一种以当年黄峭山之妻上官氏和吴氏二位夫人作的临别赠子诗为内八句,公元1781年潮州黄氏统一其文字为:峭老原来娶三妻,官、吴、郑妣廿一儿。
供参考。
4 关于黄氏名人的诗,文有哪些
楼主您好;黄姓出了很多大名人啊。
宋代的黄庭坚,江西诗派的创立者,一祖三宗的一宗。清代的黄景仁,天妒英才,壮年殒命。
可仍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明星,雄霸清代诗坛。清代的黄宗羲,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
黄庭坚代表作品:散文 《书幽芳亭》《答洪驹父书》《赠高子勉》《苦笋赋》《毁璧赋》《跛奚移文》 诗歌 《博士王扬休碾密云龙同事十三人饮之戏作》《题王居士所藏王友画桃杏花二首》《题郑防画夹》《牧童诗》《新喻道中寄元明》《病起荆江亭即事》《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和答梅子明王扬休点密云龙》《登快阁》《寄黄几复》《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弈棋二首呈任渐》《喜太守毕朝散致政》《晚楼闲坐》《清明》《新竹》《题竹石牧牛》《春近四绝句》《登快阁》 词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阮郎归·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茶词》《谒金门·示知命弟》《谒金门·示知命弟》《渔家傲·三十年来无孔窍》《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蓦山溪·赠衡阳妓陈湘》《醉蓬莱·对朝云叆叇》《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清平乐·春归何处》《念奴娇·断虹霁雨》《满庭芳·茶》《鹧鸪天·人生莫放酒杯干》《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南歌子·槐绿低窗暗》《西江月·老夫既戒酒不饮》《南乡子·诸将说封侯》《品令·茶词》《木兰花令·当涂解印后一日》《千秋岁·少游得谪》《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黄景仁诗名句: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都门秋思》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杂感》文章草草皆千古,仕宦匆匆只十年。 《呈袁简斋太史》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绮怀(其十五)》历穷讵有绳堪续,面改难如镜可磨。
《辛卯除夕》垂杨密密拂行装,芳草萋萋碍行路。《短歌别华峰》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癸巳除夕偶成》马因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杂感》火轮杲杲悬中天,下铄大地生青烟。
《苦暑行》云中见祥凤,百鸟无文章。《和容甫》才见银水动地来,巳将赤岸浮天外。
《观潮行》须臾一线吐复落,砉然万丈车轮红。 《登衡山看日出用韩韵》全家都在西风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都门秋思》老乌守巢啼,日暮雏不归。羽翼各自有,知他何处飞? 《乌栖曲》呼群声榖榖,隔烛影婓婓。
《鼠》黄山白猿千年物,出没无时不知穴。裹身只借千岩云,疗饥惟餐太古雪。
《白猿》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别老母》风前带是同心结,杯底人如解语花。
《感旧》黄宗羲代表作品:《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南雷文定》《四明山志》。
这句话并不是诗,而是来源于对联。上联:忠厚传家久;下联:诗书继世长;横批:修善修德。
对联源自于苏轼的三槐堂铭,讲的是三槐王氏的忠义事迹,王旦翻修故居时遂请苏轼作三槐堂铭,以此勉励后人、效仿先祖忠厚品行。
忠厚传家久三槐王氏事迹:
王氏先祖王佑,是北宋大名府莘县人,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王佑的祖父王言和父亲王彻,都担任后唐的官职,一生忠厚勤勉,廉洁奉公。王佑少年时性情豪迈,才气横溢,他的文章立意高远,文辞优美,被人们争相传诵。
步入仕途之后,王佑依然保持着真诚正直的本性。当时正处五代十国的乱世,军阀掌权、战乱纷起,朝代频繁更替,许多将帅背叛君主,拥兵自立。王佑曾不顾个人安危,力劝后晋元帅杜重威忠于朝廷,不要投降契丹。
王旦一生的德行,可以说是「八德」具足,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人。家里的衣服被褥,家具炊器,都朴实无华。不仅自己简朴,他也谆谆善诱,教导子弟。
真宗见王旦的住所过于简陋,多次提出帮他建新宅,王旦都以这是先辈的旧居,不忍拆除为理由,多次推辞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置田宅,为什么不留些家产给子孙经营?
