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籍贯在哪里
大禹生于四川北川
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的三代君王。据说尧最早是唐族的首领,舜则是虞族出身,禹的这一支,叫夏族。关于夏族的活动区域,历史上有几种说法,一说在今天的四川省北川县禹里乡;一说跟先前的黄帝部落邻近,在今天河南新郑偏西一点,大概在现在嵩山附近。另外,安徽寿春、当涂涂山,浙江会稽也都有禹出生的传说,并在地方志中有详实的描述。
历史上,说禹是蜀地羌人、生于石纽的古人很多,最早的大概是孟子。孟子说:禹生在一块叫石纽的石头中,是西夷人。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古人把西边的少数民族叫做“夷”,南边的叫做“蛮”,这大概是一种自我感觉很好的叫法。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禹兴于西羌”。另外两个汉朝人陆贾、恒宽也在各自文章中说:大禹是西羌人,出身在一个叫石纽的地方。
大禹是羌人,远古的羌族也是一个赫赫有名的民族。整个中国西部,基本上都是羌人,从甘肃河湟一带一直往南,到四川岷江上游,再到金沙江流域,基本上都是羌人的活动范围。据说这些羌人已经开始使用刀、斧、锛、凿等先进的石具,可能还没有使用青铜器。到处迁徙,漂泊无定。
在四川省北川县禹里乡,一块刻有“石纽”字样的巨石面朝西北方向。数千年前,传说大禹便是从这块石头中出世。古人一直有大石崇拜的传统,他们相信,某些巨大的石头中曾经诞生过他们的祖先或神灵。《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就是在一块石头中蹦出来的。
禹里乡的羌民,世世代代信奉大禹。虽然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有大禹诞生地的记载。但是,北川县的百姓相信,大禹就出生在此地。这个说法在明清的时候还得到过朝廷的认可,朝廷一度给当地的百姓许多特殊照顾。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北川县的百姓便会用盛大的歌舞庆祝他们心目中英雄的生日。北川县百姓修筑的大禹馆,至今仍然是全县最好的建筑。
千年之前,东晋史学家常璩可能曾经到过这片传说中的大禹故土,因此在《华阳国志》中,才能有如此详实的风俗记载。常璩说,这里 “方百里夷人不敢放牧”。意思是,北川县祭祀大禹的地方方圆百里,都禁止放牧,因为这里是属于大禹的圣地,对大禹的崇拜,在这个地方达到了顶点。而且,要是犯了罪的人躲进去,也没有人敢进去把罪犯抓出来,罪犯在里面躲了三年后,出来后已经无罪了。按照当地人的说法,他已经得到了大禹的谅解。
我们发现,说禹是羌人的,大抵是从禹生平说起。史书中提到禹,都说禹是羌人,并且众口一词,说生于“西羌”、“西夷”,并没有说大禹是在西羌活动;说禹定都阳城(历史上的阳城,并不止一处),生活在河南登封县东南一带的,说的是大禹的活动区域,并没有说禹是在这里出生的。因此,这两种说法是不矛盾的,西羌可能是禹的出生地,而他则最终在河南一带立国。今年6月,还有人提出:大禹出生在今天的都江堰。
禹姓源于姒姓,出自夏朝开国君主大禹,《元和姓攥》称:禹氏,夏禹之后,支庶以先祖谥号为姓。传说禹为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领袖,亦称大禹、夏禹、戎禹。
大禹的父亲叫鲧,是黄帝的孙子之一,因治水不利被责。大禹继承父亲的遗志,改变治水方法,终于将洪水制服。大禹因治水有功,被舜帝选为继承人。舜帝死后,禹继位夏部落联盟首领。
在大禹后裔中,禹氏一支以祖上的谥号为姓氏,称禹氏,世代相传。禹氏族人尊奉夏禹为得姓始祖。
扩展资料
禹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省均未进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零七位。在2013年人口统计中排305位。禹氏族人早先在陇西郡发展成望族,世称陇西望。
据湖南邵东《团山禹氏族谱》记载,该支禹氏始迁祖太白公自西晋咸宁年间(公元275年)由江西泰和肇基湘中邵邑。经过一千多年的繁衍发展,子孙遍布湖湘川黔等地。辛亥革命先驱禹志谟是团山禹氏56代孙。
据韩国《丹阳禹氏族谱》记载,始迁祖禹玄在高丽初年从中国东渡到丹阳定居,高丽(고려)是中国元朝时期的行政省之一,全称为“征东行中书省”。禹玄在1014年(高丽玄宗5年)中了进士,任正朝户长,追增为门下侍中平章事。
据《河南荥阳禹氏族谱》记载,该支禹氏始迁祖闻政公于明宣德年间(1429年),由浙江余姚江桥村迁徙到河南汜水虎牢关,已传至22世。
中国山西的寿阳县,江苏的阜宁县,甘肃省的古浪县,湖南省的双峰县、邵东县崇山铺、团山镇,河南省的泌阳县、滑县、柘城市、荥阳市汜水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崇左县,辽宁省的新民市,河北省阳原县,韩国的丹阳郡等地,均有禹氏族人分布。
-禹姓
大禹是现代社会中四川省阿坝州境内人。大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传说在远古的尧帝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作三仞之城,想把居住区围护起来堵塞洪水,做了九年也没做好,最后被放逐到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用水方法为“疏顺导滞”,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淤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感人传说。相传禹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他不畏艰苦,身先士卒,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因为治水有功,舜传位给禹。后来,禹的儿子启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禹便被称为“夏宗神”。
大禹籍贯在哪里
本文2023-11-02 20:45:2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96977.html