他回答道:儿孙当要自立自强,如果父母留下这些田宅财产给他们,无非就是要让他们造成不义之争而已。王旦所重视的,不是钱财,而是优良家风的承传。
他十分注重对后代的教育,要求他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官者还要清清白白做官。王旦深信,根深枝自茂,源远流自长,他要求子孙后代每六十年修一次家谱,在家谱中要详细叙述先祖的德行和王氏仁恕忠厚的家风,以缅怀祖德,激励后人。
后来,为了更好地承传家风家训,王旦的孙子王巩,在翻修故居、建立三槐堂的时候,特意请苏轼撰写《三槐堂铭》,以此勉励王氏后人,效仿祖先的美好德行。
关于家风家训的名人名言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清·王豫《蕉窗日记》
治家以和平两字为主。--清·钱泳《履园丛话·治家》
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鲁迅《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父亲》
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明·徐渭《杀狗记》
富贵子弟无成者,失于姑息也;贫贱子弟易成者,习于严束也。--清·陈荩《修匿余编》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宋·王应麟《三字经》
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家风的名人名言1、毋临渴而掘井。宜未雨而绸缪;扶正义,勿以恶小而为之、亲贤者。
2、遇合理之事则从。
3、尊老爱幼、见不义之财勿取。
4、勿妒贤而嫉能,斥邪恶,教子要有义方,受恩莫忘、居身务期质朴
5、做人要做老实、诚实、善良人,多做好事,终有好事。
6、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7、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8、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1、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12、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行;扶正义,斥邪恶。
13、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14、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15、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16、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17、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
18、贫贱不移心智,富贵不忘济贫。
19、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20、儿孙自有儿孙福,勿为儿孙做马牛。
21、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22、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2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4、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25、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26、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27、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28、维祖卓识图迁,艰难风雨肇云,世系移蕃,各省籍贯他州;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焉。
29、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3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31、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32、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33、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34、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35、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家风家教的名言警句。有关家风的名言举例如下:
1、忠孝仁爱显人品,勤俭耕读展家风。
2、治家者最忌者奢。
3、治家以和平两字为主。
4、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5、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
6、有意义的生活必有计划。
7、有财无义,惟家之殃。
8、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
9、要得健全幸福的人类,须得有健全幸福的母亲。
10、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11、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12、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13、兄须爱其弟,弟必恭其兄。勿以纤毫利,伤此骨肉情。
14、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15、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1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17、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18、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
19、为妻子儿女制造幸福的炉边气氛,是真正崇高热情的人生。
20、为父而不能尽父之道,则家无孝友之子;为师而不能尽师之道,则门无行艺之士。
21、算算用用,吃穿不穷;用用算算,海干山空。
22、事要好,问三老;家要兴,看后丁。
23、士有悍妇则良友不至,国有妒臣则贤士不留。 24、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
25、生活在失去和睦的家庭里,等于生活在地狱里。
26、若一家自相纷争,那家就站立不住。
27、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28、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29、人道之兴,必由夫妇。
30、人吵败,猪叫卖。
31、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32、亲人间的他恨比蝎子还危险。
33、君子居家,须是能容。
34、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
35、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
36、家兴出孝子,家败出妖孽。
37、家庭不是别的,正是人类自己。
38、家和日子旺,人和事业兴。
39、家弗和,防邻欺;邻弗和,防外欺。
40、积小钱,办大事;积闲钱,办急事。
41、和顺日子容易过,忤逆日子一时难。
42、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
43、国威不可内伤,家丑不可外扬。
44、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45、富贵子弟无成者,失于姑息也;贫贱子弟易成者,习于严束也。
46、父之爱子,教以义方。
47、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48、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
49、发家在于勤,败家多为*。
50、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51、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52、斗气不养家,养家不斗气。
53、东好,西好,不如家里最好。
54、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55、吃饭穿衣量家当,一屋老小心不慌。
56、成由勤俭败由奢。
57、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58、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
59、不严不能成器。
60、不爱自己妻子和孩子的人,就是在家里养了一头母狮、孵了一窝不幸。
>>
关于家风家训的名言朱子家训: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1] 。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录自《 朱氏宗谱》(找你家谱 FindU)
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
1、知足常乐,在家颐养天命。宣扬家风,赞叹祖德,教育子孙懂得知恩、感恩、报恩。
2、子女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让位给后辈来当家,不摆老资格。
3、志界夫妻是相互感恩,绝不怨人。意界夫妇是快乐的,夫领妻成道,妻助夫成德,绝不生气。心界夫妇是礼仪夫妇,就会相互管辖啦!身界夫妇,是打骂夫妇,搅扰一生。
4、做媳妇的应该把公婆当成自己的父母孝敬。古人云:人生都有双重父母。所以对双方父母都要一视同仁。
5、丈夫多照顾岳父岳母,妻子多孝敬公公婆婆;譬如给老人买东西,应该是女婿亲自给岳父岳母,媳妇亲自送给家公家婆。
6、做不到就不要说,说话不算数就没有尊严。
7、丈夫则勇于承担一家的责任,以理服人,一家人有过错反过来自己生惭愧心。
8、子女不听话,不孝顺,首先要问自己是否也不孝顺老人,是否有做不对的地方。对上不认可父母(老人)的功德,对下(子女)怎么教育都不到位。
9、整个家庭的建立都是以爱为根,没有爱无法建立的家庭,爱是成家的第一条件。
10、正人先正己,父母要先化除为禀性,涵养天性。懂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儿女。不论儿女孝不孝,但问自己慈不慈。
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格言80字文明家规80字以内
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我家的家训 ,这句话从爷爷那一代开始传到现在。
爷爷那时的生活很贫困,地瓜汤常常是一家人的主食。为了让一家人能够吃得饱饭,他每天都起早贪黑地耕田种地、开荒砍柴,忙碌不停。在爷爷的辛勤劳动下,家里开始脱离贫困,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如今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他仍常常下地干活。每当看到我和妹妹,他常常会教育教育我们:“孙女啊,想当年……你要记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啊!”
爸爸也是在爷爷的谆谆教诲下成长起来的。爸爸小时候不仅要上学,还要去放鹅,因为鹅是一家人仅有的收入。如今日子越过越好了,家里盖起了楼房,电器应有尽有,但爸爸仍很努力的工作。他不论严寒酷暑都在家与工厂之间奔波着,一刻也闲不下来。
我从小在这句话的陶熏下长大。也深深体会到了其中的道理。小时候我常常顶着烈日跟爷爷去田里劳动,帮忙浇水,除草,晒得黑黝黝的,但我却乐在其中。有一次,我在田里,一不小心摔倒了,真疼啊!我向爷爷求救,爷爷却不来扶我,只是在那儿笑:“从哪儿摔下,就从哪儿爬起来!”在爷爷的教导下,我学会了坚强。
上了小学,我喜欢上了写文章,有时为了参赛,我写完之后老师帮我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我就一遍又一遍地抄正。下课时,看见同学们在我周围玩耍,欢笑声阵阵,我多么想放下手中的笔去和他们一起玩耍啊!每当这时,我耳边就会响起了爷爷的教导——“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于是我又静下心认真地写了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作文不仅发表在教育网上,还发表在晚报上拿到了稿费,望着同学羡慕的目光,我心中甜滋滋的。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家训成了我的座右铭,我会牢牢地把它记在心上,让它时时刻刻激励着我前进,伴随着我走向成功的彼岸!
关于家风 家规 家训的格言1、做人要做老实(遵纪守法)、诚实(表里如一)、善良人,多做好事,终有好事。
2、族内子孙人等,妄作非为,有干名教者,不待鸣官,祠内先行整治。
3、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
5、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6、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之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就有十世的子孙保之;如果是斩焉无后者,那是德至薄也。
7、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8、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9、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10、学生要三勤:手勤、脑勤、读书勤。
11、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12、行军打仗,兵最怕骄,骄兵必败;儿女也最怕娇惯,一娇惯,那一定出现问题。>
13、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14、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1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17、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18、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好家风,好家训格言怎么写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
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庄子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祝老师新婚快乐的诗句 古代祝新婚快乐的诗句 下一篇:黑帮经典台词 黑帮经典台词
1 给我家的家谱文言文进行加标点
好不容易写好了。。。打括号是很不确定的
中间的“徒”是不是“徙”啊?“徙”是迁移的意思呀。后半部分还有“你”的啊,你确定没打错? 那是我见识少了。看得头都晕了。
我就觉得你是故意把标点符号去掉的。难道是做实验? 看看有没有人像我这么傻会帮你加这么长一篇的标点?
王氏族谱,谱王氏之族也。王氏出於黄帝而蔓延于天下。周灵王时,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谪居太原。其子宗敬为周司徒时人,号曰:王家,因以王为氏。
自宗敬十六传至西汉元威。元迁琅琊,始分太原、琅琊两派。而威之后世居太原晋阳者也,由威公三十传至唐僖宗中和间。该公字元仁,避地由太原入蜀次(,)由恂徒居庐陵水东。复迁城西,六十里河山金地,置田一万五千亩,好善乐施人,知名人称长者为吴顺义。
辛已“朱梁末帝龙德元年”,龙见所居陂田间 异僧宗会钟门,曰:“是将为佛寺,公宜北去百里,遇三白即止。子孙当繁衍,且多文士长者,听其言行。”至安城北之连岭,遇一人骑白马,问其地,曰:“大白茆坑稍前二里许,曰小白茆坑。”又曰:“长溪乃家焉。”李氏保大中故居紫气竟天(。)龙复见长者,遂施故居地与西峰寺僧宗会,故号为:龙天寺。寺近之天五百亩,并山林施于寺。河塘之田两百亩施于金城观陂(。)江源之田两百亩施于城下之中洲寺。介陂之田一百亩施于性田之光化寺。绪寺各立祠堂,设长者塑像,忌日修佛事,至今不废,几二百年矣。
吾族自长者公迁居以来,传至于予凡十世,其间有显达者、隐逸者、徒居者、外出者、仍居故址者、与其生没年月日者、娶某氏者、葬某所者,皆无实录传信后世,势将湮没而不可考亲。亲相视为途人,甚至忘其所自出矣。是故由长者公而上,上至于黄帝本源总图,可溯而考也。由长者公而下,下至于余,无有纪述不可得而知也。第以宗谱不创,则世次无以纪亲疏,不辨则招募无以序将奚,以考见前德垂示后裔乎。此吾之所以为尤也,此族谱之所以为作也。夫谱所以纪先世之所从来而不忘所自出,则辨世次叙招募别亲疏明贵贱与其穷达善恶,迁徒外出生娶卒葬,巨细靡不毕书要皆律以信实无溢美耳。然则宗谱之作编纪之严讵可不急乎?况自长者公位下,由吾村而各徒者,或余目出其人,或闻先人之传述某迁某仕不仕娶某氏享年几某日卒此。
又皆书而不可缺者,谨按其世详注迁途:二世肱公四世裳公则同徒居赣州七里镇,六世遇公徒居柳树下,七世丰公徒上东,揭宜公徒居黄屯,区公徒居吉州城内,动公徒居汶源,八世若动公徒居栋头,宰公徒居连岭,为西房祖九世有以公徒居南富,长公徒居永新白茅塘,英公徒居南岭于今,十世同七昆弟徒居甚多,若集徒居西山,所徒居袁州东门,参徒居葛州,缉徒居永兴场,玖徒居连村,淑徒居黄牛石,卿徒居丁塘,合徒居青陂,纹徒居大志,云徒居城门朋田,盛徒居防里,谨徒居胡庐坑,素徒居嘉溪,慎徒居常德,行大徒居凤塘,予兄旦近亦徒居连岭。
自各名东房,此皆本于一祖之人,散徒居本郡及他郡间者。但时以往来相聚,吉庆凶吊,此又不可不纪同编于谱也。且年代益远,派徒益繁。虽本出一源,而不能娶处一邑、一乡以致四时祭礼。你能率一吉凶庆吊,不能归统苟谱。弗创而尊毕,罔辨则百固,不能尽识而名亦难以书(,)知木本水源莫问而宗族等之途(。)人岂不甚失先世之传耶?难亲书则情尽,情尽则服书,服尽则喜不庆哀不吊,亦理势然也。而余之心以祖,祖之万殊一本。何有远近亲疏之间哉?今幸际明时得穷录(,)位迩家居优间,乃仿吾友永叔之式创谱。编次有其本末,其可不纪述以昭示方来乎?于是上自始祖,下迄今兹,考古年今次第编之,巨细不遗时,历两载艰辛备常,始成斯谱。俾传后世,则吾王氏之子孙有所凭。以不吻夫尊卑疏戚之序(,)庶不堕先世之传,而贻示于后人者永矣,为吾王氏之子孙者可不勉哉?故书之以弃其端。
2 这是家谱中的摘选的一段文言文, 求高手翻译一下试着给你说一下大意吧。
百尊敬祖宗之心是自然而然生发出的一种悠久而又让人思念先祖的感情。这也是出自孝心的不缺乏(即这是孝心的体现),岂敢(不恭敬地)书写(家谱)给诸位,于是洗完手(表示敬重)然后动笔写家谱,这是多么度美好而盛大的一件事啊!这是真金氏(真金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儿子)的箴言,问(这个家谱)不是为天下,而是为小家。
世世代代凡事要遵守这个家谱,不要替换它,那么这个家谱就将和天地一样无穷无尽答地存在。这是为家谱作的序。
基本应该是这个意思,个别地方可能有所出入。希望能帮到你。
3 家谱中有下面的文字,请懂古文的朋友帮忙翻译一下,不胜感激我觉得里边有错别字和漏字啥的,只能翻译个大体意思,不足之处望谅解。
如下:我们是琅琊丁氏,出自炎帝,姜姓。姜太公的长子公子伋,丁姓共祖。
这样从秦汉一直到晋隋唐宋,虽然经常出现人才,但是不是死于兵患就是流落他方不知所踪,谱系已经难以考证。宋朝没有书证,按元朝末年铁枪祖先丁兴来说,原籍湖北武昌府武昌县人,跟随明太祖创立明朝,以军功授淮安卫海州守御所百户,在海州生的长子丁贯世袭百户,次子丁推跟着大哥定居琅琊,即我们琅琊丁氏一脉的始祖。
后来开枝散业,有迁居金陵的丁远、丁明一派;迁居东平丁乙一派;迁居河南永城的丁魁河、丁楚一派;和丁魁南、丁启睿、丁肇昌等都去祖坟祭碑,所以辈份符合,别的比如燕京、日照、潍县、寿光、莱阳、沾化、阳信;河南的鹿邑、江右的丰城,福建中部的莆田,东北的沈阳,子孙繁衍。如果用一本家谱,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2613738辈份就不会乱,如果没有家谱,长幼失序,家谱是很重要的。
前朝明代万历壬午年,七世祖丁懋学等修订了家谱。祟祯丁丑八世祖丁耀亢等又修谱一次;到了我大清康熙康熙癸丑九世祖丁献愫等修家谱一次;乾隆乙酉十一世祖丁须敬等修谱一次;到了嘉庆初年,我想再修家谱,通知各分支,有个族孙丁锡群从云南寄来书信言明,让等他几年,拿到养廉金后修谱就容易的多,一直到了道光十年,他回家管理家庭事务繁忙没有闲暇,五年后故去,这样修家谱的事情就暂停了。
族谱不修已经超过八十四年了,不成一直耿耿于怀,现在我也快死了,儿子已经死了,孙子还太小,还没什么作为,有个曾孙丁衍仁以旁支修谱让我做序,呜呼,什么是谱,就是让大家都知道!今本族没人,上不了族谱,也是应该的,和本族相关的家族有七十二支,无据可靠的有三十六支,这样的话还有一半的家族可以修谱,怎么能说只修他本家旁支,不修出处呢?丁衍仁这样做难道不是家族罪人?!他家道贫穷没钱,人近古稀之年,还这样出力修支谱,本家各族无不惊然而立,这样都各修支谱了!这样,宗家之谱就没人修了!一人提倡,众人效仿,丁衍仁这样做,难道不是家族功臣?于是为序。
4 您好:看到你在帮别人翻译的古文,我最近整理家谱,家谱的大概意翻译了第一页,但是越往后面越觉得不是滋味。后面的大多是褒扬的句子,没什么实际的意思,虚词太多,很不好翻译。你再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必要再说吧。
王氏家谱序
我听说每个国家有史书,而每个家族也都有家谱。史书是用来向后世传扬法条戒律以用来惩恶扬善的,(所以)他们的观点都不涉及阿谀之词;家谱则是用来评价先辈,并且光耀后人而褒扬前辈的,所以措辞稍稍多了点粉饰,但是终究不失严谨公正。史书重视对人的评价,评价人的过失就像面对斧钺一样,(而让人不得不谨慎)。但是家谱却重视对人的勉励,所以对那些不肖之辈,(编写家谱的)人往往羞于将他们编入家谱。(所以)如果论起激浊扬清,劝诫人心,家谱的作用并不输于史书。
那个王氏宗族,人口众多而且蒸蒸日上,好名声遍及远近,而声望彪炳古今。种植槐树引来祥瑞,种植竹子以养清气。像王祥卧冰求鲤来尽孝,而挥笔书写就像游龙惊凤一样……
5 家谱序言范文家谱序言是家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这部分需要解释很多问题,一个没有序言的家谱显然是不完整的。
那么今天我们通过构建这个家谱序言专题,来向大家介绍各式各样的各个姓氏的家谱序言,希望给大家的工作带来帮助。 家谱的序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分别是:①序言名称:重修家谱或支谱,一般用支谱。
②说明原因:为什么重修家谱或者续修家谱,现在大多解释十年动乱族谱毁之贻尽为缘由。③叙述现状:现在本族是什么情况,在以后家族的发展情况,如今社会有志青年各奔东西等。
为了让本族以后永远保持联系,勿忘祖宗等。④修谱贡献:为本次修谱信息作出贡献,提供经费,撰写等。
⑤结尾:说点立谱的重要性,写个日期(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都要写)。⑥落款:a撰修(从有谱以来你是第多少代)世孙(名字不要写姓氏);b缮写世孙等。
当然不同的修谱人有不同的
有什么四句古诗能代表陈氏后人
本文2023-09-22 06:58:5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9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